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沉淀池高效沉淀池
- 格式:ppt
- 大小:4.09 MB
- 文档页数:21
高效沉淀池和高密度沉淀池的区别
1高效沉淀池(高密度)工作原理
原水投加混凝剂,在混合池内,通过搅拌器的搅拌作用,保证一定的速度梯度,使混
凝剂与原水快速混合。
高效沉淀池分为絮凝与沉淀两个部分,在絮凝池,投加絮凝剂,池内的涡轮搅拌机可
实现多倍循环率的搅拌,对水中悬浮固体进行剪切,重新形成大的易于沉降的絮凝体。
沉淀池由隔板分为预沉区及斜管沉淀区,在预沉区中,易于沉淀的絮体快速沉降,未
来得及沉淀以及不易沉淀的微小絮体被斜管捕获,最终高质量的出水通过池顶集水槽
收集排出。
2高效沉淀池(高密度)与传统高效沉淀池的比较
与传统高效沉淀池比较,高效沉淀池技术优势如下:
1、表面负荷高:利用污泥循环及斜管沉淀,大大高于传统高效沉淀池。
2、污泥浓度高:高效沉淀池产生的污泥含固率高,不需再设置污泥浓缩池。
3、出水水质好:高效沉淀池因其独特的工艺设计,由于形成的絮体较大,所以更能拦截胶体物质,从而可以有效降低水中的污染物,出水更有保障。
3高效沉淀池工艺的关键之处—污泥循环和排泥
污泥循环:部分污泥从沉淀池回流至絮凝池中心反应筒内,通过精确控制污泥循环率
来维持反应筒内均匀絮凝所需的较高污泥浓度,污泥循环率通常为5-10%。
排泥:刮泥机的两个刮臂,带有钢犁和垂直支柱,在刮泥机持续刮除污泥的同时,也
能起到浓缩污泥,提高含固率的作用。
4高效沉淀池(高密度)的四大特点
1、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小、经济效益显著;
2、处理水质优、社会效益好;
3、抗冲击能力强、适用水质广泛;
4、设备少、运行维护方便。
高密度沉淀池技术工艺简介一、高密度沉淀池的工作原理高密度沉淀池主要的技术是载体絮凝技术,这是一种快速沉淀技术,其特点是在混凝阶段投加高密度的不溶介质颗粒(如细砂),利用介质的重力沉降及载体的吸附作用加快絮体的“生长”及沉淀。
美国EPA对载体絮凝的定义是通过使用不断循环的介质颗粒和各种化学药剂强化絮体吸附从而改善水中悬浮物沉降性能的物化处理工艺。
其工作原理是首先向水中投加混凝剂(如硫酸铁),使水中的悬浮物及胶体颗粒脱稳,然后投加高分子助凝剂和密度较大的载体颗粒,使脱稳后的杂质颗粒以载体为絮核,通过高分子链的架桥吸附作用以及微砂颗粒的沉积网捕作用,快速生成密度较大的矾花,从而大大缩短沉降时间,提高澄清池的处理能力,并有效应对高冲击负荷。
与传统絮凝工艺相比,该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小、工程造价低、耐冲击负荷等优点。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已开发了多种成熟的应用技术,并成功用于全球100多个大型水厂。
二、高密度沉淀池的典型工艺根据国内外资料,高密度沉淀池的典型工艺主要有以下几种:1 Acfiflo®工艺Actiflo®工艺是由OTV—Kruger公司(威立雅水务集团的工程子公司)开发,自1991年开始在欧洲用于饮用水及污水处理,其特点是以45~150 m的细砂为载体强化混凝,并选用斜管沉淀池加快固液分离速度,表面负荷为80~120 m/h,最高可达200 m/h,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载体絮凝技术。
国内已有部分水厂引进了该技术,如2004年上海浦东威立雅自来水有限公司临江工程项目中即采用了Actiflo®快速沉淀工艺;北京市第九水厂针对原水低温、低浊、高藻的情况,在二期沉淀池改造工程中采用了Actiflo®高效沉淀池工艺。
2 DensaDeg®工艺DensaDeg®高密度澄清池是由法国Degremont(得利满)公司开发,可用于饮用水澄清、三次除磷、强化初沉处理以及合流制污水溢流(CSO)和生活污水溢流(SSO)处理。
未知驱动探索,专注成就专业
高密度沉淀池
高密度沉淀池是一种用于处理含有高浓度悬浮物的废水的设备。
在高密度沉淀池中,通过引入化学药剂和物理处理方法,使废水中的悬浮物聚集成较大的颗粒,从而实现沉淀和分离出水中的固体颗粒。
高密度沉淀池通常由一个大型容器和一系列的处理单元组成。
废水首先进入沉淀池的预处理单元,其中使用化学药剂进行混凝,使悬浮物聚集成较大的颗粒,然后通过重力沉降沉淀到池底。
沉淀后的固体颗粒被集中到池底的斜板上,然后通过污泥泵或其他设备从池底抽出。
相同时间,上清水通过池顶或侧面集中收集并排出。
高密度沉淀池主要用于处理含有高浓度悬浮物的废水,如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水,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回流等。
相比于传统的沉淀池,高密度沉淀池能够处理更高浓度的悬浮物,减少处理时间和空间。
另外,高密度沉淀池还可与其他废水处理设备(如过滤器、脱水机等)进行组合,实现更高效的废水处理。
1。
80吨/小时高密度沉淀80吨/小时高密度沉淀池技术方案项目名称:方案编制:日期:目录1. 工艺设计 (3)1.1. 进出水水质水量 (3)1.2. 工艺选择 (3)1.3. 高密度沉淀池示意图 (4)1.4. 高密度沉淀池工艺示意图 (4)1.4. 高密度沉淀池工艺示意图 (5)1.5. 高密度沉淀池配置目的 (5)1.6. 高密度沉淀池优点 (5)1.7. 设备规格 (5)1.8. 技术参数 (6)1.9. 设备清单 (8)2. 运行成本 (8)2.1. 运营支出明细 (8)2.2. 运营支出汇总表 (9)3. 商务报价 (9)1.工艺设计1.1.进出水水质水量1.2.工艺选择根据业主提供进水水质,采用高密度沉淀池工艺段主要去除钙镁离子。
高效沉淀池设计非常紧凑,它把混凝池、絮凝池、沉淀池和污泥浓缩集合于一体。
1)PH调节区:原水进入PH调节区,加碱使得镁离子生成氢氧化镁。
反应区设置搅拌器,使得原水和碱液能快速并充分地进行反应,形成絮体,以便在后续处理中进一步沉淀去除。
2)混合反应区:混凝反应混合过程中应使混凝剂水解产物迅速地扩散到水体中的每一个细部,使所有胶体颗粒几乎在同一瞬间脱稳并凝聚,这样才能得到好的絮凝效果。
该过程是靠搅拌器的提升混合作用完成泥渣、药剂、原水的快速凝聚反应,然后经叶轮提升至推流反应区进行慢速絮凝反应,以结成较大的絮凝体。
混凝反应区投加碳酸钠生成碳酸钙,去除水中钙离子。
投加PAC生成污泥絮体。
3)絮凝反应区絮凝反应区也就是慢混区,由可调速搅拌机控制加药后混合水的搅拌速度,以促进矾花的增大,使矾花密实均匀。
絮凝反应区中污水在助凝剂和回流污泥的作用下,形成高浓度的悬浮泥渣层来增加颗粒碰撞机会,有效吸附胶体、悬浮物、乳化油、COD及金属离子等污染物。
污泥回流,不仅可以节省药剂投加量,而且可使反应区内的悬浮固体浓度维持在最佳水平,从而达到优化絮凝反应的目的。
絮凝区通过投加PAM使絮体更紧密。
(完整版)⾼密度沉淀池的⼯作原理⾼密度沉淀池的⼯作原理更新时间:3-4 15:55⾼密度沉淀池主要的技术是载体絮凝技术,这是⼀种快速沉淀技术,其特点是在混凝阶段投加⾼密度的不溶介质颗粒(如细砂),利⽤介质的重⼒沉降及载体的吸附作⽤加快絮体的“⽣长”及沉淀。
美国EPA对载体絮凝的定义是通过使⽤不断循环的介质颗粒和各种化学药剂强化絮体吸附从⽽改善⽔中悬浮物沉降性能的物化处理⼯艺。
其⼯作原理是⾸先向⽔中投加混凝剂(如硫酸铁),使⽔中的悬浮物及胶体颗粒脱稳,然后投加⾼分⼦助凝剂和密度较⼤的载体颗粒,使脱稳后的杂质颗粒以载体为絮核,通过⾼分⼦链的架桥吸附作⽤以及微砂颗粒的沉积⽹捕作⽤,快速⽣成密度较⼤的矾花,从⽽⼤⼤缩短沉降时间,提⾼澄清池的处理能⼒,并有效应对⾼冲击负荷。
与传统絮凝⼯艺相⽐,该技术具有占地⾯积⼩、⼯程造价低、耐冲击负荷等优点。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国家已开发了多种成熟的应⽤技术,并成功⽤于全球100多个⼤型⽔⼚。
⾼密度沉淀池的典型⼯艺更新时间:3-4 16:04⾼密度沉淀池的典型⼯艺有:1 Acfiflo?⼯艺Actiflo?⼯艺是由OTV—Kruger公司(威⽴雅⽔务集团的⼯程⼦公司)开发,⾃1991年开始在欧洲⽤于饮⽤⽔及污⽔处理,其特点是以45~150 m的细砂为载体强化混凝,并选⽤斜管沉淀池加快固液分离速度,表⾯负荷为80~120 m/h,最⾼可达200 m/h,是⽬前应⽤最为⼴泛的载体絮凝技术。
国内已有部分⽔⼚引进了该技术,如2004年上海浦东威⽴雅⾃来⽔有限公司临江⼯程项⽬中即采⽤了Actiflo?快速沉淀⼯艺;北京市第九⽔⼚针对原⽔低温、低浊、⾼藻的情况,在⼆期沉淀池改造⼯程中采⽤了Actiflo?⾼效沉淀池⼯艺。
2 DensaDeg?⼯艺DensaDeg?⾼密度澄清池是由法国Degremont(得利满)公司开发,可⽤于饮⽤⽔澄清、三次除磷、强化初沉处理以及合流制污⽔溢流(CSO)和⽣活污⽔溢流(SSO)处理。
80吨/小时高密度沉淀80吨/小时高密度沉淀池技术方案项目名称:方案编制:日期:目录1. 工艺设计 (3)1.1. 进出水水质水量 (3)1.2. 工艺选择 (3)1.3. 高密度沉淀池示意图 (4)1.4. 高密度沉淀池工艺示意图 (4)1.4. 高密度沉淀池工艺示意图 (5)1.5. 高密度沉淀池配置目的 (5)1.6. 高密度沉淀池优点 (5)1.7. 设备规格 (5)1.8. 技术参数 (6)1.9. 设备清单 (8)2. 运行成本 (8)2.1. 运营支出明细 (8)2.2. 运营支出汇总表 (9)3. 商务报价 (9)1.工艺设计1.1.进出水水质水量1.2.工艺选择根据业主提供进水水质,采用高密度沉淀池工艺段主要去除钙镁离子。
高效沉淀池设计非常紧凑,它把混凝池、絮凝池、沉淀池和污泥浓缩集合于一体。
1)PH调节区:原水进入PH调节区,加碱使得镁离子生成氢氧化镁。
反应区设置搅拌器,使得原水和碱液能快速并充分地进行反应,形成絮体,以便在后续处理中进一步沉淀去除。
2)混合反应区:混凝反应混合过程中应使混凝剂水解产物迅速地扩散到水体中的每一个细部,使所有胶体颗粒几乎在同一瞬间脱稳并凝聚,这样才能得到好的絮凝效果。
该过程是靠搅拌器的提升混合作用完成泥渣、药剂、原水的快速凝聚反应,然后经叶轮提升至推流反应区进行慢速絮凝反应,以结成较大的絮凝体。
混凝反应区投加碳酸钠生成碳酸钙,去除水中钙离子。
投加PAC生成污泥絮体。
3)絮凝反应区絮凝反应区也就是慢混区,由可调速搅拌机控制加药后混合水的搅拌速度,以促进矾花的增大,使矾花密实均匀。
絮凝反应区中污水在助凝剂和回流污泥的作用下,形成高浓度的悬浮泥渣层来增加颗粒碰撞机会,有效吸附胶体、悬浮物、乳化油、COD及金属离子等污染物。
污泥回流,不仅可以节省药剂投加量,而且可使反应区内的悬浮固体浓度维持在最佳水平,从而达到优化絮凝反应的目的。
絮凝区通过投加PAM使絮体更紧密。
提高沉淀效率的方法及在沉淀池中应用沉淀是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主要单元,沉淀池的沉淀效率决定了水中悬浮物的去除率,因此沉淀池的设计总是以提高沉淀池的沉降效率为目的。
物料自身特性、水力条件、絮凝效果等因素决定沉淀池的沉淀效率。
提高沉淀效率主要有两种方法:⑴缩短颗粒的沉淀距离、增大沉淀池面积,斜板(管)沉淀池属这一类;⑵增大矾花颗粒的下沉速度,通过采用高效絮凝剂和优化絮凝工艺来实现。
下面主要介绍斜板(管)沉淀池、高密度沉淀池、拦截式沉淀池的特点和优点,旨在提高沉淀池的沉降效率。
1、斜板(管)沉淀池斜板(管)沉淀是把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一般为60°。
众多斜板(管)组件置于沉淀池中,水流可从下向上或从上向下流动,颗粒则沉于底部,而后自动滑下。
从改善沉淀池水力条件来分析,由于沉淀池水力半径大大减小,从而使雷诺数大为降低,弗劳德数大为提高,满足了水流稳定性和层流的要求。
为了进一步提高沉淀效率,许多改良型的斜板(管)沉淀池应运而生。
⑴迷宫式斜板沉淀池迷宫式斜板沉淀池是在普通斜板沉淀池的斜板垂直方向上安装数道翼形叶片,翼形叶片将进入的水流分为主流区、旋流区和环流区。
位于主流区内的絮体,在流速和沉速的共同作用下,逐步下沉。
在旋涡区的絮体,被强制输送到环流区,每经过一个翼片截留一些絮体。
进入环流区的絮体,在环流作用下,呈螺旋形运动并沿翼片下沉到池底。
迷宫斜板沉淀池的涡旋区的涡旋强制输送和环流区的高效沉淀作用,使其具有较高的沉淀效率。
迷宫斜板的颗粒分离属于动态分离,特别是在涡旋区,它包括了旋流作用下进行的重力、流体阻力和惯性力等作用的分离过程,而且在主流区和旋流区产生的质量交换也有使絮体互相碰撞絮凝的作用。
因此,其处理效果优于普通斜板沉淀。
⑵小间距斜板沉淀池斜板(管)沉淀池中水流在理论上处于层流状态,其实不然,实际上在斜管沉淀池中水流是有脉动的,这是因为当斜管中大的矾花颗粒在沉淀中与水产生相对运动,会在矾花颗粒后面产生小涡旋,这些涡旋产生的运动造成了水流的脉动。
高效沉淀池工艺描述
高效沉淀池工艺是将混合、絮凝、沉淀高度集成一体,由混合区、絮凝区、沉淀区和浓缩区及泥渣回流系统和剩余泥渣排放系统组成。
投加混凝剂后的原水经快速混合后进入絮凝池,并与沉淀池浓缩区的部分沉淀污泥混合,在絮凝区中投加助凝剂,并采用特制的搅拌器,透过集中但缓慢的搅拌动作与污水混合完成絮凝反应。
经搅拌混合反应后的水以推流方式进入沉淀区。
在沉淀区中,泥水分离,澄清水进一步经斜管分离后由集水槽收集出水。
沉降的泥渣在沉淀池下部浓缩,浓缩泥渣的上层用螺杆泵回流,以维持最佳的固体浓度,底部多余的泥渣由螺杆泵排除。
图高效沉淀池工艺流程示意图
传统工艺与高效沉淀池工艺比较如下表。
表传统絮凝沉淀工艺与高效沉淀池工艺比较表。
高密度沉淀池技术介绍高密度沉淀池是以体外污泥回流循环为主要特征的一项水质沉淀澄清新技术,具有絮凝效果好,沉降分离快,表面负荷高、出水水质好、排泥浓度高等特点。
高密度沉淀池是混合凝聚、絮凝反应、沉淀分离、污泥浓缩四个单元的综合体,在传统的斜管式混凝沉淀池的基础上,增加了污泥回流系统,充分利用加速混合原理、接触絮凝原理和浅池沉淀原理,把机械混合凝聚、机械强化接触絮凝、斜管沉淀分离、污泥浓缩四个过程进行优化组合,从而获得常规技术所无法比拟的优良性能。
04010206050307抗冲击负荷能力较强,对进水浊度波动不敏感,对低温低浊度源水的适应能力强排泥浓度高,一般可达20g/L ,可减少水量损失絮凝剂、助凝剂、活性污泥回流的联合应用以及合理的机械混凝手段,絮凝能力强,絮体沉淀速度快,出水水质稳定上升流速高,一体化构筑物布置紧凑,占地面积小水力负荷大,产水率高,沉淀速度快,絮凝沉淀时间短自动化控制程度高,工艺运行科学稳定,启动时间短由机械混凝、机械絮凝代替了水力混凝、水力絮凝,由于机械搅拌使药剂和污水的混合更快速、更充分,因此强化了混凝、絮凝的效果,同时也节约了药剂。
絮凝区设有导流筒,不仅有利于回流污泥与原水的混合,而且筒外和筒内不同的紊流强度有利于絮体的成长。
絮凝到沉淀的过渡不用管渠连接,而采用宽大、开放、平稳、有序的直通方式紧密衔接,有利于水流条件的改善和控制。
在沉淀区增加了基于“浅池沉淀”理论的上向流斜板,大大降低了沉淀区占地面积。
沉淀池下部设有污泥浓缩过程,底部安装带栅条刮泥机,有利于提高排除污泥的浓度,不仅可省去污泥脱水前的浓缩过程,而且有利于在絮凝区造成较高的悬浮固体浓度。
由于大量回流污泥的存在,增加了絮体凝聚的机率和密度,使得抗冲击负荷能力和沉降性能大大提高,即使在较大水力负荷条件下,也能保证理想、稳定的出水水质。
对关键技术部位的运行工况,采用严密的高度自动监控手段,进行及时自动调控。
比如絮凝-沉淀衔接过渡区的水力流态状况,浓缩区泥面高度的位置,原水流量、促凝药剂投加量与污泥回流量的变化情况等,以精确控制絮凝区混合絮体浓度,保持最佳接触絮凝条件。
高密度沉淀池技术概述高密度沉淀池技术概述导言高密度沉淀池是一种用于处理废水的工艺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和城市排水处理系统。
本文将就高密度沉淀池的原理、结构以及优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高密度沉淀池的原理高密度沉淀池是通过将废水中的固体颗粒沉降到底部来实现固液分离的。
其原理基于所谓的斯托克斯定律,该定律描述了颗粒物质在液体中沉降速度与颗粒径向的关系。
根据斯托克斯定律,颗粒沉降速度正比于颗粒直径的平方,并与介质黏度和颗粒与介质密度差相关。
二、高密度沉淀池的结构高密度沉淀池一般由若干个连续运行的单元组成。
每个单元都包括了进水、出水和废泥排放口。
进入高密度沉淀池的废水首先由导流装置引导,使之均匀分配到每个单元中。
然后,废水在单元内经过慢搅拌装置进行混合,以加速颗粒物质的沉降。
在混合过程中,固体颗粒逐渐沉淀到底部形成污泥层,而清水在上层流出。
最后,污泥通过废泥排放口定期排出,以保持高密度沉淀池的正常运行。
三、高密度沉淀池的优点1. 较小的占地面积:由于高密度沉淀池能够实现高效的固液分离,废水经过处理后排出的水量大大减少,从而减少了所需的处理面积。
2. 高沉降效率:由于高密度沉淀池采用了慢速搅拌装置,可以让颗粒物质充分与水混合,使得固体颗粒更容易沉降,从而提高了沉降效率。
3. 良好的排放水质:由于高密度沉淀池能够有效分离固液,废水排出后的水质良好,达到了环保排放标准。
4. 简化操作和维护:高密度沉淀池使用起来简单方便,操作和维护难度较低,节省了操作人员的时间和精力,并减少了维护成本。
四、高密度沉淀池的应用高密度沉淀池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如化工、冶金、制浆造纸、轻工等。
在这些行业中,高密度沉淀池被用于处理产生大量固体颗粒的废水,如悬浮物、泥浆等。
通过使用高密度沉淀池,不仅可以降低污染物排放量,也能够提供清洁的水资源,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结论高密度沉淀池是一种高效的废水处理设备,通过固液分离原理,将固体颗粒沉降,达到水质净化的目的。
高密度沉淀池的原理
高密度沉淀池(High Density Sedimentation Tank)是一种用于固液分离的设备,主要通过重力作用将悬浮固体颗粒沉降到底部,实现固液的分离。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重力沉降:高密度沉淀池利用重力对固体颗粒进行沉降,重力是颗粒沉降的主要驱动力。
由于不同颗粒的密度不同,所以在重力的作用下,密度较大的颗粒会快速沉降到底部。
2. 位移流动:高密度沉淀池中的悬浮固体颗粒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并通过底部的排泥器排出,从而使底部的固体浓度高于上部。
为了保持流体平衡,上部清水区会有补给水流进入。
这种位移流动有助于维持一个稳定的沉淀环境,使颗粒能够持续沉降并集中沉淀。
3. 净化效果:高密度沉淀池的设计将流体从池的一端引入并通过整个池体,使颗粒得以沉淀。
通过设置合适的流速和流动路径,可使废水中的悬浮物颗粒在池内停留足够的时间,从而提高沉降效果。
4. 沉淀区的设计:高密度沉淀池通常采用斜板或斜管的设计,以增加沉降区域的面积。
通过斜板或斜管的形式,可以增加固体颗粒的沉降速度并提高沉降效果。
总之,高密度沉淀池通过利用重力作用和位移流动的原理,使悬浮固体颗粒快速
沉降到底部,从而实现固液的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