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的个性化写作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3
谈“个性化”创新作文教学的方法与策略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界对于教学模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因此,“个性化”创新作文教学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实现“个性化”创新呢?以下是一些方法与策略:一、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或提高。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基础测试、学生日常表现、课堂互动等多种形式实现。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何让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是促进“个性化”创新的关键。
作为老师,可以从学生平时的生活经历入手,引导学生思考和体验,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和思维启迪,让学生在完成作文的过程中体会到快乐和成就感。
三、全面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上,需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和互动互助。
例如,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写作实践等方式探索写作的技巧和方法,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总结。
四、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采用差异化的授课方式。
例如,在指导学生写作的过程中,应根据学生不同的个人特点,灵活地安排时间和内容,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完成作文。
五、注重个性化评价。
评价是制定教学策略的重要环节之一。
作为教师,需要制定个性化评价方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表现形式进行评估,及时反馈学生表现的优缺点,促进学生自我认知和发展。
总的来说,“个性化”创新作文教学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深入思考和不断尝试。
只有不断创新和探索,才能真正实现作文教学的目标,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提升学生写作的水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如何展现个性化作文个性化作文是指在书写过程中能够充分展现个人的特点、思想和情感的一种写作方式。
与传统的作文相比,个性化作文更加注重发表者的个性,追求独特的表达方式。
那么,如何展现个性化作文呢?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个性化作文要注重主题选择。
选取一个与自己有关联、感兴趣的主题,是展现个性化作文的首要步骤。
如果主题与自己的经历、观点或价值观相关,那么在写作时就可以更加真实、自然地表达自己的个性。
例如,如果你是一个热衷环保的人,你可以选择写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作文,通过自己的观点和经历来展示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热爱。
其次,个性化作文要注重独特的写作风格。
写作风格是作文的灵魂所在,也是展现个性的关键。
你可以尝试运用一些富有个性的修辞手法、比喻和象征等,使得你的作文独具一格。
同时,你还可以通过句子结构的变化、词语的运用和语调的把握来展示自己的个性。
例如,你可以使用一些颇具个性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独特的观点和情感,从而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
最后,个性化作文要注重情感和感受的表达。
情感是作文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也是展现个性表达的重要途径。
你可以用自己真实的情感来描绘事物,表达对某个人、事物或事件的热爱、喜悦、悲伤等情感。
通过情感的抒发,你可以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你的个性,增强作文的感染力。
同时,你还可以通过描述细腻的感受,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独特见解,从而突显个性化的观点和思考。
综上所述,个性化作文的展现需要注重主题选择、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情感与感受的表达。
通过合理运用这些技巧,你可以让你的作文更加生动有趣,充满个性魅力。
希望以上的建议能够对你有所启发,让你能够写出一篇富有个性化的作文。
“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几点探索○浙江常山县文峰小学 曾有仙 一、“个性化作文”教学是时代对作文教学的要求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们的作文教学存在着许多缺点:主题轻浅甜腻,千人一面;内容千篇一律,空洞无物;语言众口一词,老套陈旧,学生的习作大同小异,毫无个性可言。
这与时代对作文教学的要求格格不入,不能不说是作文教学的一大悲哀。
要想突破这种思维定势,关键的是打破传统观念,在作文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让他们的想像力、创造力能极为自由地发展。
也就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的空间,解放其思维束缚,开阔其写作思路,使学生能在作文中尽情地倾吐自己的心声,表达自己的观点。
因此,“个性化作文”教学是时代对作文教学的要求。
二、“个性化作文”教学的方法及实施1.坚持鼓励原则,激活学生个性化的思维要想使学生敢于真实地表达自己个性化的思想,首先教师应更新观念。
教师的思想必须超前,对学生习作中具有个性光彩的思想见解必须坚持鼓励、表扬,要撞击出学生个性化的思想火花,使他们乐于表达,形成“人人表达自己观点”的浓郁的写作氛围。
既要使他们善于描写现实生活中美好的一面,又要让他们勇于正视社会生活中的阴暗面,只有这样,作文的主题才会远离轻浅甜腻,抛弃虚浮和华丽,我们的作文教学才会有生命力。
2.选准切入点,拓展学生个性化的习作内容作文教学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因此,教师在选题时,必须找准切入点。
现在的作文命题,大都是狭窄的、片面的。
如《难忘的一件事》,有的学生从小学二三年级一直写到小学毕业甚至初中,这种类型的命题充斥着作文教学课堂,年年月月,循环往复,使学生的想像力、求异思维能力和自然情感在训练中被压抑。
长此以往,学生的习作内容有什么个性可言?要想选取具有个性化的内容,必须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找准切入点,为学生创造一个可以显示自己个性光彩的环境。
如学生从看新闻到写新闻小评论,从看奥运会到讴歌奥运精神,从议喜爱的名星到对影视作品的评价等等。
小学语文个性化写作的教学方法写作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节,也是体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方面。
为了让学生在语文写作中发挥自己的个性和特长,教师需要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以下是小学语文个性化写作的教学方法。
一、尊重学生个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兴趣和特点。
在教学中,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并充分利用其特点。
例如,有些学生喜欢画画,可以让他们以图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有些学生喜欢音乐,可以让他们通过歌曲、诗歌来写作;有些学生喜欢动物,可以让他们以动物、植物为主题进行写作。
通过尊重学生个性,使他们在写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提高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以情境激发写作兴趣情境是写作的动力和灵感来源。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的情境,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例如,让学生观察一张美丽的图片,让他们想象这张图片的背后故事,写一篇与之相关的文章;让学生观察一只漂亮的花,让他们写一篇与之相关的文章。
通过这些情境引导,让学生在写作中感受到情感的共鸣,并充分挖掘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多元化的写作形式写作形式需要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匹配。
在小学阶段,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写作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例如,可以在教学中引入绘画、手工、童话故事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以自己擅长的形式来进行写作。
写作形式的丰富性可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同时也可以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四、通过批评纠错提高写作质量批评纠错是提高学生写作质量的有效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针对性的批评和纠正,鼓励学生认真审阅自己的作文,积极反思,不断改进。
同时,也需要关注学生的优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通过批评纠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也可以让他们在学习中体会到成长和进步的喜悦和自信。
五、以故事为主题故事是写作的常见主题,也是小学阶段学生最为熟悉的语言形式。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介绍经典故事、童话故事、科幻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对故事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小学语文个性化写作教学具体策略写作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而个性化写作教学则是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要进行个别教学,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写作能力。
下面是一些小学语文个性化写作教学的具体策略。
1.了解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写作兴趣个性化写作教学的第一步是了解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写作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作文的评分和学生的日常写作表现来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并进行学生的兴趣调查,了解学生的喜好和擅长的写作题材。
这样可以更好地确定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写作目标和内容。
2.针对学生的不同写作需求设置个性化目标在了解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兴趣之后,教师可以为每个学生设定个性化的写作目标。
对于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设置一些挑战性的目标,如写一篇较长的作文、运用一些高级修辞等;对于写作水平较低的学生,可以从基础的写作技巧入手,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3.提供个性化的写作素材和题目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水平,提供一些个性化的写作素材和题目。
对于喜欢动物的学生,可以提供一些有关动物的写作素材;对于喜欢科幻的学生,可以提供一些与科幻有关的题材。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他们的创作激情。
5.个性化的写作评价和反馈个性化写作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及时的个性化评价和反馈。
针对每个学生的写作作品,教师可以给予详细的评注和建议,并跟进学生的写作进展。
教师也应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6.提供多样化的写作练习和活动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造性,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多样化的写作练习和活动。
组织写作比赛、写作展览、写作交流活动等,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并从他人的作品中吸取灵感和经验。
在个性化写作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辅导。
通过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造潜能,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作文教学中的“个性化”指导摘要:文章认为,教师要以个性化的作文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注重积累,体验生活,勇于想象,自由表达,敢于创新,把作文变成学生心灵和情感的自然倾诉和释放,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关键词:作文教学个性化创新表达经常听到学生抱怨:作文太难写了;也不乏听到教师的感叹:作文怎么教学生都写不好。
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一篇挥洒个性的文章,这确实值得教师深思。
文章作为表情达意的载体,其创作本身就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
个性化的作文注重独立思考,作文中体现的是“我”的观察、“我”的发现、“我”的体悟、“我”的情感等。
现实情况是相当多的学生语汇贫乏,素材积累不足,很难写出好的文章,此时,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指导者和服务者,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引导显得很有必要。
一、对学生的阅读作正确指导。
在写作中,很多学生缺乏足够丰富的词汇及良好的遣词造句能力,写出的文章往往语言枯涩、陈词滥调、空洞无物、前言不搭后语,很难把意思表达清楚。
教师应指导学生留有充足的阅读时间,广泛阅读课外读物,扩大知识面,积累词汇,训练语感。
在指导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地把经典奉为圭臬,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可取之处固然很多,教师不能刻板地要求学生以此作为作文的范本,从中寻章摘句,而应引导学生多记读书笔记,多写读后感。
记笔记和写读后感是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记和写,用心体悟佳作中的经典语句,汲取营养,转化成学生自己的东西。
过于重视名家名篇,一味效仿,只会抑制学生的个性。
二、引导学生积极关注生活,多体验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列夫托尔斯泰在《论艺术》一书中有一句名言:“感情越是真挚,那么它就越是独特。
”这就是说个性化的情感来源于真挚的情感。
每个学生每天的经历和体验都是不一样的,情感也必定是不一样的,关键在于学生怎样认识和发掘。
当今的学生作文,缺少的不是对写作的“认知”,学生在课堂内外能学到各种各样的写作方法和应试技巧,真正缺乏的是“自己的情感”。
浅谈中职学生作文的个性化写作在中职语文新教材培训中许多专家学者都曾提到:“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表达力求有个性,有新意。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可见中职作文教学的个性化尤其引人注目。
长期以来,我们在作文教学实践中过分强调统一性,不关注差异,目的与要求趋同。
学生在写作课上学到的是僵化的形式,获得的是雷同的感受。
这样就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扼杀了他们的创造性。
因此,现代中职作文教学需要呼唤个性,培养个性,展示个性,使每个学生的作文都能够独具一格,放射出个性的光芒。
那么,什么是个性?怎样才能让学生笔下的文章个性飞扬呢?笔者试从个性的内涵,个性的培养等方面作些探讨,阐述自己的管窥之见,以抛砖引玉,求正于方家。
首先是明确个性的内涵。
世界上人与人之间之所以千差万别,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性的不同。
可见个性是指一个人特有的心理、能力、性格等特征。
但体现在作文上个性的内涵应该更丰富。
作文的个性实质是作者心理个性的真实自然的投射。
因为写作是表达心灵的一种方式,而只有浸透着个性色彩的文章才真实亲切,才鲜活感人。
其次是注重个性的培养。
凡重要的、关系到本质的东西,做起来都必有难度。
作文“个性化”也是这样。
个性化,并不是一个诱人的招贴画,眩目的广告牌,可以一贴了之或随意装设。
不是的!那全然是一种可笑而可怕误解。
若要使学生的作文浸透个性的光泽,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结合每个学生的个体特点,因材施教,长期熏陶才能凑效,笔者在二十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特别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甚有所获,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一、启发与热爱——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卢梭在《爱弥尔》一书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
”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改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主动的“我要学”,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作文教学莫不如此,实际教学中我们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学生面对教师布置的作文题一筹莫展,觉得没有什么可写的,往往敷衍了事。
个性化作文教学之我见个性化作文就是我笔写我想,我手写我心,我口表我意。
写自己的话,叙自己的事,抒自己的情,自主地写作,写真实的文章,写有创意的文章。
那么,如何进行个性化作文教学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让学生个性化地积累写作素材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学习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个性化写作的基础是个性化阅读。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实践过程。
因此,学生的阅读首先要独立,体验个性化的独特感悟。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大量的阅读,培养他们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能力。
阅读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善于发现问题。
“我思故我在”。
思考不是思想家的专利,它是上帝赋予我们每个人的权利。
高中学生对社会、对人生、对未来已有自己的看法,有时甚至语出惊人。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多读有意义的课外书,多看报纸杂志,多从各种现代媒体获得信息,坚持摘录、写日记、写“生活感悟”,以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陶冶他们的性情,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使他们写起文章来有话说,并有独到见解。
在读诵积累中还要尊重学生独特的读诵方法,不能强行规定,也不能放任自由,否则只能伤害学生的个性。
二、利用网络资源,提供给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语文课标》指出,“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的表达、有创意地表达……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作文之道,在于抒情,在于表意。
要让学生自陈心曲,为时、为事、为情而作文,以“我手写我心”。
要达到“感情真挚”,学生就必需真实地记录自己的情感历程,真实地抒发自己的生活感悟,真实地表现自己的生活情趣。
学生的情感历程越细腻、越纯真,学生的生活感悟就越独特、越耐人寻味,学生的审美情趣越率真、越健康,其作品就越个性独特而充满阅读冲击力。
我们可以在网上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的“场所”(如:作文超市、日记长廊等),这个“场所”供学生写日记、随笔等不拘泥于课堂的习作。
在写作之前,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课堂向老师请教,和老师同学进行多方面的交流。
浅议个性化作文教学中学生写作最主要的是学生个体生命在客观外界促发及教师的培养催育之下,与其内心精神世界产生碰撞发生共鸣,从而激发写作冲动,所以,写作的本质只能是一项创造性的审美精神活动,是学生展露心灵、发扬个性的精神活动。
学生习作中的“假、大、空”以及成人腔很大程度上是应试教育背景下作文教学的产物,应试作文模式扼杀了学生对生活深入的思考,使学生把严肃的作文当成随意涂抹的玩物。
因此,个性化写作还要从作文教学入手。
一、社会生活勤观察,多体味应该说,知识经济的今天,社会生活呈现空前的多元化,观察生活、体味生活将会获得直接的经验,引发情感积淀,产生创作冲动。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
”写作就是要把从现实生活中积累下来的感受,通过深入思考,上升为理性认识,使文章闪耀出思辩的光辉。
1、由此及彼:我们用心感受到的东西,往往是个别的、彼此分离的,所谓由此及彼,就是以这些已感知的事物为基础,通过对其外部事物作广泛的联想,在比较中思考、探求事物的本质意义,这讲的是思考的联想性。
一般说来,“此”一类事物是比较实在的、具体的,而“彼”一类事物则往往是抽象的、理性的。
因此,“由此及彼”一般是由实到虚,由具体到抽象,由平常事物联想出不平常的道理。
允许各种合理的联想存在,作文的个性才能显现出来。
2、由表及里:所谓由表及里,就是要透过事物表面现象去把握它的本质特征。
这里讲的是思考的深入性。
然而事物常常包含着若干个层次,所以人们在每一个层次上的正确认识在深度上都是有限的,认识就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比较深刻到更为深刻的过程。
歌剧《白毛女》的创作过程就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
它最初的主题定为“反迷信”,后来改为“反迷信和反封建”相结合,最后才确定为“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
三次改动说明思考在不断地深入,最后确定的主题应该说是深刻的。
3、由个别到一般:写作最重要的是紧紧把握住特殊的、个别的、具体的东西,通过自己的思考,把它上升到对人们普遍情绪和感情的概括。
作文教学中的个性化写作
黄璐
中国的作文正陷入“新八股”时代。
学生的作文中充满了“假、大、空、废”一类的话,千人一腔、没有真情实感、胡编乱造、高度模式化。
在谋求发展的中国的今天,教育界也已经明智地把眼光对准了对人文精神的追求,那么,在我们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中,发扬学生的主体性,还学生以个性的自由,也应该是必然的趋势了。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中最能体现人个性的一个部分,因为它最直接地关联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价值判断、审美取向等,同时也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思维品质如创造性思维。
然而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作文教学变成了一潭泛不起涟漪的死水,在这潭死水里面,有的是固定不变的程式,令人作呕的“伪圣”,于是学生的自我消褪了,个性泯灭了,人格异化了,作文失去了勃勃生气。
如今《新课程标准》的颁布、研究性学习的展开都需要学生个性思维的融入,失去个性的人是没有发展前途的。
所以我们要抓住时机,在作文教学中施行个性化教学,这是时代的需要,形势的必然,更是使学生人格完整健全的需要。
那么什么是个性?在西方心理学中总将它与人格相提并论,我觉得更恰当也更通俗的理解应该是指一个人思想、情感、处事方式的独特性、自主性和不可替代性。
用一句形象的话来表达就是:“我是我自己,我与其他人不同。
”个性是生命活力的源泉,是孕育和形成创新能力的原动力和心理基础,创造教育要培养创造性人才,就是要培养具有鲜明个性的人才,也就是要着眼于发现并发展学生在禀赋、气质、兴趣、情感、思维等方面的潜在资质,尊重学生的心灵自由和心灵世界的独特性,而传统的教育观念,往往以统一、模型化的目标要求学生,就是从根本上否定了学生主体的独立性和独特性,他们的个性被压抑摧残的厄运也就不可避免了。
而我们的个性化作文教学就是要在充分尊重还原学生的个性自由的基础上发掘他们的创造潜能,增强他们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最终能写出具有新颖的视角、独特的价值取向和审美判断、真诚的情感体验的个性化作文。
据我调查得知,学生目前作文“假、大、空、废”的现状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四点原因:
1、长期的应试教育无形之中钳制了学生的精神自由,使他们对作文产生了根深蒂固的误解。
写作不能写“个人”的话,一定要说“大家”的话,内容上要积极、光明、神圣,以写“大我”为上,写忧郁、惆怅、凄迷的“小我”就难登大雅之堂。
“大我”之作写不出,就去编造,抄袭,时间长了,习惯成自然,误解成作文就是抄抄编编,长时间的误解转化成强大的心理积淀,于是就再也没有自己的话了,“诗言志”的天性也就被扼杀殆尽。
所以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必须解放精神,消除误解,还给学生自由的耕耘之地。
2、实用主义的泛滥使学生心甘情愿忍痛割爱放弃“自己的东西”,去迎合考试,迎合时俗。
学生会猜测,猜测老师、评卷者的心理,然后根据想当然的猜测来构建自己的作文内容,这样的作文当然绝非个性化的。
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珍视自我,相信真诚更能给自己带来美好人生,而且这种“实用主义”在今后不会再实用了。
3、知识面狭窄、文化底子浅薄,再加上故步自封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更容易跌入这个千篇一律虚假的怪圈,使他们少了几分独立自主的色彩,多了几分盲从与随俗。
所以教师给学生一个广泛的阅读空间是非常必要的。
4、缺乏自信的心态也严重阻碍了他们“抒一己之所见”,然后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的心态追随大流。
他们对自身价值缺乏理性的认识,对现状不敢存有批判意识。
所以在进行个性化作文教学应引导学生认识自我价值,重塑自信品格,从而为写作实践奠定必要的心理基础。
针对以上四点原因,我拟定了以下的训练方法:
(一)在平时
1、展开广泛而丰富的课外阅读活动
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美好的阅读可以给学生的精神打底,让他们在极具语言价值、审美价值、思想价值等美好因素的文章中畅游的时候,他们的心境开阔了,精神自由了,感情会变得更丰富,思想会变得更深沉,更厚实。
阅读的同时,他会对自己的一切进行反思,然后重新估价自己,设计自己,以自己的方式进行自我教育,而阅读物则可以成为他无形之中最有影响力和参考价值的良友。
广泛的阅读还可以抵制大量的现代传媒和庸俗时尚对他的侵蚀。
正处转型期的学生一旦被电视、网络以及社会上的各种各样的流行色所左右,那将是非常危险的事,不仅会荒废最好的学习年华,更会磨灭人的个性思想。
而高尚的阅读则由于培养了学生高尚的志趣而增强了他们的免疫力,从而使他们不会轻易毫无选择地跟从时尚,在时尚之潮中销蚀自我。
2、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亲近自然。
现在学生的人生经历很单纯,他们的经验都来自于书本或别人的叙述,写到作文本上就缺少真性情,升学的压力也剥夺了他们走进自然的机会。
朱熹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因此鼓动学生走进生活,亲近自然是进行个性化作文实践的很重要的一步。
与自然的亲近,对美的亲身感受大大开阔了学生的心境,训练了他们对美的感受力,自由谈、写心得体会等活动能使他们真诚地吐露心声,表达感情。
我常在作文教学中教导学生,要想作文有自己的个性,你就必须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因为自有属于你个人的东西才能写出个性来。
3、鼓励学生多读一些较富个性色彩的名家名作,让学生欣赏,体会。
最好选那些短小精悍的散文和小说,如鲁迅、朱自清、冰心、丰之恺、老舍等,让他们领略鲁迅的犀利与幽默,朱自清的清新与幽雅,冰心的隽永与朴素,丰之恺的率真与超脱,老舍的真挚与朴实,让他们的心因浸润在作家个性美的创造中而深深地陶醉。
4、在进行以上活动的同时,我要求学生不间断地写一些杂感,随笔之类的,提醒学生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电闪火花,及时把它写到本子上,因为这往往是一些可贵的顿悟、直觉,若不及时词语化就会像脱离了轨道的卫星一样一去不复返。
这样可以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沉思的习惯,在沉思中会积淀下自己独特的思想情感。
(二)在作文课上
1、进行理论指导
(1)个性化作文的含义:指写的作文有自己的独特性,包括新颖独特的角度、独特的思想见解、真切的情感体验、以及较富特色的语言风格和文体。
(2)作文个性化的具体表现:内容上,不随大众,不人云亦云,重在表现自我,突现自己的思想、情感、审美和价值判断,写出真性情;形式上,力求以适合自己的风格和体裁来写作。
什么是适合自己?就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和特长来决定,个性内向的可写含蓄一点的文章;个性外向的可写活泼一点的文章;以抒情见长的写抒情散文,善于思辩的最好写议论文。
这样,就可以发挥一己之所长,避免一己之所短,而且有自己的特色,这样的文章就有价值。
(3)个性化作文的技巧表现
个性化作文也有技巧,只不过它的技巧不是那么生硬死板,而是生动活泼的。
它的技巧主要是“变形”,即用主观色彩去变客观之形。
由于每个人的个性不同,不同时刻的心态不同,世界在他们眼里的模样也是不同的,快乐的人满世界充满阳光,心情灰暗的人所见的是一片愁云惨淡,所以写作时就应该力求把这种特殊心境、个性化倾向影响下的情景描写出来,于是,世界仍然是同样的世界,作文却不再是同样的作文。
这样的文章才是有生命气息的,有生命气息的文章才会感染人,这就是文章价值的体现。
2、进行写作训练
(1)话题作文的训练
一般分两步走:第一步大家讨论,实话实说,这样有利于发掘学生的“异端邪说”开阔思路。
第二步小作文写作,这可以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可以保证作文的质量,也能让学生更充分发扬其个性特长。
(2)随笔的写作
写随笔当然无任何限制,是最自由的写作,学生也最喜欢写,每周至少一篇,多多益善,这相当于给他们提供一个自由舒畅呼吸的后园,他们在这里倾诉,哭泣,埋怨,赞颂,他们可贵的个性化思想、情感的种子都在这里生根发芽,我相信总有一天会枝叶繁茂,长成参天大树。
在学生的随笔当中会有很多令人惊喜的发现,而事实上,学生的很多佳作都是在这个领域被发掘出来的,所以我长期以来一直坚持让学生写随笔,学生也喜欢写,写随笔成了他们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三)在作文批改和评讲上
1、批改:采用小组互批和教师总评相结合的办法。
通过互批让学生自己找出作文的闪光点,使学生相互对作文有一个全面而清醒的认识,可以相互欣赏,互揭其短,互指优点。
互批以后,可以自己修改,修改到自己满意为止。
这时候,小组成员之间交流评改心得,做好小组总结及个人总结,然后将作文及评改心得交给老师,就进入老师批改的程序。
教师对上交的作文进行批改时,要尽量找闪光点,要积极鼓励,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特别是那些个性色彩较浓烈之处,尤其要大加赞赏,互批得好,也要表扬,这样可以保证互批进入良性循环。
再者,教师要选择几篇有代表性的,在课堂上有写作者自己读,这样更能显示张扬其个性。
2、评讲:评讲对象是已经由学生读过的有代表性的作文,评讲形式是由小组评议,然后由小组派代表上台交流,最后由教师总体评说。
我认为在以后的评讲中还可以插入一个小插曲,允许任何一位学生上台朗读介绍自己认为精彩的语句片段,自己的,别人的均可。
我相信这样的评讲,每次气氛都会非常热烈,效果会很突出。
最为年轻的语文教师,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摸索的东西。
我应该多读相关书籍,多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在作文教学上争取更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