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中国古代民族关系 复 习 导 学 案
- 格式:doc
- 大小:314.50 KB
- 文档页数:7
高三历史导学案编号:11 主备人:审核人:审查:班级:姓名:得分:使用日期: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课程标准】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认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古代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
【深化拓展】一、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方式与方法具体事例和亲①西汉初年,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西汉中期以后,为密切汉匈关系,昭君出塞;②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8世纪初,金城公主嫁与吐蕃赞普尺带珠丹。
会盟议和①9世纪,吐蕃与唐朝会盟,史称为“长庆会盟”;②1005年初,宋辽澶渊之盟。
约为兄弟之国;③1044年,夏宋订立和议,夏对宋称臣;④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和议,南宋皇帝向金称臣,史称为“绍兴和议”。
经济文化交流①汉朝:与西域、匈奴进行物种和技术交流,开展互市贸易;②唐朝: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蔬菜种子、手工业品和医药、生产技术方面的书籍;③两宋:通过互市和榷场的形式进行经济文化交流;④明朝:鞑靼俺答汗与明互市,修建呼和浩特城⑤清朝:经济文化联系加强,边疆得到进一步开发。
册封①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册封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②清朝顺治皇帝赐“达赖喇嘛”封号;康熙赐“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通贡贡品赏赐。
如靺鞨族对唐朝的纳贡;宋朝给辽、西夏、金的岁币。
设置管辖机构①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保护商旅往来,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于中央政权;②唐太宗征服高昌,设置安西都护府,武则天设置北庭都护府,管辖西突厥故地,后与安西都护府分治天山南北;③8世纪前期,唐朝在黑水靺鞨地区设置都督府④元朝时期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的行政区域,元朝设宣政院管辖西藏;⑤雍正时期,清朝派驻藏大臣,标志着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管辖的加强;⑥明清时期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
(1)交融的向心性: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以黄河流域为中心,以汉族为核心,周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这种交融的向心性使得汉族活动区域不断扩大。
课题:中国古代史(四)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法教学目标:1、识记:①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②金与南宋的对峙;③宋代经济的发展;④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⑤宋元时期的都市。
2、培养学生比较、综合分析能力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认识到辽、宋、夏、金、元时期是我国民族政权并立走向统一的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各民族之间战争是短暂的,和平交融是历史主流。
教学重难点:北宋的中央集权政治和元朝的行省制度;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导入提问“什么是“贞观之治”?该皇帝的统治措施有哪些?”待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小结导入课题。
2、指导学生阅读湘版《中考历史》P.9考纲,明确学习目标,转入本课教学。
二、教学新课:1、夯实基础:请学生速读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第6-11课的内容,然后思考完成湘版《中考历史》P.9—11的考点扫描填空题。
(1)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北宋,以开封(称为东京)为都城。
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辽;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女真政权大金。
(2)澶州之战后,辽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史称为“澶渊之盟”。
之后,辽宋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北宋西夏和谈,订立了宋夏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3)金灭辽后,对北宋发动了战争,北宋妥协求和,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北宋灭亡后,赵构称帝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4)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
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其统治,就令岳飞班师,并以“莫须有”罪名杀害了岳飞。
之后,宋金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5)宋代经济发展的重大表现: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领先于世界地位,南宋设计了先进的指南针;宋朝最大的商业城市是开封、杭州;还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的重要性;2.理解中国古代与邻近民族的交往方式和影响;3.掌握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的主要事件和特点。
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1)中原地区与周边民族的关系2)中原地区的多民族共处与融合3)北方民族与南方民族的交流与冲突2.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1)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繁荣2)朝贡体系与外交使节的往来3)中央王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与学生互动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2.使用多媒体素材展示相关历史图片和地图;3.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和展示,以增强合作学习和思考能力。
教学步骤1.引入:通过展示一张古代中国地图,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多民族共处情况;2.介绍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包括中原地区与周边民族的关系、不同民族之间的融合与冲突;3.讲解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包括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繁荣、朝贡体系与外交使节的往来、中央王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4.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探讨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对中国历史的影响;5.学生小组展示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6.结束:教师进行总结,强调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的重要性,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评估1.参与讨论和展示的学生的表现;2.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或作业的质量;3.学生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的理解程度。
拓展延伸1.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中国古代与邻国的具体交往方式和影响;2.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历史文献,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细节和变化。
第二章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第五节: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学案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匈奴的社会状况;匈奴统一;汉初对匈奴的“和亲”;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呼韩邪单于与昭君出塞;东汉初年匈奴的分裂;东汉对北匈奴的战争。
张骞通西域;西汉设西域都护;班超经营西域。
西南夷;两汉对西南夷地区的管辖。
百越;汉武帝在南越地区设置郡县。
二、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搜集有关两汉时期民族关系的资料和图片,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汉武帝为什么能取得反击匈奴的胜利”“张骞通西域有什么历史意义”“班超为什么能在西域取得成功”等问题,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生设计完成《两汉时期民族关系大事年表》,培养其归纳、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中华文明具有非常强大的凝聚力。
中国自秦朝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虽然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的社会发展极不平衡,各民族间时战时和,但和睦融合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和趋向。
2.张骞和班超出使西域是历史上的创举,他们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两汉与匈奴的关系;张骞通西域。
难点:汉朝政权与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争。
【预习学案】1.与匈奴的关系(1)匈奴的兴衰经济状况:以为主,逐水草而居,兼营农业;公元前3世纪时广泛使用。
强盛的奴隶制国家。
分裂:东汉初年,分裂为南、北两部,匈奴向汉称臣。
(2)汉与匈奴的关系①西汉与匈奴的和与战;汉初和亲:原因是政权初建,社会经济凋敝,国力有限。
汉武帝时反击匈奴:条件是国力强盛,中央集权巩固,军备充分;结果是卫青、霍去病三次大败匈奴。
汉元帝时和睦相处。
出塞,密切了的关系,互市兴旺,文化往来增多。
②东汉与匈奴的关系:南匈奴归附东汉;东汉、大败北匈奴,北匈奴政权瓦解。
◎拓展:汉武帝时由于国力弱,不能在军事上解决匈奴威胁,被迫“和亲”,而汉元帝时,国力强盛,为了加强民族友好往来,而实行主动性的“和亲”。
提优导学案: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定稿)(1)专题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专题解析】我国的古代史也是⼀部以汉民族为主体、众多少数民族共同发展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
秦朝建⽴了我国历史上第⼀个统⼀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很早我国就有与其他国家的联系;两汉时期反击匈奴、张骞出使西域、设⽴西域都护府⼤⼤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域的管辖,也使我国民族关系得到发展,建⽴在张骞出使西域基础上的丝绸之路开通则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中华民族⼤融合的第⼀次⾼潮,但这⼀时期的战乱与分裂也造成中外交往转⼊低潮;唐朝统治者实⾏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加强了与周边各民族的关系,与欧亚各国的交流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辽宋夏⾦元时期,周边各少数民族借助⾃⼰政权的⼒量加强了与汉族的交往,形成中华民族⼤融合的第⼆次⾼潮,⽽指南针在航海上的⼴泛应⽤,使中外的海上交流频繁起来;明清时期在西北、西南地区通过册封、战争、设置机构等⽅式,使民族关系进⼀步得到发展,这⼀时期⾯对外来侵略,中国的对外政策逐步由开放⾛向闭关锁国,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落伍于世界。
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的发展,共同推动了我国统⼀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经济⽂化的发展。
【学习⽬标】1.知道我国古代民族间交往和对外交往的重要史实。
2.概括古代各个时期对外交往的特点。
3.分析并理解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发展的共同作⽤。
【知识整理】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及⾄始皇,……振长策⽽御宇内,……乃使蒙恬北筑长城⽽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胡⼈不敢南下⽽牧马……材料⼆请回答:(1)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产⽣了怎样的影响?该王朝为了加强对南⽅的统治⼜采取了什么措施?(2)图⼀中A地在当时称为“西域”,它是通过什么机构的设置归属中央的?该机构的设置有何意义?(3)图⼆反映了元朝的在西藏设⽴了什么⾏政机构?这个措施实施的影响是什么?(4) 依据图三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为加强对新疆和西藏管辖所采取的措施。
城 城【学习目标】大纲条目细化要求 4.隋唐(4)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突厥回纥革末革曷南诏吐蕃4.隋唐 (4)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原因与表现、各族的分布 兴起与分裂、与唐的关系(战争与管辖) 发展演变、与唐的关系 两部的发展情况、与唐关系、意义 统一、与唐关系、复种制统一、封建化、与唐关系(和亲、会盟) 【自主复习】一、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特点、原因及方式1、特点:⑴ 与 相结合,中央政权与边境地区联系加强。
⑵民族间 交流繁盛。
⑶边疆各族社会获得很大的发展和进步。
⑷主要是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吸收汉族先进的 。
2、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巩固原因:中国近现代史(基本线索) 高三历史学案考点51:隋唐时期组编: 樊业兵 校对: 审核: 第 周第 课高三年级文科 班级: 姓名: 日期:⑴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疆域辽阔,国力强盛,为多民族国家发展创造了前提。
(吸引力、威慑力)⑵经济繁荣,国力的增强,这是民族关系发展的物质基础。
⑶交通发达;使中原与边疆来往便利,如“参天可汗道”的开辟,促成了边疆各族政治、经济、文化与中原的联系和发展。
⑷魏晋南北朝以来民族融合的发展,使民族交往有了良好的基础。
各民族互相交流、融合;边疆各族先后建立政权,仿照唐朝政治、军事制度,创制文字,积极采用中原先进技术,发展生产,派来中原学习,促进了少数民族封建化和边疆地区的开发;少数民族主动积极学习汉族先进文明.⑸统治者推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有利于改善民族关系,使不同民族和睦相处,为民族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感召力)3、方式:①册封;②设立机构;③和亲;④会盟。
⑴册封:是唐朝皇帝给少数民族首领加上某种名称或封号,目的在于加强对其民族的联系和管理.如:唐玄宗先后册封首领骨力裴罗为“”、靺鞨首领为、首领为云南王等。
⑵设立机构:唐在少数民族区域设置管理机构的两种情况:一是派官吏管理;二是任命首领为长官管理当地人民.如:唐初,在东突厥旧地建,以突厥贵族为都督;唐太宗和武则天时期在地区分别设立都护府和都护府,这是唐朝在西域设置的最高统治机构;8世纪前期唐建立都督府。
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课标解读时空坐标1.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汉朝北逐匈奴,凿通西域,打通丝绸之路,派使臣出使大秦的史实。
2.从史料实证角度了解汉、唐两朝和周边民族及邻近各国的关系,认识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开放时期,以及统一多民族国家在明清时期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情况。
3.从家国情怀角度了解元朝为我国统一以及多民族国家重建作出的贡献。
知识点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1.秦(1)秦朝设典客典属国等官职来管理民族事务。
(2)秦北逐匈奴,修筑长城;南抚夷、越,设立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等。
2.汉(1)汉朝设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
(2)汉初,对北方的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汉武帝时期,大败匈奴。
东汉初,匈奴分为南北两部。
89年,窦宪出击北匈奴,取胜。
(3)西汉在河西走廊设“河西四郡”;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
(4)在东北,西汉设护乌桓校尉。
(5)边疆推行屯戍政策,向北方大量移民屯田;在西域设置田官,督率戍卒屯田。
知识点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1.隋唐时期负责民族事务的机构是尚书省礼部及鸿胪寺。
2.隋朝(1)隋朝结束了统一国家长期分裂的局面,突厥、吐谷浑、党项等周边民族先后归附隋朝。
(2)加强对岭南地区各族的统治。
589年,百越女首领冼夫人被册封为谯国夫人。
(3)加强了与流求的接触,三次派人抵达流求。
3.唐朝(1)唐朝政府与边疆地区保持着密切联系,西北边疆各族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2)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入藏;唐蕃之间还数次会盟。
(3)南诏王曾多次被唐朝加封并遣子弟入唐学习。
(4)西北设安西、北庭都护府,北方设安北、单于都护府,东北设安东都护府,南方设安南都护府。
4.宋朝:先后与辽、西夏、金并立,各族间交往交流交融未中断过。
知识点三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1.元(1)元朝疆域辽阔,统治者一方面“行汉法”,另一方面对不同民族实行了明显的差别对待政策。
(2)元世祖封八思巴为帝师,领宣政院事,代表中央政府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务。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复习导学案
宋朝
(中考
重点)
海外贸易: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元朝
5、能够列举中央政府管辖新疆、西藏、台湾的措施:(中考重点)
形成知识网络,便于知识记忆存取。
典例分析
典例分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1、(2011山东菏泽)7.自汉朝以来,历代中央政府都对新疆地区实施有效管辖。
下列选项中与此有关的是:①设置西域都护②制定“金瓶掣签”制度③平定大小和卓叛乱④设置驻藏大臣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
2、(泰安中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歌曲《爱我中华》中唱到:“五十六个星座,五十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1)五十六个民族中的维吾尔族主要生活在我国的新疆地区。
这一地区开始接受中央政府管辖的标志是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此设置了(机构)。
(2)五十六个民族中的(民族)形成于元朝。
(3)五十六个民族中的藏族主要生活在西藏地区,为加强这一地区的管辖,1727年清政府在此设置的管理机构是
(4)五十六个民族中的高山族主要生活在台湾地区,该地区在中国古代史上曾被(国家)侵占了38年,后被民族英雄收复;后来由于历史原因,台湾和大陆处于分裂状态,为实现海峡两岸的早日统一,中国政府提出了的方针。
(5)请用一句话揭示这首歌的主题。
巩固A基础题组
1、(泰安中考)公元前后,在右图中这条要道的东西两端各有一个重要的文明古国,它们分别是
A.大汉帝国和罗马帝国
B.西周王朝和罗马共和国
9、阅读下列材料:
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民族团结,也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为此,历代都采取措施,维护国家统一,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据此回答问题:
(1)秦朝为巩固统一,在北边和南边各采取了什么措施?
(2)西汉正式归属中央管辖的是何地区?西汉政府设置什么机构管辖这一地区?(3)西藏地区成为我国正式的行政区是在哪一朝代?
(4)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但历史上却被侵略者长期占据。
填写下列表格。
侵略国回归时间重大事件
10、(2011山东泰安)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大秦始皇采取了经济、文化、思想方面的哪些措施巩固统一?(3分)
(2)清朝前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时期。
请指出清朝前期抵抗外来侵略、维护祖国统一的一个事例,(1分)并概括指出这一时期清政府是如何对西藏、新疆地区加强有效管辖的。
(4分)
(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为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哪一伟大构想?(1分)举两个典型实例说明这一伟大构想在实践中的成功运用。
(2分)
11、(2011·福州) (10分)中国是文明古国,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
根据相关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图示解析】
丝绸之路.无论是陆路.还是海路,都是中国开放沟通、拥抱世界的证明。
图6
(1)图6中①处是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应填写的地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2分) 【图片赏析】
中国古代有许多举世闻名的创造,享誉世界。
图7 图8 图9 图1O (2)以上图片中哪一项发明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有利的航海技术条件?(2分)
【历史感悟】
(3)综合以上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这个角度谈谈体会。
(1)长安(2分)(2)指南针(2分)(3)郑和下西洋(2分) (4)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分)(5)中国古代文化光辉灿烂,丰富了世界文化,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2分。
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12、(2011·福建龙岩)九年级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以“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完成。
步骤一:走近美国历史
(1)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它诞生的标志是什么?(1分)19世纪70年代后,美国抓住哪一次历史机遇,一跃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2分)
步骤二:探究中美关系
1949年以来中美关系之间的重大事件
时 间 大 事
1950年 美国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企图阻止解放军解放台湾;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抗美援朝。
1962年
煽动一些亚洲国家与中国发生冲突和边界纠纷。
欧洲
西亚 今新疆地区 河西走廊 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