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历-高脂血症

药历-高脂血症

药历-高脂血症
药历-高脂血症

药历(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治疗指南85014

高脂血症治疗指南 引言 心血管疾病在我国居于死亡原因的第一或第二位,其中冠心病的发病与死亡率在某些地区正在上升。已有的证据说明冠心病的发病中有若干危险因素起重要作用,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吸烟和糖尿病。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在以上各因素中高胆固醇血症最被重视,其临床意义已经反复证实,随血胆固醇的长期增高,冠心病事件的发生率增加,长期控制血胆固醇于合适的水平,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而降低血胆固醇可以减轻动脉粥样斑块,减少冠心病事件。近年来,对高甘油三酯血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意义的认识正在加深。因此,在广大人群中进行高脂血症的防治成为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的重要环节。合理的饮食与生活调节对防治高脂血症极为重要,大多数人可以经过此法降低血脂。近来新发展的调脂药物已能部分地控制饮食治疗所不能控制的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作为危险因素 一、总胆固醇(TC) 高胆固醇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间的关系由以下研究证实:(1)动物实验;(2)人体动脉粥样斑块的组织病理学与化学研究;(3)临床上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血脂检查;(4)遗传性高脂血症易早发冠心病;(5)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发现;(6)干预性预防治疗试验的结果。血清TC在4.5mmol/L(173mg/d1)以下冠心病较少,冠心病人血清TC多数在5.0—6.5mmol/L(192—250mg/d1),血清TC水平越高,冠心病发病越多越早,血清胆固醇每降低1%,冠心病的危险性可减少2%。 二、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在血中主要以LDL的形式存在,目前公认LDL属于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其血中水平越高,动脉粥佯硬化的危险性越大。 高密度脂蛋白(HDL):HDL具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因此,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增加。 其证据来自:(1)流行病学研究结果;(2)家族性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者易患冠心病;(3)干预性试验中升高血高密度脂蛋白可使动脉粥样硬化减退,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0.9mmol/L(35mg/dl)属于过低,流行病学资料发现血清HDL-C每增高0.4mmol/L(15mg/d1),则冠心病危险性降低2—3%。 三、甘油三酯(TG) 饮食中脂肪以TG存在,吸收后以乳糜微粒循环于血中餐后大约12小时后从血中消除,血TG恢复至原有水平,TG以极低密度脂蛋白循环于血中,极低密度脂蛋白如转变为小而致密的低密度脂蛋白则致动脉粥样硬化能力增高,血TG>2mmol/L(176mg/d1)并伴有LDL-C高或HDL-C低则冠心病危险性增加。 四、其他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研究已证实除血脂异常外,高血压,吸烟和糖尿病也属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年龄大,男性,女性绝经期后,冠心病家族史属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危险因素越多,发病的可能性越大。 1.年龄:随年龄增加,冠心病的发病增加。 2.性别:男性发病率比女性高,在中年时约高3—4倍绝经期后妇女发病增高,但男女之比仍在1倍左右。 3.高血压:无论收缩压或舒张压长期增高,均使冠心病危险性增加。 4.吸烟:其危险程度与吸烟量相关,吸烟者的危险性比不吸烟者可高l倍。 5.糖尿病与糖耐量减低:男性的冠心病危险性增性高2倍,女性约高3—4倍,不论胰岛素依赖与否,危险同样加。 6.冠心病家属史:直系亲属中有冠心病史,尤其有早发冠心病(指男性在55岁前,女性在65岁前发病)者,冠心病危险性增加。 其他有关危险因素尚有肥胖,活动少的生活方式等,血中纤维蛋白原增高,血胰岛素抵抗、血中脂蛋白(a),增高或高半胀氨酸血症等作为冠心病危险因素的重要性正在研究中。

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

高脂血症: 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内科学》1998 年第10 版,确定高血脂症界限: 空腹血清胆固醇( TC) > 6. 2mmol/ L ; 甘油三脂(TG) > 2. 28mmol/ L ;高密度酯蛋白(HDL - C) < 0. 09mmol/ L。其诊断标准为: 近期2 次(相隔2 周以上) 空腹血清总胆固醇( Tc) ≥6145 mmol/ L , 甘油三酯( TG) ≥1153 mmol/ L 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2ch) 男性≤1104 mmol/ L , 女性≤1117 mmol/ L 。 高脂血症诊断标准: 1997年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确定了血脂升高标准,同时也将血清HDL-C降低作为高脂血症诊断标准之一。 静脉血液检查符合以下一项条件即可诊断高脂血症: 血清LDL-C L(140mg/dl)以上; 血清HDL-C L(35mg/dl)以下; 血清TG L(150mg/dl)以上; 血清TC L(220mg/dl)以上; 正确的血脂检测,应在隔夜禁食12-14小时后,抽取静脉血液进行测定。 以下人员属于高危人群,需要定期检查血脂: 已有冠心病、脑血管病或周围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病者; 高血压病、糖尿病、肥胖、吸烟者; 有冠心病或动脉粥样硬化病家族史者,尤其是直系亲属中有早发病或早病死者; 有黄瘤或黄疣者; 有家族性高脂血症者; 40岁以上男性以及绝经期后女性也应该接受血脂检查。 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简介如下: 英国心脏病学会标准: 1)胆固醇浓度>毫摩尔/升(250毫克/分升),需要饮食控制; 2)胆固醇浓度>毫摩尔/升(300毫克/分升),应考虑饮食/药物治疗; 3)治疗目的:降低胆固醇至<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 ⑵英国高脂血症学会建议: 1)一般人群最佳胆固醇浓度为<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 2)胆固醇为~毫摩尔/升(200~250毫克/分升)的人应接受一般饮食咨询和危险因素建议; 3)胆固醇浓度>毫摩尔/升(250毫克/分升)的人饮食或饮食加药物治疗,除非其HDL胆固醇浓度>毫摩尔/升(77毫克/分升); 4)胆固醇低于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时,很少需要药物治疗。固醇在~毫摩尔/升(250~300毫克/分升)时,少数病人需要药物治疗。胆固醇超过毫摩尔/升(300毫克/分升)时,大多数病人需要药的治疗。 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现行政策(见表3)

高脂血症健康指导

高脂血症健康指导 1、定义 血脂代谢发生紊乱;脂肪代谢或转运异常;血浆中一种或几种脂质浓度,包括血浆TC及TG水平过高或血浆HDL水平过低;人体血浆中TC、TG和各种脂蛋白含量高于同龄正常值者均称高脂血症。高TC血症和高TG血症均属于高脂血症,既可表现为单纯高TC血症或单纯高TG血症,也可表现为高TC合并高TG混合型高脂血症。 2、症状 高脂血症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两大方面: ?脂质在真皮内沉积所引起的黄色瘤; ?脂质在血管内皮沉积所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 产生冠心病和周围血管病等。 由于高脂血症时黄色瘤的发生率并不十分高,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所以多数高脂血症患者并无任何症状和异常体征发现。 而患者的高脂血症则常常是在进行血液生化检验(测定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时被发现的。 3、病因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亦称为Apo B、E受体,是一种细胞表面糖蛋白,以肝细胞含量最多。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位于人类第19号染色体,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发病的原因是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的自然突变,包括缺失、插入、无义突变和错义突变。已发现数十种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突变,可分为五大类。 ?Ⅰ类突变:其特点是突变基因不产生可测定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细胞膜上 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存在,是最常见的突变类型。

?Ⅱ类突变:其特点是突变基因合成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在细胞内成熟和运输 障碍,细胞膜上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明显减少,也较常见。 ?Ⅲ类突变:其特点是突变基因合成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可到细胞表面,但不 能与配体结合。 ?Ⅳ类突变:此类突变是成熟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到达细胞表面后虽能结合低 密度脂蛋白,但不能出现内移。 ?Ⅴ类突变:其特点是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合成、与低密度脂蛋白的结合以及 其后的内移均正常,但受体不能再循环到细胞膜上。 不同种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突变的发生有差异,例如French-Canadians的杂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中,受体基因缺失所致的突变占60%。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缺陷最突出的异常是低密度脂蛋白从血浆中分解减慢。在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正常时,部分中间密度脂蛋白可直接被肝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摄取而分解,而在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低密度脂蛋白不能被分解,造成更多的中间密度脂蛋白转化为低密度脂蛋白,使低密度脂蛋白产生增加。 4、风险因素 高脂血症的风险因素包括: ?遗传因素原发性系由于脂质和脂蛋白代谢先天性缺陷引起。 ?某些疾病继发性者主要继发于某种疾病,如糖尿病、肝脏疾病、肾脏疾病、 甲状腺疾病等, ?生活方式以及饮酒、肥胖、饮食与生活方式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长期高脂血症易导致动脉硬化加速,如果长期动脉硬化不但会使硬化的血管变得脆弱,发生破裂,而且还会发生脑梗寒或心梗等。 5、诊断手段 高脂血症相关的检查项目: ?测定血脂谱全套包括空腹TC、TG、LDL-C、HDL-C。 ?判断血浆中有无乳糜微粒存在可采用简易的方法,即把血浆放置4℃冰箱

高脂血症药物治疗原则与合理用药

1、联合用药发生肌病机制错误的是(C ) A、改变细胞膜脂质组成,影响胞膜的通透性和稳定性 B、抑制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和下游甲羟戊酸通路 C、降低肌细胞内钙浓度,使氯通道失活 D、干扰肝酶代谢 2、联合用药发生肌毒性描述错误的是(D ) A、主要表现为横纹肌溶解 B、特点是广泛的肌肉疼痛 C、茶色尿 D、CPK和肌红蛋白降低 3、联合用药产生的其他毒性描述错误的是(B ) A、吉非贝齐和洛伐他汀联合会产生充血性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 B、吉非贝齐和氟伐他汀联合会产生冠状动脉病或糖尿病 C、吉非贝齐和阿托伐他汀联合会产生胰腺炎、糖尿病 D、吉非贝齐和辛伐他汀联合会产生动脉硬化、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 4、高脂血症药物治疗描述正确的是(C ) A、高胆固醇血症首选贝丁酸类降脂药 B、高三酰甘油血症首选他汀类降脂药 C、高胆固醇血症首选他汀类降脂药 D、三酰甘油为主的混合性高脂血症首选胆酸螯合剂 5、多角膜弓描述错误的是(C ) A、是高脂血症的特征之一 B、又称老年环 C、多见于50岁以上 D、以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为多见 6、各脂类血浆水平临床意义描述正确的是(B ) A、HDL治疗低限目标<3.64mmol/L B、TC需药物治疗水平>5.72mmol/L C、TG理论水平<5.17mmol/L D、LDL治疗低限目标<1.04mmol/L 7、高脂血症特征不包括(B ) A、血脂测定高于同性别正常值 B、高密度脂蛋白高于同性别正常值 C、多伴有脂肪肝或肥胖 D、角膜弓和脂血症眼底改变 8、对于联合用药描述错误的是(C ) A、联合用药可使各药剂量减少,降脂幅度增大 B、单一用药降脂疗效不理想者,提倡2~3种作用机制不同的药品并用 C、胆酸螯合剂+烟酸适用于严重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 D、他汀类药+非诺贝特适用于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 9、各脂类血浆水平临床意义描述错误的是(C) A、胆固醇理论上<5.17mmol/L B、甘油三酯治疗低限目标<2.26mmol/L C、低密度脂蛋白理论上<1.04mmol/L

高脂血症营养治疗原则.doc

高脂血症营养治疗原则 一.高脂血症诊断和分型 1.中国高脂血症诊断标准 血清胆固醇正常 L(>2200mg/L) 为不正常 血清甘油三酯正常 L(>1500mg/L) 为不正常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合适范围 <12mmol/L(<1200mg/L), >64mmol/L(>14000mg/L) 为不正常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合适范围 L(400mg/L),

可降低血清TC、 LDL-C水平 . 3.微量元素 镁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具有降低胆固醇、降低冠状动脉张力、增加冠状动脉血流 量等作用 .缺钙可引起血TC 和 TG 升高 ,缺锌可引起血脂代谢异常,却铬可使血清TC 增高 ,并使HDL-C下降 . 4.维生素 目前认为对血脂代谢有影响的维生素主要是维生素C和维生素E.维生素C可促进胆固 醇降解、转变为胆汁酸,从而降低血清TC 水平 ;可增加脂蛋白脂酶活性 ,加速血清VLDL-C、 TG 降解 .维生素E能影响参与胆固醇分解代谢的酶的活性,有利于胆固醇的转运和排泄,对血脂 水平起调节作用. 5.饮酒 酒精可升高血清HDL-C水平 ,但同时也使血浆TG 水平升高 .通常认为少量饮酒(指每日摄入酒精 20~ 30g,或白酒不超过50g),尤其是葡萄酒对冠心病与保护作用,但不应提倡用饮酒来 提高血清 HDL-C水平 . 三.饮食治疗 调节饮食、改善生活方式是高脂血症的基础治疗. 1.单纯性甘油三酯增高 ,营养治疗原则为限制总能量摄入,不宜吃蔗糖、果糖、水果糖、 蜂蜜及含蔗糖的点心和罐头, 烹调菜肴及牛奶、豆浆均不加蔗糖;限制胆固醇<300mg/d, 每周进食鸡蛋 3 只 ;适当补充蛋白质,尤其是豆类及其制品、瘦肉、去皮鸡鸭,适当进食鱼 类.P/S 值以~为宜 . 2.单纯性高胆固醇血症 ,营养治疗原则为限制胆固醇摄入量 , 轻度增高患者胆固醇 <300mg/d, 中 度和重度增高患者 ,胆固醇 <200mg/d; 限制动物脂肪 ,适当增加植物油 ,使 P/S 值以~比较理想 ;多 食新鲜蔬菜及瓜果类 ,多食降低胆固醇食物 ,如洋葱、大蒜、苜蓿、大

高脂血症的诊断及治疗

高脂血症的诊断及治疗 2012-05-07 11:13 来源:中国临床医生作者:郭改会等 血脂异常与冠心病和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密切相关。及早发现血脂异常并及时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冠心病及其等危症的发生率。血脂检查常用的有四个项目,包括血浆总胆固醇crc)、甘油三酯cr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一般认为,高脂血症是指血浆中国临床医生2012年第40卷第3期憩181)总胆固醇crc),甘油三酯cr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升高。但目前公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降低也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故目前文献多以血脂异常的概念取代高脂血症。 1、高脂血症的诊断 血脂异常主要通过临床日常的检查及常规健康体检来发现《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建议20岁以上的成年人每5年测量1次空腹血脂,40岁以上的男性和绝经后妇女每年进行血脂检查,而对缺血性心血管病及高危人群,则每3 -6个月测定1次血脂。 血脂异常本身的临床表现不多,主要是脂质在真皮内、眼部等位置沉积可引起黄色瘤、高脂血症眼底改变、角膜环。这些可在体格检查时发现,但发生率不高。明显的高甘油三酯血症可引起急性胰腺炎。脂质在血管内皮沉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冠心病、脑血管病和外周血管病等。 而多数高脂血症患者可无任何症状和异常体征发现,常常是在进行血液生化检验时被发现血脂异常。 血脂水平受人群的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影响较大,也与性别、年龄等有关。故目前不主张使用“正常值”的概念,而是根据血脂水平对心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的影响来提供一个合适的范围o《中国成人血脂异帝防治指南》提出的我国人群的血脂合适水平如下: TC合适范围<5.18mmol/L,TC 5.18 -6.19mmol/L为边缘升高,TC≥6.22mmol/L为升高;TG合适范围<1. 7mmol/L,TG l.70 -2.25mmol/L为边缘升高,TG≥2.26mmol/L为升高;LDL-C 合适范围<3. 37mmol/L,LDL-C 3.37 -4.12mmol/L为边缘升高LDL-C≥4. 14mmol/L为升高;HDL-C合适范围≥1. 04mmol/L,HDL-C<1.04mmol/L为降低。 为对不同人群确定不同的治疗目标《2007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提出了成人血脂异 常的危险分层(表1)。

高脂血症的药物治疗

高脂血症的药物治疗 高脂血症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浆中胆固醇和/或甘油三脂水平升高。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民群众健康意识的增强,在平常的体检中血脂异常占有较大比例并呈低龄化趋势。虽然高脂血症只是表示数值不正常,还不一定是病,但高脂血症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其主要危害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引起众多的相关疾病。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高脂血症是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脏猝死独立而重要的危险因素。因此,积极降低血浆胆固醇可显著减少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治疗高脂血症巳成为防止冠心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高脂血症的分型:①Ⅰ型:甘油三酯特别高,胆固醇正常,罕见。 ②Ⅱa型:胆固醇显著增高,甘油三酯正常,较多见。③Ⅱb型:胆固醇显著增高,甘油三酯稍高,较多见。④Ⅲ型: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均明显增高,少见。⑤Ⅳ型:甘油三酯显著增高,胆固醇正常或稍高,又称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较多见。⑥Ⅴ型:甘油三酯很高,胆固醇稍高,又称混合型号高甘油三酯血症,少见。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治疗高脂血症药物进行归类整理,综述如下。 1 以降低胆固醇(C)为主的药物 1、1阴离子交换树脂:考来烯胺、地维烯胺等,口服后与肠道内胆酸结合使血中胆酸含量减少,促使血中胆固醇向胆酸转化从而降低血中胆固醇,但用量较大且胃肠反应发生率较高。

1、2含不饱和脂肪酸的药物:益寿宁、脉通、月见草油、多烯酸乙酯胶丸、深海鱼油丸等,口服吸收后与血中胆固醇结合成酯,促使其降解为胆酸而排泄。 2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主的药物: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类: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本类药物均可抑制HMG-CoA还原酶,使内源性胆固醇合成减少而触发肝脏代偿性增加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的合成,增加肝脏对LDL的摄取,使血浆LDL 下降,从而降低血浆中的胆固醇。此类药物用于Ⅱa及Ⅱb型高脂血症。 3 既降胆固醇又降甘油三酯的药物: 3、1 氯贝丁酯类:氯贝丁酯、非诺贝特、利贝特、环丙贝特、吉非贝齐等,本类药物能抑制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合成,增加固醇类的排泄,此类药物对Ⅱ、Ⅲ、Ⅳ、Ⅴ型高脂血症均有效。 3、2 烟酸类:烟酸、烟酸肌醇酯、阿西莫司等。 3其他降脂药物: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调节血脂的药物应在患者进行了3~6个月严格的饮食治疗和运动疗法后血脂水平仍高于正常的情况下才进行服用。

治疗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的有效药物

复方三维亚油酸胶丸I(曾用名:脉通胶囊) 【性状】本品为棕色胶丸:内容物为黄色油状物与黄白色固体的混合物。 【成份】亚油酸、维生素B6、维生素C、维生素E、肌醇、大豆磷脂、甲基橙皮苷。 【作用类别】心血管 【功能主治】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的辅助治疗和预防。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粒,一日3次,饭后服用或遵医嘱。 【禁忌】对本品成份过敏者禁用。 【不良反应】1、长期服用每日2-3g维生素C可引起停药后坏血病。 2、长期应用大量维生素C偶可引起尿酸盐,半胱氨酸盐和草酸盐结石。 3、大量服用维生素C(每日用量1g以上)可引起腹泻,皮肤红而亮,头痛,尿频(每日用量600mg以上时),恶心呕吐,胃痉挛。 【注意事项】1、对诊断的干扰:大量服用维生素C将影响以下诊断性试验的结果。 (1)大便隐血可致假阳性。 (2)能干扰血清乳酸脱氢酶和血清氨酶浓度的自动分析结果。 (3)尿糖(硫酸铜法)、葡萄糖(氧化酶法)均可致假阳性。 (4)尿中草酸盐、尿酸盐和半胱氨酸等浓度增高。 (5)血清胆红素浓度上升。 (6)尿pH下降。 2、下列情况应慎用维生素C: (1)半胱氨酸尿症。 (2)痛风。 (3)高草酸盐尿症。

(4)草酸盐沉积症。 (5)尿酸盐性肾结石。 (6)糖尿病(因维生素C可能干扰血糖定量)。 (7)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可引起溶血性贫血)。 (8)血色病。 (9)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或地中海贫血。 (10)镰形红细胞贫血。 3、维生素C大量长期服用后,宜逐渐减量停药,避免突然停药后产生停药后坏血病。 4、维生素B6对诊断的干扰:尿胆原试验呈假阳性。 治疗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的有效药物有:①烟酸及其衍生物乐脂平;②纤维酸 衍生物(吉菲贝齐、苯扎贝特、力平脂、益多酯等)。 烟酸及其衍生物通过阻断脂肪组织释放脂肪酸而发挥降低血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作用。 降低血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的另一种方法是加速VLDL的脂解或破坏。肌肉和脂肪组 织的毛细血管内有一种脂蛋白脂酶,这种酶能促使VLDL向组织释放甘油三酯。纤维酸衍 生物可以提高脂蛋白脂酶的活性,加速VLDL的脂解、降低VI-DL和甘油三酯水平。这 种药物除了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外,对降低胆固醇也有作用。VLDL经脂解后转化为中间密度 脂蛋白,再转变成LDL,如果VLDL水平很高,例如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经上述转化后, 可以引起LDL水平升高,也可引起HDL水平升高。经纤维酸衍生物治疗的高甘油三酯血症 患者即使LDL水平有一定升高,但是由于VLDL-胆固醇的大量降低,其净作用是降低了总 胆固醇水平和甘油三酯水平。因此,纤维酸衍生物是治疗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 的有效药物。 普伐他汀与 维生素联合治 疗更年期妇女 高脂血症 金军,刘辉,赵狄 目的研究普伐他汀与维生素C、E联合治疗更年期妇女高脂血症。方法180例更年期妇女高脂血症患者,按血脂水平分层随机1∶1∶1比例分成3组,一组服普伐他汀6 0 例,一组服维生素C、E6 0例,另一组为同时服用普伐他汀和维生素C、E。疗程为16周, 服药前、服药8周、服药16周分别测血脂。结果治疗前后普伐他汀组、维生素C、E组、

高脂血症的分型和分类

1976年WHO建议将高脂血症分为六型: (1)Ⅰ型高脂蛋白血症:主要是血浆中乳糜微粒浓度增加所致。将血浆至于4℃冰箱中过夜,见血浆外观顶层呈“奶油样”,下层澄清。测定血脂主要为甘油三酯升高,胆固醇水平正常或轻度增加,此型在临床上较为罕见。 (2)Ⅱ型高脂蛋白血症,又分为Ⅱa型和Ⅱb型。 ①Ⅱa型高脂蛋白血症:血浆中LDL水平单纯性增加。血浆外观澄清或轻微混浊。测定血脂只有单纯性胆固醇水平升高,而甘油三酯水平则正常,此型临床常见。 ②Ⅱb型高脂蛋白血症:血浆中VLDL和LDL水平增加。血浆外观澄清或轻微混浊。测定血脂见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均增加。此型临床相当常见。 (3)Ⅲ型高脂蛋白血症:又称为异常β-脂蛋白血症,主要是血浆中乳糜微粒残粒和VLDL残粒水平增加,其血浆外观混浊,常可见一模糊的“奶油样”顶层。血浆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浓度均明显增加,且两者升高的程度(以mg/dL为单位)大致相当。此型在临床上很少见。 (4)Ⅳ型高脂蛋白血症:血浆VLDL增加,血浆外观可以澄清也可以混浊,主要视血浆甘油三酯升高的程度而定,一般无“奶油样”顶层,血浆甘油三酯明显升高,胆固醇水平可正常或偏高。 (5)Ⅴ型高脂蛋白血症:血浆中乳糜微粒和VLDL水平均升高,血浆外观有“奶油样”顶层,下层混浊,血浆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均升高,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 高脂血症的分类 血脂主要是指血清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无论是胆固醇含量增高,还是甘油三酯的含量增高,或是两者皆增高,统称为高脂血症。 1、根据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测定结果,高脂血症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高胆固醇血症: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增高,超过5.72毫摩尔/升,而甘油三酯含量正常,即甘油三酯<1.70毫摩尔/升。 (2)高甘油三酯血症:约占20%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增高,超过1.70毫摩尔/升,而总胆固醇含量正常,即总胆固醇<5.72毫摩尔/升。 (3)混合型高脂血症: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均增高,即总胆固醇超过5.72毫摩尔/升,甘油三酯超过1.70毫摩尔/升。 (4)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胆固醇)含量降低,<0.9毫摩尔/升。 2、根据病因,高脂血症的分类有: (1)原发性高脂血症:包括家族性高甘油三酯血症,家族性Ⅲ型高脂蛋白血症,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家族性脂蛋白酶缺乏症;多脂蛋白型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