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3125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作者简介
•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 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 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 “小李杜”。
背景介绍
这首诗是当时杜牧被任为监察御史,由淮南 节度使幕府回长安供职后所作。唐代的扬州, 是长江中下游最繁荣的都会,店肆林立,商贾 如云,酒楼舞榭,比比皆是,“每重城向夕, 倡楼之上,常有绛纱灯数万,辉罗耀列空中, 九里三十步街中,珠翠填咽,邈若仙 境”(《太平广记》卷273引《唐阙文》)。 “性疏野放荡”的杜牧,在这样的环境中,常 出没于青楼倡家,有不少风流韵事,韩绰在这 方面是他同道,所以回到长安后写诗寄赠。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二十四桥
二十四桥
二十四桥
玉人何处教吹箫
玉人何处教吹箫
诗歌主旨
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
抒发了作者格外眷恋江南的青山绿水, 怀念远在热闹繁华之乡的故人的思想感情。
学习总结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隐隐”和“迢迢”这一对 叠词,不但画出了山清水秀、 绰约多姿的江南风景,而且隐 约暗示着诗人与友人之间山遥 水长的空间距离。暗寓诗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