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气象学:第六章 南海热带气旋与孟加拉湾风暴
- 格式:pptx
- 大小:12.19 MB
- 文档页数:38
热带气旋1. 介绍热带气旋是一种在热带地区形成并维持的强烈气象现象,其特点是拥有旋转对流系统和中心低气压。
热带气旋是由海洋热量和湿气供应驱动的,通常在热带海洋地区生成,并随季节性风系统移动。
热带气旋可以分为多个类别,如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台风和飓风等。
2. 形成原理热带气旋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适当的海水温度:热带气旋的形成需要海水温度达到一定的阈值。
一般来说,海水温度高于26.5摄氏度时,有利于热量和湿气的释放,并为热带气旋提供足够的能量。
•适当的大气稳定度:在热带地区,大气通常是稳定的,这有利于热带气旋的形成和维持。
稳定的大气意味着较少的垂直运动,给热带气旋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
•较弱的垂直风切变:热带气旋的形成还需要较弱的垂直风切变。
风切变指的是上层和下层风向和速度的差异,较弱的风切变有利于热带气旋的垂直发展和维持。
当以上条件满足时,热带气旋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初始阶段:在适当的海洋热环境下,一些局地的气旋对流云团开始形成,由于垂直上升运动的增强,这些云团逐渐形成一个旋转对流系统。
•成熟阶段:在足够的热量和湿气的供应下,旋转对流系统逐渐成熟,并继续增强。
此时,中心低气压不断加深,并伴随着强风和大量降水。
•衰退阶段:在一段时间后,热带气旋与热带海洋热环境的相互作用逐渐减弱,气旋逐渐消散。
整个过程可能需要几天到几周的时间。
3. 热带气旋的预测与监测热带气旋的预测与监测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非常重要。
现代气象学通过卫星观测、气象雷达、飞机探测等手段对热带气旋进行实时监测。
同时,气象部门还利用数值模式进行数值预报,以预测热带气旋的路径和强度变化。
在热带气旋接近或威胁到人群居住的地区时,气象部门会发布台风警报或飓风警报,提醒公众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此外,航空公司、海运公司等也会根据热带气旋的预测路径和强度调整航班和航线,以确保飞行和航行的安全。
4. 热带气旋的影响热带气旋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都有重大影响。
影响南海的热带气旋活动初步分析
聂桂珍
【期刊名称】《海洋通报》
【年(卷),期】1990(9)2
【摘要】南海是世界上热带气旋活动比较频繁的海区之一。
1948~1987年间,影响南海的热带气旋共出现426个,年平均10.7个,其强度一般比西太平洋热带气旋偏弱,影响范围也小;年、月出现频数都具有明显的波动,月累计最高频数出现在9月份,影响南海的热带气旋源地多在西太平洋的7°~15°N、128°~155°E区间和南海的12°~18°N、112°~129°E区间,其移动路径多变,多数趋于西北向移动,最后登陆华南沿海者居多。
热带气旋天气往往造成我国南海和华南沿海地区人民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
【总页数】6页(P27-32)
【作者】聂桂珍
【作者单位】南海舰队气象区台,湛江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732.3
【相关文献】
1.南海ITCZ异常变化及其对非移入性南海热带气旋(TC)活动的可能影响 [J], 黄小燕;管兆勇;何洁琳;何立
2.1997年影响南海的热带气旋异常活动特征及成因分析 [J], 赵雪;庞海龙;李希茜;
宋萍萍
3.南海热带气旋活动对西藏东南部降水影响初步探讨 [J], 德吉白玛
4.2015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特征及强El Ni(n)o现象对其影响的初步分析[J], 殷明;肖子牛;李崇银;葛耀明;贾亦君
5.夏季风期间南海对流活动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影响分析 [J], 霍利微;郭品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六章热带气旋一、单项选择题§6.1 概述1 热带气旋属于:A. 暖性浅薄系统B. 暖性深厚系统C. 冷性浅薄系统D. 冷性深厚系统2 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洋面上的强大的A. 冷性低气压B. 暖性低气压C. 冷性高气压D. 暖性高气压3 若已知热带气旋中心气压为910hpa,则可计算出其中心附近最大风速值为:A. 54m/sB. 57m/sC. 69m/sD. 80m/s4 在地面图上热带气旋的范围通常以A. 8级风圈为准B. 12级风圈为准C. 1000hpa圆形等压线为准D. 最外围一条近似圆形的闭合等压线为准5 在2000年之前,我国和日本对NW太平洋同一个热带气旋的编号:A. 完全一致B. 有时一致,有时有所差异C. AB都对D. AB都错6 在2000年之前,我国和日本对NW太平洋同一个热带气旋的编号:A. 完全一致B. 总是有所差异C. AB都对D. AB都错7 2000年之前,在西北太平洋:A. 我国只对热带气旋进行编号,美国只对热带气旋取名字B. 日本对热带气旋既编号又取名字C. AB都对D. AB都错8 2000年之前,在西北太平洋:A. 我国只对热带气旋进行编号B. 日本和美国对热带气旋既编号又命名C. AB都对D. AB都错9 根据规定我国:A. 对西北太平洋所有的热带气旋都进行编号B. 只对可能影响我国海域的热带气旋进行编号C. AB都对D. AB都错10 根据规定中央气象台只对:A. 风力达8级的热带气旋进行编号B. 可能影响我国海域的热带气旋进行编号C. AB都对D. AB都错11 热带低压(TD)中心附近最大风速为:A. <34knB. 34~47knC. 48~63knD. <64kn12 热带风暴(TS)中心附近最大风速为:A. <34knB. 34~47knC. 48~63knD. <64kn13 强热带风暴(STS)中心附近最大风速为:A. <34knB. 34~47knC. 48~63knD. <64kn14 台风(T)中心附近最大风速为:A. <34knB. 34~47knC. 48~63knD. <64kn15 在NW太平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为12级的热带气旋称为:A. 热带低压B. 热带风暴C. 强热带风暴D. 台风16 在NW太平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为10-11级的热带气旋称为:A. 热带低压B. 热带风暴C. 强热带风暴D. 台风17 在NW太平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为8-9级的热带气旋称为:A. 热带低压B. 热带风暴C. 强热带风暴D. 台风18 在NW太平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为小于8级的热带气旋称为:A. 热带低压B. 热带风暴C. 强热带风暴D. 台风19 NW太平洋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2级称为:A. TDB. TSC. STSD. T20 NW太平洋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速10-11级称为:A. TDB. TSC. STSD. T21 NW太平洋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速8-9级称为:A. TDB. TSC. STSD. T22 NW太平洋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速12级称为:A. TDB. TSC. STSD. T23 在东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将近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2级的热带气旋称为:A. 热带扰动B. 强热带风暴C. 台风D. 飓风24 在北印度洋将中心附近最大风力8级的热带气旋称为:A. 台风B. 飓风C. 低气压D. 气旋性风暴25 在北印度洋将中心附近最大风力<8级的热带气旋称为:A. 台风B. 飓风C. 低气压D. 气旋性风暴26 台风中心强度不再加深,风速不再增大,但大风范围扩大时属于A. 形成期B. 发展期C. 成熟期D. 衰亡期27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发生最多的月份是:A. 7月B. 8月C. 9月D. 10月28 东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发生最多的月份是:A. 7月B. 8月C. 9月D. 10月29 北大西洋热带气旋发生最多的月份是:A. 7月B. 8月C. 9月D. 10月30 孟加拉湾的热带气旋集中出现的季节为:A. 春,夏B. 夏,秋C. 春,秋D. 冬,春31 热带气旋集中发生的月份是:A. 北半球为7-10月,南半球为1-3月B. 南半球7-10月,北半球1-3月C. 南北半球均为1-3月D. 南北半球为7-10月32 全年热带气旋发生数:A. 北半球约占3/4,南半球约占1/4B. 北半球约占1/4, 南半球约占3/4C. 南北半球各占1/2D. ABC都错33 通常北半球热带气旋生成于副高的A. 西侧B. 北侧C. 东侧D. 南侧34 通常南半球热带气旋生成于副高的A. 西侧B. 北侧C. 东侧D. 南侧35 全年热带气旋发生数:A. 北半球约占全年热带气旋发生数总数的将近3/4B. 北太平洋占全年热带气旋发生数总数的1/2以上C. 西北太平洋占全年热带气旋发生数总数的1/3以上D. ABC都对36 NW太平洋的台风季节是指:A. 6-8月B. 8-9月C. 7-10月D. 9-11月37 我国每年平均约为热带气旋登陆A. 4个B. 8个C. 12个D. ABC都错38 我国每年最多有热带气旋登陆A. 3个B. 8个C. 12个D. ABC都错39 平均每年在华南沿海登陆的热带气旋占登陆热带气旋总数的将近A. 40%B. 50%C. 60%D. 80%40 平均每年在华东沿海登陆的热带气旋占登陆热带气旋总数的将近A. 40%B. 50%C. 60%D. 80%41 平均每年经黄海和渤海在我国北方沿海登陆的热带气旋占登陆热带气旋总数的将近A. 5%B. 10%C. 20%D. 30%42 年平均进入我国海岸线300km沿海海域的热带气旋约有A. 10个B. 20个C. 40个D. 80个43 我国每年平均有热带气旋登陆A. 3个B. 8个C. 12个D. ABC都错44 我国每年最多有热带气旋登陆A. 3个B. 8个C. 12个D. ABC都错45 我国每年最少有热带气旋登陆A. 3个B. 8个C. 12个D. ABC都错46 热带气旋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是:A. 西北太平洋B. 东北太平洋C. 北大西洋D. 印度洋47 没有热带气旋发生的海域有:A. 东南太平洋B. 东北太平洋C. 东北印度洋D. 东南印度洋48 没有热带气旋发生的海域有:A. 南太平洋B. 南大西洋C. 南印度洋D. ABC都不对§6.2 热带气旋的生命期、形成与消亡1 没有热带气旋发生的低纬海域有:A. 南北纬5度以内B. 东南太平洋C. 南大西洋D. ABC都对2 没有热带气旋发生的海域有:A. 西沙群岛附近B. 东沙群岛附近C. 中沙群岛附近D. 南沙群岛附近3 热带气旋产生的一个必要条件是要有广阔的高温热带洋面,A. 水温>20B. 水温>26C. 水温>30D. 水温>364 热带气旋的产生要有一定的地转偏向力,通常要求纬度A. >5°B. 10°C. 15°D. >20°5 在赤道附近不能形成热带气旋的原因是:A. 缺乏广阔的暖洋面B. 地转偏向力太小C. 缺乏有利的低层扰动流场D. 对流层风的垂直切变太大6 在北印度洋盛夏热带气旋极少产生的原因主要是:A. 缺乏广阔的暖洋面B. 地转偏向力太小C. 缺乏有利的低层扰动流场D. 对流层风的垂直切变太大7 下列有利于热带气旋加强的情况是:A. 进入冷水面B. 经过岛屿C. 冷空气侵入D. 登陆不久再度入海8 热带气旋迅速减弱消亡的条件是:A. 进入中高纬海域B. 登陆后不久再度入海C. 登陆D. 大量降水9 绝大多数(约85%)的热带气旋发生于A. 东风波中B. 热带辐合带中C. 极锋上的波动D. 静止锋上的波动10 大约15%的热带气旋发生于A. 东风波中B. 热带辐合带中C. 极锋上的波动D. 静止锋上的波动11 热带气旋进入中高纬海域后,因冷空气侵入而变成温带气旋,A. 其中绝大多数将逐渐减弱消失B. 在个别情况下可能再度强烈发展C. AB都对D. AB都错12 热带气旋进入中高纬海域后,因冷空气侵入而变成温带气旋,A. 其中绝大多数将逐渐减弱消失B. 此后在任何情况下永远也不可能再度强烈发展C. AB都对D. AB都错§6.3 热带气旋的结构与天气1 热带气旋的主要天气特点包括:A. 狂风暴雨B. 巨浪高潮C. AB都对D. AB都错2 热带气旋的主要天气特点包括:A. 狂风巨浪B. 浓雾低潮C. AB都对D. AB都错3 在北半球热带气旋低层气流:A. 逆时针方向向中心辐合B. 顺时针方向向中心辐合C. 逆时针方向向外辐散D. 顺时针方向向外辐散4 在南半球热带气旋低层气流:A. 逆时针方向向中心辐合B. 顺时针方向向中心辐合C. 逆时针方向向外辐散D. 顺时针方向向外辐散5 当船舶逐渐接近台风时,气压和风力变化为:A. 气压下降,风力减小B. 气压上升,风力减小C. 气压下降,风力增大D. 气压上升,风力增大6 当船舶逐渐脱离台风时,气压和风力变化为:A. 气压下降,风力减小B. 气压上升,风力减小C. 气压下降,风力增大D. 气压上升,风力增大7 热带气旋外围区的风向与海上涌浪向之间的夹角约为:A. 15度B. 60度C. 120度D. 180度8 热带气旋过境时气压自记曲线呈:A. 脸盆状B. 漏斗状C. 抛物线形D. 倒抛物线形9 在北半球发展中热带气旋的高层气流A. 逆转辐合B. 逆转辐散C. 顺转辐合D. 顺转辐散10 在南半球发展中热带气旋的高层气流A. 逆转辐合B. 逆转辐散C. 顺转辐合D. 顺转辐散11 船舶距离台风中心1000km之外,可见到的海况是:A. 大风浪B. 涌浪C. 海啸D. 海面平静12 统计表明,热带气旋中心气压每降低1hpa,海面水位约增高:A. 0.5cmB. 1cmC. 5cmD. 10cm13 据统计,在北半球热带气旋最大波高出现在:A. 右后象限大约距中心20-50n mile 的地方B. 左后象限大约距中心20-50n mile的地方C. 右前象限大约距中心20-50n mile 的地方D. 左前象限大约距中心20-50n mile的地方14 据统计,在南半球热带气旋最大波高出现在:A. 右后象限大约距中心20-50n mile 的地方B. 左后象限大约距中心20-50n mile的地方C. 右前象限大约距中心20-50n mile 的地方D. 左前象限大约距中心20-50n mile的地方15 在北半球热带气旋的主波向与其移动方向一致A. 前半圆B. 后半圆C. 左半圆D. 右半圆16 在南半球热带气旋的主波向与其移动方向一致A. 前半圆B. 后半圆C. 左半圆D. 右半圆17 热带气旋中天气最恶劣的区域为:A. 外围区B. 涡旋区C. 眼区D. ABC都对18 在热带气旋涡旋区风的分布规律是:A. 越靠近中心风力越大B. 越靠近中心风力越小C. 风力几乎到处都一样大D. 中心附近微风到无风19 热带气旋眼区的天气与海况特点是:A. 微风,少云,轻浪B. 狂风暴雨,金字塔形浪C. 微风,少云,金字塔形浪D. 阵雨,大风大浪20 当台风中心位于上海东南方300km处时,长江口外锚地的风向为:A. 东南风B. 西南风C. 东北风D. 西北风21 当台风中心位于上海西北方200km处时,长江口外锚地的风向为:A. 东南风B. 西南风C. 东北风D. 西北风22 当台风中心位于大连西南方100km处时,大连附近海域的风向为:A. 东南风B. 西南风C. 东北风D. 西北风23 当台风中心位于大连东北方100km处时,大连附近海域的风向为:A. 东南风B. 西南风C. 东北风D. 西北风24 热带气旋来临前征兆包括:A. 海面出现涌浪并不断增强,海天线上出现辐射状卷云并逐渐变厚变密B. 气压的变化趋势是下降的,在西风带看到高云自东向西移动C. AB都对D. AB都错25 热带气旋来临前征兆包括:A. 海面出现涌浪并不断增强,海天线上出现辐射状卷云并逐渐变厚变密B. 气压的变化趋势是下降的,在西风带看到高云自西向东移动C. AB都对D. AB都错§6.4 热带气旋的移动1 通常热带气旋移速较快的阶段是:A. 转向前B. 转向时C. 转向后D. 正在加深时2 通常热带气旋移速较慢的阶段是:A. 转向前B. 转向时C. 转向后D. 正在加深时3 通常热带气旋移速最慢,甚至停滞的阶段是:A. 转向前B. 转向时C. 转向后D. ABC都对4 通常热带气旋移动路径容易出现明显蛇行特征的阶段是:A. 转向前B. 转向时C. 转向后D. ABC都对5 通常热带气旋转向后其移速:A. 明显加快B. 明显减慢C. 时快时慢D. 变化不大6 通常当热带气旋加深时,其移速A. 加快B. 不变C. 减慢D. 近于零7 热带气旋的典型移动路径类似于:A. 直线B. 抛物线C. 双曲线D. 椭圆8 热带气旋移动的基本规律是:A. 受大型基本气流引导B. 在北半球先向西然后向东北走抛物线形C. 在南半球先向西然后向东南走抛物线形D. ABC都对9 热带气旋移动的基本规律是:A. 受大型基本气流引导B. 在北半球先向西然后向东南走抛物线形C. 在南半球先向西然后向东北走抛物线形D. ABC都对10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相对集中发生的地区有:A. 台湾至琉球群岛B. 菲律宾至关岛C. 南沙群岛以南D. ABC都错11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相对集中发生的地区有:A. 关岛西南洋面B. 加罗林群岛中部洋面C. 南海中部海面D. ABC都对12 NW太平洋热带气旋三类典型常规路径是:A. 西进型B. 登陆型C. 海上转向型D. ABC都对13 发生双台风效应时,通常两个热带气旋绕其中心连线中点A. 顺时针方向旋转,并且相互排斥B. 逆时针方向旋转,并且相互排斥C. 顺时针方向旋转,并且相互趋近D. 逆时针方向旋转,并且相互趋近14 发生双台风效应时,热带气旋出现异常或复杂路径,例如:A. 停滞B. 摆动C. 打转D. ABC都对15 热带气旋常出现异常路径是由于:A. 在匀压场中产生的惯性运动B. 陀螺效应C. 双台风效应D. ABC都对16 在北半球热带气旋内力的方向指向:A. 西北B. 东北C. 西南D. 东南17 在南半球热带气旋内力的方向指向:A. 西北B. 东北C. 西南D. 东南18 影响热带气旋移动的力包括:A. 大型气压场的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B. 大型气压场的气压梯度力,内力,摩擦力C. 大型气压场的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内力D. 地转偏向力,内力,摩擦力19 能直接影响热带气旋移动的主要天气系统有:A. 副热带高压B. 西风大槽、暖性高压C. AB都对D. AB都错20 西北太平洋可能引导热带气旋转向的气流是:A. 副高东侧的偏北气流B. 西风大槽后的西北气流C. AB都对D. AB都错21 西北太平洋可能引导热带气旋转向的气流是:A. 副高西侧的偏南气流B. 西风大槽前的西南气流C. AB都对D. AB都错22 当热带气旋处在强大,稳定,脊线为东西向的副高南侧时,其引导气流为:A. 偏东气流B. 偏西气流C. 偏北气流D. 偏南气流23 当热带气旋处在强大,稳定,脊线为东西向的副高南侧时,其引导气流为:A. 自东向西B. 自西向东C. 向东北转向D. 原地打转24 500hpa副高脊线呈东西向,副高强大稳定,这时位于副高南侧的热带气旋将:A. 原地打转B. 向西移动C. 向东移动D. 向北转向25 500hpa图上西北太平洋副高脊线呈西北东南向,这时位于其南侧的热带气旋将:A. 向西移动B. 向东北转向C. 向西北移动D. 向东南移动26 500hpa图上西北太平洋副高脊向西北方向伸展,轴线呈西北-东南向,其西部大陆上有西风带暖高压东移,两者有打通的趋势,此时位于副高西南侧的热带气旋将向移动A. 向西B. 向北C. 向西北D. 向东北27 已转向进入西风带的热带气旋,遇北部强大而稳定的阻塞高压,其东侧的副高此时明显减弱东退、热带气旋将:A. 向北移动B. 向东北移动C. 向东移动D. 向西移动28 在北半球当热带气旋位于强大稳定,脊线呈东西向的副高时,通常将向西北方向移动A. 南侧B. 西南侧C. 西侧D. 西北侧29 在南半球热带气旋位于强大稳定,脊线呈东西向的副热带高压的部位时,通常将向西南方向移动A. 北侧B. 西北侧C. 西侧D. 西南侧30 500hpa图上北太平洋副高较弱,其北侧有低槽移动,副高脊因受低槽和南侧强大台风的影响而断裂,此时通常台风将A. 继续向西移动B. 转面向西北移动C. 向北移动D. 原地打转31 500hpa图上,一个十分强大的台风位于一分为二的东西两个较弱副热带高压之间,则该台风通常将:A. 向北移动B. 偏西移动C. 向西北移动D. 原地不动§6.5 南海热带气旋1 南海热带气旋达到TS及以上强度的每年平均有9个A. 约占整个西北太平洋发生总数的1/3,相当于北大西洋出现的总数B. 其中约1/2从太平洋移入的,其余1/2是在南海土生土长的C. AB都对D. AB都错2 产生于南海的热带气旋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比较A. 水平范围小,垂直伸展高度低,强度弱B. 达到台风强度的只占近1/3C. AB都对 D. AB都错3 产生于南海的豆台风A. 范围小,强度大B. 移动快,破坏力不大C. AB都对D. AB都错4 产生于南海的豆台风A. 范围小,6级大风范围一般不超过50-100km,移动快B. 强度大,中心附近最大风速可达50m/s以上,破坏力大C. AB都对D. AB都错5 南海热带气旋的移动路径大致可归纳为:A. 抛物线型、倒抛物线型B. 西行、打转后北上C. AB都对D. AB都错6 关于夏季南海热带气旋的移动路径:A. 当副高强大且稳定时,多为西行或倒抛物线型B. 当高空环流较弱或有双台风影响时,常在海上打转,路径无规律C. AB都对D. AB都错7 关于南海热带气旋的移动路径:A. 夏季当副高强大且稳定时,多为西行或倒抛物线型B. 冬季迂冷空气南下,南海北部NE气流增加时可使其向南移动C. AB都对D. AB都错8 关于南海热带气旋的移动路径:A. 夏季当副高强大且稳定时,多为西行或倒抛物线型B. 冬季迂冷空气南下,南海北部NE气流增加时可使其迅速向NE转向C. AB都对D. AB都错§6.6 热带气旋的测算和避离方法1 在北半球某港口,若测得风向按次序变化时,则可断定风暴中心在当地以南并向西行:A. NE-N-NWB. NW-W-SWC. NE-E-SED. SE-E-NE2 在北半球某港口,若测得风向按次序变化时,则可断定风暴中心在当地以南并向东行:A. NE-N-NWB. NW-W-SWC. NE-E-SED. SE-E-NE3 在北半球某港口,若测得风向按次序变化时,则可断定风暴中心在当地以东并向北行:A. NW-W-SWB. N-NE-EC. NE-N-NWD. NW-N-NE4 在北半球某港口,若测得风向按次序变化时,则可断定风暴中心在当地以东并向南行:A. NW-W-SWB. N-NE-EC. NE-N-NWD. NW-N-NE5 船舶在北半球遇热带气旋,测得真风向为东风,真风力6级,由可知热带气旋中心的方位为:A. 45度B. 160度C. 225度D. 315度6 船舶在南半球遇热带气旋,测得真风向为东风,真风力6级,由可知热带气旋中心的方位为:A. 45度B. 160度C. 225度D. 315度7 某轮在北半球误入热带气旋环流中,背真风而立,以正前方为0度,若测得风力为8级,则可断定热带气旋中心位于左前方约:A. 22.5度B. 45度C. 67.5度D. 90度8 某轮在南半球误入热带气旋环流中,背真风而立,以正前方为0度,若测得风力为8级,则可断定热带气旋中心位于右前方约:A. 22.5度B. 45度C. 67.5度D. 90度9 某船在北半球遭遇热带气旋,测得真风向为90度,风力10级,可断定热带气旋中心的方位在:A. 180度左右B. 225度左右C. 315度左右D. 360度左右10 某船在南半球遭遇热带气旋,测得真风向为90度,风力10级,可断定热带气旋中心的方位在:A. 180度左右B. 225度左右C. 315度左右D. 360度左右11 某船遭遇热带气旋,若测得风力为9级,则可大致判定热带气旋中心距离约为:A. 35 n mileB. 50n mileC. 75n mileD. 110n mile12 某船遭遇热带气旋,若测得风力为10级,则可大致判定热带气旋中心距离约为:A. 35 n mileB. 50n mileC. 75n mileD. 110n mile13 某船遭遇热带气旋,若测得风力为11级,则可大致判定热带气旋中心距离约为:A. 35 n mileB. 50n mileC. 75n mileD. 110n mile14 某船遭遇热带气旋,若测得风力为12级,则可大致判定热带气旋中心距离约为:A. 35 n mileB. 50n mileC. 75n mileD. 110n mile15 在北半球热带气旋风力最大的象限为:A. 右前象限B. 右后象限C. 左前象限D. 左后象限16 在南半球热带气旋风力最大的象限为:A. 右前象限B. 右后象限C. 左前象限D. 左后象限17 在北半球热带气旋的危险半圆是:A. 左半圆B. 右半圆C. 前半圆D. 后半圆18 在南半球热带气旋的危险半圆是:A. 左半圆B. 右半圆C. 前半圆D. 后半圆19 在北半球热带气旋的可航半圆是:A. 左半圆B. 右半圆C. 前半圆D. 后半圆20 在南半球热带气旋的可航半圆是:A. 左半圆B. 右半圆C. 前半圆D. 后半圆21 在北半球热带气旋的危险象限是:A. 左前半圆B. 右前半圆C. 左后半圆D. 右后半圆22 在南半球热带气旋的危险象限是:A. 左前半圆B. 右前半圆C. 左后半圆D. 右后半圆23 某轮受热带气旋环流影响,在滞航状态下每隔1-2h连续进行观测,若测得真风向顺时针方向转变,则可断定该轮处在A. 前半圆B. 后半圆C. 左半圆D. 右半圆24 某轮受热带气旋环流影响,在滞航状态下每隔1-2h连续进行观测,若测得真风向逆时针方向转变,则可断定该轮处在A. 前半圆B. 后半圆C. 左半圆D. 右半圆25 某轮受热带气旋环流影响,在滞航状态下每隔1-2h连续进行观测,若测得真风向顺时针方向转变,则可断定该轮处在A. 右半圆(北半球)B. 左半圆(南半球)C. AB都对D. AB都错26 某轮受热带气旋环流影响,在滞航状态下每隔1-2h连续进行观测,若测得真风向顺时针方向转变,则可断定该轮处在A. 右半圆(南半球)B. 左半圆(北半球)C. AB都对D. AB都错27 某轮受热带气旋环流影响,在滞航状态下每隔1-2h连续进行观测,若测得真风向顺时针方向转变,则可断定该轮处在A. 右半圆(北半球)B. 右半圆(南半球)C. AB都对D. AB都错28 某轮受热带气旋环流影响,在滞航状态下每隔1-2h连续进行观测,若测得真风向顺时针方向转变,则可断定该轮处在A. 左半圆(北半球)B. 左半圆(南半球)C. AB都对D. AB都错29 某轮受热带气旋环流影响,在滞航状态下每隔1-2h连续进行观测,若测得真风向顺时针方向转变,则可断定该轮处在A. 危险半圆(北半球)B. 危险半圆(南半球)C. AB都对D. AB都错30 某轮受热带气旋环流影响,在滞航状态下每隔1-2h连续进行观测,若测得真风向顺时针方向转变,则可断定该轮处在A. 可航半圆(南半球)B. 可航半圆(北半球)C. AB都对D. AB都错31 某轮受热带气旋环流影响,在滞航状态下每隔1-2h连续进行观测,若测得真风向顺时针方向转变,则可断定该轮处在A. 危险半圆(北半球)B. 可航半圆(南半球)C. AB都对D. AB都错32 某轮受热带气旋环流影响,在滞航状态下每隔1-2h连续进行观测,若测得真风向顺时针方向转变,则可断定该轮处在A. 可航半圆(北半球)B. 危险半圆(南半球)C. AB都对D. AB都错33 某轮受热带气旋环流影响,在滞航状态下每隔1-2h连续进行观测,若测得真风向顺时针方向转变,则可断定该轮处在A. 前半圆B. 后半圆C. 左半圆D. 右半圆34 某轮受热带气旋环流影响,在滞航状态下每隔1-2h连续进行观测,若测得真风向逆时针方向转变,则可断定该轮处在A. 前半圆B. 后半圆C. 左半圆D. 右半圆35 某轮受热带气旋环流影响,在滞航状态下每隔1-2h连续进行观测,若测得真风向逆时针方向转变,则可断定该轮处在A. 右半圆(北半球)B. 左半圆(南半球)C. AB都对D. AB都错36 某轮受热带气旋环流影响,在滞航状态下每隔1-2h连续进行观测,若测得真风向逆时针方向转变,则可断定该轮处在A. 右半圆(南半球)B. 左半圆(北半球)C. AB都对D. AB都错37 某轮受热带气旋环流影响,在滞航状态下每隔1-2h连续进行观测,若测得真风向逆时针方向转变,则可断定该轮处在A. 右半圆(北半球)B. 左半圆(南半球)C. AB都对D. AB都错38 某轮受热带气旋环流影响,在滞航状态下每隔1-2h连续进行观测,若测得真风向逆时针方向转变,则可断定该轮处在A. 左半圆(北半球)B. 左半圆(南半球)C. AB都对D. AB都错39 某轮受热带气旋环流影响,在滞航状态下每隔1-2h连续进行观测,若测得真风向逆时针方向转变,则可断定该轮处在A. 危险半圆(北半球)B. 危险半圆(南半球)C. AB都对D. AB都错40 某轮受热带气旋环流影响,在滞航状态下每隔1-2h连续进行观测,若测得真风向逆时针方向转变,则可断定该轮处在A. 可航半圆(南半球)B. 可航半圆(北半球)C. AB都对D. AB都错41 某轮受热带气旋环流影响,在滞航状态下每隔1-2h连续进行观测,若测得真风向逆时针方向转变,则可断定该轮处在A. 危险半圆(北半球)B. 可航半圆(南半球)C. AB都对D. AB都错42 某轮受热带气旋环流影响,在滞航状态下每隔1-2h连续进行观测,若测得真风向逆时针方向转变,则可断定该轮处在A. 可航半圆(北半球)B. 危险半圆(南半球)C. AB都对D. AB都错43 某轮在北大西洋遭遇热带气旋,测得真风向逆转,气压上升,则可断定该轮处于:A. 右前象限B. 右后象限C. 左前象限D. 左后象限44 某轮在东海遭遇热带气旋,测得真风向随时间的变化为N-NW-W,气压下降,则可断定船舶处于热带气旋的A. 右前象限B. 右后象限C. 左前象限D. 左后象限45 某轮在东海遭遇热带气旋,测得真风向随时间的变化为N-NW-W,气压上升,则可断定船舶处于热带气旋的A. 右前象限B. 右后象限C. 左前象限D. 左后象限46 某轮在东海遭遇热带气旋,测得真风向随时间的变化为W-NW-N,气压下降,则可断定船舶处于热带气旋的A. 右前象限B. 右后象限C. 左前象限D. 左后象限47 某轮在东海遭遇热带气旋,测得真风向随时间的变化为W-NW-N,气压上升,则可断定船舶处于热带气旋的A. 右前象限B. 右后象限C. 左前象限D. 左后象限。
台风雨是怎样形成的台风雨是怎样形成的台风(也被称为飓风或风暴)是一种强大的气象现象,通常伴随着强风、暴雨和强烈的旋转,形成在热带海洋上方的大规模气旋系统。
以下是台风形成的一般过程:1. 海洋温暖:台风的形成通常需要海洋水温在26度摄氏度以上。
这是因为温暖的海洋表面提供了足够的能量,使空气能够升腾而形成对流。
2. 湿空气上升:在台风形成时,湿润的空气被加热并上升。
当湿空气上升时,水蒸气冷却并凝结成水滴,形成云层。
3. 旋转气旋:在上升的空气形成云层后,由于地球自转的科里奥利力影响,气体开始旋转。
这导致了气旋的形成,使得风向逐渐变得顺时针或逆时针。
4. 特定条件:形成台风的特定条件包括上层风切变较小、高湿度、足够的海洋能量等。
这些条件有助于维持和加强台风的发展。
5. 维持:台风通过不断吸收热带海洋上的热量来维持其强度。
当台风移动到较冷的地区或遇到干燥的空气,热量供应减少,台风的强度会减弱。
飓风和台风的区别台风和飓风其实是一种风,只不过叫法不同,都是指北半球的热带气旋。
生成于西北太平洋和我国南海的强烈热带气旋被称为“台风”;生成于大西洋、加勒比海以及北太平洋东部的则称“飓风”;而生成于印度洋、阿拉伯海、孟加拉湾的则称为“旋风”。
飓风,大西洋和东太平洋地区将强大而深厚的热带气旋称为飓风,也泛指狂风和任何热带气旋以及风力达12级的任何大风。
飓风中心有一个风眼,风眼愈小,破坏力愈大。
台风,属于热带气旋的一种。
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
我国把南海与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按其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大小划分为6个等级,其中风力达12级或以上的,统称为台风。
台风来了海水为什么会涨高1. 台风是大气中的强烈涡旋,会使得受影响区域的大气压力产生剧烈波动。
这种气压变化会影响海洋表面的水体运动,导致海水在台风路径上的涨落。
当台风向陆地移动时,它会使海水表面向风暴中心辐合,导致潮汐升高。
孟加拉湾气旋风暴研究回顾
吕爱民
【期刊名称】《海洋气象学报》
【年(卷),期】2017(037)002
【摘要】活动于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地区的热带气旋称为气旋性风暴,约占全球热带气旋年均生成总数的10%,其中活跃于孟加拉湾的气旋性风暴是造成中国西南地区强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之一。
本文简要回顾了过去几十年来国内外在孟加拉湾风暴生成源地、发生频数、移动路径和生命史等方面的活动特征以及结构特征、活动机理,及其对中国天气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孟湾风暴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总页数】9页(P13-21)
【作者】吕爱民
【作者单位】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44
【相关文献】
1.孟加拉湾气旋风暴研究回顾 [J], 吕爱民
2.孟加拉湾特强气旋风暴"法尼"对西藏南部和东南部强降水的影响分析 [J], 次仁拉姆; 旦增冉珍; 德吉白珍; 卓玛
3.孟加拉湾季风对热带气旋生成和发展的调制机制研究 [J], 李志; 孟强; 薛亮
4.孟加拉湾不同路径下热带气旋生浪特性研究 [J], 周正洁;徐福敏
5.孟加拉湾热带气旋Vardah引发罕见对称降水的机制研究 [J], 邢雪婷;葛芯恒;王雪;郜薇薇;倪冉;吕海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热带气旋的源地一、盛行地区国际日期线以西的北太平洋生成了最多的热带气旋;而南大西洋则几乎没有热带气旋活动。
几乎所有的热带气旋都是在赤道南北三十纬度以内的范围内生成。
当中大约87%是在南北纬二十度之内。
因为地转偏移力弱小的关系,南北纬十度以内形成热带气旋的机会较少,但并非罕见。
每年地球总共平均有80个热带气旋生成。
1.北太平洋西部包括南海,影响地区包括中国大陆及海南、台湾;菲律宾、韩国、日本、越南、太平洋上各岛,间中也可以影响泰国及印尼。
每年西北太平洋生成的热带气旋占全球的三分之一。
中国的沿岸是全球最多热带气旋登陆的地方;而每年也有六至七个热带气旋登陆菲律宾。
2.北太平洋东部第二多生产热带气旋地区,影响地区包括墨西哥、夏威夷、太平洋上岛国,罕有情况下可影响下加利福尼亚,及中美洲的北部地区。
3.北大西洋包括加勒比海、墨西哥湾。
每年生成数目差距很大,由一个至超过二十个不等,每年平均大约有十个生成。
主要影响美国东岸及墨西哥湾沿岸各州、墨西哥及加勒比海各国,间中影响可达委内瑞拉和加拿大。
2022年的飓风文斯更以热带低气压的强度登陆西班牙,是有纪录以来唯一一个登陆欧洲的大西洋风暴。
4.南太平洋西部主要影响澳大利亚及大洋洲各国。
5.北印度洋包括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主要在孟加拉湾生成。
北印度洋的风季有两个巅峰:一个在季风开始之前的4月和5月,另一个在季风结束后的10月和11月。
影响印度、孟加拉、斯里兰卡、泰国、缅甸和巴基斯坦等国,有时更会影响阿拉伯半岛。
6.南印度洋东部影响印尼及澳大利亚西部。
7.南印度洋西部主要影响马达加斯加、莫桑比克、毛里求斯、留尼汪岛、坦桑尼亚、科摩罗和肯尼亚等地。
二、罕见源地1.南大西洋由于较低的海水温度、强烈的垂直风切变,至今只曾发现有三个热带气旋在南大西洋形成,包括吹袭巴西的热带气旋卡塔琳娜。
2.东南太平洋该区因为强烈的垂直风切变,至今未有发现有热带气旋生成。
3.地中海只有极少数类似热带气旋的风暴曾经形成。
台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台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形成条件1、要有广阔的高温高湿氛围。
热带海洋底层大气的温度和湿度主要取决于海面水温,台风只能在海温高于26℃-27℃的温暖海面上形成。
2.一定有原始漩涡。
这样,在台风形成的初期,周围的气流就不会直接流入涡旋的中心,从而使其迅速填充消失。
此外,台风生成区高低空风向风速差异较小,是20纬度以上台风不易生成的主要原因。
3.垂直方向的风速不宜相差太大,上下两层空之间的相对运动很小,使初始扰动中水汽凝结释放的潜热可以集中储存在风眼区的空气柱中,形成并加强台风暖中心结构。
4.需要有足够的地质导向力,利用地球自转作为台风结构有利于气旋涡旋的产生。
赤道附近的地质导向力接近于零,并朝着北极和南极增加。
台风基本上发生在赤道以上5个纬度的海面上。
形成原因台风发源于热带海面,那里气温较高,大量海水蒸发成空,形成低压中心。
随着气压的变化和地球本身的运动,流入的空空气也随之旋转,形成逆时针空空气涡旋,称为热带气旋。
只要气温不下降,热带气旋就会越来越强,最后形成台风。
台风等级1.热带低压属于热带气旋强度最弱的级别,其最大风力为每小时62公里或以下。
热带低压是台风形成的最重要的起源和台风消失的结束。
2.热带风暴是指中心附近最大风力8 ~ 9级(17.2 ~ 24.4米/秒)的热带气旋。
热带风暴生成前需要一个弱热带涡旋(热带低深圳生活网压)。
3.强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底部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24.5 ~ 32.6米/秒,底部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0 ~ 11级,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0 ~ 11级(24.5 ~ 32.6米/秒)。
随着强烈的热带风暴继续加强,台风将会形成。
4.在气象学上,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定义,持续风速为12至13级(即每秒32.7至41.4米)的热带气旋被称为台风或飓风,飓风的名称在北大西洋和东太平洋使用。
在北太平洋西部(赤道以北,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东经100度以东),近字为台风,当台风持续加强时,称为强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