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级 提高烟叶等级纯度

分级 提高烟叶等级纯度

分级  提高烟叶等级纯度
分级  提高烟叶等级纯度

实施二次分级提高烟叶等级纯度

程雪峰

天昌国际烟草有限公司

摘要目前在烤烟工商交接中部分地区烟叶等级纯度不高的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存在。本文针对等级纯度偏低的问题,分析了其原因,提出了在打叶复烤前严格按照烟叶分级标准和卷烟叶组配方的需要实施二次分级的解决对策,通过制定精选方案、制作精选样品、统一分级眼光、逐把挑选、多层检验等措施对烟叶实施精选,以期实现提高烟叶等级纯度、满足卷烟企业原料需要之目的。

关键词二次分级等级纯度烟叶质量

国家局提出“卷烟上水平”这一行业工作基本方针和战略任务后,各卷烟工业企业为了在日益剧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需要进一步提高卷烟的内在质量和品牌档次。烟叶作为卷烟产品的原料基础,其质量好坏和纯度高低决定了卷烟产品的质量和品牌风格的稳定性。因此解决烟叶原料纯度偏低问题尤为重要。而通过在烤烟复烤加工前实施科学的二次分级,对烟叶等级进行纯化后,再进行单打或配方打叶,可以增加烟叶使用效率,降低卷烟成本,满足卷烟产品对原料精细化的要求。

1 影响等级纯度的常见问题

1.1 部位组之间相混主要表现为:上部叶组混入中部叶组,如B2F混入C3F 定级;下部叶组混入中部叶组,如X2F混入C4F定级。

1.2 主副组之间相混主要表现为:杂色叶组混入主组,如B2K混入B3F定级、CX2K混入X3F定级;微带青组混入主组,如X2V混入X2F定级;青黄组混入主组如GY1混入C3L定级。

1.3 等级之间相混如X2F与X3F相混;B3F与B4F相混。

针对上述等级相混情况,见表1。

表1 二次分级前、后等级对照表

二次分级前等级

二次分级后等级

符合原级部分上选部分下选部分

C3F C3F C2F B2F C4F X2F

B3F B3F B2F B4F B2K

X2F X2F C4F X3F X4F

从表1可以看出部分烟叶二次分级前存在混部、混组、混级现象,不利于卷烟配方的使用。经过二次分级后基本解决了上述问题,提高了等级纯度。

另外,在实际工作中,颜色组之间相混也较为常见,但这种情况对烟叶内在质量影响相对较小,对卷烟质量的影响亦较小,卷烟工业在实际检验中对此要求不太严格,故在本文中对此情况不再赘述。

2影响烟叶等级纯度原因剖析

2.1 生产现状方面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的现状限制了烟叶“三化”生产的推广。烟叶生产大部分仍是分户种植、采摘、烘烤、分捡后到烟站交售。这种种植模式决定了不同农户、烟站的同等级烟叶之间存在差异,造成烟叶等级纯度低。

2.2 烟农初分级环节烟农文化水平、烟叶调制、分级技术参差不齐,接受技术培训少、在培训时流于形式没有真正掌握技术要点,以及受经济利益驱动使得烤后烟叶的初捡工作粗放,混部、混组、混级现象普遍。

2.3 烟叶收购环节部分基层烟站检验人员存在对四十二级国家标准理解的不完善性,仍然有黄、鲜、净的观念,使部分成熟度好残伤偏大、叶色较深的烟叶定为较低的等级。个别收购单位在丰收、欠收的不同年份随意地提高或降低标准。

3 二次分级的实施烟叶二次分级是指在打叶复烤前为了提高烟叶等级纯度及烟叶等级质量,确保卷烟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而对工商交接后的烟叶实施再次分级的过程。

3.1 烟叶二次分级过程中解决常见混部、混组、混级问题的对策结合操作人员文化和专业技术水平低、基本没有经受过系统学习的现状,对在二次分级中常见的几个易混等级的区分方法以及应重点掌握的情况进行概括,对他们进行培训使其方便掌握,易于操作。

3.1.1 正确区分部位组之间相混上部叶组混入中部叶组,以B2F与C3F相混为例进行阐述。

3.1.1.1 B2F与C3F的识别B2F一般生长在上二棚部位。视觉反映叶片成熟,有成熟斑,颜色均匀、色泽尚饱和,视觉色彩反映较强,叶面尚有油性反映。手感叶片稍厚,叶面皱缩,疏松程度略差,叶片有油润感,韧性较强,弹性较好,残伤不超过20%。C3F一般生长在中部偏下位置。视觉反映叶片成熟,有不明显

的成熟斑,颜色尚均匀,不够饱满。视觉色彩反映一般,叶面尚有油性反映,手感叶片厚薄尚适中,叶面有油润感,有韧性,弹性较好,叶面疏松,有皱缩感,残伤不超过25%。这两个等级区分时应注意部分B2F烟叶往往厚薄中等,叶形较宽与C3F容易混淆。

3.1.1.2 区分B2F与C3F相混的要点具体操作中应重点掌握B2F叶面皱缩、疏松程度相比较C3F而言要偏差、偏低、稍有紧实感,叶尖部较锐,主脉较粗显且直,叶柄较深陷,呈黑褐色,有硬实感,叶面带有少量赤星病斑及焦边焦点现象。而C3F叶尖部较钝,叶尖处稍弯曲,主支脉半遮半露,叶片皱缩感强,叶柄比较宽平,呈浅灰色,在水分适宜的情况下手感较柔软。

3.1.2 正确区分主副组之间相混以B3F与B2K相混、X3F与CX2K相混为例进行阐述。

3.1.2.1 B3F与B2K的识别B3F一般生长在上二棚以上部位。视觉反映叶片成熟,有不明显的成熟斑,颜色尚均匀、不够饱满,色泽稍暗,视觉色彩反映一般,叶面尚有油性反映,并带有少部分杂色,手感叶片稍厚,组织较密,有油润感,有韧性,弹性较好,残伤不超过30%。B2K生长在上二棚部位。视觉反映叶片欠熟,带有中度杂色,其面积在40%以内,光泽稍暗,油性反映不太显露。手感叶片厚,结构紧密,叶面较平坦,尚有一定的韧性和弹性,尚有油润感,残伤不超过30%。

3.1.2.2 X3F与CX2K的识别X3F生长在下二棚偏下部位。视觉反应叶片成熟,颜色不均,饱和度差,光泽稍暗,视觉色彩反映较弱,叶面油性反映不太显露,带有杂色部分。手感叶片稍薄、疏松,尚有油润感,尚有一定的韧性和弹性,叶基部稍有平滑部分(但不超过20%),残伤不超过30%。CX2K包括生长在中、下部位的杂色叶。视觉反映叶片欠熟,杂色程度较重,光泽较暗,无油性反映。手感叶片薄,结构尚疏松,无油润感,韧性和弹性差,残伤不超过25%。

3.1.2.3 区分B3F与B2K、X3F与CX2K相混的要点首先要正确区分杂色与杂色叶:杂色是指烟叶表面存在的非基本色的颜色斑块(不包括青黄色)。包括轻度洇筋、蒸片、局部挂灰、全叶受污染、青痕较多、严重烤红、严重潮红、受蚜虫损害等。杂色叶是指烟叶表面任何杂色面积占全叶片20%以上(含20%)的叶片均称为杂色叶。其次要准确估测杂色面积: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杂色在叶

面上分布较广、不规则,在进行面积估测时较难掌握,应多练习、区分,最终能够准确判断。在判定B2K时应掌握杂色面积不能超过40%,否则定为下个等级。再次要正确把握烟叶的验收规则:B3F、X3F虽然都允许带有部分杂色,但是这两个等级所含的杂色面积都不能超过20%,属主组叶。B3F与B2K、X3F与CX2K 相区分时在其分级因素符合标准的条件下,应注意判断①叶面含有杂色部分是否超过20%,如超过则定为杂色等级②杂色面积没有超标但杂色与残伤之和超过该组最低等级的残伤允许度,则仍定为杂色等级。对基本色影响不明显的轻度烤红烟在相应部位、颜色组别二级以下定级,程度严重的烤红、潮红烟叶应在杂色组定级。

3.1.3 正确区分等级之间相混

3.1.3.1 中下部等级烟叶进行二次分级具体等级判定中,依据各等级分级因素,识别中上等烟叶时应主要视其油分的多少、颜色的鲜暗程度及叶片结构疏松程度对其划分,下等烟叶主要视其身份及残伤程度划分。

3.1.3.2上部烟叶进行二次分级具体等级判定中,依据各等级分级因素,识别上等烟叶时应主要视其油分的多少、色度的强弱,中下等烟叶应视其杂色面积的大小和颜色的鲜暗程度进行划分。

3.2 与卷烟工业技术人员共同制定二次分级方案每批烟叶挑选前复烤企业相关人员对其进行抽检。与卷烟工业接收人员结合,根据他们对来料的接收情况共同制定样品。在制定样品时,为了保证二次分级后的纯度,应在满足配方使用的前提下使所制样品的界限分明,而且来料中存在的所有的等级都能在样品中找到适宜的归类。

3.3 分析挑选样品,落实二次分级将双方技术人员签字认可的样品放置样品室。挑选主检烟师对各挑选线操作工详细讲解样品各等级的差异及区分要点,总结特点并要求她们熟练掌握。在挑选过程中实行流水线作业。挑选线上的每个挑选工只负责挑出对照一个样品的等级,这样眼光就始终处于一个水平线上。减少了因人为因素造成挑后等级不稳定。

3.4合理存放二次分级后的烟叶二次分级后的烟叶根据标示分别装框,实行框架存放,保证烟叶储存过程中通风流畅,避免二次分级后因码垛出现出油、霉变现象。

4 实施二次分级的效果对卷烟工业调入的烟叶实施二次分级前、后的等级合格率进行比较。见表3、表4。

表3 二次分级前烟叶等级合格率表

挑选前等级C2F

%

C3F

%

B2F

%

B2L

%

C3L

%

C4F

%

X2F

%

X3F

%

X3L

%

CX2K

%

C3F 2 57 15 5 9 8 4

C3L 6 11 67 6 10

X3F 6 71 11 12

表4 二次分级后烟叶等级合格率表

挑选后等级C2F

%

C3F

%

B2F

%

B2L

%

C3L

%

C4F

%

X2F

%

X3F

%

X3L

%

CX2K

%

C3F 87 1 7 5

C3L 1 3 87 4 5

X3F 89 11

从表3看出烟叶二次分级前烟叶合格率较低,普遍存在混部、混组、混级现象;从表4看出对烟叶实施二次分级后等级合格率达到85%以上,烟叶纯度得到了大幅提高。避免了混部、混组、混级现象对卷烟配方的影响,进而保证了各品牌卷烟质量的稳定性。根据这些卷烟工业反馈的信息,其采用二次分级后作原料的卷烟品牌销售量稳步上升,为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5 结论

基于短时期内国内烤烟生产模式不会出现太大变化,烟农、基层人员的文化、技能水平需要逐步提高,以及其它诸多方面的原因。烟叶收购当中混部、混组、混级现象将会较长时间的存在,而目前国内卷烟工业又处于实施“大市场、大企业、大品牌”行业整合的背景下。要想突破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对烟叶实施二次分级,提高等级纯度就显得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卷烟品牌独特而稳定的风格和品牌个性,创造出优势品牌把企业做大作强。

主要参考文献

[1]陈玉廷.烟叶分级与检验〔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09

[2]程占省,屈剑波.烟叶分级与收购〔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3.12

烤烟等级划分依据

目前,烟叶收购在即,如何准确划分烟叶等级,以确保烟叶收购质量。工作在烟站一线的烟叶技术员们,应当未雨绸缪,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及时掌握新的验级知识,进一步做好今年的烟叶收购工作。 一、烤烟等级标准(共分42级如表所示) 二、烟叶外观质量 烟叶外观质量,是指人们以感官可以作出判断的外在质量因素。目前以眼观、手摸、鼻闻等方法,对烟叶外观质量进行感官判断。判定烟叶外在质量的主要因素有:部位、颜色、成熟度、组织结构、身份、色度、宽度、长度、残伤与破损等。

烟叶部位:不同部位的烟叶质量有明显的差异。分清部位就把不同性质、不同质量档次的烟叶大体上划分开。就烤烟五个部位来讲,国内一般认为,上二棚、腰叶质量好,其次为下二棚、顶叶,脚叶最差。白肋烟以中部叶质量为好。香料烟以顶部叶质量为好。 烟叶颜色、色度:烟叶颜色是指烟叶调制后烟叶的相关色彩、色泽的状态。烤烟以桔黄、桔红色烟叶质量最佳;白肋烟烟叶以近红黄、红黄质量为好;香料烟则以桔黄、金黄、深黄为好。 色度系,指烟叶表面颜色的饱和程度、均匀程度和光泽强度。烤烟色度分为:浓、强、中、弱、淡五个档次。 烟叶成熟度:烟叶成熟度是指烟叶调制后成熟的程度。是烟叶分级的核心因素。成熟度好的烤烟烟叶外观:颜色桔黄、桔红,色度浓、组织结构疏松,有明显的成熟斑,燃烧性强,这种烟叶质量好、吸食香气足、吃味醇和。抽吸时香味芬芳、浓度高,无青、杂怪味。成熟度差的烟叶,颜色浅淡,且易褪色,有的带青甚至青黄色,组织结构密至紧密,还有的叶面光滑,此种烟叶质量差,吸味不好,有杂气。成熟度分完熟、成熟、尚熟、假熟五个档次。 烟叶叶片结构:叶片结构是指烟叶发育程度和细胞排列的疏密程度,与部位、成熟度都有密切关系。部位下松上密,成熟度好的疏松,成熟度差的紧密。烤烟分疏松、上疏松、稍密、紧密四个档次,以疏松质量为好。白肋烟分松、疏松、稍疏松、稍密、密五个档次,以稍疏松、疏松质量为好。香料烟分细致、稍细致、较疏松、疏松四个档次,以细致为好。 烟叶身份:烟叶身份是指烟叶的厚度、细胞密度和单位面积重量。一般来讲,过薄过厚的烟叶质量低,厚度适中、油分多、弹性强的烟叶质量高,过厚的烟叶往往劲头大、杂气重、刺激强;过薄的烟叶虽然填充性强,但吸食淡而无味。烤烟分适中、稍厚、稍薄、厚、薄五个档次。 烟叶长宽度:烟叶长宽度也是判断质量的一个因素,一般叶片大的烟叶生长期间营养丰富,发育完全,可达到充分成熟,组织结构疏松,质量高。叶片小说明烟叶生长营养不良,发育不好,不可能充分成熟,质量不高。目前,我国烟叶分级标准中只对烟叶长度作了规定。

烟草分级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烟叶分级的重要性 一、烟叶分级的目的 对烟叶内在质量的优劣进行等级划分,充分发挥农业资源,达到烟叶以质论价,优质优价。 二、以外观质量因素(外观质量)评价内在质量 三、烟叶分级的重要性 1、有利于合理利用国家资源,物尽其用,充分发挥资源的经济效益。 2、满足卷烟工业的需要。 3、有利于贯彻以质论价,优质优价的价格政策。 4、有利于促进烟叶生产的发展,提高烟农的经济收入。 5、有利于商业经营和对外贸易。 6、合理分级,有利于烟叶副产品的开发利用。 第二节国标的作用及组成 一、国标的作用 1、质量导向作用。 2、对烟草农业生产(栽培)起引导作用。即市场需要什么样的烟叶就生产什么。 3、对卷烟制品质量起规范作用。即卷烟原料对卷烟制品起规范作用。 4、协调国家、烟草企业、烟农三者利益。国家得到税收,企业得到利润,烟农等到收益,要通过落实国标来实现。 5、连接国际市场的纽带作用。与国际接轨,利于创汇。 二、国标的组成 1、文字标准:即国标对每一个等级所做的文字规定。每一个等级包涵了级别代号和相应的分级因素。文字标准是国标的核心,实物样品制订以文字标准为依据。 2、实物样品:即按国标的文字标准制作的实物样品。 3、名词术语:即国标中所作用的概念、术语等。 4、分组:分组分级的前奏,是烟叶分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5、分级因素及档次:界定烟叶等级的重要依据。 6、验收规格:国标中对水分、纯度允差、砂土率、杂色、微带青、青黄、扎把等指标的规定。 7、检验方法:样品抽取,水分、砂土率等的检验方法。 8、烟叶包装、运输、保管:国标中对烟叶包装、运输、保管的具体规定。 第三节烤烟分级标准的发展历史 三、现行烤烟国标的研究制订过程 ?(一)我国15级标准与国外的差距 ?改革开放以后,为实现与国际接轨,对比了当时的标准与国外先进标准,主要的差距有: ?1、部位分得过粗; ?2、对上等烟颜色、光泽要求偏严; ?3、没按颜色、性质、用途分组; ?4、不利于扩大出口; ?5、分级少,等级数目少,级差大,价差也大,收购时等级矛盾突出,难保收购秩序。

行业分类标准

行业分类标准 根据现行统计指标体系的要求,需照国家统计局行业划分标准进行区别归类。 1.农林牧渔业:指对各种农作物的种植活动、林木的培育和种植、木材和 竹材的采运、为获得各种畜禽产品而从事的饲养活动、海洋和内陆水域养殖和捕捞活动及对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进行的各种支持性服务活动等。含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五个次级行业。 关键词:种植、培育、养殖、饲养、捕捞、畜牧等。 2.采矿业:指对固体(如煤和矿物)、液体(如原油)或气体(如天然气)等自然产生的矿物的采掘。包括地下或地上采掘、矿井的运行,在矿址或矿址附近从事的旨在加工原材料的所有辅助性工作,以及使原料得以销售所需的准备工作。含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其他矿采业六个次级行业。 关键词:开采、选矿、钻探等。 3.制造业:指经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后成为了新的产品,包括动力机械制造、手工制作以及产品的批发销售、零售等活动。含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家具、医药橡胶、塑料制造等31个次级行业。只要经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后成为了新的产品,不论是动力机械制造,还是手工制作;也不论产品是批发销售,还是零售,均视为制造。

关键词:厂、加工、制造、印刷、修理等。 4.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是指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电力、热能、燃气和水的生产、供应及污水的净化、处理等活动。含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三个次级行业。 关键词:发电、供电、供热、燃气、自来水、污水处理等。 5.建筑业: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建筑物内的各种设备的安装、装饰,工程准备、施工设备服务等活动。含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建筑安装业、建筑装饰业、其他建筑业四个次级行业。 关键词:建筑、施工、架线、安装、装饰、装修等。 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指铁路、公路、水上、航空、管道运输、城市公共交通、装卸搬运,货物仓储、以仓储为主的物流配送,国家邮政局系统提供的邮政服务等活动。含铁路运输等九个次级行业。原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忠,通信业归入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其余全部归入本行业。 关键词:物流、运输、客运、公路管理、公交、出租车、轮渡、港口、航空、 机场、装卸、搬运、配送、快递、邮政等。 7.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指通过电缆、光缆、无线电波、互联网等传输的通信、信息、电信服务和广播电视传输服务,计算机系统和软件服务等活动。含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计算机服务业、软件业三个次级行业。

汽车分类国家标准

道路上行驶的汽车造型和性能特征等千差万别,如何区别这些汽车?一般来讲,根据新的汽车分类国家标准(gb9417-89)就可方便地区分车型。中国汽车划分为8大类: 1.载货汽车:依公路运行时厂定最大总质量(ga)划分为:微型货车(ga≤1.8吨)轻型货车(1.8吨<ga≤6吨)中型货车(6.0吨<ga≤14吨)重型货车(ga>14吨) 2.越野汽车:依越野运行时厂定最大总质量(ga)划分为:轻型越野汽车(ga≤5吨)中型越野汽车(5.0吨<ga≤13吨)重型越野汽车(13<ga≤24吨)超重型越野汽车(ga>24吨) 3.自卸汽车:依公路运行时厂定最大总质量(ga)划分为:轻型自卸汽车(ga≤6吨)中型自卸汽车(6.0吨<ga≤14吨)重型自卸汽车(ga>14吨)矿山自卸汽车; 4.牵引车:半挂牵引车、全挂牵引车; 5.专用汽车:厢式汽车、罐式汽车、起重举升汽车、仓棚式汽车、特种结构式汽车、专用自卸汽车; 6.客车:依车长(l)划分为:微型(l≤3.5米)轻型(3.5米<l≤7米)中型(7米<l≤10米)大型客车(l>10米)和特大型客车;中大型客车又可分为城市、长途、旅游及团体客车,特大型客车指铰接和双层客车;

7.轿车:依发动机排量(v)划分为:微型轿车(v≤1升)普通轿车(1升<v≤1.6升)中级轿车(1.6升<v≤2.5 升)中高级轿车(2.5升<v≤4升)高级轿车(v>4升) 8.半挂车:依公路运行时厂定最大总质量(ga)划分为:轻型半挂车(ga≤7.1吨)中型半挂车(7.1吨<ga≤19.5吨)重型半挂车(19.5<ga≤34吨)超重型半挂车(ga>34吨)本站点车型定义与分类本网站主要收集小型客车, 如各种轿车, 轻型越野汽车, 微型 货车, 微型客车。在中国,根据公安部的车辆分类标准,小型客车的共分为四类, 即:·小轿车、越野车、旅行车、轻型小客车·本站点即主要采用这种分类办法。·本站点还同时收录适宜家庭使用的小型货车(皮卡, pickup), 归类为小货车每辆车属于哪一种车型,请参阅该车的行驶证(不是司机驾驶证)正页第5行均已标明。·小轿车举例:桑塔纳,宝马,奥迪等;夏利、奥拓属于小轿车。切诺基小客车在北京行驶按照小轿车进行管理, 但是这里归类为越野车·越野车包括国产吉普和进口吉普等型号, 以及其它品牌越野车·旅行车举例:松花江、昌河、长安、大发、柳州五菱、天津华利等属于7座以下旅行车·轻型小客车指凯特、海玉、中联等类型的小客车,中华子弹头也属于轻型小客车, 小客车的分类似有难以界定,主观上也归并到旅行车一类·小货车,如小轿车旅行轿车station wagon 小轿车厢式轿车旅行车吉普车jeep等越野汽车越野车厢式货车小货车轻型小货车pickup 小货 车国汽车分类标准中国汽车分类标准(gb9417-89)将汽车分类为8类:

烤烟分级的标准

烤烟分级的标准 文章作者:admin 文章来源:网上搜索更新时间:2006-8-5 解放前,我国没有自己的烤烟分级标准,分级标准和价格都操纵在英美帝国主义垄断资本家手中,收购烟叶时任意压级压价,从中牟取暴利,成为他们剥削烟农的工具。烟草在线摘自烤烟国家标准培训教材全国解放初,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各地先后制定了地区性的分级标准。山东省国营潍坊烟草公司制定了20级制标准,分金黄1~9级,赤黄1~6级,青黄1~4级,外加一个金黄特级。河南省暂运用了9级制标准。安徽省暂运用5级制标准。1952年华东地区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16级制标准,先在山东省试行。1953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在山东、河南、安徽省执行。贵州省1956年经省政府批准执行。其他省、区在50~60年代烤烟分级标准分别是:云南、四川省为9级制;东北三省先是14级制标准,分金黄8个级,青黄6个级,后改为9级制标准;福建省为1 0级制;山西省为8级制;广东省有9级制和5级制两个标准;江西省为7级制。1958年河南省将16级制简化为10级制标准,江苏、湖南、陕西等省先后实行了河南简化后的标准。全国烤烟分级标准,不但数目多,而且分级方法不同,有的虽然等级数目一样,但标准所规定的内容各异。大体上可划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部位、颜色分组后,再分级。如16级制,是先分上部、中下部组,再分黄烟与青黄烟组,然后再分级。同时每个等级还规定有小部位(即脚叶、下二棚、腰叶、上二棚、顶叶)。 二是颜色分组后,再分级。如福建省的10级制,分黄烟组1~6级,青黄组1~4

级;东北、广东、广西的9级制,黄烟组分1~6级,青黄组分1~3级。 三是不分组,只分级。如云南、四川省的9级制标准,上、下部位不分,黄烟与青烟不分。该标准规定除1~3级不允许有青烟外,4~9级都允许有程度不同的青色烟叶。 以上这些标准的分级方法,16级制还是比较好的,基本上达到了同一等级的烟叶质量相近似。但也有不足之处,主要是:①部位规定过细过死,每个等级都局限有小部位。 ②颜色分的太多,如黄色烟叶规定有金黄、正黄、米黄、淡黄、土黄、深黄、老黄、红黄、棕黄、棕黄带褐等共10个颜色。颜色多、档次太近,相互间的概念不易搞清楚,各地体会不一致。③烟叶品质档次规定过细。如光泽、组织等规定有微差、略差、较差、差、很差,标准中有18个差;厚度分12个档次,且宽严不当,不易掌握。④标准体系不完整,没有规格和验收规则等方面的要求,各地理解不一,执行也不一致。尤其不分组,只分级的标准,不但烟叶的部位特征、特性没有分开,而且烟叶颜色也很混杂,同一个等级的烟叶有的全是黄色,则有的全是青色,质量差异很大。 由于全国烤烟标准种类繁多,且又不够科学合理,对烤烟生产发展和提高烟叶质量不利。同时也不利于卷烟配方和扩大烟叶出口。60年代初,随着烟草行业发展的需要,要求全国有个统一的烤烟国家标准。在国家科委的组织领导下,有国家标准局、轻工业部、供销合作总社、农业部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由郑州烟草研究所和有关单位进行研究制订烤烟国家标准,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和科学实验,于1963年设计了烤烟国家标准试行方案(17级制),并经过农业、工业验证后,1965年由国家科委批准在河南省试行;1966年推广到云南省试行。通过两省的试行,有关烟叶收购部门和卷烟厂,提出青黄烟

烟叶分级复习资料..

贵州大学农学院烟草专业之烟叶分级考试复习资料 贵州大学农学院烟草专业 烟叶分级考试复习题 第一章概述 一、烟叶分级的重要性: 1、有利于合理利用国家资源,充分发挥其资源和经济效益:大田烟叶素质各异,调制后质量也不相同,如果优劣混杂, 使用价值必然降低,造成资源浪费,经济效益降低。 2、满足卷烟工业的需要:原烟经过多次加工,科学配方才能生产出符合消费者要求的、风格不同的卷烟。科学配方是在 烟叶分级的基础上完成的。如高档烤烟型卷烟以中部叶为主。 3、有利于贯彻以质论价,优质优价的价格政策:不同质量的烟叶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也具有不同的经济价值,通过烟 叶分级可以使优质优价的价格政策得到正确贯彻。 4、有利于促进烟叶生产发展,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优质优价政策有利于调动烟农生产优质烟叶的积极性,增加烟农的经 济收入,同时分级和价格也为烟农指明了烟叶生产的方向。 5、有利于商业经营和对外贸易:与国际市场接轨,外贸部门可以发展对外贸易,出口创汇。 6、合理分级,有利于做好对烟叶副产品的开发利用:低质量烟叶及烟叶副产品合理的开发利用 二、国标的组成 1、文字标准:国标对每一个等级所做的文字规定。C1F:中部叶、橘黄、成熟、叶片结构疏松、身份中等、油份多、色度 浓、长度45cm、残伤≤10 % 2、实物标准:实物标样 3、名词术语:标准中所使用的一切概念、术语 4、分组:13组=8主组(上部柠檬黄、上部橘黄、上部红棕、中部柠檬黄、中部橘黄、下部柠檬黄、下部橘黄、晚熟叶) +5个副组(中下部杂色、上部杂色、光滑叶、青黄色、微带青) 5、分组因素及档次:成熟度(完熟、成熟、尚熟、欠熟、假熟)、叶片结构(疏松、尚疏松、稍密、紧密)、身份(中等、稍厚、厚、稍薄、薄)、油份(多、有、稍有、少)、色度(浓、强、中、弱、淡)

烤烟分级标准的外观质量要素(表)

烟叶外观质量,指人们感官可以作出判断的质量因素,用感观和经验来判定烟叶的等级质量,判定的方法通常是眼观、手摸、耳听、鼻闻。判定烟叶质量的主要因素有部位、颜色、成熟度、叶片结构、身份、油份、色度、宽度、长度、残伤和破损。烟叶的外观质量是内在质量的外部反映,是烟叶收购过程中分级的主要依据。一般认为优质烟叶的外观特征是:成熟度好,组织疏松,厚薄适中,颜色金黄、桔黄,油分足,光泽强,长度50~60cm,弹性好。国标GB2635-92烤烟,对不同部位烟叶外观质量要求如表1。 1、部位 烟叶不同的部位,有着不同的外观特征和内在品质。部位可分为下部叶(X)、中部叶(C)、上部叶(B)。 下部烟叶(X):包括脚叶(P)、下二棚叶(X);中部烟叶(C)包括上腰叶、正腰叶、下腰叶;上部烟叶(B):包括上二棚叶(B)、顶叶(T)。 不同部位的烟叶有其不同的外观特征。烟叶外观特征,因品种、土壤、气候条件和栽培措施的不同,会发生一些变化。通常以脉相和叶形作为划分部位的主要依据。 2、颜色 烟叶颜色,是指烟叶烘烤后的相关色彩、色泽饱和度和色值的状态。柠檬黄是“100%的黄色”;桔黄是“70%的黄色+30%的红色”;红棕是“30%的黄色+70%的红色”。烟叶分级中基本色,包括柠檬黄、桔黄、红棕;非基本色,包括青黄、微带青、杂色。

3、成熟度 成熟度,是分级中衡量烟叶品质的中心因素,也是影响卷烟质量的基础,是烤烟分级首要因素。世界各产烟国家的烟叶分级标准中,都把成熟度列为第一重要的分级因素。 烟叶成熟度好,其外观特征的表现是:颜色桔黄、桔红、金黄,色度浓,组织结构疏松,有明显的成熟斑,燃烧性好,香气量足,吃味醇和;烟叶成熟度差,其外观特征的表现是:颜色浅淡,易退色,叶面光滑,组织结构密至紧密,有的烟叶微带青甚至青黄色。成熟度可分为五档:完熟、成熟、尚熟、欠熟、假熟。 4、叶片结构 叶片结构,指烟叶细胞排列的疏密程度,划分为四档:疏松、尚疏松、稍密、紧密。 5、烟叶油分 烟叶油分,指烟叶组织细胞内含有的一种柔软液体或半液体物质,在烟叶外观上反映为油润、丰满、枯燥的程度,是烟叶在一定含水量条件下,人们眼看、手摸有油润或枯燥的不同感觉。油分可分为四档:多、有、稍有、少。 6、烟叶身份 烟叶身份,指烟叶的厚薄程度,包括烟叶的细胞密度和单位叶面积的重量状态。可分五个档次:中等、稍厚、稍薄、厚、薄。 7、叶片长度和宽度 长度,是指烟叶主脉基部至叶尖的直线量度。分级标准中,将叶片长度划分为大于或等于45cm、40cm、35cm、30cm、25cm五个档次,以5cm为递进梯度,根据不同等级的要求,规定某个等级不低于某个长度。四十二级标准中,规定长度下限为25cm,宽度未作要求,是标准的一项缺陷。发育好的烟叶,长宽比大多在1:0.4~0.5之间。美国的分级标准中,将宽度作为一项分级因素。 8、残伤与破损 残伤,指烟叶组织受到破坏,失去成丝的强度和坚实性,基本无使用价值。比如,过熟烟叶产生的病斑、焦尖、焦边等,以百分数(%)表示。破损,指烟叶受到机械损伤而失去

烟叶分级工国家职业标准

烟叶分级工国家职业标准 (修订稿)

1.职业概况 1.1职业名称:烟叶分级工。 1.2职业定义:指导和进行烟叶分级、收购与检验以及烟叶养护的人员。 1.3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4职业环境条件: 室内、室外、常温。 1.5职业能力特征。 1.5.1具有获取、领会、理解外界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1.5.2具有准确进行与业务有关的文字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1.5.3具有迅速、准确、灵活地运用手、鼻、眼等器官完成既定操作的能力。 1.5.4具有根据外界信息,作出既定操作所需的反应能力。 1.5.5具有参与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方面的能力。 1.5.6具有传授技艺和技术创新的能力。 1.6文化程度要求: 初中毕业以及以上(含同等学历)。 1.7培训要求。

l.7.1培训期限:未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者,初级200标准学时,中级300标准学时,高级400学时。已取得前级职业资格证书后,中级150标准学时,高级100标准学时,技师200标准学时,高级技师240标准学时。 1.7.2培训教师:理论教师应具有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初、中、高级工理论教师应从事本专业教学2年以上,技师、高级技师理论教师从事本专业教学5年以上,同时应具有讲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技能教师应具有一定理论基础,担任初级技能培训教师应具有本职业中级以上技能水平;担任中级或高级技能培训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以上技能水平;担任技师、高级技师技能培训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技能水平。 1.7.3培训场地设施:要求具有标准理论教室,具有本职业工作所需的实习基地和常用设施,并具有完备的烟叶生产、烟叶调制设备、烟叶样品等。 1.8鉴定要求。 1.8.1适用对象:从事本职业人员。 1.8.2申报条件: 初级(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 (1)初中以上学历,从事本职业(工种)见习期满一年的人员; (2)经本职业初级正规培训达标准学时数。 中级(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

国内标准的代号和编号

国内标准的代号和编号 (一)国家标准的代号和编号 国家标准的代号由大写汉字拼音字母构成,强制性国家标准代号为"GB",推荐性国家标准的代号为"GB/T"。 国家标准的编号由国家标准的代号、标准发布顺序号和标准发布年代号(四位数组成,示例如下: 强制性国家标准 推荐性国家标准 国家实物标准(样品),由国家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编号,编号方法为国家实物标准代号(为汉字拼音大写字母"GSB")加《标准文献分类法》的一级类目、二级类目的代号及二级类目范围内的顺序、四位数年代号相结合的办法,如: (二)行业标准的代号和编号 1、行业标准编号 行业标准代号由汉字拼音大写字母组成。行业标准的编号由行业标准代号、标准发布顺序及标准发布年代号(四位数)组成,示例如下: (1)强制性行业标准编号

(2)推荐性行业标准编号 2、行业标准代号 由国务院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其所管理的行业标准范围的申请报告,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查确定并正式公布该行业标准代号。已正式公布的行业代号见表。 序号行业标准行业标准代号序号行业标准名称行业标准代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教育 医药 煤炭 新闻出版 测绘 档案 海洋 烟草 民政 地质安全 公共安全 汽车 建材 石油化工 化工 石油天然气 纺织 有色冶金 黑色冶金 电子 广播电影电视 铁路运输 民用航空 林业 JY YY MT CY CH DA HY YC MZ DZ GA QC JC SH HG SY FZ YS YB SJ GY TB MH LY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金融系统 劳动和劳动安全 民工民品 核工业 土地管理 稀土 环境保护 文化 体育 物资管理 城镇建设 建筑工业 农业 水产 水利 电力 航空 航天 旅游 商业 商检 包装 气象 卫生 JR LD WJ EJ TD XB HJ WH TY WB CJ JG NY SC SL DL HB QJ LB SB SN BB QX WS

国家行业分类标准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

014 0140 中药材的种植指主要用于中药配制以及中成药加工的药材作物的种植。 02 林业 021 林木的培育和种植 0211 育种和育苗 0212 造林指在荒山、荒地、沙丘和退耕地等一切可以造林的土地上进行的林木和竹子 的种植活动和恢复森林的活动。 0213 林木的抚育和管理指为促进林木生长发育,在林木生长的不同时期进行的促进林木生长发育的 措施活动。 022 木材和竹材的采运指对林木和竹木的采伐,并将其运出山场至贮木场的生产活动。 0221 木材的采运 0222 竹材的采运 023 0230 林产品的采集指在天然森林和人工林地进行的各种林木产品和其他野生植物的采集等活 动。 03 畜牧业指为了获得各种畜禽产品而从事的动物饲养活动。 031 0310 牲畜的饲养指对牛、羊、马、驴、骡、骆驼等主要牲畜的饲养。 032 0320 猪的饲养 033 0330 家禽的饲养 034 0340 狩猎和捕捉动物指对各种野生动物的捕捉以及与此相关的活动。 039 0390 其他畜牧业 04 渔业 041 海洋渔业 0411 海水养殖指利用海水对各种水生动植物的养殖活动。 0412 海洋捕捞指在海洋中对各种天然水生动植物的捕捞活动。 042 内陆渔业 0421 内陆养殖指在内陆水域进行的各种水生动物的养殖。

092 贵金属矿采选指对在地壳中含量极少的金、银和铂族元素(铂、铱、锇、钌、钯、铑)矿 的采选活动。 0921 金矿采选 0922 银矿采选 0929 其他贵金属矿采选 093 稀有稀土金属矿采选指对在自然界中含量较小,分布稀散或难以从原料中提取,以及研究和使 用较晚的金属矿开采、精选活动。 0931 钨钼矿采选 0932 稀土金属矿采选指镧系金属及与镧系金属性质相近的金属矿的采选活动。 0933 放射性金属矿采选指对主要含钍和铀的矿石开采,以及对这类矿石的精选活动。 0939 其他稀有金属矿采选指对稀有轻金属矿、稀有高熔点金属矿、稀散金属矿,以及其他稀有金属矿 的采选活动。 10 非金属矿采选业 101 土砂石开采 1011 石灰石、石膏开采指对石灰、石膏,以及石灰石助熔剂的开采活动。 1012 建筑装饰用石开采指通常在采石场切制加工各种纪念碑及建筑用石料的活动。 1013 耐火土石开采 1019 粘土及其他土砂石开采指用于建筑、陶瓷等方面的粘土开采,以及用于铺路和建筑材料的石料、石 渣、砂的开采。 102 1020 化学矿采选指对化学矿和肥料矿物的开采。 103 1030 采盐指通过以海水(含沿海浅层地下卤水)为原料晒制,或以钻井汲取地下卤水, 或注水溶解地下岩盐为原料,经真空蒸发干燥,以及从盐湖中采掘制成的以氯化 钠为主要成分的盐产品的开采、粉碎和筛选活动。 109 石棉及其他非金属矿采选指对石棉、石墨、贵重宝石、金刚石、天然磨料,以及其他矿石的开采。 1091 石棉、云母矿采选

国家标准编号、名称

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 国家标准编号、名称 1. YBB00032005-2015 钠钙玻璃输液瓶 2. YBB00012004-2015 低硼硅玻璃输液瓶 3. YBB00022005-2-2015 中硼硅玻璃输液瓶 4. YBB00332002-2015 低硼硅玻璃安瓿 5. YBB00322005-2-2015 中硼硅玻璃安瓿 6. YBB00332003-2015 钠钙玻璃管制注射剂瓶 7. YBB00302002-2015 低硼硅玻璃管制注射剂瓶 8. YBB00292005-2-2015 中硼硅玻璃管制注射剂瓶 9. YBB00292005-1-2015 高硼硅玻璃管制注射剂瓶 10. YBB00312002-2015 钠钙玻璃模制注射剂瓶 11. YBB00322003-2015 低硼硅玻璃模制注射剂瓶 12. YBB00062005-2-2015 中硼硅玻璃模制注射剂瓶 13. YBB00032004-2015 钠钙玻璃管制口服液体瓶 14. YBB00282002-2015 低硼硅玻璃管制口服液体瓶 15. YBB00022004-2015 硼硅玻璃管制口服液体瓶 16. YBB00272002-2015 钠钙玻璃模制药瓶 17. YBB00302003-2015 低硼硅玻璃模制药瓶 18. YBB00052004-2015 硼硅玻璃模制药瓶 19. YBB00362003-2015 钠钙玻璃管制药瓶 20. YBB00352003-2015 低硼硅玻璃管制药瓶 21. YBB00042004-2015 硼硅玻璃管制药瓶 22. YBB00282003-2015 药用钠钙玻璃管 23. YBB00272003-2015 药用低硼硅玻璃管 24. YBB00012005-2-2015 药用中硼硅玻璃管

常见标准代号一览表

常见标准代号一览表 中国标准: CB-中国船舶行业标准CH-中国测绘行业标准CJ-中国城镇建设行业标准 CY-中国新闻出版行业标准 DA-中国档案工作行业标 准 DB-中国农机工业标准DJ-中国电力工业标准 DL-中国电力建设行业标DZ-中国地质矿产行业标 准准 EJ-中国核工业行业标准 FZ-中国纺织行业标准 GB-中国国家强制性标准GB/T-中国推荐性国家标准GJB-中国国家军用标准GY-中国广播电影电视行GA-中国公共安全行业标 业标准准 HB-中国航空工业行业标 准 HG-中国化工行业标准HJ-中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Y-中国海洋工作行业标 准 JB-中国机械行业(含机械、电工、仪器仪表等)强制性行业标准JC-中国建筑材料行业标准 JB/T-中国机械行业(含机械、电工、仪器仪表等)推荐性行业标准JG-中国建筑工业行业标准 JR-中国金融系统行业标准JT-中国公路、水路运输行 业标准 JY-中国教育行业标 准 JZ-中国建筑工程标准

LD-中国劳动和劳动安全行业标准LY-中国林业行业标准 MH-中国民用航空行业标 准 MT-中国煤炭行业标准MZ-中国民政工作行业标准NY-中国农业行业标准 QB-中国轻工行业标准QC-中国汽车行业标准QJ-中国航天工业行业标准 SB-中国商业行业标准SC-中国水产行业标准SH-中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 SJ-中国电子行业标准SL-中国水利行业标准SN-中国进出口商品检验行 业标准 SY-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TB-中国铁路运输行业标准TD-中国土地管理行业标 准 TY-中国体育行业标 准 WB-中国卫生标准WH-中国文化行业标准WJ-中国兵器工业标准 XB-中国稀土行业标准 YB-中国黑色冶金行业标 准 YC-中国烟草行业标准YD-中国邮电通信行业标准YS-中国有色金属行业标准YY-中国医药行业标准 ZB-中国专业标准ZBY-中国仪器行业专用标 准 ZY-中国中医行业标 准 CNS-台湾工业标准国际标准:

烤烟分级

烟叶分级就是按烟叶类型、质量优劣划分成若干个等级,以便于按质论价,便于卷烟工业配方使用。烟叶分级标准是指对烟叶商品等级所做的统一技术规定。主要包括烟叶分级技术要求、验收规格、验收规则等内容。烟叶分级标准以文件(字)标准为主,实物标准为辅,是分级、收购和工商交接的依据。现行的烤烟分级标准是国家技术监督局于 2000年4月4日批准《GB26351 992(烤烟)第2号修改单》的42级,于2000年烤烟收购起实施。 一烟叶分组 烤烟分组是指依据烟叶部位、颜色以及其他和总体质量相关的主要特征,将同一类型内的烟叶进一步划分,是划清等级的基础。分组体系包括主组和副组两部分。主组是为生长发育正常,调制适当的烟叶设置的,包容了正常条件下生产的大部分烟叶。主组的分组因素是部位和颜色,是依烟叶着生部位和基本色(黄色)深浅划分的。副组主要是为区分那些因生长发育不良或采收不当或调制失误以及其他原因造成的低质量烟叶,正常生产条件下这类烟叶所占比例是有限的。42级国标分13组。 1、主组划分 ①部位分组: 不同部位的烟叶有着不同的外观特征,同时也具有不同的内在质量。按照烟叶在烟株上的着生位置的不同,自下而上分为五个部分,分别称为脚叶(P)、下二棚(X)、腰叶(C)、上二棚(B)、顶叶(T): 本标准本着简便易行的原则,认为脚叶与下二棚、上二棚与顶叶外观特征与内在质量较为接近,因此,将部位划分为下部(X)、中部(C)、上部(B)三个组。 不同部位烟叶外观特征的变化一般具有下述规律: 部位由下至上,叶片厚度由薄趋厚;叶片颜色由浅趋深:

叶片结构由疏松趋紧密;叶脉由细趋粗;叶形由宽圆趋窄;叶尖由钝趋尖。一般情况下不同部位烟叶的外观特征见下表 ②颜色分组 颜色分组指按烟叶基本色(黄色)深浅把烟叶分成不同的组别。烟叶基本色是指鲜烟调制后呈现的正常颜色包括柠檬黄、桔黄、红棕三种。现行烤烟分级标准将烟叶按基本色深浅划为: 柠檬黄色组、桔黄色组、红棕色组。a柠檬黄色组: 烟叶表面呈现纯正的黄色,在习惯称呼的淡黄、正黄色域内。产生于下部、中部、上部。用英文字母L表示。b桔黄色组: 烟叶表面以黄色为主,并呈现较明显红色,在习惯称呼的深黄和金黄色域内。产生于下部、中部和上部叶。用英文字母F表示。c红棕色组: 烟叶表面呈现红黄色或浅棕黄色,在习惯称呼的红黄和棕黄色域内。产生于上部叶。用英文字母R表示。特别强调的是: 红棕色是基本色,指的是正常生长、调制所形成的烟叶颜色。而那些因调制不当或其他原因造成的红色、棕色,如烤红、潮红等,是不能视为红棕色的。 ③完熟叶组 完熟叶组用英文字母H表示,产生在上二棚以上位置(包括上二棚),烟叶达到高度或充分成熟,油分稍有,烟质(地)干燥,手触摸有干燥感,叶面皱折,颗粒多,有成熟的斑点,叶色深。 经部位和颜色二次分组,主组内共划分出下部柠檬黄色组(XL)、下部桔黄色组(XF): 中部柠檬黄色组(CL)、中部桔黄色组(CF): 上部柠檬黄色组(BL)、上部桔黄色组(BF)、上部红棕色组(BR)和完熟叶组(H)等八个组。2副组划分

烟叶分级竞赛试题

烟叶评级技能培训理论知识模拟试卷(4)单位: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分数:________ 一、单项选择(第1题~第80题。每题选择一个正确答案,请在答题卡上把题号下答案的字母填入题内对应的位置中。每题0.6分,满分48分。) 1、在适宜害虫发生的季节,()是害虫生长发育快慢或发生期迟早的重要因素。 A、温度的高低 B、光照的长短 C、光照的强弱 D、湿度的大小 2、在低温诱导下不同品种的花期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前,以下品种中,相对来说对低温最敏感的品种是()。 A、K326 B、NC891 C、K346 D、NC82 3、为了防止底烘的发生,宜采用合适的栽植密度,控制()的用量。 A、磷肥 B、钾肥 C、氮肥 D、微肥 4、正常情况下,烟叶第一次采收是在现蕾时,第二次采收要在打顶后()d左右,以后每隔7~9d采收一次。 A、7 B、10 C、8 D、6 5、一般来说,越接近工艺成熟的烟叶,烤后色泽越容易形成(),光泽变强,组织结构变疏,且有颗粒感。 A、柠檬黄 B、淡黄色 C、桔黄色 D、褐色 6、打叶复烤各工序中原料准备的检验内容包括:原烟()、烟叶板结程度和原烟含梗率。 A、等级 B、温度 C、含水率 D、温度 7、解把率取样,在铺叶解把后叶基传送带的整个皮带宽度上,随机截取()g样品;每生产班至少取样2次。 A、3000±300 B、3000±200 C、2800±300 D、2800±200 8、长江中上游烟草种植区烤烟烟叶样品()烟叶糖碱比值相对偏低。 A、上部 B、中部 C、中下部 D、下部 9、外香型卷烟由于外加香(),所以可以掺用相对等级较低的烟叶原料。 A、浓郁 B、较轻 C、突出 D、浓烈 10、在配方中占比例较大,提供基础香味的是()。 A、主体烟叶 B、调香味烟叶 C、调浓度烟叶 D、调劲头烟叶 11、在年降雨量()的地区,适宜烟叶生长。 A、500~1000mm B、600~800mm C、200~900mm D、500~1300mm 12、烟草栽培,产量与品质在一定范围内是统一的,若产量超过一定范围,随着产量的提高则品质() A、显著提高 B、显著下降 C、不变 D、没有规律 13、过熟的烟叶烤后颜色()。

国家标准的代号和编号

国家标准的代号和编号 (一) 国家标准的代号和编号 国家标准的代号由大写汉字拼音字母构成,强制性国家标准代号为"GB",推荐性国家标准的代号为"GB,T"。 国家标准的编号由国家标准的代号、标准发布顺序号和标准发布年代号(四位数组成),示例如下: 强制性国家标准 推荐性国家标准 国家实物标准(样品),由国家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编号,编号方法为国家实物标准代号(为汉字拼音大写字母"GSB")加《标准文献分类法》的一级类目、二级类目的代号及二级类目范围内的顺序、四位数年代号相结合的办法,如: (二) 行业标准的代号和编号 1、代号和编号

行业标准代号由汉字拼音大写字母组成。行业标准的编号由行业标准代号、标准发布顺序及标准发布年代号(四位数)组成,示例如下: (1) 强制性行业标准编号 (2) 推荐性行业标准编号 2、行业标准代号 由国务院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其所管理的行业标准范围的申请报告,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查确定并正式公布该行业标准代号。已正式公布的行业代号见表。 行业标准代序号行业标准序号行业标准名称行业标准代号号 教育金融系统 1 JY 30 JR 医药劳动和劳动安全 2 YY 31 LD 煤炭民工民品 3 MT 32 WJ 新闻出版核工业 4 CY 33 EJ 测绘土地管理 5 CH 34 TD 档案稀土 6 DA 35 XB 海洋环境保护 7 HY 36 HJ 烟草文化 8 YC 37 WH 民政体育 9 MZ 38 TY 地质安全物资管理 10 DZ 39 WB 公共安全城镇建设 11 GA 40 CJ

汽车建筑工业 12 QC 41 JG 建材农业 13 JC 42 NY 石油化工水产 14 SH 43 SC 化工水利 15 HG 44 SL 石油天然气电力 16 SY 45 DL 纺织航空 17 FZ 46 HB 有色冶金航天 18 YS 47 QJ 黑色冶金旅游 19 YB 48 LB 电子商业 20 SJ 49 SB 广播电影电视商检 21 GY 50 SN 铁路运输包装 22 TB 51 BB 民用航空气象 23 MH 52 QX 林业卫生 24 LY 53 WS 交通地震 25 JT 54 DB 机械外经贸 26 JB 55 WM 轻工海关 27 QB 56 HS 船舶邮政 28 CB 57 YZ 通信 29 YD (三) 地方标准的代号和编号 1、地方标准的代号 由汉字"地方标准"大字拼音"DB"加上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划代码(见表1,2)的前两位数子,再加上斜线T组成推荐性地方标准;不加斜线T为强制性地方标准,如: 强制性地方标准:DB×× 推荐性地方标准:DB××,T

烟叶分级

第一章概述 一、烟叶分级的重要性: 1、有利于合理利用国家资源,充分发挥其资源和经济效益:大田烟叶素质各异,调制后质量也不相同,如果优劣混杂,使用价值必然降低,造成资源浪费,经济效益降低。 2、满足卷烟工业的需要:原烟经过多次加工,科学配方才能生产出符合消费者要求的、风格不同的卷烟。科学配方是在烟叶分级的基础上完成的。如高档烤烟型卷烟以中部叶为主。 3、有利于贯彻以质论价,优质优价的价格政策:不同质量的烟叶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也具有不同的经济价值,通过烟叶分级可以使优质优价的价格政策得到正确贯彻。 4、有利于促进烟叶生产发展,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优质优价政策有利于调动烟农生产优质烟叶的积极性,增加烟农的经济收入,同时分级和价格也为烟农指明了烟叶生产的方向。 5、有利于商业经营和对外贸易:与国际市场接轨,外贸部门可以发展对外贸易,出口创汇。 6、合理分级,有利于做好对烟叶副产品的开发利用:低质量烟叶及烟叶副产品合理的开发利用 二、国标的组成 1、文字标准:国标对每一个等级所做的文字规定。C1F:中部叶、橘黄、成熟、叶片结构疏松、身份中等、油份多、色度浓、长度45cm、残伤≤10 % 2、实物标准:实物标样 3、名词术语:标准中所使用的一切概念、术语 4、分组:13组= 8主组(上部柠檬黄、上部橘黄、上部红棕、中部柠檬黄、中部橘黄、下部柠檬黄、下部橘黄、晚熟叶)+5个副组(中下部杂色、上部杂色、光滑叶、青黄色、微带青) 5、分组因素及档次:成熟度(完熟、成熟、尚熟、欠熟、假熟)、叶片结构(疏松、尚疏松、稍密、紧密)、身份(中等、稍厚、厚、稍薄、薄)、油份(多、有、稍有、少)、色度(浓、强、中、弱、淡) 6、验收规格:水分、纯度允差、砂土率、扎把等 7、检验方法:抽取比例、水分、砂土率等有标准的检验方法 8、烟叶的包装、运输、保管 三、国标的作用 1、质量导向作用 2、对烟草农业生产定向栽培的引导作用 3、对卷烟质量的规范作用 4、协调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作用 5、连接国际市场的纽带作用 四、中国烟叶分级标准发展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烤烟国家标准:1959~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烤烟分级标准放松执行,烟厂生产被迫掺用烟头、烟秸皮、烟权、荷叶,甚至树叶都掺人卷烟中。随着农业生产及烟叶生产的恢复发展,1962年河南省恢复执行16级标准,卷烟厂亦停止掺用非烟叶的代用品。但当时全国执行的烤烟标准尚有8个之多。1963年制定出了烤烟国家标准试行方案(17级制烤烟标准)。1977年17级制烤烟分级标准转化为15级烤烟分级标准。1981年4月,国家标准局、农业部、轻工业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联合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烤烟国家标准》,自1982年新烟上市起在全国烟区执行。1985年10月国家标准局及烟草专卖局联合修改了原烤烟15级制标准,主要增加了烟叶成熟度和长度要求;修改了组织结构和部分颜色概念,放宽了对残伤的限制和对光泽的要求,严格划清了青黄烟与黄烟的分界线;取消了不分部位的乙型标准,成为全国统一的15级制烤烟标准。1987年5月国家烟草专卖局制定了烤烟标准方案分作4个部位,3个基本色,选用了色均度、洁净度等分级因素,共分为35个等级。1988年2月国家烟草专卖局对出口烟叶标准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标准取消了顶叶组,增加了完熟组,并将品质因素中的“色均度”改为“色度”,取消了“洁净度”,增加了“均匀度”。修订后更明显的是增加了4个等级,共为39个等级。1989年4月对39级烤烟分级标准做了修订。1990年4月国家烟专卖局将原来的微带青组中的3个部位3个等级增加了1个上部微带青等级,并将原来的微带青概念的支脉带青修订为叶脉带青。这样就形成了“国家烤烟40级标准”1992年8月15日发布,自1992年9月工日在全国烟区实施。2000年4月4日:42级。在40级的基础上增加了C4F、C4L 五、我国旧国标与国外国标差距: 1、部位分得过于粗放:国际烤烟主产国分级标准一般划分4~5个部位,我国15级国家标准只是划分上、下两个部位。 2、对上等烟的颜色、光泽要求偏严。成熟度好、颜色偏深、偏暗的烟叶价格低 3、没按颜色、性质、用途分组。一个等级内允许有几种颜色和不同质量的烟叶 4、不利于扩大烟叶出口。部位分的过粗,混部位、混颜色、混等级。

行业分类 国标

行业分类标准 行业分类标准 ·A 农、林、牧、渔业2011年08月18日 ·B 采矿业2011年08月18日 ·C 制造业2011年08月18日 ·D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2011年08月18日 ·E 建筑业2011年08月18日 ·F 批发和零售业2011年08月18日 ·G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011年08月18日 ·H 住宿和餐饮业2011年08月18日 ·I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011年08月18日 ·J 金融业2011年08月18日 ·K 房地产业2011年08月18日 ·L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011年08月18日 ·M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2011年08月18日 ·N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2011年08月18日 ·O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2011年08月18日 ·P 教育2011年08月18日 ·Q 卫生和社会工作2011年08月18日 ·R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2011年08月18日 ·S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2011年08月18日 · ·T 国际组织 2011年08月18日

A农、林、牧、渔业 本门类包括01~05大类 01农业 指对各种农作物的种植 011 谷物种植 指以收获籽实为主,供人类食用的农作物的种 植,如稻谷、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的种植0111 稻谷种植 0112 小麦种植 0113 玉米种植 0119 其他谷物种植 012 豆类、油料和薯类种植 0121 豆类种植 0122 油料种植 0123 薯类种植 013 棉、麻、糖、烟草种植 0131 棉花种植 0132 麻类种植 0133 糖料种植 指用于制糖的甘蔗和甜菜的种植 0134 烟草种植 014 蔬菜、食用菌及园艺作物种植 0141 蔬菜种植 0142 食用菌种植 0143 花卉种植 0149 其他园艺作物种植 015 水果种植 0151 仁果类和核果类水果种植 指苹果、梨、桃、杏、李子等水果种植 0152 葡萄种植 0153 柑橘类种植 0154 香蕉等亚热带水果种植 指香蕉、菠萝、芒果等亚热带水果种植 0159 其他水果种植 016 坚果、含油果、香料和饮料作物种 植 0161 坚果种植 0162 含油果种植 指椰子、橄榄、油棕榈等的种植 0163 香料作物种植 0169 茶及其他饮料作物种植 0170170 中药材种植 指主要用于中药配制以及中成药加工的药材作 物的种植 0190190 其他农业 指上述未列明的农作物种植02林业 021 林木育种和育苗 0211 林木育种 指应用遗传学原理选育和繁殖林木新品种核心 的栽植材料的林木遗传改良活动 0212 林木育苗 指通过人为活动将种子、穗条或植物其他组织 培育成苗木的活动 0220220 造林和更新 指在宜林荒山荒地荒沙、采伐迹地、火烧迹地 、疏林地、灌木林地等一切可造林的土地上通过 人工造林、人工更新、封山育林、飞播造林等方 式培育和恢复森林的活动 0230230 森林经营和管护 指为促进林木生长发育,在林木生长的不同时 期进行的促进林木生长发育的活动024 木材和竹材采运 指对林木和竹木的采伐,并将其运出山场至贮 木场的生产活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