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运动全章复习与巩固知识讲解基础

机械运动全章复习与巩固知识讲解基础

机械运动全章复习与巩固知识讲解基础
机械运动全章复习与巩固知识讲解基础

《机械运动》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

【学习目标】

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会选择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

2.了解运动是物体的属性,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掌握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4.掌握速度公式,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5.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平均速度;

6.会测量、计算平均速度。

【知识网络】

【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1)国际单位:米常用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2)单位符号及换算:

千米(km) 米(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333

3

110110110110km m

m mm

mm m

m nm

μμ==== 110110110m dm

dm cm cm mm

===

2.测量工具:

(1)刻度尺(最常用);

(2)精密仪器:游标卡尺 螺旋测微器,激光测距仪。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看:看清刻度尺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看清测量围(量程);看清分度值(决定了测量的精确程度)。 (2)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分度值和量程的刻度尺;

(3)放:刻度尺的刻度线紧靠被测的长度且与被测长度平行,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某一整数刻度线与被测长度起始端对齐;

(4)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且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记:记录结果应包括数字和单位,一个正确的测量结果包括三部分,准确数、估计数和单位。 要点诠释:

1.特殊方法测量长度:

(1)化曲为直法(棉线法):

测量曲线长度时,可让无伸缩性的棉线与曲线完全重合,作好两端的记号,然后把线轻轻拉直,用刻度尺测量出长度,就等于曲线的长度。

从地图上估测两地间公路或铁路的里程:取一根细金属丝(也可用棉线),把它放在地图上,使它的弯曲情况和地图上两地间公路线的弯曲情况吻合,然后截取这段金属丝,拉直后用刻度尺量出它的长度。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算出两地间公路的里程。

(2)累积法:

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微小量的长度,可以把数个相同的微小量叠放在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个数,就可得到一个微小量的长度。

如测细铜丝的直径:取一段细铜丝,将它在一根粗细均匀的铅笔上密绕n 匝,用刻度尺测出绕有铜丝的那一段铅笔的长度L ,则此细铜丝的直径为L/n 。

(3)滚轮法:

用已知周长的滚轮在待测的较长的直线或曲线上滚动,记下滚动的圈数,则被测路段的长度等于圈数乘以周长,例如测量池塘的周长,某段道路的长度等。

如测硬币的周长:我们可以在硬币边上找一点做出记号,做为起点,找一白纸,画上一条射线,将硬币边的记号与射线的端点重合,再将硬币沿着射线滚动一周,记下终点,用刻度尺量出射线端点到终点的长度,就是硬币的周长。

再如测量一环形跑道的长度:用一已知周长的轮子绕着跑道滚动一周,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则环形跑道的周长=轮周长(L)×滚动圈数(n)。

知识点二、时间的测量

1.时间的单位:国际单位是秒(s),常用的时间单位还有时(h) 分(min) 毫秒(ms),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h=60min,1min=60s,1h=3600s,1s=1000ms。

2.时间的测量工具

(1)在物理实验中常用停表来计时,停表与普通表不同之处:普通表的时针、分针和指针是在不停地走动,而停表指针可走可停,在使用停表之前要观察一下秒针的走动情况,使用停表先按动启动按钮,停表开始计时,再按停止按钮停表即停止,显示时间间隔。

(2)古时有日晷、沙漏、水钟等。近代有机械钟、石英钟,现在有电子表、光电计时器。

知识点三、误差和错误

1.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测量原理、测量工具、测量环境和测量者的不同,都会影响测量结果,所以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减小误差的方法:可以通过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来减小误差,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是我们实验室做实验时采用的减小误差的方法。

2.错误:因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测量方法错误。错误是不该发生的,采用正确的测量方法便可以避免;错误不叫误差,误差也不是错误。

知识点四、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定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就叫做参照物。

3、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1)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

(2)在舱外工作的宇航员,以飞船为参照物,宇航员是静止的,以宇航员为参照物飞船是静止的——相对静止;以地球为参照物,飞船和宇航员是运动的,以飞船和宇航员为参照物,地球是运动的——相对运动。

要点诠释:

1、参照物可以选取研究对象以外的任何物体,它既可以是运动的也可以是静止的,要根据物体的实际情况而定。

2、同一物体,由于参照物选择不同,其运动状态也往往不同。如:行驶的火车上,以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如果以地面(或房屋、树木)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3、通常我们研究地面上物体运动的情况较多,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常选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

4、人们如果在运动的物体中描述物体的运动,一般习惯选择运动物体本身作参照物,如人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一般会选火车为参照物来描述其他物体的运动情况。

知识点五、运动的快慢

1、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运动越快速度越大;物体运动越慢,速度越小。

(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

(3)公式:

s

v

t

=,s——路程单位米(m),t——时间单位秒(s),v——速度单位米每秒(m/s)。

(4)速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国际单位:米/秒(或)

常用单位:千米/小时(或)

单位换算:1m/s=3.6km/h

2、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①匀速直线运动是运动状态不变的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②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保持不变。

③在任意一段相等的时间和任意一段路程速度都是相等的。

要点诠释:

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的大小可以由v=s/t来计算,但速度的大小与s、t无关;

2、用图像描述物体的运动

(1)s t-图象:用横坐标表示时间t,纵坐标表示路程,就得到了物体运动的s t-图象,如下图(1)所示是匀速直线运动的s t-图象。

(2)v t-图象:用横坐标表示时间,用纵坐标表示速度,就得到了物体运动的v t-图象,如下图(2)所示是匀速直线运动的v t-图象。

知识点六、平均速度

1、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1)物体运动速度发生改变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

(2)平均速度:物体通过一段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叫这段路程(或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3)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平均速度能粗略地描绘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一段路程上或一段时间的运动快慢。

2、测量平均速度:

(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

(2)实验原理:

s v

t =

(3)实验过程:

①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

②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的低端,测量小车要通过的路程S;

③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④根据公式:

s

v

t

=算出平均速度。

⑤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点,再次测量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小车从斜面的顶端滑下,撞到金属片的时间。然后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时的平均速度。

⑥表格:

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

要点诠释:

1、物体在做变速运动时,可能是物体的运动方向改变,也可能是快慢改变,还可能是方向和快慢同时改变。

2、知道了一个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的平均速度,就大体上知道了它运动的快慢,但不能精确地知道它的运动情况,即不知它何时加速,何时减速,何时中途停留。

【典型例题】

类型一、长度的测量

1. 关于长度的测量,下列说确的是()

A.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0“刻度线量起

B.不论测量什么物体的长度,刻度尺的最小刻度越小越好

C.在进行长度测量时,应尽可能避免产生实验误差

D.记录测量结果时所用单位不同,其有效数字的位数一样

【答案】D

【解析】测量时“0”刻度线磨损的,不一定必须从刻度尺的“0“刻度线量起,故A错误;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选用不同的刻度尺,并不是刻度尺的最小刻度越小越好,故B错误;在进行长度测量时,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故C错误;记录测量结果时所用单位不同,其有效数字的位数一样的,答案D正确。【点评】题目主要考查的是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正确的记录数据,以及让学生知道实验中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举一反三:

【变式】测量长度时,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取决于()

A.测量工具的种类 B.测量工具的最大测量围

C.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 D.测量方法是否正确

【答案】C

类型二、机械运动——参照物的选取

2.(2015?一模)“十一”国庆假期,小明一家去游,坐在越升越高的缆车上,小明看见地上参天的树木慢慢在脚下变小了,下列说确的是()

A.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缆车是静止的

C.以小明为参照物,缆车是静止的

D.以缆车为参照物,地面是向上运动的

【答案】C

【解析】参照物是假定不动的物体,A、以地面为参照物,地面和小明之间的距离发生了改变,所以小明是运动的,故A错误;B、以地面为参照物,地面和缆车之间的距离发生了改变,所以缆车是运动的,

故B 错误;C 、以小明为参照物,小明和缆车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缆车是静止的,故C 正确; D 、以缆车为参照物,地面和缆车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所以地面是向下运动的,故D 错误;故选C 。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判断结果与选择参照物有关。

举一反三: 【变式】(2015?德城区一模)寓言“刻舟求剑”中的主人公找不到掉入江中的剑,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岸边的山

B .乘坐的船

C .水中的剑

D .江中的水

【答案】B

类型三、图像信息题——路程时间、速度时间

3.如图是某运动员训练时的s-t 关系图象。由图象可知: (1)运动员在AB 段处于 (选填“运动”或“静止”)状态。 (2)OA 段运动的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C 段运动的速度。 (3)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km/h 。

【答案】(1)静止;(2)大于;(3)12

【解析】(1)由图象可知,在AB 段,物体没有移动距离,故处于静止状态;(2)假设物体都运动了6min ,由图象得,OA 段移动的距离为2.0km ,BC 段移动的距离为3.0km-2.0km=1.0km ,故OA 段的速度要大一些;(3)由图象得,总时间t=15min=0.25h ,总路程s=3.0km ,根据公式得,平均速度为

3.012/0.25s km v km h t h

=

==。 【点评】题目考查了路程和时间的图像和平均速度的计算。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就要看物体在一定的时间有没有移动距离,如果移动了距离就说明物体在运动,否则,物体就处于静止状态;因OA 段和BC 段的图象都是直线,说明物体是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可以选取相同的时间,比较通过路程的多少来比较运动速度的大小。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甲)是某物体运动的s-t 图象,则图中能与之相对应的v-t 图象是( )

【答案】B

类型四、速度的计算

4.某司机驾车前行,突然发现前方80m 处有障碍物.司机从发现险情到踩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75s ,这段时间汽车保持原速前行了15m 。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30m 才能停下。 (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是多少?

(2)若司机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4倍。请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撞上障碍物。 【答案与解析】(1)已知:s=15m t=0.75s

求:v

据:s v t

=

解得:1520/0.75s m

v m s t s

===

答:汽车制动前的速度为20m/s ;

(2)由于反应时间40.7543t t s s '==?=t ′

所以匀速运动阶段通过的路程:441560s vt vt m m ''===?=; 司机看到障碍物到汽车停下运动的总距离:=+=60+30=90s s s m m m '总 因为:>80s m 总

所以:汽车将撞上障碍物。 【点评】题目考查了利用公式s

v t

=

计算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路程的。要注意公式的适用条件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 举一反三:

【变式】小明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为5m/s ,他骑自行车上学大约需要10min ,小明的家离学校有多远? 【答案】3km

类型五、综合应用与实验探究

5.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质的运动.如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个运动小球每隔1/1000 秒的不同位置.根据底片可以判断, 球运动时间长, 球运动速度越来越大。

【答案】甲;乙

【解析】在甲图中,包括了5个时间间隔,每个时间间隔为1/1000 秒,即甲运动了5/1000 秒;乙图只有3个时间间隔,乙运动的时间为:3/1000 秒。所以甲运动的时间大于乙运动的时间;由于随着时间的推移,甲在相等的时间间隔通过的路程仍然相等,所以甲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由乙图所示的两点之间的长度可知,在相同的时间乙通过的路程越来越长,所以乙的速度越来越大。

【点评】通过频闪照片可以获得以下两个信息:频闪照片中相邻的两个照片之间的时间间隔相等;两个相邻的照片之间的长度是运动物体在一个时间间隔通过的距离。 举一反三:

【变式】用拍摄时间间隔相同的频闪照相机拍摄从左端同时向右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小球,得到一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当甲球运动到P 点时,乙求运动到 点(选填“B ”、“C ”或“D ”)。

【答案】B

6.在校运动会召开之前,初二(1)班的同学在运动场上进行训练,小明准备报400m ,有的人认为小明同学是越跑越慢,而小明说自己是越跑越快。最后大家决定测试一下。以下是测得的数据记录:

(1)需要的仪器: ;

(2)请你用简短的语言写出测量的方法;

(3)由以上数据分析可得,小明同学作的是匀速运动,还是变速运动? ,具体结论是 ;

(4)最后100m 的平均速度是 m/s ,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 。(保留2位小数)

高考物理最新力学知识点之机械运动及其描述基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2)

高考物理最新力学知识点之机械运动及其描述基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2) 一、选择题 1.在离地面一定高度处,以相同的动能,向各个方向抛出多个质量相同的小球,这些小球到达地面时,有相同的() A.平均速度B.速度C.速率D.位移 2.超声波测速是种常用的测速手段。如图所示,有超声波发射和接受装置的测速仪A固定在道路某处,其正前方有一辆小汽车B,两者相距为337m。某时刻测速仪A向小汽车B 发出短暂的超声波脉冲,怡好此时小汽车B由静止开始沿AB直线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A接收到被B反射回来的脉冲时,AB相距为349m。已知声速为340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车加速度大小为6m/s2 B.脉冲追上B车时,B车前进了2m C.经过343 170 s,测速仪A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脉冲 D.测速仪A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脉冲时,B车的速度大小为18m/s 3.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物体的加速度为零,物体的速度必为零 B.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很大,物体的速度一定很大 C.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小,物体的速度变化一定慢 D.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变小,速度也一定变小小 4.如图所示,汽车向右沿直线运动,原来的速度是v1,经过一小段时间之后,速度变为v2,Δv表示速度的变化量.由图中所示信息可知 A.汽车在做加速直线运动 B.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v1的方向相同 C.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Δv的方向相同 D.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Δv的方向相反 5.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加速度大的物体,速度一定大 B.加速度为零时,速度一定为零 C.速度不为零时,加速度一定不为零 D.速度不变时,加速度一定为零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完整版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 一、.图线GB/T 4457.4-2002 GB/T 17450-1998 注:粗虚线和粗点画线的选用 (1)两种粗线都用来指示零件上的某一部分有特殊要求。但应用场合不尽相同。粗虚线专门用于指示该表面有表面处理要求。(表面处理包括镀(涂)覆、化学处理和冷作硬化处理。) (2)粗点画线是限定范围的表示线常见于以下场合: a.限定局部热处理的范围(如上图) b.限定不镀(涂)范围(如下左图) c.限定形位公差的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的范围(如下右图) 二、视图GB/T 17451-1998 GB/T 4458.1-2002 1.按第一角法配置的六个基本视图 2.局部视图 1)按基本视图的配置形式配置 2)按向视图的配置形式配置 不要 “向”字

三、剖视图及剖面区域的表示法GB/T 17452~17453-1998 GB/T 4458.6-2002

图形不对称时,移出断面不得画在中断处

四、简化画法GB/T 16675.1-1996 1.管子 1)可仅在端部画出部分形状,其余用细点画线画出其中心线 2)可用与管子中心线重合的单根粗实线表示。 2. 五、螺纹及螺纹紧固件表示法GB/T 4459.1-1995 GB/T 197-2003 无论是外螺纹或内螺纹,在剖视或剖面图中的剖面线都应画到粗实线。 根据GB/T 197-2003的规定,将普通螺纹的标记方法介绍如下: 六、弹簧表示法GB/T 4459.4-2003 七、尺寸注法GB/T 4458.4-2003 GB/T 19096-2003 1.在光滑过渡处标注尺寸时,应用细实线将轮廓线延长,从它们的交点处引出尺寸界线。(如下图)

九年级物理基础知识强化练习——专题一:机械运动(word含答案)

九年级物理基础知识强化练习——专题一:机械运动 考点一:测量与误差 1. 为了检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选用下列哪种尺最合适 A. 量程3m,分度值1mm B. 量程10m,分度值1dm C. 量程30cm,分度值1mm D. 量程15cm,分度值0.5mm 2.如图甲所示,某同学测量一片完整树叶的长度,读数为 cm,如图乙所示,秒表读数为. 3.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开始进行PM2.5的环境监测,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________(填长度单位)的颗粒物,也称之为可入肺颗粒物. 4.一辆小轿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的速度为85_____(填上合适的单位),按照这个速度走完255km的路程需要的时间为_____. 5.如图用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宽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物体的宽度是_____cm. 考点二:运动的描述 1.小明和小丽在路边等校车,小丽说自己是运动的,她所选的参照物是 A. 路灯 B. 路边的树木 C. 小明 D. 驶来的校车 2.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 B. 站在正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身边的乘客为参照物 C. 站在地球上的人觉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是因为他以自己为参照物 D. 飞机在空中加油时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 的 3.甲、乙两辆汽车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上的乘客看乙车在向北运动.乙车上的乘客看到甲车和树木都向南运动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乙车可能都向南运动 B. 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北运动 C. 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 D. 甲车一定在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 4.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 B. 卡车和联合收割机收割庄稼时,它们是相对运动 C. 两辆赛车在赛道上行驶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D. “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对接成功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5. 游客坐在船中逆流而上,若说他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船舱 B. 河水 C. 迎面驶来的船 D. 河岸上的树木 6. 红孩乘车去北京,绿妹前来送行.红孩看到绿妹逐渐向后退,而绿妹对着远去的汽车挥 手作别.绿妹看到“远去的汽车”、红孩看到“后退的绿妹”.她们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 )

机械制图试题库完整

《机械制图》大学 第一单元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教学要求】 1、掌握国家标准中有关图幅、图线等制图基本规定及尺寸注法的规定。 2、初步掌握使用绘图工具的能力,掌握平面图形的基本作图方法,为学习投影作图打下 基础。 【知识要点】 1.《制图》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2.比例的概念、种类。 3.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组成以及标注的基本方法。 4.圆弧连接的概念、步骤。 5.平面几何作图的基本方法。 6.平面几何图形的尺寸分析、线段分析和画图步骤。 一、填空题: 1A.比例是指与的之比,比例有、、三种,某图样的比例为2:1,该比例是比例,其图形是实物的倍。 答:图样中图形其实物相应要素线性尺寸原值放大缩小放大 2 2A.机件的真实大小应以图样上为依据,与及无关。 答:所注的尺寸数值图形的大小绘图的准确度 3A.标注尺寸一般包括、和三个要素。 答:尺寸界线尺寸线尺寸数字 4B.线性尺寸的数字一般应注写在尺寸线的方或方,也允许注写在尺寸线的处。在同一图样上,数字的注法应。注写线形尺寸数字时,如尺寸线为水平方向时,尺寸数字规定由向书写,字头向;如尺寸线为竖直方向时,尺寸数字由向写,字头朝;在倾斜的尺寸线上注写尺寸数字时,必须使字头方向有向的趋势。 答:上左中断一致左右上下上左上 5B.标注角度时,角度的数字一律写成方向,一般注写在尺寸线的处;尺寸

界线应沿引出,尺寸线应画成,其圆心是该角的顶点。 答:水平中断径向圆弧 6B、直径符号“Φ”用于标注圆或的圆弧;圆弧符号“R”用于标 注圆或的圆弧。 答:整圆大于半圆的圆弧半圆小于半圆的圆弧 7A、锥度是指与之比。 答:正圆锥体底圆直径锥高 8A.圆弧连接的三个步骤是:、、。 答:求圆心求切点画连接圆弧 9B、凡确定图形中各部分几何形状大小的尺寸, 称为尺寸。如确定图形中各个组成 部分相对位置的尺寸,称为尺寸; 基准是标注尺寸的。 答:定形定位起点 10B、定形、定位尺寸均齐全的线段,叫线段;只有定形尺寸和一个定位尺寸,而缺少另一定位尺寸的线段。叫线段;只有定形尺寸而缺少定位尺寸的线段,叫线段。 答:已知中间连接 二、基本知识与技能题 1B、指出左边的图中尺寸标注的错误,在右边图上作正确标注。 答: 2C、参照下图所示图形,用1:2比例在制定位置画图,并作正确标注:

机械基础习题答案

一机械传动概述 1.什么是零件什么是构件构件与零件的关系是什么 零件:构成机械最小单元的,也是制造的最小单元。 构件:由若干零件组成,能独立完成某种运动的单元。 2. 2..什么是机器什么是机构机构与机器的关系是什么 机器:是执行机械运动,变换机械方式或传递能量的装置。 机构:由若干零件组成,可在机械中转变并传递特定的机械运动。 3.什么叫做运动副常见的运动副有哪些 运动副:构件之间的接触和约束。有那些:低副,高副,平副。 4.什么是低副什么是高副在平面机构中的低副和高副各引入几个约束 低副:两个构件之间为面接触形成的运动副。高副:两个构件之间为点接触形成的运动副。 二常用机构 1.何谓连杆机构何谓铰链四杆机构判别各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什么是曲柄什么是摇杆什 么是连杆 连杆机构:由一些刚性杆件用铰链和滑道等连接而成的机构。 铰链四杆机构:在平面连杆机构中,有一种由四个构件相互用铰链连接而成的机构。 2.铰链四杆机构有哪几种基本形式试说明它们的运动特点,并举出应用实例。 3种1)取与最短杆相邻的任何一杆为机架,并取最短杆为曲柄时,为曲柄摇杆机构。2)取最短杆为机架时,为双曲柄机构。3)取最短杆对面的杆为机架时,为双摇杆机构。 3.试述铰链四杆机构类型的判别方法。根据图中注明的尺寸,。 a双曲柄机构(方法:最短杆固定)b双摇杆机构(方法:与最短杆相对的杆固定)c曲柄摇杆机构(方法:与最短杆相邻的杆固定)d双摇杆机构(方法:任意杆固定) 4.试述曲柄滑块机构的组成和运动特点。 组成:曲柄,连杆,滑块及机架。特点:若曲柄为主动件,当曲柄作整周连续转动时,可通过连杆带动滑块作往复直线运动;反之若滑块为主动件,当滑块作往复直线运动时,又可通过连杆带动曲柄作整周连续转动。 5.什么是机构的急回特性在生产中怎样利用这种特性 急回特性:平面连杆机构中的摇杆往复摆动时所需时间一般并不相同,要求返回空行程明显快于工作行程。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1、机械运动 (1)参照物 人们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总是先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相对于这个标准,如果物体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就认为它是运动的;否则,就认为它是静止的。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运动和静止 (1)由于运动的描述与参照物有关,所以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2)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平时所说物体是“运动的”或“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 3.机械运动的分类 (1)根据物体运动的路线,可以将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直线运动,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运动快慢保持不变。 变速直线运动: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运动快慢发生了变化 4.速度 (1)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可见,速度可以定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路程 (2)公式:速度= 时间 s 用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v表示速度,则速度公式可表示为:v= t (3)单位:如果路程的单位取米,时间的一单位取秒,那么,由速度公式可以推出速度的单位是米/秒,符一号为m/s,读作米每秒。常用的速度单位还有千米/时,符号为Km/h,读作千米每时。 5.参照物的选取及有关物体运动方向的判断 (1)位置的变化判断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如果其方位发生了变化或距离发生了变化,则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就发生了变化。 (2)如果两个物体同向运动,以速度大的物体为参照物,则速度小的物体向相反方向运动。6.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在通过的路程相同时,用运动时间比较运动的快慢。在路程相同时,所用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快,所用时间长的物体运动慢。 (2)在运动时间相同时,用路程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即在时间相同时,通过路程越长的物体运动得越快,通过路程越短的物体运动得越慢。 (3)如果通过的路程和时间都不相等时,可运用速度公式直接求出速度来比较运动的快慢或求出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再来比较运动的快慢或求出在通过路程相同时用的时间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7.速度的测量

总复习:简单的机械运动(基础)知识讲解

总复习:简单的机械运动(基础) 责编:雒文丽 【考纲要求】 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理解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并且能够运用速度公式解决问题; 3、理解路程—时间图象。 【知识网络】 【考点梳理】 考点一、机械运动 1、概念:在物理学中,我们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要点诠释: (1)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运动形式。 (2)判断物体是否做机械运动关键是看物体是否发生“位置的变化”。 2、参照物 描述物体的运动,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定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就叫做参照物,参照物是我们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物体是运动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就说物体是静止的。要点诠释: (1)参照物可以选取研究对象以外的任何物体,它既可以是运动的也可以是静止的,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2)同一物体,由于参照物选择不同,对其运动状态的描述也往往不同。 (3)通常我们研究地面上物体运动的情况较多,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常选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的参照物。 (4)如果处在运动的物体中,人们描述物体的运动时,一般习惯选择运动物体本身作参照物。如人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一般会选火车为参照物来描述其他物体的运动情况。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我们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而言的。 要点诠释: (1)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 (2)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的方法:选定参照物,分析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 考点二、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 (1)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①匀速直线运动是运动状态不变的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②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保持不变。 ③在任意一段相等的时间内和任意一段路程内速度都是相等的。 2、 速度(高清课堂《机械运动的描述和测量》363809运动的快慢(速度))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大的物体运动一定快。 要点诠释: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运动越快速度越大;物体运动越慢,速度越小。 (2)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3)公式:t s v ,s 表示物体通过的路程,t 表示物体通过相应路程所用的时间,v 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速度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矢量,只是说某物体的速度是10m/s ,不能够全面表示物体的运动情况,,要想全面反映物体的运动还要说明它是向什么方向运动的。 (4)速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国际单位:米/秒(或 ) 常用单位:千米/小时( 或 ) 换算:1m/s=3.6km/h 3、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高清课堂《机械运动的描述和测量》363809用图象描述物体的运动) 图象法是描述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有效手段,在物理学里经常用到。 要点诠释: 1、s-t 图象:用横坐标表示时间t ,纵坐标表示路程s ,就得到了物体运动的s-t 图象,如下图(1)所示是匀速直线运动的s-t 图象。 2、v-t 图象:用横坐标表示时间t ,用纵坐标表示速度v ,就得到了物体运动的v-t 图象,如下图(2)所示是匀速直线运动的v-t 图象。 【典型例题】 类型一、机械运动

高中物理机械运动机械波部分知识点及习题修订版

高中物理机械运动机械波部分知识点及习题修 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机械运动与机械波 Ⅰ.基础巩固 一、机械振动 1、机械振动: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在某一中心位置两侧做的往复运动. 振动的特点:①存在某一中心位置;②往复运动,这是判断物体运动是否是机械振动的条件. 产生振动的条件:①振动物体受到回复力作用;②阻尼足够小; 2、回复力:振动物体所受到的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合外力. ①回复力时刻指向平衡位置;②回复力是按效果命名的, 可由任意性质的力提供.可以是 几个力的合力也可以是一个力的分力; ③合外力:指振动方向上的合外力,而不一定是 物体受到的合外力.④在平衡位置处:回复力为零,而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一定为零.如 单摆运动,当小球在最低点处,回复力为零,而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 3、平衡位置:是振动物体受回复力等于零的位置;也是振动停止后,振动物体所在位 置;平衡位置通常在振动轨迹的中点。“平衡位置”不等于“平衡状态”。平衡位置是 指回复力为零的位置,物体在该位置所受的合外力不一定为零。(如单摆摆到最低点 时,沿振动方向的合力为零,但在指向悬点方向上的合力却不等于零,所以并不处于平 衡状态) 二、简谐振动及其描述物理量 1、振动描述的物理量

(1)位移:由平衡位置指向振动质点所在位置的有向线段. ①是矢量,其最大值等于振幅; ②始点是平衡位置,所以跟回复力方向永远相反; ③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图线就是振动图象. (2)振幅: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 ①是标量;②表示振动的强弱; (3)周期和频率:完成一次全变化所用的时间为周期T,每秒钟完成全变化的次数为频率f. ①二者都表示振动的快慢; ②二者互为倒数;T=1/f; ③当T和f由振动系统本身的性质决定时(非受迫振动),则叫固有频率与固有周期是定值,固有周期和固有频率与物体所处的状态无关. 2、简谐振动:物体所受的回复力跟位移大小成正比时,物体的振动是简偕振动. ①受力特征:回复力F=—KX。 ②运动特征:加速度a=一kx/m,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总指向平衡位置。简谐运动是一种变加速运动,在平衡位置时,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在最大位移处,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讲义教材

一、机械制图基础知识 (一)机械制图的一般规定: 1.幅面、图框格式国标GB4457.1 ○1机械图纸共有A0~A5六种幅面。 A3、A4为我公司图纸常用幅面。 A3 幅面尺寸大小:297*420 A4 幅面尺寸大小:210*297 其中总成图、总装图、芯体图纸一般采用A3幅面。 其它零件图、部装图为A4幅面。 ○2图框格式分加装订边和不加装订边两种 2.比例国标GB4457.2 比例—指图样中机件要素的线性尺寸与实际机件相应要素的线性尺寸之比。 举例:1:10 则图面绘制线长100mm,实际物件1000mm 但图面标注为1000mm。 ○1绘制同一机件的各个视图应采用相同比例。 若某个视图采用不同比例,必须另行标注。 ○2不论缩小还是放大,在注尺寸必须标注机件的实际尺寸值。 3.图线简介国标GB4457.4 介绍几种我们公司常见图线: 粗实线:可见轮廓线线宽 b 细实线:尺寸线尺寸界线、剖面线、螺纹底线、引出线线宽1/3b 虚线:不可见轮廓线线宽1/3b 细点划线:中心线、轨迹线线宽:1/3b 波浪线:剖视的分界线线宽:1/3b 4.尺寸标注国标GB4458.4 尺寸标注由尺寸数字、尺寸界线、箭头组成。 尺寸标注规则: 1>真实反应机件大小,以图样尺寸数值为依据,与图形大小及绘图准确度无关。 2>标注尺寸,为该图样所示机件最后完工尺寸,否则应另加说明。 3>以毫米mm为单位,不需标注计量单位。 4>机件每一个尺寸,只标注一次,标注在反映结构最清晰的图形上。 尺寸标注规范: 1>尺寸的数字一般应注写在尺寸线的上方,也可以在中断处。 2>参考尺寸、尺寸数字加圆括弧。 3>尺寸线与尺寸界线相互垂直。 4>标注线性尺寸、尺寸线必须与所在标注的线段平行。 5>在光滑过渡处标注尺寸时,必须用细实线将轮廓线延长。 6>从它们交点处引出尺寸界线。 7>标注直径时,应在尺寸数字前加注符号“Φ”。标注半径时数字前加注符号“R”,其尺寸线 通过圆心,尺寸线的终端应画成箭头。 8>狭小部位的标注,尺寸数字可以在外,也可以箭头数字都可以布置在外面。 9>半标注,在一半剖视时的标注。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 机械运动知识点精细梳理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知识点1.长度的测量 1. 长度单位及换算 常用的长度单位由大到小排列为km 、m 、dm 、cm 、mm 、μm、nm .记忆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时,有以下方法: 按单位的大小顺序记忆: 先记住长度单位大小的排列顺序; 再记住相邻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下图所示); 需进行单位换算时,根据上图便可算出所需换算的两单位之间换算关系:如要知道km 与cm 之间的换算关系,则可由图得出:3113+1+151km=101010cm=10cm=10cm ??;又如要知 道nm 与dm 之间的换算关系,则可由图得出: 3311331181nm=10101010dm=10dm=10dm ---------???. 知识点2.正确选择、使用刻度尺、认识长度 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 (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前,首先要弄清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的位置。 (2)选择刻度尺时应根据测量的要求来选择。 (例如:要测量一支钢笔的长度,精确到mm ,则可选用分度值是1mm 、量程是150mm 左右的刻度尺;而在体育课上要测量跳远的长度,则可选用分度值是1cm 的皮卷尺。)

(3)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被测长度的一端要与刻度尺的零刻线对齐(若零刻线已磨损,则选择刻度尺上另一完好的刻度线),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且正对刻度线读数。 (4)一本书的厚度为8_mm_;课桌的高度约为80_cm_; 一支粉笔的长度约为8_cm_;一位学生的身高为160_cm__; 双人课桌的长度是120_cm__;圆珠笔芯塑料管的直径是3_mm__; 乒乓球的直径约是40_mm__;教室门的宽度是0.95_m__。 手指的宽度约为1_cm__;自行车的高度约为1.1_m__。 一根头发丝的直径约为100_μm__。一元钱硬币的厚度约为2_mm__; 手掌的宽度约为1_dm__;一个分子的直径是20_nm__; 分析:先把长度的几个单位都写出来,然后代入原题的数字,看一下是否符合常理,就可以了。比如:一本书的厚度为8__?8cm好像太厚了,8μm又太薄了不可能,那只能是8mm了。注意μm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眼睛能见到的最小的尺度了,用μm做单位我们尚且还能用肉眼看得到,但是如果用nm做单位,我们用肉眼就看不到了。 知识点4.测量结果的记录 测量结果是由数字和单位组成的。 其中数字部分由准确值加上一位估计值组成。例如,上图中,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1cm,被测物体的长度为12.7cm,其中,12cm是由刻度尺上准确测得的,为准确值;而0.7cm是估读的,为估计值。由于在准确值的下一位已经为估计数字,是不准确的,所以再往下一位

机械制图基本知识

青岛市技师学院课时授课计划 编号:QGJ-QR-JW-50L 版本:A/0 流水号:课时授课计划(一体化)

可见轮廓线 尺寸线及尺寸界线 剖面线、过渡线 重合断面的轮廓线 不可见轮廓线 轴线、对称中心线 断裂处的边界线 视图与剖视图的分界线同波浪线 限定范围表示线 相邻辅助零件的轮廓线轨迹线、中断线 极限位置的轮廓线 允许表面处理的表示线

平行。角度的尺寸界线应沿径向引出。 (2)尺寸线 尺寸线由细实线和箭头组成。 尺寸线用细实线绘制在尺寸界线之间, 如图1-7(a )所示。尺寸线必须单独画出,不能与图线重合或在其延长线上,如图1-7(b )中尺寸3和8的尺寸线,并应尽量避免尺寸线之间及尺寸线与尺寸界线之间相交,图1-7(b )尺寸14和18标注不正确。 标注线性尺寸时,尺寸线必须与所标注的线段平行,相同方向的各尺寸线的间距要均匀,间隔应大于7mm ,以便注写尺寸数字和有关符号。标注角度和弧长时,尺寸线应画成圆弧,圆心是该角的顶点,尺寸线不得用其他图线代替。 24 8 16 18 14 R42×φ4 箭头尺寸线数字尺寸界限 2-R416 8 24 3 φ4 18 14 (a)正确 (b)错误图1-7 标注尺寸的要素 尺寸线终端有两种形式:箭头和细斜线。 箭头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图形,箭头尖端与尺寸界线接触,不得超出也不得离开,如图1-9所示。 (a )箭头的画法 (b )正确注法 (c )错误注法 图1-9 箭头画法 箭头的尾部宽度等于图形中可见轮廓线的宽度b ,长度约为 4b ~5b 。箭头的位置应与尺寸界线接触,不得留有间隙。细45° 斜线的方向和画法如图1-8所示,当尺寸线终端采用斜线形式 时,尺寸线与尺寸界线必须相互垂直,并且同一图样中只能采用 一种尺寸线终端形式。画箭头地方不够时,允许用圆点或斜线代 替箭头,也可用单边箭头。 (3)尺寸数字 讲解, 结讲解 强的画法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1、机械运动 (1)参照物 人们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总是先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相对于这个标准,如果物体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就认为它是运动的;否则,就认为它是静止的。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2)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运动和静止 (1)由于运动的描述与参照物有关,所以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2)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平时所说物体是“运动的”或“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 3.机械运动的分类 (1)根据物体运动的路线,可以将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直线运动,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运动快慢保持不变。 变速直线运动: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运动快慢发生了变化

4.速度 (1)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可见,速度可以定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路程 (2)公式:速度= 时间 s 用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v表示速度,则速度公式可表示为:v= t (3)单位:如果路程的单位取米,时间的一单位取秒,那么,由速度公式可以推出速度的单位是米/秒,符一号为m/s,读作米每秒。常用的速度单位还有千米/时,符号为Km/h,读作千米每时。 5.参照物的选取及有关物体运动方向的判断 (1)位置的变化判断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如果其方位发生了变化或距离发生了变化,则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就发生了变化。 (2)如果两个物体同向运动,以速度大的物体为参照物,则速度小的物体向相反方向运动。 6.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在通过的路程相同时,用运动时间比较运动的快慢。在路程相同时,所用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快,所用时间长的物体运动慢。 (2)在运动时间相同时,用路程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即在时间相同时,通过路程越长的物体运动得越快,通过路程越短的物体运动得越慢。

《机械制图》题库

《机械制图》苏州大学出版社 第一单元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教学要求】 1、掌握国家标准中有关图幅、图线等制图基本规定及尺寸注法的规定。 2、初步掌握使用绘图工具的能力,掌握平面图形的基本作图方法,为学习投影作图打下 基础。 【知识要点】 1.《制图》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2.比例的概念、种类。 3.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组成以及标注的基本方法。 4.圆弧连接的概念、步骤。 5.平面几何作图的基本方法。 6.平面几何图形的尺寸分析、线段分析和画图步骤。 一、填空题: 1A.比例是指与的之比,比例有、、三种,某图样的比例为2:1,该比例是比例,其图形是实物的倍。 答:图样中图形其实物相应要素线性尺寸原值放大缩小放大 2 2A.机件的真实大小应以图样上为依据,与及无关。 答:所注的尺寸数值图形的大小绘图的准确度 3A.标注尺寸一般包括、和三个要素。 答:尺寸界线尺寸线尺寸数字 4B.线性尺寸的数字一般应注写在尺寸线的方或方,也允许注写在尺寸线的处。在同一图样上,数字的注法应。注写线形尺寸数字时,如尺寸线为水平方向时,尺寸数字规定由向书写,字头向;如尺寸线为竖直方向时,尺寸数字由向写,字头朝;在倾斜的尺寸线上注写尺寸数字时,必须使字头方向有向的趋势。 答:上左中断一致左右上下上左上 5B.标注角度时,角度的数字一律写成方向,一般注写在尺寸线的处;尺

寸界线应沿引出,尺寸线应画成,其圆心是该角的顶点。 答:水平中断径向圆弧 6B、直径符号“Φ”用于标注圆或的圆弧;圆弧符号“R”用于标 注圆或的圆弧。 答:整圆大于半圆的圆弧半圆小于半圆的圆弧 7A、锥度是指与之比。 答:正圆锥体底圆直径锥高 8A.圆弧连接的三个步骤是:、、。 答:求圆心求切点画连接圆弧 9B、凡确定图形中各部分几何形状大小的尺寸, 称为尺寸。如确定图形中各个组成 部分相对位置的尺寸,称为尺寸; 基准是标注尺寸的。 答:定形定位起点 10B、定形、定位尺寸均齐全的线段,叫线段;只有定形尺寸和一个定位尺寸,而缺少另一定位尺寸的线段。叫线段;只有定形尺寸而缺少定位尺寸的线段,叫线段。 答:已知中间连接 二、基本知识与技能题 1B、指出左边的图中尺寸标注的错误,在右边图上作正确标注。 答: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之机械运动及其描述难题汇编含答案(2)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之机械运动及其描述难题汇编含答案(2) 一、选择题 1.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加速度大的物体,速度一定大 B.加速度为零时,速度一定为零 C.速度不为零时,加速度一定不为零 D.速度不变时,加速度一定为零 2.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位移大小和路程不一定相等,所以位移才不等于路程 B.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方向由起点指向终点 C.位移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变化,路程描述路径的长短 D.位移描述直线运动,路程描述曲线运动 3.如图所示,从高出地面3m的位置A点,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它上升5m后回落,最后到达地面C点,则小球由A点到C点的位移大小为() A.3m B.5m C.8m D.16m 4.2020年国际泳联游泳冠军系列赛北京站在1月24日开幕,孙杨在男子200m自由泳比赛中以1分45秒55的成绩夺冠。则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A.200m是路程,1分45秒55是时间间隔 B.研究孙杨图示起跳技术动作时,孙杨不可被视为质点 C.孙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9m/s D.孙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重心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5.雨滴从高空由静止下落,由于空气阻力作用,其加速度逐渐减小,直到变为零,在此过程中雨滴的运动情况是() A.速度不断减小,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小 B.速度不断增大,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 C.位移越来越小

D.速度变化率越来越大 6.下列关于路程和位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位移为零时,路程一定为零 B.路程为零时,位移不一定为零 C.物体沿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可以等于路程 D.物体沿曲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可以等于路程 7.下列关于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的速度不为零,加速度就不为零 B.只要物体的速度变化量大,加速度就大 C.只要物体的速度大,加速度就大 D.只要物体的速度变化率大,加速度就大 8.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物体的加速度为零,物体的速度必为零 B.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很大,物体的速度一定很大 C.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小,物体的速度变化一定慢 D.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变小,速度也一定变小小 9.某同学骑自行车沿直线运动,第1s内的平均速度是1m/s,第2s内的平均速度是 3m/s,第3s内的平均速度是5m/s,则前3s内的平均速度是( ) A.3m/s B.5 m/s C.6 m/s D.9 m/s 10.一质点以初速度v0沿x轴正方向运动,已知加速度方向沿x轴正方向,当加速度a的值由零逐渐增大到某一值后再逐渐减小到零的过程中,该质点( ) A.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 B.位移先增大,后减小,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 C.位移一直增大,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 D.速度一直增大,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 11.甲、乙两车沿平直公路通过同样的位移。甲车在前半段位移以30 km/h的速度运动,后半段位移以60 km/h的速度运动;乙车在前半段时间内以30 km/h的速度运动,后半段时间内以60 km/h的速度运动,则甲、乙两车在整个位移中的平均速度v甲和v乙的大小关系是( ) A.v甲=v乙 B.v甲<v乙 C.v甲>v乙 D.由于不知道位移和时间,所以无法比较 12.关于速度,下面的说法是正确的是() A.通过路程长的物体速度大 B.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少的物体速度大 C.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物体速度大 D.运动快的物体速度大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之机械运动及其描述知识点训练附答案(5)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之机械运动及其描述知识点训练附答案(5)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凡轻小的物体皆可看作质点,而体积较大的物体不能看作质点 B.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表示时间 C.跳水运动员入水时的速度为瞬时速度 D.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其位移就是路程 2.2020年国际泳联游泳冠军系列赛北京站在1月24日开幕,孙杨在男子200m自由泳比赛中以1分45秒55的成绩夺冠。则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A.200m是路程,1分45秒55是时间间隔 B.研究孙杨图示起跳技术动作时,孙杨不可被视为质点 C.孙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9m/s D.孙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重心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3.下列关于路程和位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位移为零时,路程一定为零 B.路程为零时,位移不一定为零 C.物体沿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可以等于路程 D.物体沿曲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可以等于路程 4.超声波测速是种常用的测速手段。如图所示,有超声波发射和接受装置的测速仪A固定在道路某处,其正前方有一辆小汽车B,两者相距为337m。某时刻测速仪A向小汽车B 发出短暂的超声波脉冲,怡好此时小汽车B由静止开始沿AB直线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A接收到被B反射回来的脉冲时,AB相距为349m。已知声速为340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车加速度大小为6m/s2 B.脉冲追上B车时,B车前进了2m C.经过343 170 s,测速仪A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脉冲 D.测速仪A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脉冲时,B车的速度大小为18m/s 5.一质点以初速度v0沿x轴正方向运动,已知加速度方向沿x轴正方向,当加速度a的值由零逐渐增大到某一值后再逐渐减小到零的过程中,该质点( )

第一章机械传动基础知识分析复习课程

第一章机械传动基础知识 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常用的传动方式 人类为了适应生活和生产上的需要,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机器来代替或减轻人的劳动。例如汽车、洗衣机以及各种机床。在机器中,通常工作部分的转速(或速度)不等于动力部分的转速(或速度),运动形式往往也不同。通常,将机器中动力部分的动力和运动按预定的要求传递到工作部分的中间环节,称为传动。 传动可以通过机、电、液等形式来实现。在现代工业中,根据传动的原理不同,主要应用着机械传动、液压传动、气压传动和电传动等四种传动方式。每种不同的传动形式都是通过一定的介质来传递能量和运动的,而由于传递介质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传动特点,以及不同的适用范围。 1.机械传动 机械传动是利用带轮、齿轮、链轮、轴、蜗杆与蜗轮、螺母与螺杆等机械零件作为介质来进行功率和运动的传递,即采用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和螺旋传动等装置来进行功率和运动的传递。机械传动是最常见的传动方式,它具有传动准确可靠、操纵简单、容易掌握、受环境影响小等优点,但也存在传动装置笨重、效率低、远距离布置和操纵困难、安装位置自由度小等缺点。 2.液压传动 液压传动是采用液压元件,利用处于密封容积内的液体(油或水)作为工作介质,以其压力进行功率和运动的传递。液压传动由于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在现代工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3.气压传动 气压传动是采用气动元件,利用压缩空气作为工作介质,以其压力进行运动和功率的传递。气压传动近年来在国内外都得到很快发展,这是因为它不仅可以实现单机自动化,而且可以控制流水线和自动线的生产过程,是实现自动控制的一种重要方法。 4.电传动 电传动是采用电力设备和电气元件,利用调整其电参数(电压、电流和电阻),来实现运动或改变运动速度。如收录机中拖动磁带的小电机,机床电气控制装置,直流电机,变频电机等。 以上四种传动方式在现代传动装置中,充分发挥着各自的特点和作用。下面将着重介绍一些常见的机械传动形式: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和螺旋传动。 二、机械传动在机器中的应用 我们以图1-1所示牛头刨床的传动简图为例,来说明机械传动在机器中的作用。由图可知,牛头刨床由床身、滑枕、刨刀、工作台、齿轮、带轮、带、导杆、滑块等组成。电动机是刨床的动力来源,安装在床身上。刨刀和工作台是直接完成切削任务的工作部分。要将动力部分的动力和运动传到工作部分,

八年级上册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的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上册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的知识点整理 1、长度的测量 : 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长度的单位换算时,小单位变大单位用乘,大单位换小单位用除 3、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2)使用时要注意 ① 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 厚尺子要垂直放置

④ 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4、正确记录测量值 :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1) 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 (2) 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5、误差 :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 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6、特殊方法测量 (1)累积法 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 (2)卡尺法 (3)代替法 运动描述 1、机械运动 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 2、参照物 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1) 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物体不动 (2) 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 3、相对静止 两个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或它们之间的位置不变,则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4、匀速直线运动 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5、速度 (1)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 在匀速直线动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材料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培训 杨少龙 一、培训范围 主要讲述了机械制图中图纸幅面、比例、字体、图线、剖面符号、图样表达、尺寸标注、简单机械图样画法等的基本要求和规定。 二、培训目的 了解机械制图中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掌握识图中的各种注意事项,能够读懂基本的零件图、装配图,以及绘制简单的零件图。 三、培训内容 1 图纸幅面 1.1绘制图样时,应优先采用下表中规定的图号,各图号幅面按约二分之一的关系递减。 1.2图纸应画有图框,其格式如图2、图3、图4、图5所示,图2、图3为留有装订边的图框格式,图4、图5为不留装订边的图框格式。在图纸上必须用粗实线画出图框。 1.3为了绘制的图样便于查阅和管理,每张图纸都必须有标题栏。标题栏应位于图框的右下角,看图方向应与标题栏方向一致。标题栏一般由更改区、签字区、名称及代号区、其他区组成,也可按实际需要增加或减少。 1.4在装配图中一般应有明细栏,其一般配置在装配图中标题栏的上方,按由下而上的顺序填写。明细栏一般由序号、代号、名称、数量、材料、质量(单件、总计)、分区、备注等组成,也可按实际需要增加或减少。

2 比例 2.1绘制图样时所采用的比例为图样中机件要素的线性尺寸与实际机件相应要素的线性尺寸之比,即图形的大小与机件的实际大小之比。 2.2绘制图样一般采用下表中规定的比例。

2.3注意: 1)绘制同一机件的各个视图应采用相同的比例,并在标题栏的比例一栏中填写。当某个视图需要采用不同的比例时,必须另行标注。 2)当图纸中孔的直径或板的厚度等于或小于2mm以及斜度和锥度较小时,可不按比例而夸大画出。 3)画图时比列不可随意确定,应按照上表选取,尽量采用1:1的比例画图。4)图样不论放大或缩小,图样上标注的尺寸均为机件的实际大小,而与采用的比例无关。 3 字体 3.1图样中书写的字体应做到:字体端正、笔画清楚、排列整齐、间隔均匀。汉字应用长仿宋体书写。 3.2字体的号数,即字体的高度(单位为毫米),分为20、14、10、7、5、3.5、 2.5七种。字体的宽度约等于字体高度的三分之二。 3.3用作指数、分数、极限偏差、注脚等的数字及字母,一般采用小一号字体。 4 图线 4.1各种图线的名称、型式、代号、宽度以及在图上的一般应用见下表。 4.1.1 粗实线:主要用于可见轮廓线和可见过渡线。 4.1.2 细实线:用途较多,主要用于尺寸线、尺寸界线及剖面线。 4.1.3 虚线:主要用于不可见轮廓线和不可见过渡线。 4.1.4 细点画线:主要用于轴线及对称中心线。 4.1.5 双点画线:主要用于相邻零件的轮廓线及极限位置的轮廓线。 4.1.6 粗点画线:主要用于特殊要求的线。 4.1.7 波浪线:主要用于断裂处的边界线及视图和剖视的分界线。 4.1.8 双折线:主要用于断裂处的边界线。

《机械运动》全章复习与巩固 知识讲解(基础)

《机械运动》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 【学习目标】 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会选择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 2.了解运动是物体的属性,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掌握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4.掌握速度公式,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5.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平均速度; 6.会测量、计算平均速度。 【知识网络】 【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1)国际单位:米 常用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2)单位符号及换算: 千米(km) 米(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33 3 3 110110110110km m m mm mm m m nm μμ==== 110110110m dm dm cm cm mm ===

2.测量工具: (1)刻度尺(最常用); (2)精密仪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激光测距仪。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看:看清刻度尺零刻度线是否磨损;看清测量范围(量程);看清分度值(决定了测量的精确程度)。(2)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分度值和量程的刻度尺; (3)放:刻度尺的刻度线紧靠被测的长度且与被测长度平行,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某一整数刻度线与被测长度起始端对齐; (4)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且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记:记录结果应包括数字和单位,一个正确的测量结果包括三部分,准确数、估计数和单位。 要点诠释: 1.特殊方法测量长度: (1)化曲为直法(棉线法): 测量曲线长度时,可让无伸缩性的棉线与曲线完全重合,作好两端的记号,然后把线轻轻拉直,用刻度尺测量出长度,就等于曲线的长度。 从地图上估测两地间公路或铁路的里程:取一根细金属丝(也可用棉线),把它放在地图上,使它的弯曲情况和地图上两地间公路线的弯曲情况吻合,然后截取这段金属丝,拉直后用刻度尺量出它的长度。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算出两地间公路的里程。 (2)累积法: 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微小量的长度,可以把数个相同的微小量叠放在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个数,就可得到一个微小量的长度。 如测细铜丝的直径:取一段细铜丝,将它在一根粗细均匀的铅笔上密绕n匝,用刻度尺测出绕有铜丝的那一段铅笔的长度L,则此细铜丝的直径为L/n。 (3)滚轮法: 用已知周长的滚轮在待测的较长的直线或曲线上滚动,记下滚动的圈数,则被测路段的长度等于圈数乘以周长,例如测量池塘的周长,某段道路的长度等。 如测硬币的周长:我们可以在硬币边上找一点做出记号,做为起点,找一张白纸,画上一条射线,将硬币边的记号与射线的端点重合,再将硬币沿着射线滚动一周,记下终点,用刻度尺量出射线端点到终点的长度,就是硬币的周长。 再如测量一环形跑道的长度:用一已知周长的轮子绕着跑道滚动一周,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则环形跑道的周长=轮周长(L)×滚动圈数(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