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篮球运动的意义与作用

篮球运动的意义与作用

篮球运动的意义与作用
篮球运动的意义与作用

篮球运动的意义与作用

1.提高生命活力

篮球活动涵盖了跑、跳、投等多种身体运动形式,且运动强度较大,因此,它能全面、有效、综合地促进身体素质和人体机能的全面发展,提高和保持人的生命活力,为人的一切活动打下坚实的身体(物质)基础,从而提高生活的质量。

与其他运动项目相比,篮球活动的形式多样,具有更强的参与性、趣味性、应变性、娱乐性和竞技性等,能满足不同人群的多种需求。篮球活动的形式可因人而异,运动量可随意调节,因此适宜于各类人群的广泛参与。各类不同的参与者都能在活动场上找到展示自我的方式,满足自己的不同层次的需求。

2.促进心理健康

现代社会的高效率和快节奏限制了人们的相互交流与了解,但篮球场给人们提供了机遇。篮球活动能有效缓解工作压力,而良好的竞争环境又能培养健康的心理适应力和承受力,调整及维护参与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篮球作为集体项目的杰出代表,在增加交流和友谊的同时,更能有效地培养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等良好的体育道德,帮助参与者正确理解和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等。促进个性的发展和完善

通过练习和比赛的过程,能使参与者的个性、自信心、情绪控制、意志力、进取心、自我控制与约束等方面都有良好的发展,以及培养

团结拼搏、努力协作、文明自律、遵纪守法、尊重他人等的良好道德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可以培养团队意识,相互默契的配合,培养思考能力以及个人的球场阅读能力。强健体魄,锻炼人的意志与品格。

3.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

篮球活动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所有技、战术都既有原理和规篮球

格,又包含着个人的不同表现风格,没有固定的、僵死的模式,每个人、每个队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诠释自己对篮球的理解。也正是由于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需要参与者必须根据当时情况随机应变,及时、果断、快速地做出应答行动。通过观察进行分析判断并做出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而所有这一切,都需要参与者用自己的智慧创造性地去应对场上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创新能力。

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篮圈在空中,而球可能处在任何位置,所以,篮球场上要展开地面与空间的全方位立体对抗。而且,所有的行动都要受到不同对手的制约,要求参与者依据自身实力,结合不同对手进行分析比较,斗智斗勇、扬长避短、克敌制胜。这能有效地促进参与者的心理(智力、意志力、个性等)、技能、观察、应变等综合能力的提高,锻炼和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篮球运动的起源和发展

篮球运动的起源和发展 篮球运动是1891年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体育教师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发明的。当时,由于在寒冷的冬季,人们缺乏室内进行体育活动的球类竞赛项目,奈史密斯便从工人和儿童用球向“桃子筐”投准的游戏中得到启发,设计将两只桃篮分别钉在健身房内两端看台的栏杆上,桃篮口水平向上,距地面10英尺,以足球为比赛工具向篮内投掷,入篮得1分,按得分多少决定胜负。因为这项游戏最初使用的是桃篮和球,遂取名为篮球。1893年铁质球篮取代了桃篮并挂上了线网。1895年篮筐开始固定在4×6英尺的篮板上并逐渐深入场内,到1913年,由于每次投篮命中后都需要将球从篮筐内捞出太麻烦,于是人们将篮网底部剪开,形成了近似现代的篮板和球篮。 最初的篮球比赛规则很简单,对于场地大小、参加人数多少、比赛时间长短都没有统一的规定。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第一部13条的原始规则,目的是使篮球游戏在公平对等的条件下进行,同时不允许粗野动作的发生。1915年美国制定了全国统一的篮球竞赛规则,并翻译成多种文字,向全世界发行。1932年,刚诞生的国际篮联以美国大学使用的篮球规则为基础,制定了第一份世界统一的竞赛规则。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场地设备得到改进和完善,规则也不断地增删和变化,现行规则共有61条和57个手势图。 篮球运动诞生后,传播得很快。1892年传入加拿大和墨西哥,1893年传入法国,1895年传入中国,1901年传入日本和波斯(今天的伊朗),1905年传入俄国。1904年美国青年会男子篮球队在第3届奥运会上进行了表演,此后,篮球运动逐步在全世界开展起来。1932年6月18日在瑞士日内瓦成立了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简称国际篮联)。1936年第11届奥运会上,男子篮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50年和1953年分别举行了第一届世界男篮和女篮锦标赛。1948年起,在许多国家的少年儿童中开始出现小篮球活动,受到国际篮联的重视,于1968年成立了“国际小篮球委员会”。1976年第21届奥运会又增加了女子篮球比赛。 1936年至1948年间,由于规则的不断修改,促进了篮球攻防战术的变化运用,提高了攻防的速度。进入50年代,世界各强队普遍重视和发展高度,成为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在1952年第15届奥运会篮球比赛中,出现了身高2米以上的高大队员。他们在高空争夺中占有明显的优势,掌握了比赛的主动权。但那时的高大队员灵活性差,技术单调,篮下死打硬攻,因而战术呆板,使比赛速度受到影响。针对上述情况,国际篮联对规则进行了修改,扩大限制区,增加了30秒(后改为24秒)和干扰球规则。 20世纪60年代各国在重视发展高度的同时,加强了高大队员技术和灵活性的训练。有些强队,如巴西队,尽管身高相对矮些,但他们以短跑运动员的速度和娴熟的技术,充分发挥快速、灵活的特长,在1963年第四届世界男篮锦标赛上夺取冠军,震动了世界篮坛。60年代中期,美国迪安·史密斯提出攻守平衡的理论,使世界各国开始重视进攻和防守的均衡发展,特别是防守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防守不再是消极的,在防守的选位上改变了过去“以

排球运动的起源和发展

排球的起源和发展 排球的起源 排球运动诞生于1895年,创始人是威廉·G·摩根,美国马萨诸塞州霍利沃克城基督教青年会干事。身为热衷于推广体育运动的基督教青年会干事,摩根在辅导人们进行各种体育锻炼的实践中逐渐意识到,不同的对象应该采用不同的锻炼方法。当时逐渐流行起来的是由奈史密斯发明的篮球运动,但摩根认为它比较适合年轻人,对于年纪稍大的人来说则过于剧烈。1895年,摩根辅导一个由商人组成的班级,渐渐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创造一种结合了篮球、棒球、网球以及手球的游戏,而这种游戏又必须避免像篮球那样的肢体接触。为此,摩根在青年会的体育馆中进行了试验。他在篮球场上架起了网球网(高约1.98米),以篮球胆为球,让人们像打网球一样用手隔网来回托传球,与网球的不同之处是球不能落地,球在哪一方落地一次就算哪一方失败一次。由于篮球胆太轻,在空中飘忽不定,玩起来很不方便,摩根尝试将篮球胆换成了篮球。但篮球又过于沉重,飞行速度太慢且很难用手将其隔网击打。最后,该市的司堡尔丁体育用品公司(Spaulding Company)试做了圆周63.5-68.8公分,重量9-12盎司(约255-346克),外表为皮制,内装橡皮球胆的球。经试验,此球效果非常理想,于是就决定采用这种球——这就是第一代排球,其规格与现代国际比赛用球已经非常接近,而排球这项运动也正式诞生了。很快,它就在基督教青年会中广泛传播开来。摩根和春田市(Spring field)体育干事弗兰克·德博士及消防署长林奇共同将这项游戏命名为“Mitontte”(意为“小网子”)。1896年,摩根制定了世界上第一个排球竞赛规则,发表在当年7月出版的美国《体育》杂志上。同年,春田专科学校举行了首次排球表演赛,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排球赛。赛后,春田市立学院的霍尔斯特德教授根据球要在空中飞行、不能落地的特点,将其改名为“Volleyball”(意为“空中连续击球”)。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最初的排球运动只是一种消遣游戏,比赛人数的多少、比分的多少都由比赛双方临时协商决定。 排球的传播 排球问世后,由美国的教会、传教士和驻外军官、士兵传播到了世界各地。由于排球在问世之初就没有严格的上场人数限制,加之传入的时间不同,世界各地排球运动的形式也不尽相同。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排球最先传入美洲:1900年首先传入加拿大,1905年传入古巴,1912年传入乌拉圭,1914年传入墨西哥。传入美洲的大多是六人制排球形式。排球传入亚洲也比较早,1900年首先传入印度,1905年起先后传入中国、日本、菲律宾等国。因为所采用的规则不同,亚洲排球经历了16人制——12人制——9人制——6人制的演变过程。欧洲的排球运动起步要稍晚一些,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才随美国士兵登陆。1917年,排球最先出现在法国,接着传入意大利,1919年、1921年先后在捷克、波兰等东欧诸国开展。虽然起步晚,但传入的排球运动已采用运动员轮转、15分制和6人制,其竞技性已渐成熟,因此发展较快。有意思的是,美国虽然是排球的故乡,但世界排坛诸强却是中国、古巴、巴西、俄罗斯、意大利甚至是突尼斯等国,因为美国长期把排球用于休闲和娱乐,没有将其作为一种竞技项目来发展。不过,2005年2月,美国国家女排聘请了中国排球名将郎平为主教练。 排球的发展 世界排球运动的发展主要可分为三个阶段:娱乐排球、竞技排球和现代排球。 娱乐排球1895—1936 排球本就是为娱乐休闲而创造的,因此排球从诞生之初就被大众认可为一项娱乐性较强的游戏。人们进行排球运动,是以休闲、健身为主要目的。但游戏也需要有规范,因此,从

篮球起源与发展教案

篮球起源与发展教案 教学设计表 学科:体育授课年级:初一学校:前郭县重新中学教师姓名:徐志波 章节名称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计划学时 1 本课是一节具有欣赏性学习意义的体育与健康结合的篮球基础知识 学习内容分析课,主要讲述篮球的起源、特点与价值,发展趋势,以及我国篮球的发展 趋势。本节课的幻灯片背景多数用书上的插图,便于学生接受。 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非常喜爱篮球运动,可以说对于篮球活动有所熟 悉,但是真正涉及到篮球基础知识和技术战术等具体的一些理论和实践知学习者分析识,那就是一片空白,简单的说他们就是为了玩而玩,并没有过多的去深入探究。 知识目标: 1.了解篮球运动的基础知识以及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 2.欣赏篮球及体育运动美的神韵.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明确探究方向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篮 球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技能应用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篮球这项运动的热 教学目标情。促进身体的全面发展。 德育目标: 使学生通过对篮球运动的起源,特点与价值,发展趋势的学习,从深 层次上认识篮球运动的魅力所在,并深刻认识体育运动中其它项目的内在 联系,学会和增强欣赏美的能力,增强对体育以及篮球运动深入学习能

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增强爱国主义 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篮球基础知识发展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热爱. 教学重点 解决措施:通过师生有效互动和借助媒体资源动画演示完成教学目标的达及解决措施成。 教学重点:对篮球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以及应用。教学难点 及解决措施:通过师生有效互动和借助媒体资源动画演示来促成问题解决. 解决措施 本课的教学设计内容主要分为六部分: 1、篮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主要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共同观赏来 进行。 2、篮球运动的特点与价值。以生活中实例:通过篮球运动对集体生 活和个人身体健康,促进身体的全面发展”来阐述,点燃学生的运动兴教学设计思路 趣,引起思考,激发实践。 3、现代篮球运动的发展特点与趋势。将问题逐步深化,引领学生进 一步走进篮球运动。 4、我国篮球运动的发展概况。通过大家耳熟能详的姚明做铺垫来引 领广大同学将目光投聚在我国的篮球运动上。 5、三分球、篮球技术动作分类、篮球图例基础知识简介,拓展知识 领域。 6、运动中精美图片的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对体育运动 的热爱,激发积极投入体育锻炼的热情。 7、课堂小结,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运动精美图片的欣赏,让学生

中国网球发展历程

?世界网球 ?古代网球:网球起源于法国宫廷,起初叫“掌球戏”。其方法是相对的两人用手打过场地中间的一条绳。球用布包裹的草,树叶,头发制成。古代网球场地中间是用一条细绳而后改为绳帘。古代只有室内网球。 ?近代网球:开始于1873年,一位英国人将室内网球改在夏天的草坪上进行,因此有了“草坪网球”的说法,这一时期网球场地的中间阻挡物由绳帘该进成了小方格网子,室内网球也发展到了室外的网球运动,出版了《草地网球》的书籍并得到宣传和推广。近代的网球不在是用手打而是用将拍面的面积放大拍柄加长的羊皮纸板打 ?现代网球:现代网球由原来的布球发展到胶皮球,橡皮球。球拍也也改了富有弹性且轻巧方便的穿细网拍,现代网球在球网及球场的规定和积分方式也有了权威的规定。现代 网球正发展成一项世界普遍的体育项目 ?中国网球 ?很少有一项体育运动像网球这样,记录着中国发展变迁的轨迹:清末侵华英军将其带入中国,传教士将其推广,很长一段时间是“洋人”在遥远的东方排遣寂寞的游戏;此后又成为达官贵人的消遣;后来网球运动逐渐在教会学校中开展起来,1898年,上海圣约翰书院举办了斯坦豪斯被网球赛,这是中国最早的网球比赛;新中国成立后,网球是运动员的专利;改革开放后,网球成为高收入者的新宠;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网球已褪下“贵族运动” 的外衣,走入寻常百姓家…… ?跟不少运动项目相比,网球在中国开展的时间相当长,但由于新中国建立前,网球只局限在少数人的圈子里,运动水平一直得不到提高。新中国成立后,网球运动得到迅速推广:1953年,天津举办了首次全国网球表演赛,中国网球协会同年成立;1955年初,在北京东四块玉训练基地成立了网球临时国家队;1956年起,网球被列为每年一度的全国比赛项目,规模一年比一年大,同年,中国选手开始参加国际比赛;1964年,全国网球训练工作会议在上海举行,会议反对了保守思想、研究了今后网球运动的发展方向:要求在快速进攻、积极上网、力争主动、狠巧结合、准确的思想指导下努力提高训练质量和技术水平…… ? 1885年前后,网球运动传入中国。先是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外国传教士和商人之间出现网球活动,后一些教会学校也开展起这项运动,1898年,上海圣约翰书院举行斯坦豪斯杯赛,这是中国网球史上最早的校内比赛。1906年,北京汇文学校、协和书院、清华学校之间,上海圣约翰大学、南洋公学、沪江大学、以及南京、广州、香港的一些学校开始举行校际网球赛,促进了网球运动在中国的传播。 在二、三十年代那时的网球运动只有少数人中间流行。从1924~1946年虽6次

最新篮球运动的起源和发展

篮球运动地起源和发展 篮球运动是1891年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体育教师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发明地。当时,由于在寒冷地冬季,人们缺乏室内进行体育活动地球类竞赛项目,奈史密斯便从工人和儿童用球向“桃子筐”投准地游戏中得到启发,设计将两只桃篮分别钉在健身房内两端看台地栏杆上,桃篮口水平向上,距地面10英尺,以足球为比赛工具向篮内投掷,入篮得1分,按得分多少决定胜负。因为这项游戏最初使用地是桃篮和球,遂取名为篮球。1893年铁质球篮取代了桃篮并挂上了线网。1895年篮筐开始固定在4×6英尺地篮板上并逐渐深入场内,到1913年,由于每次投篮命中后都需要将球从篮筐内捞出太麻烦,于是人们将篮网底部剪开,形成了近似现代地篮板和球篮。 最初地篮球比赛规则很简单,对于场地大小、参加人数多少、比赛时间长短都没有统一地规定。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第一部13条地原始规则,目地是使篮球游戏在公平对等地条件下进行,同时不允许粗野动作地发生。1915年美国制定了全国统一地篮球竞赛规则,并翻译成多种文字,向全世界发行。1932年,刚诞生地国际篮联以美国大学使用地篮球规则为基础,制定了第一份世界统一地竞赛规则。随着篮球运动地发展,场地设备得到改进和完善,规则也不断地增删和变化,现行规则共有61条和57个手势图。

篮球运动诞生后,传播得很快。1892年传入加拿大和墨西哥,1893年传入法国,1895年传入中国,1901年传入日本和波斯(今天地伊朗),1905年传入俄国。1904年美国青年会男子篮球队在第3届奥运会上进行了表演,此后,篮球运动逐步在全世界开展起来。1932年6月18日在瑞士日内瓦成立了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简称国际篮联)。1936年第11届奥运会上,男子篮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50年和1953年分别举行了第一届世界男篮和女篮锦标赛。1948年起,在许多国家地少年儿童中开始出现小篮球活动,受到国际篮联地重视,于1968年成立了“国际小篮球委员会”。1976年第21届奥运会又增加了女子篮球比赛。 1936年至1948年间,由于规则地不断修改,促进了篮球攻防战术地变化运用,提高了攻防地速度。进入50年代,世界各强队普遍重视和发展高度,成为这一时期地显著特点。在1952年第15届奥运会篮球比赛中,出现了身高2米以上地高大队员。他们在高空争夺中占有明显地优势,掌握了比赛地主动权。但那时地高大队员灵活性差,技术单调,篮下死打硬攻,因而战术呆板,使比赛速度受到影响。针对上述情况,国际篮联对规则进行了修改,扩大限制区,增加了30秒(后改为24秒)和干扰球规则。 20世纪60年代各国在重视发展高度地同时,加强了高大队员技术和灵活性地训练。有些强队,如巴西队,尽管身高相

篮球的起源与发展讲稿

一 篮球运动的诞生远比田径、足球、体操、橄榄球等项目要晚,是一项新兴的运动项目。然而,由于它具有对抗激烈、复杂多变、极强的观赏性和参与价值吸引成千上万的爱好者,如今已成为世界体坛最重要的竞赛项目之一。 二 男篮第8,女篮第四 小组赛 西班牙67-64 胜 美国63-108 负 新西兰80-63 胜 马里69-48 胜 捷克79-63 胜 半决赛 澳大利亚70-86 负 铜牌争夺战 俄罗斯81-94 负 三 78岁 奈史密斯是加拿大人,先在大学攻读牧师学准备作牧师,但读了三年却发现根本不适合,他的兴趣是体育,但是麦克吉尔大学并没有这一科系,因此忍耐到毕业,然后到了美国麻省马萨诸塞州春田(又译斯普林菲尔德)的基督教青年会国际训练学校谋得一个体育指导员的职位。詹姆斯·奈史密斯在春田学院)担任该校的体育教师,同时也是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美式橄榄球教练。 斯普林菲尔德(Springfield,也直译作春田市),在州中部桑加蒙河畔。人口10.2万(1984),大市区18.7万(1980)。1818年始建居民点,1837年成州首府。 四 1、为改变足球、棒球受季节气候影响的局限,需要一种不受环境气候影响而能在室内随时进行的体育活动。 2、可以消除人们对当时体育活动因粗野行为而产生的恐惧心理,新的竞技运动必须是文明的,严禁粗野的。而且不同年龄性别的人都能参加的运动,尤其是吸引更多的青年人参加的运动。 3、该校所在地是一个盛产蜜桃的地方。当地的小孩子投桃子投的特别准。经常几个小孩比谁桃子投的更准。麻省的冬天在十一月就开始下雪,室外运动不得不停止,但当时的室内运动只有体操与器械操,学员们觉的无聊而无精打采。 有一天奈史密斯在散步看见工人在搬运桃子,这是引起奈史密斯创编篮球的启发意

网球运动的发展史

网球运动的起源及演变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网球孕育在法国,诞生在英国,开始普及和形成高潮在美国,现盛行于全世界。 网球与高尔夫球、保龄球、桌球并称为世界四大绅士运动。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2-13世纪的法国,当时在传教士中流行着一种用手掌击球的游戏,方法是在空地上两人隔一条绳子,用手掌将布包着头发制成的球打来打去。 这种运动不仅在修道院中盛行,而且也出现在法国宫廷。法国国王路易十世在位时,宫廷中就经常进行这种以消遣为目的地网球运动。1358-1360年,这种供贵族玩的古式网球从法国传入英国,英国爱德华第三对网球发生很大兴趣,下令在宫中修建一片室内球场。当时球拍的拍面改装成羊皮,球由布面改成皮面,球的大小、重量没有详细记载。15世纪发明了穿弦的球拍,16世纪古式室内网球成为法国的国球。以后,古式室内网球有了自己的规则,在欧洲,尤其是英国得到了较好的开展。 近代网球起源英国。1873年,会打古式网球的英国少校M.温菲尔德,在羽毛球运动的启示下,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户外的、男女都可以从事的网球运动,当时叫做司法泰克(Sphairistike)运动。1875年,随着这项运动在8字形球场上风靡起来,全英槌球俱乐部在槌球场边另设了一片草地网球场,紧接着,古式网球的权威组织者玛利博恩板球俱乐部为这项运动制定了一系列规则。从此,草地网球正式取代了司法泰克。 1877年,在英国伦敦郊外温布尔顿设置了几片草地网球总会,草地网球在英国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展。同年7月,举办了首届草地网球锦标赛,即温布尔顿第一届比赛。亨利.琼斯同另外两个人为这次比赛制定了全新的规则,他本人担任了比赛的裁判。当时的球场为长方形的,长23.77米,宽8.23米,至今未变。发球线离网7.92米,网中央高度为0.99米。发球员发球时,可一脚站在端线前,另一脚站在端线后,发球失误一次而不判失分。采用古式室内网球的0、15、30、45每局计分法。可以说,亨利.琼斯是现代网球的奠基人。 紧随英国之后开展网球运动的国家是美国。 1881年,世界上第一个全国性网球协会,是美国全国草地网球协会(“全国”两字于1920年取消)。该协会当年8月31日至9月3日,在罗得岛纽波特港举行第一届美国草地网球的男子单打和男子双打锦标赛,采用了温布尔顿的比赛规则。参加比赛的有26人。单打冠军是理查兹.西尔斯(他连得7年冠军);双打冠军是克拉克与泰勒。 1887年,开始举行美国草地网球女子单打锦标赛;1890年举行女子双打锦标赛;1892年举行混合双打锦标赛。 1896第一届奥运会就有网球比赛,由于业余与职业的问题,从第八届开始就被取消,23届恢复至今。 因当时的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爱上了网球运动,他不仅积极支持修建网球场,举行网球比赛,而且

篮球运动简介》教案设计

《篮球运动简介》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篮球运动的起源和简单的发展史。 2、通过对篮球运动的场地设施以及规则的讲解,使学生对篮 球运动更进一步的理解。 德育目标:吸引更多的学生来参与篮球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篮球运动的起源和篮球运动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对篮球运动主要规则的理解及其运用。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利用NBA一段精彩图片导入课题) 二、篮球的起源与发展 1、讲述篮球的起源 篮球运动是1891年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普林菲尔德(旧译春田)市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体育教师詹姆斯.奈史密斯(James·Naismith)发明的。 2、篮球运动的发展史 (1)世界篮球史 A、1981年12月篮球起源与美国,由詹姆斯.奈史密斯发明。

B、1904年美国基督教青年会男子篮球队在第三届奥运会上进行了表演。 C、1936年第11届奥运会上男子列入正式比赛项目。 D、1976年第21届奥运会女子篮球项目列入正式比赛项目。 (2)篮球在中国的发展 A、1895年篮球运动传入我国天津。在我国篮球的发展史上,董守义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远涉重洋到篮球运动的发源地——美国马萨诸塞州普林菲尔德市基督教青年会深造。 B、1936年,中国体育代表团第一次参加在德国柏林举办的第11届奥运会。 C、中国男篮多次称雄亚洲,曾进入奥运8强,女篮曾进入奥运4强。 3、篮球的发展趋势:高、快、全、准 三、场地与设备(教师结合课件进行讲解) 1、标准篮球场地及尺寸 2、基本篮球设备 (1)介绍篮板:横宽1.8M,竖高1.05M (2)介绍篮圈及篮网:篮圈内径45CM,篮网长40CM (3)介绍篮架:篮球架包括:篮板、篮圈、篮网、支撑构架及包扎物组成。 (4)介绍篮球:圆周74.9-78CM,重567-650克。

篮球运动发展概况及发展趋势

一、篮球运动发展概况及发展趋势 (一)篮球运动的发展概况 篮球运动起源于美国,是由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或译春田市)的基督教青年会训练体育学校体育教师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于1891年设计发明的。 奈史密斯博士从当时儿童用球向桃子筐内做投准的游戏而受到启发,综合了其他一些项目的活动特点,设计了按投掷的准确性来计算得分和胜负的一种游戏。因最初使用的是盛桃子的篮子和球,故取名为“篮球游戏”。1891年12月21日,奈史密斯在馆内体育课做了第一次这种游戏比赛的试验。试验进行得非常成功,此后,这种游戏活动在国内得到广泛普及,并以惊人的速度向国外发展。至今,全世界拥有约1亿篮球运动员,平均每天在现场观看篮球比赛的观众达1.6千万。 最初的篮球比赛由于没有明确的规则,经常出现推、拉、撞人等粗暴动作,影响比赛的顺利进行。鉴于这种情况,1892年,奈史密斯博士制定了简单的13条比赛规则。 进入30年代以后,篮球运动登上了国际舞台,成为一项世界性的运动项目。1936年6月18日,由美国等8个国家在瑞士日内瓦成立了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1950年,在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了第一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 篮球运动的发展总是与技、战术的改进、身体素质的提高、攻与守的对抗和竞赛规则的变化密切联系着的。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推动着篮球运动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篮球运动发展趋势 综观世界篮球运动发展现状,高速度、高空优势、高超技巧仍是现代篮球运动发展的主要趋势。 1、高速度 世界强队比赛给人深刻印象的是运动员体力充沛,动作速率、移动速度、重心调整、攻守衔接、战术意识和技术动作的变化,都在瞬间完成。 快攻仍然是各队进攻战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争夺篮板球,还是抢断球,或是后场边线、底线球,都竭力发动快攻,或是以最快速度将球推进至前场。

篮球起源与发展

篮球起源与发展 篮球运动是1891年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体育教师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发明的。当时,由于在寒冷的冬季,人们缺乏室内进行体育活动的球类竞赛项目,奈史密斯便从工人和儿童用球向“桃子筐”投准的游戏中得到启发,设计将两只桃篮分别钉在健身房内两端看台的栏杆上,桃篮口水平向上,距地面10英尺,以足球为比赛工具向篮内投掷,入篮得1分,按得分多少决定胜负。因为这项游戏最初使用的是桃篮和球,遂取名为篮球。1893年铁质球篮取代了桃篮并挂上了线网。1895年篮筐开始固定在4×6英尺的篮板上并逐渐深入场内,到1913年,由于每次投篮命中后都需要将球从篮筐内捞出太麻烦,于是人们将篮网底部剪开,形成了近似现代的篮板和球篮。 最初的篮球比赛规则很简单,对于场地大小、参加人数多少、比赛时间长短都没有统一的规定。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第一部13条的原始规则,目的是使篮球游戏在公平对等的条件下进行,同时不允许粗野动作的发生。1915年美国制定了全国统一的篮球竞赛规则,并翻译成多种文字,向全世界发行。1932年,刚诞生的国际篮联以美国大学使用的篮球规则为基础,制定了第一份世界统一的竞赛规则。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场地设备得到改进和完善,规则也不断地增删和变化,现行规则共有61条和57个手势图。 篮球运动诞生后,传播得很快。1892年传入加拿大和墨西哥,1893年传入法国,1895年传入中国,1901年传入日本和波斯(今天的伊朗),1905年传入俄国。1904年美国青年会男子篮球队在第3届奥运会上进行了表演,此后,篮球运动逐步在全世界开展起来。1932年6月18日在瑞士日内瓦成立了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简称国际篮联)。1936年第11届奥运会上,男子篮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50年和1953年分别举行了第一届世界男篮和女篮锦标赛。1948年起,在许多国家的少年儿童中开始出现小篮球活动,受到国际篮联的重视,于1968年成立了“国际小篮球委员会”。1976年第21届奥运会又增加了女子篮球比赛。 1936年至1948年间,由于规则的不断修改,促进了篮球攻防战术的变化运用,提高了攻防的速度。进入50年代,世界各强队普遍重视和发展高度,成为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在1952年第15届奥运会篮球比赛中,出现了身高2米以上的高大队员。他们在高空争夺中占有明显的优势,掌握了比赛的主动权。但那时的高大队员灵活性差,技术单调,篮下死打硬攻,因而战术呆板,使比赛速度受到影响。针对上述情况,国际篮联对规则进行了修改,扩大限制区,增加了30秒(后改为24秒)和干扰球规则。 20世纪60年代各国在重视发展高度的同时,加强了高大队员技术和灵活性的训练。有些强队,如巴西队,尽管身高相对矮些,但他们以短跑运动员的速度和娴熟的技术,充分发挥快速、灵活的特长,在1963年第四届世界男篮锦标赛上夺取冠军,震动了世界篮坛。60年代中期,美国迪安·史密斯提出攻守平衡的理论,使世界各国开始重视进攻和防守的均衡发展,特别是防守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防守不再是消极的,在防守的选位上改变了过去“以人为主”、“以区域为主”的观念,而是“以球为主”,使防守具有集体性、积极性、攻击性和破坏性。 20世纪70年代世界强队的身高增长到惊人的程度,参加第八届世界男篮锦标赛的队员,身高2米以上的多达48人。前苏联队平均身高2.02米,前南斯拉夫队平均身高1.99米,美国队平均身高1.98米。这些高大队员既有高度,又有速度,能里能外,技术全面,充分体现了“大个队员小个化”的特点。快攻成为各队进攻中首先采用的锐利武器。高空优势体现在篮下的争夺,篮板球的争抢在篮圈水平面之上,投篮技术中出现了空中换手投篮,各种单、双手扣篮。高超的技巧表现在传球、运球动作熟练,运用自如。投篮命中率高达50%以上,比分迅速提高,在第八届世界男篮锦标赛全部59场比赛中,有30场比赛获胜的一方得分超过100分。

网球运动发展史

网球运动发展史 网球运动孕育在法国,诞生在英国,普及发展在美国,现盛行于全世界。 最早起源于12至13世纪法国传教士在教堂回廊里用手掌击球的一种游戏。后来成为宫廷里的一种室内消遣娱乐活动。到了14世纪中叶,法国的一位诗人把这种球类游戏介绍到法国宫廷中,作为皇室贵族男女的消遣。当时玩这种游戏,没有网也没有球拍,场地中间架起一条绳子为界,利用两手作球拍,把球从绳上丢来丢去。15世纪,木板的球拍被用来代替两手拍球,又以网取代绳,网球因此得名。 16世纪初,这项球类游戏被法国国民发现,出于好奇心开始仿效,很快地传播到各大城市,同时改良了用具。球制造得比较耐用,拍子由木板改为羊皮纸板,拍面面积放大,握把的柄也加长。场地中间的绳子,增加无数短绳子向地面垂下,球从绳子下面经过时,可以明显地发觉。后来被法国国王路易斯下令禁止,并规定这是宫廷中的特权游戏。 在法国宫廷中作这种游戏时,球场旁边放置一只金色容器,每次比赛完毕后,观众将金钱投入盘中,作为胜利者的奖品。这种方法起初的用意很好,后来渐渐演变成为一种赌博。开始时数目尚小,久而久之越赌越大,甚至有人因此倾家荡产,于是纠纷迭起,法国国王遂下令禁止再作此种游戏,这就是18世纪初期网球衰败的主要原因。 现代网球运动的历史一般是从1873年开始的。那年,英国人沃尔特·克洛普顿·温菲尔德少校将早期的网球打法加以改进,使之成为夏天在草坪上进行的一种体育活动,并取名“草地网球”。同年还出版了一本以《草地网球》为题的小册子,对这种活动进行宣传和推广。所以温菲尔德被称为“近代网球的创始人”。此后网球便成为一项室内、户外都能进行的体育项目。同时在英国各地建立网球运动俱乐部。1875年又建立了全英网球运动俱乐部。这个俱乐部建造了世界上的第一个网球场地,并于1877年举办了全英草地网球男子单打锦标赛,即后来闻名于世的温布尔登网球赛。在1876年,由一些地区的著名网球运动俱乐部派出代表,一起开会研究和讨论制定一个全英统一的网球规则。经过多次协商,各方代表终于对网球运动的场地、设备、打法和比赛等方面取得了一致的意见,并形成了一个统一的规则。 1874年,在百慕大度假的美国女士玛丽·奥特布里奇在观看了英国军官的网球比赛后,对这项体育活动颇感兴趣,于是将网球规则、网拍和网球带到纽约。在美国,网球运动最初是在东部各学校中开展的,不久就传到中部、西部,进而在全美得到普及,并在1881年举行了。 1900年,21岁的美国网球运动员戴维斯,为了推动现代网球运动

世界篮球运动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篮球课总结报告 一篮球运动的起源以及现状 篮球运动是1891年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体育教师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发明的。当时,由于在寒冷的冬季,人们缺乏室内进行体育活动的球类竞赛项目,奈史密斯便从工人和儿童用球向“桃子筐”投准的游戏中得到启发,设计将两只桃篮分别钉在健身房内两端看台的栏杆上,桃篮口水平向上,距地面10英尺,以足球为比赛工具向篮内投掷,入篮得1分,按得分多少决定胜负。因为这项游戏最初使用的是桃篮和球,遂取名为篮球。1893年铁质球篮取代了桃篮并挂上了线网。1895年篮筐开始固定在4×6英尺的篮板上并逐渐深入场内,到1913年,由于每次投篮命中后都需要将球从篮筐内捞出太麻烦,于是人们将篮网底部剪开,形成了近似现代的篮板和球篮。最初的篮球比赛规则很简单,对于场地大小、参加人数多少、比赛时间长短都没有统一的规定。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第一部13条的原始规则,目的是使篮球游戏在公平对等的条件下进行,同时不允许粗野动作的发生。1915年美国制定了全国统一的篮球竞赛规则,并翻译成多种文字,向全世界发行。1932年,刚诞生的国际篮联以美国大学使用的篮球规则为基础,制定了第一份世界统一的竞赛规则。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场地设备得到改进和完善,规则也不断地增删和变化,现行规则共有61条和57个手势图。 篮球运动诞生后,传播得很快。1892年传入加拿大和墨西哥,1893年传入法国,1895年传入中国,1901年传入日本和波斯(今天的伊朗),1905年传入俄国。1904年美国青年会男子篮球队在第3届奥运会上进行了表演,此后,篮球运动逐步在全世界开展起来。1932年6月18日在瑞士日内瓦成立了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简称国际篮联)。1936年第11届奥运会上,男子篮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50年和1953年分别举行了第一届世界男篮和女篮锦标赛。1948年起,在许多国家的少年儿童中开始出现小篮球活动,受到国际篮联的重视,于1968年成立了“国际小篮球委员会”。1976年第21届奥运会又增加了女子篮球比赛。 1936年至1948年间,由于规则的不断修改,促进了篮球攻防战术的变化运用,提高了攻防的速度。进入50年代,世界各强队普遍重视和发展高度,成为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在1952年第15届奥运会篮球比赛中,出现了身高2米以上的高大队员。他们在高空争夺中占有明显的优势,掌握了比赛的主动权。但那时的高大队员灵活性差,技术单调,篮下死打硬攻,因而战术呆板,使比赛速度受到影响。针对上述情况,国际篮联对规则进行了修改,扩大限制区,增加了30秒(后改为24秒)和干扰球规则。 20世纪60年代各国在重视发展高度的同时,加强了高大队员技术和灵活性的训练。有些强队,如巴西队,尽管身高相对矮些,但他们以短跑运动员的速度和娴熟的技术,充分发挥快速、灵活的特长,在1963年第四届世界男篮锦标赛上夺取冠军,震动了世界篮坛。60年代中期,美国迪安·史密斯提出攻守平衡的理论,使世界各国开始重视进攻和防守的均衡发展,特别是防守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防守不再是消极的,在防守的选位上改变了过去“以人为主”、“以区

篮球的起源与发展

周六---第三四单元ACCA1202 董玉茜 篮球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1891年12月初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Springfield)市基督教青年会国际训练学校(后为春田学院),该校体育教师詹姆斯·奈史密斯(James Naismith)博士为了解决冬季室外寒冷,橄榄球、棒球无法正常开展而发明了篮球,他借鉴了篮网球(netball)的规则,当年的篮球规则只有13条,奈史密斯博士于1939年逝世,终年78岁。 他未曾料到,由他创建的篮球项目竟然已经发展为美国国内的第三运动以及世界第十大球类运动,参与人数甚至略微超过了冰球。为了纪念奈史密斯博士发明篮球的功绩,在春田学院校园内修建了美国篮球名人馆—詹姆斯·奈史密斯纪念馆。 1891年,奈史密斯在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基督教青年会国际训练学校任教。他从当地儿童喜欢用球投向桃子筐(当地盛产桃子,各家各户都备有桃筐)的游戏中得到了启发,创编了篮球游戏。 起初,奈史密斯将两只篮筐别钉在健身房内看台的栏杆上,篮筐上沿距离地面3.04米(约10码),用足球作比赛工具,向篮投掷。投球入篮得1分,按得分多少决定胜负。每次投球进篮后,要爬梯子将球取出再重新开始比赛。以后逐步将竹篮改为活底的铁篮,再改为铁圈下面挂网。人们称这种游戏为“奈史密斯球”或“筐球”,很长一段时间之后,经过他与同事们反复商量才定

名为“篮球”。 奈史密斯30岁时便发明了篮球,但篮球诞生后近半个世纪始终被人们所忽视,直到1936年柏林奥运会上才受到应有的尊重。75岁高龄的奈史密斯随美国篮球队抵达柏林,但美国篮球队教练只负责他从美国到柏林的机票费,不承担其在柏林的旅馆费和入场券费用。而美国奥委会对此置之不理,使得这位篮球之父心情十分沉重。 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首任秘书长威廉·琼斯则很尊重和敬佩他,不仅解决了他的旅馆费用,并邀请他为奥运会首场篮球比赛开球。开球前,琼斯向全体参赛运动员介绍了这位篮球发明者,奈史密斯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全部比赛结束后,琼斯又安排奈史密斯主持发奖仪式,并授予他一枚奥林匹克特别勋章表彰他发明篮球的功绩。当一位德国小姑娘向他敬献月桂冠时,奈史密斯欣喜若狂,激动得把帽子抛向天空。 奈史密斯于1939年逝世。为了永远怀念这位篮球运动先驱,国际篮联在1950年第1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期间举行的第一次中央局,决定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的金杯命名为“奈史密斯杯”。 发展历史 到1893年,才形成近似现代的篮板球、篮圈和篮网。最初的篮球比赛,对上场人数、场地大小,比赛时间均无严格限制。只需双方参加比赛的人数必须相等。比赛开始,双方队员分别站在两

篮球运动的起源和发展教学文案

篮球运动的起源和发 展

篮球运动的起源和发展 篮球运动是1891年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体育教师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发明的。当时,由于在寒冷的冬季,人们缺乏室内进行体育活动的球类竞赛项目,奈史密斯便从工人和儿童用球向“桃子筐”投准的游戏中得到启发,设计将两只桃篮分别钉在健身房内两端看台的栏杆上,桃篮口水平向上,距地面10英尺,以足球为比赛工具向篮内投掷,入篮得1分,按得分多少决定胜负。因为这项游戏最初使用的是桃篮和球,遂取名为篮球。1893年铁质球篮取代了桃篮并挂上了线网。1895年篮筐开始固定在4×6英尺的篮板上并逐渐深入场内,到1913年,由于每次投篮命中后都需要将球从篮筐内捞出太麻烦,于是人们将篮网底部剪开,形成了近似现代的篮板和球篮。 最初的篮球比赛规则很简单,对于场地大小、参加人数多少、比赛时间长短都没有统一的规定。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第一部13条的原始规则,目的是使篮球游戏在公平对等的条件下进行,同时不允许粗野动作的发生。1915年美国制定了全国统一的篮球竞赛规则,并翻译成多种文字,向全世界发行。1932年,刚诞生的国际篮联以美国大学使用的篮球规则为基础,制定了第一份世界统一的竞赛规则。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场地设备得到改进和完善,规则也不断地增删和变化,现行规则共有61条和57个手势图。 篮球运动诞生后,传播得很快。1892年传入加拿大和墨西哥,1893年传入法国,1895年传入中国,1901年传入日本和波斯(今天的伊朗),1905年传入俄国。1904年美国青年会男子篮球队在第3届奥运会上进行了表演,此后,篮球运动逐步在全世界开展起来。1932年6月18日在瑞士日内瓦成立了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简称国际篮联)。1936年第11届奥运会上,男子篮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50年和1953年分别举行了第一届世界男篮和女篮锦标赛。1948年起,在许多国家的少年儿童中开始出现小篮球活动,受到国际篮联的重视,于1968年成立了“国际小篮球委员会”。1976年第21届奥运会又增加了女子篮球比赛。 1936年至1948年间,由于规则的不断修改,促进了篮球攻防战术的变化运用,提高了攻防的速度。进入50年代,世界各强队普遍重视和发展高度,成为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在1952年第15届奥运会篮球比赛中,出现了身高2米以上的高大队员。他们在高空争夺中占有明显的优势,掌握了比赛的主动权。但那时的高大队员灵活性差,技术单调,篮下死打硬攻,因而战术呆板,使比赛速度受到影响。针对上述情况,国际篮联对规则进行了修改,扩大限制区,增加了30秒(后改为24秒)和干扰球规则。 20世纪60年代各国在重视发展高度的同时,加强了高大队员技术和灵活性的训练。有些强队,如巴西队,尽管身高相对矮些,但他们以短跑运动员的速度和娴熟的技术,充分发挥快速、灵活的特长,在1963年第四届世界男篮锦标赛上夺取冠军,震动了世界篮坛。60年代中期,美国迪安·史密斯提出攻守平衡的理论,使世界各国开始重视进攻和防守的均衡发展,特别是防守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防守不再是消极的,在防守的选位上改变

中国篮球运动发展史(1)

前言 一问题的提出 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篮球运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在人民政府积极倡导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健身方针指导下篮球运动因其简便易行富有趣味性健身性教育性等功能在各级 政府部门有计划有组织的推动下在全国各学校部队工矿企业事业 群众团体中广泛开展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篮球运动已经成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为其服务半个世纪以来篮球事业和我国其他事业一样在曲折的发展过程中取得 了很大的进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 出了宝贵的贡献 当前我国的篮球事业正处在世纪之交体制转换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 重要时刻在这个重要时刻对半个世纪篮球运动的发展过程进行深入的研究 总结经验教训有利于中国篮球在21世纪初探索出适应我国国情的正确发展道路有利于中国篮球在21世纪不断进步再攀高峰获得更大的发展 二研究目的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篮球运动发展全过程和多元内容进行详细的挖掘描述分析归纳提炼和总结不断发展中华人民共和 国篮球运动发展史的研究并取得新的成果力求发现我国篮球运动发展的一般 规律和未来走向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篮球运动发展史的基本框架为中国篮 球科学的宝库增添新的内容为新世纪篮球事业的发展总结经验教训 三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由于以往的相关研究成果多是从1895年至1990年度而且许多是建国前的内容本课题针对这一情况在继续深入研究这一部分篮球运动发展史的基础 上着重研究了1990年以后的篮球运动发展史力求填充这个空白丰富中华

人民共和国篮球运动发展史的内容 以往的研究成果侧重于竞技篮球运动方面对群众篮球运动学校篮球运 动方面的内容只作了少量的描述对篮球理论建设篮球运动管理体制方面更 是极少涉及本课题针对这一情况在进一步对竞技篮球运动发展史进行研究 的基础上着重深入研究了群众篮球运动发展史学校篮球运动发展史篮球 理论建设发展史以及篮球运动管理体制发展史以期弥补以往研究的不足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篮球运动发展史的框架体系 篮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与社会其他文化互相交融互相影响作为体育 事业的一个部分篮球事业和我国其他事业一样已经成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发展必然受到我国社会经济政治科技等发展 的影响同时又对我国社会经济政治科技的发展产生反作用本课题的 研究难点在于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篮球运动的发展置于社会经济政治科技 等的大背景下进行详细的归纳分析及提炼以史论结合的形式探讨其与社会经济政治科技等的互动关系 四理论与实践意义 随着中国篮球运动的发展许多专家学者开始加强对中国篮球运动发展 过程的研究以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其发展规律这些研究无疑为中国篮球运动发展的研究作出了贡献但这些研究有的是中国体育史综合卷中的一小节内 容即使两本中国篮球运动专项史的研究也是从1895年至1990年度许多是建国前的内容研究的侧重点又集中在竞技篮球运动的发展史上相应缺少群 众篮球运动学校篮球运动篮球理论建设以及篮球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内容 由此而言以往的研究成果难以充分展示建国后具有丰富历史内涵和激烈时代变迁的新中国篮球运动的发展情况未能形成一步系统完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篮球运动发展史本课题从历史科学的高度和角度出发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为指导借助历史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对新中国篮 球运动的发展规律及存在的问题以及新中国篮球运动与社会政治经济科 技等的互动关系进行较深层面的分析力求发现我国篮球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 和未来走向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篮球运动发展史的基本框架丰富其内容

篮球运动的起源和发展

篮球运动的起源和发展 蓝球运动的起源 篮球运动是1891年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Springfrield)市基督教 青年会训练学校体育教师詹姆士?奈史密斯(JamesNaismith)博士发明的。奈史密斯从工人和儿童向“桃子筐”投准的游戏中得到启发,设计将两只桃篮分别钉在健身房内两端看台的栏杆上,桃篮口水平向上,距地面10英尺(3(05米),把球向篮内投掷,按投中得分多少来决定胜负。以后逐步将竹篮改为活底的铁篮,再改为铁圈下面挂网,到1893年,才逐渐形成近似现代的篮板、篮圈和篮网。因为这项游戏最初使用是桃篮和球,遂取名为篮球。【注: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当时只是为了给国际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院的学生们发明一种适合室内进行的运动,他的发明引起了积极的响应。最初,他将两个装桃子的篮,钉在学校健身房楼上看台的两端,以橄榄球作为比赛用具,向篮内投掷,后来改为铁制的圆圈,挂上线网。再后来剪开网子下口,成为今天篮框的样子。为了完善篮球游戏,他在1892年制定了13条规则,后逐步修改和增加条款,出场人数也逐渐减少,直至规定每队5 人,这才成为现代的篮球运动。】 蓝球运动的发展 最初的篮球比赛规则很简单,对于场地大小、参加人数多少、比赛时间长短都没有统一的规定。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第一部13条的原始规则,目的是使篮球游戏在公平对等的条件下进行,同时不允许粗野动作的发生,不准用拳击球,否则即判犯规连续,次犯规判负,分;比赛时间规定为上、下半时,各,,分钟;对场地大小也作了规定。上场比赛人数逐步缩减为每队,,人、,人、,人,,,,,年定为每队上场,人。1904年美国青年会男子篮球队在第三届奥运会上进行了表演,此后,篮球运 动逐步在全世界开展起来。,,,,年美国制定了全国统一的篮球规则,并有移种文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