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例浆细胞性乳腺炎采用中医外治法的疗效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3
浆乳方与手术联合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效果分析引言浆细胞性乳腺炎是指乳腺组织中腺上皮细胞浆液分泌异常、腺管扩张,导致乳腺组织肿胀、积液、炎症等症状的疾病。
该疾病常见于哺乳期妇女,病程长,严重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浆乳方是中医药学中常用的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方法,而手术治疗则是一种常规的治疗方式。
本文将探讨浆乳方与手术联合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
患者和方法本研究共选取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
实验组采用浆乳方与手术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手术治疗。
实验组年龄范围为18-40岁,平均年龄为28.32岁,对照组年龄范围为20-42岁,平均年龄为29.17岁。
两组年龄、病程、症状等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差异。
实验组治疗期为4周,对照组治疗期为6周。
实验组中,采用的浆乳方组成为当归6g,熟地黄30g,山茱萸9g,地骨皮9g,鸡内金9g,制附片15g,白术10g,川芎10g,黄柏9g,生地黄15g,紫苏叶9g,枳壳9g,生石膏30g,淫羊藿9g,水煎服,每天3次,每次200ml。
对照组仅采用手术治疗,切除引起浆细胞增生的乳腺组织。
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0%。
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的疗效实验组的治疗完成后,乳腺肿胀症状明显缓解,疼痛减轻,乳头溢液及脓液结束。
其中70例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在7天内,27例在14天内缓解,仅有3例在21天内缓解,疗效快速。
讨论浆乳方是中医药学中常用的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方法之一,具有温肝散寒、活血化瘀、清热解毒、降火消肿等作用。
中药成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配伍,其配方具有合理性和灵活性,但需按照临床病变特点、证型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进行组方。
手术治疗是对于病严重者的一种治疗方式,能够迅速有效地切除乳腺组织中引起浆细胞增生的病理结构,消除乳腺炎症状,避免乳腺结核、乳腺纤维瘤等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本研究结果表明,浆乳方与手术联合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疗效显著,且治疗快速。
中医内外合治乳腺炎研究-中医药学论文-医学论文中医内外合治乳腺炎的研究摘要目的:观察外敷1号联合中药内服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僵块期的临床疗效。
方法:98例浆细胞性乳腺炎僵块期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50例,治疗组48例。
对照组选择中药内服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外敷1号外用治疗。
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肿胀等症状以及 B超肿块的大小。
结果:治疗组治愈率27.1%,显著高于对照组治愈率4.0%(P0.05);对照组平均僵块缩小范围约44.11cm2,治疗组平均僵块缩小范围约69.13cm2,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中医内外合治浆细胞性乳腺炎僵块期疗效显著,能缩小僵块,改善生活质量。
关键词浆细胞性乳腺炎;僵块;阳和汤;外敷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20__年9月至20__年9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并确诊为浆细胞性乳腺炎僵块期的患者98例,主要表现为一侧乳晕部或双侧同时发病。
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48例:女48例;平均年龄(32.4±4.7)岁;病程(10.6±6.9)月;对照组50例:女50例;平均年龄(30.7±3.9)岁;病程(12.4±7.0)月;2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有关乳腺炎的诊断标准:(1)发病以一侧乳晕部较为多见,亦有双侧同时发病。
患者常伴有乳头内缩史,在凹陷的乳头内可有带臭味的豆渣样物质分泌。
少数病人伴有乳头溢液,呈血性或水样。
(2)乳晕旁有结块疼痛,皮色微红,约7~10d成脓。
溃后脓液带有臭味,久不收口,或愈合后又复发。
化脓时有发热、头痛。
(3)反复发作,可致疤痕形成,在乳晕部出现僵硬之肿块,且与皮肤粘连。
(4)溃后久不收口,形成乳漏,其特征是用球头银丝从疮孔中深入,可从乳头中穿出。
(5)本病多发于非哺乳期20~40岁的女子。
浆细胞性乳腺炎中医药治疗概况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一种好发于非哺乳期、以导管扩张、浆细胞浸润病变为基础的慢性乳腺炎症,临床治疗难度较大,病程较长。
发病率约占乳房良性疾病的4%~5%。
经过数多年探索,中医药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方法不断丰富和完善。
本文以近年发表的文献资料为依托,从内治、外治、内外合治三个方面,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状况进行了综述。
标签:浆细胞性乳腺炎;中医药疗法;综述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is,PCM),是一种好发于非哺乳期、以导管扩张、浆细胞浸润病变为基础的慢性乳腺炎症,临床治疗难度较大,病程较长。
浆细胞性乳腺炎中医学称为粉刺性乳痈。
临床特点是非哺乳期或非妊娠期发病,常有乳头凹陷或溢液,初起肿块多位于乳晕部,化脓溃破后脓中夹有脂质样物质,易反复发作形成瘘管,经久难愈,全身炎症反应较轻等。
发病率约占乳房良性疾病的4%~5%。
经过数多年探索,中医药内外合治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方法不断丰富和完善。
现将近年中医药临床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1 内治方秀兰[1]认为木郁土壅,肝郁胃热是该病证发病的主要病机,而乳头凹陷,肝络失于通畅是其发病的基本条件,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应泄肝清胃。
用此法治疗35例患者,6周内治愈29例,好转5例,未愈1例,总有效率97.1%。
楼丽华[2]认为浆细胞性乳腺炎好发于中青年妇女,肿块大多皮色不变、漫肿、疼痛,故认为是寒痰凝结之证,应采用温阳散结的方法。
她在1982~1995年间对55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运用温阳散结法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4.2%。
卞卫和等[3]认为本病属阴证,病位在乳腺,与肝胃有关。
主张以温阳化痰、活血消肿为治。
伴有热毒征象者,可适当加入清热解毒之品。
方以阳和汤加减,疗效满意。
方秀兰[4]认为木郁土壅、肝郁胃热是主要的发病机制,而乳头凹陷、肝络失于通畅是发病的基本条件。
故用泄肝清胃通络散结法。
药用柴胡、牡丹皮、桃仁、穿山甲、王不留行、橘络、黄连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浆细胞乳腺炎发布时间:2021-07-15T14:26:48.050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5期 作者: 宋宇 毛伟通讯作者 石艳 石珂[导读] 将中西医结合内外合治的治疗方法运用于早期浆细胞乳腺炎
宋宇 毛伟通讯作者 石艳 石珂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乳腺科 四川成都 610041
摘要:目的 将中西医结合内外合治的治疗方法运用于早期浆细胞乳腺炎,分析其治疗效果。 方法 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门诊就诊的47例早期浆细胞乳腺炎患者,采用中医针灸、中药内服结合西医抗感染,外用微波的治疗方法。结果 治愈35例,好转12例,无效0例,治愈率100%。结论 中西医结合内外合治治疗早期浆细胞乳腺炎的疗效显著,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针灸、浆细胞乳腺炎
笔者自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采用中西医结合内外合治的方法治疗早期浆细胞乳腺炎47例,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门诊就诊的47例早期浆细胞乳腺炎患者,年龄32-51岁。病程7-16天。主要临床表现以发现硬块、有触痛为主,无明显皮肤红肿、皮温升高等,彩超提示导管扩张、团块型,乳腺炎症改变。血常规提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轻度升高或无明显升高。同时排除有其他部位感染。 1.2中医治疗方案 1.2.1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先以火针散刺,经彩超明确诊断后,患者取仰卧位,暴露患乳,取阿是穴(即乳房肿块、硬结或触痛明显处),先用医用酒精棉签消毒,助手手持酒精灯,医者一手固定肿块或硬结,依据肿块范围大小,另一手使用0.3*40mm的毫针快速点刺,每针间距1cm,深度达硬结根部,使其少量淤血自然溢出。拔针后使用微波治疗患乳15分钟。然后取膻中、库房、大包、乳根、合谷、太冲等穴针刺后得气,留针30分钟。1周2次,2周1疗程,连续4周。 1.2.2内服治疗 内服中药以瓜蒌牛蒡汤,处方如下:全瓜蒌,蒲公英,丝瓜络,青皮,牛蒡子,金银花,夏枯草,柴胡,赤芍,连翘。剂量随症加减,用法:减水煎服,每日 1 剂, 每日 3 次。内服期间饮食宜清淡为主,忌生冷、燥辣、肥甘厚腻。
浆乳方与手术联合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效果分析
浆乳方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由苍术、茯苓等多种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
手术是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一种常见方法。
本文旨在分析浆乳方与手术联合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效果。
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0年至2019年期间收治的100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治疗组患者接受浆乳方和手术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手术治疗。
观察指标包括疼痛缓解时间、病情复发率和患者满意度。
结果分析
治疗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的病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患者的满意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浆乳方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引起的乳腺疼痛。
手术可以彻底清除患者乳腺内的病变组织,减少病情复发的可能性。
浆乳方和手术的联合治疗可以更好地缓解疼痛、降低病情复发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本研究存在一些限制。
样本量较小,可能存在选择性偏倚。
该研究没有设置安慰剂对照组,无法排除患者自愈或其他因素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研究期限较短,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研究。
结论
浆乳方与手术联合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可以显著缓解疼痛、降低病情复发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由于研究存在一些限制,结果需谨慎解释。
未来的研究可以增加样本量,并进行更长时间的随访,以进一步评估治疗的长期效果。
内外合治浆细胞性乳腺炎浆细胞性乳腺炎,又名导管扩张症、闭塞性乳腺炎、慢性乳腺炎等,中医称之为粉刺性乳痈。
自199909~200506,我科采用内外合治之法治疗本病25例,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发病于非哺乳期;多有先天性乳头凹陷;乳头孔有粉渣样、或棕黄色、或血性或脓性分泌物;肿块开始于乳晕部,不活动,可有红肿热痛,经抗炎治疗后肿块缩小形成硬结并与皮肤或乳腺组织粘连,或肿块成脓破溃后创口不易愈合,形成瘘管,病情反复发作,可出现数个边界不清的硬结,经久不愈;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
1.2一般资料25例均为女性,年龄24~46岁,两人未婚,其余均为已育的非哺乳期妇女,其中有18例因乳头凹陷而未能哺乳。
病程3个月~5年不等,其中一年内12例,1~2年8例,2~3年3例,3年以上2例。
双乳患病2例,单乳23例。
乳晕部红肿结块或伴瘘管者12例,单个象限红肿结块伴瘘管者8例,两个象限红肿结块伴瘘管者4例,三个象限红肿结块伴瘘管者1例。
以前多次手术切开或扩创引流者16例,最多者切开5次,经治多年,创口难愈合或愈后易复发。
2治疗方法2.1外治肿块红肿未溃时外敷万应膏(本院自制)。
肿块已溃或成瘘管时则充分切开、扩创直至正常组织,清除变性、坏死的组织,止血,开放创面换药,药用黄连纱条、拔毒生肌散、生肌玉红膏纱条。
对于伴有乳头凹陷的瘘管,以探针自瘘管处向乳头方向探入,沿探针切开皮肤及乳头,切除导管管壁及瘘管,见创面新鲜渗血为止,提起乳头,松解及切断引起凹陷的肌纤维,逐层缝合乳头,使乳头突出,开放创面换药。
2.2内治内服中药拟疏肝清热、活血消肿、温阳散结之法,组方如下:当归15g,桃仁12g,夏枯草12g,柴胡10g,郁金12g,王不留行15g,路路通15g,熟地15g,鹿角霜15g,穿山甲片10g,皂角刺12g,赤芍12g,丹参15g,白花蛇舌草15g,生山楂15g,蒲公英20g。
3治疗结果25例全部治愈,创面愈合,肿块消失,局部无红肿压痛,乳头无分泌物,回缩乳头恢复正常,瘢痕小,乳房外形无明显改变。
浆乳方与手术联合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效果分析浆细胞性乳腺炎是由于乳腺内分泌紊乱或乳腺管道阻塞等因素引起的一种乳腺炎症。
该疾病的发生主要与哺乳及乳腺病变有关,如果不及时治疗,后果严重,甚至会导致乳腺癌的发生。
因此,早期治疗非常重要。
当前,浆乳方已被证明能够对浆细胞性乳腺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与单纯使用药物治疗相比,联合手术治疗可以更彻底地清除病灶,加快康复速度,提高治愈率。
本文旨在探讨浆乳方与手术联合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效果。
一、浆乳方的作用原理浆乳方是中医临床应用广泛的针对乳腺疾病的中药方,具有润燥化痰、行气活血、清热解毒等功效。
其主要成分包括桔梗、苦参、车前子、菊花、玄参等。
这些成分在中医理论上被认为可以平衡女性内分泌,调节乳腺代谢,预防和治疗乳腺疾病。
浆乳方中的桔梗,有润肺化痰、行气止咳,清化乳腺通乳作用,可以增加乳汁排泄量并改善乳汁的状况。
苦参则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抑制炎症的发生。
车前子有利尿通淋、清热润肺的作用,可以减轻患者水肿的症状。
菊花则有散风清热、安神定志的作用,可以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
玄参能清热凉血、解毒止痛,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
二、手术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原理手术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可以通过切除局部的危险因素,阻止病情的发展。
一般情况下,局部切除手术能够清除病灶,同时避免对乳腺造成过多的创伤。
有些严重的患者需要进行乳房切除手术,以防止疾病复发和恶变。
手术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需要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并在手术中注意术中安全。
在想要恢复好乳房形态的患者中,应该优先选择局部切除手术,并对乳房进行必要的修复和重建手术,以使患者在恢复期内恢复正常的个人形象和身体功能。
浆乳方与手术的联合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可以是有效降低炎症的发生率,缓解患者的症状,并且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因此,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可以选择先使用浆乳方进行治疗,达到一定疗效后再进行手术治疗,这不仅可以加速患者的康复,而且可以降低手术后的风险。
甘肃医药2020年39卷第11期Gansu Medical Journal ,2020,Vol.39,No.11浆细胞性乳腺炎也称导管扩张症,是一种乳房慢性非细菌性炎症,由于各种原因诱发乳腺导管腔内分泌物瘀滞,乳腺导管扩张,导管周围呈现出无菌性炎症与肿块,乳头可见粉刺样或者浆液性溢液,病变中可以看到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
该病多发生于30~40岁非哺乳期妇女,属于良性病变,大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的发病因素,有的因为劳累、生气等因素而发病,患者临床表现以乳头凹陷,乳房局部疼痛不适,并可触及包块,肿块位于乳晕周围或向某一象限伸展,质韧或硬,表面呈结节样,界限不清,与胸壁无粘连。
肿块有不同程度的红、肿、热、痛,全身炎症反应轻微[1]。
抗感染治疗疗效不佳,患者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质地柔软,伴触痛,病程反复发作,少数患者伴有血性或水样的乳头溢液,肿块也可自行溃破,流出血性或黄色脓液,易形成瘘管。
因此,西医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一是留下手术疤痕,二是此病反复发作,多次切除可致乳房缺失影响美观。
这种病在中医归属“郁症”和“粉刺性乳痈”范畴,《丹溪心法》:“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也,当升不升,当降不降,当变化不得变化。
”《医宗金鉴》“故病久而生郁者,亦有郁久而生病者,或服药杂乱而成者[2]。
”《证治汇补》“郁者其因有六,气、血、湿、热、痰、食是也,然气郁则生湿,湿郁则成热,热郁则成痰,痰郁则而血不行,血郁而食不化,六者又相因也[3]。
”张慧芳认为该病病位在乳房,浆细胞性乳腺炎是由肝气郁结,气机不通,气滞容易合并他症,进而形成肿块致疼痛、红肿,甚至瘘管形成等复杂症候群,其病机为肝郁气滞合并痰湿凝聚,互相交织在一起,临床表现不一,在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时,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将此病分为肝郁气滞型、湿热蕴结型和气阴两虚型[4]。
1肝郁气滞型患者乳房胀痛,善太息,易怒,乳房肿块大小不一,经来腹痛,舌红苔白脉弦滑,治则:疏肝解郁,理气止痛,软坚散结,方药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浆乳方与手术联合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效果分析乳腺炎是女性常见的乳腺疾病之一,其中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乳腺炎的一种较为严重的类型。
传统治疗方法虽然能够缓解症状,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
针对这种疾病,浆乳方与手术联合治疗的方案被引入临床实践,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本文将通过对该方案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效果分析,来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浆乳方是一种中药配方,由五味子、茯苓、白术、炙甘草、枳实等多种中药组成。
该方具有清热解毒、健脾消肿、活血化淤等作用,可用于治疗乳腺炎、乳腺增生等疾病。
研究发现,浆乳方在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中具有很好的效果。
一项研究对118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进行浆乳方治疗,发现治愈率为70.34%,有效率为97.46%,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浆乳方的应用可改善患者的症状,减轻疼痛,改善乳房硬化、红肿等情况,且对患者的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等也有较好的缓解效果。
手术是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于患病较重的患者,如乳腺脓肿形成、乳腺脓肿间隔形成等情况,手术治疗是必要的选择。
手术主要是通过切除乳腺受累的部位,消除病灶,防止病情的恶化。
手术治疗具有剧烈的创伤、复发率较高等缺点,因此在选择手术治疗时需慎重权衡。
针对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特点和治疗需求,浆乳方与手术联合治疗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该方案能够充分利用中药的优势,发挥双重治疗效果,对于病情严重、疗效较差的患者尤为适用。
一项临床研究对28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采用浆乳方与手术联合治疗,结果显示治愈率为95.24%,有效率为100%,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显著缓解。
浆乳方在手术前后均可应用,可预防手术后炎症反应、促进创口愈合,对于减轻手术后疼痛、消肿等效果显著。
四、总结与展望浆乳方与手术联合治疗在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发挥中药的特点,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必要的手术切除,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
但需要注意的是,浆乳方应由专业医生进行处方和调配,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应接受相关检查,确保诊断正确。
浆乳方与手术联合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效果分析
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is,简称PCM)是一种罕见的乳腺炎症,主要特征是乳房异常分泌乳浆样液体,伴有乳房红、肿、痛等症状。
浆乳方是一种中医药方,具
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常用于乳腺疾病的治疗。
本文旨在探讨浆乳方与手术联合
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效果。
研究对象为2016年至2020年期间,由我院收治的60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其中男性占10例,女性占50例。
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浆乳方与手术联合治疗,其中手术方式包括
腺体积塞、局部切除术或乳房切除术等。
治疗前,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史、症状、体征等,并进行详细的检查,如乳房B超、钼靶等,以了解病情和乳腺病变
的具体情况。
治疗方案为:口服浆乳方剂,每日3次,每次15g;手术方式根据病变的情况而定。
治疗后,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乳房检查结果进行评估,并收集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60例患者经过浆乳方与手术联合治疗后,乳房疼痛、红肿等症状明显缓解,乳房异常分泌乳浆样液体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治疗后3个月的随访中,乳腺炎再发率较低,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进一步统计分析了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
结果显示,男性患者与女
性患者在治疗效果上无明显差异(P>0.05)。
年龄与治疗效果没有相关性(P>0.05)。
乳
房疼痛、红肿以及乳房B超等检查指标与治疗效果有关,临床疗效与乳房症状的改善程度
呈正相关(P<0.05)。
浆乳方结合中医外治法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疗效观察
朴明姬
【期刊名称】《陕西中医》
【年(卷),期】2016(037)001
【摘要】目的:探讨选取浆乳方结合中医外治法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必要性.方法:随机将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浆细胞乳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的治疗方案为采用浆乳方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医外治法联合治疗,对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0%,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00%,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更显著;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为(0.91±0.60),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为
(1.82±0.97),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在浆乳方治疗的同时应用中医外治法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愈率.
【总页数】2页(P11-12)
【作者】朴明姬
【作者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外一科沈阳1100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5.8
【相关文献】
1.“乳管扩张方”结合中医外治法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30例临床观察 [J], 王军生
2.浆乳方联合手术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临床疗效观察 [J], 张广燕;靳宁;陈玉杰;徐
文涛
3.浆乳方联合中医外治法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疗效观察 [J], 周曼娜
4.浆乳方联合中医外治法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疗效观察 [J], 李楠
5.改良中医外治法联合浆乳方内服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119例临床观察 [J], 于淼;裴晓华;万华;吴雪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45例浆细胞性乳腺炎采用中医外治法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采用中医外治法进行治疗的疗效,从而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方法:将45例患有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并通过中医外治法治疗,观察此法对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效果。
结果:治愈18例,有效2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33%,无效率为6.67%。
复发5例,复发率为11.11%,平均治疗时间为26d。
结论:中医外治法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可使治疗时间大大缩短,不仅减少其痛苦,治愈率也比较高,此治疗方法应加以推广。
标签:浆细胞性乳腺炎;中医外治法
浆细胞性乳腺炎,根据乳腺导管的扩张及浆细胞的浸润为病变前提的、非细菌性的感染的乳腺疾病,其临床表现:非周期性的乳晕出现肿块或出现脓肿、乳头溢液及瘘管的形成等特征,对女性的身体健康存在一定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2012年2月共收治的45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作为分析对象,采用我国中医诊断中有关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分析,45例患者均非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年龄22~75岁,平均38岁。
所有患者均进行X线检查,术后通过病理证实为浆细胞性乳腺炎。
1.2方法
所有患者采用中医外治法进行治疗,方法如下。
1.2.1器械及药品一次性注射器、电火针、带孔探针、银质球头探针、利多卡因、土黄连液、提脓药捻、不锈钢硬刮匙、药线、金黄散水蜜、棉捻、苏子、白芥子、吴茱萸、莱菔子。
1.2.2外治法对于乳房局部出现肿块或伴有疼痛的患者,术前给予青黛散或者金黄散进行消肿;当患者皮肤为暗红时,采取乳痈扩创手术治疗,进行皮肤、皮下组织的缝合。
此外对于手术过程中伴有乳头溢液患者应先用探针插入乳孔,并从切口部位穿出,进而切开,将导管管壁修剪或者切除,最后进行乳头的缝合;患者出现乳头凹陷时,行乳头矫形手术,患者于术后乳房空腔出现较大情况时,采用垫棉法有效促使新肉与空腔的皮肤进行粘合。
1.2.3外治方法的操作给予患者定好体位,采用半卧位、平卧位及侧卧位任一种体位均可,不应在乳晕处进行穿刺而应尽量避开乳晕。
确定好进针的方向与深度,进行常规消毒,对进针的皮肤与针道部位进行麻醉。
正确进针,用电火
针进行治疗,待火针的头为现发热、发红状态时,对穿刺点进行进针,并明确方向与进针的深度;同时做好排脓的准备工作,可轻轻加压较快地使脓液排出,可使用刮匙将坏死的筋膜或者水肿肉芽以及瘀血进行刮除,将棉捻清除残余的脓腐。
同时采用银质的球头探针进行引流,采用土黄连纱布对引流口进行湿敷,将金黄散水蜜对肿块进行外敷,术后采用绷带进行包扎并固定[1]。
1.3疗效评价标准
结合我国中医诊断中有关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对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
治愈:乳房肿块及疼痛感明显消散,液化组织可进行较好地吸收;停止用药之后,在半年内不复发。
有效:在临床症状方面及肿块、疼痛感局部消散一半以上。
无效:临床症状未得到改善或进一步加重。
治愈+有效=总有效。
2结果
全部的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经中医外治法进行治疗,治疗效果较为满意,治愈18例,有效2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33%。
患者的平均治疗时间为26d;45例患者中,5例于2d后复发,复发率为11.11%,其中3例患者因重复治疗后无效,无效率为6.67%。
3讨论
浆细胞性乳腺炎疾病通常发生在女性的非妊娠期间或非哺乳时期,约占乳腺疾病的1.4%~5.4%[3]。
其病因目前尚未明确,一般认为此疾病的发生无确定原因的,其病理基础是乳腺导管引起阻塞、激素不正常的刺激等因素导致的。
首先,部分患者的乳头发育情况不良或先天存在畸形、凹陷及乳腺外伤情况,将引发局部导管的排泄受阻,以致分泌物出现淤阻、导管扩张、纤维组织增生等现象。
采用西医进行脓肿的引流、冲洗及结合手术切除病变的方式进行治疗,疗效较好、患者也较为满意。
单纯进行病灶清除,容易导致炎症复发,仅应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效果则不明显。
最后,采用中医外治法不仅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与治愈率,而且还有助于稳定患者的病情,使其身体更好更快地恢复健康[4]。
参考文献
[1]包曙辉,林江明,林华.中西医结合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68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1,12(1):15-16.
[2]张丹丹.中西医结合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30例[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0(5):10-12.
[3]吴雪卿,万华,何佩佩,等.浆乳方结合中医外治法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55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0,9(8):13-14.
[4]王鹏,朱永康.中药内外合治浆细胞性乳腺炎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9,8(3):17-19.
(编辑:陈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