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改革开放以来现代汉语新词语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现代汉语新词语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现代汉语新词语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现代汉语新词语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现代汉语新词语研究

【摘要】新词语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它能直观迅速地反映社会的发展和变动。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事物、新概念、新思想,所有这些,在汉语中都需要用新词语(或由已有词语产生新义)记录下来。因此,新词语被打上了新时代的烙印,包含了极强的时代文化内涵。新词语的出现丰富了当代汉语的词汇体系,使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态势。本文针对改革开放后我国现代汉语中出现的新词语现象,着重探索了新词语的产生、特点和文化内涵及其影响和意义。

【关键词】新词语;现代汉语;改革开放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与人之间传达信息或表达思想的媒介……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词汇常常最能敏感地反映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的变化。”[1]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以及新事物、新现象的产生,人们思想的变化,原有的一些词汇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或不能完整地表达意思,来满足人们社会交际和生活的需要,所以在原有词汇的基础上产生了大量的新词,尤其是进入了信息化社会后,词语的变化更加迅速。

那什么是新词语呢?从狭义上说,“语言的使用者为了确切表达某种新的思想,而在他所使用的语言的语词库中找不到合适的词汇时,便在文语(书面语)或口头语中导入一种新的说法,这种新的说法就是新词语”[2]。从广义上说,新词是指一个新创造的或从其他语言、本民族的方言词、古语词和行业词语中借用过来的词语,也指一个产生新词义、新用法的固定词。

一、新词语的产生原因、产生途径和接受人群

改革开放以来,语言和社会结构处在共同变化的状态下,这是整个社会的巨大变化,这使得新词语以每年上千的速度增长。

(一)新词新语产生的原因:

一般而言,词语的产生都有其直接和客观的原因。

1、社会的改革,历史的进步

陈章太说:“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我国便进入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新旧体制转型时期,国家从封闭、沉寂走向开放、活跃,并向现代化、市场化、一体化大踏步迈进,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人们观念不断更新,新事物概念层出不穷,整个社会呈现出生动活泼、日新月异的景象。这种急剧而深刻的变化,必然促使语言发生很大变异。”[3]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环境使许多旧词语成为历史,而许多新词大量涌现出来。例如:、下岗、大锅饭等词语代表了一段历史的结束,知识产权等词则代表了新时期的来临。

2、科学的发展,科技的运用。

我们的社会,进入到了一个科学发展的时期。由于科学技术的重视、发展和运用,新科技新事物的大量出现,而与这些新科技新事物有关的词语也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如自克隆多莉羊的诞生,“克隆”一词风靡我们的社会;到人们对研究生命基因的认识,“基因”一词也流行于我们生活;物理学科中纳米研究成果的公布于世,“纳米”一词又和我们的方方面面相联姻。尤其是电信业的发展、网络业的普及,手机、入网、上网、网虫、菜单、菜鸟、伊妹儿等,成了我们的网上交际语和生活用语。

3、认识的发展,世界的交流

“人类意识与思维愈是发展,人类所能意识到的层次就愈多,作为人类交际

工具的语言,不仅会动态地反映出这种层次,而且会用词汇的形式静态地反映这种层次”[4],我们正处于一个思想解放、没有封闭的又和世界联系紧密的历史时期。语言间的相互接触使语言里又融入了许许多多的外来新词语。

3、边缘的交叉,时代的需要

我们这个时代还是一个边缘时代,各类科学、各种工作之间都是相辅相依,又交叉互补,原来壁垒分明的各领域之间的界限已经日益变得不太明确起来,因此人们便很自然地从不同领域中已熟悉的词语中“移用”一些相似、相通、相关的词汇来方便表达。因此,在我们的语言交往中出现了诸如“计生”、“三讲”、“三个代表”等之类的词语。

4、受众的需求

语言来源于社会生活,来源于群众的社会实践,它总是随着社会实践和人民群众的需求而变化发展。受众的需求动机,既有受众在接触大众媒介过程中个人的心理、兴趣、环境等因素,又有他们的社会动因,包括他们现实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社会地位、价值观念和群体归属关系等众多因素。

(二)新词语产生的途径

新词新语是社会发展和新事物产生的镜子,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变迁的反映。因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变化与原有的语言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依据其具体情况,新词新语的产生有着不同的形式,这反映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与原有的语言文化体系之间相互磨合,多元交错关系的结果。新词新语的来源有以下六种形式:新造词语、新用词语、新借词语、新转词语、新缩略词语和新衍生词。

1、新造词语

这类词语是按照汉语的构词规律在原有构词材料的基础上造出的新词新语,该词语符合汉语的逻辑思维,明了易懂,能为民众所接受。如“扶贫、按揭、互联网、信用卡、医托、黑客、哈日”等词都是在社会经济、文化的变化下,伴随着新事物、新观念的出现而新创造出来的。例如“特首”一词,指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这个新词就是随着香港、澳门回归祖国而产生的。

2、新用词语

新用词语是指起用旧词,赋予新义,即“旧瓶装新酒”。有些词语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很少使用,甚至从当代语言中引退了,但是到了现代,又因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与变化,或观念的更新及改变,它们重新登上了语言历史舞台,重新被启用,代表着新时代的新意义,增添了时代的色彩而被流行,重新在语言中发挥着作用。它们虽然是旧词,但代表的是新生的事物,因而使人们乐于接受和理解,更能展示它们所代表的新事物的魅力,对人们更具有吸引力,它们的产生是旧词与新事物在人们思维意识中共同回荡和组合的结果,是人们对旧词的回忆和新事物的肯定。如“炒股”、“破产”、“倒闭”、“通胀”、“兼并”、“老板”等词在解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因经济制度全面实行国有化及融资渠道的单一国资化,不允许私有经济存在,这些词一度消失,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允许私有经济、企业的存在,这些词又重新回到语言的历史舞台,但他们所代表的与解放前的含义有所不同,而是具有新时代的气息和特色。

3、新借词语

新借词语是指借用外来词,来表达新的事物,它是与外界交往、文化交流的结果。文化接触引起语言接触,语言的相互影响引起语言变化。由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和广泛,交流的层次越来越深入和细致,大量的外国新科技产品、新技术走进我们的生活,许多外来词语也被引进来。例如:夏利、QQ、爱滋

病、AA制、克隆等。新借词语(外来词)由意译、音译、音意兼译三种组成:意译的有,如“快餐”、“人权”、“知识产权”;音译的词语如,“克隆”、“席梦思”、“镭射”;音意兼译的词语如,“SOHO一族”、“卡片”、“丁克家庭”、“可口可乐”、“奔驰”等。新借词表明外界的新事物进入我们的社会生活,由于语言的不同,急需给这些外来的新事物命名,依据其原有的名字、功用及其新的社会文化状况,给这些新事物赋予新的名字。新借词的多少反映出相互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程度,不同领域的新借词比例表明了中外交流的走向和趋势。

4、新转词语

新转词语是指来自局部方言的新词。这类词吸收了方言词有生命力的成分,表示这些方言词在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在保留原有意思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含义。这表明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丰富了普通话的词汇。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港、澳等地为代表的一些方言俚语,现在大量地进入书面语言和通用词汇之中,受到社会各阶层的普遍认可,成为社会交际中十分流行的“新词新语”。如“买单”源于粤方言“埋单”,指把消费帐单收拢在一起结帐,这一词进入普通话后,写作“买单”,指在饭馆用餐后结帐付款,也用于其它方面的消费。“搞定”、“套牢”、“滑头”、“出风头”、这些词原本都是上海方言;“托儿”、“宰客”、“侃大山”等词汇来自北京话;“入围”、“生猛”、“爆满”等词来自于广东话,现在这些都已是普通话中常用新词。

5、新缩略词语

新缩略词语是指缩略形式的新词语,即把音节较长的词或词组进行缩简为双音节词,这样即顺应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主流趋势,而且也符合语言表达的经济原则。例如:考博(考博士研究生)、双规(在规定的间和规定的地点交待问题)以及“三农”、“社保”等等。新缩略词既反映了新事物的产生,也说明了中华民族尚简的心理和在审美观念上的崇尚简约,主张以简代繁。经济的迅速发展,一切都讲究效益,珍惜时间,用最少量的词语表达最丰富的思想。这是新缩略词语大量产生的原因。

6、新衍生词语

新衍生词语是指在原生词语的基础上,按照原生词语的构词规律或语言特色衍生出来的新词,表示新的事物。新衍生词语的产生表明社会文化是持续发展的,是不断传播继承并不断吸收更新的,是依赖于文化传承的。如由“白领”、“蓝领”这两个词相应地衍生出“粉领”、“黑领”等词。又如:“酒吧”一词衍生出“吧台”、“氧吧”、“网吧”、“书吧”、“水吧”等等。当我国掀起一股“网络”文化的热潮,随后衍生出了“网吧”、“网站”、“网址”、“网友”、“网页”、“网民”、“网恋”、“网虫”、“入网”、“人才网”、“新闻网”等“网”词网语。如果说外来词“因特网”代表的是西方网络“文化丛”,那么,由此衍生的众多的“网”族词语则反映了汉语在对外文化交流中产生的文化“特质”现象。[5](P96)

(三)接受人群

新词语的出现,能够体现时代的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新词语被人们接受的程度有所不同。

1、新词语产生于不同的人群,在大多数情况下,新词在产生它的领域和人群中间流传的比较广泛,而在其他人群或领域内则会显得比较生疏。例如:表情符:-D 表示开口大笑,“555”表示哭泣等等,这一系列的新词在网络世界里频频出现,对于网民来说,他们对于这些特殊字母和符号所包含的意思就比较熟悉,随着这些新词的流行与运用,他们也成为网上的约定俗成的一种交流方式,随后会得到

广泛应用,逐渐被大众接受,但还有很多人不接受甚至排斥这些新词语,认为这都是无稽之谈,不符合语言文字发展的规律,他们的存在没有实在的价值和意义。

2、由于经济发展的速度不同、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差别,人们对新词的接受能力存在着差异,例如,在一些落后的农村和偏远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低,大多数的人对产生的新词缺乏认识,所以从思想上接受不了,推广和应用就更是不可能的事情了。那么新词在这类群体中就很难得到应用。

二、新词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在新环境下产生的汉语新词语在保持原有的特点的基础上,还产生了新的鲜明特点,并由此折射出新的文化内涵。

(一)新词的特点

1.从词性、构词角度看,新词语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1)多音节词语大量增加。新词中绝大多数是双音节词,占新词总量的70%左右,三音节词也呈上升趋势。《现代汉语词典》所收的6000条新词语中以双音节词为主。双音化是现代汉语构词的主要特点之一,新词继续保持这一特点,这是现代语汇意义精密化的体现。

2)合成词占优势

(1)新词大多是复合式的,主要为偏正型、联合型和动宾型。例如:

偏正型:倒爷微机力度试看

联合型:团伙开放信息传导

动宾型:提成调价厌学打黑

(2)附加式的新词明显增多。现代汉语产生了一批词缀或准词缀,由它们批量构成了新的附加式合成词。例如:

化:优化老化淡化

老:老外老总老记

多:多层次多渠道多功能

2.“时代的步伐促进了语言的发展,而语言的变化印证着时代的变迁。”[6]因此,除了上述特点,在新环境下产生的新词语呈现出富于活力的多样性,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

1)从简从易、使用方便。其显著表现就是简称和缩略语的广泛使用。如“双开”即开除党籍和开除公职,“双休”等等。加上互联网的流行,推动着简称和缩略语成为字母世界的一大潮流,如“WTO”、“MBA”、“T型人才”(指的是既在横的方面有广泛的知识,又在纵的方面对某一专业有较深研究的人)。

2)传播速度快,接受人群广。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生活节奏快的时代。网络媒体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像广播、电视、报纸等信息传播工具人们每天都要都在使用,尤其是伴随着因特网的普及,不同地区的人们可以自由交流,可以快速高效地接受来自世界各地的最新讯息,这就为新词语的接受和传播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从而使从新词的出现到广为人们所接受以及使用时间大大缩短了。如时下流行的一些词语“山寨”、“雷人”、“达人”、“菜鸟”等,不时地出现在一些媒体中,使人们经受着熏陶。

3)反映社会生活的快速化、灵敏化。语言是社会的镜像,是传播信息的工具,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思想。由于客观事物和现象的千变万化,原来的一些词语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生活的需要,随之就快速的产生了一些反映新事物、新现象的词语。网络的出现,随之产生了“网站”、“网址”、“上网”、“网吧”、“网友”、“网友”等一系列新词语这些词语及时而准确地反映出了网络这一事物及其伴随的有关

现象。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每有新的技术产生,新词就如雨后春笋班大量出现。如“太空人”、“太空育种”、“探月工程”、“月球车”等。又如“八荣八耻”、“物权法”、“限塑令”、“低碳经济”等新词语伴随着政治经济的新政策而产生。

4)与外来词语进一步融合。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我国广泛吸收外国先进文化成果,为我所用,词语也不例外。一方面为汉语注入新鲜血液,另一方面大大方便了人们的交流。随着人们对资源共享、信息共享这一观念的认同,民族文化日趋模糊而不同文化间的共性却日益增多,使词语的吸收融合更加深入。如“AA 制”、“IC卡”、“T恤”等中外语素相结合的词语。又如“CCTV ”、“BBS”、“SMN”等便捷准确的外来词原形。“可口可乐”、“克隆”、“麦当劳”等直接音译词。5)词语意义泛化现象普遍。词语由单一意义范畴进入更为广阔的范畴,体现了人们在构成新词时联想的随意自由。比较普遍的是由某一领域的的专有名词向其他领域转化,使之成为适用范围更广的普通名词。如“枪手”现指替人代笔作弊的人;“套牢”本是股市用语,现在套用为被不如意的婚姻所羁绊;“做蛋糕”用到生产上则指发展生产,增加财富。不论是旧词新释还是术语套用,都是那么的贴切自由。

6)幽默、诙谐和风趣。新词语不仅在表达中贴切自由,而且还有幽默诙谐风趣的特点。如把人的知识少,说成“内存太少”,把脑子不灵锐说成“386”等等,这不仅体现了新词的特点,而且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情趣和游戏心理。另外还有套用流行词语,尤其是一些流行的歌名、书名或影视名,如由《将爱情进行到底》出现的“将考研进行到底”的“将……进行到底”形式,由《爱你没商量》引出“考试没商量”,“上课没商量”等一组词。

(二)新词的文化内涵

“作为语言中最易受时代与社会感染的基本要素,词汇自它产生的那一刻起,便包含着深刻而又丰富的文化信息,古今中外,从内容到形式,从系统到个体等莫不如此,并因随时与社会语境发生谐振而成为语言中最活跃、文化承载量最大的成分。”[7]

文化变迁导致语言变迁,新词新语就是语言变迁的重要标志,也就是说新词新语折射出文化变迁的事实。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层面。[8](P8)现代新词新语都是随着这三个层面的变化而产生的,它们是社会文化变迁的产物,也是考证文化变迁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对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层面的变迁进行分析的一个重要参数。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产业化的步伐越来越快的环境下,随着我国在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语言和社会共变”[9](P3),社会文化生活的变化,势必反映到语言的词汇之中。审视我国现代新词新语,能真切地感受到我国社会文化的种种变革,看到我国现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势态,亦可前瞻到现代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广阔视野。新词新语的大量涌现,正是社会文化生活新面貌的真实记录。[10](P79)

从物质层面上看,现代新词新语反映了我国现代社会的物质文化变迁。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是新词新语产生的源泉,新词新语又是反映新时代、新生活的一面镜子,今天的“手机”、“电脑”、“商品房”、“上网”、“背投彩电”这些新词新语是最有时代气息的产物,浓缩着一个历史时期前进的步伐,折射出人们更加富裕安康的新生活。

从制度文化层面上看,大量新词新语的出现,反映我国现代制度文化的巨大变迁,我国自提出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化的目标以来,开始了史无

前例的广泛而深刻的制度变迁过程。“下岗”、“分流”、“再就业”、“合同制”就显示出了现代时代的变革,已打破了“铁饭碗”和“大锅饭”意味着以前吃国家、靠国家、生老病死国家包,没有任何风险的国营单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有企业的转型,夕日“大家混日子”的工作状况已消失,反映了我国现代人事制度深刻变革的一个缩影。“高新技术”、“技术密集型”、“生物工程”这些新词新语说明了我国经济企业制度重心的转移。这些词中的每个新词新语都对应着一场深刻的经济制度革命,记载着现代经济制度文化的变迁。“宏观调控”一词反映了政府职能的转变;“义务教育”、“考研大军”等反映了科教领域变革;“股份制”说明了现代经济结构和经济制度允许私有财产存在,反映了经济制度改革活化了我国经济结构体制;“新农村”这个新词新语反映了我国重新重视农村经济建设,凸显出现代农村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爬上一个新台阶起到一个举足轻重的作用,折射出了农村经济是一个“大基础”和“根据地”。

从心理文化层面上看,新词新语折射着社会的文化走势和人们的意识倾向,反映了一定的民众心理。“黄金周”一词来自日本,这与我国2000年以后对“五·一”、“国庆”法定节假日的调整有关,反映了我国人民生活观念的变化。“生态保护”、“退耕还林还草”、“治污”这些现代新词新语反映了人们思想观念意识的改变,从以前的“乱砍滥伐”的观念到“生态保护”意识。“白色垃圾”这个新词折射出了人们为了生活方便,大量使用塑料泡沫快餐饭盒,于是形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最后不得不进行治理,并倡导用可降解、可回收再利用的纸快餐饭盒代替不可降解的塑料泡沫快餐饭盒的全过程。这些都道出了我国民众心理文化层面变迁的历程,显示出人们重新重视生态保护,希望建设“和谐”家园的写照,同时描绘人们内心热爱生态,保护生态的蓝图。

新词新语具有时代的特征,是文化变迁的脉络,它折射出文化变迁的动向及趋势。新词新语也反映文化更替的现象,现代社会一种文化的兴起,必然会出现相关的大量新词新语,这些新词新语是该种文化兴起的象征,这种文化尚得依赖这些新词新语到社会生活中去交往和运作,凸显出该文化的优势和魅力,该文化的发展,随之也会有更新的新词新语伴随着出现,所以说新词新语反映着文化的走向。

现代新词新语是现代流行文化的标志,新词新语体现现代流行文化,例如“超女”一词就是现今一种极为流行的文化现象。现代流行文化是产生现代新词新语的主要来源,而流行文化的产生又有很深的文化渊源。以现代中小学生生活圈所产生的新词新语为例,表示“我很吃惊,我很气愤”,学生常说“我晕”、“我倒”;形容人长得丑用“恐龙”、“青蛙”;形容技术水平差用“菜鸟”;用“酷毙了”来表示“帅极了”或“很有气质”。新词新语也是流行文化的“晴雨表”和“温度计”,例如“快餐”一词源自英语的“quickmeal”或“fastfood”,本意是指烹饪好的,能随时供应的盒饭。汉语中使用的“快餐”一词,当初是指本意,但后来这个词又有了引申义和比喻义,用以指那些肤浅的,没有多少价值的庸俗东西,例如说“快餐文化”、“快餐爱情”等等。[11](P94)“快餐”这个词的引申义反映了当今社会某些低级文化流行势态。随着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许多港台文化现象已经移植到内地,港台文化词在内地出现也会越来越多。西方文化对汉文化的影响也会不断扩大,一些外国的文化现象也开始在国内流行。英语对中国年轻一代的影响可以说是空前的,“OK”取代了汉语用词“好”,分手时不说“再见”,而说“拜拜”(bye-bye)。这些都说明了一种文化在流行,一些新词新语正是这些流行文化的标志。

三、新词语的影响

新词语的大量出现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乃至汉语的词汇系统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可分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一)积极影响:

1.新词语的大量出现,使人们表达语言的方式更多了。人们利用网络,表达的互动性更强了。新词语一般感染力很强且都较有个性,同时又反映了特定民众的心理和生活,人们在交流时更加方便,亲切。尤其是新词语中的网络语言,他们的出现大大便利了人们的日常交流,并且大多数网民认为,新词语比传统词语更生动,更能传神的表达他们的思想情感与内心世界。网络为民众提供了一个自由言论发表的平台,网络新词便成了他们的交际工具。人们利用网络新词折射社会热点,讽刺一些不良现象。如:上海一座在建楼房倒塌,网民称之为“楼倒倒”,此后又出现了“楼脆脆”“楼歪歪”等词。这些词语的出现反映了民众对社会现象的不满和批判。刁晏斌认为,网络词语的出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民主时代进程加快。反映社会热点的网络新词不断涌现,人们用暗讽,调侃的方式对社会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

2.随着社会交流的扩大,有些次年词语来源于不同的国家,民族,地区,这些新词语的出现不仅便利了我们的生活,更能体现我国对外交流的扩大,增强了各民族,各地区之间在文化方面的联系。如;“酷”“伊妹儿”或英文缩写“WTO”“APEC”等,还有一些地区词汇,如:北京方言中的“大款”“砍价”“玩儿命”等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3.新词语的大量出现,一方面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词汇,填补了其表达的空缺;另一方面增强了现代汉语的表现能力,加强了其表达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新词语无论是在语言的结构还是修辞上,无疑是为现代汉语增加了新的血液。语言的发展是一条长河,新词语对于保持我们民族语言的旺盛生命力有很大的贡献。(二)、消极影响:

新词新语是随文化的变迁,社会政治、经济等的变革,时代的发展和新事物的诞生而产生的,其产生有复杂和深厚的文化根源。由于社会的复杂性决定了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在发展变迁的过程中,不是纯粹的、单方面的发展,往往是附带着某些消极文化成份一同发展和变化,反映社会文化变迁的新词新语也就难免带有一些语法未规范的,或表示消极、庸俗文化的词语出现。现代新词新语从语言变化角度来看,在趋向平民化、港化、洋化、学科词交融互借化的同时,又掺杂了一种痞子化、崇洋化、崇港化的色彩。[12]其负面影响表现在以下方面: 1.新词语大部分包含有流行元素,易于年轻人接受,但却阻碍了上一辈与下一辈的交流,如“雷人”一词类似于传统词语“无语”,年轻人喜欢用,但年长的人却往往听不不懂或不理解,这样很容易造成“代沟”。

2.现代社会的节奏加快,词语的更新换代也加快了,新词的生命周期也就变短了,有些词语的出现只是针对某一社会现象出现的,有的只是略带讽刺效果的闹剧,没有什么价值,这就导致人们对这些词语在对意思的理解上有许多困难。语言是用来交流的,这些词语的出现对人们之间的沟通交流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3.现今社会的新词语,有很多都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容易被随意推翻。如:搞旅游的成了“驴友”,搞摄影的成了“色友”,高学历能干的女性白领被称为“白骨精”,嫁不出去的女子被叫做“剩女”。新词语尤其是网络新词的超范围使用对自然语言产生了一定的冲击,有些中学生不自觉的把网络用语写进作文中,对其教育成长构成诸多危害。流行于网络中的火星文有的不符合现代汉语规范,对

于学生语言文字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任何一个时代,新词语的出现总会带有特定时代的烙印,总能找到相应的社会发展背景。词语恒久不断地吐故纳新,形象地记录着社会变迁的历史。”[13]新词语的大量涌现,总体上说是语言充满活力的表现,是语言生活,也是社会生活生机勃勃的表现。有了这些新词语,我们才能自由表述新生活,新理念。

参考文献

[1] 陈原.语言与社会生活[ M ].北京:三联书店,1999

[2] 《世界语的语言本质论》

[3] 陈章太.都市语言研究新视角.序[Z].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4] 韩宝育.现代汉语词汇学通论[M].香港社会科学出社,2004.9

[5]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6] 苏新春、苏宝荣.词汇学理论与应用[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7] 周一农 .词汇的文化蕴含[M].上海:三联书店,2005.8

[8] 邢福义.《文化语言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

[9] 陈原.《社会语言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3

[10] 董晓敏.《当代汉语词汇变化文化透视》[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2003

[11] 高中教材编写组.《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普通高中课程课程标准实验语

文(1)教科书》,2006

[12] 杨春娥.《语词变迁与文化影响》[J].忻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9.第

95页

[13] 王国安、王小曼.汉语词语的文化透视[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社,2003.12

致谢

值此论文完成之际,首先要感谢张文元老师对我们的关心和指导,从论文开题到研究方法的确立,以及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无不得到张老师的悉心指导,在整个论文完成过程中,张老师严谨的学术态度,认真负责的学术精神以及系统精湛的专业知识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们受益匪浅。这一年的时间虽然短暂,我们却从中学到了很多的东西。

在此我谨向关怀、教诲、帮助、支持和鼓励我们完成论文的老师、朋友和亲人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

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 (一)、语序和虚词为汉语最主要的语法形式汉语的词形没有很丰富的形态变化,无论是作主语还是谓语、宾语,都无词形变化。而英语却是有丰富词形变化的语言,名词有单复数形式,动词有时态变化,等等。更多时候汉语是以语序和虚词来表达英语中靠词形变化而表达的语法意义。例:这件事他知道了。(英语:has known)我告诉他了。(英语:I) 他告诉我了。(英语:me) 在汉语里,同样的词语组合时,因为语序的不同可表达不同的语法关系,比如“发展缓慢”是主谓关系,“缓慢发展”是偏正关系;“态度端正”是主谓关系,“端正态度”是动宾关系。此外,用不用虚词或者用什么样的虚词,都可以使表达的意思不同,如“经济繁荣”是主谓关系,“经济的繁荣”则是偏正关系;再比如“老师的朋友”是偏正关系,“老师和朋友”则是联合关系。(二)、汉语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具有一致性例:年轻意气风发天气不太好。理财选择逃避请讲普通话。以上两组例子,从词的构成到短语构成再到句子构成,都具有一致性,第一组结构关系皆为主谓关系,第二组皆为动宾关系。这种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一致性原则是汉语里的一个特点,因为汉语的双音节词大多是以词根复合法为主构成的复合式合成词。这一特点为我们学习掌握汉语词语和句子的结构类型带来一定方便,但也为词和短语的区分带来一定困难,有时候一些相同相近的结构可能属于不同的语法单位。如“新房-新车、黑板-黑墙、马路-近路”,这三组词语中的前一个单位“新房、黑板、马路”是词,后一个单位“新车、黑墙、近路”是短语。(三)、汉语实词和句法成分之间无严格的对应性以英语为代表的印欧语言里,不同词类的词对应不同的句子成分,这种对应关系比较整齐,如名词作主语、宾语,动词做谓语,形容词作定语,副词做状语等等。汉语则不是,在汉语中一种词可以充当多种句子成分,反过来说,一种句子成分可以由多种词类的词充当。例:①这是好事情。②质量特别好。③她的身体恢复得很好。例①中“好”是作定语;例②中“好”是作谓语;例③中“好”是作补语。在三个例句中“好”始终是形容词。而英语的大部分形容词加-ly 可构成副词,用在壮语中,ly是副词词缀。(四)、汉语具有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1、量词是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如“一个人、两只猫、一把茶壶”表示人或事物的数量单位,叫名量词,包括表计量的度量衡单位。表示动作的数量单位叫动量词,包括时量单位。量词的来源很复杂,不同类型的量词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是不相同的。总体上说,汉语的量词极为丰富,不同的名词要配以特定的量词才能与数词组合。如:条——鱼、蛇、围巾、绳子根——针、钢管、棍子、油条、绳子、线2、语气词。相比其他语言,汉语的语气词也很丰富,而且汉语语气词的出现频率比较高,可以表达各种语气和口气,并能表现出其细微的差异。如陈述、疑问、祈使、感叹不同的句类都相对固定的语气词。有的语气词可以表达多种语气,而一种语气也可以由多个语气词表达。口语中语气词和语调配合使用,可使句子语气更为显赫;书面语中,语气词和标点符号配合使用,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语气词在汉语语法和表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普通话里最基本的语气词:的、了、呢、吧、吗、啊。其他有的是因为语气词连用而产生连读合音的结果,例如“啦”是“了啊”的合音,“呀、哇、哪”等是“啊”的音变形式;有些是不太常用的。例:他们会来的。孩子们打算去哪儿呢?这不是我的书吗?

现代汉语题库

绪论 一、填空题 1.语言是一定语音和一定语义的结合体,是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符号体系。 2.按照信息论的观点,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就是信息交流的过程,也就是通过信息的编码、发出、传递、接收、解码的过程。 3.恩格斯曾经说过,语言是从劳动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的。 4.从语言自身的特点看,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语汇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一种符号体系。 5.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其研究对象就是人类的语言。 6.现代汉语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狭义的语言学是指研究普通话的科学,而广义的语言学在此基础上还包括方言的研究。 7.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又叫普通话,它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_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8.现代汉语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其中书面语依赖口语而存在,口语是书面语的存在基础,先有口语而后才有书面语。 9.“五四”以来开展的“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促进了书面语和口语的结合。 10.方言是某一地区内的人们所使用的语言,它是全民语言的分支,是语言的地方变体。 11.北方方言是以北京为中心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它又分为四个次方言区,分别是华北东北、西北、西南、江淮。 12.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并且使之消除各个方面存在的一些差异。 13.1973年12月8日,联合国大会第28届会议一致通过,把汉语列为联合国和安理会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其余的是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 14.普通话的“四用语”是教学用语、工作用语、宣传用语、交际用语。 15.普通话的三级标准是相当标准的普通话,语音、词汇、语法很少差错;比较标准的普通话,方言不太重,词汇、语法较少差错;一般普通话,不同方言区的人能够听懂。 16.现代汉语课的内容包括六个部分,有_绪论、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 17.现代汉语的方言按照历史渊源和目前的特点分为北方方言、吴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湘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共七种方言。 18.与印欧语和古代汉语比较,现代汉语总的特点是:语音元音占优势,每个音节都有声调,词汇双音节词多,词汇丰富;有丰富的量词、语气词,语法语序和虚词是最重要的语法手段。 19..语言是人类独有的交际工具,这主要从单位的明晰性、表义的任意性以及传授性就可以论证出来。 20.按现代汉语方言分区,江西南昌话属于赣方言区,南京话属江淮方言方言。 二、判断题 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之一。(x) 2.作为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是语言最本质的特征。(√) 3.文字、手势、表情、旗语、眼神、甚至是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等也是人类的交际工具。(√) 4.人类以外的其他动物中,有的经过一定的训练也可以具备掌握语言的能力。(x) 5.语言的发展是渐变的,但是也不能排除其突变性,尤其在大动荡大变革的历史时期。(√) 6.语言各个要素都是在不断发展的,但发展是不平衡的。(√) 7.语言是伴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 8.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 9.就汉语的情况而言,语言大约产生于原始社会后期。 x 10.人们的思想观念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因此表达思想观念的工具—语言也属于这一范畴。x 1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主要是指人们可以利用语言中的词和语去指称世界上的任何事物。(x) 12.一种语言中的语言符号多得难以计算,并且还在不断地变化中,所以显得有点杂乱无章x 1

汉语新词语中外来词汇本土化现象研究

汉语新词语中外来词汇本土化现象研究 摘要:现代汉语新词语中出现了很多外来词汇,其中一些已经很好地被汉语“本土化”,在发音、拼写习惯和构词方式上已完全符合我们汉语的习惯,而有些词语还带着异域风情。本文旨在通过对汉语新词语中外来词汇的“本土化”现象的研究,揭示我们汉民族语言具有强大的造词与构词能力,充分展示了我们汉民族语言在引进、运用、吸收和再创造外来词的过程中所表现的巨大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具有极强的开放性,渗透性与兼容性。 关键词:新词语;本土化;意译化 一、引言 外来词汇是汉语新词语的重要来源之一。汉民族语言文化在消化吸收外来词汇时不是生硬的直接拿来使用,而是按照汉民族母语的发音习惯、造句方式、表达途径等进行改造利用,使它符合汉民族语言文化的社会使用功能。这就出现了汉语新词语中的外来词汇“本土化”的现象。汉语新词语中的外来词汇“本土化”的现象是指汉民族语言在引进外来词汇,并不是对其原义进行照本宣科,而是在吸纳、使用过程中,逐渐赋予了它们某些新的意义,从而逐渐造成了多元的语汇成分和语汇材料的融汇、结合。这种倾向体现在汉语引入外来语时对外来词语多方面的渗透。 二、外来词汉语构词模式化。 汉语是表意语言,英语是表音语言,与英语有不同的构词方式。因此当外来词进入汉语时,要受汉语语音、语义、结构的影响。现阶段吸收外来词所采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引进的结构格式也有所发展,有些还出现了某些新的突破。 1. 翻译成偏正词语。这样的词语多指在翻译一个在中国文化中空缺的词语时,为了让汉语使用者能更好的理解源词语的语意,在外来词语中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元素,会在源词语的后面附加一个表示义类的词语,起修饰限制语义的作用。语言使用者可以通过分析一个词的形态构造,根据后面表示类别意义的语素而获得这个词语的基本词义。如,“啤酒(beer)”,“信用卡(credit card)”,“多米诺骨牌(dominoes)”,“ 呼拉圈(hula-hoop)”,“高尔夫球(golf+球)”,“保龄球(bowling+球)”等。 2. 翻译成并列词语。在引入外来词语时,为了押韵通常被翻译成的语素之间的关系平等并列的,被翻译的外来词语是由意义或词性相同、相近的语素构成。如,“革命(revolution)”,“文化?(culture)”,“系统(system)”,“社会(society)”,“民主(democracy)”,“科学(science)”等 三、音译词语意译化并音意兼顾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 本节课的内容(参考P232,P7) ?分析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 ?重点:用具体的语言事实理解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思考题(1-3) ? 1.对比下面的材料,理解汉英两种语言在语法方面的差异。 ?(1)a child;two children ?一个小孩;两个小孩 ?(2)She is always ready to help us. 他随时都在准备帮助我们。 ?We are always ready to help her. 我们随时都在准备帮助他。 ?理解:语法方面的差异是什么? ? 2.对比下面的材料,理解汉英两种语言在语法方面的差异。 ?(1)He criticized my taking risks. 他批评了我的冒险活动。 ?(2)His criticism doesn't worry me. ?他的批评不会使我不安。 (3)I don't like to read his literary criticism. 我不喜欢读他的文学批评。 ?理解:语法方面的差异是什么? ?小结:“汉英语语法方面的差异” ?(1)汉语有个体量词,而英语没有。 ?(2)英语这一类的印欧语言有丰富的形态变化,而汉语没有。英语用不同的形态来表示相应的语法意义,比如英语的名词有数的变化(a book:two books),代词有主格宾格的变化(I:me;he:him;she:her),动词有时、体、态的变化(study,studies,studying,studied),等等。 ?思考题 ? 3.观察下面这段文字,体会句子的差异是由什么造成的。 ?辣妹子从小辣不怕辣妹子长大不怕辣辣妹子嫁人怕不辣 辣妹子从来辣不怕辣妹子生性不怕辣辣妹子出门怕不辣 体会意义:不怕辣辣不怕怕不辣 ?类似的例子不怕难难不怕怕不难 做人难难做人人难做 想吃饭想饭吃饭想吃 ?小结:“汉语语法方面的特点” ?语序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可以造成不同的结构。语序在汉语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分析方法现代汉语汉语语法特点只有在对比中发现,比如和印欧语对比。主要有5个方面的特点。 ?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一)汉语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二)语序和虚词是汉语主要的语法手段 ?(三)汉语中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 ?(四)汉语中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方式基本一致 ?(五)汉语里有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

现代汉语词汇研究总结..

第一章词和词汇 第一节什么是词 第一节主要是讲什么是词。对词的定义:词是最小的有相对固定的语音形式和适度词长的能独立运用的语音单位。 第二节是讲词的离散性问题,最早提出这个问题的是前苏联学者彼施考夫斯基,之后就是斯米尔尼兹基。第二部分是关于如何区分词和语素。语素,一般定义为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构词的材料。关于词和语素的区别,国内学者普遍接受的观点是词是可以在语言片段中单独出现或独立运用的一种语言单位词在句子层面具有离散性;而语素则不能独立运用于语言片段中,语素的离散性是属于词汇层面——发生在词的内部,而不是句子层面的。 第三部分是如何区分词和短语。词一般具有结构的完整定型性、意义的整体性、不可扩展性以及适度的词长等特征,而短语则一般不具街这些特征。关于不可扩展性,陆志韦先生提出了“扩展法”但并非万能的。 第三节词位和词位变体 一,词位的含义:一个词项可以是一个间,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而其中“等于一个词的词项叫词位。如“成语就是一种特殊的词位”,“等于两个或两个以上词的词项”则叫“超词位,如“打长工”。词位”实际上是同一个词的具体表现形式,“它表明了是一个可能包含有不同变异状态的、统合的单位。”二、讲词位变体。关于词位变体有四种情形:1.词的语音形式的变异会形成词位变体。其中一种变异是由异读引起的,如:露[lòu] ——露[lù] 结[jiē]——结[jié];另一种变异是由变调引起的:不(bú)——不bù。有些词的语音形式发生变异后,词义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这就形成了不同词位的词位,而非间位变体。如:倒[dǎo]——倒[dào]。还有儿化现象,如:唱片一唱片儿,中间一中间儿2.。词的书写形式的变异也会形成变体。如:绝招一绝着,龟裂一皲裂。3. 词的语法形式的变异也会形成词位变体。有些同伴随语法意义的变化的还有词的语音形式、词汇意义的变化,如:1.好[hǎo]2.好[hào]。4.词的意义丄的变舁也会形成间位变体。

现代汉语新词之特点

第六章結論 第一節現代漢語新詞之特點 新詞是為了表達社會上出現的新事物、新觀念、新價值觀而產生的,因此,新詞是觀察社會演變的重要指標。本文中的「現代漢語新詞」指按原有的或新的構詞形式構成,反映新事物、新概念、新觀念及廣為流傳的詞彙。本文使用「地區」的概念,主要以在「台灣地區」和「大陸地區」通行的新詞為研究對象,而且為了擴大探討的視角,還包含了在「香港地區」和「新加坡地區」使用的新詞為次要研究對象。本文藉由對「現代漢語新詞」的研究分析,得出如下的一些結論。 一、現代漢語新詞產生的機制 為了了解現代漢語新詞的特點,本文在第二章的部分,以「台灣地區」和「大陸地區」為主已經討論過現代漢語新詞的形成背景。台灣國語和大陸普通話,雖然是從共同根源出發的漢語,但是兩岸在採取不同的體制之下,對共同語的稱呼方式及語言運用等方面,出現了不少的差異,也逐漸形成了不同的語言環境。 台灣地區國語的推行甚為成功,已經成為公認的共通語。可是,研究台灣地區的語言文化時,若僅以「共同語」眼光來看,可能會有許多盲點。台灣地區的方言以閩南語為主,在台灣地區的語言生活中受閩南語影響的詞彙出現頻率較高,在傳播媒體中也十分容易接觸到閩南方言詞,這一點是和其他華語地區不同的最明顯特點。融入台灣國語的閩南語詞彙,如“抓狂"(發飆,近乎發狂)、“俗擱大碗"(便宜又物美)、“霧

煞煞"(一頭霧水,不明白)、“雞婆"(好管事)等,非常生動、活潑,和國語的同義詞比較起來產生不同的感覺。因此,台灣地區受閩南語影響的詞彙日增,讓台灣地區的語言生活十分多樣。另外,台灣地區割讓給日本達50年,日本統治時間長久,因此日語對台灣地區的語言發展已頗具影響。這些過去的語言歷史背景,再加上現代台灣社會風靡的哈日風,更產生了大量的日語詞彙或受日語影響的詞彙,如“秀逗"(遲鈍、智力弱、記憶力差)、“奇蒙子"(心情)、“暴走族"(飆車族)、“運將"(司機先生)等。今日,台灣民眾崇拜日本文化及事物的心理,對台灣國語及民眾的語言生活留下了深遠的影響。 1978年10月,大陸地區改革開放以來,在各方面都有空前的發展變化,因而產生了大量的反映改革開放的新詞,尤其是與經濟生活相關的新詞佔了絕大數量。這些新詞反映出大陸地區經濟蓬勃發展、科技方面興旺發達,以及與世界各國經濟、文化交流更加密切。有些新詞,只限於大陸地區使用,其他華語地區根本不流通,例如“持平"、“扶貧"、“致富"、“倒掛"、“理順"、“創收"等,可知,這些新詞正好說明改革開放後大陸社會的現況。透過大陸地區新詞的分析,發現來自港澳、台灣地區的詞彙大量增加,這是一個明顯的特徵。改革開放以來,大陸地區引進了許多之前沒有過的新事物、新概念等,此時,就把先發展的港澳、台灣地區已有的詞彙直接引進使用。如“酷"[台]、“作秀"[台]、“炒魷魚"[港澳:粵方言]、“煲電話粥"[港澳:粵方言],這些詞彙十分生動、有洋味,因此,隨著大陸地區與港澳、台灣地區經濟文化上的交流頻繁,也跟著大量流入了大陸社會,而填補了大陸地區普通話中缺少的詞彙。 人類求新求變的心態使得人們的社會不斷地發展變化,這對語言生活方面也不例外。在社會上新的事物、新的價值觀念以及新的社會意識出現,人們幫它們取相應的新名稱,或者已有的詞彙不再滿足人們求新求變的心理需求時,又創作出代替舊詞的新詞。由此可見,人們求新求

现代汉语新词语的构词模式和特点

第9卷 第6期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19 No16 2009年11月Journa l of Hebe i Polytechn i c Un i 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 on)Nov12009 文章编号:167322804(2009)0620126203 现代汉语新词语的构词模式和特点 徐树娟 (河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唐山063009) 关键词:新词语;构词模式;特点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汉语涌现了大量的新词语。从语言学的角度用共时描写的方法对现代汉语新 词语的构词模式进行分类,主要包括句法构词、形态构词、旧词新义、修辞构词、缩略构词和数字字母构词等, 然后对这些新词语的特点进行分析。 中图分类号:H14611 文献标志码:A 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新事物、新现象、新发明层出不穷,人们不断需要创造新的词语来描绘和形容这些社会变化。新词语的大量涌现已经引起了许多语言教学工作者和语言学家的注意,1987年闵家骥等编著的《汉语新词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共收录1700条)出版之后,新词语词典争奇斗艳,一发而不可收拾。国家语委作过统计,最近十年,中国共出版30多种汉语新词词典。并且每年国家教育部和国家语委都会公布最终采集的新词语词条。本文就是以这些语料为基础,以近几年出现的新词语为研究对象,语料主要来源为百度网站和各大媒体出现的新词汇,2008年12月30日。本文将从语言学的角度用共时描写的方法对现代汉语新词语的构词模式进行分类,主要有句法构词,形态构词,旧词新义,修辞构词,缩略构词,数字字母构词等,然后对这些新词语的特点进行分析。 一 现代汉语的构词模式 现代汉语的词汇发展主要依靠构词法。构词模式多种多样。本文主要讨论下面几种: 1 句法构词 根据现代汉语语料中现存的语素按照汉语的构词规律创造新词。汉语具有很强的创造新词和词组的能力。语素一般都携带基本含义,这些语素的意义长期地被人们使用已经在使用者的认知系统中存在内化。使用汉语的人可以根据需要,将含有基本意义的词素重新组合创造出能满足他们表达需求的新词语。这种方法是现代汉语新词语的主要的构词模式,并且通过原有语素组合产生的新词语很容易被汉语使用者理解和接受。人们通常可以望文生义,句法构词产生新词语的方式通常有以下五种:偏正式、并列式、动宾式、补充式、主谓式。 (1)偏正式构词 新词语是由两个实词(根)构成,是修饰和被修饰、限制和被限制的关系。这种构词模式是最多产的,表示修饰和限制意义。此法构成的新词有双音节词语:主要是词根和词根组合构成的复合词;例如“合吃”,“海撒”,“裸考”,“裸替”,“群租”,“人蛇”,“熟年”,“费率”,“晒客”,“宅女”,“网赚”,“寒促”等。还有由实词和实词构成的词组,包括三音节词,其中有“2+1”的方式,例如“微笑圈”,“择校税”,“啃椅族”,“山寨机”,“笑脸墙”,“震撼价,“手机手”等,也有“1 +2”的方式,例如“光污染”,“软着陆”,“她经济”等,四音节词组中,通常是“2+2”的构成方式,前两个词组修饰后两个词组,例如“美丽垃圾”,“掺水股票”,“感情消费”,“水泥森林”,“空巢老人”,“灰色技能”,“蜜月保姆”,“暖巢管家”,“诺亚规则”,“草根网民”。还有五音节以上的多音节词,例如:“次级债危机”,“周末忧郁症”,“手机幻听症”,“股市症候群”,“全球和平指数”,“养老房屋银行”,“公共行为文明指数”,“纳斯达克中国指数”等。 (2)并列式构词(也叫联合式) 由并列模式构成的新词语通常由两部分组成,两个词(根)的关系是平等并列的,通常由意义或词性相同、相近、相对、相反的词(根)联合构成。例如,“体认”———“体察认识”,“赔钱减刑”,“孝亲爱老”是由两个动词组成。“界面”,“框架”是由两个名词组成,“低迷”是由两个形容词组成。 (3)动宾式构词 这种构词法比较流行,前一词(根)表示动作,后一词(根)表示动作的对象。两者有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例如,“雷人”,“挂鞋”,“洗钱”,“养眼”,“抢眼”,“休渔”,“煽情”,“贿选”,“冻容”,“断供”,“淘劵”,“砸票”等。 (4)补充式构词 在这种结构中第二个词素补充说明第一个词素,前一词 收稿日期:2009202225 基金项目:本文是河北省社科联项目“现代汉语新词语的描写与分析”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0802048

现代汉语语体的分类和特点

四、语体的分类和特点 1、语体是什么? 语体是语体学(目前一般把它归入修辞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 语体是个系统。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语体形式,即使在同一历史时期,构成的语体要素也有改变。现代汉语的语体是由不同具体语体类型组成的多层次、多序列的系统。 1.1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 问题:阅读课文p493-p503,理解并举例说明各类语体的特点。 1.2 语体的特点 我们从使用的角度看,大体上把汉语语体分成口语语体,书面语体(公文、科技、政论、文艺等语体) 公文(事务)语体:是适应事务交际场合、目的需要运用全民族语言而形成的语言表达特点的综合。基本功能是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之间的行政事务中起联系、传达的作用,同时也担负着跟社会成员以及成员之间事务上的联系交流的职能。 从语言体式上说,一般总称为“应用文”。它包括公文文件、规章制度和日常应用文三类。 公文语体运用的基本要求和风格基调:明确性和简要性。庄重、平实、明快、简约。 词语运用时,词语语义的专义性,单义性。 助动词的多用,“应该、可以、要” 介词和介词短语的多用“对”、“为了”“按照”等 联合短语的多用。

句式运用时,陈述句和祈使句多用。复杂的“的”结构主语(凡…的…)无主句的运用,修辞手段:以消极修辞为主。 科技语体:是适应科学技术领域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运用全民语言的特点综合。它的功用是对自然、社会及人类思维现象进行记述、解说和论证,起着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学术论文、著作、考察报告等) 基本要求和风格基调:概念清楚、判断恰当、推理周密。(精确、严密、有逻辑性) 词语运用时,词语运用的单一性 术语的大量使用和“系列性” 符号化 区别词的大量运用 句式运用时,句型句式的单一性主要是陈述句和疑问句。主谓句较多。介词结构做状语、定语的情况比较多。 修辞手段:以消极修辞为主。 政论语体:是适应社会政治生活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运用全民语言的特点综合。它的功能是对现实生活中的政治问题明确表明立场、阐述见解、宣扬真理,动员和鼓舞人奋发向上。包括领导人报告、社论、时评、宣言、声明等。一般性政论、文艺性政论 基本格调、要求:准确、严密、生动、形象 词语运用时,政治词语的大量运用 感情色彩的词语的引用 句式运用时,广泛性,陈述、祈使、疑问句的运用较多。 成分共有句式的多用。 偏正结构的广泛运用。 文艺语体:适应艺术领域交际需要运用全民语言而形成的特点综合。功能是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起美感教育作用。包括小说、戏剧、诗歌等。 要求和风格的基准是:形象性、美感性、情感性。 词语运用时,词语运用的广泛 描绘性、文艺性词语的运用 方言、文言、熟语的运用 句式的运用时,变换形式多样。省略句、倒装句很多。 辞格手段:积极修辞比较多,主要是比喻、比拟、对偶、排比等。 语体的交叉: 随着语体发展,语体会出现交叉的情况。 2.“对于”句在不同语体中的使用情况

探 究 现 代 汉 语 新 词 语 的 来 源

科目:语文 探究现代汉语新词语的来源摘要: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新词语,本文试对现代汉语的新词语的来源进行了探索,新词语主要来自新造词,赋予旧词新义和从外部吸收新词等。 关键词:新词语来源 语言和社会结构处在共变的状态下,正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巨大变化,使得新词语以年上千的速度增长。新词语是指一个新创造的或从其它语言、从本民族的方言词、古语词和行业词中借用过来的词语,也指一个产生新词义、新用法的固有词。本文试对其来源进行了探索。 新词语的来源是比较宽泛的,概括起来主要分为以下六种: 一、新造词语这类词语在原有构词材料的基础上,按照汉语的构词规律造出新词新语。比如入世、连锁店、传销、手机、电脑、软件、啤酒节等,它们多反映新事物、新概念,所占的比重最大。这类词的构词大都是采取复合式构词,表现为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也有一部分是由类似词缀的语素加在别的语素的前面或后面形成的派生词,如词缀“性”就形成了不少新词语:建设性、可行性、可读性等。 二、旧词新用新词语中也有一部分是加工旧词语,使其表示新的意义。这类词又可分为两种情况:1.赋予旧词新的意义如“老板”不仅指私营企业主、企业领导人,甚至连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学校校长等“一把手”以及学生导师等都被冠以此名,并广为接受。这种新词

产生的渠道虽然没有增加汉语词汇的总量,但是却使词汇的质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专业词语的泛化科技的日新月异,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一些专业词汇进入人们的生活领域,泛化为一般词语。这种词语往往由原有的词义扩大或引申而成为新词新语。如“效应”原是一个并不常用的专业术语,近年来通过语义泛化,构造出了一个非常流行的词族,如“经济效应”、“名人效应”、“轰动效应”、“负面效应”等。 三、外部吸收改革开放后的中国重视了国内外的交流和联系,汉语也源源不断的从外界吸收新的词语和表达方式,丰富汉语的词汇系统。这类词又有以下几种情况:1.吸收外语词汇如:丁克、卡丁车、德比、蓝牙、料理、人气、写真等。近年来与英语国家接触频繁,大部分外来词都是从英语中吸收的。由于和日本一衣带水的原因,也有一部分是从日语吸收进来的。吸收的初期以意译为主,但笔者发现近些年来直接音译的吸收的词汇有上升的趋势。 2.吸收港澳台地区词汇改革开放以来,港澳台的各个方面都通过语言这个传媒深深地影响着内地,因而产生了一些带有港台风味的词汇。如:搞笑、作秀、个案、发烧友、搞定等。这些港台词语的吸收往往是先进入粤方言而后再进入普通话。 3.吸收方言词语在方言词语的吸收上,首当其冲的是北京方言、粤方言和上海方言。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普通话又是以北京话为标准音,因此北京话的词汇很容易进入普通话。如:蹦迪、托儿、宰人等。经济上的优势使粤方言对普通话和其他方言产生了很大影响。如“拍拖、买单、无厘头”等都是从粤方言吸收的。“派对、套牢、动迁”等词主要从上海话中引进。

二十年来现代汉语新词语的特点及其产生渠道

语言文字应用1999年第2期(总第30期) 二十年来现代汉语新词语的 特点及其产生渠道 朱永锴 林伦伦 提要 词汇直接受民族心理影响,与文化联系最密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要素。现代汉语词汇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年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产生了成千上万的新词语。本文根据这些变化,分析了新词语的特点及产生渠道。 On som e fea tures and the or ig i n of the new words i n m orden Ch i nese i n the pa st20years Z hu Y ong ka i L in L un lun Abstract Cu ltu re is one of the m o st i m po rtan t facto rs influencing language change,esp ecially lex icon.Fo r the p ast20years du ring w h ich p eri od Ch ina has been car2 rying ou t its econom ic and social refo r m s,thou sands of new w o rds have en tered in to the m o rdem Ch inese lex icon.T h is article attem p ts to analyse the lingu istic featu res as w ell as the sou rces of these new w o rds. 我们已经从许多教材里读到了有关现代汉语词汇的论述。迄今为止,这些论述大多都在阐述斯大林有关语言中词汇问题的观点,即:语言中的词汇是最活跃的成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紧接着,这些教材几乎一致地举出一些新生或死亡和消失词语的例子,而对现代汉语词汇近几十年的发展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的巨大变化,讨论得却比较少。 事实上,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每当社会生活发生变化(不论是逐渐的变化还是激烈的变化)时,它都会随着社会现象和新生事物的产生而产生,随着旧事物的消亡而消亡,随着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改变和对新事物的认识的不断深刻而产生词义的改变。这既表现了词汇对社会的依附作用,更表现出它对于客观背景的应变能力。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特别是对外交往等方面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事物、新观念,现代汉语词汇当然也在这种变化里不断地得到了丰富和发展。罗常培先生曾有过这样的论述:“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这个民族过去的文化靠着它来流传,未来的文化也仗着它来推进。”①而语言中受民族文化心理影响最直接,与文化联系最密切的,就是词语。几十年的

浅谈现代汉语和英语词汇特点的比较知识讲解

浅谈现代汉语和英语 在语音、语汇、语法方面特点的比较 2012级学科英语:王忠文随着世界性汉语热的影响,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而在交际交流中,中、英文的交叉使用现象也越来越多,那么对现代汉语和现代英语之间在语音、语汇、语法方面做一个比较也显得尤其必要。 一、语音即语言的声音,它是指人类通过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具有一定意义的,用来进行社会交际的声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人们是通过语音来感知语言的存在的。 现代汉语语音属于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相比有许多显著的特点。在语音方面,现代汉语的总体特点是音节界限分明,乐音较多,加上声调的高低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现代汉语语音的音乐性较强,具体表现为: 1.汉语音节中没有复辅音,都是一个辅音,而且不会出现在音节开始,即使是在词尾也只限辅音[n]和辅音群[ng],如[an]案和[hong]红。而英语中的辅音或辅音群是常见的,他们可以出现在词首或词尾,常常两三个辅音放在一起。 2. 元音占优势。现代汉语中可以没有辅音,但元音是必不可少的成分,并且是乐音,听起来比较悦耳。而英语的音节中最少须有一个元音,最多可以有8个元音。闭音节多,开音节少;音节中以辅音占优势,而且在元音的前或后都可以有辅音

群出现。 3.音节有声调。语音中超音段表达的主要手段是音高、音强和音长。而音高的使用又最为广泛,它的语音物质表现形式为旋律(melody),当旋律以单个的音节或词作为基本载体时,被称作声调(tone);当旋律以短语和句子作为基本载体时,被称作语调(intonation)。声调或语调是体现音高变化的单位。 汉语是声调语言,音高变化分布在字,即音节上,汉语中每个音节都是由声,调和韵组成,一个汉字即一个音节。不仅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还可以使汉语音节界限分明,又富于高低升降的变化,从而形成了现代汉语语音音乐性强的特殊风格。而英语是语调语言,音高变化分布在短语和句子上。英语句子语调由句子的最后一个重读音节即语调核心表现出来,句子中的语调由语调群表现出来。而语调群分为调头、调体和调尾组成。英语中语调的特点如下:一般地说,低调冠,高调头,调身用平调且依次渐变滑动降低。语调核心接受句子语调,有调的变化,或升调或降调。由此,汉、英两种语言的语音对比,主要是音高变化的对比。 二、语汇是语言中语词的总汇。它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语言的构成要素之一。语汇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语汇,指的地语言中的语和词(简称语词)的总汇;狭义的语汇,指的是语言中的语的总汇。我们这里所说的语汇,其含义是广义的,即指的是语言中语和词的总汇,与传统的包括语和

现代汉语词汇规范化研究

单位代码:001 分类号:H102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现代汉语词汇规范化研究 系别专业: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 学生姓名:齐富东 学生学号: 0701014137 指导教师: 汪东锋 毕业时间: 二○一一年六月 2011年5月5日

现代汉语词汇规范化研究 摘要:汉语词汇的规范化作为当前语言规范的重要任务之一, 受到普遍的重视。本文将从词汇规范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依据和方法等方面对现代汉语词汇规范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汇;规范化;研究 Modern Chinese vocabulary study of standardization Abstract:the standardization of the Chinese words as the one of the important tasks of language specification, suffer the widespread attention. This paper from the lexical rules should follow the basic principle, basis and method in modern Chinese lexical rules proposed own view. Key words: modern Chinese; Words; Standard; research

目录 引言 (1) 一、现代汉语词汇规范的原则和依据 (1) (一)现代汉语词汇规范的原则 (1) 1.约定俗成 (2) 2.逐渐规范 (2) (二)现代汉语词汇规范的依据 (3) 1. 编制“现代汉语规范词表” (3) 2.具有规范性、权威性的语文词典所收的词 (3) 3.语言规范的现当代重要著作中使用的一般词语 (3) 4.全国性重要传媒使用的一般词语 (3) 5.北方话地区普遍使用的一般词语 (4) 二、现代汉语词汇规范的主要做法 (4) 三、现代汉语词汇规范的几个具体问题 (5) (一) 新词语的规范 (5) (二) 缩略语的规范 (5) (三) 港台词语的规范 (5) (四)外来词语的规范 (6) 结语 (9) 参考文献 (9) 谢辞 (10)

现代汉语中的新词现象

现代汉语中的新词现象

现代汉语中的新词现象 摘要:社会不断地变化,发展,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特别是语言里的词汇,更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新词的产生有很多的原因,地域的交流,新事物的产生等等。这也就使得新词的种类很多,网络语言、数字语、广告语等等,特别是网络语言达到近乎疯狂的程度。新词的产生,反映了社会交际的需要,丰富了语言的内容。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也不可避免地继续发展下去。对于新词现象,人们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专家学者的意见以承认为主。对于新词我们应采取宽容、容纳的态度,解决存在的问题,引导它,规范它,使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以丰富我们的语言。 关键词:新词,新词现象,网络语言,规范 恩格斯说:“语言是从劳动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的,这个解释是唯一正确的,拿动物来比较,就可以证明。动物,甚至高度发展的动物,彼此要传达的东西很少,……此外,他们还获得了如对人依恋,感激等等表现感情的能力,在这种能力以前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和这些动物经常交往的人很难避开这样的信念。这些动物现在感到没有说话能力是个缺陷。”从中我们完全可以看出语言是人在生产劳动中因为必须进行交际,进行合作,生存的需要而产生的。在劳动过程中,在社会生活中,人类以语言作为交际的工具,生活在社会中的人类不能离开语言,离开语言的社会是不存在的。语言也就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的变化而变化。

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人类对语言的认识研究和使用,更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下,语言就随着一些东西被淘汰或需要其他的词来代替或消失,也就出现一些社会现象而不断丰富它适应它,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于是出现了许多新词,这里所谓的“新”一是从未出现的词语,二是本有的词赋予了它新的意义。这些年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新词的出现如雨后春笋般。近年来甚至出现了“一天出现三个新词”的现象。本文就新词中的“网络语言”展开叙述。 语言折射社会发展的轨迹,中国历史上每一次大的社会变革,都会涌现出一大批新词新语。中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曾经在《汉语史稿》中说:“五·四运动以后,一方面把已经通行的新词巩固下来;另一方面还不断的创造新词,以适应不断增长的文化需要。”“从词汇的角度来看,最近五十年来汉语发展的速度超过以前的几千年。” 继“五·四”运动之后,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后是新词语发展的第二高峰。诸如“公私和营”之类的大量新词潮水般涌现。而第三个高潮,就是改革开放之后的这二十几年。新事物、新概念、新现象层出不穷,而且随着社会开放程度而不同,人们在文化上的宽容度也随之加大,于是新词新语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形态。新词语的产生,反映了社会交际的需要。科技或社会生活方面的新事物产生了,就需要有新的词语来表示它们。上网、下载、转基因、试管婴儿、物业、信用卡、一国两制等许许多多新词新语,就是这样应运而生的。还有一些新词语反映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例如两代人之间价值观念,心理状态、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人们很自然地用到“代沟”这个词。在社会生活中,以某种厉害关系共处的双方,不一定都是彼消此长,甚至你死我活。如果双方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处理彼此之间的矛盾,会取得没有输家,都是赢家的结果。这几年,称述这种双方都受益的情况用到一个恰当的词——“双赢”。有些新词则反映出语言使用求新求雅的心理。比如,汉语里原来有“卷铺盖”一词,意思是因解雇或辞职而离开工作的地方。这些年用的更多的是一个新词“炒鱿鱼”(鱿鱼一炒就卷起来像是卷铺盖),相比之下,“炒鱿鱼”比“卷铺盖”不仅显得新奇而且有幽默感,人们更喜欢使用。 社会多元化,语言也自然鲜活、多样了。而且社这样会越开放新词语也就越活跃。我们这里谈到的新词语,有的是新造的,有的是从外来语借鉴而来的,有的是从方言中借鉴而来的,另外还有的是通过语言本身的一些手法减缩的,有的是通过修辞手法得来的等待。 二 面对新生词语的大量出现,有人提出现代汉语急需规范,呼声认为很多外来词,流行语,缩略语……或者是胡编乱造的新潮,或者是莫名其妙的符号链,有害于语言的纯洁和

大一现代汉语复习知识点重点 含(绪论)

现代汉语复习资料(大一下) 现代汉语(绪论) 现代汉语概述 什么是语言? 人所说的话都的总称。 1.语言的功用 2.语言的本体 3.语言的表现形式 语言的特征符号性、工具性、民族性 从功能来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从功用来说,语言又是人类赖以思维的工具。 从语言本体:所以语言都是有声语言,所有语言都是用来表情达意的。 人有目的地发出的、而他人能从中理解、体会其意的声音实际是有一种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符号。 语言就是一个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符号系统。 符号具有二重性,能指所指 语言不仅是一个符号系统,还是一个很有规则的结构,而是一个变动的结构。 主宾表定状补 (刘)老师(大口)吃(完)(红)苹果。 定语主语状语动补语定语宾语 宾语前置 吾谁欺?欺天乎? 定语后置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状语后置 使归就求救于孙将军。 从语言的表现形式看,语言有口语、书面语、体态语三种形式。 口语是语言最根本的变现形式。 书面语是指口语用文字记录下来,而且加以提炼、加工的一种表现形式,可以认为是语言的代用品。 体态语:手势语,唇语…… 语言是人类籍以思维和相互交际的一个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语言的三大要素:语音、词汇、语法 强调 语言不是文化的产物语言是人的一种本能,人类获得语言不是靠学习,而是靠习得,正是这种本能成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标志之一。 小结 1.外部语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2.内部结构:语言是人类特有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结构上,语言是以语言为物质外壳(形式),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一个完整的体系。 语言不仅是一个符号系统,语言还是一个很有规律的结构,而是一个变动的结构。 二、什么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一)定义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

本节课的内容(参考P232,P7) 分析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 重点:用具体的语言事实理解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思考题(1-3) 1.对比下面的材料,理解汉英两种语言在语法方面的差异。 (1)a child ; two children 一个小孩;两个小孩 (2)She is always ready to help us. 他随时都在准备帮助我们。 We are always ready to help her. 我们随时都在准备帮助他。 理解:语法方面的差异是什么? 2.对比下面的材料,理解汉英两种语言在语法方面的差异。 (1)He criticized my taking risks. 他批评了我的冒险活动。 (2)His criticism doesn't worry me. 他的批评不会使我不安。 (3)I don't like to read his literary criticism. 我不喜欢读他的文学批评。 理解:语法方面的差异是什么? 小结:“汉英语语法方面的差异” (1)汉语有个体量词,而英语没有。 (2)英语这一类的印欧语言有丰富的形态变化,而汉语没有。英语用不同的形态来表示相应的语法意义,比如英语的名词有数的变化(a book:two books),代词有主格宾格的变化(I:me;he:him;she:her),动词有时、体、态的变化(study,studies,studying,studied),等等。 思考题 3.观察下面这段文字,体会句子的差异是由什么造成的。

辣妹子从小辣不怕辣妹子长大不怕辣辣妹子嫁人怕不辣 辣妹子从来辣不怕辣妹子生性不怕辣辣妹子出门怕不辣 体会意义:不怕辣辣不怕怕不辣 类似的例子不怕难难不怕怕不难 做人难难做人人难做 想吃饭想饭吃饭想吃 小结:“汉语语法方面的特点” 语序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可以造成不同的结构。语序在汉语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分析方法现代汉语汉语语法特点只有在对比中发现,比如和印欧语对比。主要有5个方面的特点。 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一)汉语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二)语序和虚词是汉语主要的语法手段 (三)汉语中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 (四)汉语中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方式基本一致 (五)汉语里有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 一、汉语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跟印欧语系的语言相比较,汉语最明显的特征是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1.形态变化即词形变化,指一个词在句子中由于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不同,而在形式 上发生的变化。英语、俄语等印欧语言就有丰富的形态变化,用不同的形态来表示相应的语法意义, 2.汉语没有印欧语言那样的形态变化,没有用词的不同形式来表示不同语法意义。 同一个词处于不同的语法位置、表示不同语法意义时,词形本身并无任何变化。 3.汉语中也有某些类似形态标志的成分,但数量少,普遍性差。如动词、形容词的重叠形式(商量—商量商量,干净—干干净净),“子、儿、头”作为有些名词的后缀(扣子、画儿、甜头),“们”用来表示复数(朋友们、同学们),“着、了、过”用来表示动作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