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中的新词现象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4
浅谈现代汉语中的新词语作者:柳娟来源:《群文天地》2011年第14期本文通过日常生活中常用语言的一系列实例,分析探讨了现代汉语新词语的界定、产生途径以及在语音、构语等方面的特征,提出了认识和对待语言新现象的正确态度。
人类社会是发展变化的,人类思想以及对外界的认知也随之变化发展,作为人类沟通交流的重要载体——语言,更是时刻体现着这种变化更新,其中尤以词语最为突出。
层出不穷的新词语的出现,一方面反映出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另一方面也不断丰富着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化。
一、新词语的定义对于“新词语”的界定,目前国内外语言学界有许多不同的看法。
刘叔新先生认为:“一个词语不仅从无到有地出现,而且得到人们普遍认可,广泛地使用开来,在语言词汇中立稳了脚跟,就可以认为是新的。
”符淮青先生认为:“新词就是新创造的词。
它或者指示的对象是新的, 或者代表的概念是新的,同时它的形式也是新的……有些词代表新概念, 在形式上同历史上曾出现的词相同,但意义毫无联系,这种词应算新词。
”从上面的叙述可以看出,对新词语的定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一)产生时间“新”的认定世界上的事物“新”与“旧”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新词语”亦如是。
如汉唐时期很多反映外国新事物的如“葡萄、狮子、世界、菩萨、轮回”等,随着时间流逝, 与其相关的事物或现象逐渐被人们所熟悉、接受, 而融入基本词汇。
再如“五四”时期很多反映西方新科学、新文化、新思想的“新词语”,如“民主、科学、主义”等更是在今天日常生活中被广泛运用。
因此,对于“新词语”的界定需要一个相对明确的时间范围的划定。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之后产生的新词语更能反映新事物、新思想,所谓“新词语”的“新”也更具现实意义。
(二)使用范围“广”的认定“新词语”还应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得到社会交际的认可。
如方言、专业术语中只有那些被普通话吸收的词语,如“炒鱿鱼、搞定、软件、牛市、纳米、叫停”等才能看作是新词语。
现代汉语新词语构造机理研究一、新词语产生的大环境。
咱得先聊聊这现代汉语新词语产生的大环境呢。
现在这社会发展得可快啦,科技就像坐火箭似的往前冲。
比如说互联网的普及,这就像打开了一个超级大的魔盒,各种新东西都冒出来了。
以前哪有什么“网红”这个词呀,现在到处都是网红,还有什么“直播带货”,这些新的生活方式和职业就催生了好多新词语。
而且呀,社会文化也越来越多元化了。
不同国家的文化交流特别频繁,像“欧巴”这个词就是从韩语里过来的,年轻人觉得好玩儿,就用起来了。
这种文化的交融就像一场超级大的派对,新词语就在这个派对里欢快地蹦跶出来了。
二、新词语构造的方法之一:组合法。
组合法可有意思啦。
就像搭积木一样,把不同的词语组合在一起就成了新词语。
比如说“高铁”,“高”表示速度快、等级高,“铁”就是铁路嘛,两个词一组合,就精准地描述了那种快速的铁路交通工具。
还有“外卖员”,“外卖”是一种送餐的服务,加上“员”这个表示人的字,就成了从事外卖服务的人啦。
这种组合法简单又直接,让人一下子就能明白新词语的意思。
有时候呢,组合还会有点创意。
像“月光族”,把“月光”和“族”组合起来,形象地描绘了那些每个月把钱花得精光的人群。
这个词一说出来,就感觉特别生动,好像能看到那些每个月到月底就穷得叮当响的小伙伴们呢。
三、新词语构造的方法之二:缩略法。
缩略法也很常见哦。
咱们说话都想图个方便嘛,所以就把一些比较长的词语缩略成简短的新词语。
比如说“北大”,就是“北京大学”的缩略。
这样叫起来多顺口呀,而且大家都能明白。
还有“社保”,就是“社会保险”的缩略。
这就像给词语做了个瘦身,让它变得更轻便,更适合在日常聊天里使用。
不过呢,缩略法有时候也得靠大家的默契。
要是刚接触一个新的缩略词,可能还得琢磨琢磨。
但一旦大家都知道了,就会觉得特别方便。
就像“GDP”,这是“国内生产总值”的缩略,现在大家都很熟悉这个词啦,一说GDP就知道是在说经济方面的一个重要指标呢。
(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新修改词语、字音等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一、新增词语1、增加新词语住房出行:产权证、房贷、房卡、群租、房改房、二手房、廉租房、两限房、经济适用房;摆渡车、接驳、动车、屏蔽门、高铁、轨道交通、减速带、车贷、车险、交强险、代驾、酒驾、醉驾、爆堵。
新式生活:首付、扫货、拼车、拼购、拼客、团购、网购、网聊、美甲、瘦身、塑身、餐叙、茶叙、陪餐、陪聊;自驾游、自由行、自助游、背包客、移动办公;裸婚、闪婚、闪离。
社会群体:北漂、草根、社工、达人、独董、愤青、名嘴、蚁族、月光族。
网络世界:播客、博客、菜鸟、晒客、闪客、炫客、超媒体、电子政务、内联网、物联网、网瘾、微博、云计算。
环境保护:厨余垃圾、低碳、光伏效应、减耗、减排、碳汇、碳源。
经济领域:产能、产业链、客服、环比、负资产、存款准备金、第一桶金、民营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后工业化、文化产业;爆仓、挂单、老鼠仓、期权、权证、权重股、升水、私募、托收。
社会管理:三险、社会保障基金、住房公积金、医保、医改、非政府组织、维稳、民调、首问制、述廉、征信、调峰、限行、摇号、调节税。
2、新收外来词、地区词、方言词、字母词英语外来词:晒、博客、微博、丁克、粉丝、嘉年华、桑拿、舍宾、斯诺克、脱口秀。
日语外来词:刺身、定食、寿司、天妇罗、榻榻米、通勤、手账、数独、新人类、宅急送。
粤港澳地区词:八卦、搞掂(搞定)、狗仔队、无厘头、手信、饮茶。
台湾地区词:软体、硬体、网路、数位、太空人、幽浮、捷运;呛声、力挺、糗、出糗、拜票、谢票、站台。
东北方言词:忽悠、嘚瑟、指定。
字母词: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在空中飘浮的直径小于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FTA(自由贸易协定)。
3、第6 版词语和读音记录社会生活词语(1)源自西方的“父亲节、母亲节、感恩节、情人节”等词语,反映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2)“洋插队、落地签证、申根协定”等条目是众多国民走出国门的写照;(3)“低碳、减耗、减排、减碳、新能源、光伏效应、电子污染、二手烟”等可以看出我国的社会建设正在稳步推进,社会管理更趋开放性和科学化,环保意识也大大增强;(4)“北漂、草根、社工、达人、高管、愤青、名嘴、香蕉人、小皇帝、蚁族、月光族、全职太太”等名词直观地反映了一些新的社会群体及其特点;(5)“闪婚、闪离、试婚”等词语反映了传统婚恋观所受到的巨大冲击;(6)“拜金主义、傍大款、买官、贪腐、碰瓷、吃回扣、潜规则、封口费、关系网、冷暴力、霸王条款”等词语反映了进入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给社会风气和人们的价值观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如今汉语的变化趋势
汉语的变化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语法简化:现代汉语的语法比古代汉语简化了许多,例如倾向于简化语序、减少虚词的使用等。
这种简化导致了一些语法规则的变化。
2. 词汇更新: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汉语的词汇也在不断更新。
许多新词、新义词被引入,以满足人们对新事物、新概念的表达需求。
3. 发音变化:汉语的发音也有一些变化,特别是在方言和口语领域。
一些地方方言在发音上有着较大的差异,同时现代汉语口语中也出现了一些音变现象,如舌尖音的替代等。
4. 网络语言流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语言的流行也对汉语产生了影响。
网络语言注重简洁、快捷,常使用拼音、缩写、表情符号等方式进行表达,对词汇和语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5. 外来词的增加: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加,汉语中大量使用了外来词,尤其是英语词汇。
这些外来词的使用不仅丰富了汉语词汇,也对汉语的发音和语法产生了影响。
综上所述,现代汉语的变化趋势主要是语法简化、词汇更新、发音变化、网络语
言流行和外来词的增加。
这些变化是由社会发展和语言使用环境的变化所推动的。
现代汉语的词汇变化与语义演变词汇是一门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不断变化,词汇也在不断地经历着变化和演变。
现代汉语的词汇变化与语义演变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话题,在本文中将对其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词汇变化1. 外来词的引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交流,大量外来词被引入现代汉语中。
这些外来词来源于其他语言,如英语、日语、法语等,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词汇。
外来词的引入不仅丰富了词汇,也增加了人们对不同文化的了解。
2. 词汇的创造与派生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新事物、新概念的命名需求也在增加。
为了满足这种需求,人们创造了大量新词。
这些新词可以是由现有词汇派生而来的,也可以是全新的词汇。
例如,"微信"这个词由"微"和"信"两个字组成,"微"表示小、细微,"信"表示信息,整个词意思是通过小范围传播信息。
3. 词汇的消亡与流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词汇可能会逐渐被淘汰或者不再被广泛使用。
这些词汇的消亡可能是因为人们对事物的观念发生了变化,或者是因为新的词汇被引入并取而代之。
相反,一些词汇也可能因为社会热点事件的出现而变得流行起来,成为时下的热词。
二、语义演变1. 词义的扩展与缩小词汇的语义演变是指词义范围的扩展或缩小。
有些词的原本意思经过时间的推移逐渐扩展到其他领域。
例如,"面子"一词最初指的是人的脸部,后来扩展到指一个人在社会上的地位和自尊心。
相反,有些词的词义可能会缩小,变得更加具体。
例如,"手机"最初是指能够移动的电话,现在特指一种可以进行各种功能的移动通讯设备。
2. 词义的转义与借代词汇的语义演变还包括词义的转义和借代。
词义的转义是指一个词在一定语境下产生了新的意义。
例如,"倒霉"最初是指天气不好,后来转义为指运气不好。
词义的借代是指一个词的意义借用到其他相关的词上。
刍议现代汉语中的新词语与新词义[摘要] 新词新义的出现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同时它的出现也丰富了当代汉语的词库,使汉语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本文探讨了现代汉语新词语、新词义的特征与内容,分析了现代汉语产生新词新义的原因,阐述了现代汉语产生新词语、新词义产生的途径。
[关键词] 现代汉语新词语新词义语言来源于生活又反映生活,因此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变迁,大量新词会不断涌现,旧词语的词义也可能发生变化。
这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词汇,同时也给汉语词汇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因此,加强对新词语、新词义的形式、特点、消长原因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有助于当代汉语词汇理论的建构及知理解。
一、现代汉语新词语、新词义的特征与内容新词是指一个新创造的或从其他语言、从本民族的方言词、古语词和行业词中所借用过来的词汇,也指一个产生新词义、新用法的固有词。
由此可见有些词汇固然形式未变,但因为“旧瓶装新酒”,因此也被称作是新词语。
新词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公众性即要求被社会中的大多数接受,被广泛的应用于社会公众大量出现的地方或者通用的口语和书面体。
2.多元多维性语言具有很强大社会性,而社会又是多元的,同一规范的词汇用于不同行业不同场合时,其可能表达着不同的含义。
3.时代性新词本质上就是由于社会变迁所发展起来的,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同一种语言在不同的时代体现出不同特色,如“和谐社会”,“八荣八耻”、“三个代表”就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4.多变易变性语言是反映社会的镜子,社会是五花八门的,新事物、新技术不断出现,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以及行为方式也相应发生变化,共同导致了新词的产生。
二、现代汉语产生新词新义的原因1.社会变化、历史变革是新词产生的根本原因(1)社会变迁是新词产生的最根本原因魏晋时期,佛教的传入产生了“世界,菩萨”,五四运动带来了“民主,科学”。
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后,经济的发展冲击着僵化的体制和僵化的思想观念,大量的新词产生就缘于众多商业、政治词汇脱去了原先贬义或者神秘的色彩,甚至激发了很多新词汇的产生。
弄巧成拙生造新词(实用版)目录1.引言:介绍弄巧成拙的含义和生造新词的现象2.弄巧成拙的例子和影响3.生造新词的原因和影响4.对生造新词的看法和建议5.结论:总结全文,强调正确使用词汇的重要性正文【引言】弄巧成拙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意思是本来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却搞得一团糟。
在现代社会,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信息的快速传播,生造新词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这些新词有时是出于创新和表达的需要,有时则是因为对语言的错误理解和使用。
本文将从弄巧成拙和生造新词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弄巧成拙的例子和影响】首先,我们来看一些弄巧成拙的例子。
比如,有些人为了显示自己的才华,故意使用一些生僻词汇和复杂的句式,结果反而让人难以理解。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例如,有些学生在写作文时,为了追求文采,故意用一些不熟悉的成语和典故,结果却弄巧成拙,使得文章显得矫揉造作。
弄巧成拙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可能导致沟通不畅,影响人际关系。
其次,它可能让人产生误解,甚至误导别人。
最后,它可能让人失去信任,影响个人的声誉和形象。
【生造新词的原因和影响】生造新词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创新和表达的需要、对语言的错误理解和使用等。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信息的快速传播,生造新词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有些新词能够被广泛接受,并被收入词典,成为现代汉语的一部分。
然而,有些新词却因为不规范、不合理而遭到人们的反感和抵制。
生造新词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表达更多的意思和情感。
其次,它可以反映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特点。
然而,过度生造新词可能导致语言的混乱和规范的破坏。
【对生造新词的看法和建议】对于生造新词,我们应该持一种既开放又谨慎的态度。
一方面,我们要尊重创新和表达的需要,尊重人们对语言的探索和尝试。
另一方面,我们要遵循语言的规范和原则,避免过度生造新词,导致语言的混乱和规范的破坏。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语言的学习和修养,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二是尊重语言的规范和原则,避免过度生造新词;三是积极参与语言的创新和探索,为丰富和发展我们的语言贡献自己的力量。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新增词语研究作者:袁蜜来源:《大东方》2018年第03期摘要:《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于2016年9月正式发行,与第6版相比新增词语400余条。
本文主要从词性和语义领域两个方面了解新增词语的收录情况。
进而归纳词汇的演变规律,分析词语发展的总趋势。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新增词语;词性;语义领域《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以下简称《现汉》第7版)在《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的基础上,增收了405条新词语。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法和统计法从词性分布和语义领域方面全方位地展现新收录词语的情况,从而预测词汇的发展趋势。
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新增词语的词性分布为方便统计分析,下面将按照音节的多少对《现汉》(第7版)405个新增词语进行分条叙述。
(一)新增双音节词语(237个)在双音节词语中,具有单一词性的词语有233个,具体可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兼有两种词性的词语有4个,分别是:催泪(动词/形容词);逆天(动词/形容词);修为(名词/动词);走心(动词/形容词)。
1.新增名词:版块、榜单、榜主、备胎、比萨、编辑、标王、博主、差评、厨柜、创客、大爱、党规、党情、党群、地气、地王、电商、工委、官媒、官网、光网、红线、灰霾、鸡枞、鸡汤、金哨、抗联、廊桥、老赖、泪点、利剑、戾气、蕗蕨、裸官、卖相、民宿、猱獗、暖男、皮书、埤、偏哨、清口2、清流、清名、群团、视窗、树鼩、水墨、四风、酸浆、台账、贪念、体量、贴吧、铁规、通识、痛点、芄兰、网媒、网银、微信、文青、雾霾、笑点、协警、虚热、学霸、颜值、样态、医闹、以降、硬菜、真凶、正手、政采、政区、纸杯、志工、卒伍。
其中,“编辑”一词是将原来的动名兼类分为两个义项。
编辑:[动]对资料或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
编辑:[名]①做编辑工作的人;②新闻出版社机构中编辑人员的中级专业职称。
(《现汉》第7版)2.新增动词:摆局、败选、保息、爆表、爆红、飊红、裁量、踩雷、查摆、掺水、出戏、触底、触控、触碰、创投、吹填、脆败、代言、倒逼、点爆、点赞、钓鱼、顶包、督查、笃行、断片儿、断篇儿、对标、对冲、夺金、发声、翻篇儿、反腐、分众、风控、抚触、感发、钩织、光盘2、海淘、夯筑、厚植、滑落、回稳、惠民、监誓、减持、建党、践履、结项、截屏、解压、晋职、举告、开房、看紧、克难、拉黑、泪奔、泪崩、亮剑、领跌、领跑、裸捐、裸考、裸退、密织、免单、面签、囊获、内化、逆袭、拍砖、跑路、破冰、破局、普惠、祈愿、启智、洽签、翘课、庆生、热场、热传、认助、上架、胜选、失联、实化、试错、收窄、刷屏、双创、私信、拓印、躺枪、淘货、挑事、跳转、吐槽、托市、网葬、妄议、委责、诿责、无语、吸金、吸睛、洗白、洗底、下架、下套、限购、歇菜、虚化、虚置、选配1、选配2、炫富、炫技、血拼2、逾矩、预判、晕菜、砸钱、增持、值机、中枪、众筹、众创、逐利、助益、抓包、抓狂、转帖、撞脸、追责、自警。
现代汉语新词语的研究现代汉语中词语新造成的词在不断增加,新词语的大量涌现反映了语言的发展与繁荣。
对新词语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时期人们所使用的语言以及文化。
现代汉语新词语的研究主要从两个角度进行:一是探讨新词语产生的原因;二是考察它的构成、意义、用法和演变规律。
从词汇学的角度来说,新词语产生的原因包括:历史因素和社会因素。
其中历史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社会因素包括社会结构、民族关系、社会习俗、语言的接触融合等。
同时还应该注意一些引进外来词和社会变革等客观因素造成的新词语的生成。
例如20世纪70年代后期引入的外来词就对汉语词汇起到了巨大的冲击作用,在当代汉语词汇中已占据较大的比重。
( 1)词义演变的研究方法。
词义演变的研究是由语义变迁的概念提出的,并把它放在汉语词汇演变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分析。
一般认为,汉语词义的变化,主要受语境制约,受语体制约,也受词源制约。
分析词义演变的方法主要有实证研究法、统计分析法和归纳综合法。
具体的方法可以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而定。
( 2)词义发展的研究方法。
词义的发展是词义演变的结果,其结果形成了词的新义。
汉语词义的发展是指一定时期内词的某个或某些词义的变化,而不是指一次词义的变化,它包含着词义的转移和词义的扩展两种情况。
研究词义发展的目的是要揭示词义发展的趋势。
词义的发展既有显性发展又有隐性发展,显性发展是指词义的扩大和缩小,隐性发展是指词义的转移。
( 2)词义界定的研究方法。
词义的界定包括单义词的界定、多义词的界定和多义词组的界定。
①单义词的界定:对词义的明确表述是非常必要的,可以防止误用。
汉语中有很多单音节词的词义,古代也有单音节词,但后来由于双音节词的发展,使得许多单音节词变成了双音节词,失去了单音节词固有的特点。
如“去”“毕”“内”“得”等词都失去了单音节词固有的特点,并且有的词带上了附加意义,增加了负荷量,因此这类词义必须明确表述。
②多义词的界定:多义词的界定一直是语言学家争论的焦点。
浅谈现代汉语新词语【摘要】新词语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社会的每一点发展都会在语言中体现,在词语上的体现尤为明显。
现代汉语新词语的出现方式有很多种,它们继承了传统的汉语造词方式,并进一步创新,新词语的大量涌现为现代汉语词汇增添了新的活力,但很多汉语的不规范现象也随之而来,因此,我们有必要全面分析新词语,并养成自觉正确运用新词语的好习惯,以使我们的民族语言更加完善。
【关键词】现代汉语;新词语;特点;结构类型;使用规范;发展前景Discussion on Modern Chinese New Words【Abstract】New word is a mirror which can reflect social life,every bit of development in the society will be reflected in the language,especially in the words. There are many ways in which that the Modern Chinese new words occurred. They inherit the traditional words creation mode,at the same time,innovate constantly. The emergence of a large number of new words added new vigor to the Modern Chinese vocabulary,but many Chinese nonstandard phenomenons also followed. Therefore,it’s necessary for us to make an overall analysis to the new words,and consciously cultivate the good habit of use new words correctly,only in this way can we make our national language to be more perfect.【Key words】Modern Chinese;New words;Characteristics;Structure type;Use standard;Development prospect0 前言当今世界,社会发展进步的速度越来越快,新事物、新现象不断涌现,语言也不断向前发展,词汇作为语言三要素(还有语音,语法)之一是最为活跃的因素,新词语随着新事物、新现象的出现不断产生,也有大量的旧词语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改革开放以来现代汉语新词语研究改革开放以来现代汉语新词语研究【摘要】新词语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它能直观迅速地反映社会的发展和变动。
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事物、新概念、新思想,所有这些,在汉语中都需要用新词语(或由已有词语产生新义)记录下来。
因此,新词语被打上了新时代的烙印,包含了极强的时代文化内涵。
新词语的出现丰富了当代汉语的词汇体系,使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态势。
本文针对改革开放后我国现代汉语中出现的新词语现象,着重探索了新词语的产生、特点和文化内涵及其影响和意义。
【关键词】新词语;现代汉语;改革开放“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与人之间传达信息或表达思想的媒介……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词汇常常最能敏感地反映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的变化。
”[1]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以及新事物、新现象的产生,人们思想的变化,原有的一些词汇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或不能完整地表达意思,来满足人们社会交际和生活的需要,所以在原有词汇的基础上产生了大量的新词,尤其是进入了信息化社会后,词语的变化更加迅速。
那什么是新词语呢?从狭义上说,“语言的使用者为了确切表达某种新的思想,而在他所使用的语言的语词库中找不到合适的词汇时,便在文语(书面语)或口头语中导入一种新的说法,这种新的说法就是新词语”[2]。
从广义上说,新词是指一个新创造的或从其他语言、本民族的方言词、古语词和行业词语中借用过来的词语,也指一个产生新词义、新用法的固定词。
一、新词语的产生原因、产生途径和接受人群改革开放以来,语言和社会结构处在共同变化的状态下,这是整个社会的巨大变化,这使得新词语以每年上千的速度增长。
(一)新词新语产生的原因:一般而言,词语的产生都有其直接和客观的原因。
1、社会的改革,历史的进步陈章太说:“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我国便进入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新旧体制转型时期,国家从封闭、沉寂走向开放、活跃,并向现代化、市场化、一体化大踏步迈进,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人们观念不断更新,新事物概念层出不穷,整个社会呈现出生动活泼、日新月异的景象。
试析现代汉语新词的特点作者:张亚敏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1年第12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大量的新生词语涌现,2003年出版的《新华新词语词典》收入最近12年的新词语200条,连同相关词语约4000条。
新词语突出的特征就是“新”,我认为只要具备这一特征的词语都可称为“新词”。
下面我将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尤其是进人二十一世纪以后出现的大量新生词语为对象进行研究,探讨“新词”的特点。
一.从构词角度看1、汉语词缀化现象突出语言的发展具有渐变性,词根语素弱化、虚化为词缀语素不可能一下子完成,因此从理论上说,允许这种处于词根和词缀之间的过渡成分的存在。
我们称之为“类词缀”,虽然它们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词缀,但具有向词缀靠拢的趋势。
大量“类词缀”的出现即称之为“词缀化现象”。
近年来,汉语新词“词缀化”趋势非常明显,出现了很多新型“类词缀”,如2006年的“门”(电话门、解说门);2007年的“奴”(房奴、车奴、白奴);2008年的“跑跑”(范跑跑)等。
其中2009年的“被”类新词的产生最令人关注,“被自杀”、“被增长”、“被代表”、“被就业”等,这类词语充分表达出没有话语权的弱势一方的无奈。
2、缩略语趋势加强大量缩略语的产生是现代汉语的一大发展趋势,200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新词语词典》中缩略语占到了将近五分之一的数量。
这种现象实际反映了人们追求简洁的心理,即所谓的“语言经济化原则”。
受这一原则的影响,语言总是向着简单、经济、便捷的方向发展,即用尽量少的字表达尽量多的内容,这逐渐成为人们对语言的基本要求。
如“贝克汉姆”简称“小贝”,“罗纳尔多”简称“小罗”,“白奴”指身负巨大压力的白领一族。
其他如“非典、入世、三讲、双规、倒扁”等都是目前人们常常听到的缩略语。
3、构词能力强在新生词汇中,有大量词语构词能力很强。
如:“走”(走低、走高、走穴、走弱、走强);“零”,(零距离、零增长、零贷款、零首付);“裸”,(裸婚、裸考、裸房)等。
现代汉语新词语的构词模式和特点徐树娟(河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唐山 063009)关键词:新词语;构词模式;特点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汉语涌现了大量的新词语。
本文将从语言学的角度用共时描写的方法对现代汉语新词语的构词模式进行分类,主要包括句法构词、形态构词、旧词新义、修辞构词、缩略构词和数字字母构词等,然后对这些新词语的特点进行分析。
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
新事物、新现象、新发明层出不穷,人们不断需要创造新的词语来描绘和形容这些社会变化。
新词语的大量涌现已经引起了许多语言教学工作者和语言学家的注意,1987年闵家骥等编著的《汉语新词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共收录1700条)出版之后,新词语词典争奇斗艳,一发而不可收拾。
国家语委作过统计,最近十年,中国共出版30多种汉语新词词典。
并且每年国家教育部和国家语委都会公布最终采集的新词语词条。
本文就是以这些语料为基础,以近几年出现的新词语为研究对象,语料主要来源为百度网站和各大媒体出现的新词汇,语料收集截止到2008年12月30日。
本文将从语言学的角度用共时描写的方法对现代汉语新词语的构词模式进行分类,主要有句法构词,形态构词,旧词新义,修辞构词,缩略构词,数字字母构词等,然后对这些新词语的特点进行分析。
一现代汉语的构词模式现代汉语的词汇发展主要依靠构词法。
构词模式多种多样。
本文主要讨论下面几种:1.句法构词根据现代汉语语料中现存的语素按照汉语的构词规律创造新词。
汉语具有很强的创造新词和词组的能力。
语素一般都携带基本含义,这些语素的意义长期地被人们使用已经在使用者的认知系统中存在内化。
使用汉语的人可以根据需要,将含有基本意义的词素重新组合创造出能满足他们表达需求的新词语。
这种方法是现代汉语新词语的主要的构词模式,并且通过原有语素组合产生的新词语很容易被汉语使用者理解和接受。
人们通常可以望文生义,句法构词产生新词语的方式通常有以下五种:偏正式、并列式、动宾式、补充式、主谓式。
新词新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与人之间广泛的交流,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新词新语。
如:缩略语,外来语,旧词新诠释等,白领、炒作、秀等等多种形式的新字眼涌现在人们面前。
新词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新词的传播以及被广泛使用,也属常事。
近年来出现许多新词新语,还有一些词语正在退隐或被取代说是新词,不过是以新词代旧意,以短词代长句,以国文读外文,以本意作引申等。
新词有其显而易见的优点。
人们不再需要饶口地、大篇幅地讲述,几个字几个字母,言简意赅。
同时也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颇带轻松、快意的气氛。
新词更多地表现了一个人一个人类集群对生活观念认识的演变也更多地显现了人们对文化的追求。
彼此之间,使用新词,就可以让人感受到,你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现代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伴着新事物、新情况的出现,一些指称它们的新词汇新概念也应运而生,如:看不懂不叫看不懂,叫–晕,有钱佬不叫有钱佬,叫–VIP,提意见不叫提意见,叫–拍砖,支持不叫支持,叫–顶,强烈支持不叫强烈支持,叫–狂顶,吃不叫吃,叫–撮,羡慕不叫羡慕,叫–流口水,乐一乐不叫乐一乐,叫–happy ,跳舞不叫跳舞,叫–蹦的,东西不叫东西,叫–东东,别人请吃饭不叫请吃饭,叫–饭局,兴奋不叫兴奋,叫–high,特兴奋不叫特兴奋,叫–至high,有本事不叫有本事,叫–有料,倒霉不叫倒霉,叫–衰,单身女人不叫单身女人,叫–小资,单身男人不叫单身男人,叫–钻石王老五,蟑螂不叫蟑螂,叫–小强,被无数蚊子咬了不叫被无数蚊子咬了,叫–新蚊连啵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新思想的产生等也促使一些新词新语产生,如:“单身贵族、审美疲劳、丁克、妻管严、灰色收入”等。
这些新词新语构成可分为两类:第一,给它们增加前所未有的义项。
如:“套牢”原用于炒股被套,现又可指被不如意的婚姻羁绊住;在网络语言中,“恐龙”指长得不漂亮的女孩;“青蛙”指长得不帅的男孩;企鹅指娇小美丽的女孩等。
其实这些新增义项大多与原来的意思有很密切的联系,如恐龙、青蛙、企鹅等分别借原动物的恐怖、丑陋和可爱比喻来人的长相。
现代汉语中的新词现象
摘要:
对新词语的关注和研究一直是语言学界的一个热点课题。新词语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词汇现
象。严格说来,在任何一个时期都有新词语出现,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新词语出现的数量
和速度有所不同而已。本文主要研究现代汉语新词新语产生的原因,特点及其特点。
关键词: 新事物;新词新语;现代汉语
前文: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新事物、新思维不断产生,代表这些事物、
思维的新词新语也相伴而生。当前网络生活日益发达,借着其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巨大优
势,有很大一部分的流行语慢慢的被大家接受。本文将以最近网上较为流行的“甄嬛体”“元芳
体”等为例,对现代汉语新出现的流行词、流行语语句模式进行研究。
一、流行语和新词新语的区别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的新事物、新思想、新问题,
而代表这一类新事物等的语言符号也相继出现。根据材料,最早出现的是“新词”这一概念,
而最近一直流行的是“新词新语”、“流行语”比较合理的说法。
新词,顾名思义,根据词的概念可以解释为新出现的并已经为大众所接受的能够独立运
用的最小语言单位。“新语”既包括指的是新出现的已被大众接受的短语以及短语模式,例如
“暴力女”、“虐猫女”“猥琐男”“宝马男”等一系列“X女”、“X男”模式的短语等。流行语指新出现
的但并不一定被大众接受的、一段时间内风靡摸个领域的词、短语,甚至是新的句子模式,
例如“杯具”,“元芳你怎么看”等。“新词”、“新语”、“流行语”三者之间是有交集的,流行语经
过时间的沉淀,慢慢为大众接受,基本上就能变成新词或者新语。
二、流行语出现的原因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语言
的发展受社会的影响最大,作为语言中的新现象,流行语也同样深受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社会因素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家逐渐提高了公众参与意识,表达
意识、社会监督意识不断增强,也为了使语言更加诙谐,人们往往会采用一些较为有代表性
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例如“元芳体”,元芳体的流行源于一件刑事案件:泉州女
孩被肢解坠落高楼,警方断为自杀,一名武汉网友以“元芳,此事你怎么看?”开始发问,引
起了广大网友的踊跃发言。最后,广大网友在陈述一件事的时候,后面都会加上一句“元芳
你怎么看?”,慢慢变成了常用提问句。
(二)语言因素
人类是交际的主体,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自然要满足交际主体的需要,而
交际主体是多元化的,为了适应不同的交际目的和需求,语言也在不间断的产生新的形式和
用法,流行语自然算是一方面。
另外,语言的发展具有渐变性,这就要求流行语的产生不能一下脱离原有的语素,否则
也不会为大众接受和使用。而语言的类推机制刚好为流行语的产生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途径。
例如,“甄嬛体”中,常出言必以“本宫、臣妾、嫔妾、哀家、朕”等自称,描述事物的时候,
用双字,如“方才、想来、极好、罢了”等,短语方面则“若是…想必是极好的,但…倒也不符
恩泽”等套用。用甄嬛体说话在网上颇为流行。网友从各个方面都做出了模仿:
“方才在精练上看到一道数学题,出法极是诡异,私心想着若是这题让你来做,定可增
加公式熟练度,对你的数学必是极好的。”
这类流行语我们经常可以在网上看到,究其红遍网络的原因,除了《甄嬛传》这部电视
剧的热播之外,更重要的是这种形式的语言较为委婉,模仿比较方便,这就是类推机制在起
作用了。
三、流行语的特点
(一)多受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中新现象的不断出现,人们日益增加对此类现象的关注,
人们往往也会采用一些新的表达形式来抒发自己的见解。例如,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生活
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女性对择偶对象的要求也出现了具体的要求:身高一般、发型传统,
性格温和;工资无偿上缴给老婆或者AA制;无红颜知己;有支付住房首付的能力;一般从
事IT、机械制造、技术类行业的男人。女士根据“经济适用房”一词将这类男士称之为“经济
适用男”。还有就是最近出现的“保钓人士”,也是由于中日政治关系、领土纠纷的变化而逐渐
产生的。
(二)使用者多为年轻人
当代的年轻人思想比较前卫,更想凸显个性,所以比较喜欢追求流行语。例如,“肿么
了”,表示一种疑问、问候的语气,意思是“怎么了”。再如“酱紫”一词,虽然并不符合现代汉
语规范化的要求,但也为广大年轻人广泛使用,此词来源于台湾居民的发音,与普通话中的
“这样子”相同。这符合了语言的社会变异中的年龄变异,年龄的变异不是由社团的距离、交
际的障碍引起的,而是由于社会心理、文化背景等复杂原因引起的。
(三)多来源于外来语和方言
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生活等各方面都与国外加强了联系,汉语也一样,从80年
代甚至更早不断引进的外来词汇,到现在甚至已经出现了由汉语和外语混合搭配的“词语”。
例如,“hold住”,“hold住“一词来源于香港中英混用词汇。除此之外,还出现了“很fashion”、
“上WC”等一系列类似的词汇。
四、新词语对现代汉语词汇系统的影响
(一)增加了某些词语的义项
许多外来词或是网络语增加了词语的义项,使这些普通词焕发了新的活力,扩大了它们
的语法功能,丰富了词语的义项。例如“秀”,本义有草类结实,美好、秀丽之义,现在“秀”
是英语show的音译,是表演的意思,例如“模特秀,时装秀,秀场,魔术秀”等。再如“雷”,
本义是自然现象中的一种,是名词,现在“雷”却表示令人震惊、使人尴尬的意思,是动词,
例如“雷人,太雷了,雷人语录”等。
(二)扩大词汇系统中的词缀形式
新词语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在相当程度上扩大了词缀的数量。普通词中就有很多词的
词缀在当时也是从外来语中借用过来的,诸如“性,化,主义”等,这些词已经稳定于汉语的
词汇系统中。同样地,现如今的很多新词缀也会经历时间的检验为大众所接受,最终在词汇
系统中稳定下来。例如“被下课,被腐败,被就业,被开心,被自愿”,“国籍门,返航门,瞌
睡门,改龄门”等。
(三)提高词汇系统中的符号用量
在网络或科技领域产生的新词语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以符号的形式出现,符号的大量使
用给现代汉语词汇系统带来了新的改变,这些符号式新词语的使用也提高了词汇系统中符号
的用量。这些符号有的是拼音字母,有的是英文字母,有的是数字,还有一些标点符号。例
如“BT(变态),BS(鄙视),88(拜拜)等,它们提高了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对符号的使
用。
五、结语
当今流行语的出现与传播主要发生在网络上,使用者多为年轻人,这引起了广大学者的
注意,存在较大争议的地方就是关于现代汉语规范化的问题。当前的流行语是否可以进入规
范的现代汉语中,关键在于是否有利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当然,根据语言
的社会约定俗成性,如果这些流行语能够被社会大众接受,我们应该将其视为规范的现代汉
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