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教学改革初探
- 格式:pdf
- 大小:230.61 KB
- 文档页数:3
第1篇一、背景与意义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工程测量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然而,目前我国工程测量课程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实践环节不足等。
为适应新时代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必要对工程测量课程进行改革。
二、改革目标1. 突出工程测量学科特点,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工程测量人才。
2. 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工程测量技能。
3. 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三、改革内容(一)优化课程体系1. 调整课程结构,增加实践环节。
将工程测量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理论教学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传授,实践教学注重工程测量技能的培养。
2. 融入新技术、新方法。
将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等新兴技术融入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增设选修课程。
根据学生兴趣和就业需求,开设一系列选修课程,如工程测量软件应用、测绘工程案例分析等,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二)改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工程测量技能。
通过现场教学、实习实训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工程测量技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运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4. 引入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将线上学习与线下教学相结合,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优化。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升自身素质。
2. 邀请行业专家、学者来校授课,为学生提供前沿的工程测量知识。
3. 建立教师团队,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基于信息化测绘的中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初探金红艳发表时间:2018-04-08T10:37:56.097Z 来源:《建筑科技》2018年第1期作者:金红艳[导读] 本文分别从测量教学内容、测量教学方法、师资队伍改革、测量实训基地建设、测量技能校赛体制和校本教材开发等方面对中职院校建设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讨,提出相应应对措施。
金红艳浙江省杭州市乔司职业高级中学浙江杭州 310000摘要:结合信息化测绘应用前景及本校建筑工程测量教学现状,本文分别从测量教学内容、测量教学方法、师资队伍改革、测量实训基地建设、测量技能校赛体制和校本教材开发等方面对中职院校建设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讨,提出相应应对措施。
关键词:信息化测绘,测量实验,教学改革,测量实习实训,校本教材0引言随着各种高精密测量仪器和高新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测绘技术成为当前测量应用领域的重要手段。
信息化测绘是一项集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及卫星定位技术于一体的综合型高新测绘技术。
该技术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建筑工程测量、线型工程测量、管线工程测量、水利工程测量、地下工程测量、工程建筑物变形观测中均已得到很大程度的推广应用。
1现状中职院校建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提出测量工技能培养要求,但在实际培养环节,教学内容上主要是经纬仪、水准仪、光学对中器等传统测量仪器的教学,信息化数字测绘应用教学内容尚未覆盖,实习实训仅以控制测量进行训练,而变形观测、路线测量等应用广泛的测绘应用方面的知识未进行讲授。
对于建筑装饰技术、建筑施工专业、建筑工程管理五年一贯制这三个方向的测量教学内容上同质化严重,未进行分方向的多样化培养,在教学和考核上重点强调内业计算,测量实践教学所分配学时数与考核环节均相对薄弱。
教学方法上,大部分教师仍以课堂教授为主,未重视测量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训环节由于每组人数较多,导致真正掌握测量仪器操作能力的学生仅为少数。
基于能力本位、过程导向的高职《工程测量》课程改革摘要:本文以能力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线索,以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导向,根据不同施工单位的需求确定职业岗位,分析工作过程,将企业的“工作”与学校“讲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工程测量》课程内容和结构进行设计开发。
关键词:《工程测量》能力本位过程导向近年来,教育部对高职高专教育提出要求,毕业生要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强、知识系统性强、可持续发展。
《工程测量》课程是路桥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我所教授的几届学生,有一半左右毕业后从事的工作都和测量相关。
从学生回校后的交流中我发现,以课堂教学为主、知识松散的教学方式已不适应现代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亟须研究一种新的教学体系来适应这一变化。
一、研究现状在职业教育发达的德国,《工程测量》课程实行的是企业主导注重实践过程管理型,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前提是企业能够把给学生无偿提供一切实习和实训支援作为“企业行为”来看待,学校能够以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为目标,政府给予立法保障等支持,这三方面缺一不可。
目前,我国一些高校对此进行了研究。
如本科高校注重理论知识研究,专科高校注重实践,甚至把测量知识分模块研究,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融合了学生的知识。
我校目前对《工程测量》课程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强调实践,但实践的内容和方法没有随着社会的进步有所变化,因条件限制根本无法到现场实践,更不用提根据工程建设过程融合学生的测量知识体系。
二、当前问题1.教材现在多数高职院校应用的《工程测量》教材系统性差、内容陈旧。
从我校现用的测量教材来看,内容还停留在十几年前的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上,对于新仪器、新技术只是轻描淡写;同时教材编写是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的简单罗列,而没有什么线穿插其中,以至于学生学的时候觉得自己学得蛮好的,但是到实际项目上操作时无从下手,因而很难适应当今社会对员工的需求。
2.教学方法现在,大多数高校在《工程测量》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以板书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