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课堂宝库的金钥匙——浅谈语文课的导语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537.96 KB
- 文档页数:2
语文课堂导入语的设计(5篇范文)第一篇:语文课堂导入语的设计语文课堂导入语的设计语文课堂导入语的设计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 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如同一出戏的“序幕”。
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 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
因此,应追求导入艺术化,为课堂教学整体艺术化创造一个良好开端。
导入语的恰当运用, 对于上好一堂课具有导向和奠基的作用,向来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
在语文教学中 , 我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采用不同的导入法。
下面介绍几种导入新课的设计 : 1 插图视频导入法展示教学插图给学生以形象直观之感 , 利用多媒体视频 , 把文字、影像、声音同时投诸于学生的视觉、听觉 , 引起学生的关注与共鸣。
教学《北京申奥陈述发言两篇》可用视频《北京赢了》中的相关片断来导入。
讲授《展示华夏文化魅力》可用教学插图导入 : 展示贝聿铭在世界各地设计的优秀的建筑作品的图片,点出该文的主人公_----贝聿铭。
2名人名言导入法意蕴丰富的名人名言常常能使人产生联想和想象 , 从而感受文章的深刻内涵。
如《孙权劝学》一文的导语 : 读史使人明智 , 读书使人聪慧 , 哲理使人深刻。
知识能塑造人 , 改变人 , 三国时期吴国名相吕蒙正就是一例。
3演示导入法教师通过教具演示 , 引出一个在情理之中却在意料之外的结果 , 使学生产生疑问 , 然后教师巧妙的导入新课。
如讲《比萨斜塔上的试验》, 上课前我做了这样的实验 : 手拿两块大小不同的石块 , 问学生 ,从同一高度丢下它们 , 哪块先落地 ? 学生们的回答都是大的先落地。
我就演示给学生看。
然后自然的导入到该课的学习: 刚才的试验结果与大家的经验不同, 今天我们走进《比萨斜塔上的试验》, 听听科学家伽利略的解释。
这样 ,学生带着好奇探求新知。
4情景导入法教师借助录像制造一个美妙的情景 , 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 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如教《我的中国心》这首诗歌时 , 先把长江滚滚东流、长城蜿蜒延伸、黄山云雾缭绕、黄河咆哮汹涌的画面展示 , 让学生感受到祖国江山多娇 , 从而产生热爱祖国的情怀。
导入语——开启语文课堂知识宝库的钥匙
姬媛媛
【期刊名称】《教育艺术》
【年(卷),期】2012(000)001
【摘要】语文课作为教育的载体,要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深入挖掘.才能在课堂上获得理想效果。
而要达到理想的效果.就得好好把握每节课的每个环节,“导人新课”这一首要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
新课程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教育的职能不再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导人语是打开智慧宝库的金钥匙,是使学生南被动变为主动的关键,导入语设计得好。
犹如掌握了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为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境界提供了可能。
导人语是一堂课的先头部队,
【总页数】2页(P46-47)
【作者】姬媛媛
【作者单位】山东枣庄市峄城区坛山中心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0
【相关文献】
1.学生提问是一把开启语文知识宝库的钥匙
2.导语——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3.给学生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在陶行知思想指导下引领学生自主性学习
4.
给学生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探讨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5.让学生自己掌握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浅谈指导学生自学数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语文课堂导语的设计语文课堂中成功的导语设计,能开启学生的知识宝库,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一般说来,精彩的导语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和欲望,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
导语的设计是一种教学的艺术,因此它不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这就取决于教师无穷无尽的创造力,所以导语设计的方法也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
选用哪一种方法,一般由教学内容所决定,常用方法一般有:(一)描摹法就是指让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摹一幅图景或一种意境,从而让学生深受感染,激情澎湃。
这样激起了听者的好奇心,受到了听课者的好评。
如:特级教师于漪在讲授《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时这样导入的:“每个同学的书里都有这样一幅画——人民英雄纪念碑。
当你们看到这幅画的时候曾经想到过什么呢?我在一个阳光洒满天安门广场的上午,瞻仰过人民英雄纪念碑。
啊!巍峨啊,它有十层楼那么高,看到它,先烈们的高大形象如在眼前;坚硬啊,花岗石,汉白玉那样庄严,那样雄伟,象征着革命先烈意志如钢。
站在纪念碑前,忆中国革命所经历的艰苦岁月,看现在解放后的幸福生活,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我深感一定要继承先烈的遗志,在新长征中勇往直前。
现在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活动顺序和碑的方位顺序,认识和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接受革命传统的教育。
”这段导语描摹出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巍峨和质地坚硬,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以前就有了大体的概念,而且语言极有感情,学生的思维极易跟着教师走,学生的情感极易激发。
(二)介绍作者是最常见的一种导语形式。
通过介绍作者,可以使学生了解一些文学常识,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作者的经历较为复杂,介绍时就不能长篇大论地笼统叙述,而应该突出一两点能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的内容。
如介绍《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可突出他小时候家境贫寒,连纸笔都买不起,于是就在母亲的教导下用树枝在沙盘上写字。
经过刻苦努力,后来他成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
以此教育学生要克服困难,努力学习。
精心导入妙语生华──谈语文课堂导语的设计金丝峡镇初级中学房艳锋一出好戏是从好的序幕开始的,一篇好的新闻报道是由简捷的导语开始的,一部激扬能引发共鸣的乐章是由优美序曲开始的,同样一节成功的好课也是从引人入胜的精彩导语开始的。
导语,就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开场白,是教师在正式讲课之前用来引入新课,启发引导学生的话。
导语虽然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却是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重要教学步骤。
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果教师的开讲就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就像一块磁铁一样,一下子把学生的心吸引过来,必然能激起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这就是课前导入的魅力所在。
为此,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曾做过以下尝试:一、摹拟实境、调动激情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摹一幅图景或一种意境,从而让学生深受感染,激情澎湃。
如在讲《狼》一文时,我描摹了这样的一副场景:“暮色沉沉,一个人穿行森林之中,风声飒飒,树叶颤动,一股凉气涌上心头,他加快了脚步。
突然,前方绿光忽隐忽现,伴着一声嗷叫,这是狼的叫声。
那只狼已经出现在面前。
”听到这里,有人发出了尖叫声。
顺势引入课文:“有个屠户也在毫无准备之时遇见了狼,而且是两只狼,他选择了哪种方式呢?”这样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
描摹具体的实境可以让学生如临其境,加强了情感体验,震撼心灵达到情感共鸣。
二、巧设疑问、引起悬念即导语中有意提出疑问,制造悬念,从而激发学生的求解愿望,积极地思考问题。
如:在教《论语》时是这样导入的:“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1988年,77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的宣言中说到:“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寻找智慧,就要从《论语》里面去寻找智慧。
孔子和《论语》为什么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论语》,去寻找答案。
打开单元知识宝库的钥匙——单元导语在语文主题单元整合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摘要】在语文主题单元整合课堂教学中,一节课就是通过抓住语用点,以课内带多篇课外文章的整合教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S版语文教材在每单元前设置了单元导语内容,依据各单元课文特点,对单元学习提出了学练要点,点明了单元的专题和训练重点,教学时我们要紧紧扣住它,用它来巧妙打开单元知识宝库的大门。
【关键词】导语综合素养核心点序列钥匙单元整合教学是目前语文主题学习的总趋势。
为了指导单元教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S版语文教材在每单元前设计了专门的版面,安排了单元导语内容。
单元导语所占的篇幅小,但所起的作用大,它依据各单元课文特点,对单元学习提出了学练要点,点明了单元的专题和训练重点,布置了学习任务,为学生创设了多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
因此,教学时我们要紧紧扣住它,把握好这枚打开单元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一、单元导语是学生要达到的语文综合素养训练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准确把握语文教育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而单元导语正是各个单元语文综合素养训练目标的扼要概括。
在单元导语中,蕴含着听、说、读、写的训练和与之相应的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的训练相结合;蕴含着增长知识和发展能力的相结合。
各种训练构成了一个单元综合训练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地统一,具有基础的、实用的、精要的、适度的、系统的特点。
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S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导语,以“体会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并把动物的特点写具体的,又是怎样真实地表达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的”为训练重点。
导语从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培养方面,对学生学习本单元的课文作了点拨和提示,而且给学生布置了学习任务,明确地告诉学生,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浓浓的深情的同时,不仅要学习作者是如何观察的,还要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
导语的创设,点明了本单元语文综合素养训练的专题和重点,更加直观地揭示了主题,使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本单元的特定情境,为学习后面的课文做好了铺垫。
浅谈语文教学中导语的设计大多数语文教师特别关注教学内容的设计,而对于导语觉得无足轻重,似乎不太在意。
其实,导语并不像某些老师所认为的那样无关紧要,导语的好坏关系着整个教学的成败。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一个好的导语就像一块磁铁,一下子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来,使其迅速地进入到学习状态。
而不太好的导语只能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很难让学生进入到积极的学习状态。
两者相差甚远。
因此,导语的设计异常重要。
那么,如何设计导语才能使其新颖别致、引人入胜?具体方法如下:一、讲述故事,激发兴趣故事因其情节性强、易于吸引人的注意而深受学生的喜爱。
把与文章相关的故事作为导语,定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在教学高一语文中“我若为王”这一杂文时,我先给学生讲了青蛙的王这一寓言故事,学生一听就来了兴趣,而且这则故事与文章主旨相同,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
二、引用名言,警策人心名言含义深刻,哲理性强,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又出自名家之口,更有信服力。
因此,课堂导入时使用名言,警策人心。
三、设置疑问,引人注意导语的设计不妨设置疑问,引发学生思考。
学生们在经历了“众里寻她千百度”的困惑和不解之后,体会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欣喜。
但设置问题时应该注意两点:1、问题要有针对性,要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设疑。
2、问题难度要适中,如果难度太大往往卡了壳,如果难度太小则无需思考。
因此,问题难度要适中,使学生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
四、创设情境,进入氛围我记得初中历史教师在讲日俄战争时,首先提出一个问题:“假如和你不相关的两个人在你家打架,你会怎么做?”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然后,教师很自然地导入日俄战争。
时至今日,这一节课因其导语的特殊让我难以忘怀,可见好的导语对学生影响之大。
讲课之初,可采用图片或音乐或问题,引领学生进入氛围,可谓“未成曲调先有情”。
创设情境氛围,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学习新知识。
浅议语文课堂导语设计教学语言是教师表达思想、传递情感、传授、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最基本的工具。
作为教学信息中最先发送的导语,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第一座桥梁。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端,它虽不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但位置也非常重要。
有经验的教师都非常注重导语的设计,尤其在语文教学中更应该抓住这个环节。
科学的运用导语,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稳定学生情绪,激发兴趣。
近年来,我对导语进行了一番琢磨和实践,并根据不同课文的内容、感情基调,把导语分为以下几种:一、诱发兴趣型教师要想方设法从各个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学习氛围。
抓住课文要点,用趣味性语言来激发学生兴趣,使之注意力集中。
这种风格的导语,主要以设置悬念为主。
教师故意卖关子,用一连串的问题去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充满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的导语既要讲究科学性,即简明、简练,又要讲究新颖性,即能吸引学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开启学生的兴趣之窗。
导语要讲究紧扣主题,一笔点题,最忌讳导起来不着边际拖沓冗长。
诱发兴趣的导语,设置了悬念,这样早有性急的学生翻开书查找答案去了,气氛立即活跃起来,教学自然会获得极大成功。
二、紧扣中心型导语是为教学服务的,不能当作课堂的花边点缀,一定要围绕教学内容去构思,紧扣课文中心。
在教学中,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展开定向思维。
故而,在开场的导语设计中,要引导学生在接下来的自学开始阶段,列出自学提纲,引导他们把握学习主题;在课堂提问时,要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设疑解难,以突出主题,抓住中心;在课堂讨论中,防止学生节外生枝钻牛角尖而偏离主题,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岳阳楼记》的教学导语中,我这样设计:“古往今来的许多爱国之士,从他们的诗歌中就可以感受到其对祖国饱含深情的爱,有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也有陆游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情怀。
课堂导语设计的原则与方法导语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开启课堂宝库的金钥匙。
导语设计要注意美感性与情感性的结合,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美与情构筑的艺术天地里尽情地体会语文的魅力。
本文阐述了导语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标签:语文教学;导语;设计;原则;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
好的导语犹如一把金钥匙,能有效地打开学生进入知识宝库的大门。
本文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导语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一、导语设计应遵循的原则(一)新奇性与激趣性的原则。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生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可见,兴趣是学生學习的主动力。
一篇课文的导语一旦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的跟随教师去探讨知识的奥秘。
一般来说,追新求异是人们共有的心理,新奇的东西才能激发人的兴趣,因此,导语设计必须新奇。
学生前所未闻才感新奇,因新奇才觉有趣,深感有趣才会去学。
(二)美感性与情感性结合的原则。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人们总是喜欢追求美的事物。
青少年学生正值如诗年华,具有强烈的爱美天性和独特的审美观,所以,导语设计力求达到美感性,从而激起学生的审美体验,逐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在追求美感性的同时,也要注意情感性。
青少年的内心世界是一片汹涌起伏、激情澎湃的大海,他们渴望拥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渴望找到强烈的情感共鸣。
教师设计导语时必须融进自己的情感,用自己的情感拨动学生的心弦,从而沟通彼此的心,让学生找到情感共鸣;使他们的思想情感得以陶冶,文学才智得以增长。
(三)知识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
导语是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教材服务的。
因此,教师在设计导语追求新奇性与艺术性时不能忽略导语的知识性。
让导语和教学新知紧密联系起来,既能使学生了解本课文的学习内容,又能明确本课文的学习目标,这样,更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中。
语文课导语设计例谈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犹如一座有价值的知识宝库。
教师如何开启宝库,带领学生在课堂中体会诗意流淌的语言,经历峰回路转的环节,完成启迪学生心智的教学任务呢?成功导语的设计,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手段。
如果一堂课是“响鼓”,那么导语则是“重槌”的第一槌,一定要浑厚激越,声声击到学生的心扉上,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用语言弹奏起美妙动人的乐曲。
在我的教学中,曾尝试击好第一槌。
1 诗文名曲,创设情境诗词名句是浓缩的精华,它们的内在的美是令人咀嚼不尽的,设计导语时,恰到好处地运用一些诗文名句,不但能够很快地渲染一种诗情画意的典雅气氛,而且能创设“先声夺人”审美情境。
例如在讲授孙犁的散文名篇《黄鹂》时,教师先问“大家能说出哪些有关黄鹂的诗文?”,这是课堂上的一个“逗”,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积淀,能够说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
然后教师总结“在这些诗文中,黄鹂作为春天的使者,给大好春光增添了盎然的生机和无限的活力。
那么,在我国著名的散文家孙犁的笔下,黄鹂又是怎样的呢?乐曲既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又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感情基调。
在音乐创造的情境中,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讲授《我的母亲》时,我先让学生听满文军的歌曲《懂你》,悠扬的乐曲把学生带入生活,感人的歌词会在学生内心深处掀起层层波澜。
在讲授《琵琶行》前,让学生听古典名曲《十面埋伏》,讲《孔雀东南飞》时听《梁祝》等。
2 故事导入,欲擒故纵学生在上课前的几分钟内,注意力并不是最为集中的,导语作为过渡,有时可先宕开一笔,欲擒故纵,采用“曲径通幽”的方式,用学生喜欢的一种形式如讲故事开始,这样能很快地把课堂导入到和谐有序的课堂气氛,使师生之间的知识传递融入和谐的情感交流之中,同时又能使课内和课外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收到“一石二鸟”之效。
小学语文课堂的导入艺术摘要:导语设计在语文教学中有重要的作用,它是课堂的开场白,奠定了课堂基调,是开启课堂宝库的金钥匙。
优秀的导语设计不仅要求新颖有趣、简洁明了,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担负着连接前后学习活动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导语设计原则导语是课堂教学的开场白,即教师在正式讲课之前,用来引入新课、启发诱导的话。
它虽然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但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步骤。
教师一番饶有趣味、引人入胜、独具匠心的导语,能迅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影响教学全局的效果。
因此,如何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导语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那如何设计一个新颖、高效、独具魅力的导语呢?笔者结合二十年的语文教学生涯,现就导语设计的几点原则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承上启下,温故知新知识的生成是连续、不断发展和扩张的,因此学生的学习活动应该是连续的、前后关联的,这就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活动应该是符合学生的知识生成与学习的一个连续性的活动。
导语作为新课伊始的必要步骤,担负着承上启下、衔接渡及内容转换的重要作用,是连接课与课的中间环节。
好的课堂导语应该能引导学生联系旧的知识,唤起学生曾经的情感体验,将新课纳入一系列的教学内容和系统的教学行为之中,并自然引出新的教学内容,给学生的学习活动增加新的刺激点和兴奋点,使学生能够在已有的认知知识体系下,被新的问题吸引,被新的情景感染,从而顺利地进入新的知识建构活动之中。
尤其在新课与旧课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前一个学习阶段与后一个学习阶段之间,课堂导语的这种承接作用尤为重要。
如《青海高原一株柳》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而它之前的那篇文章是《安塞腰鼓》——一篇礼赞黄土地上展现出来的生命之魂、民族之魂的赞歌。
虽然六年级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感悟、品析文字的能力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由于时空的限制,学生对青海高原的独特气候、地理环境普遍缺乏深切的感受和体验,因此通过语言文字体会环境的恶劣和感受柳树生命力的顽强就成了教学的难点,为此在课前导语时我对学生说:“学习了《安塞腰鼓》,我们仿佛跟随着那气势磅礴文字去了一趟神奇的黄土地,感受到了在那片看似贫瘠荒芜的土地上激昂的生命的力量,这节课,老师带大家到另外一片神奇的土地上,看看在这片土地上,又有着什么让人惊叹的奇景。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导语设计【摘要】课前的导入,犹如音乐的“序曲”,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和诱导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进入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
所以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应该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导语设计。
【关键词】导语;引入情境;留下悬念;激发兴趣;揭示线索导语,即课文教学时的开场白。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课前的导入,犹如音乐的“序曲”,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和诱导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进入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
孟子说:“教也多术也。
” 导语的巧妙设计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一术,体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
导语设计的方法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
笔者在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设计导语,取得了教好的教学效果。
1引入情境,激情点化型导语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摹一幅图景或一种意境,从而让学生深受感染,激情澎湃。
我在讲语文课文《果树园》时,运用了这种方法:“当曙光冲破黑暗,大地刚从薄明的晨曦中苏醒过来的时候,蓦地,一轮红日越出海面,将一片金辉洒向人间。
于是,农舍、山峦、树木、花草……大地上的一切宛如镀上了一层金色,显德那么有诗意。
那金色的彩霞、浅黄色的薄光、偶尔闪光的露球,像甘露沁人心脾,像醇酒叫人心醉,多美的清晨啊!晨光中的大地是美的,那么,清晨的果园,果园的清晨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致呢?让我们随着作者丁玲的行踪去观赏一下《果树园》清晨的美景吧!”通过这样的导语,让学生的思绪投入到广博的大自然的怀抱之中,让他们的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动。
这段导语既传神描述了客观景物又抒发了主观情感,语言形象生动,一幅多姿多彩、极其绚丽的晨光图展现在学生眼前,激起学生对清晨果树园的美好憧憬,从而满怀激情的投入到学习中。
2借助教具,留下悬念型导语教师在课堂上利用教学挂图、模型、录音、录相、幻灯片图片等教具,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浅谈语文课的导语设计作者:董春丽来源:《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13年第02期语文是学好其他各科的基础,如何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导语的巧妙设计和运用有着重要的作用。
那么,教师怎样才能设计出精彩的导语呢?根据十几年的语文从教经验,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解题入课法课题,是讲授内容的眼睛和窗口,从释题入手导入新课,可迅速让学生抓住重点,促使学生思维迅速定向,同时还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如教《海燕》一课时,我先用多媒体播放一幅大雨即将来临,在辽阔的大海上,许多海燕在尽情飞翔的图片,然后讲解:“海燕是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常在海面上飞翔的一种可爱的小海鸟。
但在俄文里,‘海燕’一词还含有‘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
高尔基就写过一篇以《海燕》为题,把海燕人格化的散文诗。
在这篇充满激情的文章中,海燕的勇敢形象更给人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
下面就让我们去感受一下这鼓舞人心的力量吧!”这样的导语设计,立刻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了。
二、纵横比较法新旧知识的联系,往往有许多相同或相似点,教师在开讲时,若能通过类比启发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触类旁通、发现规律地学习,那么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在教《行路难》时,就用了纵横比较法的导语开头:“今天我们学习李白的《行路难》,我们以前也学过李白一首题为《宣州谢朓楼饯别校叔书云》的诗歌,这两首诗歌在内容上有什么异同之处?相同点:都抒发了怀才不遇的苦闷,都体现了李白的浪漫主义诗歌的风格,如夸张、用典、内容跳跃。
不同点:《行路难》虽然抒发了诗人的苦闷彷徨,但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叔书云》更侧重抒发怀才不遇,放纵不羁的感情。
”通过这样比较,学生对这两首诗歌的主题和内容都有了更深的了解。
三、设置悬念法悬念,能使人产生心理追踪,诱导人们兴致勃勃地去猜测、去期待。
在导语中巧设悬念,就会一下子在学生心灵中造成一种强烈的悬想期待的艺术效果,使他们兴趣浓郁地学习,并带着问题去专心听课,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如何设计课堂导入语摘要】好的导语是优秀的演奏家拔出的第一个音符,散发出神秘的魅力,引诱着听众渐入佳境;好的导语是教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钥匙,放射出独特的光芒,带领着学生登堂入室。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语【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8-0059-01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犹如一座有价值的知识宝库。
教师如何开启宝库,带领学生在课堂中体会诗意流淌的语言,经历峰回路转的环节,完成启迪学生心智的教学任务呢?成功导语的设计,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手段。
大凡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十分注重导语的设计。
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特级语文教师于漪也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
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
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确实,好的导语是优秀的演奏家拔出的第一个音符,散发出神秘的魅力,引诱着听众渐入佳境;好的导语是教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钥匙,放射出独特的光芒,带领着学生登堂入室。
那么,什么样的导语才算是好的导语呢?明确了优秀导语的基本要求才能去构思去设计异彩纷呈的导语。
一、导语设计达到新奇性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校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动力。
一篇课文的导语一旦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的跟随教师去探讨知识的奥秘。
一般来说,追新求异是人们共有的心理,新奇的东西才能激发人的兴趣,因此导语设计必须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