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阅读答案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阅读答案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阅读答案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阅读答案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阅读答案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阅读答案

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1.首句中的隐隐,迢迢,写景中蕴含无尽意趣,试简要分析.

它从大处落墨,化出远景:青山逶迤,隐于天际,绿水如带,迢递不断,这一对叠字,不但画出了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且隐含着诗人与友人之间山遥水长的空间距离,那抑扬的声调中仿佛还荡漾着诗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

2.后两句话展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寄托了什么样的情感?

展现了二十四桥拱月,玉人浴辉吹箫的明丽画面,是诗人臆想中秋后月夜的扬州,也是诗人早年生活在扬州时景象的又一次再现,同时又寄托着对别后的扬州和友人的殷切思念.

20XX—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

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抓手,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努力实现教学创新,改革教学和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校的内涵性发展。同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教研、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积极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生物教学自如化教学方法和自主化学习方式。

主要工作

一、教研组建设方面:

、深入学习课改理论,积极实施课改实践。

、以七年级新教材为“切入点”,强化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

、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把先进理念学习和教学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以学促研,以研促教,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强化教学过程管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益,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抓好“五关”。

()备课关。要求教龄五年以下的教师备详案,提倡其他教师备详案。要求教师的教案能体现课改理念。

()上课关。

()作业关。首先要控制学生作业的量,本着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精神,要在作业批改上狠下工夫。

()考试关。以确保给学生一个公正、公平的评价环境。

()质量关。

、加强教研组凝聚力,培养组内老师的团结合作精神,做好新教师带教工作。

二、常规教学方面:

加强教研组建设。兴教研之风,树教研氛围。特别要把起始年级新教材的教研活动作为工作的重点。

、教研组要加强集体备课共同分析教材研究教法探讨疑难问题由备课组长牵头每周集体备课一次,定时间定内容,对下一阶段教学做到有的放矢,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教研组活动要有计划、有措施、有内容,在实效上下工夫,要认真落实好组内的公开课教学。

、积极开展听评课活动,每位教师听课不少于20节,青年教师不少于节,兴“听课,评课”之风,大力提倡组内,校内听随堂课。

、进一步制作、完善教研组主页,加强与兄弟学校的交流。

我们将继续本着团结一致,勤沟通,勤研究,重探索,重实效的原则,在总结上一学年经验教训的前提下,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

校内公开课活动计划表

日期周次星期节次开课人员拟开课内容

10月127四王志忠生物圈

10月137五赵夕珍动物的行为

12月114五赵夕珍生态系统的调节

12月2818四朱光祥动物的生殖

镇江新区大港中学生物教研组

xx-

20X下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范文

20X年秋季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

化学生物教研组的工作计划

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

下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

年下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

20X年化学生物教研组计划

20X年化学生物教研组计划

中学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

第一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

20XX—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中英语教研组工作计划

XX—XX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中英语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组将进一步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把课程改革作为教学研究的中心工作,深入学习和研究新课程标准,积极、稳妥地实施和推进中学英语课程改革。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研工作,加强课程改革,紧紧地围绕新课程实施过程出现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加强课题研究,积极支持和开展校本研究,提高教研质量,提升教师的研究水平和研究能力。加强教学常规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我校英语教师的英语教研、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我校争创“三星”级高中而发挥我组的力量。

二.主要工作及活动:

.加强理论学习,推进新课程改革。

组织本组教师学习《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及课标解度,积极实践高中英语牛津教材,组织全组教师进一步学习、熟悉新教材的体系和特点,探索新教材的教学模式,组织好新教材的研究课活动,为全组教师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和机会。

.加强课堂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强化落实教学常规和“礼嘉中学课堂教学十项要求”。做好集体备课和二备以及反思工作。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抓好上课、课后作业、辅导、评价等环节,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教学方法、手段和策略的研究,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加强课题研究,提升教科研研究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组织教师有效开展本组的和全校的课题研究工作做到有计划、有研究、有活动、有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并向报刊杂志和年会投稿。

制订好本组本学期的校公开课、示范课、汇报课计划,并组织好听课、评课等工作。

三.具体安排:

二月份:制订好教研组工作计划、课题组工作计划和本学期公开课名单。

三月份:、组织理论学习。

、高一英语教学研讨活动。

、组织好高三第一次模考、阅卷、评卷和总结等工作。

四月份:、组织好高三英语口语测试。

、高三英语复习研讨会。

五月份:、组织好高三第二次模考、阅卷、评卷和总结等工作。

、协助开展好我校的区级公开课。

六月份:、组织好高考的复习迎考工作。

、收集课题活动材料。

2019学年春季学期小学语文组教研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课程改革精神,以贯彻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以研究课堂教学为重点,以促进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本学期教研组重点加强对教师评课的指导,使教师的评课规范化,系统化,定期举行主题教学沙龙和“会诊式行动研究”,促进新教师的成长,加快我镇小学语文教师队伍成长速度和小学语文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结合区里的活动安排,开展各项有意义的学生活动,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调动启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二、工作目标

、以课改为中心,组织教师学习语文课程标准,转变教学观念,深入课堂教学研究,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进一步加强语文教师队伍建设,让“语文研究小组”,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重视团队合作智慧、力量。开展“师徒结对”活动,以老带新,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组织教师开展切实有效的说课沙龙、评课沙龙,提高教师说课能力,和评课能力,能够结合主题教研活动,对典型课例进行互动研讨,开展教例赏析活动。

、加强教研组集体备课,每周以段为单位组织一次集体备课,分析教材,赏析重点课文,进行文本细读,交流教学心得。让备课不再是走场,形式主义,而是真真实实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提高教师的素质服务。

、根据上学期制定的语文常规活动计划,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竞赛活动、过关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自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促进个性和谐发展。

、加强学习质量调查、检测工作,及时分析,寻找得失,确保完成各项教学指标。

三、主要工作及具体措施

(一)骨干教师示范、把关,当好“领头羊”。

、本学期,语文研究小组成员继续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重视团队合作智慧、力量。教研组将围绕“探索实效性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这个主题,深入开展精读课文教学有效性研讨活动。低段(1-2年级)则继续进行识字教学的有效性的探讨。分层、有序地开展教研活动,使教研活动更成熟、有效,切实提高我校语文老师的专业水平。

、开展“师徒结对”活动,以老带新,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二)年轻教师取经、学习,争取出成绩。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成新教师迅速成长,—年教龄新教师每一学期上堂模仿课和一堂校内研讨课。上模仿课的内容可以通过观看名师的关盘、视频或者教学实录等途径,根据个人教学需要,有选择性地进行局部模仿,从而使新教师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

2019年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范文1

一、指导思想

高二的历史教学任务是要使学生在历史知识、历史学科能力和思想品德、情感、态度、价值观各方面得到全面培养锻炼和发展,为高三年级的文科历史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为高校输送有学习潜能和发展前途的合格高中毕业生打下良好基础。

高考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更加强调考生对文科各学科整体知识的把握、综合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为解决问题而迁移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多学科、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通识教育理念。教师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教材转变教学观念,紧跟高考形势的发展,研究考试的变化,力争使高二的教学向高三教学的要求靠拢。

按照《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认真完成高二阶段的单科复习工作。坚持学科教学为主,落实基础知识要到位,适当兼顾史地政三个学科的综合要求,培养提高学生学科内综合的能力。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落实基础,提高学科思维能力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水平。

二、教学依据和教材使用

全班共40人,其中男生15人,女生人。学生的数学基础较一般,多数学生能掌握所学内容,少部分学生由于反映要慢一些,学习方法死板,没有人进行辅导,加之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不能掌握学习的内容。能跟上课的学生,课上活泼,发言积极,上课专心听讲,完成作业认真,学习比较积极主动,课后也很自觉,当然与家长的监督分不开。部分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较强,不管遇到什么题,只要读了两次,就能找到方法,有的方法还相当的简捷。有的学生只能接受老师教给的方法,稍有一点变动的问题就处理不了。个别学生是老师怎么教也不会。

二、教材分析

本册的教学内容:()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量的计量;()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本册的重点: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是本册的一个重点,这一册进一步学习三步式题的混合运算顺序,学习使用小括号,继续学习解答两步应用题的学习,进一步学习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复杂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得意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继续培养学生检验应用题的解答的技巧和习惯。第二单元整数和整数的四则运算,是在前三年半所学的有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复习、概括,整理和提高。先把整数的认数范围扩展到千亿位,总结十进制计数法,然后对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加以概括总结,这样就为学习小数,分数打下较好的基础。第四单元量的计量是在前面已学的基础上把所学的计量单位加于系统整理,一方面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更加巩固,一方面使学生为学习把单名数或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单名数做好准备。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含有三级的多位数。

、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③提出教学任务:在全面发展体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灵敏、力量,速度和有氧耐力,武德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合理掌握练习与讨论的时间,了解实现目标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在不断体验进步和成功的过程中,表现出适宜的自信心,形成勇于克服困难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优良品质;认识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在武术学习过程中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将自身健康与社会需要相,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结合本身项目去了解一些武术名人并能对他们进行简单的评价;加强研究性的学习,去讨论与研究技能的实用性,加强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的环节。

()教学目标:

①总体目标:建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体魄,在必修田径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初级长拳”、“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受益,以及多样性和选择性的教学理念,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本教学工作计划,以满足学生选项学生的需求,加深学生的运动体验和理解,保证学生在高一年田径必修基础上再加上“长拳”来引导男女生学习体育模块的积极性,再结合高二年的“剑”选项课的学习中修满学分。加强学习“长拳”以及“剑”的基本套路,提升学习的的兴趣,提升学生本身的素质,特别是武德的培养。

②具体目标:

运动参与:养成良好的练武的锻炼习惯。根据科学锻炼的原则,制定并实施个人锻炼计划。学会评价体育锻炼效果的主要方法。

运动技能:认识武术运动项目的价值,并关注国内外重大体赛事。有目的的提高技术战术水平,并进一步加强技、战术的运用能力。学习并掌握社会条件下活动的技能与方法,并掌握运动创伤时和紧急情况下的简易处理方法。

身体健康:能通过多种途径发展肌肉力量和耐力。了解一些疾病等有关知识,并理解身体健康在学习、生活中和重要意义。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与健康行为。

心理健康: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变心理状态,并努力获得成功感。在武术练习活动中表现出调节情绪的意愿与行为。在具有实用技能练习中体验到战胜困难带来喜悦。

社会适应: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与合作创新精神。具有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体育与健康方面知识和方法的能力。

()教学措施:

采用教师示范与讲解,学生讨论,练习,教师评价,再进行个别指导,后进行学生练习,最后进行展示与学生的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实行培优扶中辅差,,采用学习小组的建立,加强学习小组的相互学习、相互讨论、相互研究的功能,提升学习的效率;加强多边学科的整合,特别是加强心理健康的教育,加强运动力学、运动医学等进行学习,以提升学生的运动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

二、教学研究的计划

()课题研究:加强校本课程“剑”、“平山初级长拳”的开发与教学;做好“趣味奥运会进入校园”课题的开题准备。做为“青春期健康教育进入校园”课题组的成员,协助课题组进行研究,开展活动。

()校本教研: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加强体育备课组的教研能力,做为备课组长的我与其他老师加强讨论校本的研究与开发,本次校本开发重点放在“剑”、“初级长拳”、“花样篮球”三个项目上,有所侧重。

()论文撰写:结合课题研究的内容进行撰写。

()校际、教研组、备课组教研活动:做为晋江市兼职中学体育教研员及校际组成员,积极参加校际组开展的各项活动,加强提升在校际组的教研水平,做好兼职教研员的本职工作,协助教研员开展教研活动;积极参加教研组的各项活动,提升教研水平;做为备课组长的我,我计划是积极组织本组老师一起提高高中的课改力度与水平,集中老师的备课时间与讨论在备课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针对选项会出现的问题进行沟通,加强学习过程的评价,协调选项内容的评价标准及认证过程。

高二下学期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

高二下学期化学教学计划

高二下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关于高二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范文

20X学年高二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范文

20X高二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高二下学期工作计划范文

20X年高二下学期地理教学计划

高二下学期物理教学计划

高二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生积极性,要求作业在课堂上完成,并及时反馈。

4. 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实施“课内补课”的方法,组织互帮互学。

5.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6. 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7.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8.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五、课时安排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

一、混合运算和应用题(11课时)

、混合运算课时

、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课时

、整理和复习课时

二、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18课时)

、十进制计数法课时

、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课时

、减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课时

、乘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课时

、除法的意义课时

、整理和复习课时

三、量的计量(课时)

、常用的计量单位课时

、名数的改写课时

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7课时)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课时

、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的大小比较课时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课时

、小数和复名数课时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课时

、整理和复习课时

五、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课时)

小管家课时

六、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10课时)

、角的度量课时

、垂直和平行课时

、三角形课时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课时

、整理和复习课时

七、总复习(课时)

XX年月26日

向纵深发展。

、做好论文的撰写、参评工作。

活动安排:

二月份:课例展示交流。王钧、李汪俊、罗建上研究课;课题成员进行子课题研究交流。

三月份:课例展示交流。(姚爱祥)组织课题学习,程中华、戴辉文、孙小娟上研究课;课题成员进行子课题研究交流。

四月份:课例展示交流。(姚爱祥)组织课题学习,刘华波、曹辉、钱芸上研究课;课题成员进行子课题研究交流。

五月份:课题研究小结

、组织年轻教师开展会诊式课堂教学诊断活动、同课异构活动、同构异教活动,有效,切实提高我校年轻语文老师的专业水平,获得快速成长。

、选拔教龄——年新教师参加区教研室组织的区新生代课堂教学比赛,并做好指导、培训工作。

(三)教研形式稳中有变,踏实而生动。

、继续组织两周一次的专题学习沙龙和互动式评课沙龙,结合教研活动的主题组织好教师学习、交流。听展示课的教师对听课内容进行精心、系统的评点,写成评课稿,在两周一次的互动式教学研讨沙龙中进行交流、探讨。与往年不同的是,在保证互动评课活动开展同时,不影响正常教学,本学期安排次集体评课活动,其他评课通过qq群来交流、研讨。

《寄扬州韩绰判官》翻译赏析2篇

《寄扬州韩绰判官》翻译赏析2篇 《寄扬州韩绰判官》翻译赏析2篇 《寄扬州韩绰判官》翻译赏析1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前言」 《寄扬州韩绰判官》是唐代诗人杜牧离开扬州以后怀念昔日同僚韩绰判官而作。此诗着意刻画深秋的扬州依然绿水青山、草木葱茏,二十四桥月夜仍然乐声悠扬,调侃友人生活的闲逸,表达了作者对过往扬州生活的深情怀念。全诗意境优美,清丽俊爽,情趣盎然。 「注释」 ⑴韩绰:事不详,杜牧另有《哭韩绰》诗。判官:观察使、节度使的属官。时韩绰似任淮南节度使判官。公元833年(唐文宗大和七年)至835年(大和九年),杜牧曾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与韩绰是同僚。 ⑵迢迢:指江水悠长遥远。一作“遥遥”。 ⑶草未凋(diāo):一作“草木凋”。凋:凋谢。 ⑷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对每座桥的方位和名称一一做了记载。一说有一座

桥名叫二十四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⑸玉人:貌美之人。这里指韩绰。一说指扬州歌妓。教:使,令。 「翻译」 青山隐约绿水悠悠长流,江南深秋草木还未凋零。明亮月光映照二十四桥,你是否还在听美人吹箫。 「赏析」 这首诗是杜牧被任为监察御史,由淮南节度使幕府回长安供职后所作,具体写作时间约在公元835年(唐文宗大和九年)秋或836年(开成元年)秋。唐代的扬州,是长江中下游繁荣的都会,店肆林立,商贾如云,酒楼舞榭,比比皆是,“每重城向夕,倡楼之上,常有绛纱灯数万,辉罗耀列空中,九里三十步街中,珠翠填咽,邈若仙境”(《太平广记》卷273引《唐阙文》)。“性疏野放荡”的杜牧,在这样的环境中,常出没于青楼倡家,有不少风流韵事,韩绰在这方面是他同道,所以回到长安后写诗寄赠。 这首诗诗人写得极其雅致,优雅中见意境。这是一首抒写友情的诗篇,表现手法委婉多致,可谓曲尽其妙。诗的`前两句写景。首句先以山之隐忽难见真容和水之迢递远去,以远处的画面暗写友人不在身边,故对他思念之意生出。

宣城见杜鹃花李白过华清宫杜牧(精)

宣城見杜鵑花 李白 過華清宮 杜牧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 長安回望繡城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贈汪倫 李白 贈別 〈二之一〉 杜牧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絕句 杜甫 贈別〈二之二〉 杜牧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江南逢李龜年 杜甫 遣懷 杜牧 歧王宅裏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落魄江南載酒行,楚腰腸斷掌中輕;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赤壁 杜牧 題烏江亭 杜牧 折戟沈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寄人 張沁 己亥歲 曹松 別夢依依到謝家,小廊回合曲闌斜; 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 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離思 元稹 隴西行 陳陶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深閨夢裡人。 逢入京使 岑參 不第後賦菊 黃巢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幹;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集靈臺之一 張祜 祭灶詩 呂蒙正 日光斜照集靈台,紅樹花迎曉露開; 一碗清湯詩一篇,灶君今日上青天; 昨夜上皇新授籙,太真含笑入簾來。 玉皇若問人間世,亂世文章不值錢。 集靈臺之二 張祜 雲 來鵠 虢國夫人承主恩,平明騎馬入宮門; 千形萬象竟還空,映水藏山片復重; 卻嫌脂粉污顏色,淡掃蛾眉朝至尊。 無限旱苗枯欲盡,悠悠閒處作奇峰。

《寄扬州韩绰判官》教学案

第六专题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寄扬州韩绰判官》 课前自主学习(学案)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品读古诗,想象诗中的景色,感悟作者对故人、故地的思念之情。 2、了解作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知人论世 1.了解作者 杜牧是晚唐大家,诗、赋、古文均擅长,书画也精。他在诗歌上的艺术成就是以七绝最为人称道,诗写得感慨深切,情辞新秀,其次是七律。他的咏史怀古诗有一种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诗受杜甫、韩愈影响较深。总体上说,杜诗是以明丽的意象和俊逸的风骨,加上他特有的历史感所形成的诗的深远开阔的视野,构成了一种特殊境界。与李商隐齐名,也称“小李杜”。有诗文集《樊川文集》。 2.相关知识 十年一觉扬州梦 淮南节度使牛僧孺镇守扬州时,辟杜牧为掌书记。杜牧在扬州颇好游宴,纵情声色。当他接到任命调离扬州时,他的幕主牛僧孺给他饯行。席间,牛僧孺取出一个大盒子,交给杜牧。杜牧打开一看,里面全是牛之手下关于杜牧行踪的报告,写着:“某年某日,杜书记在某处宴饮(或在某妓院歇宿)。”杜牧看了,很是惭愧。牛僧孺劝他不要因为生活小节而影响将来的事业。杜牧听了,很是感激。离开扬州,写下了《遣怀》诗以纪念扬州生活: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3.文题背景 唐代的扬州,是闻名海内外的大都市,很多文人墨客都特别向往,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诗句“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明月在扬州”“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对于扬州,杜牧的感情是复杂的。他早年仕途失意,曾十年浪迹江南,扬州是他呆得最多的地方。他在那里游山玩水,出入寺院,自得其乐,还进出秦楼楚馆,倚红偎翠,以酒为伴,过着放浪形骸的生活。扬州是他潦倒江湖而不堪回首的地方,但也是他享受生活、饱览江南名胜与美女的所在。 此诗是杜牧被任为监察御史,由淮南节度使幕府回长安供职后所作,具体写作时间约在公元835年(唐文宗大和九年)秋或836年(开成元年)秋。“性疏野放荡”的杜牧,在这样的环境中,常出没于青楼倡家,有不少风流韵事,韩绰在这方面是他同道,所以回到长安后写诗寄赠。 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 。 青山/隐隐/水/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其二其三及赏析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其二其三及赏析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朝代:唐代 作者:杜牧 【其一】 原文: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其二】 新丰绿树起黄埃⑹,数骑渔阳探使回⑺。 霓裳一曲千峰上⑻,舞破中原始下来⑼。 【其三】 万国笙歌醉太平⑽,倚天楼殿月分明⑾。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⑿。 译文 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 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注释 ⑴华清宫:《元和郡县志》:“华清宫在骊山上,开元十一年初置温泉宫。天宝六年改为华清宫。又造长生殿,名为集灵台,以祀神也。” ⑵绣成堆:骊山右侧有东绣岭,左侧有西绣岭。唐玄宗在岭上广种林木花卉,郁郁葱葱。 ⑶千门:形容山顶宫殿壮丽,门户众多。次第:依次。 ⑷红尘:这里指飞扬的尘土。妃子:指杨贵妃。乐史《杨太真外传》: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新唐书·李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唐国史补》:“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然方暑而熟,经宿则败,后人皆不知之。”按:此诗或为写意之作,意在讽刺玄宗宠妃之事,不可一一求诸史实。在唐代,岭南荔枝无法运到长安一带,故自苏轼即言“此时荔枝自涪州致之,非岭南也”(《通鉴唐纪》注)。而荔枝成熟的季节,玄宗和贵妃必不在骊山。玄宗每年冬十月进驻华清宫,次年春即回长安。《程氏考古编》亦辨其谬,近人陈寅恪亦复考证之。 ⑸知是:一作“知道”。 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有着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精妙绝伦,脍炙人口。

寄扬州韩绰判官翻译、赏析

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代: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译文 青山隐隐起伏,江水遥远悠长,秋时已尽江南的草木还未凋落。 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老友你在何处,听取美人吹箫? 注释 韩绰:事不详,杜牧另有《哭韩绰》诗。判官:观察使、节度使的属官。时韩绰似任淮南节度使判官。 迢迢:指江水悠长遥远。一作“遥遥”。 草未凋(diāo):一作“草木凋”。凋:凋谢。 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对每座桥的方位和名称一一做了记载。一说有一座桥名叫二十四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玉人:貌美之人。这里是杜牧对韩绰的戏称。一说指扬州歌妓。 教:使,令。 创作背景 唐文宗大和七年四月到九年初,杜牧曾在淮南节度使(使府在扬州)牛僧孺幕中作过推官和掌书记,和当时在幕任节度判官的韩绰相识。此诗是杜牧离开扬州以后,在江南怀念昔日同僚韩绰判官而作。具体写作时间约在大和九年(公元835年)秋或开成元年(公元836年)秋。 鉴赏 这是一首调笑诗。诗的首联是写江南秋景,说明怀念故人的背景,末联是借扬州二十四桥的典故,与友人韩绰调侃。意思是说你在江北扬州,当此深秋之际,在何处教美人吹箫取乐呢?颓废喧哗的地方更让诗人怀念对面江南的青山绿水。 唐文宗大和七年四月到九年初,杜牧曾在淮南节度使(使府在扬州)牛僧孺幕中作过推官和掌书记,和当时在幕任节度判官的韩绰相识。这首诗当是杜牧离扬州幕府后不久寄赠韩

绰之作,具体写作时间约在大和九年秋或开成元年秋。杜牧在韩死后作过《哭韩绰》诗,可见他与韩绰有深厚的交谊。 前两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回忆想像中江南的秋日风光:青山一带,隐现天际,绿水悠长,迢迢不断。眼下虽然已到深秋,但想必温暖的江南草木尚未凋零,仍然充满生机吧。扬州地处长江北岸,但整个气候风物,实与江南无异;不少诗人有“烟花三月下扬州”、“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说明扬州在当时人的心目中,简直是花团锦簇,四季如春;而诗人此刻正在北方中原地区遥念扬州,因而他自然而然地将扬州视为风光绮丽的“江南”了。“草未凋”与“青山”、绿水组合在一起,正突现了江南之秋明丽高远,生机勃勃的特征。诗人非常怀念繁华的旧游之地,在回忆想像中便赋予扬州以完美。这两句特意渲染山青水秀、草木常绿的江南清秋景色,正是要为下两句想像中的生活图景提供美好的背景。而首句山、水相对,“隐隐”、“迢迢”迭用,次句“秋尽江南”与“草未凋”之间的转折,更构成了一种抑扬顿挫,悠扬有致的格调,诗人翘首遥思、怀恋繁华旧游的感情也隐约表达出来了。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诗的三四两句美景落到旧日同游好友韩绰身上,点醒寄赠之意,趁此表现出扬州特有的美景佳胜,和自己对它的怀念遥想,诗人将回忆之地集中到“二十四桥明月夜”,因为此景最能集中体现扬州风光繁华独绝、浪漫美丽。二十四桥,是唐代扬州城内桥梁的总称,所谓“二十四桥明月夜”将活动场所集中在小桥明月,实际上等于说扬州明月夜,更加突出扬州的“江南”水乡特点,杜牧在扬州作幕的两年中,经常于夜间到十里长街一带征歌逐舞,过着诗酒流连风流放纵的生活。当时韩绰想必也常与诗人一起游赏。诗人设问: 此时此刻,你在二十四桥中的哪一桥上教歌女伎倡们吹箫作乐、流连忘返呢?“何处”应上“二十四桥”,表现了想像中地点不确定的特点,且以问语隐隐传出悠然神往的意境。这幅用回忆想像织成的月明桥上教吹箫的生活图景,不仅透露了诗人对扬州繁华景象,令风流才子们醉心不已的生活的怀恋,而且借此寄托了对往日旧游之地的思念,重温了彼此同游的情谊;既含蓄地表现了对友人的善意调侃,又对友人现在的处境表示了无限欣慕。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的两首古诗阅读题及答案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的两首古诗阅读题及答案 过华清宫①绝句(其一) 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②,山顶千门次第③开。一骑红尘妃子笑④,无人知是荔枝来。 注释 ①华清宫:唐玄宗和杨贵妃避暑之地,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骊山华清池温泉区。 ②绣成堆:指林木、花卉、建筑,宛如一堆锦绣。③千门:无数的宫门。次第:按顺 序。 ④妃子笑:据说杨贵妃喜欢吃鲜荔枝,后岭南有荔枝树,名“妃子笑”。过华清宫绝 句(其二) 杜牧新丰①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②探使回。霓裳③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注释 ①新丰:今陕西临潼县新丰镇。②渔阳:今河北蓟县,当时为安禄山叛军驻扎的地 方。③霓裳:唐玄宗时一种宫廷舞曲。 1. 第一首诗首句从“长安”入笔,写之景。二句用“千门次第开”,为“荔枝来”作。 2. 解说第一首诗的三、四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3. 第二首诗首句“新丰绿树起黄埃”,先写之景,二句点出。 4. 解说第二首诗的三、四句“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5. 说说这两首在艺术手法上的共同特点。参考答案 1. 回望铺垫 2. 为了让皇帝获得杨贵妃动情的一笑,一路行人骑马飞奔,带起了一溜溜尘土,不知道的人,都以为这是传送国事公文,谁会想到是在给杨贵妃送来了南方的鲜荔枝。 3. 路途渔阳探使回。 4. 唐玄宗陶醉在宫庭乐曲声中,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直到安禄山叛军攻破中原大地,始才停止歌舞。 5. 写的有因有果,讽刺辛辣,发人深思。 译文

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绿树环绕的新丰一带不时可见黄尘四起,那是前往渔阳的探使返回。他们谎报军情,唐玄宗和杨贵妃仍旧沉溺于歌舞,直至安禄山起兵,中原残破。 赏析 此题共三首,是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时有感而作。 其一: 华清宫是公元723年(唐玄宗开元十一年)修建的行宫,唐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后代有许多诗人写过以华清宫为题的咏史诗,而杜牧的这首绝句尤为精妙绝伦,脍炙人口。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有着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 起句描写华清宫所在地骊山的景色。诗人从长安“回望”的角度来写,犹如电影 摄影师,在观众面前先展现一个广阔深远的骊山全景:林木葱茏,花草繁茂,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绣成堆”,既指骊山两旁的东绣岭、西绣岭,又是形容骊山的美不胜收,语意双关。 接着,场景向前推进,展现出山顶上那座雄伟壮观的行宫。平日紧闭的宫门忽然一道接着一道缓缓地打开了。接下来,又是两个特写镜头:宫外,一名专使骑着驿马风驰电掣般疾奔而来,身后扬起一团团红尘;宫内,妃子嫣然而笑了。几个镜头貌似互不相关,却都包蕴着诗人精心安排的悬念:“千门”因何而开?“一骑”为何而来?“妃子”又因何而笑?诗人故意不忙说出,直至紧张而神秘的气氛憋得读者非想知道不可时,才含蓄委婉地揭示谜底:“无人知是荔枝来。”“荔枝”两字,透出事情的原委。《新唐书·杨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明于此,那么前面的悬念顿然而释,那几个镜头便自然而然地联成一体了。 吴乔《围炉诗话》说:“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尤以不著意见声色故事 议论者为最上。”杜牧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含蓄、精深,诗不明白说出玄宗的荒淫好色,贵妃的恃宠而骄,而形象地用“一骑红尘”与“妃子笑”构成鲜明的对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见强烈得多的艺术效果。“妃子笑”三字颇有深意。春秋时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点燃烽火,导致国破身亡。读到这里时,读者是很容易联想到这个尽人皆知的故事。“无人知”三字也发人深思。其实“荔枝来”并非绝无人知,至少“妃子”知,“一骑”知,还有一个诗中没有点出的皇帝更是知道的。这样写,意在说明此事重大紧急,外人无由得知,这就不仅揭露了皇帝为讨宠妃欢心无所不为的荒唐,也与前面渲染的不寻常的气氛相呼应。全诗不用难字,不使典故,不事雕琢,朴素自然,寓意精深,含蓄

寄扬州韩绰判官习题

寄扬州韩绰判官习题 1. 各就各位 ①tiáo ②diāo ③xiāo 凋( ) 迢( ) 箫( ) 从以上三个字的读音中你发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查一查,选一选 “二十四桥”的由来是( ) ①扬州城里原有二十四座桥 ②二十四孔桥 ③吴家砖桥,因古时有二十四位美人吹箫于桥上面得名 轻松过关看一看你的高水平 3.默写这首诗 4.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义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迢迢”的意思是__________ ,“凋”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迁移,露一露你的真本领

6.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扩写成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查字典填空 字音序部首音节组词 绰 凋 迢 8.借助注释,说说这首诗的大致意思 泊秦淮① 烟笼寒水月笼②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③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④。 ①.秦淮:即秦淮河,源出江苏溧水县东北,流经南京地区,入长江。 ②.笼:笼罩。③.商女:歌女,在酒楼或船舫中以卖唱为生的女子 ④《后庭花》:乐曲名

古诗文《寄扬州韩绰判官》赏析

古诗文《寄扬州韩绰判官》赏析 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朝: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寄扬州韩绰判官译文及注释 【译文青山隐隐起伏,江流千里迢迢。时今已过深秋,江南草木尚未凋谢。扬州的二十四桥,在月色中显得格外的妖娆。老朋友你在何处,教别人吹箫?】【注释1.韩绰:事不详,杜牧另有《哭韩绰》诗。判官:观察使、节度使的属官。时韩绰似任淮南节度使判官。文宗大和七至九年(833-835),杜牧曾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与韩绰是同僚。2.迢迢:指江水悠长遥远。3.草未凋(diao):一作草木凋(diao)谢。4.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对每座桥的方位和名称一一做了记载。一说有一座桥名叫二十四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5.玉人:貌美之人。这里指韩绰。一说指扬州歌妓。】 寄扬州韩绰判官解读 诗的头两句写景。第一句摄取的是远镜头,扬州一带远处青翠的山峦,隐隐约约,给人以迷离恍惚之感;江水东流悠长遥远,给人以流动轻快的感受。第二句是想象江南虽在秋天,但草木尚未完全凋零枯黄,表现优美的江南风光。这两句是从山川物候来写长江以南地区,和后面两句的颓废形成对比。 寄扬州韩绰判官鉴赏 这是一首调笑诗。诗的首联是写江南秋景,说明怀念故人的背景,末联是借扬州二十四桥的典故,与友人韩绰调侃。意思是说你在江北扬州,当此深秋之际,在何处教美人吹箫取乐呢?颓废喧哗的地方更让诗人怀念对面江南的青山绿水。

唐文宗大和七年四月到九年初,杜牧曾在淮南节度使(使府在扬州)牛僧孺幕中作过推官和掌书记,和当时在幕任节度判官的韩绰相识。这首诗当是杜牧离扬州幕府后不久寄赠韩绰之作,具体写作时间约在大和九年秋或开成元年秋。杜牧在韩死后作过《哭韩绰》诗,可见他与韩绰有深厚的交谊。 前两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回忆想像中江南的秋日风光:青山一带,隐现天际,绿水悠长,迢迢不断。眼下虽然已到深秋,但想必温暖的江南草木尚未凋零,仍然充满生机吧。扬州地处长江北岸,但整个气候风物,实与江南无异;不少诗人有“烟花三月下扬州”、“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说明扬州在当时人的心目中,简直是花团锦簇,四季如春;而诗人此刻正在北方中原地区遥念扬州,因而他自然而然地将扬州视为风光绮丽的“江南”了。“草未凋”与“青山”、绿水组合在一起,正突现了江南之秋明丽高远,生机勃勃的特征。诗人非常怀念繁华的旧游之地,在回忆想像中便赋予扬州以完美。这两句特意渲染山青水秀、草木常绿的江南清秋景色,正是要为下两句想像中的生活图景提供美好的背景。而首句山、水相对,“隐隐”、“迢迢”迭用,次句“秋尽江南”与“草未凋”之间的转折,更构成了一种抑扬顿挫,悠扬有致的格调,诗人翘首遥思、怀恋繁华旧游的感情也隐约表达出来了。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诗的三四两句美景落到旧日同游好友韩绰身上,点醒寄赠之意,趁此表现出扬州特有的美景佳胜,和自己对它的怀念遥想,诗人将回忆之地集中到“二十四桥明月夜”,因为此景最能集中体现扬州风光繁华独绝、浪漫美丽。二十四桥,是唐代扬州城内桥梁的总称,所谓“二十四桥明月夜”将活动场所集中在小桥明月,实际上等于说扬州明月夜,更加突出扬州的“江南”水乡特点,杜牧在扬州作幕的两年中,经常于夜间到十里长街一带征歌逐舞,过着诗酒流连风流放纵的生活。当时韩绰想必也常与诗人一起游赏。诗人设问:此时此刻,你在二十四桥中的哪一桥上教歌女伎倡们吹箫作乐、流连忘返呢?“何处”应上“二十四桥”,表现了想像中地点不确定的特点,且以问语隐隐传出悠然神往的意境。这幅用回忆想像织成的月明桥上教吹箫的生活图景,不仅透露了诗人对扬州繁华景象,令风流才子们醉心不已的生活的怀恋,而且借此寄托了对往日旧游之地的思念,重温了彼此同游的情谊;既含蓄地表现了对友人的善意调侃,又对友人现在的处境表示了无限欣慕。 寄扬州韩绰判官创作背景 唐文宗大和七年四月到九年初,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本文是关于杜牧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揭露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穷奢极欲的生活。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再来回味一下这首诗。过华清宫① 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②,山顶千门③次第④开。 一骑⑤红尘⑥妃子⑦笑,无人知是⑧荔枝来。 【注释】 1、华清宫: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骊山,是唐明皇与杨贵妃游乐之地。《元和郡县志》:“华清宫在骊山上,开元十一年初置温泉宫。天宝六年改为华清宫。又造长生殿,名为集灵台,以祀神也。” 2、绣成堆:指花草林木和建筑物像一堆堆锦绣。 3、千门:形容山顶宫殿壮丽,门户众多。 4、次第:按顺序,一个接一个地。 5、一骑(jì古代读ji,一般都读qi(二声)):指一人骑着一马。 6、红尘:指策马疾驰时飞扬起来的尘土。 7、妃子:指贵妃杨玉环。乐史《杨太真外传》: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新唐书·李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唐国史补》:“杨

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然方暑而熟,经宿则败,后人皆不知之。”按:此或为写意之作,意在讽刺玄宗宠妃之事,不可一一求诸史实。在唐代,岭南荔枝无法运到长安一带,故自苏轼即言“此时荔枝自涪州致之,非岭南也”(《通鉴唐纪》注)。而荔枝成熟的季节,玄宗和贵妃必不在骊山。玄宗每年冬十月进驻华清宫,次年春即回长安。《程氏考古编》亦辨其谬,近人陈寅恪亦复考证之。 8、知是:一作“知道”。 【赏析】 华清宫是公元723年(唐玄宗开元十一年)修建的行宫,唐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后代有许多人写过以华清宫为题的咏史诗,而杜牧的这首绝句尤为精妙绝伦,脍炙人口。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有着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 全诗从“回望”起笔,层层设置悬念,最后以“无人知”揭示谜底,这不仅揭露了唐明皇为讨好宠妃的欢心而无所不为的荒唐,同时与前面渲染的不寻常气氛相呼应。全诗无一难字,不事雕琢,清丽俊俏,活泼自然,而又寓意精深,含蓄有力,确是唐人绝句中的上乘之作。 起句描写华清宫所在地骊山的景色。诗人从长安“回望”的角度来写,犹如电影摄影师,在观众面前先展现一个广阔深远的骊山全景:林木葱茏,花草繁茂,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绣成堆”,

唐诗赏析:《寄扬州韩绰判官》范文

《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代: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译文】 青山隐隐起伏,江水遥远悠长,秋时已尽江南草木已经枯败。 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老友你在何处,听取美人吹箫? 【注释】 韩绰:事不详,杜牧另有《哭韩绰》诗。判官:观察使、节度使的属官。时韩绰似任淮南节度使判官。 迢迢:指江水悠长遥远。一作“遥遥”。 草未凋(diāo):一作“草木凋”。凋:凋谢。 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对每座桥的方位和名称一一做了记载。一说有一座桥名叫二十四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玉人:貌美之人。这里是杜牧对韩绰的戏称。一说指扬州歌妓。 教:使,令。 【鉴赏】 这是一首调笑诗。诗的首联是写江南秋景,说明怀念故人的背景,末联是借扬州二十四桥的典故,与友人韩绰调侃。意思是说你在江北扬州,当此深秋之际,在何处教美人吹箫取乐呢?颓废喧哗的地方更让诗人怀念对面江南的青山绿水。 唐文宗大和七年四月到九年初,杜牧曾在淮南节度使(使府在扬州)牛僧孺幕中作过推官和掌书记,和当时在幕任节度判官的韩绰相识。这首诗当是杜牧离扬州幕府后不久寄赠韩绰之作,具体写作时间约在大和九年秋或开成元年秋。杜牧在韩死后作过《哭韩绰》诗,可见他与韩绰有深厚的交谊。 前两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回忆想像中江南的秋日风光:青山一带,隐现天际,绿水悠长,迢迢不断。眼下虽然已到深秋,但想必温暖的江南草木尚未凋零,仍然充满生机吧。扬州地处长江北岸,但整个气候风物,实与江南无异;不少诗人有“烟花三月下扬州”、“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说明扬州在当时人的心目中,简直是花团锦簇,四季如春;而诗人此刻正在北方中原地区遥念扬州,因而他自然而然地将扬州视为风光绮丽的“江南”了。“草未凋”与“青山”、绿水组合在一起,正突现了江南之秋明丽高远,生机勃勃的特征。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⑴ 【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⑵,山顶千门次第开⑶。 一骑红尘妃子笑⑷,无人知是荔枝来⑸。 【其二】 新丰绿树起黄埃⑹,数骑渔阳探使回⑺。 霓裳一曲千峰上⑻,舞破中原始下来⑼。 【其三】 万国笙歌醉太平⑽,倚天楼殿月分明⑾。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⑿。 注释: ⑴华清宫:《元和郡县志》:“华清宫在骊山上,开元十一年初置温泉宫。天宝六年改为华清宫。又造长生殿,名为集灵台,以祀神也。” ⑵绣成堆:骊山右侧有东绣岭,左侧有西绣岭。唐玄宗在岭上广种林木花卉,郁郁葱葱。 ⑶千门:形容山顶宫殿壮丽,门户众多。次第:依次。 ⑷红尘:这里指飞扬的尘土。妃子:指杨贵妃。《唐国史补》:“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然方暑而熟,经宿则败,后人皆不知之。”按:此诗或为写意之作,意在讽刺玄宗宠妃之事,不可一一求诸史实。在唐代,岭南荔枝无法运到长安一带,故自苏轼即言“此时荔枝自涪州致之,非岭南也”(《通鉴唐纪》注)。而荔枝成熟的季节,玄宗和贵妃必不在骊山。玄宗每年冬十月进驻华清宫,次年春即回长安。。 ⑸知是:一作“知道”。 ⑹新丰:唐设新丰县,在陕西临潼县东北,离华清宫不远。黄埃:马队奔驰踏起的尘土。 ⑺渔阳探使:《全唐诗》此句下注:“帝使中使辅璆琳探禄山反否,璆琳受禄山金,言禄山不反。” ⑻霓裳:《霓裳羽衣曲》,当时的宫廷舞曲,是唐玄宗根据西凉节度使杨敬述进献的印度《婆罗门》舞曲十二遍亲自改编而成的。千峰:指骊山的众多山峰。

⑼舞破中原:指唐玄宗耽于享乐而误国,导致安史之乱。 ⑽万国:指全国。 ⑾倚天:形容骊山宫殿的雄伟壮观。 ⑿云中两句:《旧唐书·安禄山传》载:禄山体肥,重三百三十斤,但却能在唐玄宗面前表演胡旋舞,其疾如风。旁边的宫人拍掌击节,因为舞得太快,节拍都乱了。 译文: 【其一】 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其二】 绿树环绕的新丰一带不时可见黄尘四起,那是前往渔阳的探使返回。他们谎报军情,唐玄宗和杨贵妃仍旧沉溺于歌舞,直至安禄山起兵,中原残破。 【其三】 全国上下沉浸在一片歌舞升平之中,骊山上宫殿楼阁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分明。安禄山拖着肥胖的身体翩翩作胡旋舞,引发了杨贵妃的笑声随风飘扬越过层层山峰。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 文家,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在晚唐成就颇高。人谓之小杜,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与杜甫。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词鉴赏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词鉴赏 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代: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 译文 青山隐隐约约绿水千里迢迢,秋时已尽江南草木还未枯凋。 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你这美人现在何处教人*? 注释 韩绰:事不详,杜牧另有《哭韩绰》诗。判官:观察使、节度使 的属官。时韩绰似任淮南节度使判官。 迢迢:指江水悠长遥远。一作“遥遥”。 草未凋(diāo):一作“草木凋”。凋:凋谢。 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 卷三中对每座桥的方位和名称一一做了记载。一说有一座桥名叫二十 四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 药桥,在熙春台后,……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二十四美人*于此,故名。” 玉人:貌美之人。这里是杜牧对韩绰的戏称。一说指扬州歌*。教:使,令。 鉴赏

这是一首调笑诗。诗的首联是写江南秋景,说明怀念故人的背景,末联是借扬州二十四桥的典故,与友人韩绰调侃。意思是说你在江北 扬州,当此深秋之际,在何处教美人*取乐呢?颓废喧哗的地方更让诗 人怀念对面江南的青山绿水。 唐文宗大和七年四月到九年初,杜牧曾在淮南节度使(使府在扬州)牛僧孺幕中作过推官和掌书记,和当时在幕任节度判官的韩绰相识。这首诗当是杜牧离扬州幕府后不久寄赠韩绰之作,具体写作时间 约在大和九年秋或开成元年秋。杜牧在韩死后作过《哭韩绰》诗,可 见他与韩绰有深厚的交谊。 前两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回忆想像中江南 的秋日风光:青山一带,隐现天际,绿水悠长,迢迢持续。眼下虽然 已到深秋,但想必温暖的江南草木尚未凋零,仍然充满生机吧。扬州 地处长江北岸,但整个气候风物,实与江南无异;很多诗人有“烟花 三月下扬州”、“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说明扬州在当时人的心 目中,简直是花团锦簇,四季如春;而诗人此刻正在北方中原地区遥 念扬州,因而他自不过然地将扬州视为风光绮丽的“江南”了。“草 未凋”与“青山”、绿水组合在一起,正突现了江南之秋明丽高远, 生机勃勃的特征。诗人非常怀念繁华的旧游之地,在回忆想像中便赋 予扬州以完美。这两句特意渲染山青水秀、草木常绿的江南清秋景色,正是要为下两句想像中的生活图景提供美好的背景。而首句山、水相对,“隐隐”、“迢迢”迭用,次句“秋尽江南”与“草未凋”之间 的转折,更构成了一种抑扬顿挫,悠扬有致的格调,诗人翘首遥思、 怀恋繁华旧游的感情也隐约表达出来了。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诗的三四两句美景落到旧 日同游好友韩绰身上,点醒寄赠之意,趁此表现出扬州特有的美景佳胜,和自己对它的怀念遥想,诗人将回忆之地集中到“二十四桥明月夜”,因为此景最能集中体现扬州风光繁华独绝、浪漫美丽。二十四桥,是唐代扬州城内桥梁的总称,所谓“二十四桥明月夜”将活动场 所集中在小桥明月,实际上等于说扬州明月夜,更加突出扬州的“江

寄扬州韩绰判官教学设计

《寄扬州韩绰判官》教学设计 读中悟情,寓情于景 一、教学内容: 《寄扬州韩绰判官》借江南之景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怀念,对扬州美 丽风光和游乐生活的眷恋。诗的首联是写江南秋景,说明怀念故人的背景, 末联是借扬州二十四桥的典故,与友人韩绰调侃。诗表现了深深的惆怅情 思,引人遐想。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品读古诗,想象诗中的景色,感悟作者对故人、故地的思念之情。 2、了解作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品读古诗,感悟作者对故人及故地的思念之情,体会“景 中蕴情,情于景中”的弦外之音。 四、设计理念: “一切景语皆情语。”本课设计力图体现“以诵读为主线,以感悟为手段”的新课程理念,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诗中的语言,感悟作者对故人及故地的丝丝情愫。同时引导学生借助课外资料,辅助理解诗意,从而体会“景中蕴情,情于景中”的弦外之音。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扬州吗?扬州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交 流)扬州之盛,唐世艳称,所以,历代诗人为它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 篇:“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 楼薄倖名”。今天,我们也来学一首与扬州有关的古诗,齐读课题。 (二)以读代讲,读中悟情 1、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每一个字音。

2、通过读书,你有新发现吗? 生自由交流 预设: 1)读了课题,知道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给在扬州作判官的韩绰的一首 2)从一个“寄”字,我读出了杜牧对朋友韩绰的思念之情。 师:是啊,唐文宗大和七年四月到九年初,杜牧曾在淮南节度使(使府在扬州)牛僧孺幕中作过推官和掌书记,和当时在幕任节度判官的韩绰相识。杜牧在韩绰死后作过《哭韩绰》一诗,可见他与韩绰有深厚的交谊。你通过一个“寄”字,读出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真会读书。看来,读诗就得字字推敲啊。再读课题。 3、你还从诗中那些地方也能读出作者对朋友韩绰的那份思念之情呢? A“青山隐隐水迢迢”一句: 1)“隐隐”足以说明作者距离这山的遥远,远到已经模糊看不清了;而这“迢迢”二字可以看出水的源远流长,作者借以暗示距离朋友很遥远。 2)对比阅读:把“隐隐”“迢迢”这对叠字换成单字,你觉得好不好? 3)谁来读好这一句诗? 教师小结: 青山逶迤,隐于天际,绿水如带,迢递不断。“隐隐”和“迢迢”这一对叠字,不但画出了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而且隐约暗示着诗人与友人之间山遥水长的空间距离,那抑扬的声调中仿佛还荡漾着诗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欧阳修的《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平芜尽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正道出了杜牧这句诗的言外之意。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作者此刻心中的无限情思吧。齐读这一句。 B“秋尽江南草未凋:”一句: 1)从这句诗中,你读出了什么? 生交流 预设:“秋尽”说明已经是晚秋了。虽然已经到了晚秋,但是江南的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的两首古诗阅读题及答案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的两首古诗阅读题及答案 过华清宫①绝句(其一) 杜 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②,山顶千门次第③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④,无人知是荔枝来。 注释 ①华清宫: 唐玄宗和杨贵妃避暑之地, 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骊山华清池温泉 区。 ②绣成堆:指林木、花卉、建筑,宛如一堆锦绣。 ③千门:无数的宫门。次第:按顺序。 ④妃子笑:据说杨贵妃喜欢吃鲜荔枝,后岭南有荔枝树,名“妃子笑”。 过华清宫绝句(其二) 杜 牧 新丰①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②探使回。 霓裳③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注释 ①新丰:今陕西临潼县新丰镇。 ②渔阳:今河北蓟县,当时为安禄山叛军驻扎的地方。 ③霓裳:唐玄宗时一种宫廷舞曲。 1.第一首诗首句从“长安”入笔,写之景。二句用“千门次第开”,为“荔 枝来”作 。 2.解说第一首诗的三、四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3.第二首诗首句“新丰绿树起黄埃”,先写 之景,二句点出 。 4.解说第二首诗的三、四句“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5.说说这两首在艺术手法上的共同特点。 参考答案 1.回望 铺垫 2.为了让皇帝获得杨贵妃动情的一笑, 一路行人骑马飞奔, 带起了一溜溜尘 土,不知道的人,都以为这是传送国事公文,谁会想到是在给杨贵妃送来了南方

的鲜荔枝。 3.路途 渔阳探使回。 4.唐玄宗陶醉在宫庭乐曲声中,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直到安禄山叛军攻破 中原大地,始才停止歌舞。 5.写的有因有果,讽刺辛辣,发人深思。 译文 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 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 一骑 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绿树环绕的新丰一带不时可见黄尘四起, 那是前往渔阳的探使返回。 他们谎 报军情,唐玄宗和杨贵妃仍旧沉溺于歌舞,直至安禄山起兵,中原残破。 赏析 此题共三首,是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时有感而作。 其一: 华清宫是公元 723 年(唐玄宗开元十一年)修建的行宫,唐玄宗和杨贵妃曾 在那里寻欢作乐。 后代有许多诗人写过以华清宫为题的咏史诗, 而杜牧的这首绝 句尤为精妙绝伦,脍炙人口。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 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有着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 起句描写华清宫所在地骊山的景色。 诗人从长安“回望”的角度来写, 犹如 电影 摄影师, 在观众面前先展现一个广阔深远的骊山全景: 林木葱茏, 花草繁茂, 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绣成堆”,既指骊山两旁的东绣岭、西绣 岭,又是形容骊山的美不胜收,语意双关。 接着,场景向前推进,展现出山顶上那座雄伟壮观的行宫。平日紧闭的宫门 忽然一道接着一道缓缓地打开了。接下来,又是两个特写镜头:宫外,一名专使 骑着驿马风驰电掣般疾奔而来,身后扬起一团团红尘;宫内,妃子嫣然而笑了。 几个镜头貌似互不相关, 却都包蕴着诗人精心安排的悬念: “千门”因何而开? “一骑”为何而来?“妃子”又因何而笑?诗人故意不忙说出, 直至紧张而神秘 的气氛憋得读者非想知道不可时,才含蓄委婉地揭示谜底:“无人知是荔枝 来。”“荔枝”两字,透出事情的原委。《新唐书·杨贵妃传》:“妃嗜荔枝, 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明于此,那么前面 的悬念顿然而释,那几个镜头便自然而然地联成一体了。 吴乔《围炉诗话》说:“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尤以不著意见声色故事

古诗寄扬州韩绰判官翻译赏析

古诗寄扬州韩绰判官翻译赏析 《寄扬州韩绰判官》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杜牧。其全文古诗如下: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前言】 《寄扬州韩绰判官》是唐代诗人杜牧离开扬州以后怀念昔日同僚韩绰判官而作。此诗着意刻画深秋的扬州依然绿水青山、草木葱茏,二十四桥月夜仍然乐声悠扬,调侃友人生活的闲逸,表达了作者对过往扬州生活的深情怀念。全诗意境优美,清丽俊爽,情趣盎然。 【注释】 ⑴韩绰:事不详,杜牧另有《哭韩绰》诗。判官:观察使、节度使的属官。时韩绰似任淮南节度使判官。公元833年(唐文宗大和七年)至835年(大和九年),杜牧曾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与韩绰是同僚。 ⑵迢迢:指江水悠长遥远。一作“遥遥”。 ⑶草未凋(diāo):一作“草木凋”。凋:凋谢。 ⑷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对每座桥的方位和名称一一做了记载。一说有一座桥名叫二十四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

故名。” ⑸玉人:貌美之人。这里指韩绰。一说指扬州歌妓。教:使,令。 【翻译】 青山隐约绿水悠悠长流,江南深秋草木还未凋零。明亮月光映照二十四桥,你是否还在听美人吹箫。 【赏析】 这首诗是杜牧被任为监察御史,由淮南节度使幕府回长安供职后所作,具体写作时间约在公元835年(唐文宗大和九年)秋或836年(开成元年)秋。唐代的扬州,是长江中下游繁荣的都会,店肆林立,商贾如云,酒楼舞榭,比比皆是,“每重城向夕,倡楼之上,常有绛纱灯数万,辉罗耀列空中,九里三十步街中,珠翠填咽,邈若仙境”(《太平广记》卷273引《唐阙文》)。“性疏野放荡”的杜牧,在这样的环境中,常出没于青楼倡家,有不少风流韵事,韩绰在这方面是他同道,所以回到长安后写诗寄赠。 这首诗诗人写得极其雅致,优雅中见意境。这是一首抒写友情的诗篇,表现手法委婉多致,可谓曲尽其妙。诗的前两句写景。首句先以山之隐忽难见真容和水之迢递远去,以远处的画面暗写友人不在身边,故对他思念之意生出。 二句以“江南草木凋”反衬地处江北的扬州的豪华热闹,是由人及景的抒情手法。在事实上江南若“草木凋”,江北就更应零落不堪。作者想象扬州就将是另一番大好景象了。这叫情至深时连天时气候都可为之改变。谢枋得认为这句写“厌江南之寂寞,思扬州之欢娱,情

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 优秀教案

寄扬州韩绰判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品读古诗,想象诗中的景色,感悟作者对故人、故地的思念之情。 2.了解作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品读古诗,感悟作者对故人及故地的思念之情,体会“景中蕴情,情于景中”的弦外之音。 【设计理念】 “一切景语皆情语。”本课设计力图体现“以诵读为主线,以感悟为手段”的新课程理念,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诗中的语言,感悟作者对故人及故地的丝丝情愫。同时引导学生借助课外资料,辅助理解诗意,从而体会“景中蕴情,情于景中”的弦外之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扬州吗?扬州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交流)扬州之盛,唐世艳称,所以,历代诗人为它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今天,我们也来学一首与扬州有关的古诗,齐读课题。 (二)以读代讲,读中悟情 1.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每一个字音。 2.通过读书,你有新发现吗? 生自由交流 预设: 1)读了课题,知道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给在扬州作判官的韩绰的一首 2)从一个“寄”字,我读出了杜牧对朋友韩绰的思念之情。 师:是啊,唐文宗大和七年四月到九年初,杜牧曾在淮南节度使(使府在扬州)牛僧孺幕中作过推官和掌书记,和当时在幕任节度判官的韩绰相识。杜牧在韩绰死后作过《哭韩绰》一诗,可见他与韩绰有深厚的交谊。你通过一个“寄”字,读出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真会读书。看来,读诗就得字字推敲啊。再读课题。 3.你还从诗中那些地方也能读出作者对朋友韩绰的那份思念之情呢?

A“青山隐隐水迢迢”一句: 1)“隐隐”足以说明作者距离这山的遥远,远到已经模糊看不清了;而这“迢迢”二字可以看出水的源远流长,作者借以暗示距离朋友很遥远。 2)对比阅读:把“隐隐”“迢迢”这对叠字换成单字,你觉得好不好? 3)谁来读好这一句诗? 教师小结: 青山逶迤,隐于天际,绿水如带,迢递不断。“隐隐”和“迢迢”这一对叠字,不但画出了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而且隐约暗示着诗人与友人之间山遥水长的空间距离,那抑扬的声调中仿佛还荡漾着诗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欧阳修的《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平芜尽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正道出了杜牧这句诗的言外之意。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作者此刻心中的无限情思吧。齐读这一句。 B“秋尽江南草未凋:”一句: 1)从这句诗中,你读出了什么? 生交流 预设:“秋尽”说明已经是晚秋了。虽然已经到了晚秋,但是江南的草木还没有凋落。 2)这一句诗老师觉得是多余的,你同意吗?为什么? 生交流 预设: 通过课前查找资料,知道杜牧当时是被调到北方任职。北方的晚秋时节,秋风四起,树叶已经飘落,给人一种萧条之感。而此时的江南风光依旧。诗人之所以这样写,就是因为心理上已经有了强烈的反差。由于环境的对比,让诗人更加思念故地的朋友。所以,这一句不多余。 3)从这句话中,你还读出了什么?可以结合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来辅助理解。 生自由交流 教师小结: “草未凋”与“青山”、“绿水”组合在一起,正突现了江南之秋明丽高远,生机勃勃的特征。诗人非常怀念繁华的旧游之地。此时虽然时令已过了深秋,江南的草木却还未凋落,风光依旧旖旎秀媚。正由于诗人不堪晚秋的萧条冷落,因而格外眷恋江南的青山绿水,越发怀念远在热闹繁花之乡的故人了。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来辅助理解诗意,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这两句实为写景,但景中却浸透着作者的丝丝情愫。让我们带着那份沉甸甸地思念故友、思念故地之情,再来读一读这两句。 4.古诗写到这里还没有提到“韩绰”,是不是跑题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