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制度(优.选)

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制度(优.选)

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制度(优.选)
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制度(优.选)

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制度

一、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工作

1、建立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与复训制度,确保每位参与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的医务人员均接受培训。

2、产房、手术室均应配备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设备,设备必须专人负责,单独放置,保持设备无损,处于功能状态。

3、产房、手术室均应配备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药品,药品必须专人负责,单独放置,并注明药品的名称、规格、数量、有效期、短缺时应及时补全。

4、产房、手术室均张贴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流程图。

5、产、儿科密切协作,新生儿娩出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抢救过程中分工明确、有条不紊;抢救结束后及时转诊和治疗。

6、做好抢救现场记录工作,认真详实填写复苏现场记录表,记录抢救过程。

7、严格执行新生儿转运程序。危重婴儿转诊时应备转运车,新生儿医生护送,携带抢救设备及药品,并做好转诊记录。

8、危重新生儿和新生儿死亡病例,应及时进行讨论,总结经验教训,并做好讨论记录。

二、新生儿窒息复苏产、儿科协作

1、新生儿窒息复苏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和组织产、儿科医务人员培训、考核及现场抢救工作。

2、每周至少进行一次产、儿科联合查房,儿(新生儿)科医生及时了解即将分娩的高危产妇病情,产科医生了解已转入新生儿科的危重患儿病情。

3、儿(新生儿)科医生参加高危产妇分娩或手术前讨论。

4、对有高危因素的孕产妇,儿(新手儿)科医生提前进入产房或手术室,现场等待分娩,参加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

5、对正常分娩的新生儿,若出现窒息或特殊情况,产科医生应及时通知儿(新生儿)科医生,尽快给予处理和抢救。

6、危重新生儿抢救后,应及时转入儿(新生儿)科监护病房,由儿(新生儿)科医生负责窒息患儿的监护和治疗,或转入上级医疗机构。

7、产、儿(新生儿)科每月至少联合进行一次新生儿重度窒息(死亡)病例讨论。

8、产、儿(新生儿)科合作建立重度窒息新生儿病例随访制度,定期对出院后病儿进行追踪,了解恢复情况并做好指导。三、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考核

1、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纳入科室质量考核管理。

2、新生儿窒息复苏领导小组负责进行工作考核和评定。

3、每年对产、儿(新生儿)科医生、助产士、参与复苏的麻醉人员等考核一次,不合格者予一次补考,补考仍不合格者停岗学习,直至合格后方可上岗。补考不合格者,其本人及所在科室本年度内取消优秀个人及科室的评选资格。

4、对产房、手术室新生儿窒息复苏设备及药品每月至少抽查一次,抽查不合格者扣相关责任人绩效考核分。

5、建立健全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记录、病人登记记录、死亡记录及病例随访记录,缺失或登记不全者扣科室本年内医疗质量管理分,相关负责人予以相应处罚。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新生儿窒息紧急事件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 1、临产后如发现胎儿宫内缺氧、宫内窘迫立即向家属交代病情,同时通 知二线值班医生采取适当措施纠正缺氧状态,根据具体情况尽快结束 分娩。二线值班医生接通知后10分钟到场。 2、阴道分娩准备接生时,立即通知新生儿科医生,新生儿科医生接通知 后5分钟内到场并做好窒息复苏准备工作。 3、剖宫产术中估计新生儿会发生窒息者,立即通知新生儿科医生,新生 儿科医生接到通知后5分钟内到达手术室,做好窒息准备工作。 4、新生儿科医生到产房或手术室后立即组织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小组, 以备用。抢救小组成员由包括新生儿科医生在内的至少3人组成,并 做好分工,由新生儿科医生领导。 5、病房发生窒息护士立即抱入产房行初步复苏,同时通知产科值班医生 及新生儿科医生。 6、发生新生儿窒息后,严格按窒息复苏抢救流程实施抢救。新生儿出生 5分钟仍未建立自主呼吸者,立即通知新生儿科主任到场指挥抢救。 并再次向家属交代病情。 7、窒息复苏10分钟仍未建立自主呼吸是立即通知医务科或总值班组织 我院抢救小组到场。并再次向家属交待病情。必要时联系转院。 8、窒息复苏后新生儿转儿科进一步诊治。 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应急预案】 (一)立即通知医师,组成抢救小组进行抢救。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心率<100次/分,给正压人工通气,心率<60次/分,胸外按压30秒,心率<60次/分,遵医嘱给予药物复苏,评价心率<60次/分,应配合麻醉师气管插管药物复苏,心率>60次/分,停止胸外按压,继续正压通气,如心率>100次/分,停止正压人工通气,评价皮肤颜色,四肢青紫或红润,继续观察紫绀、给氧、病情变化。 (三)准备各种抢救药物器械。 (四)复苏后,严密观察生命征及病情变化,加强保暖,做好记录。 【程序】 发现患儿呼吸暂停、心率小于100次/分 ↓ 检查,呼叫医生,摆好体位,垫高头肩部1.5—2cm, 置于鼻吸气位保持呼吸道通畅 ↓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先口后鼻 ↓

新生儿复苏工作规章制度

新生儿复苏抢救工作制度 1、建立新生儿复苏培训与复训制度,确保每位参与新生儿复苏抢救的医务人员均接受培训。 2、产房、手术室均应配备新生儿复苏抢救设备,设备必须专人负责,单独放置,保持设备无损,处于功能状态。 3、产房、手术室均应配备新生儿复苏抢救药品,药品必须专人负责,单独放置,并注明药品的名称、规格、数量、有效期,短缺时应及时补全。 4、产房、手术室均贴新生儿复苏抢救流程图。 5、产、儿科密切协作,新生儿娩出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抢救过程中分工明确、有条不紊;抢救结束后及时转诊和治疗。 6、做好抢救现场记录工作,认真详实填写复苏现场记录表,记录抢救经过。 7、严格执行新生儿转运程序。危重患儿转诊时应备转诊车,新生儿医生护送,携带抢救设备及药品,做好转诊记录。 8、危重新生儿和新生儿死亡病例,应及时进行讨论,总结经验教训,并做好讨论记录。

新生儿复苏产、儿科协作制度 1、新生儿复苏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和组织产、儿科医务人员的培训、考核及现场抢救工作。 2、每周至少进行一次产、儿科联合查房,(新生) 儿科医生及时了解即将分娩的高危产妇病情,产科医生了解已转入新生儿科的危重患儿病情。 3、(新生) 儿科医生参加高危产妇分娩或手术前讨论。 4、对有高危因素的孕产妇,(新生)儿科医生提前进入产房或手术室,现场等待分娩,参加新生儿复苏抢救。 5、对正常分娩的新生儿,若出现窒息或特殊情况,产科医生应及时通知 (新生) 儿科医生,尽快给予处埋和抢救。 6、危重新生儿抢救后,应及时转入(新生) 儿科监护病房,由(新生)儿科医生负责窒息患儿的监护和治疗,或转入上级医疗机构。 7、产、儿科每月至少联合进行一次新生儿重度窒息(死亡)病例讨论。 8、从产、儿科合作建立重度窒息新生儿病例随访制度,定期对出院后病儿进行追踪,了解恢复情况并做好指导。

新生儿窒息复苏操作流程

新生儿窒息复苏操作流程 选手:报告评委,x号选手参加新生儿窒息复苏操作考核,请指示。 评委:开始。 选手:是,首先物品准备,辐射台预热,小枕、纱布、大毛巾,吸痰球、吸痰管、胃管、胎粪吸引器、听诊器,新生儿复苏气囊及新生儿面罩,气囊完好无漏气,功能良好。各种型号喉镜镜片,光源良好。内径2.5-4.0mm气管导管。打开氧源,连接氧管,氧流量5L/min。1:1000肾上腺素、10ml生理盐水各5支。1ml、5ml、10ml、30ml注射器各5支。常规洗手,戴手套,报告,物品准备完毕。 评委:开始。 选手:足月吗?羊水清吗?呼吸好吗?肌张力好吗? 助手:38周,羊水清,无呼吸,肌张力低。 选手:需复苏,置辐射台保暖;开放气道,清理呼吸道、口腔、鼻腔;擦干全身;局部刺激,重新摆正体位。听诊……心率(6s) 助手:80次/分。 选手:无呼吸,皮肤青紫。正压通气,吸2、3……吸2、3……(30s) 助手:30s到。 选手:听诊……心率(6s)。 助手:70次/分。 选手:矫正通气——检查气囊无漏气,重新摆正体位,开放气道,凄厉分泌物,提颏,增加通气压力。吸2、3……吸2、3。 助手:30s到。 选手:听诊……心率(6s)。 助手:50次/分。 选手:行气管插管。继续通气。(舌右边进入)通气,听诊。 助手:双肺尖呼吸音清晰对称。 选手:加胸外心脏按压。 助手:1、2、3——吸……1、2、3——吸……1、2、3——吸…… 选手:30s时间到。听诊,心率。 助手:40次/分。 选手:1:10000肾上腺素1.5ml气管内滴入,再次胸外按压。 助手:1、2、3——吸……1、2、3——吸……1、2、3——吸…… 选手:30s时间到。听诊,心率。 助手:120次/分。 选手:停止通气,观察患儿自主呼吸,患儿自主呼吸恢复,移除导管,常压给氧,保暖,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抢救物品按院内感染处理,手消毒,详细记录复苏过程。报告,操作完毕。

新生儿窒息复苏项目工作总结(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穆棱市新生儿窒息复苏项目工作总结 新生儿窒息是导致全世界新生儿死亡、脑瘫和智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为进一步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死亡率和伤残率,推广新生儿窒息复苏最新技术,根据《卫生部新生儿复苏项目第二周期项目方案(2011-2015》,及《黑龙江省新生儿复苏项目第二周期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穆棱市局院领导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4家医疗助产单位专门成立了院内新生儿窒息复苏项目领导小组,新生儿科、产房和手术室配置了项目需要的设备及设施,在新生儿科和产科积极开展规范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一年来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穆棱市就开展新生儿复苏项目工作以来的具体工作做一总结。 一、项目目标 (一)培训覆盖率达100%。培训覆盖全市4家医疗助产机构。市级以上的新生儿窒息复苏相关产科、儿科、助产、麻醉等专业人员均接受定期培训,人员培训覆盖率100%。 (二)培训质量优良。新生儿窒息复苏相关产科、儿科、助产、麻醉人员技能考核抽查合格率80%以上。 (三)制度建设完善。全市所有4家医疗助产机构建立“院内新生儿窒息复苏领导小组”,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长效工作机制健全。 (四)新生儿窒息死亡率下降15%以上。新生儿窒息死亡率比2011年下降15%以上。 二、项目要求 (一)全面开展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及师资队伍建设。穆棱市选派五位产儿科主任于2012年11月6日-7日参加了牡丹江市新生儿窒息复苏项目培训班。并作为师资人员为此次培训班进行详细的讲解。培训班以模拟操作为主的复苏技术,重视临床操作技能及团队配合能力的提高,强化对复苏后新生儿的护理和医学随访 (二)建立助产机构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院内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领导小组,在所有4家医疗助产机构建立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长效机制,促进产科、儿科等相关科室协作,加强院内新生儿窒息

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65例临床体会

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65例临床体会 目的提倡推广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技术。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5月湖北省京山县妇幼保健院分娩总人数中出现的65例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进行总结分析。结果65例窒息新生儿,64例经过新法复苏抢救成活,1例死亡。结论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技术可以降低窒息病死率,减少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标签:新生儿;窒息;复苏 新生儿窒息是指生后1分钟内,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呼吸,而导致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1],是导致新生儿死亡、脑瘫和智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其预后与窒息的严重程度、复苏是否及时、措施是否得当有关, 所以及时有效地复苏窒息新生儿,对改善新生儿预后及其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极其重要,现将本院2008年1月~2011年5月分娩总人数中出现的65例新生儿窒息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根据新生儿窒息Apgar评分标准[2],本院2008年1月~2011年5月有65例新生儿符合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生后1分钟评分4~7分为轻度窒息,0~3为重度窒息,其中轻度窒息52例,重度窒息13例。 1.2症状或体征65例中气急、呼吸困难50例,呼吸不规则18例,呼吸暂停6例,不哭10例,面色苍白5例,肌张力低下18例,发绀56例。 1.3复苏方法确保分娩现场,至少有1名受过新生儿新法复苏培训并掌握复苏技术的专业人员,采用美国新生儿学会(AAP)和美国心脏协会(AHA)开发的新生儿复苏项目(NRP)ABCD步骤进行复苏[3],其中A是根本,B是关键,评估贯穿整个复苏过程。根据呼吸、心率、肤色3个体征不断重复评价,并以此进一步决策和措施,如此循环往复,直到完成复苏。 1.3.1A——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暖:胎儿娩出前,准备好已经预热的红外辐射抢救台以及包被等物品,娩出后立即擦干身体,置于温暖的抢救台上,摆正体位,清理呼吸道,吸净鼻腔、口腔的羊水及分泌物,擦干全身,給予刺激,必要时供氧。 1.3.2B——呼吸100%氧浓度面罩自动充气式复苏气囊正压人工呼吸,呼吸频率40~60次/min,效果不明显考虑气管插管。肺部人工通气是新生儿窒息复苏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步骤,贯穿复苏过程的始终。 1.3.3C——循环胸外按压,有效人工呼吸30秒后,仍无心跳或心率持续<60次/min,实施胸外按压,按压深度为前后胸直径的1/3,胸外按压一定要伴有正压人工呼吸,每3次胸外按压后,正压人工呼吸一次,共计每分钟30次呼吸和90次心脏按压。

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制度

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制度-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制度 一、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工作 1、建立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与复训制度,确保每位参与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的医务人员均接受培训。 2、产房、手术室均应配备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设备,设备必须专人负责,单独放置,保持设备无损,处于功能状态。 3、产房、手术室均应配备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药品,药品必须专人负责,单独放置,并注明药品的名称、规格、数量、有效期、短缺时应及时补全。 4、产房、手术室均张贴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流程图。 5、产、儿科密切协作,新生儿娩出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抢救过程中分工明确、有条不紊;抢救结束后及时转诊和治疗。 6、做好抢救现场记录工作,认真详实填写复苏现场记录表,记录抢救过程。 7、严格执行新生儿转运程序。危重婴儿转诊时应备转运车,新生儿医生护送,携带抢救设备及药品,并做好转诊记录。 8、危重新生儿和新生儿死亡病例,应及时进行讨论,总结经验教训,并做好讨论记录。 二、新生儿窒息复苏产、儿科协作

1、新生儿窒息复苏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和组织产、儿科医务人员培训、考核及现场抢救工作。 2、每周至少进行一次产、儿科联合查房,儿(新生儿)科医生及时了解即将分娩的高危产妇病情,产科医生了解已转入新生儿科的危重患儿病情。 3、儿(新生儿)科医生参加高危产妇分娩或手术前讨论。 4、对有高危因素的孕产妇,儿(新手儿)科医生提前进入产房或手术室,现场等待分娩,参加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 5、对正常分娩的新生儿,若出现窒息或特殊情况,产科医生应及时通知儿(新生儿)科医生,尽快给予处理和抢救。 6、危重新生儿抢救后,应及时转入儿(新生儿)科监护病房,由儿(新生儿)科医生负责窒息患儿的监护和治疗,或转入上级医疗机构。 7、产、儿(新生儿)科每月至少联合进行一次新生儿重度窒息(死亡)病例讨论。 8、产、儿(新生儿)科合作建立重度窒息新生儿病例随访制度,定期对出院后病儿进行追踪,了解恢复情况并做好指导。三、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考核

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制度

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制度 一、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工作 1、建立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与复训制度,确保每位参与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的医务人员均接受培训。 2、产房、手术室均应配备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设备,设备必须专人负责,单独放置,保持设备无损,处于功能状态。 3、产房、手术室均应配备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药品,药品必须专人负责,单独放置,并注明药品的名称、规格、数量、有效期、短缺时应及时补全。 4、产房、手术室均张贴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流程图。 5、产、儿科密切协作,新生儿娩出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抢救过程中分工明确、有条不紊;抢救结束后及时转诊和治疗。 6、做好抢救现场记录工作,认真详实填写复苏现场记录表,记录抢救过程。 7、严格执行新生儿转运程序。危重婴儿转诊时应备转运车,新生儿医生护送,携带抢救设备及药品,并做好转诊记录。 8、危重新生儿和新生儿死亡病例,应及时进行讨论,总结经验教训,并做好讨论记录。 二、新生儿窒息复苏产、儿科协作 1、新生儿窒息复苏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和组织产、儿科医务人员培训、考核及现场抢救工作。 2、每周至少进行一次产、儿科联合查房,儿(新生儿)科医生

及时了解即将分娩的高危产妇病情,产科医生了解已转入新生儿科的危重患儿病情。 3、儿(新生儿)科医生参加高危产妇分娩或手术前讨论。 4、对有高危因素的孕产妇,儿(新手儿)科医生提前进入产房或手术室,现场等待分娩,参加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 5、对正常分娩的新生儿,若出现窒息或特殊情况,产科医生应及时通知儿(新生儿)科医生,尽快给予处理和抢救。 6、危重新生儿抢救后,应及时转入儿(新生儿)科监护病房,由儿(新生儿)科医生负责窒息患儿的监护和治疗,或转入上级医疗机构。 7、产、儿(新生儿)科每月至少联合进行一次新生儿重度窒息(死亡)病例讨论。 8、产、儿(新生儿)科合作建立重度窒息新生儿病例随访制度,定期对出院后病儿进行追踪,了解恢复情况并做好指导。 三、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考核 1、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纳入科室质量考核管理。 2、新生儿窒息复苏领导小组负责进行工作考核和评定。 3、每年对产、儿(新生儿)科医生、助产士、参与复苏的麻醉人员等考核一次,不合格者予一次补考,补考仍不合格者停岗学习,直至合格后方可上岗。补考不合格者,其本人及所在科室本年度内取消优秀个人及科室的评选资格。 4、对产房、手术室新生儿窒息复苏设备及药品每月至少抽查一

(完整版)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

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 一、概述 新生儿窒息是指婴儿出生时无呼吸或呼吸抑制;若出生时无窒息,而数分钟后出现呼吸抑制者亦属窒息。其发生率为5%。为新生儿死亡及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出生后常见的一种紧急情况,必须积极抢救和正确处理,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及预防远期后遗症。 据世界卫生组织1994年统计:每年500万新生儿死亡中约有100万死于新生儿窒息,它是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占20-30%。如果运用先进的复苏技术可以极大程度地防止新生儿窒息导致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从母体宫腔突然过渡到宫外生活的过程也许是我们一生中所经历的最危险的时刻。人体在出生后需要立即做出的生理调整,比我们日后所做的要多得多。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新生儿会非常顺利地完成这个过程,他们仅需要少量的帮助或根本无需帮助。新生儿复苏技术就是为了救护那些少部分的新生儿,如果不接受救助,其后果也许是致命的,也许会带来影响一生的问题。 二、病因 凡是造成胎儿或新生儿血氧浓度降低的任何因素都可以引起窒息,与胎儿在宫内所处的环境和分娩过程密切相关。 (一)孕母因素 1、孕母全身性疾患如糖尿病、心、肾疾病、严重贫血和急慢性传染病; 2、产科疾病:如妊高征、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盘功能不全等; 3、孕母吸毒、吸烟或被动吸烟; 4、孕母年龄≥35岁或<16岁、多胎妊娠等。 (二)分娩因素 1、脐带受压、打结、绕颈等; 2、手术产如高位产钳、臀位助产、胎头吸引不顺利等; 3、产程中的麻醉、镇痛剂和催产药使用不当。 (三)胎儿因素 1、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巨大儿等; 2、各种畸形:如后鼻孔闭锁、喉蹼、肺膨胀不全、先天性心脏等; 3、羊水或胎粪吸入致呼吸道阻塞; 4、宫内感染所致神经系统损害等; 三、病理生理 (一)呼吸改变 原发性呼吸暂停:胎儿或新生儿窒息缺氧时,初起1-2分钟有呼吸深快,如缺氧未及时纠正,即转为呼吸抑制和反射性心率减慢,此为原发性呼吸暂停。此时患儿肌张力存在,血压升高、循环尚好,但有些紫绀,如及时或适当刺激,仍能恢复呼吸。 继发性呼吸暂停:如缺氧持续存在,则出现喘息样呼吸,心率继续减慢,血压开始下降,肌张力消失、苍白、呼吸运动减弱,最终出现一次深度喘息而进入继发性呼吸暂停,如无外界正压给氧帮助,则无法恢复而死亡。 (二)各器官缺血缺氧的改变 (三)血液生化及代谢改变 PaCO2↑PH↓PaO2↓血糖早期↑后↓、血Ca↓血钠 四、临床表现 (一)胎儿缺氧(宫内窒息):早期有胎动↑、胎心率>160次/分,晚期胎动减少甚至消失,胎心率变慢或不规则,羊水黄绿色或墨绿色。

2014新生儿窒息复苏模型新指南

⑸经30s充分正压通气后,如有自主呼吸,且心率≥100次/min,可逐步减少并停止正压通气。如自主呼吸不充分,或心率<100次/min,须继续用气囊面罩或气管插管施行正压通气,并检查及矫正通气操作。如心率<60次/min,予气管插管正压通气并开始胸外按压。 ⑹持续气囊面罩正压通气(>2min)可产生胃充盈,应常规插入8F胃管,用注射器抽气和通过在空气中敞开端口来缓解。 ⑺国内使用的新生儿复苏囊为自动充气式气囊(250ml),使用前要检查减压阀,有最好配备压力表。自动充气式气囊不能用于常压给氧。 3.T-组合复苏器(T-Piece复苏器) T-组合复苏器是一种由气流控制和压力限制的机械装置。本指南推荐县以上医疗单位,尤其是三级医院,需要使用或创造使用T-组合复苏器,尤其对早产儿的复苏更能提高效率和安全性。 ⑴指征:用于足月儿和早产儿正压通气。 ⑵用法:需接压缩气源,氧气由T-组合复苏器的新生儿气体出口经一个管道输送到新生儿端,与面罩相连使与口鼻密封或与气管导管相连。预先设定吸气峰压20~25cm H2O、呼气末正压5cm H2O、最大气道压(安全压)30~40cm H2O。操作者用拇指或食指关闭关闭或打开T形管的开口,控制呼吸频率及吸气时间,使氧气直接流入新生儿气道。由于提供恒定一致的呼气末正压及吸气峰压,维持功能残气量,更适合早产儿复苏时正压通气的需要。本装置容易操作、使用灵活、压力输出安全正确及操作者不易疲劳。 (四)喉镜下经口气管插管 1.气管插管的指征 ⑴需要气管内吸引清除胎粪。 ⑵气囊面罩正压通气无效或需要延长。 ⑶胸外按压。 ⑷经气管注入药物。 ⑸特殊复苏情况,如先天性膈疝或超低出生体重儿。 2.准备:在每个产房、手术室、新生儿室和急救室,应将气管插管必需的器械和用品保存在一起,以随时备用。常用的气管导管为上下直径一致的直管(无管肩)、不透射线和有厘米(cm)刻度。如使用金属管芯,不可超过管端。表1提供了气管导管型号和插入深度的选择方法。 表1 不同体重气管导管型号和插入深度的选择 新生儿体重(g)导管内径(mm)唇-端距离(cm)a ≤1000 2.5 6~7 ~2000 3.0 7~8 ~3000 3.5 8~9 >3000 4.0 9~10 注:a 为上唇至气管导管管端的距离 3.方法 ⑴左手持喉镜,使用带直镜片(早产儿用0号,足月儿用1号)的喉镜进行经口气管插管。将喉镜夹在拇指与前3个手指间,镜片朝前。小指靠在新生儿颏部提供稳定性。喉镜镜片应沿着舌面右侧滑入,将舌头推至口腔左侧,推进镜片直至其顶端达会厌软骨谷。 ⑵暴露声门:采用一抬一压手法,轻轻抬起镜片,上抬时需将整个镜片平行朝镜柄方向移动使会厌软骨抬起即可暴露声门和声带。如未完全暴露,操作者用自己的小指或由助手的食指向下稍用力压环状软骨使气管下移,有助于看到声门。在暴露声门时不可上撬镜片顶端来抬起镜片。 ⑶插入有金属管芯的气管导管:将管端置于声门与气管隆凸之间,接近气管中点。 ⑷整个操作要求在20s内完成。插入导管时,如声带关闭,可采用Hemlish手法,助手用右手食、中2指在胸外按压的部位向脊柱方向快速按压1次促使呼气产生,声门就会张开。

新生儿窒息复苏流程图

新生儿窒息复苏流程图

新生儿窒息复苏流程图 ↓ ↓ ↓ ↓

1.确保每次分娩时至少有1名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医护人员在场。 2.加强产儿科合作,在高危产妇分娩前,儿科医师要参加分娩或手术前讨论;在产床前等待分娩及实施复苏;负责复苏后新生儿的监护和查房等。产儿科医师共同保护胎儿完成向新生儿的平稳过渡。 3.在卫生行政领导干预下降复苏指南及常规培训制度化,以进行不断的培训、复训、定期考核,并配备复苏器械;各级医院须建立由行政管理人员,产科、儿科医师,助产士(师)及麻醉师组成的院内复苏领导小组。 4.在ABCDE复苏原则下,新生儿复苏可分为4个步骤:⑴快速评估和初步复苏;⑵正压通气和氧饱和度监测;⑶气管插管正压通气和胸外按压;⑷药物和(或)扩容。 第二部分新生儿复苏指南

一、复苏准备 1.每次分娩时有1名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医护人员在场,其职责是照顾新生儿。 2.复苏1名严重窒息儿需要儿科医师和助产士(师)各1名。 3.多胎分娩的每名新生儿都应有专人负责。4.复苏小组每个成员需有明确的分工,均应具备熟练的复苏技能。 5.新生儿复苏设备和药品齐全,单独存放,功能良好。 二、复苏的基本程序 此评估-决策-措施的基本程序在整个复苏中不 断重复,见图1。 评估主要基于3个体征:呼吸、心率、氧饱和度。评估 ↗↖ ╱ ╲

措施 ←─────── 决策 图1 复苏的基本程序 通过评估这3个体征中的每一项来确定每一步骤是否有效,其中,心率对于决定进入下一步骤是最重要的。 三、复苏的步骤 复苏的步骤见流程图(图2)。 (一)快速评估 出生后立即用几秒钟的时间快速评估4项指标:1.足月吗? 2.羊水清吗? 3.有哭声或呼吸吗? 4.肌张力好吗? 以上4项中有1项为“否”,则进行以下初步复苏。 (二)初步复苏

新生儿窒息复苏诊疗指南

新生儿窒息复苏诊疗指南 【复苏准备】 1. 每次分娩时有1 名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医护人员在场,其职责是照料新生儿。 2. 复苏1 名严重窒息儿需要儿科医师和助产士(师)各1 人。 3. 多胎分娩的每名新生儿都应由专人负责。 4. 复苏小组每个成员都需有明确的分工,每个成员均应具备熟练的复苏技能。 5. 检查复苏设备、药品齐全,并且功能良好。 【复苏的基本程序】 此程序贯穿复苏的整个过程。 评估主要基于以下3 个体征:呼吸、心率、肤色。

图1-1 新生儿复苏流程图【复苏的步骤】 (一)快速评估

出生后立即用几秒钟的时间快速评估4 项指标: 1. 足月妊娠? 2. 羊水清? 3. 有哭声或呼吸? 4. 肌张力好? 如以上任何1 项为“否”,则进行以下初步复苏。 (二)初步复苏 1. 保暖 2. 体位:置新生儿头轻度伸仰位(鼻吸气位); 3. 吸引:应限制吸管的深度和吸引时间(< 10 s),吸引器的负压不超过100 mm Hg( 1 mm Hg =0. 133 kPa); 羊水胎粪污染时的处理 图1-2 羊水胎粪污染时的处理 *有活力的定义为:规制呼吸或哭声响亮、肌张力好及心率>100次/分,以上三项中有1项不好者为无活力。

4. 擦干:快速擦干全身; 5. 刺激:用手拍打或手指弹患儿的足底或摩擦背部 2 次以诱发自主呼吸,如这些努力无效表明新生儿处于继发性呼吸暂停,需要正压人工呼吸。 (三)气囊面罩正压人工呼吸 1. 指征: (1)呼吸暂停或抽泣样呼吸; (2)心率< 100 次/ min; (3)持续的中心性紫绀。 2. 方法: (1 )正压呼吸需要20 ~ 25cm H2O(1 cm H2O = 0. 098 kPa),少数病情严重的初生儿起初可用2-3次30 ~ 40 cm H2O,以后维持在20 cm H2O; (2)频率40 ~ 60 次/ min(胸外按压时为30 次/ min); (3)充分的人工呼吸应显示心率迅速增快,由心率、胸廓起伏、呼吸音、心率及肤色来评价; (4)如正压人工呼吸达不到有效通气,需检查面罩和面部之间的密闭性,是否有气道阻塞(可调整头位,清除分泌物,使新生儿的口张开)或气囊是否漏气,面罩型号应正好封住口鼻,但不能盖住眼睛或超过下颌; (5)经30s 100%氧的充分人工呼吸后,如有自主呼吸,且心率≥100 次/ min,可逐步减少并停止正压人工呼吸。如自

新生儿窒息复苏规范

新生儿窒息复苏规范 本诊疗规范的制定是以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主编《实用新生儿学》,第四版,2016年,北京修订“新生儿复苏指南”为依据,结合本科室实际情况制定。 一、复苏准备 1. 每次分娩时有 1 名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医护人员在场,其职责是照料新生儿。 2. 复苏1 名严重窒息儿需要儿科医师和助产士(师)各1 人。 3. 多胎分娩的每名新生儿都应由专人负责。 4. 复苏小组每个成员都需有明确的分工,每个成员均应具备熟练的复苏技能。 5. 检查复苏设备、药品齐全,并且功能良好。 二、复苏的基本程序 此程序贯穿复苏的整个过程。 评估主要基于以下3 个体征:呼吸、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 新生儿复苏流程图

三、复苏的步骤(一)快速评估

出生后立即用几秒钟的时间快速评估4 项指标: 1. 足月妊娠? 2. 羊水清? 3. 有哭声或呼吸? 4. 肌张力好? 如以上任何1 项为“否”,则进行以下初步复苏。如羊水有粪染,进行有无活力的评估和决定是够气管插管吸引胎粪。 (二)初步复苏 1. 保暖 2. 体位:置新生儿头轻度伸仰位(鼻吸气位); 3. 吸引:必要时(分泌物量多或有气道梗阻)应限制吸管的深度和吸引时间(< 10 s),吸引器的负压不超过100 mm Hg( 1 mm Hg =0. 133 kPa); 4.羊水胎粪污染时的处理:不再推荐羊水胎粪污染时常规气管内吸引,我国新生儿复苏专家组推荐:当羊水胎粪污染时,仍首先评估新生儿有无活力,当有活力是继续初步复苏,无活力时,应在20s内完成气管插管及用胎粪吸引管吸引胎粪,如不具备气管插管条件,而新生儿无活力时,应快速清理口鼻后立即开始正压通气。

新生儿窒息复苏操作规范

新生儿窒息复苏操作规范 一、操作目的 提高新生儿窒息抢救的成功率,同时尽量减少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二、评估要点 1、分娩前评估胎儿宫内情况,是否有发生窒息的可能。 2、早产儿、高危儿均应行复苏准备。 三、用物准备 新生儿辐射台、新生儿喉镜、各种型号气管套管、金属芯、胶布、剪刀、氧源、吸引设备(吸引器、吸痰管)、复苏气囊及面罩、听诊器、大浴巾、必要时备保鲜膜。 四、操作要点 1、防止热量散失 置新生儿于辐射热源保暖区;消毒浴巾擦干身体及头部,移去湿毛巾。 2、建立通畅呼吸道 (1)迅速摆正体位:仰卧,头部略后仰,颈部适度仰伸,可放肩 垫。 (2)清理呼吸道:先吸口腔痰液,后吸鼻腔痰液。 (3)粘稠颗粒状羊水污染时,行气管插管吸净下呼吸道胎粪。 3、诱发呼吸 进行触觉刺激:轻拍足底或足跟,按摩背部。

4、上述措施 20 秒内完成。 5、评估新生儿,观察呼吸、心跳、皮肤颜色三项指标。进行决策。 6、面罩气囊人工呼吸(新生儿无呼吸或心率<100 次/分钟)。 (1)取复苏囊接氧气源(100%浓度氧)。 (2)选择合适面罩。 (3)上面罩,检查通气。 (4)人工呼吸 15-30 秒检查心率,数 6 秒乘10。 7、胸外按压100%浓度氧正压呼吸15-30 秒。心率<60 次/分钟,或介于60-80 次/分钟之间且无上升趋势(口述)。 (1)摆正体位,仰卧于硬垫上,颈部适度仰伸。 (2)按压(拇指法及双指法)部位:胸骨下 1/3。 压力:使胸骨下陷 1.3-1.8cm。速率:120 次/分钟。 (3)同时进行人工呼吸 100%浓度氧正压呼吸,40-60 次/分钟,比率 3 :1。 8、气管插管 (1)摆体位:同上。 (2)插入喉镜找声门:右手稳住胎头,左手握镜,喉镜叶片沿舌面滑入,顶端达会厌部。轻轻上抬,将舌头抬起,暴露声门。(若20 秒不能插入,退出叶片,面罩人工呼吸后再插) (3)插入气管套管:右手持管沿口腔右侧导入管子,看准声门将管子推入,直到管子上的声带线达声门水平,右手将管子固定于患

新生儿窒息复苏制度

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制度 1、建立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与复训制度,确保每位参与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的医务人员均接受培训。 2、产房、手术室均应配备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设备,设备必须专人负责,单独放置,保持设备无损,处于功能状态。 3、产房、手术室均应配备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药品,药品必须专人负责,单独放置,并注明药品的名称、规格、数量、有效期、短缺时应及时补全。 4、产房、手术室均张贴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流程图。 5、产、儿科密切协作,新生儿娩出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抢救过程中分工明确、有条不紊;抢救结束后及时转诊和治疗。 6、做好抢救现场记录工作,认真详实填写复苏现场记录表,记录抢救过程。 7、严格执行新生儿转运程序。危重婴儿转诊时应备转运车,新生儿医生护送,携带抢救设备及药品,并做好转诊记录。 8、危重新生儿和新生儿死亡病例,应及时进行讨论,总结经验教训,并做好讨论记录。 二、新生儿窒息复苏产、儿科协作 1、新生儿窒息复苏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和组织产、儿科医务人员培训、考核及现场抢救工作。 2、每周至少进行一次产、儿科联合查房,儿(新生儿)科医生及时了解即将分娩的高危产妇病情,产科医生了解已转入新生儿科的危重患儿病情。 3、儿(新生儿)科医生参加高危产妇分娩或手术前讨论。 4、对有高危因素的孕产妇,儿(新手儿)科医生提前进入产房或手术室,现场等待分娩,参加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 5、对正常分娩的新生儿,若出现窒息或特殊情况,产科医生应及时通知儿(新生儿)科医生,尽快给予处理和抢救。 6、危重新生儿抢救后,应及时转入儿(新生儿)科监护病房,由儿(新生儿)科医生负责窒息患儿的监护和治疗,或转入上级医疗机构。 7、产、儿(新生儿)科每月至少联合进行一次新生儿重度窒息(死亡)病例讨论。 8、产、儿(新生儿)科合作建立重度窒息新生儿病例随访制度,定期对出院后病儿进行追踪,了解恢复情况并做好指导。 三、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考核 1、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纳入科室质量考核管理。 2、新生儿窒息复苏领导小组负责进行工作考核和评定。 3、每年对产、儿(新生儿)科医生、助产士、参与复苏的麻醉人员等考核一次,不合格者予一次补考,补考仍不合格者停岗学习,直至合格后方可上岗。补考不合格者,其本人及所在 科室本年度内取消优秀个人及科室的评选资格。 4、对产房、手术室新生儿窒息复苏设备及药品每月至少抽查一次,抽查不合格者扣相关责任人绩效考核分。 5、建立健全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记录、病人登记记录、死亡记录及病例随访记录,缺失或登记不全者扣科室本年内医疗质量管理分,相关负责人予以相应处罚。

最新新生儿窒息复苏演练记录(1)

新生儿窒息复苏演练记录 时间:2016-01-2517:41 科室:新生儿科 主持:夏宏主任 参加人员:新生儿科全体医生及护士 演练人员:彭迪连芬雷娇 模拟情景:产妇孕1产1孕38周,估计婴儿体重3000克,2016年1月25日17时41分剖腹产一活男婴,出生时重度窒息,手术室通知新生儿科医生、护士到手术参加抢救。 角色扮演: A:新生儿科医生彭迪 B:新生儿科护师雷娇 C:新生儿科护士连芬 站位: A:抢救时站在辐射恒温床的正前中位; B:站在辐射恒温床的右侧; C:站在辐射恒温床的左侧;。 职责分工: A负责指挥组织抢救、评估新生儿、初步复苏(保暖、摆正体位、清理呼吸道、刺激),复苏气囊正压人工呼吸、气管插管 B抢救过程中计时,评估心率、行胸外按压、

C准备用物、药物、传递物品、处理垃圾、维护抢救物品的整洁有序、抢救后终末消毒 演练过程记录: 一、物品准备(C准备好后口述): 新生儿辐射台温度340C温度调好;喉镜完好;注射器1ml1具,20ml2 具;生理盐水100ml1瓶;3号(根据估计新生儿体重而定)气管插管导管1根;吸引球1个;简易复苏气囊完好,氧气连接管与氧源连接好,听诊器、秒表、胶布1卷、剪刀1把、6号胃管1根、干毛巾1条、婴儿床单2条,物品准备完毕!(戴上无菌手套)。 二、第一个30秒: C:从手术者接过一男婴交给A,A将新生儿仰卧平放辐射台上保暖。 A:5秒钟内完成初步评估:(评估内容包括羊水清吗?有呼吸或哭声吗?肌张力好吗?肤色红润吗?足月妊娠吗?)口述:羊水清,没有哭声没有呼吸,肌张力差,肤色苍白。请大家立即准备抢救。 A摆正体位、清理呼吸道(吸痰)、擦干全身、拿走湿毛巾,诱发呼吸并重新摆正体位。 B:评估呼吸、心率、肤色。(评估心率方法:数6秒的心率数乘以10所得次数)。口述:呼吸暂停,心率80次。A:请使用呼吸气囊进行正压人工呼吸。 以上步骤大约于30秒内完成。三、第二个30秒: C:将复苏气囊递给A彭迪 A:左手以CE手法将气囊罩住新生儿的口鼻并固定使气囊和面部贴紧密封,右手挤压呼吸气囊,一边报口令:"捏-2-3"。口令"捏"时挤压气囊,口令"2-3"时放开气囊,按压与放松时间比例1:2,挤压气囊频率每分钟40-60次,用空气进行复苏。

新生儿窒息复苏流程图

新生儿窒息复苏流程图 ↓ ↓ ↓ ↓

1.确保每次分娩时至少有1名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医护人员在场。 2.加强产儿科合作,在高危产妇分娩前,儿科医师要参加分娩或手术前讨论;在产床前等待分娩及实施复苏;负责复苏后新生儿的监护和查房等。产儿科医师共同保护胎儿完成向新生儿的平稳过渡。 3.在卫生行政领导干预下降复苏指南及常规培训制度化,以进行不断的培训、复训、定期考核,并配备复苏器械;各级医院须建立由行政管理人员,产科、儿科医师,助产士(师)及麻醉师组成的院内复苏领导小组。 4.在ABCDE复苏原则下,新生儿复苏可分为4个步骤:⑴快速评估和初步复苏;⑵正压通气和氧饱和度监测;⑶气管插管正压通气和胸外按压;⑷药物和(或)扩容。 第二部分新生儿复苏指南 一、复苏准备 1.每次分娩时有1名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医护人员在场,其职责是照顾新生儿。2.复苏1名严重窒息儿需要儿科医师和助产士(师)各1名。 3.多胎分娩的每名新生儿都应有专人负责。 4.复苏小组每个成员需有明确的分工,均应具备熟练的复苏技能。 5.新生儿复苏设备和药品齐全,单独存放,功能良好。 二、复苏的基本程序 此评估-决策-措施的基本程序在整个复苏中不断重复,见图1。 评估主要基于3个体征:呼吸、心率、氧饱和度。 评估 ↗↖ ╱╲ 措施←─────── 决策 图1复苏的基本程序 通过评估这3个体征中的每一项来确定每一步骤是否有效,其中,心率对于决定进入下一步骤是最重要的。 三、复苏的步骤 复苏的步骤见流程图(图2)。 (一)快速评估 出生后立即用几秒钟的时间快速评估4项指标: 1.足月吗? 2.羊水清吗? 3.有哭声或呼吸吗? 4.肌张力好吗? 以上4项中有1项为“否”,则进行以下初步复苏。 (二)初步复苏

新生儿窒息复苏操作标准

2016年新生儿窒息复苏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操作者姓名操作名称新生儿窒息复苏得分 操作项目操作内容分值扣分 一、用物准备检查复苏设备、药品齐全,并且功能良好;了解产妇及胎儿一般情况。 1、新生儿保暖设备; 1 2、氧气源; 1 3、复苏器械:复苏气囊、面罩、吸球、各种型号的一次性吸引管、负 压吸引器、胃管、注射器、听诊器; 3 4、必要的复苏药物:1:10000肾上腺素、生理盐水。 1 二、快速评估提问:足月吗?羊水清吗?肌张力好吗?有呼吸或哭声吗?(其中一项 为“否”马上准备复苏) 复苏整个过程评估内容:呼吸、心率 5 三、实施要点1、初步复苏 (1)保暖 2 (2)摆正体位:肩部垫高2-3cm,头轻度仰伸位(鼻吸气位)。 5 (3)清理呼吸道(先吸口再吸鼻):吸引时间〈10S/次,吸引器的负压 不超过100mmHg。(用力吸引的话可能导致喉痉挛,心动过缓和自主呼 吸延迟。使用吸鼻器时,先压缩胶泵,把空气排出少许。) 羊水胎粪污染时的处理:先评估新生儿有无活力,如无活力,采用胎 粪吸引管进行气管内吸引。 6 (4)快速擦干全身,拿掉湿毛巾。 3 (5)刺激: 托背方法:用手掌托起小儿背部,从颈部至腰部反复按摩来回1-2次。 弹足底法:以食指弹打足部掌心位置,重复1-2次。 5 (6)重新摆正体位。 2 (7)评估心率、呼吸。(以上步骤在30S内完成) 2 2、正压通气、氧饱和度监测 (1)指征:呼吸暂停或抽泣样呼吸、心率﹤100次/分。 3 (2)气囊面罩正压通气: 1)左手拇指和食指将面罩扣于口鼻部,并将下额轻微抬起,右手挤压 气囊,正压通气的压力为20—25cm水柱。 2)频率:40—60次/分。 15 (3)固定氧饱和度监测探头。 3 (4)评估:(通气时间为30S,在第20S左右评估心率) 1)有自主呼吸、心率≥100次/分、血氧饱和度达到目标值→停止心 肺复苏 2)自主呼吸不充分或心率﹤100 次/分→继续气囊面罩或气管插管 正压通气,并检查胸廓运动,检查及矫正通气操作。 3)心率﹤60 次/分→(气管插管)正压通气并开始胸外按压。 5 3、喉镜下经口气管插管 (1)指征:需要气管内吸引清除胎粪时;气囊面罩正压通气无效或要

新生儿复苏技术操作规范

新生儿复苏技术操作规范 一、操作目的 抢救各种原因引起的无自主呼吸、心率的患儿,使其恢复自主呼吸和循环。 二、评估要点 1、评估患儿病情及呼吸、心率状况,呼吸道是否通畅。 2、向患儿家庭解释新生儿复苏的目的及必要性。 三、物品准备 呼吸气囊一套、氧气装置、吸痰装置。四、操作要点 1、评估患儿,观察患儿面色及心率,判断有无呼吸。 2、置患儿辐射保暖台上,通知医生。 3、置患儿头轻度仰伸位,使后咽部、喉、气管位于一条直线上,防止头部过低。 4、为患儿清理呼吸道。 5、连接氧气装置,调节氧流量为 5—6L/分钟。 6、迅速放置面罩,面罩应罩住患儿的口鼻及下颚尖部,固定好面罩,用力适度。 7、按压时保持复苏球深度适宜、频率准确一般新生儿潮气量为6-8ml/kg, 频率为 40-60 次/分。 8、观察病情,查看患儿的胸部有起伏、面色转红、呼吸恢复、心率增快提示复苏有效。如自主呼吸不充分或心率<100 次/分,续

继续用气囊或气管导管施行人工呼吸。如心率<60 次/分,继续人工呼吸病行胸外心脏按压,吸呼比为1:2。可采用双拇指法,操作者双拇指并排或重叠于患儿胸骨体下 1/3 处,其他手指围绕胸廓托在后背,按压频率为 120 次/分,每按压 3 次,正压通气 1 次,按压深度为 1.5—2cm。 9、复苏成功,协助患儿取舒适卧位,根据医嘱给氧或行 CPAP 正压通气。 10、整理用物。 11、洗手,记录。 五、注意事项 1、复苏时面罩必须与患儿的口鼻紧密衔接,以免影响复苏效 果。 2、持续气囊面罩人工呼吸>2 分钟可产生胃充盈,应常规插入胃管,用注射器抽气或在空气中敞开端口来缓解。 3、复苏气囊使用后拆开清洗、消毒、然后安装好放在固定地方备用。 4、按压放松过程中,手指不离开胸壁,按压有效时可摸到颈动脉和股动脉搏动。

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 一、概述 新生儿窒息是指婴儿出生时无呼吸或呼吸抑制;若出生时无窒息,而数分钟后出现呼吸抑制者亦属窒息。其发生率为5%。为新生儿死亡及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出生后常见的一种紧急情况,必须积极抢救和正确处理,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及预防远期后遗症。 据世界卫生组织1994年统计:每年500万新生儿死亡中约有100万死于新生儿窒息,它是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占20-30%。如果运用先进的复苏技术可以极大程度地防止新生儿窒息导致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从母体宫腔突然过渡到宫外生活的过程也许是我们一生中所经历的最危险的时刻。人体在出生后需要立即做出的生理调整,比我们日后所做的要多得多。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新生儿会非常顺利地完成这个过程,他们仅需要少量的帮助或根本无需帮助。新生儿复苏技术就是为了救护那些少部分的新生儿,如果不接受救助,其后果也许是致命的,也许会带来影响一生的问题。 二、病因 凡是造成胎儿或新生儿血氧浓度降低的任何因素都可以引起窒息,与胎儿在宫内所处的环境和分娩过程密切相关。(一)孕母因素 1、孕母全身性疾患如糖尿病、心、肾疾病、严重贫血和急慢性传染病; 2、产科疾病:如妊高征、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盘功能不全等; 3、孕母吸毒、吸烟或被动吸烟; 4、孕母年龄≥35岁或<16岁、多胎妊娠等。 (二)分娩因素 1、脐带受压、打结、绕颈等; 2、手术产如高位产钳、臀位助产、胎头吸引不顺利等; 3、产程中的麻醉、镇痛剂和催产药使用不当。

(三)胎儿因素 1、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巨大儿等; 2、各种畸形:如后鼻孔闭锁、喉蹼、肺膨胀不全、先天性心脏等; 3、羊水或胎粪吸入致呼吸道阻塞; 4、宫内感染所致神经系统损害等; 三、病理生理 (一)呼吸改变 原发性呼吸暂停:胎儿或新生儿窒息缺氧时,初起1-2分钟有呼吸深快,如缺氧未及时纠正,即转为呼吸抑制和反射性心率减慢,此为原发性呼吸暂停。此时患儿肌张力存在,血压升高、循环尚好,但有些紫绀,如及时或适当刺激,仍能恢复呼吸。 继发性呼吸暂停:如缺氧持续存在,则出现喘息样呼吸,心率继续减慢,血压开始下降,肌张力消失、苍白、呼吸运动减弱,最终出现一次深度喘息而进入继发性呼吸暂停,如无外界正压给氧帮助,则无法恢复而死亡。 (二)各器官缺血缺氧的改变 (三)血液生化及代谢改变 PaCO2↑PH↓PaO2↓血糖早期↑后↓、血Ca↓血钠 四、临床表现 (一)胎儿缺氧(宫内窒息):早期有胎动↑、胎心率>160次/分,晚期胎动减少甚至消失,胎心率变慢或不规则,羊水黄绿色或墨绿色。 (二)阿氏(APgar)评分:是一种简易的 临床评价刚出生婴儿窒息程度的方法、内容 包括心率、呼吸、对刺激的反应、肌张力和 皮肤颜色等五项,每项0-2分,总共10分,评 分越高,窒息程度越轻,0-3分为重度窒息, 4-7分为轻度窒息,生后1分钟评分可区别窒 息程度,5分钟以后评分有助于预后判断。 新生儿APgar评分表

院内新生儿窒息复苏领导小组工作实施方案

通道县第一人民医院 院内新生儿窒息复苏领导小组工作实施方案 为促进科室协作,加强院内新生儿窒息复苏队伍的组织和培训,推动医疗保健机构持续有效开展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在院内建立新生儿窒息复苏院内领导小组,并开展相关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院内领导小组人员构成 新生儿窒息复苏院内领导小组由医疗保健机构行政管理人员,新生儿科或儿科、产科及产房相关负责人组成。除行政人员外,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目前在产科、产房或新生儿病房等从事新生儿急救岗位工作。 (二)接收过新生儿窒息复苏规范化培训,并考核合格。 (三)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能承担培训任务。 二、院内领导小组职责 (一)承担本机构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和复训工作。 (二)按照卫生部《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要求,组织开展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 (三)对本机构新生儿窒息复苏人员的操作技术、设备和药品的使用等进行考核评估。 (四)对发生在本机构的新生儿窒息案例进行评审。

(五)负责本机构新生儿窒息复苏相关信息的收集和上报。 三、院内领导小组工作内容 (一)制度建立 建立、加强并促进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制度的落实。 (二)培训 承担培训与复训工作,不定期组织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培训以模拟操作为主,强调复苏现场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对转科人员、进修人员等,应及时进行培训及考核。 (三)复训 对本机构内参与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的医护人员进行复训,复训与考核相结合,采取“以考代训”的方式,对参与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所有新生儿或儿科医生、妇产科医生、助产士及麻醉人员考核不合格的进行复训,重新考核。 (四)设备、药品检查 对产房、手术室新生儿窒息复苏设备和药品不定期进行检查。(五)复苏现场抢救工作 负责促进和落实产、儿科合作制度的建立和运作,调动和组织人员参与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工作,监督、指导参与复苏抢救人员工作。 (六)负责组织产、儿科相关人员对本机构发生的重度新生儿窒息和窒息死亡病例进行评审,重度新生儿窒息和 窒息死亡病例发生15日内完成评审工作,评审结论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