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GMP-氯化钠检验操作规程

GMP-氯化钠检验操作规程

GMP-氯化钠检验操作规程
GMP-氯化钠检验操作规程

1 目的

确定氯化钠检验的操作程序和方法,确保合格的氯化钠投入生产。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厂质监科化验室对本厂生产所需的氯化钠的检验。

3 责任

化验员有责任按照本操作规程对生产所需的氯化钠进行检验、判定,并对检验结果负责。

4 内容

4.1性状

本品为无色、透明的立方形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咸。

本品在水中易溶,在乙醇中几乎不溶。

4.2鉴别

4.2.1钠盐

4.2.1.1仪器

铂丝、分析天平、试管、量筒、玻璃漏斗等。

4.2.1.2试液及配制

醋酸氧铀锌试液:取醋酸氧铀10g,加冰醋酸5ml与水50ml,微热使溶解,另取醋酸锌30g,加冰醋酸3ml与水30ml,微热使溶解,将两液混合后,放冷,滤过,即得。

4.2.1.3操作

a.取铂丝,用盐酸湿润后,蘸取供试品在无色火焰中燃烧,火焰即显鲜黄色。

b.取氯化钠1g,加水10ml溶解,再滴加醋酸氧铀锌试液,即产生黄色沉淀。

4.2.2氯化物

4.2.2.1仪器

分析天平、量筒、试管、电炉等。

4.2.2.2试液及配制

a.硝酸银试液

取硝酸银1.75g,加水至100ml,使溶解,摇匀,即得。

b.氨试液

取浓氨40ml,加水使成100ml ,摇匀,即得。

c.碘化钾淀粉试纸

取滤纸条浸入含有碘化钾0.5g的新制的淀粉指示液100ml中,湿透后,取出干燥,即得。

4.2.2.3操作

A、取本品水溶液加硝酸使成酸性后,加硝酸银试液,即生成白色凝乳状沉淀;分离,沉淀加氨试液即溶解,再加硝酸,沉淀复生成。

B、取本品少量,置试管中,加等量的二氧化锰,混匀,加硫酸湿润,缓缓加热,即发生氯气,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显蓝色。

4.3检查

4.3.1酸碱度

4.3.1.1仪器

量筒、分析天平、容量瓶、刻度吸管等。

4.3.1.2试液及配制

a.溴麝香草酚蓝指示液

取溴麝香草酚蓝0.1g,加氢氧化钠液(0.05mol/L)3.2ml使溶解,再加水稀释至200ml ,即得。

b.0.02mol/L氢氧化钠滴定液

取0.1mol/L的氢氧化钠滴定液10ml, 加水至50ml,摇匀,即得。

c.0.02mol/L盐酸滴定液

取0.1mlo/L的盐酸滴定液10ml,加水至50ml,摇匀,即得。

4.3.1.3操作

取本品5.0g,加水50ml溶解后,加溴麝香草酚蓝指示液2滴,如显黄色,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02mol/L)0.10ml,应变为蓝色;如显蓝色或绿色,加盐酸滴定液(0.02mol/L)0.20ml,应变为黄色。

4.3.2溶液的澄清度

取本品5.0g,加水25ml溶解后,溶液应澄清。

4.3.3硫酸盐

4.3.3.1仪器

水浴锅、容量瓶、刻度吸管、量杯、纳氏比色管等。

4.3.3.2试剂及配制

a.标准硫酸钾试液

称取硫酸钾0.181g,置1000ml量瓶中,加水适量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00μg的SO4)。

b.25%氯化钡溶液

取氯化钡的细粉25 g,加水溶解使成100ml,摇匀,即得。

c.稀盐酸

取盐酸234ml加水至1000ml,摇匀,即得。

d.稀硫酸

取硫酸57ml加水稀释至1000ml,摇匀,即得。

4.3.3.3检验操作

样品制备

取本品5g,加水40ml溶解,(溶液如显碱性,可滴加盐酸使成中性),溶液如不澄清,应滤过,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稀盐酸2ml,摇匀,即得。

对照品制备

取标准硫酸钾1.0ml ,按a 项下操作。

于样品溶液及对照品溶液中,分别加入25%的氯化钡溶液5ml,用水稀释成50ml,充分摇匀,放置10分钟,同置黑色背景上,从比色管上方向下观察、比较。

4.3.3.4结果判定

样品溶液与对照溶液比较,不得更浓(0.002%)。

4.3.4钡盐

取本品4.0g,加水20ml ,溶解后,滤过,滤液分两等份置两支试管中,一份中加稀硫酸2ml ,另一份中加水2ml,静置15分钟,两液应同样澄清。4.3.5钙盐

4.3.

5.1试剂及配制

草酸铵试液:取草酸铵3.5g,加水使溶解成100ml ,摇匀,即得。

4.3.

5.2检验操作

取本品2.0g ,加水10ml 使溶解,加氨试液1ml,摇匀,加草酸铵试液1ml,

5分钟内不得发生浑浊。

4.3.6碘化物

4.3.6.1仪器

瓷蒸发皿、分析天平等

4.3.6.2试剂及配制

A、0.025mol/L硫酸溶液:取0.1mol/L硫酸液25ml于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

刻度,摇匀,即得。

B、亚硝酸钠试液:取亚硝酸钠1g,加水使溶解成100ml,摇匀,即得。

C、淀粉混合液(临用前新配):取可溶性淀粉0.25g,加水2ml,搅匀,再加沸

水至25ml ,随加随搅拌,放冷,加0.025mol/L硫酸液2ml 、亚硝酸钠试液3滴与水25ml,混匀。

4.3.6.3检验操作

取本品的细粉5.0g,置瓷蒸发皿内,滴加新配制的淀粉混合液适量,使晶粉湿润,置日光下(或日光灯下)观察,5分钟内晶粒不得显蓝色痕迹。

4.3.7溴化物

4.3.7.1仪器

分析天平、试管、吸管等

4.3.7.2试剂及配制

a.2%氯胺T溶液(临用前配):取氯胺T 2g,加水溶解后稀释至100ml,摇匀,即得。

b.标准溴化钾溶液:精密称取在105℃干燥至恒重的溴化钾0.1485g,加水使溶解成100ml,摇匀。

4.3.7.3检验操作

样品溶液制备:取本品质2.0g,加水10ml使溶解,摇匀,即得。

对照溶液制备:取标准溴化钾溶液1.0ml ,按A项下操作。

于样品溶液及对照品溶液中,分别加入盐酸3滴与氯仿1ml,边振摇边滴加2%氯胺T溶液3滴,氯仿层如显色,样品溶液与对照溶液比较,不得更深。

4.3.8镁盐

4.3.8.1仪器

分析天平、试管、吸管、容量瓶等

4.3.8.2试剂及配制

a、氢氧化钠试液:取氢氧化钠4.3g,加水溶解成100ml,摇匀,即得。

b、0.05%太坦黄溶液:取0.05g太坦黄,加水溶解成100ml,摇匀,即得。

c、标准镁溶液:精密取在800℃炽灼至恒重的氧化镁16.58mg,加盐酸2.5ml

与水适量使溶解成1000ml,摇匀,即得。

4.3.8.3检验操作

样品溶液制备:取本品1.0g,加水20ml使溶解,摇匀,即得。

对照溶液制备:取标准镁溶液1.0ml,按样品溶液制备方法操作。

于样品及对照溶液中分别加氢氧化钠试液2.5ml与0.05%太坦黄溶液0.5ml,摇匀;生成的颜色样品液与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深。

4.3.9钾盐

4.3.9.1仪器

分析天平、试管、吸管、容量瓶等

4.3.9.2试剂及配制

a、稀醋酸:取冰醋酸6.0ml,加水稀释至100ml,摇匀,即得。

b、四苯硼钠溶液:取四苯硼钠1.5g,置乳钵中,加水10ml研磨后,再

加水40ml,研匀,用质密的滤纸滤过,即得。

c、标准硫酸钠溶液:见硫酸盐检查项下a。

4.3.9.3检验操作

样品液制备:取本品5.0g,加水20ml溶解后,摇匀,即得。

对照液制备:取标准硫酸钾溶液12.3ml,按样品液制备操作。

于样品溶液及对照液中分别加稀醋酸2滴,加四苯硼钠溶液2ml,加水使成50ml,样品液如显浑浊,与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深(0.02%)

4.3.10干燥失重

4.3.10.1取扁形称量瓶1个,置130℃电热干燥箱内,干燥至恒重,取出置于装有干燥剂的干燥器内约30分钟,精密称定,加入约1g样品,其厚度不超过5mm,精密称定,放入130℃干燥箱内,瓶盖半开或置瓶旁,干燥至恒重,取出后迅速盖好盖子,放入干燥器内约30分钟,精密称定。

4.3.10.2结果判定

减失重量不得超过0.5%。

4.3.11铁盐

4.3.11.1仪器

分析天平、纳氏比色管、吸管等

4.3.11.2试剂及配制

a、30%硫氰酸铵液:取硫氰酸铵30g,加水适量溶解后,稀释至100ml,摇

匀,即得。

b、标准铁溶液:称取硫酸铁铵[FeNH4(SO4)2 .12H2O] 0.863g,置1000ml

量瓶中,加水溶解后,加硫酸2.5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作为贮备液。

临用前,精密量取贮备液10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0μg的Fe)。

4.3.11.3检验操作

样品液制备:取本品5.0g,加水溶解成25ml,移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

对照液制备:取标准铁溶液1.5ml,加水使成25ml,移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

在样品管和对照管中,分别加4ml稀盐酸与过硫酸铵50mg,用水稀释成35ml后,再分别加入30%硫氰酸铵溶液3ml,稀释成50ml,摇匀,样品管与对照管比较,不得更深(0.0003%)。

4.3.12重金属

4.3.12.1仪器

分析天平、纳氏比色管、吸管、容量瓶等

4.3.12.2试剂及配制

a、7mol/L盐酸溶液:取盐酸63ml,加水适量稀释成100ml,摇匀,即得。

b、 2 mol/L盐酸溶液:取盐酸18ml,加水适量稀释成100ml,摇匀,即

得。

c、 5 mol/L氨溶液:取浓氨水36ml,加水稀释成100ml,摇匀,即得。

d、醋酸盐缓冲液(PH3.5):取醋酸铵25g,加水25ml溶解后,加7 mol/L

盐酸液38ml,用2mol/L盐酸液或5 mol/L氨溶液准确调节PH至3.5(电位法指示),用水稀释至100ml,摇匀,即得。

e、标准铅溶液制备:称取硝酸铅0.160g,置1000ml量瓶中,加硝酸5ml

与水50ml溶解后,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

临用前,精密量取贮备液10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0μg的Pb)。

f、硫代乙酰胺试液:取硫代乙酰胺4g,加水使溶解成100ml,置冰箱中保

存,临用前取混合液[由1 mol/L氢氧化钠溶液15ml,水5.0及甘油20ml组成]5.0ml,加上述硫代乙酰胺溶液1.0ml,置水浴上加热20秒,冷却,立即使用。

4.3.12.3检验操作

样品制备:取样品5.0g,加水20ml溶解后,转至25ml的纳氏比色管中,加醋酸缓冲液(PH3.5)2ml与水适量成25ml。

对照品制备:取标准铅溶液1ml,与醋酸缓冲液(PH3.5)2ml于25ml纳氏比色管中,加水适量成25ml。

在样品管或对照管中,分别加入硫代乙酰胺试液2ml,摇匀,放置2分钟,同置白纸上,自上向下透视,样品管中显出的颜色与对照管比较,不得更深。

4.3.12.4结果判定

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二。

4.3.13砷盐

4.3.13.1仪器

分析天平、吸管、100ml标准磨口测砷瓶及装置等

4.3.13.2试剂及配制

a、20%氢氧化钠溶液:称氢氧化钠20g,加水适量溶解后,稀释至100ml,

摇匀,即得。

b、标准砷溶液制备:称取三氧化二砷0.132g,置1000ml量瓶中,加20%

氢氧化钠溶液5ml溶解后,用适量的稀硫酸中和,再加稀硫酸10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

临用前,精密量取贮备液10ml,置100ml量瓶中,加稀硫酸10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μg的As)。

c、碘化钾试液:取碘化钾16.5g,加水使溶解成100ml,摇匀,即得。

d、酸性氯化亚锡试液:取氯化亚锡20g,加盐酸使溶解成50ml,过滤,

即得。本液配成后3个月内使用。

e、溴化汞试纸:取滤纸条浸入乙醇制溴化汞试液中,1小时后取出,在暗处

干燥,即得。

4.3.13.3检验操作

标准砷斑的制备:精密量取标准砷溶液2ml,置测砷瓶中,加盐酸5ml与水21ml,再加碘化钾试液5ml与酸性氯化亚锡试液5滴,在室温放置10分钟后,加锌粒2g,立即装妥测砷装置,并将测砷瓶置25~40℃水浴中,反应45分钟,取出溴化汞试纸,即得。

检查法:取本品5.0g,加水23ml溶解后,加盐酸5ml,按标准砷斑的制备,自“再加碘化钾试液5ml”起依法操作,将生成的砷斑与标准砷斑比较,不得更深(0.00004%)。

4.4含量测定

4.4.1仪器

分析天平、容量瓶、锥形瓶、量筒、滴定管、电热恒温干燥箱等。

4.4.2试液及配制

4.4.2.1荧光黄指示液

取荧光黄0.1ml,加乙醇100ml使溶解,摇匀,即得。

4.4.2.2硝酸银滴定液(0.1mol/L)

配制:取硝酸银17.5g,加水适量使成1000ml摇匀,保存于棕色瓶中。

标定:

取在110℃干燥至恒重的基准氯化钠约0.2g,精密称定,加水50ml使溶解,再加糊精溶液(1→50)5ml、碳酸钙0.1g与荧光黄指示液8滴,用本液滴定至浑浊液由黄绿色变为微红色。每1ml的硝酸银液(0.1mol/L)相当于5.844mg的氯化钠。

计算

W×1000

F =

V×5.844

式中

F——浓度因子;

W——基准氯化钠的重量g;

V——滴定消耗标准液的体积ml;

5.844——滴定度。

4.4.3检验操作

取本品约0.12g,精密称定,加水50ml溶解后,再加糊精溶液(1→50)5ml、荧光黄指示液5~8滴,用硝酸银滴定液(0.1mol/L)滴定。每1ml的硝酸银滴

定液(0.1mol/Ll)相当于5.844mg的NaCl。

计算

V×F×5.844

NaCl% =

W×1000

式中W —样品的重量g;

V —滴定消耗标准液的体积ml;

5.844—滴定度;

F —浓度因子。

4.4.4结果判定

按干燥品计算,含氯化钠(NaCl)不得少于99.5%.

5 培训

5.1培训对象:化验员。

5.2培训时间:一小时。

氯化钠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范围:氯化钠 职责:检验员室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正文: 1.性状 ——本品为无色,透明的立方形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咸。本品在水中易溶,在乙醇中几乎不溶。 2.鉴别 ——本品的水溶液显钠盐与氯化物的鉴别反应。 2.1执行SOP-QM-417-00《一般鉴别标准操作规程》中的钠盐、氯化物的鉴别操作。 3.检查 3.1酸碱度 ——取本品5.0g,加水50ml溶解后,加溴麝香草酚蓝指示液2滴,如显黄色,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02mol/L)0. 10ml,应变为蓝色;如显蓝色或绿色,加盐酸滴定液(0.02mol/L)0.20ml,应变为黄色。 3.2溶液的澄清度 ——取本品5.0g,加水25ml溶解后,溶液应澄清。 3.2.1执行SOP-QM-411《澄清度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3.3碘化物 ——取本品的细粉5.0g,置瓷蒸发皿内,滴加新配制的淀粉混合液(取可溶性淀粉0.25g,加水2ml,搅匀,再加沸水至25ml,随加随搅拌,放冷,加0.025mol/L 硫酸溶液2ml、亚硝酸钠试液3滴与水25ml混匀)适量使晶粉湿润,置日光下(或日光灯下)观察,5分钟内晶粒不得显蓝色痕迹。 3.4溴化物 ——取本品2.0g,加水10ml使溶解,加盐酸3滴与氯仿1ml,边振摇边滴加2%氯胺T溶液(临用新制)3滴,氯仿层如显色,与标准溴化钾溶液(精密称取在105℃干燥至恒重的溴化钾0.1485g,加水使溶解成100ml,摇匀)1.0ml用同一方法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深。 3.5硫酸盐 取本品5.0g,依法检查,与标准硫酸钾溶液1.0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002%)。 3.5.1执行SOP-QM-406-00《硫酸盐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3.6钡盐 ——取本品4.0g,加水20ml溶解后,滤过,滤液分为两等份,一份中加稀硫酸2ml,另一份中加水2ml,静置15分,两液应同样澄清。 3.7钙盐 第1页共2页

设备确认与验证管理规程

设备确认与验证管理规程

设备确认与验证管理规程 目的:规范公司设备验证程序,加强设备验证管理,在设备设施方面为药品生产和检验提供可靠保证。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公司所有设备设施验证全过程。 职责:工程部,生产管理部,质量管理部。 内容: 1、设备设施验证的目的:对已购买的设备进行质量和性能评估,证实设备确实 能达到设计的功能要求,完全适应生产工艺过程要求,从而在设备方面确保生产产品的质量。 2、设备设施验证的过程:新购买的设备一般分四个阶段即预确认、安装确认、 运行确认和性能确认。 2.1设备设施的预确认:主要通过工艺要求、生产车间整体规化等因素考虑合适 的供应厂商,选择性价比最高的设备。一般说来应尽可能优先选用国家药监局、中国制药装备协会等权威机构认可生产企业生产的设计先进,生产效率高,符合GMP要求的设备。 2.2设备设施的安装确认:对设备进行开箱验收,安装检查验收,仪器仪表校正、图 纸资料收集、技术文件初稿制定情况检查等工作。 2.2.1开箱检查主要是对供应商提供的设备设施的规格型号、外观情况、标称的设计 性能指标、技术资料、包装运输情况等进行检查,确定是否满足订购合同要求。 2.2.2安装确认主要根据国家相关行业要求检查是否为设备提供可靠的电、压缩空气 等动力源;燃气、助燃气体、工艺用水、药液及其它工作介质输送连接、基础等。 2.2.3仪器仪表是设备的“眼睛”,用于生产、检验设备的仪器仪表是否准确无误是 生产合格产品和得出正确检验结果的保证。一般对全公司仪器仪表应根据国家关于计量有关的规定及GMP要求规范管理。在设备验证中检查设备仪器仪表校正情况是确定设备运行参数的前提。 2.2.4文件资料检查是按GMP及设备档案管理要求收集整理齐全设备资料,制定设备 包括操作规程、清洁规程、完好标准等在内的技术资料草稿,初步建立健全单

医院检验科检验技术操作规程89220

医院检验科检验技术操作规程 目录 第一节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操作规程 第二节尿液分析仪使用规程 第三节自动凝血仪操作规程 第四节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操作规程 第五节血常规检验操作规程 第六节尿常规检验操作规程 第七节肝功能检验操作规程 第八节肾功能检验操作规程 第九节血脂检验操作规程 第十节血液葡萄糖测定技术操作规程第十一节凝血四项检验操作规程 第十二节AB0 血型正、反血型鉴定技术操作规程

第一节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操作规程 1、样品分析前准备 1.1开机前的检查、准备在开启分析仪电源之前,操作者须按以下要求进行检查: 1.1.1检查稀释液、清洗液、溶血素是否充足,有无过期; 试剂管路是否弯折,连接是否可靠。 1.1.2电源线是否正确连接。 1.1.3废液桶是否清空。 1.1.4UPS 电是否足够,打印纸安装是否正确,是否足够。 1.1.5确保键盘正确连接到键盘接口上。 1.2.开机 1.2.1打开分析仪后面的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亮,屏幕上显示“Initializing…”. 1.2.2分析仪进行初始化,整个初始化过程持续约4~7 分钟。 1.2.3初始化过程结束后,系统自动进入“计数”界面。 1.3动物类型选择 1.3.1按[菜单]键,移动光标,选择“动物”,按[确认]进入“动物”界面。 1.3.2操作者根据测量的动物类型,选择需要分析的动物类型。 2.1.1按[菜单]键,选择“计数”,进入“计数”界面。再按[模

式]键,将当前模式设置为“全血”模式。 2.1.2确认状态指示区的计数状态为“就绪”,工作模式为“全血”。 2.1.3将准备好的全血样本放到采样针下,使采样针可以吸到样本且针头与容器底保持一定距离。 2.1.4按计数键,启动样本分析过程。此时,状态指示区的计数状态为“运行”。 2.1.5采样针自动吸取13ul 的样本后蜂鸣器响,在采样针抬起后,移开样本。 2.1.6分析完成后,按[F4]键进入“样本信息编辑”界面。按[F9]键进入汉字状态。在汉字状态下,按[F8]键在全拼和五笔输入法之间进行切换,输入样本信息,输入完成后,点击“确认”,保存输入的内容并返回到“计数”界面。 2.1.7按[打印]键打印样本分析报告。 2.1.8按照此操作过程进行其余样本的分析。 2.2预稀释样本分析 2.2.1按[菜单]键,选择“计数”,进入“计数”界面。再按[模式]键,将当前模式设置为“预稀释”模式。按[稀释]键,屏幕弹出“加稀释液” 对话框,取一个干净的样本杯放在采样针下,按计数键,微倾斜样本杯一定角度让分析仪自动排出的 1.6ml 稀释液沿管壁流入样本杯中,避免产生气泡或溅出。 2.2.2加完稀释液后,按[确认]键,“加稀释液”对话框关闭,分析仪自动清洗采样针。

计量设备检定操作规程(新编版)

计量设备检定操作规程(新编 版) The safety operation regulations are the guiding documents for the safe operation of the post. It stipulates the specific details of the safe operation methods of the post. ( 操作规程)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计量设备检定操作规程(新编版) 1.0压力表: 1.1压力表的检验周期为半年。对日常工作中发现有压力表异常时需及时进行校验、校准或更换。 1.2外观检查是否完好无损,表针指示是否为“0”。 1.3先把一只经计量检定专业单位校验合格的压力表(与待检压力表量程相当)与被检压力表一起安装在手摇液压泵或小型空压机输出压力端。以被检压力表的量程为基准,按比例选5个压力测试点。将手摇泵或空压机的输出压力调整到测试点压力,静压后记录两压力表显示值,计算出两表误差。各压力测试点测试完成后,得出5个误差值。各压力测试点的误差值大于压力表上所标注的精度等级时,被检压力表为不合格。小于或等于压力表上所标注精度等级时,则说明被测压力表合格。

1.4经检测的压力表如合格,专业技术人员贴上统一的准用证或合格证,交原部门正常使用。如不合格,组织检查维修后,重复1.2检验程序,合格后贴准用证或合格证交部门正常使用,仍不合格专业技术人员贴上停用证,并作报废处理。 2.0万用表及钳表 2.1万用表、钳表的检验周期为一年。对日常使用过程中发现有万用表、钳表异常时需及时进行校验、校准或更换。 2.2外观检查是否完好无损,电流、电压各相应档位指针指示是否为“0”,电阻档在短接测试表笔后指示是否为“0”。 2.3取一只经计量检定专业单位校验合格的高精度万用表或钳表,与被检万用表或钳表一起,在相同档位上测量同一电器元件的电流、电压、电阻值,记录每次测量时两表的误差。重复5次测量(每次测量后元件需停电、放电),误差值小于或等于仪表所标注的精度等级时,仪表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2.4经检测的万用表或钳表,在相应的档位上所测得的精度指示合格时,说明其档位功能合格,可以在工作中继续使用该

检验仪器操作规程

沈阳博奥电梯有限公司 B O A O E L E VA T O R C O.,L T D. 沈阳博奥电梯有限公司 检验仪器操作规程 BADT/WI-YQ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6年12月31日发布 2017年1月1日实施

检验仪器操作规程目录 1、A830L万用表操作规程 2 2、ZC25-3兆欧表操作规程 4 3、DT9256C钳型电流表操作规程 6 4、ZC 接地电阻测试仪操作规程7 5、声级计操作规程9 6、DZJ激光垂准仪操作规程13 7、游标卡尺操作规程18 8、塞尺操作规程19 9、限速器测试仪操作规程20

作业工艺指导书 共31 页第 2 页 第 1 版第0次修订 标题检验仪器操作规程 实施日期:2017年1月1日 数字万用表操作规程 操作规程: 一、操作前注意事项: 1、将ON/OFF开关置于ON位置,检查9V电池。如果电池电压不足,“” 将显示在显示器上。这时应更换电池后方能使用该仪表。 2、测试笔插孔旁边的“”符号表示输入电压不应超过说明书规定的数 值,这是为了保护内部线路免受损伤。 3、测试前应将功能开关置于你所需要的量程位置。 4、切勿在功能开关置于位置时测量电压或电流。 5、切勿测量高于地电位1000V的直流电压或700Vd的交流电压,以确保 人身安全。 6、在测量高电压时,注意不要接触被测电路或未使用的仪表端子。 二、直流电压测量 1、将黑色表笔插入COM插孔,红色表笔插入V/Ω/F插孔。 2、将功能开关置于所需的V量程位置,并将测试笔连接到待测电源 或负载上,红色表笔所接端的极性将和电压值同时显示在显示器上。 三、交流电压测量 1、将黑色表笔插入COM插孔,红色表笔插入V/Ω/F插孔。 2、将功能开关置于所需的V~量程位置,并将测试笔连接到待测电源或 负载上,从显示器上读取测量结果。

2015年版微生物限度检验操作规程

2015 版微生物限度检验操作规程 目的建立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规范操作,保证结果的准确性。范围成品、辅料、内包装袋及纯化水的检验。 内容概述:本检验操作规程依据中国药典2015 年版四部《通则1105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和《通则1106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进行检查。 微生物计数法 一、计数方法 1.微生物计数法系用于能在有氧条件下生长的嗜温细菌和真菌的计数。 2、计数方法本法包括平皿法、薄膜过滤法。 3、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和供试品计数方法适用性检查供试品微生物计数中所使用的 培养基应进行适用性检查。供试品的微生物计数方法应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以确定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产品的微生物计数。 4、菌种及菌液的制备试验用菌株的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干燥菌种为第0 袋),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进行保藏。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和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见表 1。 菌液制备按表 1 规定培养各试验菌株。取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用无菌氯化钠- 蛋白胨缓冲液或%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适宜浓度的菌悬液;取黑曲霉的新鲜培养物加入3-5ml含%(ml/ml )聚山梨酯80的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无菌氯化钠溶液,将孢子洗脱。采用适宜的方法吸出孢子悬液至无菌试管中,用含%(ml/ml )聚山梨酯80的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适宜浓度的黑曲霉抱子悬液。菌液制备后若在室温下放置,应在2小时内使用;若保存在2-8 C,可在24小时内使用。黑曲霉抱子悬液可保存在2-8 C,在验证过的贮存期内使用。 表 1 试验菌液的制备和使用 阴性对照为确认试验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应进行对照试验,阴性对照试验应无菌生长。培养基适用 性检查按照表1规定,接种不大于100cfu 的菌液至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或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平板或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置规定的条件下培养。每一试验菌株平行制备 2 管或 2 个平皿。同时用相应的对照培养基替代被检培养基进行上述试验。被检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平均数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平均数的比值应在范围内,且菌落形态大小应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一致。被检 液体培养基管与对照培养基管比较,试验菌应生长良好。 5、计数方法适用性检查

临床检验操作规程(SOP)编写要求讲解

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编写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设计、制定和使用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编写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也适用于临床检验产品厂商编写产品使用方法说明。 2 总则 2.1 操作规程是检测系统的组成部分,是临床检验的技术档案。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必须内容。 2.2 操作规程应是指导检验人员正确操作的依据。但操作规程不能用来弥补检验方法设计上的缺陷。 2.3 操作规程必须含有质量管理内容,包括进行检验的说明,明确质量控制和纠正作用系统等。这些书面文件是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的必须组成部分。 2.4 操作规程由主任或主管技术人员负责编写,编写内容含义必须明确(无疑义、完整。要确保每个检验人员能理解,并严格按操作规程的精确说明进行操作。 3 操作规程的内容要求 每个检验项目都必须具有明确而完整的操作规程资料以及精确的叙述。应具备下列内容: 3.1 实验原理和/或检验目的(概述;可包括临床应用和/或实用性。 3.2 使用的标本种类和收集方法、病人准备要求、标本容器的要求、拒收标本的规定、标本处理方法、标本储存规定、标本外送规定等。

3.3 使用的试剂、校准品、控制品、培养基以及其他所需物品。所有材料都须写明厂商名、产品号、包装量、配制要求、使用和储存要求等。 3.4 使用的仪器厂商名、型号,本项目仪器使用具体要求和校准程序。 3.5 每步操作步骤,直至报告结果。 3.6 控制品使用水平和频率,允许限的纠正措施。 3.7 计算方法。 3.8 参考值范围。 3.9 操作性能的概要。如:精密度、病人结果可报告范围、方法学比较等。 3.10 对超出可报告范围的结果的处理。 3.11 对检验结果为病危报警值的处理。 3.12 方法局限性(如干扰物和/或注意事项。 3.13 参考文献。 3.14 其他必须内容。 4 规程式样和内容 根据实验室的大小和功能,操作规程的格式也应有不同。在小型(单一实验室中,有一本包括所有内容的操作规程即可。在大型综合的、多部门的实验室,应有不同专业和内容的操作规程,分放于各个专业室组。整套汇集的操作规程存放于科室负责人或相应场所。4.1 操作规程手册的式样应按实验室要求和结构来确定。但都须包 括质量管理内容,以及汇集有关检验项目操作规程。每个规程须包括第3章中叙述的内容。规程手册可设计成活页本形式,便于补充和修改。

丙二醇检验操作规程

目的:为检验丙二醇辅料规定一个标准的程序,以便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 范围:适用于丙二醇的检验。 职责:检验员,检验室主任。 规程: 1.性状本品为无色澄明的黏稠液体;无臭,味稍甜;有引湿性。 本品在水、乙醇或氯仿能任意混溶。 1.1 相对密度本品的相对密度,按相对密度测定法(SOP-QC-308-00)测定在25℃时 应为1.035~1.037为符合规定。 2.鉴别 2.1 试剂与仪器 2.1.1 红外分光光度计 2.1.2 电子天平(万分之一克) 2.2 项目与步骤 2.2.1 红外吸收光谱的鉴别:按红外分光光度法(SOP-QC-302-00)检测,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 应与对照的图谱(光谱集706图)一致为符合规定。 3.检查 3.1 试剂与仪器 3.1.1 溴麝香草酚蓝指示液 3.1.2 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 3.1.3 标准氯化钠溶液 3.1.4 硝酸 3.1.5 稀硝酸 3.1.6 硝酸银试液 3.1.7 盐酸,甲醇 3.1.8 标准硫酸钾溶液 3.1.9 25%氯化钡溶液 3.1.10 碘化钾试液 3.1.11 稀硫酸 3.1.12 淀粉指示液 3.1.13 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05mol/L) 3.1.14 硫酸,吡啶 3.1.15 醋酸盐缓冲液(PH3.5) 3.1.16 标准铝溶液

3.1.17 稀焦糖 3.1.18 硫代乙酰胺试液 3.1.19 刻度吸管(5.0ml,10ml) 3.1.20 量筒 3.1.21 酸式滴定管 3.1.22 纳氏比色管 3.1.23 称量瓶 3.1.24 坩埚 3.1.25 滤膜(孔径3μm) 3.1.26 费休氏试液 3.1.27 具塞烧瓶 3.1.28 水浴锅 3.1.29 水分测定仪 3.1.30 万福炉 3.1.31 电子天平(万分之一克) 3.1.32 铁架台 3.1.33 碘量瓶 3.2 项目与步骤 3.2.1 酸度:取本品10.0ml加新沸过的冷水50ml溶解后,加溴麝香草酚蓝指示液3滴,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滴定至溶液显蓝色,所耗体积不得大于0.50ml为符合规定。 3.2.2 氯化物:称取本品1.0ml,按氯化物检查法(SOP-QC-318-00)检查,与标准氯化钠溶液 7.0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为符合规定(0.007%)。 3.2.3 硫酸盐:称取本品5.0ml,按硫酸盐检查法(SOP-QC-319-00)检查,与标准氯化钾溶液 3.0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为符合规定(0.006%)。 3.2.4 氧化性物质:取本品5.0ml置碘量瓶中加碘化钾试液1.5ml与稀硫酸2ml,密闭,在暗处 放置15分钟加淀粉指示液2ml。如显蓝色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05mol/L)滴定至蓝色消失,所耗体积不得过0.2ml为符合规定。 3.2.5 水分:取本品适量照水分测定法(SOP-QC-326-00)测定,含水分不得过0.2%为符合规定。 3.2.6 炽灼残渣:取本品50g,加热至燃烧,即停止加热,使自然燃烧至干,于700~800℃炽灼 至恒重,遗留残渣不得过3.5mg为符合规定。 3.2.7 重金属:称取本品 4.0m加水19ml与加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混匀,按重金属检 查法(SOP-QC-322-00)第一法检测,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之五为符合规定。 4.含量测定 4.1 试剂与仪器 4.1.1 流动相 4.1.2 填充柱

检测设备操作规程

检测设备运行检查 操作规程 受控状态 版本号 发布日期 河南瑞尔电气有限公司

目录

检测设备管理规程 RE-GC-01-03-12-2014 1、总则 为使公司产品符合标准要求,根据原材料及半成品、成品检验要求确定并配备检验试验仪器设备,检测设备由品管部统一管理。 2、基础管理 2.1建立公司检测设备台账,保存其出厂时的合格证等随机文件和周期校准的合格 证等资料。 2.2现场使用的检测设备在校准或检定的有效期内,并有清晰可辨的合格标识。 2.3根据检测设备周期校准规程实施强检器具的周期校准。 2.4由品管部负责对检测设备编制操作规程,测试人员应按操作规程要求,准确的 使用检测设备。 2.5本公司检测设备有以下几种: 耐压测试仪、游标卡尺、绝缘电阻表、简支梁冲击试验机、电子秒表、接触调压器、电子万能试验机、绝缘电阻测量仪、回路电阻测量仪、程控接地电阻测试仪、数字测温仪 3、校准或检定 3.1测量装置的初校 外购并经验收合格的测量装置,应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进行初次校准,合格后方可使用,属强制检定的测量装置,必须经由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检定。 3.2测量装置的校准或检定

品管部负责编制计量器具周期性检定计划并按计划执行,实施各类检测装置的周期标准,不得使其漏检或超期使用,目前各种检测设备的检定周期为一年 4、运行检查 4.1检测设备要有适宜的工作环境,搬运、储存过程中要保证装置的准确度和完好 性,所有检测设备都应轻拿轻放、正确使用。 4.2为防止测量装置因调整不当而失准,应由经培训合格的专人进行调整。 5、偏离校准状态控制 5.1当检测设备偏离校准状态或出现其他失准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检测工作,报品管部处理。 5.2品管部及时追查该装置检测的产品流向,重新评价已检测结果的有效性,确定重新检测的范围并重新检测,重新检测后应形成检测记录。 5.3由专业人员对该设备故障进行分析、维修,重新进行校准或验证并保存更新校准或验证的证据。 6、检测设备的新增、更新和报废 品管部提出新增或更新检测设备的申请,写清楚申请原因、名称、型号规格、数量、所需金额,待审批后由供销部采购,购进的新仪器应按照本规程3.1条进行处理,并在台账中做好登记。 报废的检测设备由品管部提出申请,应注明报废原因、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等经审批后方可报废,并从台账中提出锁报废的设备。 7、检测人员职责 7.1熟悉有关专业的试验规范、技术标准、检测方法,严格按规范、标准进行检测

成品检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 经过对成品的检验,确保只有合格的产品才能出货。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承制的成品检验。 3、检测方式 a.目测 b.精度为1mm的直尺 c.比较

4、骑马订说明书成品检验作业书指导书 4.1成品检验内容质量要求 4.2检验规范 1.检查外观有无残缺,破损,如有立即剔除并用白纸在问题处标识。 2.检查页码,根据书的厚薄每次取5-10本,均匀推开切口边页码色标标识,如发现色标呈规律性排布 即无多页、少页、空白页、错页现象。(对照样品)如果色标有无规律现象即为异常必须翻开仔细检查,并立即即剔除并在问题处用白纸法标识。

5、无线胶装说明书成品检验作业指导书 5.1成品检验内容及质量要求 5.2检验程序规范 1.检查外观有无残缺,破损,如有立即剔除并用白纸片在问题处标识。 2.检查页码,取4本,均匀推开,切口边页码色标标识,如发现色标呈规律性排布即无多页、少页、空白 页、错页现象(对照样品)。如果色标有无规律现象,即为异常必须翻开仔细检查,并立即剔除并在问题处用白纸片标识。

6、单张多折说明书成品检验作业指导书 6.1成品检验内容及质量要求 6.2检验程序规范 1.检查外观有无残缺,破损,如有立即剔除并用白纸片在问题处标识。 2.检验有无白页,取折页时皮筋所扎好的一扎,均匀推开,检查折位边,印刷时有粗线挑,或文字是否规律性排布,如果是即无白页,如果有不规律排布现象,即为异常,必须抽出翻开仔细检查,核实为白页,立即剔除,作废品处理。(另一边同按以上程序从复检验) 3.手折要洁净手,不能有汗渍,手印留在产品上。

7、单张说明书成品检验作业指导书 7.1成品检验内容及质量要求 7.2检查程序规范 1.检查外观有无残缺、破损、发现立即剔除作废品。 2.取一手均100pcs推开,均匀翻动检查有无漏印,及明显污迹。 3.齐好已检品与执出废品分置放好。

氯化钠检验操作规程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氯化钠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操作方法。 本规程适用于氯化钠的进厂检验。 2引用标准 《氯化钠质量标准》T-2-69 3 产品名称、分子式、分子量 产品名称:氯化钠Sodium Chloride分子式:NaCl 分子量58.44 4 质量标准

5. 性状本品为无色、透明的立方形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咸。 本品在水中易溶,在乙醇中几乎不溶。 6. 鉴别 本品的水溶液按《一般鉴别试验》(TY/10·10·T·101现行版)的方法试验,显钠盐与氯化物的鉴别反应。 7. 检查 7.1酸碱度取本品5.0g,置100ml烧杯中,加水50ml溶解后,加溴麝香草酚蓝指示液2滴,如显黄色,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02mol/L)0.10ml,应变为蓝色;如显蓝色或绿色,加盐酸滴定液(0.02mol/L)0.20ml,应变为黄色。 7.2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取本品5.0g,置25ml比色管中,加水25ml溶解后,溶液应澄清无色。 7.3碘化物取本品的细粉5.0g,置瓷蒸发皿内,滴加新配制的淀粉混合液(取可溶性淀粉0.25g,加水2ml,搅匀,再加沸水至25ml,随加随搅拌,放冷,加0.025mol/L硫酸溶液2ml、亚硝酸钠试液3滴与水25ml,混匀)适量使晶粉湿润,置日光下(或日光灯下)观察,5分钟内晶粒不得显蓝色痕迹。 7.4溴化物取本品2.0g,置100ml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ml,置10ml比色管中,加苯酚红混合液[取硫酸铵25mg,加水235ml,加2mol/L氢氧化钠溶液105ml,加2mol/L醋酸溶液135ml,摇匀,加苯酚红溶液(取苯酚红33mg,精密称定,置100ml量瓶中,加2mol/L氢氧化钠溶液1.5ml,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25ml,摇匀,必要时调节pH值至4.7] 2.0ml和0.01%的氯胺T溶液(临用新制)1.0ml,立即混匀,准确放置2分钟,加0.1 mol/L的硫代硫酸钠溶液0.15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标准溴化钾溶液(精密称取在105℃干燥至恒重的溴化钾30mg,加水使溶解成100ml,摇匀,精密量取1ml,置100ml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溶液相当于2μg的Br)5.0ml,置10ml比色管中,同法制备,作为对照溶液。取对照溶液和供试品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TY/10·10·T·102现行版)的测定方法,以水为空白,在590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供试品溶液的吸光度应小于对照溶液的吸光度(<0.01%)。

检测设备操作规程

检测设备操作规程 执行标准: GA468《机动车安全检验项目与方法》、GB18565-2001《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18285-2005 《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GB3847-2005《车用压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一、前轮侧滑检验 1、检验前仪器及车辆准备 (1)打开锁止装置,拨动滑板,仪表清零。 (2)车辆轮胎气压、花纹深度符合标准规定,胎面清洁。 2、检验程序 (1)车辆正直居中驶近侧滑检验台,并使转向轮处于正中位置。 (2)以3~5km/h车速平稳通过侧滑检验台。 (3)测取最大示值。 3、注意事项 (1)车辆通过侧滑检验台时,不得转动转向盘。 (2)不得在侧滑台上制动或停车。 (3)应保持侧滑台滑板下部的清洁,防止锈蚀或阻滞。 二、制动性能检验 1、检验前仪器及车辆准备 (1)检验台滚筒表面清洁,无异物及油污,仪表清零。 (2)车辆轮胎气压、花纹深度符合标准规定,胎面清洁。 (3)将踏板力计装到制动踏板上。 2、检验程序 (1)车辆正直居中驶入,将被测轮停放在制动台前后滚筒间,变速器置于空档。 (2)降下举升器、起动电机,保持一定时间,测得阻滞力。 (3)检验员在显示屏提示踩刹车后,缓踩制动踏板到底,测得左、右轮制动增长全过程数值;若为驻车,则拉紧驻车制动操纵装置,测得驻车制动力数值。 (4)电机停转,举升器升起,被测轮驶离。 (5)按以上程序依此测试其它车轴。 (6)卸下踏板力计,车辆驶离。 3、注意事项 (1)车辆进入检验台时,轮胎不得夹有泥、砂等杂物。 (2)测制动时不得转动转向盘。 (3)在制动检验时,车轮如在滚筒上抱死,制动力未达到要求时,可换用路试或其它方法检验。 三、喇叭声级检验 1、检验前仪器及车辆准备 (1)调整网络开关到“A”级计权和快档位置。

产品无菌检验操作规程

产品无菌检验操作规程 产品无菌检验操作规程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版号生效日期 公司

1 目的 通过无菌检验,确保灭菌后产品能够达到无菌的要求。 2 适用范畴 适用于灭菌后医疗器械产品(列举)的无菌检验。 3 检验依据 本厂产品注册标准(编号) EN1174-1996 医疗器械灭菌产品中微生物数量的评估 《中国药典》(2005年版) GB14233.2-2005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二部分:生物试验方法 GB15980-1995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 4 仪器、设备 百级层流超净工作台、电热干燥箱、电热恒温培养箱、霉菌培养箱、压力蒸汽灭菌器、集菌仪(器)、电子天平、PH计、冰箱、恒温水浴锅、酒精灯、三角烧瓶,接种环、无菌棉签、镊子,试管架,大试管若干等。 5 无菌检验室的环境要求 5.1 无菌检验应在环境洁净度10000级下的局部百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行。 5.2 缓冲区与外界环境、无菌检验室与缓冲区之间空气应保持正压,阳性对比室与缓冲区之间空气应保持负压。无菌检验室与室外大气之间静压差应大于10Pa。无菌检验室的室温应保持18~26℃,相对湿度:45~65%。 5.3 无菌检验室的单向流空气区、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按《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监测。每年至少检测一次。 5.4 无菌检验过程中应同时检查超净工作台单向流空气中的菌落数:每次操作时在层流空气所及台面的左中右置3个营养琼脂平板,暴露30min,于30~35℃培养48小时,菌落数平均应不超过1CFU/平板。 6 无菌检验前的预备 6.1 器具灭菌、消毒 6.1.1 灭菌:试验过程中与供试品接触的所有器具必须采纳可靠方法灭菌。可经电热干燥箱160℃以上干烤2小时,或置压力蒸汽灭菌器内121℃蒸汽灭菌30分钟后使用(依照灭菌成效验证决定灭菌参数)。所有的灭菌物品不应超过2周即用毕,否则应重新灭菌。 6.1.2 消毒:凡检验中使用的器材无法灭菌处理的,使用前必须经消毒处理。如无菌检验室的试管架、电子天平、工作台面、工作人员的手、橡胶吸头等。可采纳消毒剂浸泡或擦拭。消毒剂应每月更换,以防止产生耐药菌株。 6.1.3 标识:器具的灭菌、消毒后必须做好标识,标明灭菌、消毒时刻和使用有效期。 6.2 人员、物料进入无菌检验室

甘油检验操作规程

甘油检验操作规程 1 目的:建立甘油检验操作规程。 2 适用范围:适用于甘油的检验操作。 3 职责:检验人员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4 规程: 4.1 编制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P83。 4.2 质量指标:见《甘油质量标准》。 4.3 仪器与用具:滴定管、烘箱。 4.4 试药与试液:硫酸氢钾、重铬酸钾液、标准氯化钠、标准硫酸钾、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盐酸滴定液(0.1mol/L)、10%氢氧化钾、硫酸、醋酸盐缓冲液、标准铁溶液、高碘酸钠。 4.5 操作方法

4.5.1 性状:本品为无色、澄清的黏稠液体;味甜;有引湿性,水溶液(1→10)显中性反应。本品与水或乙醇能任意混溶,在氯仿或乙醚中均不溶。 相对密度:取本品,按《相对密度检验操作规程》检验,在25℃时应不小于1.2569。 4.5.2 鉴别(红外光谱):取本品,按《红外光谱测定操作规程》检验,应与对照图谱一致(光谱集77图)。 4.5.3 检查 4.5.3.1 颜色:取本品50ml,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与对照液(取比色用重铬酸钾液0.2ml,加水稀释至50ml制成)比较,不得更深。 4.5.3.2 氯化物:取本品5.0g,依《氯化物检验操作规程》检验,与标准氯化钠溶液7.5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

(0.0015%)。 4.5.3.3 硫酸盐:取本品10g,依《硫酸盐检验操作规程》检验,与标准硫酸钾溶液2.0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002%)。 4.5.3.4 脂肪酸与酯类:取本品40g,加新沸过的冷水40ml,再精密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10ml,摇匀后,煮沸5分钟,放冷,加酚酞指示液数滴,用盐酸滴定液(0.1mol/L)滴定剩余的氢氧化钠,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消耗的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不得过4.0ml。 4.5.3.5 丙烯醛、葡萄糖与铵盐:取本品4.0g,加10%氢氧化钾溶液5ml,混匀,在60℃放置5分钟,不得显黄色或发生氨臭。 4.5.3.6 易炭化物:取本品4.0g,照《易炭化物检查操作

化验室设备操作规程

化验室设备操作规 程

邯郸市康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检验设备操作规程 (依据ISO9001:标准编制) A版 文件编号:KRSW-JYGC- 编制:质检部日期: 8月06日 审核:纪金锋日期: 8月06日 审批:陈清喜日期: 8月08日 发布日期: 8月08日实施日期: 8月08日 设备名称 水分测定仪 设备型号 KF-1型 设备用途 产品检验 生产厂家

上海安亭电子 维护部门 质检部 出厂编号 090615 一、简介 1.1编写目的 制定合理的仪器操作规程,便于检验人员在检测过程中的操作,熟悉设备性能确保检验准确性,及时有效的对设备进行维护确保检验过程的顺利进行以及有效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1.2工作原理 本仪器为卡尔费休滴定法测定水分的仪器,采用“永停法”来确定重点。 1.3职责 化验员负责本仪器的使用及维护 二、仪器性能及适用范围 2.1仪器性能: 电源:220V±10% 50HZ 相对湿度:≤80%

环境温度:5℃-40℃ 测量范围:0.03%-100% 相对误差:≤3%(平行测定以水为标准样品,测定卡氏试剂得水当量,必须大于3mg/ml) 2.2适用范围 本仪器主要用于本厂进厂原辅料、中间产品及成品的水分检测。 三、仪器安装 参照仪器安装外形图说明进行安装。 四、操作方法 4.1滴定管使用 4.1-1测定的水分含量若在0.1%-10%之间时应当用用10ml滴定管(最小刻度0.05ml) 4.1-2测定的水分含量若小于0.1%时,需要增大取样量而且配用微量滴定管。 4.2打开电源,将测定开关调至校正档然后旋转校正开关将电流指针调整至40uA,然后将测定开关调至测定档,此时电流指针应当归零。 4.3将卡氏试剂倒入滴定瓶中,用双联球将试剂打入滴定管,把无水甲醇倒入反应瓶直至把电极铂片完全浸没。然后将卡氏试剂滴入反应瓶,直到电流指针接近40uA,(一般指针在30uA-40uA 范围内)保持30秒指针不返回溶液为红棕色即为滴定终点。 4.4卡氏试剂的标定

氯化物检查法(2010药典一部)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 文件类别:技术标准 1/2文件名称氯化物检查法(一部)检验标准操作规程文件编号:09T-I680-01 起草人审核人批准人 日期:日期:日期: 颁发部门:质量管理部生效日期: 分发部门:质量控制科 1.目的:建立氯化物检查法(一部)检验标准操作规程,并按规程进行检验,保 证检验操作规范化。 2.依据: 2.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 3.范围:适用于所有用氯化物检查法(一部)测定的供试品。 4.责任:检验员、质量控制科主任、质量管理部经理对本规程负责。 5.正文: 5.1. 除另有规定外,取各品种项下规定量的供试品,加水溶解使成25ml(溶液如 显碱性,可滴加硝酸使成中性),再加稀硝酸10ml;溶液如不澄清,应滤过; 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水使成约40ml,摇匀,即得供试品溶液。另取该品种项下规定量的标准氯化钠溶液,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稀硝酸10ml,加水使成40ml,摇匀,即得对照溶液。于供试品溶液与对照溶液中,分别加入硝酸银试液1.0ml,用水稀释使成50ml,摇匀,在暗处放置5分钟,同置黑色背景上,从比色管上方向下观察、比较,即得。 5.2.供试品溶液如带颜色,除另有规定外,可取供试品溶液两份,分置50ml纳 氏比色管中,一份中加硝酸银试液1.0ml,摇匀,放置10分钟,如显浑浊,可反复滤过,至滤液完全澄清,再加规定量的标准氯化钠溶液与水适量使成50ml,摇匀,在暗处放置5分钟,作为对照溶液;另一份中加硝酸银试液1.0ml与水适量使成50ml,摇匀,在暗处放置5分钟,按上述方法与对照溶液比较,即得。 5.3.标准氯化钠溶液的制备。 5.3.1.称取氯化钠0.165g,置1000ml量瓶中,加水适量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 匀,作为贮备液。

检验设备操作规程

检验设备操作规程1目的 规范检验操作,确保检测数据准确、真实,以完成生产任务和保证生产产品的合格。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产品的所有检验设备。 3 职责 技质部负责制订化验设备操作规程,并归口管理。 化验员按化验检测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检测。 化验室设备操作规程(附后)。 4 主要仪器操作规程 FA2204B分析天平操作规程 4.1.1 检查环境条件:温度是否保持在17-23℃,室内湿度<80%。 4.1.2 接通电源,检查各部位是否正常,检查零点,预热15分钟。 4.1.3 仪器校准:开启进行校准,将砝码用镊子放入,关上侧门,稳定后取下。 4.1.4 校准后进行称量,将称量物放入,关上侧门,稳定后读数。 4.1.5 称量结束后,将称量物小心取下,关上侧门,切断电源,套上面罩。 4.1.6 注意事项 1)天平保持水平,不准移动。 2)操作轻拿轻放,小心谨慎。 3)保持整洁,未经许可,不准动用。 4)若发生横梁、侧门等处有异常现象,应立即停止使用,报以表维修人员,并作好记录。 电热恒温干燥箱操作规程 4.2.1 检查环境条件:工作电压为220V,50HZ,控温为0-300℃。 4.2.2 开门将所需加热干燥的试样和器皿放在隔板上,然后关门。 4.2.3 接通电源,开启开关,,此时指示灯发亮,调节鼓风机帮助箱内空气对流。 4.2.4 温度设定:旋转温度旋钮,设定需要加热干燥的温度。

4.2.5 恒温规定时间结束后,关闭开关,切断总电源。 4.2.6 注意事项 1)放入物品时注意排列不能过密,散热底隔离板不应放物品,以免影响热气向上流动,水分大的放上层。 2)箱内不能放对金属有腐蚀性物质,禁止烘易燃、易爆、易挥发的物品。 3)如必须在干燥箱内烘干纤维类和能燃烧的物品。如滤纸、脱脂棉花,则不要使箱内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以免燃烧着火。 不锈钢手提式压力蒸汽消毒器操作规程 4.3.1 加水:在主质入口加水,使水位一定要高于电热管1cm,连续使用时须在每天灭菌前补足上述水,以免干热使电热管烧坏和发生事故。 4.3.2 堆放:将要灭菌的物品予以妥善包扎,各包之间有间隙的堆放在灭菌桶筛板上,这样有利于蒸汽的穿透,提高灭菌效果。 4.3.3 密封:将堆好物品的灭菌桶放在主体内,然后把器盖上的放气软管垂入灭菌桶内侧的圆槽内。器盖与主体螺栓槽对齐,然后顺序的将对方位的翼形螺母嵌入槽内予以均匀的旋紧,使器盖与主体密合。 4.3.4 将灭菌器的电源插上,把电源开关打到“开”处,指示灯亮,开始加热。 4.3.5 加热放气5分钟后将放气阀关闭,控制电源开关使压力表指针在~,温度到121℃,保持20min。把电源开关打到“关”处,拔去电源插头。 4.3.6 灭菌完后,把主体内的水排干,把筛板和主体用水冲洗,倒置摆放。 4.3.7 注意事项 1)灭菌完后,不可立即开盖取物,需关闭电源或蒸汽电源,并保持其压力自然下降至零时,方可开盖,否则容易发生危险。 2)灭菌结束,排尽锅内剩水。 酸度计操作规程 4.4.1 电极工作环境条件:①环境温度0-40℃;②环境相对湿度≤85%。 4.4.2 电极在初次或久置不用时,把电极球泡浸在有L氯化钾溶液中活化2小时。 4.4.3 测量前先用蒸馏水清洗电极2-3次,并用滤纸擦干,然后用PH标准缓冲液标定,每换一种溶液,都要用蒸溜水清洗电极,擦干沾在电极上的水液。当浸入被测液时,应摇动试杯使溶液均匀。用PH=4标液、PH=标液、PH=标液进行标定。 4.4.4 经标定后的电极即可测试,测试完毕,用蒸馏水清洗电极。

sop氯化钠检验操作规程

1 目的 确定氯化钠检验的操作程序和方法,确保合格的氯化钠投入生产。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厂质监科化验室对本厂生产所需的氯化钠的检验。 3 责任 化验员有责任按照本操作规程对生产所需的氯化钠进行检验、判定,并对检验结果负责。 4 内容 4.1性状 本品为无色、透明的立方形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咸。 本品在水中易溶,在乙醇中几乎不溶。 4.2鉴别 4.2.1钠盐 4.2.1.1仪器 铂丝、分析天平、试管、量筒、玻璃漏斗等。 4.2.1.2试液及配制 醋酸氧铀锌试液:取醋酸氧铀10g,加冰醋酸5ml与水50ml,微热使溶解,另取醋酸锌30g,加冰醋酸3ml与水30ml,微热使溶解,将两液混合后,放冷,滤过,即得。 4.2.1.3操作 a.取铂丝,用盐酸湿润后,蘸取供试品在无色火焰中燃烧,火焰即显鲜黄色。 b.取氯化钠1g,加水10ml溶解,再滴加醋酸氧铀锌试液,即产生黄色沉淀。 4.2.2氯化物

4.2.2.1仪器 分析天平、量筒、试管、电炉等。 4.2.2.2试液及配制 a.硝酸银试液 取硝酸银 1.75g,加水至100ml,使溶解,摇匀,即得。 b.氨试液 取浓氨40ml,加水使成100ml ,摇匀,即得。 c.碘化钾淀粉试纸 取滤纸条浸入含有碘化钾0.5g的新制的淀粉指示液100ml中,湿透后,取出干燥,即得。 4.2.2.3操作 A、取本品水溶液加硝酸使成酸性后,加硝酸银试液,即生成白色凝乳状沉淀;分离,沉淀加氨试液即溶解,再加硝酸,沉淀复生成。 B、取本品少量,置试管中,加等量的二氧化锰,混匀,加硫酸湿润,缓缓加热,即发生氯气,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显蓝色。 4.3检查 4.3.1酸碱度 4.3.1.1仪器 量筒、分析天平、容量瓶、刻度吸管等。 4.3.1.2试液及配制 a.溴麝香草酚蓝指示液 取溴麝香草酚蓝0.1g,加氢氧化钠液(0.05mol/L)3.2ml使溶解,再加水稀释至200ml ,即得。 b.0.02mol/L氢氧化钠滴定液 取0.1mol/L的氢氧化钠滴定液10ml, 加水至50ml,摇匀,即得。 c.0.02mol/L盐酸滴定液 取0.1mlo/L的盐酸滴定液10ml,加水至50ml,摇匀,即得。 4.3.1.3操作 取本品5.0g,加水50ml溶解后,加溴麝香草酚蓝指示液2滴,如显黄色,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02mol/L)0.10ml,应变为蓝色;如显蓝色或绿色,加盐酸滴定液(0.02mol/L)0.20ml,应变为黄色。 4.3.2溶液的澄清度 取本品5.0g,加水25ml溶解后,溶液应澄清。 4.3.3硫酸盐

计量设备检定操作规程(新版)

The prerequisite for vigorously developing our productivity is that we must be responsible for the safety of our company and our own live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计量设备检定操作规程(新版)

计量设备检定操作规程(新版)导语:建立和健全我们的现代企业制度,是指引我们生产劳动的方向。而大力发展我们生产力的前提,是我们必须对我们企业和我们自己的生命安全负责。可用于实体印刷或电子存档(使用前请详细阅读条款)。 1.0压力表: 1.1压力表的检验周期为半年。对日常工作中发现有压力表异常时需及时进行校验、校准或更换。 1.2外观检查是否完好无损,表针指示是否为“0”。 1.3先把一只经计量检定专业单位校验合格的压力表(与待检压力表量程相当)与被检压力表一起安装在手摇液压泵或小型空压机输出压力端。以被检压力表的量程为基准,按比例选5个压力测试点。将手摇泵或空压机的输出压力调整到测试点压力,静压后记录两压力表显示值,计算出两表误差。各压力测试点测试完成后,得出5个误差值。各压力测试点的误差值大于压力表上所标注的精度等级时,被检压力表为不合格。小于或等于压力表上所标注精度等级时,则说明被测压力表合格。 1.4经检测的压力表如合格,专业技术人员贴上统一的准用证或合格证,交原部门正常使用。如不合格,组织检查维修后,重复1.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