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教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教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教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教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练习题及答案

金与南宋的对峙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1 女真族的崛起 1.女真统一:女真族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11世纪末,完颜部的首领阿骨打进一步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 2.女真建国:1115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他就是金太祖。

3.发展壮大:金太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女真势力迅速壮大。 知识点2 金灭辽及北宋 4.金灭辽 ( 1 )背景:正当女真崛起之时,辽和北宋的统治却是危机重重,统治者腐败无能,人民不断起义。当金军攻占了辽的一些地区后,北宋朝廷想借金的势力收复被辽占领的失地,于是遣使与金联系,双方订立盟约,相约夹攻辽朝。 ( 2 )概况:北宋出兵伐辽,被辽军打得大败。而金军势如破竹,相继攻占辽的都城和许多地区。1125 年,辽被金灭亡。 5.金灭北宋 ( 1 )背景:金在与北宋联兵攻辽的过程中,看到了北宋政治上的腐败和军事上的无能,于是在灭辽后发动了对宋的战争。 ( 2 )概况:面对金军的强大攻势,宋徽宗、宋钦宗无心抵抗,只想着妥协求和。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知识点3 南宋的偏安 6.南宋建立:北宋灭亡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登上皇位,赵构就是宋高宗,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7.岳飞抗金 ( 1 )背景: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大举南下,南宋军民奋起抵抗。 ( 2 )概况:岳飞等抗金将领率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岳飞统率的“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撤。 ( 3 )结果: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及他们的统治,便向金求和,下令岳飞班师,并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8.宋金议和 ( 1 )内容: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 2 )影响: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后来,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教案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岳飞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抗金将领,他为什么受到人民的尊敬和爱戴,南宋与金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问题:女真族何时建立的金?首领是谁?都城设立在哪里? 学生:12世纪初,完颜阿骨打建立金,都城会宁。 展示《大金国志》 女真 四、金的建立1、建立者:2、时间:3、定都:4、民族:女真 完颜阿骨打(金太祖)12世纪初期 会宁(阿城) 《大金国志》记载,说女真人“俗勇悍,喜战斗,耐饥渴苦辛,骑马上下崖壁如飞,济江河不用舟楫,浮马而渡。” 教师:通过这些资料,反映出女真有什么品质呢? 学生:骁勇善战、彪悍、好战。 教师:当然资料展示的有些夸大的成分。除了这些品质之外,女真族同时 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满清王朝的祖先。 教师:女真建立了金,随着金的壮大,金灭辽,后1127年,金灭北宋。 展示:历史事实 宋徽宗和宋钦宗被掳走,这就是岳飞词中提到的“靖康耻”。同年南宋建立。 教师:南宋的建立者是谁?定都? 学生:赵构,临安。 教师:赵构是谁的儿子?赵构是宋徽宗的儿子。后来南宋与金之间的战争 中涌现了一大批优秀将领,其中最突出的人物是谁? 学生:岳飞。 活动:岳飞精忠报国,但是岳飞的结局让人唏嘘不已。大家思考一下,为 什么岳飞抗金节节胜利的时候为什么会被十二道金牌召回,并被皇帝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912 13 1110 ①916 ②960年③1038④1115⑤①②③④辽10世纪初 西夏11世纪前期金12世纪前期北宋960年 南宋 1127年 ⑤1127 ①916年②960 ③1038④1115年⑤1127年 感悟一:少数民族的历史贡献 感悟二:什么样的民族关系最理想 感悟三:岳飞是人民心目中的英雄 思考,少数民族对我国有什么历史贡献?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优质教案

第3课土地改革(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的内容。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剥削制度,解放了生产力,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并为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本课前承新中国政权的建立,后启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在本章教材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历史学科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为教师在教学上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知识。初二的学生好奇心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理解土地改革的开展原因、开展及基本完成;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引导收集整理或向家人、长辈了解有关土地改革的信息,理解和认识解放后的土地改革,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学会收集、分析、整理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土地改革的作用与抗美援朝的胜利一样,都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还为即将到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 四、重点和难点 1、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开展和完成。 2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提前预习课文,向家人了解土地改革的历史。 六、教学方法

通过播放视频创设情景,分组讨论、启发式教学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七、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歌曲《白毛女——秋收》通过杨白劳的唱词中唱到:“高粱谷子望不到到边,黄家的土地数不完,东家住高楼,佃户们来收秋,流血流汗当马牛……”这种状况是什么时候结束的呢?农民什么时候有了自己的土地呢?让我们一起进入第3课土地改革。 2、讲授新课: 本课共学习三个板块:农村筑起土地梦 改革掀起创新路 农业走向发展路 板块(一)农村筑起土地梦 课件展示中国农村解放前的具体情况。 师:通过上图可以看出当时土地大多掌握在谁的手中? 生:土地大多掌握在地主手里。

【优质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教案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难点: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合影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便拉开了序幕。通过农村改革,农民“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那么,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1978年12月18日,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队长严宏昌把18户农民召集到一起,私下立了一份生产契约,并含着眼泪按下鲜红的手印,这份契约当之无愧地成

为农民告别饥荒的宣言书。这是一份怎样的契约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展示史料,并请三个学生朗读: 农民甲:“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还得慢慢晃。” 农民乙:“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咱们自己的。” 农民丙:“今年企业效益不错,年收入超过许多国有企业,我发财了,带动乡亲们也开始富裕了。” 2.读材料,分析讨论:刚才几位同学朗读的材料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变化过程。首先看一下农民甲的台词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状况? 提示:农民甲反映了改革开放前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人们缺乏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的弊端。 3.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乙的台词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一项政策?农村的改革首先是从哪里开始的?你觉得这一政策有什么作用? 提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4.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丙所说的企业是什么企业?它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提示:乡镇企业。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 5.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哪些调整或改革? 提示:师生共同归纳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 ①1950~1952年,土地改革。②1953~1956年,农业合作化运动。③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④1978年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史料展示: 材料一: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八课导案

第八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二) 备课时间: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隋唐时期书画的成就及代表人物、莫高窟艺术、隋唐乐舞 2、使学生把课内与课外知识相结合,开阔眼界与思维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隋唐文化对中国和世界文化发展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 【教学难点】灿烂夺目的书法和绘画 【教法学法】学后教、当堂训练、阅读、自学、启发、探究。【知识链接】 多媒体播放视频舞蹈《千手观音》片段 导语:美轮美奂的舞蹈给予我们无尽的艺术享受,而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千手观音”的图像正式保存在盛唐时期所绘的敦煌壁画中。这一舞蹈不仅采用了敦煌壁画中善良的千手观音形象,而且融入了盛唐乐舞的多向元素。它以恢宏的气势展现了大唐王朝的繁荣与昌盛,以绚烂夺目的色彩解释了辉煌的隋唐文化。今天就让我们在它的引领下走进这一艺术殿堂。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阅读教材38页-40页,第一标题“灿烂夺目的书法和绘

题: 1.特点:大量吸收了______和周边各国的传统乐舞。 2、著名的歌舞大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著名的舞蹈家: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颜真卿和柳公权的楷书,结构严谨,法度精密。据说,宋朝人 将他们二人的楷书用作印刷字体,称之为“宋体字”。我们课 本中,就有大量宋体字,你看它们与颜柳的书法有什么相似之处? 【达标检测】 1.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是() A.欧阳询 B.顔真卿 C.苏轼 D.柳公权 2.对隋唐乐舞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隋艺术家将中原乐舞与各族乐舞融为一体 B.著名的歌舞大曲有歌颂唐玄宗武功的《秦王破阵乐》 C.盛唐时流行的《霓裳羽衣舞》是唐玄宗参与创编的 D.唐朝时著名舞蹈家公孙大娘善于剑器舞 3.敦煌壁画的内容是() ①表现佛教故事②塑像姿态各异③塑像富于艺术魅力④描绘社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教案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 女真族兴起,阿骨打建立了金国,先后灭了辽和北宋。南宋开始后,金兵数次进攻南宋。南宋军民在抗战派将领岳飞等领导下,奋起抵抗金兵,给金兵以重创,特别是在郾城大捷后,抗金斗争一度出现很好态势。但当抗金斗争顺利发展的时候,宋高宗和秦桧等投降派却杀害了岳飞,向金求和,后达成了宋金和议,从而形成了宋金对峙的局面。岳飞抗金是本目的重点,而对岳飞本人及岳飞抗金的评价是本课的又一难点。 二、课程标准 掌握金的建立;了解岳飞抗金,宋金议和等基本史实和概念。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掌握金的建立;了解岳飞抗金,宋金议和等基本史实和概念。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史实景儿历史人物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国内民族战争的能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并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以促进他们的思维发散能力的培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四、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女真政权的建立和岳飞抗金; 难点:正确评价岳飞抗金。 五、教学流程

真人 “ 俗勇悍,喜战斗,耐 饥,骑马上下崖壁如 渴苦辛 ,济江河不 、金的建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八 千 里 路 云 和 月 三 十 功 名 尘 与 土 教师:岳飞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抗金将领,他为什么受到人民的尊敬和 爱戴,南宋与金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问题:女真族何时建立的金?首领是谁?都城设立在哪里? 学生:12 世纪初,完颜阿骨打建立金,都城会宁。 展示《大金国志》 四 说女 飞用舟楫,浮马 而渡。 ” 真 女 教师:通过这些资料,反映出女真有什么品质呢? 学生:骁勇善战、彪悍、好战。 教师:当然资料展示的有些夸大的成分。除了这些品质之外,女真族同 时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满清王朝的祖先。 教师:女真建立了金,随着金的壮大,金灭辽,后 1127 年,金灭北宋。 展示:历史事实 宋徽宗和宋钦宗被掳走,这就是岳飞词中提到的“靖康耻”。同年南 宋建立。 教师:南宋的建立者是谁?定都? 学生:赵构,临安。 教师:赵构是谁的儿子?赵构是宋徽宗的儿子。后来南宋与金之间的战 争中涌现了一大批优秀将领,其中最突出的人物是谁? 学生:岳飞。 活动:岳飞精忠报国,但是岳飞的结局让人唏嘘不已。大家思考一下, 为什么岳飞抗金节节胜利的时候为什么会被十二道金牌召回,并被

2021年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 土地改革教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教案1 新人教版 课标要求 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导入框”图文,讨论回答:农民拔除原来地主所立的地界碑,意味着什么?(这片土地原先属于地主所有,现在已经归翻身农民所有了)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在旧中国,占农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他们借此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农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20%~30%的土地,他们受尽剥削,不得饱暖。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只用几年时间就彻底推翻了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你知道这一过程是怎样的吗?由此导入新课。 推进新课 一、土地梦想——土地改革的背景 课件出示资料: 学生阅读材料及教材第一段内容,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解放前旧中国封建土地制度的状况如何? (2)这样的土地占有状况,会对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什么样的不利影响? (3)你认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地主、富农凭借占有的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贫农、雇农和中农终年辛勤劳动,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旧中国的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

地改革。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认识土地改革的历史背景及土地改革的必要性。然后教师过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新成立的人民政府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二、暴风骤雨——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课件出示:《向农民宣传土地改革法》图片,教师简介: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成为指导土地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据。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识记《土地改革法》颁布的时间及内容。 2.土地改革 (1)目的 课件出示教材第一目小字部分,探究土地改革的目的。 生:改革的目的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2)过程 课件放映一段有关土地改革的纪录片,试分析此次土地改革的主要地点、步骤。 生:主要地点是在新解放区。 步骤是从1950年冬开始,有计划地分期分批进行。 讨论:①这次土地改革同过去的土改有什么不同?②为什么把地主家的土地分给农民?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①注意保存富农经济,也分给地主一份应得的土地,让他们自食其力,富有人文主义精神,减少了改革的阻力。②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是农民遭受剥削的总根子,它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3)结果 学生回答: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近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等。还免除了每年向地主缴纳约350亿千克粮食的地租,农民真正得到了解放。总的看来,解放前很多农民房无一间,地无一垅,终年饥寒交迫,土改以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过渡:近3亿农民真正地翻身当家作了主人,将产生多么巨大的能量? 三、千秋功业——土地改革的意义 1. 课件出示材料: 材料一这是1952年1月1日,为了宣传农村土地改革的胜利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的一套《土地改革》特种邮票,全套4枚。 材料二时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说:“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的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成的。所以说,这是一次最彻底的最全面的最成功的土地改革。” 材料三毛泽东也曾兴奋地说:“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 材料四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这就是劳动农民翻身做主人的感觉。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36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 土地改革》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 土地改革》教案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 教学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里,土地大多集中在地主手里。农民长年累月“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勤劳作,收获物大部分要交租纳税,自己所得无几。那么,农民最大的愿望应该是什么呢?对,获得土地。为了人民的愿望,也为了巩固政权,人民政府进行了土地改革。那么土地改革是怎么回事呢?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一)土改的背景 1.展示图表: 2.教师提问: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当时土地大多掌握在哪类人的手中? 提示:土地大多掌握在地主手里。 3.教师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旧中国,占农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百分之七八十的土地。而占农村人口百分之九十的贫农、雇农和中农,他们终年辛勤劳动,却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 4.史料展示: 材料一:《白毛女》描写的是在封建土地制度下,恶霸地主黄世仁对杨白劳及其女儿喜儿肆意的压榨,而杨白劳等穷苦农民却毫无办法,黄世仁甚至还逼杨白劳用女儿抵债(杨白劳在除夕夜被逼无奈逃租),后杨白劳喝卤水自杀,女儿喜儿逃进深山老林,由于在山里的生活非常艰辛、困难,在吃的方面营养跟不上,她的头发都变白了。直到八路军解放了她的家乡,喜儿才在深山中被找回。 材料二: 5.教师归纳:结合材料和课本,介绍土地改革的背景。

新中国成立前,农民生活困苦;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农村存在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这种状况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二)土改的进行和结果 1.图片展示: 斗地主游戏的界面历史上的斗地主 2.教师过渡:前图是大众比较熟悉的游戏,而在中国历史上确实有斗地主这一幕,如后图。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在运动中,对一些恶霸地主展开了批斗。 3.提出问题:土地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提示: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 4.教师讲述:土改的结果。 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每年需向地主缴纳的300多亿千克粮食的地租也被免除。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目标导学二:土地改革的意义 1.史料展示: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导学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编制:审核:班级:姓名:时间:编号: 第八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标要求】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学习目标】1、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时间、历史意义。2、理解十一届三中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3、归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了哪些进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学习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学习难点】关于真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召开的内在联系 【学习方法】分析资料、设疑讨论、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彻底否定“”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上来,实行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2.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 的新时期。 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工作在全国展开。 【合作探究】 讨论:说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哪些重大影响。 【课堂小结】 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内容、意义) 民主与法制建设加强(①1980年②成果③意义) 【当堂检测】 填一填: 1、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引起全国上下不满的方针是。 2、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和政府实行的政策是 3、成为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是 4、新时期比较完善的宪法是年颁布的第四部《》。 5、1980年,党中央为___________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选择题: 1、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转折意义的会议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二大C十三大D十四大 2、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A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B阶级斗争上来C工人队伍的整顿上来C解决工人下岗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

第 1 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记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知道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 2、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土地改革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察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明白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坚定建设新中国的决心。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堂: 播放音乐《走进新时代》,展示图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道路”。 一曲《走进新时代》为我们刻画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建国到改革开放的自立、自强的发展之路。正如歌词中所说的“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从本学期开始,我们就沿着这样一条路一起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了解我们的祖国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的。 (二)教师引领,自学探究: 第一篇——二中全会引乾坤 播放视频:“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讲话”片段。 文字材料: 从现在起,重新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毫无疑问,城乡必须兼顾……绝不可以丢掉乡村,仅顾城市……但党的工作重心必须放在城市。 我们由此可以看到,在这次七届二中全会中,中国共产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重大决定。会后,毛泽东更是率领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京,他们将开创一个新事业,缔造一个崭新的共和国,带领全国人民跨进新时代。 为了这个伟大的新事业,中国共产党和社会各界作了充分详细的筹备,下面我们来一起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课土地改革学案新人教版

第三课土地改革 学习目标 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原因) 了解土地改革的概况; 熟练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及土地改革的重要历史意义。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学习难点: ?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 学习过程: 预习提纲: 1、教师展示学生自学成果:(用投影仪或提问学生或教师用课件展示答案)(1') 2、学生巩固基础:明确上述知识点后,让学生通过诵读、默想、互问等方式熟练记忆上述知识点(4') 3、基础巩固题。(7') 针对基础提纲提问,并适当拓展。 土地改革的直接目的是: 根本目的是: 土地改革的时间:从年到年 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 新中国成立后,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主要是因为:。

4、师生共同探究(12') (1)请同学们把本小组内部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下面,请其他小组同学或老师帮助解决。(2') (2)师生共同探究下列问题:(10') 一、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二条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但地主的其他财产不予没收。 第十条所有没收和征收得来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除本法规定收归国家所有者外,均由乡农民协会接收,统一地、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产资料的贫苦农民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材料二 第六条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富农所有之出租的小量土地,亦予保留不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材料三 浙江省嘉兴镇东乡农民土改胜利完成后,农民湖南省岳阳县第一区麻塘乡农民高彩官和家人一起看领到的土地证。在土改中分到了土地。 请回答: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标志着哪一场运动的开始?根据材料一并结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基础知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及其内容,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开国大典的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西藏的和平解放。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过去学习过的知识的回忆,帮助理解本课的内容。 2.通过向学生播放有关开国大典的影视作品或纪实片,增强直观教学的效果,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本课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历史意义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结束,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2.通过对西藏和平解放的讲述,使学生认识:这标志着祖国大陆的完全解放。解放军进藏,有力地维护了祖国大陆的统一。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及其主要内容;开国大典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新学期好。上学期我们结束了中国近代史的学习。在你们的记忆中,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怎样的历史?(学生可能回答:屈辱史、探索史、抗争史、挨打史……老师加以肯定。)是的,坚强的中国人民在屈辱中探索,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这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中国现代史。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也是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懈的历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现代 史的开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二)合作探究: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史料研读: 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五位书记,率中共中央机关就要离开中国共产党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西柏坡,离开中共中央所在地。临行前,毛泽东风趣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今天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周恩来会意地笑道:“我们应当都能考及格,不要退回来。” 毛泽东凝视车队将要开往的方向,坚定地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一定要考个好成绩。” 问题:毛泽东和周恩来所说的“进京赶考”指的是什么?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导学案+习题(含答案)

第八课《金与南宋的对峙》导学案 一、知识储备,复习测评 1、12世纪初由女真人建立的政权是:() A、南宋 B、辽 C、西夏 D、金 2、宋真宗时,辽军大举进攻北宋,主张坚决抵抗的北宋宰相是:() A、寇准 B、秦桧 C、阿保机 D、岳飞 3、澶渊之盟是北宋与下列哪个少数民族政权签订的协议() A、辽 B、西夏 C、金 D、蒙古 二、明确目标,提出任务 学习目标: 1、掌握女真崛起、宋金战争、南宋建立、岳飞抗金、宋金议和的史实。 2、知道岳飞抗金胜利的原因,学会评价岳飞。 三、自读文本,预习评价 1、女真族生活的地域在哪里?找出女真族建立政权的时间、都城和建立者。 2、找出金灭辽的时间和过程、金灭北宋的时间。 3、找出南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4、说出岳飞抗金的事迹,找出宋金议和的内容和影响。 四、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1、岳飞和他的岳家军在抗金斗争中能够取胜的原因有哪些?如何评价岳飞? 2、如何正确认识两宋时期宋与少数民族政权的三次议和? 五、学习小结 我的问题与收获:

第八课《金与南宋的对峙》检测题 1、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下面能正确反映北宋和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A B C D 2、宋与辽、夏、金议和的相同点是() A、宋向少数民族政权称臣B、宋向少数民族政权送岁币 C、划定双方的边界D、少数民族的军队撤走 3、在美丽的西湖畔,曾有一位姓秦的读书人来到一座英雄墓前看到几尊铸铁跪像,触景生情,十分惭愧地写下来两句诗:“自从贼后不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这位读书人为了何事发出这样的感慨() A.文天祥宁死不屈 B.王彦抗金 C.秦桧谋害岳飞 D.韩世忠抗金 4、岳飞诗曰:“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在这里,匈奴是指() A.女真贵族 B.契丹贵族 C.党项贵族 D.匈奴贵族 5、小刚同学在暑期旅游的时候,参观了岳飞墓。在岳飞的墓门上有幅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但是小刚同学不知道“忠骨”、“佞臣”分别指的是谁,你能帮他解释吗?() A.岳飞、赵高 B.郑成功、和珅 C.戚继光、兀术 D.岳飞、秦桧 6、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宋、金之间“议和”的不同点是()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C.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D.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7、“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满江红怒发冲冠》 (1)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2)词中的“匈奴”指什么民族?“靖康耻”指哪一历史事件?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第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二)习题精选 例题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 “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 ——苏轼 请回答: 1.“颜公”指的是哪位书法家?生活在哪个年代? 2.他的书法有什么特点?其代表作是什么? 3.如何评价这个人? 解析:解答此题时要注意抓住材料的关键词,如“颜公”“细筋入骨”等,有此可以判断出人物以及有关书法的代表作、评价等问题。 答案:1.颜真卿,唐朝2.他的书法雄浑敦厚,人称“颜体”,代表作有《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3.我国书法史上继王羲之之后最有成就的书法家之一。 1.我国书法艺术的高峰是( ) A.秦汉时期 B.三国时期 C.五代时期 D.隋唐时期 2.继王羲之之后,我国最有成就的书法家是( ) A.柳公权 B.颜真卿 C.钟繇 D.欧阳修 3.“画圣”是指( ) A.展子虔 B.吴道子 C.阎立本 D.唐玄宗 4.擅长人物故事画的唐代画家是( ) A.展子虔 B.吴道子 C.阎立本 D.唐玄宗 5.开后世写意画先河的画家是( ) A.朱耷 B.吴道子 C.阎立本 D.石涛 6.莫高窟被称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主要原因是( ) A.大批宝物被劫掠到外国 B.有大量的碑刻书法 C.有大量精美的彩雕和壁画 D.建筑具有独特的风格 7.隋唐时绘画作品的类别有( ) ①人物画②仕女画③山水画④花鸟画 A.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③④ 8.下列关于隋唐的音乐、舞蹈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大量吸收了西域各族和周边各国的传统乐舞②注重线条变化,立体感强,风格奔放③呈现出气势恢弘、风格多样,既优美和谐,又铿锵热烈的盛世特色④融合了南朝的优美和北朝的雄健 A.①②B.③④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8 伟大的历史转折 、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当时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即“两个凡是”的方针。这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于是,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2、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4、 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为刘少奇恢复名誉,是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 经过“文化大革命”,人们更加认识到民主和法制的重要性,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的立法工作,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后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系列法律。 第9 改革开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安徽凤阳小岗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随后,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教案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女真族的崛起,金政权的建立和统治,以及金灭辽、灭北宋相关史实,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和南宋偏安。 过程与方法: 通过研读相关史料,获取有效信息,做到论从史出。《金、西夏、南宋并立图》,运用比较法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民族战争性质的分析,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金灭辽及北宋、岳飞抗金 难点:岳飞抗金和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 靖康之耻导致了北宋的灭亡,深深刺痛汉人的内心,南宋大将岳飞在《满江红》中提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北宋王朝由盛而亡,只经历了短短100年时间。 今天让我们通过学习《金与南宋的对峙》来揭开这些谜团。 (二)、讲授新课 一、女真族的崛起: 1、女真族的崛起 女真即隋唐时期的靺鞨,又名女贞、女直,满族的祖先,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辽宋时期,女真族受到辽的控制和压迫。 当时,女真有很多部落,其中的完颜部落逐渐兼并了许多部落。 11世纪末,完颜部的阿骨打进一步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从此,女真族的力量不断增强。相关史事: 女真族勇敢勤劳,擅长狩猎。打猎时,他们用桦树皮做的号角,吹出呦呦的声音,把鹿引诱出来。他们住的房屋,门窗向东或向南开,室内垒有土炕,炕下烧火。至今,中国北方地区还在使用火炕。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教案

第3课土地改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新中国建立后土地改革的背景、土地改革的政策、过程和结果;掌握新中国建立后土地改革政策中保护富农经济的原因和意义;了解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民主改革的内容和意义;掌握新中国建立后土地改革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收集有关建国前后和现在土地改革方面的资料,整理相关信息等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通过分组讨论“新中国建立初期土地改革中为什么保护富农经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交流学习体会,培养合作意识,从中体验学习历史的快乐。通过图片、图表、历史文献等展示,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发挥,线索更加清晰。从而产生历史认同感,体验学习的快乐。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拓宽知识面。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土地改革的意义,认识土地改革在恢复国民经济和巩固新生政权中所起到的作用;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几千年来的土地问题才真正得到了解决。尤其是当今三农问题的逐步解决,使学生更加热爱共产党。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下列图片 教师: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两千多年以来,广大农民都憧憬着“耕者有其田”这样一个梦想。 当年,李自成高举“均田免粮”的旗帜攻入北京,洪秀全高呼“有田同耕”的口号占据大清半壁江山,孙中山更提出了“平均地权”以试图实现其共和理想。那么新中国

成立后,我们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把农民的千秋梦想变为现实呢? (二)教师引领,自学探究 第一篇章:土地梦想——土地改革的原因 教师: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终于建立起来了,长期被三座大山压迫的中国人民也终于站 起来了,翻身成为了国家的主人。在鞭炮齐鸣、举国欢庆声中,党却清醒的认识到,这只是完成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更重大的任务还在后面。 展示: 材料一:建国初期,国际帝国主义势力在经济上对我国实行全面封锁,政治上进行 孤立,军事上进行威胁,企图把新兴的人民共和国扼杀在摇篮之中…国民党仍在负隅顽抗,威胁人民政权。 材料二:根据联合国亚太事务委员会的统计,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7美元 不仅不足印度57美元的一半,也远远低于当时整个亚洲44美元的人均收入。 思考: 1、建国初,国家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新生政权的巩固) 2、面对着这种局面,当时的国家领导人会采取什么措施来应对呢? 过渡:战争年代,我党就是依靠人民的力量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如今要进行社会主义 建设,我我们仍然需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阶级的支持,那么当时中国农村的形势如何呢?我们如何去争取农民的支持呢? 展示: 材料一:旧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农村人口总数不到10%的地主、富农约占 有农村70~80%的耕地,他们以此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农村人口总数90%以上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则只占有20~30%的耕地 。 20-30%90%人口比例 10% 70-80%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分之二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学案人教版

第9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学习目标 了解女真族的崛起,金政权的建立,金灭辽及北宋的史实。 南宋的建立,岳飞抗金,宋金议和及对峙局面的形成,南宋偏安。 学习重点 知道宋和金是并立的政权;学习岳飞等人为维护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的优良品质。 学习难点如何正确认识宋金的和战和如何评价岳飞?。 学法提示读图分析法、小组讨论法、联系比较法。 导入示标: 南宋与金的南北对峙局面是怎样形成的?你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吗?金朝占据中原后一个多世纪,当地契丹人、女真人和汉人之间密切交往,金朝灭亡后都被笼统称作汉人。你知道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变化的吗? 一、自主学习,感知史实: (一)预习检测: 1.1115年,完颜(金太祖)建立政权,国号。1125金灭。 2.1127年,金军俘虏和,北宋灭亡。史称“”。 3.1127年,(宋高宗)在南京称帝,后定都,史称南宋。 4.著名抗金英雄带领“岳家军”在大败金兵,取得大捷。 5.宋金订立和议:南宋对金称臣,南宋送给金“”。双方以 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二)质疑问难: 二、探究交流,理解史实: 材料: 据史书记载,迁都之后二十多年的时间,女真人 逐渐改变旧俗。在日常饮食、音乐等方面“皆习汉风” 甚至皇室子孙也“自由惟习汉人风俗”,以至对女真 语言文字都不能通晓。

(1)金朝为什么要革旧俗? (2)金朝采取采取了哪些措施改变旧俗?有何作用?材料中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史料链接:“桧……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一日奉十二字金牌,飞愤惋泣下,东向拜曰:‘十年之功,废于一旦。’”——《宋史》卷365 (1)秦桧“乞令班师”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2文中“十年之功”是指什么? (3岳飞班师回朝后结果怎样? 三、训练反馈,运用史实: 1、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治特点是〔〕 A、地方军阀割据 B、南北政权对峙 C、民族政权并立 D、战乱长期不息 2.(2017·山东东营·7)右图是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 A.卫青北击匈奴 B.岳飞抗金 C.文天祥抗元 D.戚继光抗倭 3、岳飞抗金取得的重大胜利有〔〕 ①东京保卫战②收复建康③郾城之城④黄天荡之战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下列北宋发生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优秀教案

《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模式介绍: 新课程理念坚持把“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旨。发现式教学模式是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规范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自学和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一种教学模式。 发现式教学的课程环节: 激趣导学-目标导学-导思点拨-设问寻疑-诊断反馈-拓展延伸 设计思路说明: 通过结合现代经济发展的态势,推出紧跟时代步伐,邓小平时代必然加入市场经济因素的必要性,引出当时的经济体制改革。 根据教材的编排需求把本课内容分成三大块: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一进行讲解,以整体宏观的角度让学生去感知教材,最大限度地去调动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在讲解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候可以运用发现式教学,在目标导学环节后,让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结构,起“温故而知新”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形成新的概念,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进行重组,完善知识结构,总结学习方法。

教材分析 《经济体制改革》是人教版2018年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了解农村改革,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过程与方法目标】 了解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和农村面貌的改变,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改革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教学难点】 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则。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3.学生课前查阅有关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美国周刊》邓小平封面 教师提问:这是1979年1月1日的期刊,邓小平被评为本年度的风云人物。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