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浆细胞性乳腺炎
- 格式:ppt
- 大小:5.68 MB
- 文档页数:52
浆细胞性乳腺炎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is 浙江省中医院乳腺病中心楼丽华教授公司logo及名称研究背景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is) 是临床上罕见且易误诊的疑难病,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关于该病的报道已较多,对提高其诊治水平有较大的帮助, 但治疗上仍存在一定的难度,现从以下几个角度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公司logo及名称流行病学浆细胞性乳腺炎临床较少见发病率占乳房良性疾病的4-5% 临床误诊率60-90%公司logo及名称主要内容概念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公司logo及名称概念后期研究者发现有大量浆细胞浸润故得名浆细胞性乳腺炎Adair于1933年首先报道Haagensen 于1951 年命名为乳腺导管扩张症公司logo及名称发病机理导管阻塞中心环节排泄障碍乳头内陷浆细胞浸润管壁扩张管壁增生公司logo及名称临床特点高峰年龄为30~40岁和50~60岁乳头溢液为初期症状临床特点乳晕后不规则肿块起病急,病程长,易复发化脓后易形成瘘管公司logo及名称临床表现先天性乳头凹陷公司logo及名称临床表现乳晕后不规则肿块公司logo及名称临床表现反复化脓感染破溃公司logo及名称临床表现双下肢红斑公司logo及名称诊断标准临床特点唯一可靠的诊断标准血常规+CRP 血沉乳房穿刺病理活检乳腺B超钼靶磁共振公司logo及名称鉴别诊断炎性乳腺癌皮肤呈紫红色没有明显的炎性肿块对侧乳房不久即被侵及妊娠期或哺乳期发展迅速转移广泛数月内死亡01020304公司logo及名称鉴别诊断炎性乳腺癌皮肤呈紫红色没有明显的炎性肿块对侧乳房不久即被侵及妊娠期或哺乳期发展迅速转移广泛数月内死亡01020304公司logo及名称鉴别诊断发病年龄相对较大硬癌肿块常与胸壁固定,一半无疼痛,溃破常流血水与浆乳创口流脓或脓血,且有时可暂时愈合的特点不同公司logo及名称鉴别诊断从出现肿块到化脓常需数月之久,脓出稀薄夹有败絮样物质,多呈潜行性空腔溃后形成的窦道,多位于乳房部,常与胸壁固定,一般不与乳孔相通乳房结核并常有肺结核病史,可伴有低热,盗汗,疲倦,消瘦等必要时做病理检查以资鉴别公司logo及名称治疗方法抗生素手术手术40.56%不开刀治愈,58.89%症状改善,炎症控制,肿块缩小,适应手术, 创面减小,保持美观传统中医清热解毒抗炎切排手术温通法公司logo及名称治疗原理1中医认为乳性清寒乳内分泌物是清寒之物.2发病缓慢,病程较长,病位较深容易溃破,久不收敛,痰道复杂本质上属阴证,治疗上宜热不宜凉,宜通不宜塞3. 急性炎症期一派阳热之象,历时短暂, 脓肿切排后很快消退,创面经久不愈, 反复溃破,亦可转化为阴证公司logo及名称典型病例患者女,38岁。
浆细胞性乳腺炎病因及临床诊治进展综述摘要:浆细胞性乳腺炎是由于乳腺导管扩张症发展到后阶段,乳腺导管分泌物不仅刺激导管扩张,而且可以溢出管外,引起管周以浆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
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一种非细菌性的慢性炎症,约占乳腺良性疾病的4%~5%,常反复发作,可迁延数年。
本文将对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及临床诊治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浆细胞性乳腺炎;病因;诊治;进展浆细胞性乳腺炎为慢性乳腺炎症中最常见者,又称乳腺导管周围炎。
本病实为导管扩张症的继发变化,因导管扩张,内容物溢出,导致导管周围炎症性反应,故又称为导管扩张症或导管周围炎[1]。
为非感染性炎症,抗生素治疗无效。
一、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病因与临床表现浆细胞性乳腺炎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病与自身免疫因素有关,上皮细胞碎屑及脂质聚集在导管内,引起导管梗阻、扩张及导管周围炎症,晚期导管内刺激性物质溢出管外引起以浆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大部分患者可继发厌氧菌感染。
故而也被称为乳腺导管扩张症、导管周围炎、闭塞性乳腺炎等,可能代表了该病的不同阶段[2]。
浆细胞性乳腺炎发病突然,发展快。
患者感乳房肿块有不同程度的红、肿、热、痛,肿块位于乳晕下或向某一象限伸展。
肿块质硬、韧。
表面呈结节样,边界欠清,与胸壁无粘连[3]。
一般发热等全身症状轻微。
乳头常有粉渣样物泌出,有臭昧。
少数患者伴乳头溢液,为血性或水样,还可伴患侧腋下淋巴结肿大。
晚期肿块发生软化,形成脓肿。
脓肿破溃后流出混有粉渣样脓汁。
并造成乳晕部瘘管,以致创口反复发作、渐成瘢痕。
使乳头内陷成凹[4]。
皮肤发红、发热大多是由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而引起的;浆细胞性乳腺炎皮肤红而不鲜,其初期乳腺管阻塞引起的乳汁淤积性乳腺炎往往皮色不红,浆细胞性乳腺炎还可出现皮肤水肿,所以常被误诊为乳癌;炎症性乳癌皮肤也可充血、潮红,但其色泽常呈一种特殊的紫罗兰色,并伴有皮肤水肿,即通常所说的有橘皮样改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