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78.92 KB
- 文档页数:1
米非司酮在计划生育临床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在临床中非米司酮用于终止早期妊娠的效果。
方法根据患者孕期分为3组:a组61:孕期≤35d;b组98例:孕期在36-42d;c组77例:孕期在≥42d。
三组采用相同的用药方案。
所有患者行常规妇科检查,服药前2h禁食、禁水,150mg米非司酮分次口服,观察末次口服米非司酮24h后胎囊排出情况,3组患者的阴道出血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b组患者完全流产的占82.65%,显著高于a组(63.93%)和c组(41.56%);b组平均引导出血时间及不两反应发生率均低于a组和c组,p<0.05。
结论孕期<42d的孕妇,单独应用米非司酮具有完全流产率高、疼痛少、不良反应率低、阴道出血时间短且出血量少等优点。
【关键词】米非司酮;早期妊娠;流产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839-01米非司酮是作为一种新型孕激素拮抗剂,是使用较早的终止早孕的药物之一,与孕激素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可以通过与孕酮争夺受体而阻滞孕激素的活性,由于米非司酮能够使流产的经过变得简单和自然,尤其是存有高危因素的孕妇不用接受手术就能安全流产,所以临床上被广泛地应用于终止妊娠,已有数千万名妇女用它终止了妊娠[1-2]。
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对妊娠49天内且自愿流产的136例妇女,给予口服米非司酮,效果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资源接受药物终止妊辰的妇女236例,孕期小于49天,年龄18-37岁,平均年龄(28.9±4.6)岁,b超显示宫内妊娠,经常规检查血压\心率、血常规等均正常,无米非司酮禁忌症,根据患者孕期分为3组:a组61:孕期≤35d,空腔胎囊≤0.8cm,血清hcg>200u/l;b组98例:孕期在36-42d,空腔胎囊在0.9-1.2cm,血清hcg>800u/l;c组77例:孕期在≥42d,空腔胎囊在0.9-1.2cm,血清hcg>800u/l;三组患者年龄、产次、孕次等临床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米非司酮在妇科的应用前景(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米非司酮;子宫肌瘤;胎盘植入;功血;内膜异位症米非司酮是一种合成类固醇药物,结构类似炔诺酮,可通过与孕酮争夺受体而阻滞孕激素活性;此外还可抑制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抑制排卵、干扰子宫内膜发育等作用,临床上除了应用于早孕、中孕药物流产、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紧急避孕外,近10年来人们还尝试用于子宫肌瘤、围绝经期功血、胎盘植入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现将米非司酮在这些方面的应用综述如下。
1.治疗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常造成异常阴道出血、贫血、腹痛、不孕或流产等,影响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手术切除子宫为肌瘤常用的治疗方法,随着米非司酮在妇科中的用途不断被开发,人们发现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有比较好的疗效。
1995年Murphy[1]首先报道了对子宫肌瘤患者应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5mg、25 mg、50 mg)口服治疗,每天一次,连续服用3个月,肌瘤体积依次缩小为25.6%、49%、56%,初步发现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性;国内杨幼林也于1996年应用米非司酮10 mg/d 和20 mg/d,连用3个月治疗有症状的子宫肌瘤,发现肌瘤体积分别缩小41.4%和43.0%,所有病人闭经,贫血得以纠正,患者仅有轻微潮热和小关节痛,无肝肾功能损害,认为10 mg/d为国人治疗肌瘤较理想的有效最低剂量。
近几年来徐福萍[2]、方艳丽[3]、吕一燕[4]、陈莹[5]、段孝勤[6]等的报道进一步论证米非司酮在治疗子宫肌瘤方面的疗效,同时发现对单发壁间中等体积(30~80 mm3)肌瘤疗效尤佳,有效率达100%,而对多发性肌瘤及黏膜下肌瘤效果欠佳,有效率只有20%~30%;其中陈莹报道112例的肌瘤患者中治疗后有17例肌瘤消失,肌瘤缩小无反跳61例(年龄>45岁),有34例患者(年龄<45岁)停药后肌瘤体积出现重新增大现象。
探讨米非司酮对中期妊娠利凡诺引产效果的影响与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口服米非司酮对中期妊娠利凡诺引产效果的影响。
方法:将孕16~26周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健康孕妇97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50例口服米非司酮75mg,24h后重复1次,共150mg;服用第一次米非司酮后即给利凡诺100mg羊膜腔内注射。
对照组47例按常规行利凡诺100mg羊膜腔内注射引产。
结果:研究组产程发动早、总产程时间短、胎膜胎盘滞留少、产后出血少,产道损伤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利凡诺配伍米非司酮应用于中期妊娠引产,方法简便、安全,效率高,有利于产程进展,缩短引产时间,预防产后出血,具有临床意义。
【关键词】米非司酮;中期妊娠引产;利凡诺【中图分类号】r64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1-0039-02目前终止中期妊娠的方法主要还是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但利凡诺引产有引产失败、妊娠产物残留、出血过多、感染的可能。
笔者根据米非司酮有间接促进内源性前列腺素释放,增加子宫对前列腺素的敏感性及软化宫颈等作用,在经腹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中期孕引产时联用米非司酮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2年6月~2010年7月孕16~26周因避孕失败及医学因素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健康孕妇97例随机分为研究组50例,对照组47例。
两组均超声核实孕周及羊水定位,妇科检查均排除生殖道畸形及炎症,非过敏体质,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无异常。
研究组平均年龄26.3岁(19~35岁),既往孕1次10例,孕2次25例,孕3次15例;未产10例,产1次36例,产2次4例。
对照组平均年龄27岁(19~36岁),既往孕1次18例,孕2次17例,孕3次12例;未产11例,产1次29例,产2次7例。
两组孕妇年龄、孕产次、孕周等条件差异无显著性(p>0.05),有可比性。
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在早期中孕引产的应用(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在早期中孕引产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早期中孕引产30例进行临床观察。
结果完全流产2例占7%、不全流产17例占57%、少量阴道流血10例占33%、其他1例占3%。
有效率93%。
用药后宫颈软化宫口扩张,使清宫术及钳刮术趋于简单和快捷,减轻了患者痛苦,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结论孕12周左右的引产经腹羊膜腔穿刺利凡诺操作困难,且不难避免清宫钳刮的痛苦,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引产效果良好,使小部分患者避免清宫的痛苦,即使需要清宫,也因宫口开大,操作容易,患者痛苦明显减轻。
【关键词】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引产传统早期中孕引产因经腹羊膜腔穿刺较困难,一般用大号吸管结束妊娠,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患者痛苦大。
本院近年来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配伍应用于早期中孕引产,效果明显,给医生提供了方便,病人减少了痛苦,现就其中30例进行分析、研究,以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1 对象及方法1 1 研究对象我院于2008年6月至2008年12月收治孕12周左右引产30例,患者年龄20~38岁,其中经产妇19例,月经周期基本正常,有明确停经史,最长停经时间16周,最短时间11周,超声示胎儿双顶径32 mm以下。
患者无使用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禁忌证,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无异常,子宫无明显器质性病变。
1 2 方法米非司酮150 mg早饭后2 h空腹服用,24 h后来院门诊观察空腹口服600 μg米索前列醇,用药后观察腹痛、出血、组织物排出及清宫等情况。
1 3 疗效判定标准完全流产:用米索前列醇12 h内有腹痛及阴道流血,见胚胎组织物排出,出血不多,行超声检查显示宫内无异常者;不全流产:服用米索前列醇12 h内有组织物排出,但流血较多需行清宫术或超声检查显示宫内异常回声需行清宫术者;少量阴道流血:用米索前列醇12 h内未见组织物排出,阴道流血少量,超声显示宫内妊娠物仍存在,需行清宫术或钳刮术者。
119例米非司酮治疗妇产科疾病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对米非司酮治疗妇产科疾病临床疗效展开分析。
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9例妇产科疾病患者,根据不同疾病病情,给予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对患者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米非司酮治疗妇产科疾病临床疗效。
结果:119例妇产科疾病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跟踪随访后,跟踪患者生命体征及临床表现评测临床疗效,治疗恶性肿瘤10例,有效6例(60.0%);紧急避孕17例,有效14(82.3%);终止妊娠37,33例(89.2%);子宫性疾病43例,32例(74.4%);其他妇科疾病12例,有效7(58.3%);整体临床疗效良好。
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妇产科疾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米非司酮;妇产科疾病;临床疗效凭借米非司酮拮抗孕激素的功效,现阶段临床上广泛将其应用于治疗子宫肌瘤、异常子宫出血以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妇产科疾病[1]。
本次研究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9例妇产科疾病患者,根据不同疾病病情,给予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对患者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米非司酮治疗妇产科疾病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研究分析对象为我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期间收治随机抽取的119例妇产科疾病患者,年龄范围23~67岁,平均年龄35.2岁。
其中妇产科疾病类型及例数分别为恶性肿瘤10例,紧急避孕17例,终止妊娠37例,子宫性疾病43例,其他妇科疾病12例。
1.2方法根据不同上述不同类型的妇产科疾病病情,给予患者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对患者进行一段时间的跟踪随访,对米非司酮治疗的情况进行总结。
1.3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研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119例妇产科疾病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跟踪随访后,跟踪患者生命体征及临床表现评测临床疗效,整体治疗效果良好,详见表1。
应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中早期妊娠的疗效观察米非司酮经临床证实具有显著抗早孕、抗着床、诱发月经、软化宫颈、扩张宫颈的作用。
其特点是疗效确切,应用方便,不良反应小,损伤小,痛苦轻,是催经止孕,抗生育的非常有效的药物,联合米索前列醇后引产成功率提高到95%,被认定为非手术终止妊娠补救措施之一。
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使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7~24周妊娠患者125例,观察其引产效果、出血时间及不良反应等,探讨其临床应用前景及优势,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125例,年龄16~42岁,妊娠7~16周85例,妊娠17~24周40例;初产妇76例,经产妇49例;妊娠1次87例,妊娠2次23例,妊娠3次11例,妊娠4次4例;彩超检查确定为正常宫内妊娠,无妊娠剧吐、发热、阴道炎、青光眼、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规化验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肾功、凝血象及心电图、胸片正常,无急慢性器质性病变,无使用米非司酮或前列腺素禁忌证,无引产禁忌证。
服药方法:口服药物分3天服完。
凉开水送服。
第1天早饭后2小时服用米非司酮75mg,第2天服法同第1天,第3天晨起空腹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后来院临床观察6小时。
疗效判断标准:①完全流产:用药后自行排出完整绒毛或未见典型绒毛排出,超声检查不见妊娠囊,子宫恢复正常大小,阴道流血自行消失;②不完全流产:用药后妊娠组织排出不全,阴道流血量多,时间长,需立即给予清宫术;③失败:用药7天后未见绒毛排除,超声检查见胎儿及其附属物未排出。
结果腹痛与阴道流血情况:125例中服用米非司酮无1例出现腹痛(即宫缩痛),使用米索前列醇后2~6小时,56%有宫缩痛,38%出现阴道流血,其中16例阴道流血多于月经量,立即行清宫术止血。
10例服用米非司酮期间即出现少许阴道流血,115例服用米非司酮后出现阴道流产后出血时间及出血量:完全流产后出血时间4~14天,平均10.1天。
流产后出血少于正常月经量13例(10.4%);接近正常月经量103例(82.4%);多于正常月经量9例(7.2%);阴道出血量50~350ml,平均出血量200ml,出血时间7~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