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流域及其古代民族与五大帝国王朝
- 格式:doc
- 大小:54.50 KB
- 文档页数:8
第一章测试1【单选题】(2分)1636年,清太宗【】将大金国号改为大清。
A.多尔衮B.努尔哈赤C.皇太极D.福临2【单选题】(2分)在统一女真各部落过程中,努尔哈赤建立了军政合一的组织【】制度。
A.八旗制B.牛录制C.猛安谋克制D.勃极烈制3【单选题】(2分)哥萨克头目波雅科夫入侵中国黑龙江流域的时间是【】A.1689-1727B.1674-1689C.1649-1665D.1643-16464【单选题】(2分)第二次雅克萨之战爆发的时间是【】A.1686B.1685C.1644D.16895【单选题】(2分)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的时间是【】A.1686B.1644C.1685D.16896【判断题】(2分)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于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统一女真各部落,建立后金政权。
A.错B.对7【判断题】(2分)1651年波雅科夫殖民者制造了桂古达尔惨案。
A.错B.对8【判断题】(2分)1651年乌扎拉之战揭开了中国政府组织军事力量全面反击沙俄入侵黑龙江流域的序幕。
A.对B.错9【判断题】(2分)在沙俄入侵黑龙江流域之前清朝就已经统治了该地区。
A.对B.错10【判断题】(2分)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确定了黑龙江为中俄东部边界。
A.错B.对第二章测试1【单选题】(2分)宁古塔将军衙门设立的时间是【】A.1683年B.1653年C.1643年D.1673年2【单选题】(2分)黑龙江将军衙门设立的时间是【】A.1683年B.1653年C.1643年D.1673年3【单选题】(2分)在创建八旗制过程中,努尔哈赤于【】年初设黄、红、白、蓝四旗。
A.1593年B.1616年C.1581年D.1601年4【单选题】(2分)黑龙江将军衙门初设黑龙江城(瑷珲),后迁墨尔根(嫩江),在【】年迁到齐齐哈尔。
A.1727B.1685C.1699D.16905【单选题】(2分)1762年,清政府颁布《宁古塔等处禁止流民条例》,标志清朝实施【】政策的开端。
鲜卑拓跋部终结五胡乱华北魏帝国的崛起之路附高清地图北魏帝国是鲜卑族拓跋部所建立。
北魏帝国一统北方宣告五胡乱华的结束,历史正式进入南北朝。
拓跋部起源于黑龙江和大兴安岭一带,属于东胡的一部分。
两汉期间,经过大汉帝国对匈奴的持续打击,匈奴人逃离了漠北草原。
鲜卑族拓跋部也是在这一段时间内,慢慢向西迁移,来到了漠北草原。
(大仙感慨,漠北草原是个好地方,不可能一直真空,如果原先某个族被赶出这片地方,一定会有其他游牧和渔猎民族迁徙过来,繁衍生息,逐渐壮大!)315年,拓跋部拓跋猗卢因为帮助西晋对抗匈奴贵族刘聪和羯族石勒,被晋朝封为代公,后来封为代王。
逐步建立了代国政权。
376年,前秦苻坚攻打代国,击败了拓跋部,代国灭亡。
淝水之战后,曾经被苻坚征服的各个异族都纷纷自立复国,拓跋部也趁机重新建立了代国,随后因为和西燕的慕容永争夺故旧魏国的地盘,改国号为魏,既有争夺魏地(战国魏国)的意图,同时魏(三国曹魏)曾经也是中原的王朝,有征服中原的意思。
北魏刚刚成立的时候,先后和同在漠北草原的匈奴剩余的其他部落争夺草原的主导权,借用了后燕慕容垂的力量(大仙相信,慕容垂此举可谓养虎为患),击败并吞并了这些匈奴部落,还向北征服了更为原始的高车族,通过漠北的一系列兼并战争,拓跋部的实力变得非常强大了。
395年,后燕进攻北魏,反被北魏军队在在参合陂重创,并歼灭后燕军队主力,从此后燕一蹶不振。
396年,北魏和后燕之间发生了多次激烈的战斗,北魏军队经过多次胜利和挫折,终于再度重创后燕,并在第二年攻下了后燕国都,并把后燕一分为二。
大仙认为,后燕表面上亡于北燕篡国和南燕独立,但是真正的核心原因还是遭到了北魏的重大打击,慕容垂可谓失策啊!409年,北魏趁刘裕病逝,大举攻击南朝刘宋,夺取了黄河流域的大片国土。
426年,北魏趁赫连勃勃病逝,大举进攻胡夏,并在随后的战争中消灭了胡夏政权,夺取了关中之地。
424-429年间,北魏和北方的柔然展开多次交战(这正是花木兰故事的时代背景啊),柔然多次被北魏击败,此后势力太减,再也难以威胁到北魏。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22年初中毕业学业统一考试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90分钟2.全卷共五道大题,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40分)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据考古发现,居住在黄河流域种植粟的是()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2.归纳总结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对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征进行了如下归纳,符合隋唐时期时代特征的是()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繁荣与开放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是()A.辽 B.北宋 C.金 D.元朝4.被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A.《齐民要术》 B.《农政全书》 C.《天工开物》 D.《资治通鉴》5.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清朝设置伊犁将军,是对哪个地区的管辖()A.东北 B.西藏 C.台湾 D.新疆6.“天父天兄手段高,打得清兵四处跑,拿下南京立天国,旗开得胜万民笑……”这首歌谣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一次农民战争()A.陈胜、吴广起义 B.太平天国运动 C.李自成起义 D.黄巾起义7.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A.中共一大的召开 B.中共二大的召开 C.中共三大的召开 D.中共七大的召开8.歌谣“国共联手为革命,荡平军阀促统一!”反映的是哪一次战争()A.护国战争 B.北伐战争 C.二次革命 D.解放战争9.秋收起义以后,毛泽东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这里的“星星之火”指的是()A.井网山革命根据地 B.中央革命根据地C.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D.湘鄂赣革命根据地10.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 B.八一三事变 C.七七事变 D.一·二八事变11.电影《长津湖》的热映,再次让我们感受到中国人民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
初一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_初一历史必考重要知识点汇总将历史课本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整理到小纸片上,随身携带,一有空旧拿出来扫描一下,加深记忆。
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包括:1、元谋人:云南省元谋县,约170万年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已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
2、北京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约70——20万年前,已具备了人类的基本体质特征(四肢),但仍保留着一些猿类的特点(头部)。
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这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使用打制石器(被称为“旧石器”)。
食物来源于打猎和采集,住山洞,会使用天然火(取暖、照明、烧烤食物、驱赶野兽)。
会保存火种,还会管理火。
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
3、山顶洞人:约18000年前,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模样同现代人基本一样,仍用打制石器,已经掌握磨制、钻孔技术,能人工取火,缝制兽皮衣服。
二、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1、河姆渡遗址:约7000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村(代表南方长江流域),使用磨制石器(新石器)、耒、耜,从事原始农业生产,种水稻,饲养家畜,定居(干栏式建筑)。
2、半坡遗址:约6000年前,陕西西安半坡村(代表北方黄河流域),广泛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麻、蔬菜,纺麻织布,制作彩陶,住半地穴式房子。
3、大汶口遗址,有随葬物,出现贫富分化。
三、远古的传说1、黄河流域两大部落: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
黄帝打败炎帝,结成黄炎联盟,构成华夏族的主干,它是汉族的前身,所以中华民族尊奉炎帝和黄帝为人文始祖。
2、禅让制:部落首领们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先后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有尧、舜、禹。
3、大禹治水:用疏导的方法。
四、夏朝和商朝1、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由禹建立,是我国的第一个王朝。
夏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奴隶制)。
禹的儿子启继位,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2022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考历史真题试卷(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1.“教民植五谷,造字启民智”,他们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他们是()A. 炎帝、黄帝B. 黄帝、尧帝C. 舜帝、炎帝D. 舜帝、禹帝2.“承天景命,天下一统”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追求。
如图是哪个王朝在经济上巩固统一的措施()A. 秦朝B. 西晋C. 隋朝D. 元朝3.唐玄宗统治后期,一场叛乱揭开唐中央政府和地方割据势力之间争斗的序幕,唐朝从此由盛转衰。
这场叛乱史称()A. 七国之乱B. 八王之乱C. 安史之乱D. 噶尔丹叛乱4.明代李时珍经过27年持续不断的努力,编写出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是()A. 《齐民要术》B. 《伤寒杂病论》C. 《本草纲目》D. 《黄帝内经》5.千百年来,获得土地是农民的愿望。
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和太平天国运动关于土地问题的设想分别是()①“均田免赋”②《天朝田亩制度》③“扶清灭洋”④《中国土地法大纲》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④6.中国近代史上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其中,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是()A. 《南京条约》B. 《天津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洋务运动在“自强”口号下创办了一系列军事工业。
下列不属于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军事工业是()A. 安庆内军械所B. 江南制造总局C. 福州船政局D. 湖北织布局8.为挽救民族危亡,康有为、梁启超等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该事件是()A. 创办强学会B. 百日维新C. 公车上书D. 创建兴中会9.从专制到民主是政治发展的趋势,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个人却倒行逆施。
他镇压“二次革命”,接受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复辟帝制。
这个人物是()A. 吴佩孚B. 袁世凯C. 段祺瑞D. 张作霖10.“一”是开端,是起点。
2024年黑龙江旅游景点导游词范本欢迎大家来到太阳岛风景名胜区,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太阳岛风景名胜区!太阳岛风景名胜区坐落在哈尔滨市松花江北岸,与繁华的市区隔水相望,是全国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
面积____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规划控制面积为____平方公里,是江漫滩湿地草原型风景名胜区。
年接待游人约一百万人次,党和国家领导人____、____等曾先后视察过太阳岛。
太阳岛碧水环绕,景色迷人,具有质朴、粗犷、天然无饰的原野风光特色。
这里的季象变化十分明显,春季山花烂漫,芳草萋萋,绿叶盈枝,鸟雀齐鸣,流水叮咚,清泉飞瀑,构成一幅万簌俱唱,繁花盈野的景象,具有满园春色关不住之感;夏日,柳绿花红,草木茂盛,花香四溢,白沙碧水,江涛万顷,游人如织;秋时,枫红柏绿,金叶复径,老圃黄花,层林尽染,乘兴登岛一游,则宛如漫步于色彩绚丽的人间仙境;冬季,飞雪轻舞,玉树银花,银装素裹,构成了一幅独具特色的北国风景画卷,素有“北国风光赛江南”之美誉。
一年一度的太阳岛国际雪雕艺术博览会,作为哈尔滨国际冰雪节的重要内容早已驰名中外,“白雪、绿岛、红灯,零度下的沸腾”那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使您尽情体验玩冰弄雪的无穷乐趣。
太阳岛从____年开始了为期三年的整治改造,一个“广漠、大气、壮观”的全新太阳岛即将呈现给中外游人:独具特色、细软金黄的阳光沙滩,给人以北国海滨的感受,是享受“野浴”和畅游的最佳去处;岛上郁郁葱葱的白桦林、木质的欧式别墅把你带入童话般的世界;俄罗斯风情小镇则彰显着历史、文化、风情、休闲的魅力,原汁原味地再现了昔日太阳岛醇厚的俄罗斯风情;赵朴初题写的“太阳岛”三个虬劲大字的太阳石已成为太阳岛标志性景观之一;音乐名人堤为素有“音乐之城”的哈尔滨增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鹿苑、松鼠岛更为游人和孩子们提供亲近自然,关爱动物的理想场所;东北抗联纪念园是东北最大的抗日教育和纪念基地;由“悠悠牧羊曲”等____座雪雕精品仿真雕塑为主景的雪雕艺术园,再现了“都市雪乡”的迷人景色;还有荷花湖、水阁云天、避雨长廊、花卉园、丁香园、中日友谊园、湿地植物观赏区、自然生态保护观赏区、于志学美术馆、太阳岛艺术馆、俄罗斯民间艺术收藏馆、太阳岛冰雪艺术馆、网球俱乐部、卡丁赛车场等人文、自然景观和游乐项目,也都以其特有的原野自然风光、浓郁的欧陆风情、太阳文化、冰雪艺术、北方文化,向游人展示着独具的个性和魅力,使人流连忘返。
浅议清代前期黑龙江将军府迁至齐齐哈尔的原因摘要:清代前期,黑龙江将军府及其前身的治所几经迁徙,最后确定于齐齐哈尔并一直延续至清朝灭亡。
在资源、国防、历史沿革等条件都不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将军府迁徙至齐齐哈尔的原因首先是沙俄侵略威胁的缓解,其次是便于招抚东北少数民族,最后是控制蒙古。
黑龙江将军府迁徙至齐齐哈尔对我国的边疆开发、国防、民族融合等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清代;黑龙江;齐齐哈尔;将军府中图分类号:k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9-0000-01康熙帝时期为巩固帝国北疆,设置了黑龙江将军这一军事行政机构,其治所屡次迁徙,吉林乌喇、瑷珲、墨尔根、齐齐哈尔都先后成为黑龙江流域的政治及军事中心。
清代前期的黑龙江将军辖区,统率着“最北达外兴安岭与罗刹交界,西则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讷河、库楞湖等与罗刹及乌里雅苏台交界,东则以斗色山、扬山等与吉林相隔,南则到松花江。
” [1]这一广大地区,从水文地理的角度来说,就是黑龙江及其支流流域的上游及中游地区,切不可与今日的黑龙江省相混淆。
这一地区是清王朝龙兴之地的大后方,其间形胜之地不胜枚举,何以治所频迁,并最终确定于齐齐哈尔呢?一、沙俄威胁的缓解就在满洲八旗入关作战的同时,沙俄的侵略触角也触及到了黑龙江流域,沙俄侵略者多次侵扰原住的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等当地原住民,并修筑侵略据点,极大的影响了清政府在黑龙江流域的统治稳定以及帝国北疆的国防安全。
康熙十年(1671年),随着国内形势的稳定,康熙帝前往盛京祭祀先祖,并开始着手以武力解决搁置四十年之久的沙俄侵略问题。
想要在战争中克敌制胜,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兵力和补给这两大问题。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招抚和开发,东北地区已经拥有了以索伦、新满洲、朝鲜助兵等为主力的一支战斗力量,盛京等地的粮食贮备也足以应对与沙俄的作战,不过茫茫林海和长达近半年的江河封冻及大雪封路,使部队的兵力运输以及战斗补给成为了战斗中清廷所面临的最大问题。
黑龙江流域及其古代民族与五大帝国王朝 王禹浪 迄今为止,以黑龙江流域为研究对象的古代历史与文化,一直没有得到学术界同行们的注意。从流域史的角度来研究区域历史,至少可以打破当代的国家疆界,尽可能以接近历史真实的态度去进行流域史的研究,这是一种较为科学的态度。1992年以来,笔者一直在黑龙江流域进行着民族学、考古学及历史学方面的实地考察。实践告诉我们,黑龙江流域各民族历史发展的轨迹,几乎均没有离开过这里的江、河流域及湖、海沿岸。这些民族所建立的都市文明与王朝政权的核心,都是分布在江、河流域和沿湖沿海的侧畔。本文拟从只个角度,分别论述黑龙江流域的概念、民族的分布及其经济形态、黑龙江流域古代文明。谬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学术界同仁不吝赐教。 一、黑龙江流域的概念及其地理环境与特征 所谓的流域,是指一条永不干涸的水系,生活在这条水系的人类集团,随着水系的流域分布而分布,水系就是他们的生命线或者是他们迁徙和移动的方位,水流到哪里,哪里就是他们的家园。流域文化实际上就是一种山水相依的文化。黑龙江流域历史文化就源于这种水系,他们的文化就表现出了流域文化的特点,即“祭水拜山”的特征。 每条河流都有自己的流域,一个大流域可以按照水系等级分成若干小流域,小流域又可分成更小的流域等。而流域之间的分水地带称为分水岭,分水岭上的最高点的连线为分水线,即集水区的边界线。处于分水岭最高处的大气降水,以分水线为界分别流向相邻的河系或水系。如果我们将一个流域的地面集水区的整个水系,作为平面来观察的话,那么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犹如一棵大树的模样的图画,即大树的主干犹如水系中的主流,而大树的分枝犹如水系的支流。当然,流域就是这些主流和支流的总称。一般来说,我们所指的流域,大多是指河流水系所流经的区域而言。概言之,所谓的黑龙江流域,就是指整个黑龙江水系所流经的区域。黑龙江是东北亚区域内最大的一条河流,也是世界第六条大河,中国第三条大河。黑龙江的主流有南北两个源头,其南源为额尔古纳河,源于海拉尔河,发源于大兴安岭的西坡。其南源的另外两大支流:一为克鲁伦河,发源于外蒙古乌兰巴托附近的不尔罕(肯特山)山南麓流经中蒙边境后,注人达资湖(即呼伦池),流出的湖水与海拉尔河相汇,二为哈拉哈河,发源于中国境内的大兴安岭中部,沿着中蒙边境线流人中蒙的界湖—贝尔湖,流出的湖水称为乌尔逊河,河水西流注人呼伦池。黑龙江的北源,为石勒喀河,其上源为鄂嫩河(即斡难河),发源于蒙古北部的肯特山北麓。实际上,黑龙江的南北两源均发源于肯特山,石 勒喀河在中国境内的黑龙江省漠河县的洛古村,与注人额尔古纳河,成为黑龙江的主干流的源头。黑龙江的上、中游流域为今天的中俄两国的界河,其下游至乌苏里江汇合后的黑龙江干流则完全属于俄罗斯境内,并在今天俄境的尼古拉耶夫斯克(中国名字“庙街”或称“特林”)附近注入鄂霍茨克海的鞋鞍海峡。 黑龙江的主干流全长4363公里,流域面积为184.3万平方公里,黑龙江左岸的最大支流是结雅河,满语原称精奇里江,为黄河之意。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沙俄抢占了精奇里江口等地后,更名为结雅河,此河口处是黑龙江上游与中游的分界点。精奇里江发源于外兴安岭的南坡,在俄境布拉戈维申斯克附近注人黑龙江,全长1424公里,流域面积为23.3万平方公里。 松花江是黑龙江右岸的最大支流,松花江水系分为南北两支。南支水系发源于今吉林省长白山天池,全长2309公里,总流域面积为54.6万平方公里,北之水系则由发源于大小兴安岭的嫩江流域所构成。松花江的重要支流有嫩江、乌苏里江、桃尔河、拉林河、呼兰河、牡丹江、楼肯河、汤旺河等,干流流经至今黑龙江省同江市附近的三叉口处与黑龙江合流。 嫩江是松花江流域中最大的支流,也是松花江水系的北支,发源于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的南麓,由北向南流,在今黑龙江省肇源县三岔河村附近注入松花江,全长1369公里,流域面积为28.3万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纳漠尔河、诺敏河、雅鲁河、甘河、绰尔河等。此外,在嫩江流域尚有一些无尾河,如乌裕尔河、双阳河等,这些河流一般在中水的年份均不流人嫩江干流,尾端流注于沼泽地,形成闭流区。面积大约在2.56万平方公里。乌苏里江是黑龙江下游的一条较大的支流,也是中俄两国的一条界河。乌苏里江全长890公里,它的重要支流有七星河、穆棱河、松阿察河、挠力河等。其中松阿察河发源于东北亚第一大淡水湖,即兴凯湖。 由此可见,所谓黑龙江流域的概念:是以今天黑龙江主干流为主,凡是流人黑龙江的诸水系所流经的区域,均属于黑龙江流域。它的范围:根据其水系的分布,大致是北至外兴安岭,南至长白山天池的分水岭,东至鄂霍茨克海的鞋靶海峡,西至外蒙古和内蒙古的东部。凡黑龙江所流经的山川、平原、湿地、草地、湖泊、海湾皆属于黑龙江流域的流经范围和研究范畴。 黑龙江流域的地貌特征是:平原区主要分布在松花江与嫩江合流后的南北,其北部与大小兴安岭东西两翼的丘陵山地相接,南部则与辽河平原相联,并构成了东北亚地域内最大的平原区。此外,在黑龙江下游与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汇合口的地方,形成了三江平原区。此外,在结雅河与黑龙江交汇的黑龙江中游沿岸,还分布着河谷平原。这三大平原区构成了黑龙江流域最肥沃的土地,同时也是黑龙江流域古代文明的发祥地。 黑龙江的诸水系属于永久性河流。一年之中不会产生断流现象,由于河床低于地下水的层面,即使是降水偏少,也会得到地下水的补充。黑龙江流域的山地,无论是长白山还是大、小兴安岭的山区,其地下泉水特别丰富。黑龙江流域属于外洋性河流,即河流最终流出大陆注人鄂霍茨克海而转人太平洋。一般来说,这种江河流域的气候特征比较湿润。总之,黑龙江流域地域辽阔,江河纵横,山地绵亘、森林茂盛、物产极为丰富,是古代各族繁衍、生息、发展、壮大的最理想的场所之一。无论是远古文明,还是古代文明及当代文明,生活在黑龙江流域的人们都是以其博大的胸怀和独特的方式接纳了外来文化,并创建了令世人惊叹的黑龙江流域文明。 二、黑龙江流域古代民族的分布及其经济形态 从黑龙江流域的空间分布上看,黑龙江流域的古代民族大致可划分为三个地区。即黑龙江流域西部地区,以游牧经济为主的东胡系统的诸民族,中部地区以农业和渔捞经济为主的扶余、秽貂系统的诸民族,以及黑龙江流域东部地区,以狩猎、渔捞为主的肃慎、女真系统的诸民族。这三大民族之间的不断迁徙、接触、碰撞、融合的过程,创造了黑龙江流域独特的大河文明。 (一)黑龙江流域西部的民族分布及其经济形态 发源于大兴安岭山地东西两翼的黑龙江流域的源流地区,主要是蒙古高原的东部与大兴安岭山地。这里地势较高,分布着广裹的森林和草原。大兴安岭山地与蒙古草原之间几乎没有天然的屏障,游牧民族在草原和森林之间进行着周而复始的迁徙过程,他们遵循着游牧民族的古训“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习性,冬则人藏大兴安岭的森林地带,春、夏、秋三季则迁徙到水草肥美的蒙古草原。属于黑龙江发源地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是古代黑龙江上游流域游牧民族的聚居地区。呼伦贝尔既是黑龙江的发源地,又是蒙古族的起源地。东部大兴安岭地带的“根河”、‘甘河’流域,分别是黑龙江源流的额尔古纳河与嫩江源流的重要支流。“根河”,是蒙古族成吉思汗部落的母亲河,嫩江上游的甘河流域,则是蒙古族的先民鲜卑族的发祥地,今鄂伦春自治旗境内所发现的嘎仙洞内的鲜卑人祭祖的石窟和北魏时期的“刻石祝文”就凿刻在这里。发源于大兴安岭中部的哈尔哈262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河、挑尔河包括嫩江下游则是契丹族的发祥地。迄今为止,作为契丹族后裔的达斡尔族,依然居住在嫩江流域(今齐齐哈尔的梅里斯一带)。 黑龙江流域的西部民族经济形态:以草原游牧和森林狩猎为主,兼营渔捞和农业。其渔捞和农业区则分布在挑尔河、嫩江、松花江三江汇合口处的以西地区。这里江河纵横,泡泽星罗棋布,极其有利于农业和渔捞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与松嫩平原相接壤的地区,黑龙江流域西部地区的游牧文化在这里与发源于松花江流域的农业文化相互碰撞,彼此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兴安岭的山地地势较缓,沿河流走向,策马而行十分便利。伊敏河、诺敏河、甘河、挑尔河等无数条黑龙江流域上源支流的水系,就是古代蒙古草原的游牧民族进人松嫩平原的大通道。当寒冷的季节来临时,内蒙古的赤峰地区和吉林省的白城地区,成为蒙古游牧民族生活必需的迁徙地。历史上活跃于这一地区的古代游牧民族主要有:匈奴、东胡、突厥、乌桓、鲜卑、契丹、室韦、乌洛侯等民族。 (二)黑龙江流域中部地区民族分布及其经济形态 黑龙江流域中部,主要包括发源于长白山北麓的松花江水系,以及嫩江以东的诸水。如松花湖、阿什河、拉林河、伊通河、呼兰河、辉发河、饮马河等。这一地区的主要特征是,江河纵横,湖泊遍布,由松花江和嫩江常年冲刷而形成的松嫩大平原,构成了黑龙江流域最肥沃的土地。松嫩平原的南部与辽河平原相连,形成了松辽大平原。松辽大平原的南部一直到达渤海的沿岸,实际上,松辽大平原又是沟通中原地区和黑龙江流域古代民族往来的大通道。中原地区的农业文明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就不断的沿着这条通道由南向北迁徙和延伸,生活在辽河流域和辽南地区的‘貂’族集团,不断的向北发展,并与松花江流域的‘秽’族集团相互融合后形成‘秽貂’族群。生活在嫩江流域以东,松花江以北的‘索离族’则从松花江流域的北部向南迁徙,并与‘秽貂’族集团融合后,在松嫩平原上建立了强大的扶余王国。这个扶余王国立国的根基是以农业为基盘。 分布在黑龙江流域中部的主要民族有:索离、扶余、秽貂族系。这一地域是黑龙江流域历史上农业最为发达的地区,其文明与文化发达程度,明显高于黑龙江流域的其他地区。中原农耕文化沿海岸 进人辽南后,一直沿着松辽大平原北上,并将其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 和生产技术、生活方式一直传播到广大的黑龙江流域。显然,这一地 域的文化特征具有鲜明的农耕文化的特色,但是并不排除兼营狩猎、 采集、渔捞,以及畜牧业经济形态。发达的农业会产生大量的剩余, 反而又促进了畜牧业、手工业,以及商品的流通市场的扩大和逐渐走 向城市化。嫩江下游和松花江中游流域的白金宝遗址出土的大量骨 鱼钩、骨鱼叉、骨鱼缥,以及各种玛瑙、隧石、青石、骨角器等压剥而成 的石箭链和骨链等狩猎工具,说明白金宝文化的经济类型,是以渔 捞、狩猎为主。吉林市的西团山、东团山、帽尔山遗址文化中所出土 的遗物,则多表现为农业的发达。在松花江上游流域的许多墓葬中, 发现了大量猪的下领骨,有的墓葬一次出土数十个猪的下领骨,说明 农业的进步和发展状况。在当时的社会中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贫富分 化。此外,还有大量的通体磨光的各种石刀、石镰、石磨盘、石磨棒、 石纺轮、石矛、石斧、石凿、石锄。尤其是在松花江上、中游流域的丘 陵地带,靠近张广才岭的山地与河流的附近出现了许多城堡,这是农 业文明高度发达的标志。 (三)黑龙江流域东部地区的民族分布及其经济形态 黑龙江流域东部地区,主要包括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 的广大地区,其中有包括牡丹江、七星河、松阿察河、穆棱河,以及镜 泊湖、三江平原的湿地、兴凯湖地区。在这一区域内,主要居住着肃 慎系统的各民族,如两汉时期的抱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勿吉、隋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