独立学院中《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8
颠覆式创新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摘要: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移动智能终端和云计算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不断成熟,信息处理能力和存储能力突飞猛进,大数据时代也随之到来。
在此背景下,信息技术作为外因不断激发和推动教育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成为新时代高校教育中的焦点问题。
关键词: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型本科;《工程经济学》;慕课设计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0-0160-02收稿日期:2019-06-18基金项目:本文研究受到云南农业大学教学改革项目《“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考核评价方式改革与实践》(课题批准号:2017YAUJY089)资助;教育部校企联合项目《MOOC背景下“工程经济学”课程创新与实践》资助;云南农业大学教学改革项目《创新型课堂教学改革———以“工程经济学”为例》资助作者简介:程静(1977-),女(汉族),四川成都人,经济学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建筑企业会计、世界经济;李静瑜(1984-),女(汉族),云南安宁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一、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成为新时代高校教育中的焦点问题2018年6月,教育部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院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并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意见指出“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结构,完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切实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达成度、社会适应度、条件保障度、质保有效度和结果满意度。
”在专业教学培养中,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接受教育的核心步骤,那么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达到人才培养目标,这成为新时代高校教育中的焦点问题。
到了20世纪,由于接受教育的学生人数激增,教育学家们便借鉴了企业批量生产的概念,以整体划一的方式进行批量教学,从而规定了每一个学习阶段的学习时间,形成每一个受教育者的学习过程。
《工程经济学》教案设计2024一、教案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工程经济学授课对象:工程管理专业本科生课时安排:共32课时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教案设计时间:2024年二、教学目标1. 理论目标:使学生掌握工程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实践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工程经济学知识进行项目评价和决策的能力。
3. 素质目标:提高学生的经济素养和综合分析能力,为未来的工程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一)导论(2课时)1. 教学内容- 工程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方法- 工程经济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工程经济学的发展历程2.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案例分析法3. 教学重点与难点- 工程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工程经济学的方法(二)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4课时)1. 教学内容- 现值法- 年值法- 报酬率法- 内部收益率法2. 教学方法- 讲授法- 实例演示法- 小组讨论法3. 教学重点与难点- 现值法与年值法的应用- 报酬率法与内部收益率法的计算(三)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4课时)1. 教学内容- 货币的时间价值- 复利计算- 等额本金与等额本息还款法- 贴现率与贴现计算2. 教学方法- 讲授法- 实例演示法- 练习题解答3. 教学重点与难点- 货币的时间价值概念- 复利计算方法- 等额本金与等额本息还款法的计算(四)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6课时)1. 教学内容- 项目投资决策类型- 项目经济评价指标- 项目经济评价方法- 项目不确定性分析2.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案例分析法- 小组讨论法3. 教学重点与难点- 项目投资决策类型- 项目经济评价指标- 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五)工程项目的财务分析(6课时)1. 教学内容- 财务分析概述- 财务预测- 财务报表分析- 财务比率分析2. 教学方法- 讲授法- 实例演示法- 小组讨论法3. 教学重点与难点- 财务预测方法- 财务报表分析- 财务比率分析以下是具体教案内容(由于篇幅限制,以下仅为部分内容):四、教案详细内容(一)导论1.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工程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方法- 使学生明确工程经济学在工程管理中的重要性2. 教学内容- 工程经济学的定义:工程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进行工程项目的投资、运营和管理,以实现最大经济效益的学科。
工程经济课程标准改革探究摘要: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土木工程从业者除了要掌握土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也需要了解工程经济学方面的知识,文章从岗位需求、岗位能力、教学目标、课时数量等角度,对于三年制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工程经济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评价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提出了一定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程经济课程;课程标准改革1课程概述1.1课程性质和作用工程经济是三年制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总学时为44学时。
该课程的先修课程为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等,学生在学完以上课程后,具备了一定的土木工程专业知识,但是对经济学原理等知识比较缺乏。
通过工程经济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和经济管理人员的经济意识,基本具备建筑工程经济分析和评价能力,也是为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具备建筑施工、质量监督、安全管理能力,从事建筑施工技术及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门课程。
1.2课程设计改革思路该课程是“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为依据设置的。
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参与案例的分析过程中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案例设计以建筑施工行业需求为线索来进行。
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案例分析等多种途径,采取精讲多练的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在学习情境的构建中,突出以下几个方面重构知识和技能,并兼顾学生情感、责任心的培养。
教育创新目标下工程经济学教学改革创新思路探索一、形势分析随着科技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益加快,国家经济结构不断升级,对于高素质的人才需求也随之增加。
与此教育理念和模式也在不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的需求,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改革的思路探索1. 强调实践教学传统的工程经济学教学模式往往缺乏实践环节,学生很难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项目中。
我们需要改变教学模式,注重实践教学。
可以通过课程设计,增设案例分析、实地考察、项目实践等环节,让学生能够在实际项目中运用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注重跨学科融合工程经济学与管理、法律、环境等学科密切相关,应当将跨学科融合纳入教学内容。
通过与其他学科的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引入管理学、环境学等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工程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点,促进他们对综合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的培养。
3. 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工程经济学的理论知识需要通过实践来巩固和应用,因此应当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可以加强实践能力的训练,如项目规划、成本分析、风险评估等实践,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能力。
4. 培养创新意识三、创新实践案例在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改革的思路,进行一些创新的探索。
可以开设跨学科融合的工程经济学课程,结合管理、法律、环境等多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了解工程经济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实际的工程项目,让他们亲身体验工程经济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可以引入创新创业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工程经济学与创新创业的结合,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创新课题的研究和实践,促进他们对工程经济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总结在教育创新的大背景下,工程经济学教学改革尤为重要。
独立学院经济类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初探摘要:本文从独立学院经济类专业教学改革的意义入手。
分析了在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本文突出了教学改革应以提高学生素质和增强学生未来适应性为目标,强调学生培养解决实际经济问题能力的必要性,提出了符合独立学院特色的经济类专业教学模式。
关键字:独立学院经济类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一、独立学院经济类专业教学改革的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深化,市场对经济类人才的需求呈急剧增长趋势,几乎每个独立学院都开设了经济类专业。
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应该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但目前的教学模式,总体上还是标准化、大规模、定制的“工业化”生产方式,无法适应独立学院学生实践导向的要求。
二、独立学院经济类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独立学院是个新生事物,他的产生发展才短短十来年的时间,在各方面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特别是在经济类专业教学模式上是有别于母体学校的。
目前独立学院经济类专业教学模式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传统教学方发落后,阻碍信息传播在独立学院课堂上经常出现学生上课迟到、旷课,上课吃东西、睡觉、看课外书报,上课时进进出出,随意交头接耳等不正常的教学现象,这同一部分学生头脑里只有分数,非常功利的对待各门课程外,还与当前独立学院经济类课程的课堂教学方式有重要关系。
多数教师目前仍习惯于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不但习惯而且依赖于这种模式。
不难看出,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教学本质上仍属于注入式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有些优势,但其缺陷十分明显,一是以教师思维替代学生思维,学生跟着老师的思维,自己没时间思考。
学习处于非常被动的状态。
二是把知识传授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忽视了学生的特点和课程的特点。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某一知识点很快就可能会过时,“授学生以渔”,提高学生的自适应能力的迫切性与日俱增,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二)课程内容重复,教学内容缺乏定位当前独立学院经济类课程教材中重复现象严重,比如《进出口贸易实务》和《国际结算》这两门课程中在进出口货款结算方面就存在着重复的地方。
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陈海燕;郝松梅【期刊名称】《内江科技》【年(卷),期】2017(038)011【总页数】2页(P152,116)【作者】陈海燕;郝松梅【作者单位】潍坊科技学院;寿光现代中学【正文语种】中文《工程经济学》是工程管理类专业获取经济方面相关知识的主要课程之一。
本文针对目前高校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队伍综合素质不高、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合理、实践教学环节缺乏等,提出了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措施。
(一)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工程经济学的先开课程有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建筑材料、理论力学、土木工程测量、材料力学、房屋建筑学等专业必修课程,这些课程是学生进行工程经济分析的基础。
资金时间价值、资金来源与融资方案、财务评价等章节的学习都以财务管理课程为基础。
特别是财务管理中的投资决策理论和方法构成了工程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和方法体系。
但是有些高校将财务管理和工程经济学安排在同一学期开设,这样的课程开设顺序,使学生在学习工程经济学的过程中比较吃力。
(二)师资队伍综合素质不高。
工程经济学是一门系统学科,要求工程经济学教师既要懂工程技术知识,又要熟悉财务会计知识,但是由于专业设置的原因,此类教师相对缺乏。
根据笔者调查,有些高校安排经济管理类教师担任,有些高校安排原来教工程施工技术类课程的教师担任。
这两类教师都存在知识体系不全面的问题,容易造成工程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不良。
另外,还有的高校安排工程管理类专业的教师教授工程经济学,此类教师知识结构全面,但是缺乏工程实践经验。
因此,各高校应重视师资队伍的培养,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三)传统教学方法忽略学生参与。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教师运用多媒体和板书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
这种模式,有助于学生跟着老师的讲解,掌握工程经济学的理论知识和解题方法,但是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培养。
(四)缺乏实践教学环节。
工程经济课程改革实施方案一、教学目标的调整1.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工程经济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具备在实际工程项目中进行经济决策和经济效益评价的能力。
因此,在课程改革中,应该着重强调对实际工程项目的经济分析和评价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在现实工作中,工程经济专业人才需要具备独立学习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因此,工程经济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在课程设计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案例讨论和实践操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在跨学科领域的应用能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程领域的日益发展,工程经济专业人才需要具备在跨学科领域的应用能力,因此,工程经济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不断更新和完善,使其更贴近实际工程项目的需求,培养学生应对跨学科领域的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更新与完善1. 引入实际工程项目案例在工程经济课程中,应该引入实际工程项目的案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项目相结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通过对实际工程项目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其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经济分析和评价的方法。
2. 引入最新的经济分析与评价方法在课程设计中,应该引入最新的经济分析与评价方法,包括成本效益分析、投资决策分析、风险评价和金融工程等最新的理论和方法,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工程经济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3. 引入跨学科知识随着工程领域的日益发展,工程经济专业人才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因此,在工程经济课程中,可以引入相关的跨学科知识,包括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环境保护、信息技术等相关知识,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和应用工程经济知识。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1. 采用案例教学法在工程经济课程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对实际工程项目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独立学院中《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摘要:本文针对于独立学院中工程经济学教学改革做出了一些有益尝试,在分析了独立学院中工程经济学课程性质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增加实践环节及增强职业素养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并在考核中增加学生学习过程管理,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n engineering economics in independent college. it analyzes the nature of engineering economics course,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improving course teaching effect, increasing the practice part, and enhancing occupational quality, in the evaluation increasing student’s study management and increase students ‘ enthusiasm.关键词:工程经济学;考核方式;教学方法key words: engineering economics;evaluation mode;teaching methods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8-0217-020 引言目前,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大学课程的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也应随之改变。
合理的课程体系、可行的教学方法与有效的考核评价方式可以改善教师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真正掌握与专业相匹配的知识与技能。
独立学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进行本科层次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是按照新的机制和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
独立学院一般依托于主体,其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多照抄照搬母体,这与独立学院的特色和定位不符合,这必然使学校独立学院的学生学习效果欠佳,没有特色的独立学院学生就业竞争力差。
因此,针对于独立学院本身特色和定位,设立合理培养目标、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可提高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毕业生就业,乃至提高独立学院的生存能力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工程经济学课程为例,尝试探索适合独立学院办学特色的教学方法[1-2]。
1 独立学院中工程经济学课程性质分析独立学院建立了应用性专业体系,采用“横向可以转移,纵向可以提升”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属于本科层次的高等教育,它与职业技术学院相比,具备更多的理论基础,与传统一本、二本的高等学校相比,更偏重于应用,具有鲜明的高等职业教育特征,以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应用型复合人才为目标。
作为工程管理专业必修课的工程经济学课程,是工程与经济的交叉学科,以技术一经济系统为核心,研究如何有效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的学科[3]。
工程经济学研究各种技术方案的经济效益,运用各种有效方法,确定某一活动的最佳方案,即实现“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产出”的一门课程;研究如何利用最低寿命周期成本实现产品、服务等必要功能的课程。
在独立学院中,课程注重基础理论,突出课程应用性,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因此,工程经济学需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利用实践重的典型案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同时,注重学生职业素质培养。
针对以上,课程需求本文对课程的教学方法及考核方法改革进行了初步探讨。
2 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根据建设部《工程经济学》课程大纲的要求,学生在该门课程学习中,应掌握工程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现金流量的构成与资金时间价值理论、投资、成本、利润、工程技术方案经济效果评价方法、不确定性分析、项目资金的筹集与运用、项目的财务评价、设备更新与选择、价值工程与价值分析、项目后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针对于独立学院工程管理的专业特点和职业发展方向,以案例为主线,将教学内容调整成为几个专题:(1)以住房贷款、民间借贷等案例引入,从居民个人、银行及民间放贷主体角度,分别阐释计算利息、利率方法,让学生充分理解资金实际价值理论;(2)以房地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国家大型项目可行研究分析等案例为主线,分析工程项目的财务评价、工程项目国民经济评价及项目后评价,结合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顺序,中间穿插讲解成本、利润、工程技术方案经济效果评价、方案选择、不确定性分析、项目资金来源与运用等基本理论;(3)以全寿命成本分析案例,包括桥梁、码头、房地产开发项目、设备项目等全寿命成本分析案例引入,研究价值工程和价值分析基本理论;(4)增加学生职业培养的模块,带学生去房地产开发等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并增加职业考证的培训。
将实际工程案例作为主线,讲解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更加具有针对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突出了“应用性”的特点,使学生在有趣的学习气氛中得到了理论性强的基础知识,并且,职业素养和职业资格证书必备知识均大大提高。
3 教学方法的教学改革3.1 增加课堂教学有效性开展启发式教学方式,增加学生与教师互动性。
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并充分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演绎启发法”、“专题讨论法”、“观摩教学法”、“实验实训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资源等教学手段。
“工程经济学”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联系较紧密的课程,案例教学最为适用。
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应用型人才应将理论知识灵活应用到实践活动中,案例教学需要选取典型工程、近期发生的有趣工程等案例,引导学生利用工程经济学原理和方法去思考,教师提问、与学生互动,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并且,采用案例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效果。
总之,好的教学案例,可以引发学生多层次思考,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吸收需求,教学效果有很大程度提高。
3.2 增加实践环节增加课程设计:工程管理及土木工程专业应是工程技术与经济管理相互结合的复合性学科,针对于该专业特点,有必要让学生深化经济知识水平,具备利用工程经济学知识指导、合理评价工程项目的能力[4]。
因此,开展工程项目的财务评价、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项目的国民经济效益及项目后评价方面的课程设计,使学生锻炼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毕业设计及未来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增加电算应用:定量性是经济学的一大特性,工程经济分析涉及大量计算模型,计算机辅助计算十分重要。
excel软件具有操作简单、功能强大、数据处理能力强等特点。
在案例讲解及练习中引入excel软件[5],可以深化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应用excel软件进行案例分析,可以进行图表的绘制和数据的分析,解决了工程经济学案例数据多、计算量大、需要时间长等问题,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通过计算机上机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尤其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更加重要。
增加去企业的实践环节:带学生去企业实践,使学生了解知识应用的情况,增加学生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3.3 注重学生职业方向培养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未来就业多从事工程造价、工程施工和工程监理等工作,这些工作均需执证上岗,需要取得造价工程师、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监理工程师等执业资格证,资格证书的取得均需考查工程经济学的相关知识。
因此,本课程设置基本知识练习库时,结合注册考试特点,改变传统练习题形式(传统题型一般包括名词解释、填空、简答、计算题等),采用注册考证形式,即选用选择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案例题[6],练习题的特点为知识点覆盖广泛,摆脱纯记忆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练习题题型改革,有助于学生适应注册考试、了解注册考试特点,对未来考证具备足够的知识储备。
4 考核方法的教学改革改变传统考卷形式,一张考卷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成绩应增加过程管理。
期末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期末基本知识通过考试和开放式考试三部分组成,三部分分别占40%、30%和30%。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点名、课堂表现、课堂测验和课后作业四部分,每部分占10%。
对于独立学院学生点名成绩特别重要,独立学院学生学习成绩相对较差,学习热情相对不高,不定时的点名可以增加学生的出勤率;当学生已经在课堂时,需要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师提问,让学生主动回答,分别记录成绩,主动回答和被动回答成绩要有所区别,通过增加平时分数方式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基础知识增加平时测验,让学生快速做出答案,教师快速答题纸,让学生没有时间抄作业,杜绝学生抄作业的习惯;增加课后大作业,回去详细做,老师单独验收,学生能够写出或讲出作业的做法,同样杜绝学生抄作业。
期末考试环节包括基本知识考核和开放式考核相结合。
需要建立一个基本知识题库,任意抽取题目测试,只有通过基本知识考试,才有资格参加开放式考试,才能认定期末考试合格。
基本知识题库主要客观题目,涵盖了工程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开放式考试,以新近发生的事件案例、日常案例为主,保持课程与时俱进性,这个考试属于提高考试,采用现场答辩的方式进行,每个小组成员都要讲解自己所处理部分的做法。
本次课程改革,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管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成绩真正掌握课程知识。
5 结语本论文针对于独立学院中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初探,分析了课程性质、教学需求,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增加实践环节和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方面分别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已经应用于本学院独立学院的本科教育,起到了活跃课题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作用,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1]张西平.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独立学院课程考核方式探索——以工程经济学课程为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5:23-24.[2]刘忠.《工程经济学》的教学思路及方法之我见[j].南平师专学报,2005,24(2):127-129.[3]百度百科http:///view/182772.htm.[4]鲍学英,王琳,王恩茂.“工程经济学”重点课程教学改革[j].价值工程,2011(23):177-178.[5]陈燕.excel在“工程经济学”案例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09(10):215-216.[6]谭继亮,金晓鸥.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经济学课程考试改革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4):198、278.[7]邓宏钟,郭腾达,李孟军.《工程经济学》课程研究型教学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04).[8]陈小虎.“应用型本科教育”:内涵解析及其人才培养体系建构[j].江苏高教,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