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情感教学的运用
- 格式:docx
- 大小:28.32 KB
- 文档页数:2
谈情感教学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摘要: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应方式。
它表现为:或高兴、欢乐,或忧愁、悲伤,或赞叹、喜爱,或惊恐、厌恶。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掌握好学生的情感变化,适时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那么教学效率肯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本文据此也探讨了情感教学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
关键词:情感教学;初中思想政治;应用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3-0079初中生年龄小、知识根底浅、活泼好奇,偏爱形象思维,乐于接受教师富于情趣的教学方式。
为此,笔者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倾注情感的感化、熏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笔者的做法是:一、以情激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两难:其一,概念、观点较为抽象、枯燥,与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有一定差距。
其二,社会上的某些重金钱、实惠的诱惑,重经济轻政治倾向的影响,导致学生轻视思想政治课。
有些政治课教师也心灰意冷,抱着“你们不愿学,我也懒得教”的思想,照本宣科,支差应付,这就造成了恶性循环。
作为一名年轻的女教师,笔者自然也经历了一番思想斗争,但终究还是“一定要把思想政治课教好”的意识战胜了自己。
笔者坚信:事在人为,唯其难教,方能见真功夫。
夸美纽斯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教师激发起来的”。
笔者首先运用了“以情激学法”。
1. 情感投资,以爱结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当成为孩子的朋友,深入到他的兴趣中去,与他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教师,这样孩子才会向教师敞开他的心灵。
”笔者利用课余时间经常深入到自己所带的班,像大姐姐一样嘘寒问暖,与学生们一起搞卫生、作游戏、侃大山、说故事。
有一次,一个校外歹人气势汹汹地从课堂上把一名学生叫了出去。
笔者见势头不对,安排学生们看书,自己便跟了去。
见那人正在打这个学生,笔者不顾一切地冲上去,冒着挨打的危险,紧紧护住自己的学生,并据理训斥那人,直到学校保卫人员来把他拉走。
初中思想政治课中情感的运用【摘要】情感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激发、培养、调动学生的情感,满足学生情感因素需要的教学。
我们充分利用情感来激发学生学习情感来明白其中的道理,并指导学生的行为,来发挥情感在中学政治教学的作用的。
【关键词】初中;思想政治课;情感运用情感教学理论认为,在学校教育的实践中课堂教学活动并不是单一的认知信息的传递过程,而是一种师生情感不断升华与交流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和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善于思考与运用人的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此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这就是情感教学最根本的内涵。
教师在教学的实践中如何研究教材,挖掘情感,使课堂教学的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得到和谐与统一,需要我们在教学的实践中研究与思考。
用教材中的情感内容陶冶学生,学生的情感往往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有意设计一定的教学情境,陶冶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智慧,唤起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
教材中有许多情感素材可以挖掘。
如教材中战斗英雄不屈不挠的斗志,劳动模范忘我的工作态度,科学家的废寝忘食、刻苦攻关的精神等,无不牵动和丰富着学生的情感。
又如,思想政治教材中,祖国悠久的历史、辽阔的国土、美丽的大自然,同样会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中,可运用多种手段,使教材、老师之情融会成学生的感情,变成一种学习的热情和冲动,同时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陶冶。
一、充分利用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友善的,它是建立在相互尊重、信任的基础上的,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具体到教学过程中,应多给学生以激励和赞扬,这样,既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又有利于学生产生更加强烈的学习愿望。
教学要以激励为主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经过教育实践经验和心理学证实的正确的教育行为准则。
为了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善于运用激励艺术。
初中思想政治中的情感教学一、引言情感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情感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情感态度,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在初中思想政治课程中,情感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初中思想政治课程中的情感教育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情感教育的关注,提高学生的情感素质和综合素质。
二、初中思想政治中的情感教育意义1.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初中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情感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情感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健康的心态和情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情感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情感态度,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初中思想政治课程中,通过学习和思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感受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沟通能力,进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 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情感态度1. 培养学生的自尊与自信在初中思想政治课程中,情感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尊与自信。
学生处于青春期的成长阶段,面临着身心变化和自我认知的困惑,需要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关心和引导。
通过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和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尊与自信,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情感品质。
2.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与道德情感3. 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情感教育还应该注重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求学生学会理性思考,还要求学生能够发掘自己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通过情感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和情感品质。
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共鸣。
比如可以通过讲故事、观影、游戏等方式,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感受,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和共情。
谈情感教学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摘要】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应方式。
教师应以情感教学为先,才能促使学生爱学、学会,用好思想政治课的知识。
【关键词】以情激学以情明理以情导行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应方式,表现为:或高兴、欢乐;或忧愁、悲伤;或赞叹、喜爱;或惊恐、厌恶。
初中生由于年龄小、知识根底浅、活泼好奇,偏爱形象思维,乐于接受教师的富于情趣的教学方式。
为此,我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倾注情感的感化、熏陶,收到良好的效果。
下面谈谈我在平时教学中的做法,以供同仁商讨。
一、以情激学与其它学科相比,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两难:其一,概念、观点较为抽象、枯燥,与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有一定差距;其二,社会上的某些重金钱、实惠的诱惑,重经济轻政治的倾向的影响,导致学生轻视思想政治课;有些政治课教师也心灰意冷,抱着“你们不愿学,我也懒得教”的思想,照本宣科,支差应付,这就造成了恶性循环。
(1)情感投资,以爱结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当成为孩子的朋友,深入到他的兴趣中去,与他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老师,这样孩子才会向老师敞开他的心灵。
”我利用课余时间经常深入到我教的班,像大哥哥一样嘘寒问暖,与学生们一起搞卫生、作游戏、侃大山、说故事。
(2)真情实话,以情诱学。
我给初一学生上第一节课,首先在黑板上写出“四有”两个大字,微笑着问其含义,当学生们说出它的内容时,我亲切地说:“同学们都应当把自己培养成‘四有’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但你们知道吗?这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必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才能逐渐确立,而这恰恰是我们将要学习的思想政治课的内容。
”接着,我介绍了一些革命老前辈,努力学习马列主义,赴汤蹈火投身革命的事迹,讲了雷锋努力读毛主席的书,终于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的故事。
浅谈初中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摘要:情感教育是初中政治教学目标之一,是初中政治教学本质所在。
通过情感教育能把学生的外在知识转化为内在理念并加以践行,我们要不断加强初中政治的情感教育研究。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情感教育初中政治课更注重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但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有些学生虽然懂得了道德原则,但并不能在相应的行为举止中遵守这些原则。
他们没有把外在的知识转化成内在的理念,是为了考试而学习,丧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
所以在政治教学中,教师不能单纯地进行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要实施情感教育,让学生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这样才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所在。
那么,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如何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呢?一、抓住情感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从心理学角度讲,情感是和人的社会性需求相联系的一种比较复杂而又稳定的态度体验,包括道德感、美感、理智感。
道德感在初中政治教学中表现为爱国主义情感、友谊感、同情心、责任心、荣誉感、自尊心等;美感表现为满意、愉悦、爱慕的情感;理智感表现为成功感、怀疑感、对成就的欢喜与自豪、对科学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等,这些情感都是初中政治教学中所要达到的情感教育目标。
在政治课堂上实施情感教育,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夯实理论知识,为情感的升华奠定基础情感教育是对理论知识的一种升华,它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为基础,脱离理论知识的情感教育,就像水中的浮萍,没有根基,漂浮而不厚实。
但是在实行素质教育,强调以生为本的今天,教师为了从形式上符合这种要求,整堂课以一系列的活动进行,让学生在活动中畅所欲言。
在这样的课堂上,表面看来非常的热闹,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但实际上弊端很多,第一,由于整堂课都是在学生的讨论中度过的,老师没有对本课知识系统归纳,学生一堂课下来便没有一个系统认识,更谈不上深刻印象了。
第二,在这样“热闹”的课堂上,学生的很多发言流于表面,对课本知识点所蕴含的道德法律原则没有深刻认识,更谈不上情感共鸣了。
浅谈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摘要】所谓情感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
这就需要教师善于思考与运用人的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此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初中思想政治情感教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又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
情感教育在从知到行的转化过程中起着特殊而又极其重要的中介作用,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举措。
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自我调节能力,做到教学与情感教育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思想政治课中情感教学的作用1.促进了学生认知的发展。
由于学生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因此能在其他学习中运用已学的方法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地学习新的知识。
学习上的事半功倍,让学生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积极努力地进行学习。
2.促进了学生潜能的开发。
由于课堂教学的手段可以有多种方法,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不但学到了知识,更在教学活动中开发了自己潜在的才能,如学生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表演能力等,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可以更认真地学习知识。
3.促进了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
课堂教学中民主的氛围教会了学生尊重他人,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又让学生学会了团结他人,学会了合作与竞争,产生了时间效率观念,培养了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
4.有利于学生社会化的发展。
情感教学冲破了传统的教学样式,给了学生尽情表达、与人交往合作、积极参与决策、自觉参加活动的机会,同时也为学生提高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等社会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思想政治课中情感教学的实施方法1.以情感体验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谈情感教育在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多领域的发展,包括知识、情感、人生观。
政治课堂教学不单纯是一个认识过程,还是一种情感的过程。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的整个非智力因素活动中,情感因素担负着对信息进行选择的任务,对有趣的、有价值的信息进行筛选、分类,加以吸收,进行知识的积累。
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人们关注的往往是教学中的认知因素,而对情感因素则缺乏应有的重视。
那么,如何有效地构建情感课堂呢?笔者通过实践认为:一、认真研究教材,展示教学中的显性情感因素对于含有显性情感因素的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中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把这些内含的情感通过自己的加工、提炼而展示出来,给学生以情感上的感染,使学生在接受认知信息的同时,接受相应的情感因素影响,达到以情生情、以情促知、知情共育的效果。
教师充分展示教学内容中的显性情感因素必须把握好四个环节。
首先,要深入教学内容中的情感。
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把握教学内容中的要点、重点,考虑到学生可能出现的难点、疑点,也要分析教材中作者和某些人物角色的思想感情,并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努力体验其中的情感,以便真正把握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
后者注重备认知因素方面的课,即注重备知识性、技能性、思想性内容的课;而前者即要备体验性、表情性内容的课。
在备情感性因素方面的课中,牢记一个要点:要使自己必须首先被这种情感打动、感染。
其次,要用言语来表达教学内容中的情感。
教师的讲课言语,则必须由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自己组织。
一般的教学要求比较强调教学言语的通俗易懂、简明扼要、逻辑性强、条理性好,以便在讲授学科内容时做到准确、明晰。
而在情商教学中,还要强调教学言语不仅能传知,也能传情,获得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
再次,要用表情来传递教学内容中的情感。
即老师必须具备激情,都必须凭借其对表情的娴熟、精湛、高超的运用,丝丝入扣的展示,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最后,要用情境来烘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气氛。
浅谈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情感教学的运用
所谓情感教学,从最根本的涵义上说,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
这就需要教师
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和考虑认知因素,善于思考与运用人的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此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这就是情感教学最根本的内涵。
思
想政治课对学生的情感至关重要。
初中生由于年龄小、知识根底浅、活泼好动且好奇心强,偏爱形象思维,乐于接受富于情趣的教学方式。
为此,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倾注情感的
感化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情感教学的作用
促进了学生认知的发展。
由于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学会了学
习的方法,因此能在其他学习中运用已学的方法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学习新的知识,让学生
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积极努力地进行学习
促进了学生潜能的开发。
由于课堂教学采用多种方法,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在课堂
中得到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更在教学活动中开发了自己潜在的才能,如学生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表演能力等,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更认真学习知识。
促进了学生的良好品德的养成。
课堂教学中民主的氛围教会了学生尊重他人;课堂教学中的
合作学习,又让学生学会团结他人,学会合作与竞争,产生时间效率观念,培养了学生积极
进取的精神。
2.分析教材,以情激学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两难:一是概念、观点较为抽象、枯燥,与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有一定
的差距。
二是受社会上的某些重金钱、实惠的诱惑,导致学生轻视思想政治课。
为此,我们
要认真分析教材,利用教材中蕴涵的情感因素,捕捉与挖掘教材内容中的情感信息,使教学
内容与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
用教材中的情感内容陶冶学生,学生的情感往往在一定的情景
中产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有意地设计一定的教学情境,陶冶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智慧,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教材中有许多情感素材可以挖掘。
如教材中战斗英雄不屈不
挠的斗志,劳动模范忘我的工作态度,科学家的废寝忘食、刻苦攻关的精神等,无不牵动和丰富着学生的情感。
如,在思想政治教材中,祖国的悠久历史、辽阔的国土、美丽的大自然,同样会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中,可运用多种手段,使教材、老师之情融汇成学生
的感情,变成一种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同时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陶冶。
3.教师真情相呼,以情明理
中学生都具有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他们在学习时,往往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具体情
节的叙述上,不能完全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和摆脱具体情节去理解课文的含义和中心,鉴于此,创造一个与课文内容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十分有必要的,它可以拉近学生与课文的
距离,甚至会使学生与课文融为一体,就好像课文中的故事就发生在他们身边一样,这样学
生受到的感染才深,对文章的理解才透。
因此,教师必须创设热情奔放的课堂氛围熏陶学生。
语音含蓄,讲活知识;教师要以饱满的情绪、旺盛的精力讲授每节课,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使学生的情绪随老师的语调而变化。
如讲“祖国的兴衰关系个人的安危荣辱”时,我以悲愤的
语调历数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疯狂掠夺,愤怒控诉日本帝国主义屠杀南京30万同胞的暴行。
指出了“落后会挨打,贫穷就受辱”的道理。
随之我话锋一转,“沉睡的雄狮苏醒了,中华
人民共和国屹立在东方!”我兴奋地讲了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和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同学们听后脸上绽出了欣喜的笑容。
最后,我在黑板上写了“国耻我辱、国兴我荣”八个字,让学生
高声朗读。
借助教具,展示自己的情感,培养学习兴趣;教学中,我注意选用教具,把抽象的理论用形
象具体的教具展示出来,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如在讲解《承担对社会的责任》这一节时,
制作了先进人物的投影片,让学生在先进人物的感染下,明确自己肩上的责任,懂得爱国是
每个公民神圣的职责,懂得青少年应该全面发展,为担当起社会责任而作好准备,懂得从现在做起,出色完成学业,从小养成为他人、为集体、为国家尽责的良好品质。
这样,不仅对
学生进行了教育,而且也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借助生动实例,展现自己的情感,提高学习兴趣;教学中,举例可体现教师对某一社会现象
的情感,对这一现象的褒贬,就会流露出真挚的情感。
如教授《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时,
我把改革开放前后农民在生活用品、消费水平、居住条件、生活环境质量和农民的家庭生活
变化列举出来并作比较,再请学生列举自己家中近几年的变化,并展开讨论。
这样既活跃了
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
4.情感教学的评价
以高尚人格魅力,增进师生情感的内聚力。
思想政治教学改革关键是课堂教学的改革,教师
是教学改革的执行者与实施者,必须以改革创新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评价
是实施情感教育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对教学评价的态度、形式与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能
客观反映教师对教育的热情,同时折射教师的职业修养与人格魅力,增进师生情感的内聚力
与感召力,对优化课堂教学环境,增进师生情感,有深刻意义。
以创新教育理念,探索情感评价策略与途径。
在实施情感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扬改
革创新的教育理念,以情感教育理论为指导,对情感评价的策略与方法进行实践的探索与研究,努力创造教学水平进入更高的境界。
如,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时,可以实施显形与
隐形的评价策略与方法,所谓显形的方法,就是通过教师对教材的精心设计,创设师生情感
互动的环境,对不同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特别是对学习困难学生适当降低对知识点的评价
要求,并对他们的表现更应偏爱于热情的赞赏与鼓励,有意识培养求知欲望,增强克服困难
的毅力,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使教师的教育能满足学生认知与情感共同发展的需要,形成
和谐合作的教学环境,在整个的过程中能使学生有直观的感受与体验,就是显形的评价方法。
通过对情感评价策略与方法的有效实施,增进师生情感的互动与交流。
总之,把情感教育融入到教学中,增强了课堂实效,增进了师生的感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
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