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西北太平洋季风槽中热带气旋群发的研究 Ⅰ.热带气旋群发的基本特征
- 格式:pdf
- 大小:1.14 MB
- 文档页数:8
夏季风期间南海对流活动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影响分析霍利微;郭品文【期刊名称】《热带气象学报》【年(卷),期】2014(030)001【摘要】利用1979-2008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NOAA的OLR逐日资料和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资料,分析了夏季风期间南海(105~120°E,5~20°N)对流活动的季节内振荡(ISO)特征及其对西北太平洋TC的生成及路径的影响,并采用TC路径模式从大尺度环境场角度初步探讨了ISO对TC运动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夏季风期间的南海对流活动存在活跃期、不活跃期交替更迭的ISO现象,与之对应的季风环流型存在显著差异:南海对流活跃(不活跃)表示南海夏季风活跃(不活跃),南海-西北太平洋季风槽强(弱)且向东伸展(向西撤退),副热带高压偏东(西),季风环流强(弱).(2)南海夏季风活跃(不活跃)期,TC生成频数多(少)且生成位置偏西(东).(3)针对西行进入135°E以西,25°N以南的这类西北太平洋TC(WNP-TC),在活跃期,多以偏西或西北路径直行进入南海;而不活跃期时,多转向北上不进入南海.(4)路径模式模拟结果显示:南海季风活跃(不活跃)时,大尺度环境场的引导作用有利于WNP-TC直行进入南海(转向北上,不进入南海).同时,WNP-TC的生成位置越偏西越有利于WNP-TC进入南海.【总页数】10页(P101-110)【作者】霍利微;郭品文【作者单位】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44;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44【相关文献】1.南海夏季风爆发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 [J], 黄菲;李元妮2.中高纬大气环流异常和低纬30~60天低频对流活动对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影响[J], 温之平;黄荣辉;贺海晏;蓝光东3.热带西太平洋对流活动特征与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关系 [J], 李菲;周顺武;王盘兴4.南海-西北太平洋季风槽中热带气旋群发的研究Ⅰ.热带气旋群发的基本特征 [J], 高建芸;吕心艳;鲍瑞娟;张秀芝5.苏门答腊地区对流活动及其与南海夏季风建立的关系 [J], 王黎娟;何金海;管兆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近海季风和热带气旋活动的气候特征及其对南海水文季节
结构的影响
陈上及
【期刊名称】《海洋学报》
【年(卷),期】1994(16)1
【摘要】本文的目的旨在研究南海全年皆夏的海区是否终年如一,有无季节性差别,根据南海季风显著、台风频繁的特点,在分析中国近海季风和热带气旋活动的统计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实例分析了季风和热带气旋对南海水文特征和季节结构的显著影响,认为南海的全夏海区,虽全年皆夏,但并非终年如一.根据冬、夏季风各个发展阶段的标志日期和台风频率的季节性特征,南海全夏海区的水文季节结构可分为孟夏、仲夏、盛夏和晚夏四个时期,并对各个时期的具体划分和水文的季节性特征作了论述.
【总页数】11页(P1-11)
【关键词】季风;热带气旋;气候特征;水文季节
【作者】陈上及
【作者单位】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66
【相关文献】
1.我国近海热带气旋活动的气候特征及其与大尺度环境场的关系 [J], 耿淑琴;夏冬冬
2.中国近海秀风和热带气旋1)活动的气候特征 [J], 陈上及
3.热带季节内振荡与南海热带气旋活动的关系 [J], 祝丽娟;王亚非;尹志聪
4.南海近海热带气旋降水的气候特征分析 [J], 汤阳
5.CWRF对中国近海热带气旋活动季节和年际变化及环境场影响的模拟 [J], 史文茹;陈海山;梁信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971-2020年南海生成热带气旋的活动规律与大风分布特征杨亚新【期刊名称】《海洋预报》【年(卷),期】2024(41)1【摘要】利用东京台风中心提供的1971—2020年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资料,对南海生成热带气旋的发生频数、发生源地、强度和持续时间、移动路径以及大风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南海热带气旋主要生成于5—12月,其中6—9月为盛行期,约有70%的热带气旋生成;热带气旋生成位置季节变化明显,6—9月多生成于南海北部17°N附近,11月—次年4月多生成于14°N以南的南海南部,5月和10月为季节转换期,生成位置大幅北进或南撤;热带气旋中心最低气压为940~1004 hPa,平均值为985.4 hPa,近中心最大风速为35~85 kt,平均值为48.3 kt,平均持续天数为6.2 d;热带气旋移动路径以西移和西北移路径居多,各月都有发生,其次为东北移路径,主要发生在5—6月;近90%的南海热带气旋10级以上大风以中心呈对称分布,大风圈平均半径为53.2 n mile,在7级以上大风中以中心呈对称分布的略多于不对称分布的,7级大风圈的平均半径为142.3 n mile。
【总页数】8页(P104-111)【作者】杨亚新【作者单位】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航海技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44【相关文献】1.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中大风和波浪分布特征2.2004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地区的热带气旋活动规律3.1997年影响南海的热带气旋异常活动特征及成因分析4.南海文昌海区热带气旋的活动特征:1949~2012年5.近50年南海热带气旋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海洋影响因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对流与降水特征研究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对流与降水特征研究引言西北太平洋地区经常受到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的影响,造成严重的气象灾害。
研究热带气旋的对流和降水特征对于了解其演变和发展规律,提高预报准确性以及采取适当的防灾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对流与降水特征展开研究。
一、热带气旋的形成和发展热带气旋是大气环流系统的一种强大而复杂的天气系统,主要发生在热带和亚热带海洋上。
热带气旋的形成需要特定的条件。
首先,海洋表面温度必须达到28℃以上,以提供充足的能量。
其次,大气环境要相对稳定,避免强垂直风切变的干扰,以保证对流层有效热量的输送和释放。
形成热带气旋的基本条件满足后,在某一海洋区域上空,通过热对流层和上层风场的相互作用,逐渐形成封闭环流,且沿着副热带高压脊移动,最后发展成热带气旋。
二、热带气旋的对流特征(一)热带气旋的云团结构热带气旋的对流主要体现在它的云团结构中。
根据卫星云图可以看出,热带气旋内部常常存在着大范围的云层和云簇。
其中,眼部通常是热带气旋中最为明显的特征之一,它是一个天空晴朗、风速较低的区域。
眼部周围是风眼墙,那里的风速最大、云团最密集。
离开风眼墙,云团逐渐减少,直到趋于平静的天空。
(二)热带气旋的对流发展热带气旋的对流主要发展在风眼墙和雨眼两个区域。
风眼墙区域是热带气旋中最活跃的地方,云层受到强烈强迫上升,伴随着大范围的雷暴和降水。
在风眼墙区域,垂直上升的气流和旋转气流相互作用,不断加强了对流的发展。
雨眼区域是热带气旋的另一个特征,云层密集,降水强度大。
尤其是在热带气旋的盛行阶段,雨眼区域往往会出现明显的降水带。
三、热带气旋的降水特征(一)热带气旋季节降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热带气旋的降水特征在不同季节有所差异。
在夏季,热带气旋带来的降水量较大,且集中在热带气旋路径上。
热带气旋的降水对于我国的江南、华南以及台湾等地区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降水量来源。
西北太平洋季风槽对热带气旋活动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西北太平洋季风槽对热带气旋活动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本文主要就西北太平洋季风槽对热带气旋活动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重点介绍以下几点:
1、西北太平洋季风槽是影响热带气旋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热带气旋的形成、运动和发展受西北太平洋季风槽的影响。
季风槽的热通量可以使热带海洋南下,在热带降水区内产生一系列的热力和对流强度的变化,从而影响和控制热带气旋的形成、运动和发展。
2、西北太平洋季风槽的异常特征:西北太平洋季风槽的异常特征及联系热带气旋的异常发展特别是热带低压系统的异常形成。
季风槽的异常可以分为两种,即异常强烈的槽(南下槽)和异常弱烈的槽(北上槽)。
在异常强烈的槽中,热带气旋形成和强度较大,因此可以被称为“热带气旋强力形成区”;而在异常弱烈的槽中,热带低压系统难以形成,因此可以被称为“热带气旋弱力形成区”。
3、西北太平洋季风槽对热带气旋发展的影响:西北太平洋季风槽可以影响热带气旋的发展,从而对其多尺度运动和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季风槽在静力和动量分布上的异常可以改变热带低压中心的气压及大气层结构,进而影响热带气旋的发展。
另外,季风槽可以影响低空大气环流的分布,对热带气旋的发展、移动及变化形态也有重要影响。
本文对西北太平洋季风槽对热带气旋活动的影响及其机理进行了研究,可以改善对热带气旋强度及发展的分析与预报,对此有着重
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中大风和波浪分布特征作者:杨亚新来源:《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15年第04期摘要:为给航行船舶有效避离热带气旋提供参考,利用日本发布的2011-2013年亚洲地面分析图和西北太平洋波浪分析图,对发生在西北太平洋上的61个热带气旋的大风和波浪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结论:热带气旋的近中心最大平均风速与中心气压存在较好的二次非线性关系;10级以上大风一般以热带气旋为中心呈对称分布,7级以上大风以热带气旋为中心呈不对称分布的居多,7级以上大风最大范围一般出现在热带气旋前进方向的右半圆;10级以上大风圈平均半径为73.5n mile,7级以上大风圈平均半径为187.9n mile;热带气旋中的最大波高中心与热带气旋中心一般不重合,最大波高中心和4m浪最大范围主要出现在热带气旋前进方向的右半圆,特别是右后半圆;最大波高中心与热带气旋中心平均距离为93n mile左右,4m等波高线与热带气旋中心平均距离为235n mile左右.关键词:水路运输;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大风;波浪;分布特征中图分类号:U675.12文献标志码:A0 引言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洋面上的强烈的气旋性风暴,它来临时会带来狂风、暴雨、巨浪、风暴潮等恶劣天气,给船舶的航行安全带来巨大威胁.因此,正确掌握热带气旋大风和波浪分布特征,对有效避开热带气旋的恶劣天气区、保障航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热带气旋风浪分布特征方面,前人也已开展一些研究.林均珊等应用西北太平洋50个台风的波浪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获得台风主要参数与台风波高之间的关系;庄丽通过对西北太平洋1986-1996年7-11月具有代表性的35个台风波浪场资料的统计分析,给出不同强度的台风波浪场分布特征的统计模型;孔亚珍等通过对3次台风过程的波浪实际观测,分析台风浪的分布特征;庄红波等利用海洋自动站的监测资料分析“海马”(1104)、“韦森特”(1208)台风影响下的气象及海洋水文参数变化;陈登俊等分析中国近海主要天气系统影响下的海浪场分布特点;邹燕等基于台风年鉴资料建立台风近中心最大风速与其近中心最低气压之间的统计关系式;一些学者利用海浪模式对台风浪场进行数值模拟.上述研究都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但在热带气旋7级和10级以上大风的分布特征以及对船舶航行影响较大的4m以上大浪分布特征方面的研究还未见有报道,本文利用2011-2013年日本发布的地面分析图和波浪分析图上61个热带气旋的大风和波浪资料,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大风和波浪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统计结果,为航行船舶有效避离热带气旋的恶劣天气区域提供参考.1 资料来源及说明热带气旋的近中心最大风速、近中心最低气压、10级和7级以上大风圈半径等资料取自2011-2013年日本发布的每日世界时00时,06时,12时,18时地面分析图.热带气旋的最大波高、4m以上大浪等资料取自2011-2013年日本发布的每日世界时00时的波浪分析图,在分析大风和波浪分布特征时,为便于叙述,将热带气旋按其移动路径顺时针方向划分为8个风区,见图1.下文提到的热带气旋的前半圆、后半圆、右半圆、左半圆、右前部、右中部、右后部、左前部、左中部、左后部、前中部、后中部等各部位名称与风区的对应关系见表1.2 热带气旋中的大风分布特征2.1 近中心最大平均风速热带气旋近中心最大平均风速与其强度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图2为近中心最大平均风速随中心气压的分布.由图2可见,近中心最大平均风速随中心气压的升高而逐渐减小,通过线性、指数、对数、非线性等曲线模拟,发现两者之间存在较好的二次非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 高达0.996.拟合方程为式中:y为近中心最大平均风速,kn;x=(P min-895)/5,P min为近中心最低气压,单位为hPa.根据上述拟合方程计算得到的近中心最大平均风速的平均绝对误差小于利用旋衡风方程导出的经验公式和目前业务使用的Atkinson—Holliday经验公式计算得到的平均绝对误差(见表2).该统计结果可为船舶利用热带气旋的中心气压值估算热带气旋近中心最大平均风速提供一种有效途径.2.2 10级以上大风圈分布特征热带气旋10级以上大风圈半径一般为20-200n mile,平均为73.5n mile. 一般热带气旋强度越强,10级以上大风圈半径也越大.图3为不同强度等级热带气旋10级以上大风圈半径的分布图.由图3可见:对于中心气压小于940hPa的强热带气旋,其半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一般为80-100n mile;而对于中心气压大于940hPa的热带气旋,其半径变化幅度相对较大,一般为40-80n mile;随着热带气旋强度的增强,其半径呈线性趋势增大.热带气旋10级以上大风一般以热带气旋为中心呈对称分布,这类热带气旋占85.9%.在不对称分布的热带气旋中,94.2%的热带气旋10级以上大风最大范围出现在热带气旋前进方向的右半圆.2.3 7级以上大风圈分布特征热带气旋7级以上大风圈半径一般为50-400n mile,平均为187.9n mile.一般热带气旋强度越强,7级以上大风圈半径也越大,图4为不同强度等级热带气旋7级以上大风圈半径的分布图.由图4可见:对于中心气压小于960hPa的强热带气旋,其半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一般为200-250n mile;而对于中心气压大于960hPa的热带气旋,其半径变化幅度相对较大,一般为100-200n mile;随着热带气旋强度的增强,其半径呈线性趋势增大.这与10级以上大风圈半径的变化趋势相似.与10级以上大风分布不同的是,7级以上大风以热带气旋为中心呈不对称分布的居多,占57.4%.在不对称分布的热带气旋中,7级以上大风最大范围主要出现在热带气旋前进方向的右半圆,占76.5%,出现在其他半圆的占23.5%.由此可见,无论是10级以上还是7级以上大风,如大风范围分布不对称,则大风范围最大区域一般都出现在热带气旋前进方向的右半圆,这主要是因为北半球右半圆紧邻副热带高压,那里气压梯度大,大风风力和范围相对也较大.3 热带气旋中的波浪分布特征3.1 最大波高及其分布热带气旋中的最大波高与热带气旋强度有密切的关系.图5和6分别为热带气旋中的最大波高随中心气压和近中心最大平均风速的分布,由图5和6可见,热带气旋中心气压越低、近中心最大平均风速越大,最大波高也越大,最大波高分别与中心气压和近中心最大平均风速之间存在较好的二次非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分别达到0.995和0.992.对于中心气压在950hPa以下,近中心最大平均风速在80kn以上的热带气旋,平均最大波高达到8m以上,而且各强度等级热带气旋的平均最大波高差异较小;对于中心气压在950hPa以上,近中心最大平均风速在80kn以下的热带气旋,平均最大波高随强度的变化较为明显,随强度的减弱而迅速减小.热带气旋中的最大波高中心与热带气旋中心一般不重合,图7为最大波高中心在热带气旋前进方向各方位上出现的百分比.由图7可见:最大波高中心主要出现在热带气旋前进方向的右半圆(含右前、右中和右后),占88.7%,其中又以右中和右后最多,占71.2%;出现在热带气旋前进方向后方、前方和左半圆(含左前、左中和左后)的分别占4.7%,3.9%和2.7%.这主要是由于右半圆紧邻副热带高压,两者之间气压梯度大,风浪相对也大,图8为最大波高中心与热带气旋中心各距离上最大波高中心出现的百分比.由图8可见,最大波高中心主要出现在离热带气旋中心100n mile以内的范围内,占70%以上,其中在50-100n mile内出现频率最高,占40%以上,最大波高中心与热带气旋中心平均距离为92.9n mile.3.2 4m以上大浪的分布特征4m以上的大浪对船舶航行会造成巨大威胁.本文对热带气旋4m以上的大浪范围进行统计分析.4m以上的大浪范围以热带气旋中心到4m等高线的距离表示,因在不同方位上热带气旋中心到4m等高线的距离是不相等的,分析中以热带气旋NE,SE,SW,NW等4个方位作为代表性方位,分别统计这4个方位上热带气旋中心到4m等高线的距离,并将其平均值作为热带气旋4m以上大浪的范围,分析发现,4m以上大浪范围以热带气旋为中心呈不对称分布,4m浪最大范围主要出现在热带气旋前进方向的右半圆,占75%以上,其中又以右后半圆居多,占60%以上,出现在其他部位的不到25%.4m以上的大浪范围与气旋强度有密切的关系.表3为不同强度热带气旋4m等波高线与热带气旋中心平均距离,由表3可见,一般强度越强,4m浪范围越大,对于中心气压在980hPa以下的热带气旋,4m等波高线与热带气旋中心平均距离在250n mile以上,平均最大距离在380n mile以上;对于中心气压在980 hPa以上的热带气旋,4m等波高线与热带气旋中心平均距离在170n mile以下,平均最大距离在310n mile以下.笔者曾对温带气旋的波浪分布特征进行过研究,通过对热带气旋与温带气旋波浪分布特征的比较,发现热带气旋的波浪分布特点与温带气旋有很大的不同,北半球温带气旋中最大波高中心主要出现在气旋中心西南部位,而热带气旋主要出现在其前进方向的右后半圆;温带气旋最大波高中心与气旋中心的平均距离为350n mile左右,而热带气旋中最大波高中心与热带气旋中心的平均距离为93n mile左右,远小于温带气旋;4m以上大浪范围温带气旋远大于热带气旋,对于中心气压在980hPa以下的温带气旋,4m等波高线与其中心平均距离在800n mile 以上,平均最大距离在l200n mile以上,而对于同样强度的热带气旋,4m等波高线与其中心平均距离在250n mile以上,平均最大距离在380n mile以上,鉴于热带气旋与温带气旋在风浪分布特征上的不同,对这两种气旋可以采取不同的避离方法,对于热带气旋,由于其大风浪范围相对较小,可以采取绕航的方法来避离;对于温带气旋,由于其大风浪范围相对较大,采取绕航的方法来避离是不可取的,必要时可以穿越,但尽量考虑从其北侧(高纬度一侧)通过,因为那里的风浪相对较小.4 结束语通过对热带气旋大风和波浪分布特征的分析,得到以下几点主要结论:(1)热带气旋的近中心最大平均风速与中心气压存在较好的二次非线性关系,利用该统计关系式计算得到的近中心最大平均风速的平均绝对误差小于利用其他经验公式计算得到的近中心最大平均风速的平均绝对误差.(2)热带气旋10级以上大风基本上以热带气旋为中心呈对称分布,7级以上大风以热带气旋为中心呈不对称分布的居多,大风范围最大区域一般出现在热带气旋前进方向的右半圆.10级以上大风圈平均半径为73.5n mile,7级以上大风圈平均半径为187.9n mile.一般热带气旋越强,大风范围也越大.(3)热带气旋中的最大波高与热带气旋强度有密切的关系.热带气旋中心气压越低、近中心最大风速越大,最大波高也越大.最大波高中心与热带气旋中心一般不重合,最大波高中心主要出现在热带气旋前进方向的右半圆,特别是右后半圆,与热带气旋中心的距离一般在100n mile范围内.(4)热带气旋4m以上大浪范围以热带气旋为中心呈不对称分布,4m浪最大范围主要出现在热带气旋前进方向的右半圆,特别是右后半圆.4m以上的大浪范围与气旋强度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强度越强,4m浪范围越大.4m等波高线与热带气旋中心平均距离为235n mile左右,平均最大距离为377n mile左右,。
学年论文(课程设计)题目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发生频数气候特征及其变化的研究学生姓名马昊学号20081301395学院大气科学学院专业大气科学专业指导教师陆维松二O一一年十一月十五日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发生频数气候特征及其变化的研究马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系,20081301395摘要:在学习和研读了多篇研究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WNP TC)的文献的基础上,主要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源地水平分布、季节变化,以及南半球环流异常、南海夏季风、赤道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水温、高低层纬向风异常、亚洲_太平洋涛动(APO)、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以及ENSO现象等诸多影响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发生频数的因素,多方面介绍了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发生频数的气候特征以及年际变化。
最后简单阐述了热带气旋的年代际变化。
关键词: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季节;南海夏季风;年际;频数Overview of the Study on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of Frequency and variability of tropical cyclones overWestern North PacificMa HaoAbstract:On the basis of reading and studying enormous documents on the tropical cyclones over Western North Pacific,I introduce the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of frequency and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WNP TC from the sources ,including the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of typhoon´s source and seasonal variability, also review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he WNPTCF(Western North Pacific Tropical Cyclone Frequency) such as the circulation anomalies in the southern hemisphere、the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 onset、subsurface ocean temperature anomaly of the equatorial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 large-scale zonal wind anomalies、Asian-Pacific Oscillation、the 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 and ENSO.Finally the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of TC is discussed.Key words:WNP(Western North Pacific);TC(tropical cyclone);seasonal;the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interannual;Frequency1、引言西北太平洋是世界上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简称“TC”)活动最频繁的海区,平均每年有20多个热带气旋生成,约占全球TC生成总数的1/3。
南海热带气旋纬向分布特征
南海热带气旋纬向分布特征
根据中国气象局整编的1949~2003年台风年鉴资料,对南海热带气旋的源地、消亡地、强度、移向移速、活跃地等纬向分布的`特征进行分析,旨在为南海热带气旋各纬度带的活动特征,为南海热带气旋的预报业务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并为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作者:陈润珍 CHEN Run-zhen 作者单位:北海市气象局,广西,北海,536000 刊名:台湾海峡 ISTIC PKU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OCEANOGRAPHY IN TAIWAN STRAIT 年,卷(期):2007 26(4) 分类号:P457.8 关键词:南海热带气旋纬向分布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