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汉语新词语考察

现代汉语新词语考察

现代汉语新词语考察
现代汉语新词语考察

2004年3月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Mar.,2004 第2期Journal of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S ocial Science)No.2

现代汉语新词语考察

于 红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摘 要:经济、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推动着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交往方式的深刻变革,进而有力地促进了语言的发展特别是新词语的大量出现。通过给原有旧词赋予新义以及积极吸收借鉴外来词与方言词等途径,现代汉语词汇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在构建上也相应呈现出一些全新特点:附加构词法成为重要模式;语群现象大量出现;简缩化和移植原形词的倾向更加明显。

关键词:现代汉语;新词;构建

中图分类号:H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4608(2004)022*******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随着经济、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交往方式已经并将继续发生极其深刻的变革,人类语言也随之在不断地接受语境信息的过程中逐渐地丰富和发展起来。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社会的发展、语言环境的变化总会千方百计地通过新词新语反映出来。任何有生命力的语言都在不断地接受语境信息,通过与外界的互动及内在生成机制,不断地形成新词,因而语言的词汇量有着与时代同步发展、不断增多的趋势。就拿汉语来说,殷商时期甲骨文字约有四五千字,汉代《说文解字》收字不到一万,隋代《切韵》收字一万二千多个,清代《康熙字典》收字四万七千多个。四千多年来汉字增加将近十倍,而词汇扩张的幅度还要大于这个数字[1]。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发展变化,新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的产生,更是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与广度催生了大量的新词新语新义。据有关统计数字,当代汉语新词每年以数百条乃至上千条的速度递增,这些新词最初大多在口语中流行,然后通过传媒广泛扩散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最终逐步固定成为现代汉语词汇[2]。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反复证明,经济、社会、科技发展越快,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社会交往方式的变革越深刻,新词语的产生越是又快又多。总观现代汉语新词新语,它的产生除了遵循汉语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以外,总会呈现出具有鲜明的当时代、当时期特色的个性化、阶段性特征。

一、现代汉语新词呈现出新的构建特点

现代汉语从构词方法上看,表现出以下四个鲜明的特点:

11附加构词法成为新词构建的重要模式

长期以来,汉语构词主要采用派生模式和复合模式两种构建方法。复合模式的词语由“词根+词根”构成,多以双音复合模式为主,如“江湖、高低、红旗、变成、心虚、动员”等;派生模式的词语由“词根+词缀”构成,如“老虎、桌子、木头、画家、绿化”等。复合模式一直以来是现代汉语中最主要、最能产的构词格式,汉语的合成词绝大部分是由这一形式构成的[3]。但通过对现代汉语新词的考察,笔者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双音复合模式在构造新词方面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而附加模式却以前所未有的活力,在构造新词方面显示出极强的优势。人们在构建新词时,只要把语言中既有的构词材料———语素或词作为词缀,形成一个固定的模式,然后根据表意的需要自由选择一些词或语素嵌入此模式中,就可构成

收稿日期:2003205229

作者简介:于红(1973-),女,南京师大文学院博士研究生,河海大学传播学系讲师。

9

2

1

新词语。比如,以已有词汇“迷”为后缀,便构成“歌迷、球迷、舞迷、影迷、电视迷、网迷”;以既有词汇“炒”为前缀,构成“炒期货、炒外汇、炒新闻”等词。这种构词模式,运用和体现了语言的类推规律,在及时反映不断涌现出来的新事物和新观念方面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极强的构词能力。新的附加模式同以往的附加格式也有所区别。以往的构词词缀大多是语素,如“老、子、头、家、化”等,它们通常与单音节词根构成词语,如“老师、兔子、苦头、画家、同化”等,构词能力比较有限。而新词缀具有极强的开放性,适用范围比较广,它们既可以继续与单音节词根构成新词,也可以与双音节甚至多音节的词根构成新词,而且在构词倾向上更多的是与复合词根构成多音节派生词。如“多角度、多途径、多层面、多方位、多功能”;“语言学界、科技界、学术界、文艺界,宗教界”;“高科技、高水平、高蛋白、高质量、高要求、高效率”等等,不一而足。毫无疑问,构词的灵活性及其强大的派生性,将使附加模式在新词构造中成为重要的构词方式。同时新词缀的广泛使用和大量派生词的出现,对现代汉语原有词汇的结构方式形成冲击也是在所难免的。

21附加模式的构词法使得新词呈现出语群现象

附加模式在新词构造中的大量运用,使得现代汉语新词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即语群现象。所谓语群,就是指具有某一共同特征的一群词的聚合[4]。从外部特征看,这一群词以系列形式存在,由某一共同语言单位与其他不同的语言单位分别组合,进而构成新的系列词或者短语。其中共同的语言单位作为词缀,表示共同意义;而作为不同的语言单位的语素或词,则表示该语群中具体单位的个性特征。比如以“盲”作为共同后缀,按照“文盲”的结构模式,我们可以构造“法盲”、“机盲”、“股盲”、“舞盲”等一群词,形成一个语群,用以表示那些对法律常识、计算机使用、炒股票以及跳舞等知之不多或知之甚少的一群人,或表示特定人群对特定领域的认知状况。我们同样可以“意识”为后缀扩展构成“主体意识”、

“忧患意识”、

“超前意识”、“风险意识”、“参与意识”、

“精品意识”、“独立意识”等系列新词,用以表示人们对特定事项的自觉状态及因应状况。按照汉语原有词汇中“责任感”的结构方式,我们不难创造出“亲切感、认同感、紧张感、危险感、失落感”等词,用来表示自己似乎与众不同的感觉和心情。

同时,以“虚拟”为前缀,我们可以组合构建“虚拟社区、虚拟空间、虚拟银行、虚拟现实、虚拟世界、虚拟企业、虚拟主持人”,以“网”作为前缀构成“网吧、网恋、网民、网迷、网虫、网友、网龄”等等词语,这些新构成的词便形成了一个个特定的语群。可见语群现象主要是由于附加构词法的大量运用而产生的。采用附加模式构成的派生词只要具有相同的词缀,大多可以成为语群。同一语群中的语词构成方式一般都相同,组合自由度也较大,整个语群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这一现象充分体现了汉语构词灵活、派生力强的特征。

31词语内部形式的舍繁就简形成新词简缩化的倾向

对词语进行简化、缩略不仅可以使语言经济、简练,同时也使人们的言语交际更加便利,所以缩略法在现代汉语新词构建中得到了广泛运用,新词呈现出一种简缩化倾向。比如,“高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科普”(科学普及),“三讲”(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陪工”(陪配偶出国工作),“特首”(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等等。特别是近期无论是大众传媒、政府公文,还是人际传播当中使用频率极高的新词———“非典”。“非典”是对“非典型肺炎”的缩略。在原型词语中,可怕的不是“肺炎”,而是“非典型”,人们的紧张、不安乃至恐慌,皆来自“非典型”这一限制成分,人们把表示特征的词抽出来,便形成了“非典”。于是“抗击非典”也顺理成章地简缩为“抗非”。简缩词的构词方式比较特殊,它是利用有限的再造模式不断地构造出新的缩略词,实现词的再造。新词简缩化主要采用两种方法:缩合式和统括式。所谓缩合式,就是把原有词语或词组通过切除其中的某一部分,再将剩余部分凝合起来构成一个新词。如“博导”(博士生导师)、“硕导”(硕士生导师)、“家电”(家用电器)、“国企”(国有企业)、

“外企”(外资企业)、“环保”(环境保护)等。这类简缩词直观性强,透明度高,表意清晰,应用面较广。所谓统括式,就是将原有词语或词组中的共同成分抽取出来,用数字加以标注。如“两会”(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会议),“两个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手抓”(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等。这种方式虽然概括性强,但表意不十分清晰,多受到地域、行业、时间等语境条件的制约,因而往往具有更突出的临时性。由于缩略词构词简洁、方便,且内涵丰富、容量大,符合语言的经

3

1

济原则,正日益受到社会各界、各个层次人们的青睐。

41移植原形词成为外来词的重要倾向

借用外来词也是丰富汉语词汇的一个重要途径与手段。汉人对于外来词的接受,一开始走的是单纯音译的道路,用汉语音节对译其音。但是在长期的使用当中,由于单纯音译不符合汉人“见字知义”、“听音知义”的语言认知心理,于是在对译过程中人们尽量选用那些与原词意义有点瓜葛的富有启发性的汉字表示。例如关于“玻璃”一词,曾经出现过“波梨、颇黎、颇致迦”等,但最终以“玻璃”取胜,就是因为玻璃晶莹透亮与玉相似,玻璃二字都从玉,易于使人见字晓义[5]。在借用外来词的过程中,汉人经历了音译、意译、音译兼意译的过程。但笔者发现近几年来,汉语引入外来词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一些保持原来语言的词义、词形不变或基本不变的原形移植词越来越多。当然这种模式并不是全新的,比如我们从前就用过“X光”、“维生素A”等词语,但只是限于条件,多出现在某一特定的专业领域中。而现在依照这种模式引入的大批新外来词语中,除了专业术语外,绝大多数与大众的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的词语也相继出现,如“BP机”、“T恤”、“M TV”、“MP3”、

“Flash动画”等等。这种直接使用外文字母词或外文字母附加汉字注释的原形移植词,在外形上与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但这种模式的大量存在本身就证明了它存在的合理性和使用的价值。随着中西同文的现象在科技文章中不断地出现,专业领域中外文词的存在已经不可避免。它除了形式简洁、表意准确外,还有极其重要的一点,就是便于和国际接轨,有利于及时广泛吸收与借鉴世界先进的科技成果。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们生活密切联系,因而科技术语也不可能是封闭的,其中一部分必将最终进入大众生活和交际领域,原形移植的构词方式必将会在汉语的构词方式之中占据一席之地。

二、汉语新词产生的两个主要途径

现代汉语新词语产生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在已有旧词的基础上赋予新的含义,一是从外部吸收新的词语。

11及时给旧词赋予新义

在现代汉语新词中,有些词语是原先已经消亡了的旧词重新获得生命,有些是现在正在使用的词语产生了新的比喻义或引申义。它们起初是临时

的,后来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赋予旧词语新的语义或新的语感,以词的新义被逐步确定下来。这种新词产生的渠道并没有增加现代汉语的词汇总量,但在词汇的质上却有了极大的发展。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

(1)旧词的新用:为了适应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一些已消亡了的旧词又被重新起用。当然旧词语的重新起用,并不是完全照搬旧义,而是适应新的时代特征与要求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这样一些已经很少使用的旧词语因为被赋予新的含义,在新的历史时期又展现出新的活力,派上了新的用途。如“小皇帝”被用以专指“被娇惯溺爱的儿童”,“老板”不仅指私营企业主、国有企业领导人,甚至连事业单位的领导人、研究所所长、学校校长等“一把手”以及学生导师等都被冠以此名,并广为接受。再如进入市场经济之后,要砸烂铁饭碗,而且允许工厂破产、倒闭,因而失业成为自然现象,于是旧词“失业、失业率、失业经济”等重新启用。但由于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尚未健全,所以,一边用“失业”,一边用“下岗”、“待业”、“待聘”,与此同时,相应地出现了“上岗”、“招聘”、

“再就业”等新词语。这些中国社会经济转型期特有的社会现象,在词语中得到了及时充分的体现。

(2)语义的扩张:就语言整体来讲,任何活着的语言都在不断地接受来自语境的信息,普遍地存在着词义不断扩张的发展趋势。现代汉语词汇在长期的历时语境中不断接受来自语言环境的信息,形成新的义素、义项,导致某些词的词义不断增多,我们称之为词义扩张。原有词语产生新的比喻义或引申义,许多词语开始作为一种修辞手段,临时改变词的习惯用法,产生临时意义,后由于经常使用,对语言环境的依赖越来越少,逐步成为一种固定的新义。如“出台”,原指演员上场,比喻公开出面活动,后来由于生产、生活需要,又出现了新的比喻义,于是政策、措施等公布或实施也用“出台”表示[6](p.184)。再如“下海”原指渔民出海打鱼,也比喻业余戏曲演员成为职业演员,后泛指放弃原来的工作经营商业[6](p.1357)。特别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出现了极高的使用频率,甚至其原有含义已被大多数人所淡忘。再如“烧香、联姻、充电”等新词都是通过词义扩张而获取的。

(3)语义的泛化:在词汇系统内部,增加和更新普通用语词汇数量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对专门用

1

3

1

语实行词义泛化,这是由单义走向多义的词义演变的一个重要途径[7],也是汉语词汇丰富发展的一个突出标志。社会分工协作使行业间的联系日趋紧密,电视、广播、报刊等大众传媒的推动,使人们对各行各业有了更广泛的了解。于是,原属于某一特定行业、特定人群的表达方式或表达术语,通过某种临时用法用于其他行业或日常交际之中。这种临时的修辞用法很快被大众所接受,突破其专业语义,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非专业语义的新义。这类新义是固有词语赋新义中的新潮一族,汇入了新词语的洪流之中,不断地充实着汉语的词义系统。如“克隆”一词,原本是一个生物学术语,仅在特定的科学领域和特定的专业人群当中使用,后经传媒的广泛传播,成为众人皆知的常用语,甚至被用于泛指一切运用仿真技术所进行的复制行为。“效应”,原是一个并不常用的专业术语,近年来通过语义泛化,构造出了一个非常流行的词族,如“经济效应”、“名人效应”、“轰动效应”、

“负面效应”等。“投资、透支”本来只用于金融业,但现在“智力投资”、“感情透支”、“透支身体”等也不乏其见。“遥控、黄牌、贬值、会诊、抢滩、内伤”等都是通过词义的泛化而获取新义并得到广泛运用的新词。随着电脑走入千家万户,计算机网络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以电脑和网络术语为代表的科技信息词语泛化将势不可当,作为现代科学技术支柱的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及其相关的各门科学术语中将有更多的成员汇入民族共同语大家庭。专门用语词义泛化必将迎来一个相当广阔的发展前景。

21大量吸收外来词和方言词

从汉代到唐代,我国引进了大量源自梵文的佛教和哲学词语,近百年来又引进了大量西方词语。“五四运动”就是以两个外来词“民主”、“科学”为旗帜,掀开了中国历史上崭新的一页。随后大批外来词以音译、义译或音义兼译的方式进入中国。如音译外来词(可口可乐、托福、克隆)、意译外来词(超级市场、代沟、电脑),音译兼意译外来词(俱乐部、汉堡包、绷带)等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外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的大量出现,国外商品的大量进口,中外科技文化教育交流的日益广泛和深入,以及传媒作用的不断扩大,人们趋时求新尚异的心态,将使得外来词更多涌现,使用频率也必然会大幅度提高。除了以往的音译、意译等外来词,照搬外来词语的现象也多起来了。如“MBA”、“U形管”等,这些字母词

或混合词笔画少,字形简洁,易于书写和辨认,虽是源于不同的民族和语言,但在汉语中一般都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随着全国各地政治、经济、文化的频繁交流,人口的空前大流动,地域之间的广泛深入交流,使语言影响不断加深,本来只在一个地区使用的地域方言,因其经济发达、文化先进、政治影响大,极易被外地人所接受和模仿,进而越来越频繁地被其他地区的人们所广泛使用。如“靓”突破粤语的使用范围,为其他地区的人们使用,北京方言中的“抢滩”、“火”、“大腕儿”,口语性较强的港台词“便当”、“举措”、“幼稚园”、“打工妹”、“大排挡”等都在社会上甚为流行。这些方言词汇被吸收为普通话新词,逐步成为全民范围内通用的流行语,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被广泛地运用。

三、现代汉语新词产生的原因与背景

任何语言的产生和发展都与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社会交往方式的深刻变革有着紧密的联系。具体分析新词新语产生、发展的原因和社会背景,必然涉及很多方面,这里简要分析两个方面。

11新事物需要得到及时的表现和反映

新词语是观察社会生活的晴雨表,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每当社会生活发生变化时,它都会随着社会现象和新生事物的产生而产生,随着旧事物的消亡而消亡。这不仅表现了词汇对社会的依附作用,更表现了词汇对客观环境的应变能力。正所谓“名以物出,词随事来”,凡是社会中出现的新事物,人们生活中产生的新思想、新概念,都一定会在语言中得到及时的表现和反映。比如,科学技术发展对新词新语产生的影响,就非常之大。每一项新兴科技的产生,必定会使一批新词语应运而生。世界科技的飞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新词语不断涌现,如“因特网,鼠标、网络、拷贝、人工智能、安乐死”等等。20年来信息与通讯技术在全球飞速地发展,导致网络专业术语大量产生,“软件、硬件”,“电子移民、电子着陆、电子图书馆”,“信息高速公路、互联网络”等大量出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今世界已进入了信息化时代。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产生的新事物、新观念、新思想,首先就需要有与之相应的词来命名,这些词除了借用、引申旧词之外,更多的是创造新词。

2

3

1

21趋时求新、表露个性的社会心态需要得到及时的体现和满足

陈原先生说过:“语言变化确实有一些是来自复杂的社会心理因素的。”[8]新词语的大量涌现,不仅是社会生活的镜子,也刻有社会心态的印记。社会的飞速发展导致了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刺激了人们的求新心态,人们再也不愿意囿于原有的程式中了。反映在用词上,人们不愿意使用一些用久了、用烂了的词语,而喜欢别出心裁地构造一些“人无我有”的新词语,来表达思想、进行交际。如,人们不满足于“反省、省察、思索、回顾”,另行启用了一个含义更广的哲学名词“反思”。“公布”也似乎太旧式了,于是从戏剧术语中借来了一个十分形象的词语“出台”。“水平”似乎用得太滥了,于是想出了一个“平台”,“同一水平”说成“处于同一个平台”。在“商讨、交流、谈判”之外,又想出了一个外延更大的“对话”。借用科技术语“网点”,来表达商店之类的“布局”;用“知识爆炸”来表示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用“老化”表达知识陈旧;从港台语“爆棚”中受到启发,把体育场、影剧场客满说成是“爆满”。把足球运动员夺取奖杯和告别足坛,形象地说成是“捧杯”和“挂靴”等等。正是人们在用语过程中存在的这种标新立异、表露个性的社会心态,催生了一大批新颖别致的新词语。

新词语的大量涌现是正常的合理的语言现象,它大都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产生的,表现了语言与社会共变的必然趋势,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新词的出现不断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满足了人们的交际需要。但是,随着变化而来的并不都是精华,糟粕也会乘势而入。因此,我们在创造新词的同时也要加强新词规范工作,积极引导,以免泥沙俱下,污染我们民族的语言。

参考文献:

[1]张庆涛.语境———词汇全息律[J].临沂师专学报,1994,

(4).

[2]朱永锴,林伦伦.二十年来现代汉语新词语的特点及其产

生渠道[J].语言文字应用,1999,(2).

[3]胡裕树.现代汉语(第6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5.

[4]孙艳.试论类推机制在汉语新词语构造中的作用[J].西

北师大学报,1998,(2).

[5]何亚南.从佛经看早期外来音译词的汉化[J].南京师大

学报(社会科学报),2003,(3).

[6]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

(修订第3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7]冯子薇.专门用语词义泛化的方式、效果及前景[J].汉语

学习,2000,(1).

[8]陈原.变异和规范化[J].语文建设,1995,(4).

(责任编辑:陆 林)

A Study of N eology in Modern Chinese

YU Hong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Nanjing Normal Univ.,Nanjing,210097)

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society,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fundamentally transforming the world in which people work,live and communicate,giving rise to the development of languages,and espe2 cially,the emergence of neologies.Lexicon in Modern Chinese is further enriched and developed by giving new meanings to the old words and borrowing and referring to loanwords and dialectal words,presenting some new characteristics in word formation:additional formation becomes an important pattern;there appear a lot of lan2 guage group phenomena;and there is a clearer tendency of simplifying and transplanting of original words.

K ey w ords:modern Chinese;neology;word formation

3

3

1

现代汉语词典词语汇总之令狐文艳创作

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难读难写词语汇总 令狐文艳 1-300页【柯老师整理】 1.吖嗪ā qín是含有一个或几个氮原子的不饱和六节杂环化合物的总称。 2. 阿訇āhōng今为由清真寺经堂大学或经学院“穿衣”毕业,具有较高宗教学识的宗教人员的通称。 3. 腌臜ā za是一种地方口语,意为不干净,肮脏的意思。用以形容环境、物件等的杂乱不堪、恶臭不洁净等。后引申可用为形容行为、动作等的龌龊,有悖道德良知的层面;也用于心理不爽快等的形容抒发。 4. 哀矜āijīn哀怜;怜悯 5. 娭毑āi jiě 1、祖母;2、尊称老年妇女。 6. 欸乃ǎinǎi1.象声词。摇橹声。2.象声词。棹歌,划船时歌唱之声。 7. 嗳气ài qì指气从胃中上逆。胃出而作声,多见于饱食之后。 8. 嗳酸ǎi suān胃酸从胃里涌到嘴里,指吐酸水。 9. 僾尼ài ní部分哈尼族人的自称。主要居住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10叆叇àidài 指浓云遮日。 11. 安厝ān cuò停放灵柩待葬或浅埋以待正式安葬。 12氨纶ān lún氨纶是聚氨基甲酸酯纤维的简称,是一种弹性

纤维。 13媕娿ān ē亦作"媕阿"。亦作"媕妸"。亦作"媕婀"。不能决定的样子。 14鹌鹑(ān chún)是雉科中体形较小的一种。野生鹌鹑尾短翅长而尖,上体有黑色和棕色斑相间杂,具有浅黄色羽干纹,下体灰白色,颊和喉部赤褐色,嘴沿灰色,谢淡黄色。 15鮟鱇ān kāng,俗称结巴鱼、哈蟆鱼、海哈蟆、琵琶鱼等,一般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浅海水域。我国有黄鮟鱇和黑鮟鱇两种,黄鮟鱇分布于黄渤海及东海北部,黑鮟鱇多见于东海和南海。 16鞍韂ān chàn马鞍子和垫在马鞍子下面的东西。 17吧嗒bādā象声词,表示一种双音的声响 18疤瘌 bā la也叫疤拉,伤口或疮平复以后留下的痕迹:疮疤。 19拔擢bá zhuó:提拔、挑选人员使担任更重要的职务。 20菝葜bá qiā也称金刚藤,百合科菝葜属,多年生藤本落叶攀附植物。 21跋前疐后bá qián zhì hòu跋:踩;疐:被绊倒。本指狼向前进就踩住了自己的颈肉,向后退又会被自己的尾巴绊倒。比喻进退两难。同“跋胡疐尾”。 22白垩bái’è(名)石灰岩的一种,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是有古生物的残骸集聚形成的。白色,质软,分布很广,用作粉刷材料等。 23白镪bái qiǎng古代当作货币的银子。

现代汉语常用词表

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 1.范围 本规范(草案)提出了现当代社会生活中比较稳定的、使用频率较高的汉语普通话常用词语 56 008 个,形成《现代汉语常用词表》,给出了词语的词形。 本规范(草案)可供中小学语文教学、扫盲教育、汉语教育、中文信息处理和辞书编纂等方面参考、采用。 2.术语和定义 2.1 常用词 现代汉语普通话范畴中使用频率高、适用范围广的词语。 2.2 词形 本规范(草案)指词语的书写形式。 2.3 词频 在一定数量的语料中同一个词语出现的频度,一般用词语的出现次数或覆盖率来表示。本规范(草案)指词语的出现次数。 2.4 频级 同一语料调查范围中词频数相同的为一个频级。本词表频级统计分两步:第步形成不同类型语料库的频级,即原始频级。第二步形成总语料的频级,就是将几个原始频级之和再除以不同类型语料库的数目。 3.研制原则 3.1 词和语兼顾原则 本规范(草案)的词语收录,以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为主。同时,根据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况,也收录一些常用的缩略语、成语、惯用语等熟语,以及表达整体概念名称的其他固定短语。 3.2 系统性和实用性兼顾原则 本规范(草案)的词语收录,既注意词语的系统性,又注意词语在语用中的实用性。如以表示季节为根词的一些词,全部收录它的加缀词“初春”“初冬”“初

秋”“初夏”,但对于“‘晚'+季节”的词语,只收录“晚春”“晚秋”,未收录“晚冬”“晚夏”;对于“‘残'+季节”的词语,只收录“残冬”未收录“残春”“残 秋”“残夏”。 4.《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说明 4.1 本表研制过程中,收集词语同国家语委“现代汉语通用语料库”核心语料库、厦门大学的新词语语料库、《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新华词典》等所收词语进行了比对,并查验了该词在人民网《人民日报》报系网页以及 Google 网简体中文网页、百度网等常用网页上的使用情况。 4.2 本表用来检测词频的语料库有:国家语委“现代汉语通用语料库”中经分词标注的4 500万字语料、《人民日报》2001年?2005年约1.35亿字的分词标注语料和厦门大学的现当代文学作品语料库约 7 000 万字的语料。总共 2.5 亿字。 4.3 本表共收录常用词语56 008个,包括单音节词3 181 个,双音节词语40 351 个,三音节词语 6 459个,四音节词语 5 855个,五音节和五音节以上词语 162个。表内条目按频级升序排列,频级相同的按汉语拼音音序排列。 4.4 本规范(草案)提供了《现代汉语常用词表》的音序索引,按汉语拼音音序排列,同音的条目按笔画数由少到多排列。其中,词语的读音只供检索使用,不代表词语的读音规范。

现代汉语词典词语汇总讲解

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难读难写词语汇总 1-300页【柯老师整理】1. 吖嗪ā qín是含有一个或几个氮原子的不饱和六节杂环化合物的总称。 2. 阿訇āhōng今为由清真寺经堂大学或经学院“穿衣”毕业,具有较高宗教学识的宗教人员的通称。 3. 腌臜ā za是一种地方口语,意为不干净,肮脏的意思。用以形容环境、物件等的杂乱不堪、恶臭不洁净等。后引申可用为形容行为、动作等的龌龊,有悖道德良知的层面;也用于心理不爽快等的形容抒发。 4. 哀矜āijīn哀怜;怜悯 5. 娭毑āi jiě1、祖母;2、尊称老年妇女。 6. 欸乃ǎinǎi1.象声词。摇橹声。2.象声词。棹歌,划船时歌唱之声。 7. 嗳气ài qì指气从胃中上逆。胃出而作声,多见于饱食之后。 8. 嗳酸ǎi suān胃酸从胃里涌到嘴里,指吐酸水。9. 僾尼ài ní部分哈尼族 人的自称。主要居住在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 自治州。 10叆叇àidài 指浓云遮 日。 11. 安厝ān cuò停放灵 柩待葬或浅埋以待正式 安葬。 12氨纶ān lún氨纶是聚 氨基甲酸酯纤维的简 称,是一种弹性纤维。 13媕娿ān ē亦作"媕阿 "。亦作"媕妸"。亦作" 媕婀"。不能决定的样 子。 14鹌鹑(ān chún)是雉 科中体形较小的一种。 野生鹌鹑尾短翅长而 尖,上体有黑色和棕色 斑相间杂,具有浅黄色 羽干纹,下体灰白色, 颊和喉部赤褐色,嘴沿 灰色,谢淡黄色。 15鮟鱇ān kāng,俗称结 巴鱼、哈蟆鱼、海哈蟆、 琵琶鱼等,一般生活在 热带和亚热带浅海水 域。我国有黄鮟鱇和黑 鮟鱇两种,黄鮟鱇分布于黄渤 海及东海北部,黑鮟鱇多见于 东海和南海。 16鞍韂ān chàn马鞍子和垫在 马鞍子下面的东西。 17吧嗒bādā象声词,表示一种 双音的声响 18疤瘌bāla也叫疤拉,伤口 或疮平复以后留下的痕迹:疮 疤。 19拔擢bázhuó:提拔、挑选 人员使担任更重要的职务。 20菝葜bá qiā也称金刚藤,百 合科菝葜属,多年生藤本落叶 攀附植物。 21跋前疐后báqián zhìhòu 跋:踩;疐:被绊倒。本指狼 向前进就踩住了自己的颈肉, 向后退又会被自己的尾巴绊 倒。比喻进退两难。同“跋胡 疐尾”。 22白垩bái’è(名)石灰岩 的一种,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CaCO3)。是有古生物的残骸 集聚形成的。白色,质软,分 布很广,用作粉刷材料等。 23白镪bái qiǎng古代当作货币 的银子。 24白鹇bái xián,又名白雉。

现代汉语词汇练习题

练习题一 一、名词解释 1.语素 2.熟语 3.单纯词 4.合成词 5.成语 6.惯用语 7.歇后语 9.义素 10.语义场 参考答案 1、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 2、熟语,是由词或语素构成的现成用语,是语言中因长期习用而形成的固定短语。 3、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4、合成词,是由两个以上的语素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构成的词。 5、成语,是汉民族长期习用的定型化的短语,以四个音节为主要形式构成,具有形式整齐、韵律和谐、结构固定、言简意赅的特点。 6、惯用语,是口语中较为通行的固定短语,具有结构定型、以整体结构表示一个特定意义的特点。 7、歇后语,是由前后有解说关系的两个部分组成的现成语句。 二、填空题 1.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的单位是,根据其组合能力,可分为和。 4.“忐忑”是单纯词中的词,“鸳鸯”是词,“翩跹”是词。 6.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合成词是由语素构成的词。 7.双音节单纯词主要包括、、三种。 8.由词根加词根组成的合成词有和两种形式。 9.复合式合成词是由结合在一起组成的合成词;重叠式合成词是由构成的合成词;附加式合成词是由组合而成的。 10.复合式合成词有种类型,它们 是、、、、。 13、是词义中的主要部分,词还有附属的,也可称 作。 14.同义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二是。 15.同义词的辨析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二 是,三是。 16.反义词是指的词。从意义关系上区分,反义词有两类:一类是,另一类是。 18.基本词汇的三大特点

是、、。 19.一般词汇包括、、、 和等。 20.熟语包括、、等。 21.成语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一、,二、。 23.词义演变的途径有以下几种:一、,二、, 三、。 参考答案 1.语素成词语素不成词语素 4.双声非双声叠韵关系的叠韵 6.单纯词两个或两个以上 7.联绵词叠音词音译词 8.复合式重叠式 9.不同词根相同词根词根加词缀 10五联合式偏正式动宾式主谓式补充式 13.理性义色彩义附属义 14.等义词近义词 15.理性意义方面色彩方面词性和用法方面 16.意义相反或相对互补反义词极性反义词 18.全民常用性稳固性能产性 19.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行业词隐语 20.成语惯用语歇后语比较固定具有整体性词 21.意义的整体性结构的凝固性 23.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 三、判断题 1.“巧、巧手、灵巧、巧克力”等词语中的“巧”不是同一个语素。2.“我的妹妹也认识了他”中的“的、也、了”没有词汇意义,因而不是语素。 3.“咖啡糖、蜘蛛网、录像机、研究所”四个词都是由三个语素构成的。4.“剪彩、剪刀、讲话、讲台”都是支配式合成词。 5.“天、天空”和“静、安静”分别为单音词和双音词,所以不能构成同义词.

现代汉语疑难词语整理

现代汉语疑难词语整理 一.成语 1.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不敢用正眼看。形容拘谨畏惧而又愤怒的样子。 2.微言大义:微言,精微的语言。指精深的语言和深奥的道理。 3.另眼相看:用另种眼看看待。指特别看重和优待。有时也指用另外的眼光来对待,包含有歧视的意思。 4.束马悬车:不是指悬崖勒马,而是

的形容山路险隘难行。 5.下里巴人:不是指乡下人,而是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 6.更仆难数:仆,仆人。形容人或事物很多,数也数不过来。 7.加人一等:形容学问、才能等出众。 8.人言啧啧:人们不满地议论纷纷。 9.一定不易:形容事理正确,不可改动。 10. 一日之雅:雅,交往。指短暂的交往。

11.紧锣密鼓:比喻公开活动前的紧张气氛和舆论准备。 12.让梨推枣:孔融让梨,王泰推枣。指兄弟友爱。 13.珠玉在侧:珠玉,比喻仪表、才能出众的人。比喻仪态俊秀、才识超群的人在身旁,相形之下,自愧不如。 14.不稂不莠:稂,狼尾巴草。莠,狗尾巴草。原意是经过精耕细作,田野里没有野草。后比喻人不成才,没有出息。

15.不赞一词:赞,添改。文章写得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在也指一言不发。 16. 五谷丰登:登,成熟。粮食丰收。 17. 贪贿无艺:艺,限度。贪欲钱财的欲望没有限度。 18. 恃才傲物:物,人,公众。依仗自己的才能,看不起别人。 19. 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20.人心不古:古,古代的社会风尚淳

朴。人的心地不如古人那样淳朴。 21.喜结金兰:高兴地结成结拜兄弟姐妹。 22.首鼠两端:两端,拿不定主意。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又动摇不定,易误解为行为前后不一致。 23.附人尾翼:指依附在名人后面而出名。 24.人满为患:因人多而造成的坏处。不能表示单纯人多。 25. 一发而不可收:事情一经发生,

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新增3091词语

【A】【挨班儿】【矮化】【矮行星】【爱搭不理】【爱克斯刀】【爱理不理】【碍于】【安监】【安拉】【安慰剂】【安于】【氨纶】【暗地】【暗河】【暗下里】【黯然神伤】【凹镜】 【B】【八音】【霸王条款】【白板】【白道1】【白脸】【白名单】【白杆】【白寿】【白昼见鬼】【百搭】【百废待举】【百废俱兴】【百分百】【百战百胜】【百折不回】【摆渡车】【摆擂】【摆样子】【拜金主义】【拜票】【版权法】【板儿寸】【办结】【半决赛】【半路夫妻】【半日制】 【半数】 【扮靓】 【傍大款】 【保鲜膜】 【保险单】 【保险套】 【褓姆】 【报备】 【抱枕】 【保质期】 【豹子胆】 【暴堵】 【暴狱】 【暴走】 【爆仓】 【爆炒】1 【爆粗】 【爆粗口】 【卑鄙龌龊】 【背包客】 【背囊】 【背囊客】 【北京人】 【北漂】 【贝司】 【贝斯】 【背地】 【背投】 【被动吸烟】 【被告人】 【被叫】 【被迫】 【奔儿头】 【本邦菜】 【本着】 【绷弓】 【必将】 【逼供信】 【闭庭】 【闭眼】 【闭嘴】 【贲临】 【碧玺】 【觱栗】 【壁葬】 【边检】 【编委】 【编舞】 【鞭辟近里】 【变形金刚】 【便当】 【便宜从事】 【辩证施治】 【标本兼治】 【标间】 【标识】 【标准工资】 【标准间】 【标准像】 【飙高】 【飙歌】 【飙戏】 【别看】 【别说是】 【冰场】 【兵役制】 【饼屋】 【并称】 【并非】 【病急乱投医】 【病媒】 【病险】 【播客】 【播迁】 【舶来】 【博客】 【博文】 【博弈论】 【跛脚鸭】 【补编1】 【补编2】 【补气】 【补阙】 【捕快】 【不带】 【不得(de)】 【不敌】 【不点儿】 【不贰】 【不复】1 【不复】2 【不干胶】 【不敢】 【不攻自破】 【不关】 【不归路】 【不果】 【不教而诛】 【不觉】 【不开眼】 【不可或缺】 【不可胜数】 【不名一钱】 【不期而然】 【不求有功, 但求无过】 【不疼不痒】 【不痛不痒】 【不枉】 【不温不火】 【不瘟不火】 【不虚此行】 【不粘锅】 【步测】 【C】 【才赋】 【才俊】 【才貌】 【财产税】 【财神爷】 【彩点】 【彩调】 【彩铃】 【彩屏】 【采邑】 【菜鸟】 【菜籽】 【菜籽油】 【参事】 【餐券】 【餐叙】 【残奥会】 【残旧】 【残片】 【残渣】 【蚕蛹】 【灿灿】 【苍哑】 【草根】 【草就】 【插播1】 【茶道】 【茶寿】 【茶歇】 【茶叙】 【茶余酒后】 【查结】 【差一点儿】 【拆封】 【掺沙子】 【馋虫】 【产床】 【产能】 【产权证】 【产业链】 【颤颤巍巍】 【颤颤悠悠】 【颤悠悠】 【刬除】 【长存】 【长鸣】 【长三角】 【长蛇阵】 【长谈】 【长效】 【长痛不如短 痛】 【肠梗阻】 【常时】 【惝恍】 【唱多】 【唱空】 【唱衰】 【抄底】 【超尘出俗】

北京语言大学现代汉语中的几个词语比较

词语比较是我的弱项,我能体会到词语之间的细小差别,但是难以描述。推荐《现代汉语八百词》,这样能少走弯路,当作字典查即可。 “差点没”和“差点”的区别何在? 一位学汉语的韩国人曾问中国老师:[考大学]差点没考上,差点考上。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显然有差别,一是考上了,二是没考上。——但是,[活太多]差点没累死,差点累死。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显然无差别,都是没有死。同样是“差点没”和“差点”,为什么效果不同?差点没累死是“差点没把我累死”的省略,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虚拟,也就是说是不可能存在的。 差点没考上,就不一样了. 我是这样理解的,在“差点,差点没”后的那个词是自己希望达到的,那么意思就有差别,比如“我上次四级考试差点就优了”,表示惋惜。 而“我上次四级差点没优啊!”表示好险优了。而“差点,差点没”后跟的是和自己愿望不符合的东西,句意就相同了。 差点后面加上趋势是向上的事物时,表示与此趋势相反;差点后面加上趋势是向下的事物时,表示与此趋势相同 "有点”和“一点”的比较 “一点”和“有点”在表义上有相同点,即都表示“略微,稍微”,但两者在表义和用法上有不同之处,大致规律如下: 1,如果需要修饰谓语动词或形容词时,需要在动词、形容词前用“有点”作状语,如果需要补充说明谓语动词或形容词时,需要在V/A后用“一点”作补语。(V/A表动词或形容词) 2,当一个句子具有请求、劝告、命令、催促、对比、比较等意思的时候,一般要在V/A 后面用“一点”作补语 3,否定句的V/A不能用“一点”作补语;而要用“有点”作状语 4,陈述句一般也要用“有点”做V/A的状语 5,有时候,V/A既可以用“有点”作状语,也可以用“一点”作补语,此时,是用哪个要看具体语言环境 eg:(1)酒一口一口吞下去,心头好象有点活泼起来了。(鲁迅《在酒楼上》)(2)我的汉语水平有点提高。 (1)可以说成“心头好象活泼一点了”;(2)可以说成“水平提高一点了。” 在这些句子里,用“有点”和“一点”所表示的意思是一样的,但是语气不完全相同 接受“和“接收“的区别是怎么解释? 1我《接受+接收-》了他的礼物 2我接受+接收-了他的感情 3信号接受-接收+到了 4这个学校接受+接收+外国留学生 5他的条件我不能接受 从上面例子我觉得他们有两点区别 第一接受是在客观上收到和主观上同意接收是客观上收到不强调主观 第二接受连接的宾语多是感情和看得见的事物接收的是虚拟的象信息,汇款之类 方位词“里边”和“里”如何区分

15年现代汉语词汇答案

1:[判断题] "摩托车”是半译音半译义外来词 参考答案:正确 2:[判断题]同义词是概念义与附属义完全相等的词。 参考答案:错误 3:[判断题]同音词即声、韵、调相同或相近的词。 参考答案:错误 4:[判断题] 常用词可以是基本词汇中的词,也可以是一般词汇中的词 参考答案:正确 5:[判断题]词都有概念义,同时也有附属义。 参考答案:错误 6:[判断题]由于成语意义的整体性特点,构成成语的语素义直接相加不能显示成语的整体义。 参考答案:错误 7:[判断题]一个多义词的各个义项,可以是词义,也可以是语素义。 参考答案:正确 8:[判断题]MTV、WTO都是带字母的词语。 参考答案:错误 9:[判断题]构词能力强是基本词汇与一般词汇的共同特点。 参考答案:错误 10:[判断题]语素在构词中的特殊变异主要表现之一是语素义变得模糊。 参考答案:正确 11:[判断题]“鼓掌”“睡觉”都是离合词。 参考答案:正确 12:[判断题]固定语在结构、意义、作用上有自己的特点,但仍是词汇的组成部分。 参考答案:正确 13:[判断题]“找茬儿”中的“茬儿”是单纯词。 参考答案:错误 14:[判断题]“虚义语素”是指“子、儿、”等无具体词汇意义的词缀。 参考答案:错误 15:[判断题]叠音词属于合成词中的一类,如"莽莽”"姥姥”。 参考答案:错误 16:[判断题]词的本义又叫基本义,是词的最初意义。 参考答案:错误 17:[判断题]“啤酒”“芭蕾舞”是合成词。 参考答案:正确 18:[判断题]一个多义词的各个义项,可以分别与不同的词构成反义关系。 参考答案:正确 19:[判断题]“铁路”是词,“铁锅”是词组。 参考答案:正确

现代汉语语体的分类和特点

四、语体的分类和特点 1、语体是什么? 语体是语体学(目前一般把它归入修辞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 语体是个系统。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语体形式,即使在同一历史时期,构成的语体要素也有改变。现代汉语的语体是由不同具体语体类型组成的多层次、多序列的系统。 1.1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 问题:阅读课文p493-p503,理解并举例说明各类语体的特点。 1.2 语体的特点 我们从使用的角度看,大体上把汉语语体分成口语语体,书面语体(公文、科技、政论、文艺等语体) 公文(事务)语体:是适应事务交际场合、目的需要运用全民族语言而形成的语言表达特点的综合。基本功能是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之间的行政事务中起联系、传达的作用,同时也担负着跟社会成员以及成员之间事务上的联系交流的职能。 从语言体式上说,一般总称为“应用文”。它包括公文文件、规章制度和日常应用文三类。 公文语体运用的基本要求和风格基调:明确性和简要性。庄重、平实、明快、简约。 词语运用时,词语语义的专义性,单义性。 助动词的多用,“应该、可以、要” 介词和介词短语的多用“对”、“为了”“按照”等 联合短语的多用。

句式运用时,陈述句和祈使句多用。复杂的“的”结构主语(凡…的…)无主句的运用,修辞手段:以消极修辞为主。 科技语体:是适应科学技术领域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运用全民语言的特点综合。它的功用是对自然、社会及人类思维现象进行记述、解说和论证,起着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学术论文、著作、考察报告等) 基本要求和风格基调:概念清楚、判断恰当、推理周密。(精确、严密、有逻辑性) 词语运用时,词语运用的单一性 术语的大量使用和“系列性” 符号化 区别词的大量运用 句式运用时,句型句式的单一性主要是陈述句和疑问句。主谓句较多。介词结构做状语、定语的情况比较多。 修辞手段:以消极修辞为主。 政论语体:是适应社会政治生活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运用全民语言的特点综合。它的功能是对现实生活中的政治问题明确表明立场、阐述见解、宣扬真理,动员和鼓舞人奋发向上。包括领导人报告、社论、时评、宣言、声明等。一般性政论、文艺性政论 基本格调、要求:准确、严密、生动、形象 词语运用时,政治词语的大量运用 感情色彩的词语的引用 句式运用时,广泛性,陈述、祈使、疑问句的运用较多。 成分共有句式的多用。 偏正结构的广泛运用。 文艺语体:适应艺术领域交际需要运用全民语言而形成的特点综合。功能是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起美感教育作用。包括小说、戏剧、诗歌等。 要求和风格的基准是:形象性、美感性、情感性。 词语运用时,词语运用的广泛 描绘性、文艺性词语的运用 方言、文言、熟语的运用 句式的运用时,变换形式多样。省略句、倒装句很多。 辞格手段:积极修辞比较多,主要是比喻、比拟、对偶、排比等。 语体的交叉: 随着语体发展,语体会出现交叉的情况。 2.“对于”句在不同语体中的使用情况

浅谈现代汉语和英语词汇特点的比较知识讲解

浅谈现代汉语和英语 在语音、语汇、语法方面特点的比较 2012级学科英语:王忠文随着世界性汉语热的影响,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而在交际交流中,中、英文的交叉使用现象也越来越多,那么对现代汉语和现代英语之间在语音、语汇、语法方面做一个比较也显得尤其必要。 一、语音即语言的声音,它是指人类通过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具有一定意义的,用来进行社会交际的声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人们是通过语音来感知语言的存在的。 现代汉语语音属于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相比有许多显著的特点。在语音方面,现代汉语的总体特点是音节界限分明,乐音较多,加上声调的高低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现代汉语语音的音乐性较强,具体表现为: 1.汉语音节中没有复辅音,都是一个辅音,而且不会出现在音节开始,即使是在词尾也只限辅音[n]和辅音群[ng],如[an]案和[hong]红。而英语中的辅音或辅音群是常见的,他们可以出现在词首或词尾,常常两三个辅音放在一起。 2. 元音占优势。现代汉语中可以没有辅音,但元音是必不可少的成分,并且是乐音,听起来比较悦耳。而英语的音节中最少须有一个元音,最多可以有8个元音。闭音节多,开音节少;音节中以辅音占优势,而且在元音的前或后都可以有辅音

群出现。 3.音节有声调。语音中超音段表达的主要手段是音高、音强和音长。而音高的使用又最为广泛,它的语音物质表现形式为旋律(melody),当旋律以单个的音节或词作为基本载体时,被称作声调(tone);当旋律以短语和句子作为基本载体时,被称作语调(intonation)。声调或语调是体现音高变化的单位。 汉语是声调语言,音高变化分布在字,即音节上,汉语中每个音节都是由声,调和韵组成,一个汉字即一个音节。不仅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还可以使汉语音节界限分明,又富于高低升降的变化,从而形成了现代汉语语音音乐性强的特殊风格。而英语是语调语言,音高变化分布在短语和句子上。英语句子语调由句子的最后一个重读音节即语调核心表现出来,句子中的语调由语调群表现出来。而语调群分为调头、调体和调尾组成。英语中语调的特点如下:一般地说,低调冠,高调头,调身用平调且依次渐变滑动降低。语调核心接受句子语调,有调的变化,或升调或降调。由此,汉、英两种语言的语音对比,主要是音高变化的对比。 二、语汇是语言中语词的总汇。它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语言的构成要素之一。语汇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语汇,指的地语言中的语和词(简称语词)的总汇;狭义的语汇,指的是语言中的语的总汇。我们这里所说的语汇,其含义是广义的,即指的是语言中语和词的总汇,与传统的包括语和

最新现代汉语词汇教案

第三节现代汉语词汇 词汇是一切语言文字学习的基础,我们看到中外语言的学习都是从词汇开始的,比如说汉语在最初的学习阶段是要求组词,英语是要求去默写它的单词。实际是看到了词汇学习的重要性,只有夯实了基础,才能真正掌握一门语言。 一、词的意义 从词的意义的多少来划分:词分为———单义词和多义词。 1.单义词: 顾名思义,是指只有一项词义的词。 再根据词的指向范围和对象来分,词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a.专有名词:鲁迅、北京、中国等 b.一般名词:人、自行车、椅子等 c.人称代词、数量词:她、一、二等。 ——专有名词的指示对象是唯一的,而一般名词可以指示的对象范围很广,所揭示的也只是这类事物的一般特征,这是两者的区别。 2.多义词: (1)多义词:是指具有两个或两个词义以上的词。 一般来讲,一个语言发展的历史越悠久,文化积淀越深厚,它所拥有的一些词的内涵,使用范围也就越广。因此多义词是语言发展变化的必然产物,汉语中的大多数词就是多义词。 比如在我们书上80页,说到“脸”,刚开始的时候,只是指人的头的前部,从前额到下巴这一块。后来随着语言的发展,就慢慢发展了“情面、面子”这样一些意义出来了。(关于“打”,打仗、打架、打气、打水、打酱油、打官司)要识别这些多义词的具体含义,需要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去。 (2)多义词各义项的联系 按照一般的规律来讲,多义词的各种义项的产生,都是围绕着一个最基本、最主要的意义为核心来进行的。大体来讲是首先有基本意义,然后才产生转义。 ①本义: a.多义词的基本意义是指:一个词最主要、最常见的意义。 ——我们一般学习某一种语言最容易掌握的,也是一个词的最基本意义,而且这个基本意义是不要特别的语境提示,也能清晰地辨别出来的。 例如,以书上80页,“火候”为例,它最基本的词义是: “火力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发展到最后才是用来比喻“人的修养程度的深浅”,或者是用来比喻“一个最关键的时刻”。 b.本义与原义的辨析: “原义”:是指原初本义。 ——大多数的情况下,一个多义词的最本的意义,往往是它的原初意义;但是,随着语言的发展,一个词的基本意义可能会偏离它最初的原初意义。 以“兵”为例:

现代汉语词汇作业答案

现代汉语词汇》 1、简答四音节的成语是怎样形成的? 答:①选取原句中最能概括全句或全段意义的成分组成。如:乘风破浪(愿乘长风,破万里浪。)②用四字概括事情、故事、寓言等的主要内容。如:狐假虎威 ③省略句中虚词成分。如:后来居上(后来者居上)④增加成分。如:短兵相接(车错毂兮短兵接) 2、简答语素在构词中的特殊变异主要有哪些表现? 答:(1)语素义完全消失 如“国家、忘记、窗户”的“家、记、户” (2)语素义模糊 如“牲口、打尖、淡水”的“口、尖、淡” 3、简答同义词产生的最主要途径是什么? 答:①新旧词并存构成同义词(母音一元音)②标准语和标准语吸收的方言词构成同义词(玉米一棒子) ③外来语词和和本族语词构成同义词(幽默一诙谐)④外来语言的音译词和意译词构成同义词(公尺一米) 4、简答谚语有哪些主要类型。 答:(1)农谚(2)气象谚(3)讽颂谚(4)规诫谚(5)风土谚(6)生活常识谚(7)修辞谚例略 5、简答基本词汇与一般词汇的关系? 答:①基本词汇中的词派生的词,构成的新词,绝大多数属于一般词

汇②一般词汇中有些词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具有了基本词汇的特点,进入基本词汇③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某些基本词汇的词所代表的概念在社会 生活中已不重要,即变为一般词汇的词 6、简答同义词与反义词各有什么作用。答:同义词的作用:(1)增强语 言的精确性 (2)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反义词的作用:(1)表示不同事物现象的对立(2)表示同一事物现象在不同关系上的对立(3)帮助构成双音词、成语7、简答成语的整体义表现为哪三种情况。 答:(1)成语的整体义是语素义直接相加。(2)成语整体义同语素义的联系是人赋予的,约定俗成的。(3)比喻义是成语的意义。 8、举例阐述成语和谚语的特点与区别? 答:①成语书面语性强,谚语口语性强②成语比谚语更定型化③成语在运用中相当于词,谚语多数可** 成句或** 于句外。 9、举例论述离合词与述宾结构词组的区别。答:名词并入与汉语的述宾式离合词都是由名词性成分和动词性成分组成的一个整体,有可分可合的句法特点, 但二者性质不同.通过比较可以发现, 前者是共时平面的句法规则,后者是历时的词汇化的产物, 要区别对待. 10、举例论述上下位词在语言中出现的情况。答:正上下位词是上下位概念关系的词, 如“人”和“男人”“女人”, “鱼”和“带鱼”“鲤鱼” , “植物”和“苹果”“小麦”等, 从上下位词在语言中存在的情况和它的作用来看, 上下位词是值得深入探讨的。先谈上下位词在语言中出现的情

新版现代汉语词典新词

新《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出版增3000余条新词 历时7年修订,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和商务印书馆的共同努力下,《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第6版正式出版。昨天下午,该书出版座谈会在北京召开。语言生活的变化,时代变迁的痕迹在该辞典中有明显反映。 九大修订吸收最新学术成果 《现汉》自1978年正式出版以来,先后经历了5次修订。该词典迄今已印刷400多次,发行5000万册,先后荣获国家图书奖、国家辞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等多个奖项。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辞书学会会长,本次修订主持人之一江蓝生介绍说,第6版修订遵循《现代汉语词典》引导规范的一贯宗旨,在全面正确贯彻以往国家有关语言文字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规范和标准的同时,还注意吸收和反映近些年来国家语委组织专家学者制定、修订的有关字形、字音等方面的规范标准的最新成果;除了常规性的增、删、改外,还对一些以往历次修订尚未触及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和处理。修订的主要内容有下列九项: (1)依照规范标准审慎确定字形、字音;对字头的简繁、正异关系进行了梳理;增加单字600多个(以地名、姓氏及科技用字为主),共收各类单字13000多个。 (2)增收新词和其他词语3000多条,增补新义400多项,删除少量陈旧词语和词义,共收条目69000多条。 (3)参照国家语委《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修订课题组和《普通话轻声词儿化词规范》课题组的意见,对条目的注音做了修订。

(4)以意义为主要标准,对同形同音条目的分合做了调整;根据学理和语言使用的实际,调整了一批异形词的主副条。 (5)按类别(如“口语词、方言词、文言词、专科词、外来词、西文字母词”等)对释义进行全面检查和修订,对释义提示词(以“比喻、形容、借指”为主)也做了统一修订。 (6)复查了词类标注,在保持原有词类标注体系的基础上,对少数词的词类标注做了修订。 (7)本着更好地配合释义,体现用法以及扩大词汇信息量等原则,对例词、例句做了相应的增删和修改。 (8)配合释义增补了近百幅古代器物等方面的插图。 (9)根据有关标准和新的研究成果对检字表和附录做了修订。 反映语言生活变化,记录时代变迁 《现汉》第6版中的新词新义新用法充分反映了我国新时期特别是近几年来涌现的新事物、新概念、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和人们的新观念。新增词语涉及社会生活多个领域。其中,与经济有关的有“产业链、第一桶金、民营企业、文化产业”等;与社会建设和管理有关的有“医疗保险、医改、民调”等;与大众日常生活相关的有“产权证、房贷、群租、二手房、廉租房、两限房、动车”等;反映时下新的生活方式的有“首付、拼车背包客”等;与计算机、互联网有关的有“播客、博客、博文”等。 有些新词语真实地记录了当代社会生活。例如,源自西方的“父亲节、母亲节、感恩节、情人节”等词语,反映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洋插队、落地签证、申根协定”等条目是众多国民走出国门的写照;“低碳、减耗、减排、减碳、新能源、光伏效应、电子污染、二手烟”等可以看出我国的社会建设正在稳步推进,民众环保意识也大大增强;“北漂、草根、

现代汉语词语比较

语言学里的几组词语比较 “差点没”和“差点”的区别何在? 一位学汉语的韩国人曾问中国老师:[考大学]差点没考上,差点考上。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显然有差别,一是考上了,二是没考上。——但是,[活太多]差点没累死,差点累死。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显然无差别,都是没有死。同样是“差点没”和“差点”,为什么效果不同? 差点没累死是“差点没把我累死”的省略,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虚拟,也就是说是不可能存在的。 差点没考上,就不一样了. 我是这样理解的,在“差点,差点没”后的那个词是自己希望达到的,那么意思就有差别,比如“我上次四级考试差点就优了”,表示惋惜。 而“我上次四级差点没优啊!”表示好险优了。而“差点,差点没”后跟的是和自己愿望不符合的东西,句意就相同了。 差点后面加上趋势是向上的事物时,表示与此趋势相反;差点后面加上趋势是向下的事物时,表示与此趋势相同 "有点”和“一点”的比较 “一点”和“有点”在表义上有相同点,即都表示“略微,稍微”,但两者在表义和用法上有不同之处,大致规律如下: 1,如果需要修饰谓语动词或形容词时,需要在动词、形容词前用“有点”作状语,如果需要补充说明谓语动词或形容词时,需要在V/A后用“一点”作补语。(V/A 表动词或形容词) 2,当一个句子具有请求、劝告、命令、催促、对比、比较等意思的时候,一般要在V/A后面用“一点”作补语 3,否定句的V/A不能用“一点”作补语;而要用“有点”作状语 4,陈述句一般也要用“有点”做V/A的状语 5,有时候,V/A既可以用“有点”作状语,也可以用“一点”作补语,此时,是用哪个要看具体语言环境 eg:(1)酒一口一口吞下去,心头好象有点活泼起来了。(鲁迅《在酒楼上》) (2)我的汉语水平有点提高。 (1)可以说成“心头好象活泼一点了”;(2)可以说成“水平提高一点了。” 在这些句子里,用“有点”和“一点”所表示的意思是一样的,但是语气不完全相同 接受“和“接收“的区别是怎么解释? 1 我《接受+接收-》了他的礼物 2 我接受+ 接收- 了他的感情 3 信号接受- 接收+ 到了 4 这个学校接受+ 接收+ 外国留学生 5 他的条件我不能接受 从上面例子我觉得他们有两点区别 第一接受是在客观上收到和主观上同意接收是客观上收到不强调主观 第二接受连接的宾语多是感情和看得见的事物接收的是虚拟的象信息,汇款之类 方位词“里边”和“里”如何区分 答1:主要是具体使用上的区别,特别是在做词语的语法功能上的区别时。如:“里面很宽敞”,就不能说成“里很宽敞” 答2:我觉得里边是名词里是副词,前者做主语宾语后者只能做补语 答3:里跟在别的名词后构成方位短语之后,整体作句子的主宾,里边是复合方位词,可单独做句子的主宾 现代汉语中的近义词该如何比较辨析呢?请说说分析方法!比如:一样和同样

现代汉语词的构成

词的构成 大家好,今天我要讲授的内容是现代汉语当中词的构成问题。在讲这个问题之前,大家应该先知道汉语的五级语言单位:语素——词——短语(词组)——句子(单句、复句)——句群(句组)。从这个序列表里,我们可以看出词位于二级序列,所以,要了解它,我们首先得了解语素,再来分析词。 语素和词都是语言单位。语素是具有一定意义的、用于构词的、最小的语言单位。因此,我们可以讲,语素是最基本的语言单位。而词是由语素构成的最小的造句单位。从这个关系看,词是比语素大的语言单位。 有的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像“吩咐”“葡萄”“咖啡”“马”“牛”等。“吩咐”一词由一个语素构成,因为“吩咐”拆成“吩”和“咐”就都是无意义的声音了。这种情况下,词和语素是一个同形单位,二者统一为一个形体。 有的词是由好几个语素构成的,像“语言”“鸡蛋”“书本”,“语言”一词由“语”和“言”两个语素构成。这时,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去分析在这些词中到底有几个语素。 从语素的构词能力看,现代汉语的语素有三大类:自由语素,半自由语素和不自由语素。 自由语素,指的是能够单说单用,独立成词,也能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位置不受限制。例如“美”可以独用,也可以组成“美丽”“美貌”“完美”“健美”等。这类语素活动能力最强。 半自由语素不能单说单用,不独立成词,但能与别的语素组合成词,位置不受限制。例如“丽”在现代汉语中不独立成词,但能组成“秀丽”“丽人”等词。这种语素在古代汉语中是词,在成语中仍然是词,如“风和日丽”。这类语素活

动能力比较弱。 不自由语素不能单说单用,也不能独立成词,只能与别的语素组合成词,位置比较固定。这类语素活动能力很有限,粘附性很强,所以又叫粘附语素。如“阿”“初”“子”等。 根据在词中的作用的不同,我们把这些语素分为词根、词缀两类。 词根:词根是词的核心部分,是体现词的词汇意义的语素。例如“电线、电视、电影、电话、电灯”等,其中的语素都是词根语素。词根可以单独构成词,也可以同别的词根一起构成词。汉语的词大部分是由词根语素构成的。? 词缀:词缀是粘附在词根上构成新词的语素。根据位置的不同,一般把词缀分为前缀、中缀、后缀三种。词缀不同于词根,它们只能粘附在词根上,主要作用是构成新词,它们自己不能独立构成词,只能缀挂在词根上才能发挥作用。 我们可以这么总结:自由语素都是词根,半自由语素和不自由语素属于词缀。 现代汉语中根据语素构成词的方式,将词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下来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两类词语: 一、单纯词 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无论音节多少,只要由一个语素组成的词就是单纯词。如“山”“好”“蝴蝶”“莫斯科”等词就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单纯词。再如“树”“摇”“好”“二”“很”“的”“了”“扑通”也是单纯词。从上面所举例词可以看出,单纯词的语音结构不是单一的,其中有单音节的,也有多音节的,多音节的单纯词无论音节有多少,单个的音节都不表示意义,只有几个音节组合起来才能表示意义。对于多音节的单纯词而言,其内部的声音形式之间可能具有不同方面的联系。多音节的单纯词从声母、韵母、音节之间有无联系、有什么样

现代汉语词汇练习题(20201007193711).docx

1 、词最重要特点在于:它是_________的语言单位。 2 、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的单位是___,如按音节划分,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按构词功能和构词位置,可分为 ____、_____和_______。 3 、成词语素的特点在于它本身就能____、又能 _________,而不成词语素则只能_________。 4、“北京猿人究竟多少人一群呢?”这句话中共有__个语素 __个词。 5、“小孩儿喜欢吃吐鲁番的葡萄”中包含了 __个语素 __个词。 6、“流连”是单纯词中的 __词,“妯娌”是 ______词,“叮咛”是 __词。 7、词是构成 __或__的要素,语素是构成 __的要素。 8、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做 ___。合成词是由 _______语素构成的词。 9、单纯词的特点是:不管它有多少音节,但只有__个语素。 10、双音节单纯词主要包括 ___、___、___三种。 11、由词根加词根组成的合成词有 ___和___两种形式。 12、复合式合成词是由 ____结合在一起组成的合成词;重叠式合成词是由 ____构成的合成词;附加式合成词是由 _____组合而成的。 13、复合式合成词有 _种类型,它们是 ___、___、___、___、___。 14、一种语言里所有的词语的总和叫做 __。这里的“词语”指 __和各种性质作用大致相当于词的 __,在现代汉语中就是指成语、 ___、___、___等。 15、_____是词的物质外壳, ____是词的内容。 二、判断题 1、词和短语的区别在于 , 词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 短语不是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 2、词代表的音节前后可以停顿。()

现代汉语词典新修改的词语、字音等

(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新修改词语、字音等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一、新增词语 1、增加新词语 住房出行:产权证、房贷、房卡、群租、房改房、二手房、廉租房、两限房、经济适用房;摆渡车、接驳、动车、屏蔽门、高铁、轨道交通、减速带、车贷、车险、交强险、代驾、酒驾、醉驾、爆堵。 新式生活:首付、扫货、拼车、拼购、拼客、团购、网购、网聊、美甲、瘦身、塑身、餐叙、茶叙、陪餐、陪聊;自驾游、自由行、自助游、背包客、移动办公; 裸婚、闪婚、闪离。 社会群体:北漂、草根、社工、达人、独董、愤青、名嘴、蚁族、月光族。 网络世界:播客、博客、菜鸟、晒客、闪客、炫客、超媒体、电子政务、内联网、物联网、网瘾、微博、云计算。 环境保护:厨余垃圾、低碳、光伏效应、减耗、减排、碳汇、碳源。 经济领域:产能、产业链、客服、环比、负资产、存款准备金、第一桶金、民营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后工业化、文化产业;爆仓、挂单、老鼠仓、期权、权证、权重股、 升水、私募、托收。 社会管理: 三险、社会保障基金、住房公积金、医保、医改、非政府组织、维稳、民调、首问制、述廉、征信、调峰、限行、摇号、调节税。 2、新收外来词、地区词、方言词、字母词 英语外来词:晒、博客、微博、丁克、粉丝、嘉年华、桑拿、舍宾、斯诺克、脱口秀。 日语外来词:刺身、定食、寿司、天妇罗、榻榻米、通勤、手账、数独、新人类、宅急送。粤港澳地区词:八卦、搞掂(搞定)、狗仔队、无厘头、手信、饮茶。 台湾地区词:软体、硬体、网路、数位、太空人、幽浮、捷运;呛声、力挺、糗、出糗、拜票、谢票、站台。 东北方言词:忽悠、嘚瑟、指定。 字母词: 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在空中飘浮的直径小于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FTA(自由贸易协定)。 3、第6 版词语和读音记录社会生活词语 (1)源自西方的“父亲节、母亲节、感恩节、情人节”等词语,反映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2)“洋插队、落地签证、申根协定”等条目是众多国民走出国门的写照; (3)“低碳、减耗、减排、减碳、新能源、光伏效应、电子污染、二手烟”等可以看出我国的社会建设正在稳步推进,社会管理更趋开放性和科学化,环保意识也大大增强; (4)“北漂、草根、社工、达人、高管、愤青、名嘴、香蕉人、小皇帝、蚁族、月光族、全职太太”等名词直观地反映了一些新的社会群体及其特点; (5)“闪婚、闪离、试婚”等词语反映了传统婚恋观所受到的巨大冲击; (6)“拜金主义、傍大款、买官、贪腐、碰瓷、吃回扣、潜规则、封口费、关系网、冷暴力、霸王条款”等词语反映了进入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给社会风气和人们的价值观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4、不同版本词语反映时代变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