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密度沉淀池应用研究

高密度沉淀池应用研究

高密度沉淀池应用研究
高密度沉淀池应用研究

1 高密度沉淀池基本原理、运行特点介绍

高密度澄清池 ( DENSADEG?)是由法国得利满公司开发研制并获专利的一种池型,在欧洲已经应用多年,该池表面水力负荷可达23m3 /( m 2·h) ,在水质适应性和抗冲击负荷能力上比机械搅拌澄清池更强,效率更高,出水水质更好,占地面积更小,而且在寒冷地区便于修建外围护结构保温。

1.1 高密度澄清池基本原理和构成

高密度澄清池综合了斜管沉淀和泥渣循环回流的优点,其工作原理基于以下五个方面:

(1)原始概念上整体化的絮凝反应池;

(2)推流式反应池至沉淀池之间的慢速传输;

(3)泥渣的外部再循环系统;

(4)斜管沉淀机理;

(5)采用混凝剂+高分子助凝剂。

高密度澄清池的工艺构成可分为反区、预沉- 浓缩区、斜管分离区三个主要部分,详见图 1。

(1)反应区

在该区进行物理—化学反应。反应区分为两个部分,具有不同的絮凝能量,中心区域配有一个轴流叶轮,使流量在反应区内快速絮凝和循环;在周边区域,主要是柱塞流使絮凝以较慢速度进行,并分散低能量以确保絮状物增大致密。加注混凝剂的原水经高密度澄清池前部的快速混合池混合后进入反应区,与浓缩区的部分沉淀泥渣混合,在絮凝区内投加助凝剂并完成絮凝反应。经搅拌反应后的

出水以推流形式进入沉淀区域。反应池中悬浮固体( 絮状物或沉淀物) 的浓度保持在最佳状态,泥渣浓度通过来自泥渣浓缩区的浓缩泥渣的外部循环得以维持。因此,反应区可获得大量高密度、均质的矾花,以满足接触絮凝要求。这些絮状物以较高的速度进入预沉区域。

(2)预沉—浓缩区

絮凝物进入面积较大的预沉区时流入速度放缓,这样可避免造成絮凝物的破裂及涡流的形成,也使绝大部分的悬浮固体在该区沉淀。沉降的泥渣在澄清池下部汇集并在刮泥机的持续工作中浓缩。浓缩区分为两层,分别位于排泥斗上部和下部。上层使循环泥渣浓缩,泥渣在该区的停留时间为几小时,部分浓缩泥渣在设于污泥泵房的螺杆泵的作用下循环至反应池入口,以维持最佳的固体浓度,使低浊水和短时高浊水均能在最佳浊度条件下被澄清。在某些特殊情况下( 如:流速不同或负荷不同等) ,可调整再循环区的高度。由于高度的调整,必会影响泥渣停留时间及其浓度的变化。下层是产生大量浓缩泥渣的地方,浓缩泥渣的浓度可维持在 20 g/L 以上。采用螺杆泵从预沉—浓缩区的底部抽出剩余泥渣,送至污泥脱水间直接进行脱水处理。

(3)斜管分离区

在逆流式斜管沉淀区可将剩余的絮状物沉淀。通过固定在清水收集槽下侧的纵向板进行水力分布,这些板有效地将斜管分为独立的几组以提高水流分配的均匀性,提高沉淀效率。澄清水由集水槽系统收集,絮状物堆积在澄清池的下部,形成的泥渣也在这部分区域浓缩,通过刮泥机将泥渣收集起来,循环至反应池入口处,剩余泥渣排放。

1.2 高密度澄清池( DENSADEG?) 的特点

高密度澄清池泥水混合物流入澄清池的斜管下部,泥渣在斜管下的沉淀区内完成泥水分离,此时的沉淀为阻碍沉淀;剩余絮片被斜管截留,该分离作用是遵照斜管沉淀机理进行的。因此,在同一构筑物内整个沉淀过程就分为两个阶段进行:深层阻碍沉淀、浅层斜管沉淀。其中,阻碍沉淀区的分离过程是澄清池几何尺寸计算的基础,池中的上升流速取决于斜管区所覆盖的面积。高密度澄清池具有以下特点:

(1) 将混合区、絮凝区与沉淀池分离,采用矩形池体结构,池型简化;

(2) 采用混凝剂和高分子助凝剂相结合,系统内形成均质絮状体及高密度矾花,加快泥水分离,沉淀后出水质量较高,浊度一般在 1NTU 以内;

应池,与原水、絮凝剂充分混合,通过机械絮凝形成均质絮凝体及高密度矾花,大大提高了絮凝效果,缩短了机械搅拌阶段的絮凝时间,絮状物沉降性能大幅提高;

(4) 沉淀部分设置斜管,进一步提高表面负荷;

(5) 沉淀区下部按浓缩池设计,大大提高泥渣浓缩效果,含固率可达 2%以上;

(6) 通过泥渣层泥位界面的控制,运行工况可做到连续自动监控。

2 高密度沉淀池与传统平流式沉淀池、斜板(管)沉淀池等的对比

目前国内给水常规处理工艺大多采用传统的沉淀(澄清) 过滤和消毒形式,变化少,特点不明显,且工艺设备的针对性不强。其中沉淀部分一般采用传统的平流沉淀池、斜管沉淀池、机械搅拌澄清池。平流沉淀池是目前我国大中型给水厂使用最广泛的池型,具有构造简单、管理方便、耐冲击负荷强等优点。通过合理加药和絮凝,平流沉淀池的出水浊度基本可控制在1~3 N TU 。平流沉淀池的缺点是停留时间长,占地面积大,此外,平流沉淀池对一些小而轻的矾花的去除效果差,进一步提高出水水质代价很高。一般平流沉淀池的浊度控制在3 NTU 以下,要想进一步提高平流沉淀池对浊度和有机物的去除率,必须耗费更多甚至数倍的混凝剂,增加制水成本。平流沉淀池由于面积大而加盖造价高、实施困难,因此水体暴露面积大,受阳光照射容易生长青苔,为了保持水厂的整洁,一般采用预加氯的方式防止青苔滋生,但同时也阻碍了有益微生物的生存,使常规处理过程中原本可以消化一部分氨氮和耗氧量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斜管沉淀池由于在池体较大情况下存在配水不均匀问题,使其总体出水水质难以进一步提高,也限制了传统斜管沉淀池大型化的发展。机械搅拌澄清池的优点是:絮凝、澄清一体化、产水能力高,处理效果好,适应能力强,抗冲击负荷大。尤其在分离区增设斜管,出水水质和产水量更可进一步提高。它的缺点是结构比较复杂,施工难度较大;由于回流泥渣浓度较低,回流水量很大,最大的困难是排泥量很难控制,经常会因过量排泥,导致絮凝效果差,影响出水水质。高密度沉淀池(Densadeg) 是近年来从法国得利满公司引进的新池型,同机械搅拌澄清池相比,高密度沉淀池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1) 将混合区、絮凝区与沉淀池分离,采用矩形结构,简化池型。

(2) 沉淀分离区下部设污泥浓缩区,占用土地少。

械混合池,与原水、混凝剂充分混合,通过机械絮凝形成高浓度混合絮凝体,然后进入沉淀区分离。

(4) 采用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絮凝过程中投加PAM 助凝剂,以提高矾花凝聚效果,加快泥水分离速度。

(5) 沉淀部分设置斜管,进一步提高表面负荷。

(6) 沉淀区下部按浓缩池设计,大大提高污泥浓缩效果,含固率可达3 %以上。

经上述改进后,高密度沉淀池在水质适应性和抗冲击性上比机械搅拌澄清池更强。而且在理论上出水水质会更好。根据半生产性试验,它的上升流速可达6 mm/ s ,超过了斜管沉淀池和机械加速澄清池,使占地更小。高密度沉淀池的缺点是布置比较分散,絮凝与沉淀之间虽然增设了导流墙,但还存在配水不均匀的现象,尤其在大型水厂中,会直接影响出水水质。

3 高密度沉淀池应用效果举例与分析

3.1国内所有的工艺应用

自来水澄清:乌鲁木齐(200.000m3/d)、上海南市(500.000m3/d)、上海杨树浦(360.000m3/d)、黑龙江双鸭山(80.000m3/d)、青岛仙家寨(183.000m3/d)、福州北(150.000m3/d)、阜新引水工程(150.000m3/d)、天津津滨(500.000m3/d)、北京三水厂(150.000m3/d)、大连澄沙河(50.000m3/d)、合肥六水厂(150.000m3/d)。

自来水厂污泥处理:保定(260.000m3/d)、福州(600.000m3/d)、上海南市(500.000m3/d)、上海杨树浦(1,000.000m3/d)、青岛(726.000m3/d)。

3.2工艺应用的典型案例分析

(1)高密度澄清池在净水厂中的应用

乌鲁木齐市石墩子山水厂工程,设计规模20×104m3/d,原水取自乌拉泊水库,水库主要靠天山冰雪融水补给,原水特性主要为低温低浊、PH为8至8.4。高密度澄清池的实际运行效果有:水质适应性和抗冲击性能强、节约能源并且降低了原材料的消耗、土建投资及采暖费用大幅度降低、低温水的处理效果得到改善[1]。

(2)高密度沉淀池在给水污泥污泥处理中的应用

保定市地表水厂工程,设计规模为日供水能力26万立方米,水源取自位于

保定市西南部65公里处的西大洋水库,厂址位于市区建设南路东侧。保定市是全国主要缺水城市之一,水资源非常宝贵,因此节省水资源是本工程设计的主导思想之一。保定市地表水厂工程污泥处理系统设计时,本着流程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方便、占地少、投资省的原则,力求在污泥处理中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选择的污泥处理工艺流程图见图2:

图2污泥处理工艺流程

Densadeg高密度澄清池与传统重力式浓缩池比较如下表所示。

项目高密度沉淀池传统重力式浓缩池

设计流量350m3/h 350m3/h

上升流速14m/h 1.1m/h

沉淀区有效面积25m2325m2

浓缩池平面尺寸 6.75×11.7m 2×ψ15m

由上表可看出,Densadeg高密度澄清池的效率明显高于传统重力式浓缩池。

两年多的运行实践证明,Densadeg高密度澄清池运行稳定,效果良好,是一种理想的给水污泥处理浓缩池[2]。

(3)高密度澄清技术在低温低浊度海水淡化预处理中的应用

在我国北方一些海域,由于水体温度和浊度都很低,导致水的黏度非常大,当向水中投加混凝剂后,混凝反应速度非常缓慢,形成的矾花细小轻松不容易下沉,给混凝沉淀带来很大的困难[3]。高密度澄清技术强化了常规混凝澄清技术,适用于很多复杂的水体,笔者采用高密度澄清技术结合超滤+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在华北某电厂进行了利用海水制备锅炉补给水大型中试试验[4],以考察高密度澄清技术对低温低浊度海水的适应性[5]。通过这个实验可以明确高密度混凝澄清技术特殊的性能和结构能够帮助克服由于海水的低温低浊度带来的一系列难题[6],比如矾花难以形成、不易沉降等。还明确了高密度混凝澄清技术在海水淡化预处理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配合铁系聚合混凝剂能够有效地取出海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而且对海水中的硅和COD Mn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总体来说

混凝出水水质已完全达到超滤和微滤的进水水质要求。

(4)高密度沉淀池工艺处理高盐炼油废水

大连石化公司原有废水处理工艺是传统“老三套”工艺模式(隔油/浮选/生化工艺) ,处理效果差,特别是不具备去除氨氮的能力,而且没有自动化控制手段,仅能满足辽宁省地标二级B排放标准。2001年大连石化公司开始着手对老污水处理厂进行改造,改(扩)建工程,设计规模为500 m3 /h。由于用地紧张且处理出水需排入近海海域,因此对新处理工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改造后的废水及污泥处理工艺流程如图3所示。

图3改造后的废水及污泥处理工艺流程图

改扩建工程完成后,絮凝沉降运行工况好转,絮凝体致密、矾花明显、含水率低、易于沉降分离,降低了出水悬浮物含量、浊度和色度、提高了出水水质、出水外观清澈通透[7]。

4 高密度沉淀池在我国城市供水中的应用前景分析

高密度澄清池技术虽然在国内才刚刚开始起步研究、使用,尽管人们对该池的工艺机理及设计研究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但由于高密度澄清池占地面积小、节省土建投资、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具有适用性广、效率高等特点,必将在给水处理、废水处理,以及工业污水处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5主要参考文献

[1] 石谨,孔令勇,王鲲命等.高密度澄清池(DENSADEG?)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净水厂中的应用[J].净水技术,2007,26(6)

[2]舒玉芬.DENSADEG?高密度澄清池在给水污泥处理中的应用.TH-OCR 2000

[3]钟素红,衣守志,李超.海水淡化预处理技术的现状及发展[J].海湖盐与化工,2006,35(1):27-30

[4]罗发奎,张敬东,周媛等.高密度澄清技术在低温低浊度海水淡化预处理中的应用[J].工业水处理2008,28(3)

[5]李毓林,靳国厚.海水淡化现状及应用前景[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1(l2):166-167

[6]王法君,齐伟.低温低浊度水的净化处理[J].中国林业企业,1994(增刊):28-42

[7]闫萍,赵斌.混凝气浮、A∕O池、高密池工艺处理高盐炼油废水[J].中国给水排水,2007,123(8)

高密度沉淀池的工作原理

高密度沉淀池的工作原理 高密度沉淀池主要的技术是载体絮凝技术,这是一种快速沉淀技术,其特点是在混凝阶段投加高密度的不溶介质颗粒(如细砂),利用介质的重力沉降及载体的吸附作用加快絮体的“生长”及沉淀。 美国EPA对载体絮凝的定义是通过使用不断循环的介质颗粒和各种化学药剂强化絮体吸附从而改善水中悬浮物沉降性能的物化处理工艺。其工作原理是首先向水中投加混凝剂(如硫酸铁),使水中的悬浮物及胶体颗粒脱稳,然后投加高分子助凝剂和密度较大的载体颗粒,使脱稳后的杂质颗粒以载体为絮核,通过高分子链的架桥吸附作用以及微砂颗粒的沉积网捕作用,快速生成密度较大的矾花,从而大大缩短沉降时间,提高澄清池的处理能力,并有效应对高冲击负荷。 与传统絮凝工艺相比,该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小、工程造价低、耐冲击负荷等优点。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已开发了多种成熟的应用技术,并成功用于全球100多个大型水厂。 高密度沉淀池的典型工艺 高密度沉淀池的典型工艺有: 1、Acfiflo?工艺 Actiflo?工艺是由OTV—Kruger公司(威立雅水务集团的工程子公司)开发,自1991年开始在欧洲用于饮用水及污水处理,其特点是以45~150 m的细砂为载体强化混凝,并选用斜管沉淀池加快固液分离速度,表面负荷为80~120 m/h,最高可达200 m/h,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载体絮凝技术。 国已有部分水厂引进了该技术,如2004年浦东威立雅自来水临江工程项目中即采用了Actiflo?快速沉淀工艺;市第九水厂针对原水低温、低浊、高藻的情况,在二期沉淀池改造工程中采用了Actiflo?高效沉淀池工艺。 2、DensaDeg?工艺 DensaDeg?高密度澄清池是由法国Degremont(得利满)公司开发,可用于饮用水澄清、三次除磷、强化初沉处理以及合流制污水溢流(CSO)和生活污水溢流(SSO)处理。该工艺现已在法国、德国、瑞士得到推广应用。 随着近年来国外各大水务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国也有个别水厂利用该技术对现有工艺进行了扩建改造,如乌鲁木齐石墩子山水厂的扩建改造工程中即采用了该项技术。

吨每小时高密度沉淀池方案 无锡泽邦环保

80吨/小时高密度沉淀池技术方案 80吨/小时高密度沉淀池 技术方案 项目名称: 方案编制:无锡泽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日期:2017-04-21

目录

1.工艺设计 1.1.进出水水质水量 1.2.工艺选择 根据业主提供进水水质,采用高密度沉淀池工艺段主要去除钙镁离子。高效沉淀池设计非常紧凑,它把混凝池、絮凝池、沉淀池和污泥浓缩集合于一体。 1)PH调节区: 原水进入PH调节区,加碱使得镁离子生成氢氧化镁。反应区设置搅拌器,使得原水和碱液能快速并充分地进行反应,形成絮体,以便在后续处理中进一步沉淀去除。 2)混合反应区:混凝反应 混合过程中应使混凝剂水解产物迅速地扩散到水体中的每一个细部,使所有胶体颗粒几乎在同一瞬间脱稳并凝聚,这样才能得到好的絮凝效果。该过程是靠搅拌器的提升混合作用完成泥渣、药剂、原水的快速凝聚反应,然后经叶轮提升至推流反应区进行慢速絮凝反应,以结成较大的絮凝体。混凝反应区投加碳酸钠生成碳酸钙,去除水中钙离子。投加PAC生成污泥絮体。 3)絮凝反应区 絮凝反应区也就是慢混区,由可调速搅拌机控制加药后混合水的搅拌速度,以促进矾花的增大,使矾花密实均匀。絮凝反应区中污水在助凝剂和回流污泥的作用下,形成高浓度的悬浮泥渣层来增加颗粒碰撞机会,有效吸附胶体、悬浮物、乳化油、COD及金属离子等污染物。污泥回流,不仅可以节省药剂投加量,而且可使反应区内的悬浮固体浓度维持在最佳水平,从而达到优化絮凝反应的目的。絮凝区通过投加PAM使絮体更紧密。 4)斜管沉淀区:浅池理论 根据水流和泥流的相对方向,可将斜板斜管沉淀池分为异向流(逆向流)、同流向和测向流(横向流)三种类型,其中异向流应用的最广。异向流的特点:水流向上、泥流向下,倾角60度。在沉降区域设置许多密集的斜管,使水中悬浮杂质在斜管中进行沉淀,水沿斜管上升流动,分离出的泥渣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斜管向下滑至池底,再集中排出。这种池体可以提高沉淀效率50~60%,在同一面积上可提高处理能力3~5倍。斜管的的安装倾度一般和水平方向呈60°,这个倾度可以保证沉淀在斜管上的污泥可以顺利地滑向底部而不至于淤积。斜管的剖面

高密度沉淀池工作原理及优缺点

高密度沉淀池工作原理及优缺点 石英砂,纤维球高密度沉淀池属于水处理领域中最先进的技术一族。高密度沉淀池是沉淀技术进化和发展的最新阶段,在水处理技术中,属于三代沉淀池中最新的一代。二十世纪二三是年代采用的是第一代沉淀技术——“静态车垫”;五十年代开发了称为“污泥接触层”的第二代沉淀池并投入使用;八十年代被称为“污泥循环型”的第三代沉底池登上了历史舞台,以密度沉淀池为代表。 石英砂,纤维球高密度沉淀池的原理 用沉淀筒实验说明,在充满悬浮物的量筒内进行沉淀观察,上端为自由沉淀,特点是悬浮物浓度低,颗粒小,沉降速度慢;下端主要是集团沉淀,特点是悬浮物凝聚,颗粒大,沉降速度快。所以要提高沉降速度,要求将悬浮物凝聚成大颗粒。 石英砂,纤维球优点: 高密度沉淀池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从欧洲引入国内。其特点是集良好的机械混合、絮凝、澄清和高效混合于一体,分离效率高、陪你水量低、占地面积小,出水浊度低。 石英砂,纤维球特点: 最佳的絮凝性能,矾花密集、结实。在装置中回流一部分沉淀污泥至絮凝段,利用回流污泥与金水混合,使金水中的脱稳微粒与活性泥渣充分接触,再加上高分子助凝剂的吸附架桥作用,有利于使水中的脱稳微粒形成大颗粒絮凝,提高絮凝沉淀效果。 石英砂,纤维球回流污泥中的混凝剂、助凝剂在絮凝池中得到充分利用,节约混凝剂及助凝剂的投加量。沉淀池采用斜管沉淀,可达到泥水快速分离的目的,水力停留时间明显减少,使沉淀池的占地面积明显减少,节约工程费,经初步工程方案比较,相对于平流沉淀池,高效沉淀池可降低工程造价约20%。斜板分离,水力配水设计周密,原水在整个溶气内被均匀分配。提高的上升流速,上升速度在15~35m/h之间。外部污泥循环,污泥从浓缩区到反应池。集中污泥浓缩。高密度沉淀池排泥浓度较高高你读沉底池具有以下优点:优质的出水;除去剩余的矾花;适用于多类型的原水;由于循环使污泥和水之间的接触时间较长,从而使耗药量低于其他的沉淀装置,在特点条件下达30%;节约用地,高密度沉淀池的沉淀速度较高,它是世界上结构最紧凑的沉淀池,结构紧凑减少了土建造价,并且解药安装用地无以下负作用:原水水质变化,药处理率调节不好,关机后再启动流量变化;由于污泥循环,反应

高密度沉淀池技术

高效沉淀池技术 工艺概述: 高效沉淀池工艺是依托污泥混凝、循环、斜管分离及浓缩等多种理论,通过合理的水力和结构设计,开发出的集泥水分离与污泥浓缩功能于一体的新一代沉淀工艺。该工艺特殊的 反应区和澄清区设计,尤其适用于中水回用和各类废水高标准排放领域。 工艺原理: 高效沉淀池由反应区和澄清区两部分组成。反应区包括混合反应区和推流反应区;澄清区包括入口预沉区、斜管沉淀区及浓缩区。 反应区:泥渣、药剂、原水在混合反应区通过搅拌快速混合、凝聚,并在叶轮的提升作用下进入推流反应区完成慢速絮凝反应,以结成较大的絮凝体。整个反应区(混合和推流反 应区)可以获得大量高密度均质的矾花,水中的悬浮物以这种矾花为载体,可以在沉淀区快速沉降,而不影响出水水质。 澄清区:矾花慢速的从推流反应区进入预沉区,使得大部分矾花在预沉区沉淀,剩 余矾花在斜管沉淀区沉淀进入浓缩区累积、浓缩,澄清水通过集水槽收集进入后续处理构筑物。 浓缩区絮体经泵提升回流至反应池进水端循环利用,以保障系统絮体的浓度,增强系统的抗负荷能力;集泥坑内絮体及污泥由泵排出,进入污泥处理系统。 工艺优势:

?絮凝体循环利用,可节约10%至30%的药剂。 ?沉淀区布置斜管,提升了沉淀效果,出水水质好。 ?矾花密度高且均质,使系统的沉淀速度可达20 m/h-40m/h,有效的减小了占地面积。 ?排放的絮体浓度高达30-550g/L,可直接进行脱水,无需经浓缩池浓缩处理。 ?采用絮体回流技术,有效的保障了系统絮体浓度,使得系统耐冲击负荷能力强。 ?处理效率高,单位面积产水量大,占地面积小,土建投资低,尤其适用于改扩建工程。 应用领域: ◎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的深度处理。 ◎中水回用的预处理。 ◎自然水体的初级絮凝沉淀。 ◎原有水厂提标改造。

高密度沉淀池浅析

高密度沉淀池 1、高密度沉淀池原理 来水先进入分配区,再均匀地分配进入高密度沉淀池。在高密度沉淀池的前混合池中投加熟石灰,搅拌机快速搅拌使得熟石灰和污水充分混合反应后进入混 合池,在混合池中投加Na 2CO 3 和聚铁,搅拌机快速搅拌使得药剂和污水均匀混合。 混合池出水进入絮凝区,絮凝区投加PAM,将小颗粒胶体凝聚成大颗粒矾花,絮凝区出水进入沉淀区,在沉淀区,由于容积变大,水流速变慢,矾花快速沉降。沉淀区的偏油刮泥机将沉淀下来的污泥收集到集泥区。同时水面浮油被收集起来排到集油井。沉淀池出水进入后混合区,在后混合区投加硫酸,将水中pH调到中性翻。 沉淀池中搅拌机,不停地转动,将沉淀的污泥收集到集泥坑,集泥区的泥一部分回流至沉淀区,一部分排至污泥储罐。高密度沉淀池污泥回流的目的是保证强化絮凝及熟化区(导流筒内)保持较高的污泥浓度,加速矾花的生长和增加矾花的密度。 2、技术特点 (1)絮凝到沉淀的过渡不用管渠连接,而采用宽大、开放、平稳、有序的直通方式紧密衔接,有利于水流条件的改善和控制。同时采用矩形结构,简化了池型,便于施工,布置紧凑,节省占地面积; (2)混合与絮凝均采用机械搅拌方式,便于调控运行工况。沉淀去装设协管,以进一步提高表面符合,增加产水量; (3)采用池体外部的污泥回流管路很循环泵,辅以自动控制系统,可以精确控制絮凝区混合絮体浓度,保持最佳接触絮凝条件; (4)絮凝区设有导流筒,不仅有利于回流污泥与原水的混合,而且筒外和筒内不同的紊流强度有利于絮体的成长; (5)沉淀池下部设有污泥浓缩区,底部安装带栅条刮泥机,有利于提高排出污泥的浓度,不仅可省去污泥脱水前的浓缩过程,而且有利于在絮凝区造成较高的悬浮固体浓度; (6)促凝剂采用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并投加助凝剂PAM,以提高絮体凝聚效果,加快泥水分离速度;

(完整版)高密度沉淀池的工作原理

高密度沉淀池的工作原理 更新时间:3-4 15:55 高密度沉淀池主要的技术是载体絮凝技术,这是一种快速沉淀技术,其特点是在混凝阶段投加高密度的不溶介质颗粒(如细砂),利用介质的重力沉降及载体的吸附作用加快絮体的“生长”及沉淀。 美国EPA对载体絮凝的定义是通过使用不断循环的介质颗粒和各种化学药剂强化絮体吸附从而改善水中悬浮物沉降性能的物化处理工艺。其工作原理是首先向水中投加混凝剂(如硫酸铁),使水中的悬浮物及胶体颗粒脱稳,然后投加高分子助凝剂和密度较大的载体颗粒,使脱稳后的杂质颗粒以载体为絮核,通过高分子链的架桥吸附作用以及微砂颗粒的沉积网捕作用,快速生成密度较大的矾花,从而大大缩短沉降时间,提高澄清池的处理能力,并有效应对高冲击负荷。 与传统絮凝工艺相比,该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小、工程造价低、耐冲击负荷等优点。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已开发了多种成熟的应用技术,并成功用于全球100多个大型水厂。 高密度沉淀池的典型工艺 更新时间:3-4 16:04 高密度沉淀池的典型工艺有: 1 Acfiflo?工艺 Actiflo?工艺是由OTV—Kruger公司(威立雅水务集团的工程子公司)开发,自1991年开始在欧洲用于饮用水及污水处理,其特点是以45~150 m的细砂为载体强化混凝,并选用斜管沉淀池加快固液分离速度,表面负荷为80~120 m/h,最高可达200 m/h,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载体絮凝技术。 国内已有部分水厂引进了该技术,如2004年上海浦东威立雅自来水有限公司临江工程项目中即采用了Actiflo?快速沉淀工艺;北京市第九水厂针对原水低温、低浊、高藻的情况,在二期沉淀池改造工程中采用了Actiflo?高效沉淀池工艺。 2 DensaDeg?工艺 DensaDeg?高密度澄清池是由法国Degremont(得利满)公司开发,可用于饮用水澄清、三次除磷、强化初沉处理以及合流制污水溢流(CSO)和生活污水溢流(SSO)处理。该工艺现已在法国、德国、瑞士得到推广应用。 随着近年来国外各大水务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国内也有个别水厂利用该技术对现有工艺进行了扩建改造,如乌鲁木齐石墩子山水厂的扩建改造工程中即采用了该项技术。 ACTIFO?高速沉淀池工艺流程 更新时间:3-4 16:26 ACTIFO?高速沉淀池工艺流程简介:

吨每小时高密度沉淀池方案-无锡泽邦环保

80吨/小时高密度沉淀池技术方 案 80吨/小时高密度沉淀池 技术方案 项目名称: 方案编制:无锡泽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日期:2017-04-21

目录 1. 工艺设计.......................................................... 错误!未指定书签。 . 进出水水质水量 ............................................. 错误!未指定书签。 . 工艺选择.................................................... 错误!未指定书签。 . 高密度沉淀池示意图......................................... 错误!未指定书签。 . 高密度沉淀池工艺示意图..................................... 错误!未指定书签。 .高密度沉淀池工艺示意图..................................... 错误!未指定书签。 . 高密度沉淀池配置目的....................................... 错误!未指定书签。 . 高密度沉淀池优点........................................... 错误!未指定书签。 . 设备规格.................................................... 错误!未指定书签。 . 技术参数.................................................... 错误!未指定书签。 . 设备清单.................................................... 错误!未指定书签。 2. 运行成本.......................................................... 错误!未指定书签。 . 运营支出明细 ................................................ 错误!未指定书签。 . 运营支出汇总表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 商务报价.......................................................... 错误!未指定书签。

高密度沉淀池技术工艺简介

高密度沉淀池技术工艺简介 一、高密度沉淀池的工作原理 高密度沉淀池主要的技术是载体絮凝技术,这是一种快速沉淀技术,其特点是在混凝阶段投加高密度的不溶介质颗粒(如细砂),利用介质的重力沉降及载体的吸附作用加快絮体的“生长”及沉淀。 美国EPA对载体絮凝的定义是通过使用不断循环的介质颗粒和各种化学药剂强化絮体吸附从而改善水中悬浮物沉降性能的物化处理工艺。其工作原理是首先向水中投加混凝剂(如硫酸铁),使水中的悬浮物及胶体颗粒脱稳,然后投加高分子助凝剂和密度较大的载体颗粒,使脱稳后的杂质颗粒以载体为絮核,通过高分子链的架桥吸附作用以及微砂颗粒的沉积网捕作用,快速生成密度较大的矾花,从而大大缩短沉降时间,提高澄清池的处理能力,并有效应对高冲击负荷。 与传统絮凝工艺相比,该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小、工程造价低、耐冲击负荷等优点。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已开发了多种成熟的应用技术,并成功用于全球100多个大型水厂。

二、高密度沉淀池的典型工艺 根据国内外资料,高密度沉淀池的典型工艺主要有以下几种: 1 Acfiflo?工艺 Actiflo?工艺是由OTV—Kruger公司(威立雅水务集团的工程子公司)开发,自1991年开始在欧洲用于饮用水及污水处理,其特点是以45~150 m的细砂为载体强化混凝,并选用斜管沉淀池加快固液分离速度,表面负荷为80~120 m/h,最高可达200 m/h,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载体絮凝技术。 国内已有部分水厂引进了该技术,如2004年上海浦东威立雅自来水有限公司临江工程项目中即采用了Actiflo?快速沉淀工艺;北京市第九水厂针对原水低温、低浊、高藻的情况,在二期沉淀池改造工程中采用了Actiflo?高效沉淀池工艺。 2 DensaDeg?工艺 DensaDeg?高密度澄清池是由法国Degremont(得利满)公司开发,可用于饮用水澄清、三次除磷、强化初沉处理以及合流制污水溢流(CSO)和生活污水溢流(SSO)处理。该工艺现已在法国、德国、瑞士得到推广应用。 随着近年来国外各大水务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国内也有个别水厂利用该技术对现有工艺进行了扩建改造,如乌鲁木齐石墩子山水厂的扩建改造工程中即采用了该项技术。

深度水处理系统工艺设计高密度澄清池

深度水处理系统工艺设计高密度澄清 池

1.1.1深度水处理系统工艺设计 1.1.1.1混凝沉淀系统工艺描述及技术参数 工艺过程描述 高密度沉淀池内加入合适的软化剂-石灰和纯碱,软化剂与水中的悬浮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快速的凝聚,同时软化剂还与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包括生物颗粒与菌胶团)有较强的亲和力,因此在软化剂凝聚的过程中还会将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即BOD5)从水中去除。软化剂凝聚处理除了能够降低水中悬浮的有机物、无机物和BOD5外,还能够降低水中细菌和病毒含量,同时还能有效去除硬度(包括暂硬和永硬)和碱度。 高密度沉淀池采用污泥外循环高密度沉淀池技术。高密度沉淀池主要结构应由反应室、斜板沉降室、集水槽、搅拌机、刮泥机、钢结构(含桥架、内外反应筒、集水槽、支撑架、固定件和取样装置等)等部分组成。 高密度沉淀池为污泥外循环高效澄清池。 高密度沉淀池按2系列配置,鉴于装置内废水回流的影响,高密度沉淀池设计处理能力按不低于2×155m3/hr考虑。 高密度沉淀池工艺是在传统的平流沉淀池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了动态混凝、加速絮凝原理和浅池理论,把混凝、强化絮凝、斜管沉淀三个过程进行优化。主要基于4个机理:独特的一体化

反应区设计、反应区到沉淀 区较低的流速变化、沉淀区 到反应区的污泥循环和采用 斜管沉淀布置。反应池分为 2个部分:快速混凝搅拌反 应池和慢速混凝推流式反应 池。快速混凝搅拌反应池是 将原水引入到反应池底板的中央,在圆筒中间安装一个叶轮,该叶轮的作用是使反应池内水流均匀混合,并为絮凝和聚合电解质的分配提供所需的动能。矾花慢速地从预沉池进入到澄清池,这样可避免矾花破碎,并产生涡旋,使大量的悬浮固体颗粒在该区均匀沉积。矾花在澄清池下部汇集成污泥并浓缩。浓缩区分为两层:上层为再循环污泥的浓缩,下层是产生大量浓缩污泥的地方。逆流式斜管沉淀区将剩余的矾花沉淀。经过固定在清水收集槽进行水力分布,斜管将提高水流均匀分配。清水由一个集水槽系统收回。絮凝物堆积在澄清池下部,形成的污泥也在这部分区域浓缩。该沉淀池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1)将混合区、絮凝区与沉淀池分离,采用矩形结构,简化池型;2)沉淀分离区下部设污泥浓缩区,占地少;3)在浓缩区和混合部分之间设污泥外部循环,部分浓缩污泥由泵回流到机械混合池,与原水、混凝剂充分混合,经过机械絮凝形成高浓度混合絮凝体,然后进入沉淀区分离。

80吨每小时高密度沉淀池方案

80吨/小时高密度沉淀 80吨/小时高密度沉淀池 技术方案 项目名称: 方案编制: 日期:

目录 1. 工艺设计 (3) 1.1. 进出水水质水量 (3) 1.2. 工艺选择 (3) 1.3. 高密度沉淀池示意图 (4) 1.4. 高密度沉淀池工艺示意图 (4) 1.4. 高密度沉淀池工艺示意图 (5) 1.5. 高密度沉淀池配置目的 (5) 1.6. 高密度沉淀池优点 (5) 1.7. 设备规格 (5) 1.8. 技术参数 (6) 1.9. 设备清单 (8) 2. 运行成本 (8) 2.1. 运营支出明细 (8) 2.2. 运营支出汇总表 (9) 3. 商务报价 (9)

1.工艺设计 1.1.进出水水质水量 1.2.工艺选择 根据业主提供进水水质,采用高密度沉淀池工艺段主要去除钙镁离子。高效沉淀池设计非常紧凑,它把混凝池、絮凝池、沉淀池和污泥浓缩集合于一体。 1)PH调节区: 原水进入PH调节区,加碱使得镁离子生成氢氧化镁。反应区设置搅拌器,使得原水和碱液能快速并充分地进行反应,形成絮体,以便在后续处理中进一步沉淀去除。 2)混合反应区:混凝反应 混合过程中应使混凝剂水解产物迅速地扩散到水体中的每一个细部,使所有胶体颗粒几乎在同一瞬间脱稳并凝聚,这样才能得到好的絮凝效果。该过程是靠搅拌器的提升混合作用完成泥渣、药剂、原水的快速凝聚反应,然后经叶轮提升至推流反应区进行慢速絮凝反应,以结成较大的絮凝体。混凝反应区投加碳酸钠生成碳酸钙,去除水中钙离子。投加PAC生成污泥絮体。 3)絮凝反应区 絮凝反应区也就是慢混区,由可调速搅拌机控制加药后混合水的搅拌速度,以促进矾花的增大,使矾花密实均匀。絮凝反应区中污水在助凝剂和回流污泥的作用下,形成高浓度的悬浮泥渣层来增加颗粒碰撞机会,有效吸附胶体、悬浮物、乳化油、COD及金属离子等污染物。污泥回流,不仅可以节省药剂投加量,而且可使反应区内的悬浮固体浓度维持在最佳水平,从而达到优化絮凝反应的目的。絮凝区通过投加PAM使絮体更紧密。 4)斜管沉淀区:浅池理论 根据水流和泥流的相对方向,可将斜板斜管沉淀池分为异向流(逆向流)、同流向和测向流(横向流)三种类型,其中异向流应用的最广。异向流的特点:水流向上、泥流向下,倾角60度。在沉降区域设置许多密集的斜管,使水中悬浮杂质在斜管中进行沉淀,水沿斜管上升流动,分离出的泥渣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斜管向下滑至池底,再集中排出。这种池体可以提高沉淀效率50~60%,在同一面积上可提高处理能力3~5倍。斜管的的安装倾度一般和水平方向呈60°,这个倾度可以保证沉淀在斜管上的污泥可以顺利地滑向底部而不至于淤积。斜管的剖面

高密度沉淀池应用研究(可编辑修改word版)

1高密度沉淀池基本原理、运行特点介绍 高密度澄清池( DENSADEG?)是由法国得利满公司开发研制并获专利的一种池型,在欧洲已经应用多年,该池表面水力负荷可达 23m3 /( m 2·h),在水质适应性和抗冲击负荷能力上比机械搅拌澄清池更强,效率更高,出水水质更好,占地面积更小,而且在寒冷地区便于修建外围护结构保温。 1.1高密度澄清池基本原理和构成 高密度澄清池综合了斜管沉淀和泥渣循环回流的优点,其工作原理基于以下五个方面: (1)原始概念上整体化的絮凝反应池; (2)推流式反应池至沉淀池之间的慢速传输; (3)泥渣的外部再循环系统; (4)斜管沉淀机理; (5)采用混凝剂+高分子助凝剂。 高密度澄清池的工艺构成可分为反区、预沉- 浓缩区、斜管分离区三个主要部分,详见图 1。 (1)反应区 在该区进行物理—化学反应。反应区分为两个部分,具有不同的絮凝能量,中心区域配有一个轴流叶轮,使流量在反应区内快速絮凝和循环;在周边区域,主要是柱塞流使絮凝以较慢速度进行,并分散低能量以确保絮状物增大致密。加注混凝剂的原水经高密度澄清池前部的快速混合池混合后进入反应区,与浓缩区的部分沉淀泥渣混合,在絮凝区内投加助凝剂并完成絮凝反应。经搅拌反

应后的出水以推流形式进入沉淀区域。反应池中悬浮固体( 絮状物或沉淀物) 的 浓度保持在最佳状态,泥渣浓度通过来自泥渣浓缩区的浓缩泥渣的外部循环得以维持。因此,反应区可获得大量高密度、均质的矾花,以满足接触絮凝要求。这些絮 状物以较高的速度进入预沉区域。 (2)预沉—浓缩区 絮凝物进入面积较大的预沉区时流入速度放缓,这样可避免造成絮凝物的破 裂及涡流的形成,也使绝大部分的悬浮固体在该区沉淀。沉降的泥渣在澄清池下 部汇集并在刮泥机的持续工作中浓缩。浓缩区分为两层,分别位于排泥斗上部和 下部。上层使循环泥渣浓缩,泥渣在该区的停留时间为几小时,部分浓缩泥渣在设 于污泥泵房的螺杆泵的作用下循环至反应池入口,以维持最佳的固体浓度,使低 浊水和短时高浊水均能在最佳浊度条件下被澄清。在某些特殊情况下( 如:流速 不同或负荷不同等) ,可调整再循环区的高度。由于高度的调整,必会影响泥渣停 留时间及其浓度的变化。下层是产生大量浓缩泥渣的地方,浓缩泥渣的浓度可维持在20 g/L 以上。采用螺杆泵从预沉—浓缩区的底部抽出剩余泥渣,送至污泥脱水间 直接进行脱水处理。 (3)斜管分离区 在逆流式斜管沉淀区可将剩余的絮状物沉淀。通过固定在清水收集槽下侧的 纵向板进行水力分布,这些板有效地将斜管分为独立的几组以提高水流分配的均匀性,提高沉淀效率。澄清水由集水槽系统收集,絮状物堆积在澄清池的下部,形成 的泥渣也在这部分区域浓缩,通过刮泥机将泥渣收集起来,循环至反应池入口处,剩余泥渣排放。 1.2高密度澄清池( DENSADEG?) 的特点 高密度澄清池泥水混合物流入澄清池的斜管下部,泥渣在斜管下的沉淀区内 完成泥水分离,此时的沉淀为阻碍沉淀;剩余絮片被斜管截留,该分离作用是遵 照斜管沉淀机理进行的。因此,在同一构筑物内整个沉淀过程就分为两个阶段进行:深层阻碍沉淀、浅层斜管沉淀。其中,阻碍沉淀区的分离过程是澄清池几何尺 寸计算的基础,池中的上升流速取决于斜管区所覆盖的面积。高密度澄清池具有 以下特点: (1)将混合区、絮凝区与沉淀池分离,采用矩形池体结构,池型简化; (2)采用混凝剂和高分子助凝剂相结合,系统内形成均质絮状体及高密度矾花,加快泥水分离,沉淀后出水质量较高,浊度一般在 1NTU 以内;

高密度沉淀

高密度沉淀池的工作原理 高密度沉淀池的工作原理 高密度沉淀池主要的技术是载体絮凝技术,这是一种快速沉淀技术,其特点是在混凝阶段投加高密度的不溶介质颗粒(如细砂),利用介质的重力沉降及载体的吸附作用加快絮体的“生长”及沉淀。 美国EPA对载体絮凝的定义是通过使用不断循环的介质颗粒和各种化学药剂强化絮体吸附从而改善水中悬浮物沉降性能的物化处理工艺。其工作原理是首先向水中投加混凝剂(如硫酸铁),使水中的悬浮物及胶体颗粒脱稳,然后投加高分子助凝剂和密度较大的载体颗粒,使脱稳后的杂质颗粒以载体为絮核,通过高分子链的架桥吸附作用以及微砂颗粒的沉积网捕作用,快速生成密度较大的矾花,从而大大缩短沉降时间,提高澄清池的处理能力,并有效应对高冲击负荷。 与传统絮凝工艺相比,该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小、工程造价低、耐冲击负荷等优点。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已开发了多种成熟的应用技术,并成功用于全球100多个大型水厂。 高密度沉淀池的典型工艺 高密度沉淀池的典型工艺有: 1 Acfiflo?工艺 Actiflo?工艺是由OTV—Kruger公司(威立雅水务集团的工程子公司)开发,自1991年开始在欧洲用于饮用水及污水处理,其特点是以45~150 m的细砂为载体强化混凝,并选用斜管沉淀池加快固液分离速度,表面负荷为80~120 m/h,最高可达200 m/h,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载体絮凝技术。 国内已有部分水厂引进了该技术,如2004年上海浦东威立雅自来水有限公司临江工程项目中即采用了Actiflo?快速沉淀工艺;北京市第九水厂针对原水低温、低浊、高藻的情况,在二期沉淀池改造工程中采用了Actiflo?高效沉淀池工艺。 2 DensaDeg?工艺 DensaDeg?高密度澄清池是由法国Degremont(得利满)公司开发,可用于饮用水澄清、三次除磷、强化初沉处理以及合流制污水溢流(CSO)和生活污水溢流(SSO)处理。该工艺现已在法国、德国、瑞士得到推广应用。 随着近年来国外各大水务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国内也有个别水厂利用该技术对现有工艺进行了扩建改造,如乌鲁木齐石墩子山水厂的扩建改造工程中即采用了该项技术。 ACTIFO?高速沉淀池工艺流程 ACTIFO?高速沉淀池工艺流程简介:

絮凝沉淀池施工设计方案

1、编制依据 1.1 西南电力设计的《50-F185S-S5405》施工图; 1.2西南电力桐梓电厂2×600MW机组工程《岩土工程勘测报告书》; 1.3《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4-2002); 1.4《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3-2002); 1.5《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 1.6《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土建工程篇)DL/T5210.1-2005; 1.7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 1.8有关安全、防火、消防和卫生规规定; 1.9《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1.10《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1.11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等进行编制。 2、工程概况 2.1高密度絮凝沉淀池为华电桐梓发电有限公司(2×600MW)机组工程中一个单位工程,位于厂区化学水区域,结构形式为现浇砼箱型结构。 本工程结构为现浇钢筋砼箱形基础,箱基底板厚0.65M,池壁板厚0.50 M ,底板顶标高-1.15M;±0.00M相当于黄海高程933.6m。砼强度等级:垫层:C15;池体:C30,抗渗等级W6,抗冻等级F50。 2.2主要工程量

3 施工准备及应具备的条件 3.1开工前须具备的资料: 3.1.1场地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3.1.2 工程设计施工图纸; 3.1.3施工区域无障碍物; 3.1.4建设单位提供的测量控制点、水准点及平面布置图; 3.1.5经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签署同意的开工报告及施工案。 3.2施工准备工作: 3.2.1施工前进行场地平整工作,确定运输通道及弃土点; 3.2.2做好测量控制点、水准点及桩位的复核、放样工作,并报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检查认可,边坡开挖轴线定位点及水准点设置在不受临时设施及机械运行影响的地,做到牢固可靠; 3.2.3根据施工要求做好施工临时设施的搭建工作; 3.2.4 组织设备、机具进场,并布置好施工场地; 3.2.5检查有关资料是否齐全,并组织有关人员对各项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发现问题征得有关部门同意后予以修改和补充。向班组人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阐明本工程的重要性、质量保证措施、施工以及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注意事项; 3.2.6根据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要求在开工前提供施工组织设计等有关资料; 3.2.7各项工作基本就绪,提交开工报告,报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审批; 4 主要施工机械、测量设备及工器具 4.1 施工机械

深度水处理系统工艺设计高密度澄清池

1.1.1深度水处理系统工艺设计 1.1.1.1混凝沉淀系统工艺描述及技术参数 工艺过程描述 高密度沉淀池内加入合适的软化剂-石灰和纯碱,软化剂与水中的悬浮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快速的凝聚,同时软化剂还与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包括生物颗粒与菌胶团)有较强的亲和力,因此在软化剂凝聚的过程中还会将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即BOD5)从水中去除。软化剂凝聚处理除了能够降低水中悬浮的有机物、无机物和BOD5外,还能够降低水中细菌和病毒含量,同时还能有效去除硬度(包括暂硬和永硬)和碱度。 高密度沉淀池采用污泥外循环高密度沉淀池技术。高密度沉淀池主要结构应由反应室、斜板沉降室、集水槽、搅拌机、刮泥机、钢结构(含桥架、内外反应筒、集水槽、支撑架、固定件和取样装置等)等部分组成。 高密度沉淀池为污泥外循环高效澄清池。 高密度沉淀池按2系列配置,鉴于装置内废水回流的影响,高密度沉淀池设计处理能力按不低于2×155m3/hr考虑。 高密度沉淀池工艺是在传统的 平流沉淀池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了 动态混凝、加速絮凝原理和浅池理 论,把混凝、强化絮凝、斜管沉淀 三个过程进行优化。主要基于4个 机理:独特的一体化反应区设计、 反应区到沉淀区较低的流速变化、 沉淀区到反应区的污泥循环和采用 斜管沉淀布置。反应池分为2个部 分:快速混凝搅拌反应池和慢速混凝推流式反应池。快速混凝搅拌反应池是将原水引入到反应池底板的中央,在圆筒中间安装一个叶轮,该叶轮的作用是使反应池内水流均匀混合,并为絮凝和聚合电解质的分配提供所需的动能。矾花慢速地从预沉池进入到澄清池,这样可避免矾花破碎,并产生涡旋,使大量的悬浮固体

颗粒在该区均匀沉积。矾花在澄清池下部汇集成污泥并浓缩。浓缩区分为两层:上层为再循环污泥的浓缩,下层是产生大量浓缩污泥的地方。逆流式斜管沉淀区将剩余的矾花沉淀。通过固定在清水收集槽进行水力分布,斜管将提高水流均匀分配。清水由一个集水槽系统收回。絮凝物堆积在澄清池下部,形成的污泥也在这部分区域浓缩。该沉淀池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1)将混合区、絮凝区与沉淀池分离,采用矩形结构,简化池型;2)沉淀分离区下部设污泥浓缩区,占地少;3)在浓缩区和混合部分之间设污泥外部循环,部分浓缩污泥由泵回流到机械混合池,与原水、混凝剂充分混合,通过机械絮凝形成高浓度混合絮凝体,然后进入沉淀区分离。 ◆高密度沉淀池的主要特点 (1)最佳的絮凝性能,矾花密集,结实。 (2)斜板分离,水力配水设计周密,原水在整个容器内被均匀分配。 (3)很高的上升速度,上升速度在15~35m/h 之间。 (4)外部污泥循环,污泥从浓缩区到反应池。 (5)集中污泥浓缩。高密度沉淀池排泥浓度较高(用于澄清处理时为20~100g/L 或者用于石灰软化时为150~400g/L (6)采用合成有机絮凝剂(PAM) ◆高密度沉淀池的工艺流程 我方设计的高密度沉淀池系统可分为五个单元的综合体:前混凝、反应池、预沉—浓缩池和斜板分离池,后混凝。 (1) 前混凝池 前混凝配水构筑物为矩形,配有快速搅拌器,用于进水与石灰/纯碱和混凝剂的快速混合。投加的混凝剂与悬浮固体和油进行反应,石灰乳同时和暂时硬度发生反应。混凝后,污水经手动调节的溢流堰以重力流方式进入沉淀反应池,前混凝池按照停留时间3min设计,配有快速搅拌器。 (2)反应池 反应池采用得利满专利技术是工艺的根本特色。理化反应,如晶质的沉淀—絮凝或其它特殊类型的沉淀反应均在该池中发生。 反应池分两部分,每部分的絮凝能量有所差别,中部絮凝速度快,由一个轴

高密度沉淀池的工作原理

高密度沉淀池的工作原理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高密度沉淀池的工作原理 高密度沉淀池主要的技术是载体絮凝技术,这是一种快速沉淀技术,其特点是在混凝阶段投加高密度的不溶介质颗粒(如细砂),利用介质的重力沉降及载体的吸附作用加快絮体的“生长”及沉淀。 美国EPA对载体絮凝的定义是通过使用不断循环的介质颗粒和各种化学药剂强化絮体吸附从而改善水中悬浮物沉降性能的物化处理工艺。其工作原理是首先向水中投加混凝剂(如硫酸铁),使水中的悬浮物及胶体颗粒脱稳,然后投加高分子助凝剂和密度较大的载体颗粒,使脱稳后的杂质颗粒以载体为絮核,通过高分子链的架桥吸附作用以及微砂颗粒的沉积网捕作用,快速生成密度较大的矾花,从而大大缩短沉降时间,提高澄清池的处理能力,并有效应对高冲击负荷。 与传统絮凝工艺相比,该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小、工程造价低、耐冲击负荷等优点。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已开发了多种成熟的应用技术,并成功用于全球100多个大型水厂。 高密度沉淀池的典型工艺 高密度沉淀池的典型工艺有: 1、Acfiflo工艺 Actiflo工艺是由OTV—Kruger公司(威立雅水务集团的工程子公司)开发,自1991年开始在欧洲用于饮用水及污水处理,其特点是以45~150m的细砂为载体强化混凝,并选用斜管沉淀池加快固液分离速度,表面负荷为80~120m/h,最高可达200m/h,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载体絮凝技术。 国内已有部分水厂引进了该技术,如2004年上海浦东威立雅自来水有限公司临江工程项目中即采用了Actiflo快速沉淀工艺;北京市第九水厂针对原水低温、低浊、高藻的情况,在二期沉淀池改造工程中采用了Actiflo高效沉淀池工艺。 2、DensaDeg工艺 DensaDeg高密度澄清池是由法国Degremont(得利满)公司开发,可用于饮用水澄清、三次除磷、强化初沉处理以及合流制污水溢流(CSO)和生活污水溢流(SSO)处理。该工艺现已在法国、德国、瑞士得到推广应用。 随着近年来国外各大水务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国内也有个别水厂利用该技术对现有工艺进行了扩建改造,如乌鲁木齐石墩子山水厂的扩建改造工程中即采用了该项技术。 ACTIFO高速沉淀池工艺流程 ①混凝池:

高密度沉淀池

高密度沉淀池 高密度沉淀池包含混凝区,絮凝区,斜管沉淀区以及污泥回流系统和剩余污泥排放系统。 设计水量:658m3/h 混凝区:将药剂充分、均匀的扩散在水体中。 添加药剂为PAC(聚合氯化铝)和臭氧。 混凝时间:60S。 主要设备:快速搅拌器 絮凝区: 经充分混合后的原水,在水流作用下使微絮粒相互接触碰撞,以形成更大的颗粒。添加药剂为PAM(聚丙烯酰胺)15.6min。 主要设备:慢速搅拌器 斜管沉淀区:使絮凝体和清水分离,上升速度8.4米每秒。 主要设备:刮泥机一台直径11M,排泥泵3台 运行方式:连续运行。 搅拌器一套(混凝),絮凝。 有着最佳的絮凝性能,矾花密集,结实,沉淀速度快,效率高,污泥浓缩效果好,不需要在进行预浓缩,耐负荷和水量冲击,出水水质优良。

进水在进入混凝区时已经被5mg/L的二氧化氯进行了预消毒,经过预消毒处理的污水进入混凝区,在这个区域里有着高密度沉淀池污泥回流系统中回流的污泥,和加药系统投加30mg/L的混凝剂PAC。

在快速搅拌机的的快速搅拌之下,污水与混凝剂PAC在短时间内充分反应形成矾花,而加入的回流污泥可以加速矾花的生长和增加矾花的密度,借以提高絮凝效果和在沉淀池的沉淀效果。 在混凝区内反应完毕的污水进入絮凝区,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增加矾花的密度,在此由加药系统投加2mg/L的PAM絮凝剂,这个区域内进行的是慢速搅拌,如果快速搅拌会将形成的矾花打碎,速度过慢的话形成的矾花就会在这个区域进行沉淀。污水以慢速流至沉淀区域,在斜管沉淀区域进行高效率的沉淀,完成沉淀的水进入集水槽,然后流到出水渠,沉淀下来的污泥由刮泥机在低转速下将其送到斜管沉淀区的下层的漏斗,其中的上层污泥只保留几个小时然后由污泥系统中的回流污泥泵打到混凝区,下层污泥属于剩余污泥,要在下层进行长时间的浓缩,一般为一周左右。浓缩完成后由剩余污泥泵打至贮泥池。 A:进水 1:PAC投加 B:出水 2:PAM投加 C:污泥回流 3絮凝区反应池 D:剩余污泥排放 4:斜管沉淀区 5:澄清出水槽 6:刮泥机 7:出水渠

高密度沉淀池设备技术规范

XX市第二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 高密度沉淀池设备技术规范 批准: 审核: 校核: 编制: 二零一六年六月

目录 1. 概述 (1) 2. 主要气象参数 (1) 3. 供电情况 (1) 4. 标准规范 (1) 4.1设计标准 (2) 4.2检验、验收标准 (2) 4.3试验标准 (2) 5. 采购设备清单 (2) 6. 技术要求 (2) 6.1格栅工作环境 (3) 6.2格栅主要技术参数 (3) 6.3格栅技术要求 (4) 7. 主要材料 (5) 8. 供货范围 (5) 9. 试验检验 (6) 10. 资料及其它 (6) 10.1 资料 (6) 10.2 外协件 (7) 10.3 现场技术服务 (7) 10.4 性能考核试验 (7) 10.5 监造和出厂试验 (7) 10.6 包装运输的特殊技术要求 (8) 10.7设备铭牌 (8) 10.8质保期 (8) 11. 备品备件 (8) 12. 其它附件 (9)

1. 概述 1.1本规范包含对XX市第二污水厂处理厂二期工程高密度沉淀池设备的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本规定连同订货合同书以及相关图纸等一起构成对高密度沉淀池设备在购买、设计、制造、检验、试验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本文件在招标方与投标方确认签字后即成为订货合同技术附件,本附件作为合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与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1.2投标方对本规定的严格遵守并不意味着可以解除其对高密度沉淀池设备的正确设计、选材、制造等以及满足规定的工艺技术要求的责任。投标方应进行合理的设计、选材、制造并提供一整套能符合规定要求的设备和材料。 1.3凡对于一个完整的可操作的系统的某些必备附属设备,而未列入本规定者也属于本规定的范围。 1.4 对“招标方”和“投标方”的定义同合同正文。 1.5如果图纸与文件技术要求冲突,或定义模糊,投标方应该立即通报招标方并澄清技术要求。 2. 主要气象参数 年平均气温13.3℃ 极端最高气温43.1℃ 极端最低气温-21℃ 3. 供电情况 低压:AC 380V 频率:50Hz±2% 低压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直接接地 电源接线系统:三相五线 4. 标准规范 投标方对产品的设计、制造、检验、试验等应符合下列标准和规范以及有关的法规要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