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 格式:pdf
- 大小:141.18 KB
- 文档页数:2
基于信息化测绘的中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初探金红艳发表时间:2018-04-08T10:37:56.097Z 来源:《建筑科技》2018年第1期作者:金红艳[导读] 本文分别从测量教学内容、测量教学方法、师资队伍改革、测量实训基地建设、测量技能校赛体制和校本教材开发等方面对中职院校建设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讨,提出相应应对措施。
金红艳浙江省杭州市乔司职业高级中学浙江杭州 310000摘要:结合信息化测绘应用前景及本校建筑工程测量教学现状,本文分别从测量教学内容、测量教学方法、师资队伍改革、测量实训基地建设、测量技能校赛体制和校本教材开发等方面对中职院校建设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讨,提出相应应对措施。
关键词:信息化测绘,测量实验,教学改革,测量实习实训,校本教材0引言随着各种高精密测量仪器和高新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测绘技术成为当前测量应用领域的重要手段。
信息化测绘是一项集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及卫星定位技术于一体的综合型高新测绘技术。
该技术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建筑工程测量、线型工程测量、管线工程测量、水利工程测量、地下工程测量、工程建筑物变形观测中均已得到很大程度的推广应用。
1现状中职院校建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提出测量工技能培养要求,但在实际培养环节,教学内容上主要是经纬仪、水准仪、光学对中器等传统测量仪器的教学,信息化数字测绘应用教学内容尚未覆盖,实习实训仅以控制测量进行训练,而变形观测、路线测量等应用广泛的测绘应用方面的知识未进行讲授。
对于建筑装饰技术、建筑施工专业、建筑工程管理五年一贯制这三个方向的测量教学内容上同质化严重,未进行分方向的多样化培养,在教学和考核上重点强调内业计算,测量实践教学所分配学时数与考核环节均相对薄弱。
教学方法上,大部分教师仍以课堂教授为主,未重视测量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训环节由于每组人数较多,导致真正掌握测量仪器操作能力的学生仅为少数。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设计初探作者:杨晓梁来源:《职业》2011年第13期《建筑工程测量》是众多建筑类职业院校开设的一门主干课程,更是测绘、土木、路桥、建筑工程、市政工程、工程造价、工程监理等专业的必修专业技术基础课程。
笔者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对《建筑工程测量》这门课程进行了课程整体设计研讨,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已初见成效,故撰此文以期与同行共同探讨。
一、课程整体设计理念与原则《建筑工程测量》的课程整体设计坚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工作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项目为载体、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根据职业教育特点,积极开展“教、学、做、”一体化的交互式教学模式;不断探索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课程整体设计主要内容1.课程目标设计(1)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的设定是以未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以测量员职业资格要求为标准。
通过《建筑工程测量》这门课程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学生应能够使用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并进行观测数据的处理;能够利用经纬仪进行角度测量;熟练使用全站仪进行各种测量工作;能够掌握地形图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能够进行道路施工和建筑施工的各种测量工作。
通过整个课程的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队协作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具备将所学专业知识转化为职业本领的能力。
(2)知识目标。
通过《建筑工程测量》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知识目标:①理解水准测量和角度测量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②了解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及各种测量仪器的构造和测量原理并能够熟练使用;③掌握小区域控制测量理论和实施方法;④掌握全站仪三维坐标测量及其放样的基本原理;⑤掌握建筑工程和道路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及方法;⑥了解测量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发展动态及其应用。
2.课程内容设计按照“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设计思想,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建筑工程测量》这门课程由两部分组成,即60个学时的课程教学和1周的整周实训。
“工程测量”教学方法初探【摘要】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分析了当前工程测量教学面临的问题、工程测量的教学目的和理论特点,提出在工程测量教学实践中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复杂知识简单化、测绘知识实用化,及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教育方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工程测量教学方法教学改革工程测量是一门专业基础性的学科,它几乎应用到了各个科学领域。
在国内绝大部分高校,几乎所有的理工科专业都开设了不同深度的工程测量课程。
工程测量是高等院校理工科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它所提供的测绘思想、测绘方法、理论知识不仅是学生掌握测绘技术的重要工具,也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
许多学生认为工程测量太枯燥,毫无生气,离现实生活太远了,没有多大的用处,从而学习工程测量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不高。
且部分学生测绘基础较差,加之工程测量课涉及的知识面广量大,教学时间少,教师压力大。
那么,如何调动大学生学习工程测量的积极性,提高公测测量课的教学质量,如何利用较少的授课时间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是广大工程测量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也是摆在每位高数教师面前的需要解决的严峻问题。
一、教学存在问题部分学生一般存在学习基础较差(如三本专业学生、预科生等),对工程测量缺乏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等许多问题。
虽然上课认真授课,可是教学效果却不很理想。
从客观原因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部分学生中学阶段就没有打好学习基础,学习意识较差,学生对学习没有积极性;(2)由于学校内部课程设置的重点转移,工程测量课时缩减了很多,造成课时少,知识点多,学生没有消化吸收新学知识的时间和精力;(3)工程测量课集理论和应用教学为一体,对测绘知识要求较高,表现为内容枯燥,公式繁多,大部分学生对工程测量学习没有兴趣;(4)工程测量是系统性、逻辑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如果以前的内容掌握不好,再加上其它学科知识学的不扎实,学生学起来就更感到困难。
(5)学生课余活动比较多,很少有时间主动的预习和复习。
工程测量技术在课程改革应用中的再探索[摘要]现在高职院校在课程改革上都下了很大功夫,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又作为研究发展方向。
同时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中探索创新的模式,“项目教学法”便是在教学中被普遍使用的使学生直接参与完成项目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
本文主要从工程测量技术在课改中应用时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与自身在实践改造中的思路。
[关键词]课程改革项目教学法重构课程考核随着国家关于高职教育16号文件的要求,高职院校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
而课程改革又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作为研究发展方向。
“项目教学法”便是在教学中探索创新的模式。
“项目教学法”是将传统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并围绕着项目组织和开展教学,使学生直接参与完成项目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道路工程测量技术课改后优点1.“项目教学法”的特色鲜明,自主性强。
以前专业课程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内容比较陈旧,教学过程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的完整性,缺乏学习的针对性和应用性,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项目化教学大大提高了各方参与的特点。
主要表现在:1)项目的主题与真实世界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实用性。
2)计划制定有针对性。
教师可自主制定符合职业能力要求的学习计划。
3)计划实施可操作性。
根据不同的项目,可制定不同方案培养学生的组织实施能力。
2.项目化教学互动性好。
主要表现在:项目教学法优点鲜明,但是对于不同性质的课程不采取特殊的手段不一定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而《工程测量技术》就是这样的课程,它是路桥类高职学院必须传授的一门实践性专业课程。
它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很高,如我们不在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形式、组织手段等方面进行重构,其效果将难以到达改革的初衷。
下面谈谈我在课程改革和应用中得到的启示。
二、《工程测量技术》课程改革的思路探索1.课程设计理念重构工程测量技术的提高与测量设备的更新换代是分不开的,而新知识能及时反馈到高校的周期往往比较长,这也是教材陈旧的直接原因,项目教学法能很好的打破这样时间差,为了解决时间和现实上的代沟,我们现在定期从四方面入手保证教学计划紧贴现场,课程内容紧跟时代,教学组织符合现场项目内容,教学方法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