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观察|迈向全球城市的卓越水岸——上海西岸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8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纲要》概要节选编者按:创新、生态、人文!响应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展望2040年,上海将成为一座怎样的城市?目前正在编制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已经形成了一些初步设想。
下面我们节选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纲要概要》的部分内容为您一一展现。
全面了解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上海:追求卓越的全球城市 Striving for the Excellent Global City城市愿景:上海:追求卓越的全球城市,一座创新之城、生态之城、人文之城。
城市性质:在2020年基本建成“四个中心”的基础上,到2040年将上海建设成为综合性的全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
1、城市目标The Primary Objective1.1更具竞争力:一座繁荣创新之城 GlobalCompetitiveness: a City of Prosperity and Innovation以建设国际经济、金融中心为支撑,以建设国际贸易、航运中心为基础,以建设自由贸易区为契机,提升上海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的能力和影响力,建立上海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领先地位。
进一步提升上海作为国际门户和国家交通枢纽的功能,强化综合交通的服务能力,提高对内对外两个扇面的辐射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上海在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的支点作用,更好地促进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
聚焦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集聚创新资源,吸引创新人才,建立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体系,使上海成为全球创新网络中的重要枢纽和主要科技策源地之一,并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城市的全面创新。
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生活、出行、交流交往模式,促进城市生活的信息化、产业发展的智能化和城市管理的精细化,建设高效互联的智慧城市。
打造新型产业体系和良好创新体系,充分发掘传统行业、创新经济的增长潜力,实现经济多样化发展,提供多元化的就业机会,建设适合各类人才成长创业的宜业城市。
上海四大顶级富人区
上海四大顶级富人区,如下:
1、古北:上海首个富人区
古北位于上海市区的西部虹桥路沿线,总规划用地面积136.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00万平方米,已经成为上海西大门又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
真正称得上上海第一个富人区的,还是要数虹桥古北区域。
2、陆家嘴:金融业巨子聚集区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是中国上海的主要金融中心区之一,位于浦东新区的黄浦江畔,面对外滩。
1990年,中国国务院宣布开发浦东,并在陆家嘴成立全中国首个国家级金融开发区。
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金融机构,必须在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设办事处,因此陆家嘴是不少外资银行的总部所在地。
3、碧云:国际性富人社区
1990年代中后期,通用汽车、可口可乐、西门子等跨国企业在上海的业务迅猛发展,于是,在金桥地区,一个占地面积37平方公里的“GREENCITY”(碧云国际社区)开始形成。
据统计,目前《财富》500强中有26家企业的亚太区总裁及高级执行官携家眷居住在此。
4、佘山:“隐身富人区”
您能够想象一幢幢价值从1500多万到上亿、款式各异的独
立别墅矗立在一个个神秘的小岛上,清水环绕的别墅旁的私家游艇码头停靠着一艘艘豪华气派的游艇,这不是美国纽约的长岛、洛杉矶的比弗利山、巴黎十六区和日本东京湾的富人区,而是坐落在上海著名风景区佘山边上的中富人区。
上海四大顶级富人区是哪四个1、上海四大顶级富人区是古北:上海首个富人区古北位于上海市区的西部虹桥路沿线,总规划用地面积136.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00万平方米,已经成为上海西大门又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
真正称得上上海第一个富人区的,还是要数虹桥古北区域。
2、上海四大顶级富人区是陆家嘴:金融业巨子聚集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是中国上海的主要金融中心区之一,位于浦东新区的黄浦江畔,面对外滩。
1990年,中国国务院宣布开发浦东,并在陆家嘴成立全中国首个国家级金融开发区。
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金融机构,必须在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设办事处,因此陆家嘴是不少外资银行的总部所在地。
3、上海四大顶级富人区是碧云:国际性富人社区1990年代中后期,通用汽车、可口可乐、西门子等跨国企业在上海的业务迅猛发展,于是,在金桥地区,一个占地面积37平方公里的“GREENCITY”(碧云国际社区)开始形成。
据统计,目前《财富》500强中有26家企业的亚太区总裁及高级执行官携家眷居住在此。
4、上海四大顶级富人区是佘山:“隐身富人区”一幢幢价值从1500多万到上亿、款式各异的独立别墅矗立在一个个神秘的小岛上,清水环绕的别墅旁的私家游艇码头停靠着一艘艘豪华气派的游艇,这不是美国纽约的长岛、洛杉矶的比弗利山、巴黎十六区和日本东京湾的富人区,而是坐落在上海著名风景区佘山边上的中富人区。
陆家嘴经济:2020年,陆家嘴税收亿元以上楼宇新增9幢,数量达110幢,其中,税收10亿元以上楼宇达32幢;税收20亿元以上楼宇达20幢;税收60亿元以上楼宇4幢。
截至2021年中,陆家嘴亿元楼宇出租率为86.7%,陆家嘴核心区域甲级以上楼宇单位经济密度为1.25亿元/万平米。
夜游黄浦江黄浦江是上海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之一,每年都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
尤其是夜晚,当夜幕降临,江岸两侧的灯光亮起,整个黄浦江景色更是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
夜晚的黄浦江,一派繁华景象。
不论是坐在外滩的观光平台上,还是在江对岸的陆家嘴金融区,都可以欣赏到迷人的夜景。
外滩的建筑物各具特色,有欧式风格的外滩十八号、中国建筑的浦西大楼,还有未来感十足的上海中心大厦,这些高楼大厦在夜晚灯火辉煌,争奇斗艳,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而陆家嘴的摩天大楼更是集中展示了上海的现代化风貌,尤其是东方明珠电视塔,它的球型外形在夜晚会变换出不同的颜色和形状,犹如一颗灿烂的明珠,让人目不转睛。
黄浦江的夜晚也是各种游轮的热门目的地。
从游轮上眺望黄浦江两岸的夜景,简直就如同置身于一个童话世界。
游轮上的灯光璀璨,倒映在江面上,与城市灯光交相辉映,把整个江面装点得如同一片星空。
在游轮上,既可以欣赏到外滩的历史建筑,也可以看到陆家嘴金融区现代化的景象。
而且,在游船上还能夜游东方明珠,感受到独特的威尼斯式水上旅游效果。
如果来到黄浦江,一定要去看看外白渡桥和南京东路步行街。
外白渡桥是上海最古老的桥梁之一,百年历史的它已经成为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桥梁的边上有各种小饰物和摊位,闪烁的灯光让这个地方更加热闹。
而南京东路步行街,也是上海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
晚上,整条街都是灯火辉煌,到处都是人声鼎沸。
游客可以在这里尽情购物、品尝各种美食,感受热闹的夜市文化。
除了观赏,夜晚的黄浦江还有许多其他的娱乐项目可以尝试。
可以选择一艘小船在江面上划行,感受到江水的柔软与波澜,感受夜晚的宁静。
还可以选择在江岸边的酒吧畅饮,聆听现场音乐,享受一下夜晚的浪漫。
夜游黄浦江是一次充满魅力的旅程,它不仅给人带来视觉上的享受,更让人感受到上海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上海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活力与魅力。
所以,不论是当地居民还是游客,都应该来夜游黄浦江,让这个夜晚更加绚丽多彩。
龙美术馆西岸馆位于上海市徐汇区的黄浦江滨,基地以前是运煤的码头,设计开始时,现场有一列被保留的上世纪50年代所建的大约长110米、宽10米、高8米的煤料斗卸载桥和两年前已施工完成的两层地下停车库。
龙美术馆(西岸馆)将建筑的感染力重新建立在空间的原始性上。
新建筑以独特的现浇混凝土"伞拱"结构为建构特征,在形态上不仅对人的身体产生庇护感,亦与保留的江边码头的"煤漏斗"产生视觉呼应。
设计中,最大的难题也在于如何平衡已有的地下空间和上部空间的关系,这既有对结构技术的考虑,也有对空间组织的考虑。
最后我们通过一个跌落式的展厅巧妙地联系了地上和地下的展示空间。
新的设计采用独立墙体的“伞拱”悬挑结构,呈自由状布局的剪力墙插入原有地下室与原有框架结构柱浇筑在一起,地下一层的原车库空间由于剪力墙体的介入转换为展览空间,地面以上的空间由于“伞拱”在不同方向的相对联接形成了多重的意义指向。
机电系统都被整合在“伞拱”结构的空腔里,地面以上的“伞拱”覆盖空间,墙体和天花均为清水混凝土的表面,它们的几何分界位置也变得模糊。
这样的结构性空间,在形态上不仅对人的身体形成庇护感,亦与保留的江边码头的煤料斗产生视觉呼应。
建筑的内部空间也得以呈现一种原始的野性魅力,而有着大小调节的空间尺度以及留有模板拼缝和螺栓孔的清水混凝土表面又会带来一种现实感。
这种“直白”式的结构、材料、空间所形成的直接性与朴素性,加上大尺度出挑所产生的力量感或轻盈感,使整个建筑与原有场地的工业特质间取得一种时间与空间的接续关系。
除此之外,龙美术馆(西岸馆)也打破了常规的“封闭白盒子”式的美术馆模式。
独特的现浇清水混凝土表面的更具原始感的拱形展厅空间,既满足了常规展览的需要,也为更独特的艺术品展示提供了创造性的舞台。
地面以上的清水混凝土“伞拱”下的流动展览空间和地下一层传统“白盒子”式的展览空间由一个呈螺旋回转、层层跌落的阶梯空间联接,既原始又现实的空间和古代、近代、现代直到当代艺术的展览陈列,这种并置的张力,呈现出一种具有时间性的展览空间。
西岸传媒港中国上海West Media Habour Shanghai, China Client: Shanghai West Media Habour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Co. Ltd Design Team: T etsumasa Sunada, T akashi Mihirogi, Yang Shen Cooperative Design: Arcplus Institute of Shanghai Architectural Design & Research Co. Ltd, SWA(Landscape)Total Floor Area : About 1 000 000 m 2Program: Office, Commercial, Broadcaster, Media Related Facilities, Cinema, Others Scope of Work : Master Plan, Deck, Underground Development Integration, Urban CoreCompletion: 2020CG: Rayspace建设单位:上海西岸传媒港开发建设有限公司项目组成员:砂田哲正,三寻木崇,沈洋合作设计: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SWA(景观)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地上约53万平方米、地下约47万平方米)建筑用途:办公、商业、电视台、媒体设施、电影院等设计范围:城市总体规划、平台、地下(地下全域一体开发)、城市核竣工日期:2020年CG:Rayspace让信息、艺术、自然编织出新的文化艺术、文化的综合新都市位于上海市徐汇区,集中文化媒体和娱乐企业的综合性城市开发。
近年来黄浦江西岸谋求从传统的生产性岸线向以生态、文化为主要功能的生活性岸线转变。
西岸传媒港作为上海重点开发区域徐汇滨江的旗舰项目,因其区位优越、理念先进而备受瞩目。
上海滩百年最顶级的十大老洋房!每一栋非常豪华,你都打卡了吗上海滩住宅别墅宅邸沙逊上海是一座历史与现代感并存的城市,而近些年越来越多人喜欢去有故事的百年老洋房拍照打卡,上海的老洋房是上海最经典的住宅,每一幢都承载着一个当年上海滩的传奇故事。
上海老洋房是指1949年前建造的,一般为四面或三面临空,装修精致,备有客厅、餐室,有数套卫生间等结构较好的独立式或复式、别墅式住宅。
徐汇区和卢湾区的交界处老洋房的踪迹较多。
本文就为大家盘点并介绍上海十大百年老宅,一起了解下吧。
一、马勒别墅在淮海中路与东湖路转角,即今东湖路7号内有一幢被大块草坪相围的二层洋房,这幢花园洋房由英商瑞康洋行老板约瑟夫(R.M joseph)兴建于1925年。
马勒别墅占地五千余平方米,花园面积近两千平方米。
主建筑为三层斯堪的那维亚式挪威风格建筑,宛如童话世界里的城堡。
由于东湖路旧名杜美路,这里也被上海人叫作“杜美花园”。
今为东湖宾馆使用,对外开放。
二、外滩源33号原英国领事馆是一处位于上海外滩33号的上海最早的领事馆建筑。
1849年建成,那是外滩第一座高楼,万国建筑之始,上海城市之初。
这座年逾120多年的建筑,是上海外滩建筑群中至今仍保存的年代最久的近代建筑,虽然建筑局部经多次修理已改动,但是基本格局仍保持,它是上海近代历史的一个见证。
随着“外滩源”工程的启动开发,这幢老建筑焕发出新的光彩。
项目总占地面积约2.7万平方米,计划改造后地上建筑约6490平方米,地下约1.4万平方米,将建成展示馆、会务、文化、沙龙、公共绿地、亲水平台和公共停车场等为一体的,具有国际最高水准和浓厚历史文化艺术氛围的公共社交区域。
三、丁香花园位于华山路上的丁香花园,是上海滩最负盛名、保存最为完好的老洋房之一。
丁香花园的盛名,不仅在于其建筑本身,还在于洋房主人身份的传奇色彩。
这座花园传闻是晚清北洋大臣李鸿章的私家花园,后来传给了他庶出的幼子李经迈。
此园集西洋花园官邸建筑与中国江南园林于一体,园中建有三幢西式花园别墅,其中1号楼即为李鸿章和丁香居住的丁香楼,二楼为19世纪后期美国式的别墅建筑。
上海南外滩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1. 引言上海南外滩地区作为城市的重要发展区域,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优越的地理位置。
为了有效地管理和利用这一地区资源,制定一份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必要的。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规划框架,以便更好地确保南外滩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繁荣。
2. 规划目标本规划的目标是实现南外滩地区的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 提升南外滩地区的经济竞争力和吸引力,打造国际级滨江区域。
- 保护和传承南外滩地区的历史文化遗产,提升城市形象和文化内涵。
- 优化道路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效率和环境质量。
- 加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宜人的生态居住环境。
3. 规划内容3.1 产业发展南外滩地区将集中发展现代服务业,包括金融、创意、科技和文化产业等。
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和高科技产业集群进驻,提升产业集中度和创新能力。
3.2 城市建设- 进一步优化交通网络规划,提升道路容量和交通效率。
- 发展绿色出行模式,加强公共交通建设和自行车道建设。
- 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包括供水、供电、供暖、通信等。
- 加强城市景观设计和公共空间建设,提升城市形象和人居环境质量。
3.3 文化保护与传承- 尊重南外滩地区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其建筑、风貌和社会文化传统等。
- 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包括博物馆、艺术馆、文化中心等。
- 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升城市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
3.4 生态环境保护- 保护和修复沿江湿地生态系统,加强河滨防护和水环境治理。
- 提升城市绿化覆盖率,建设生态公园和绿色景观带。
- 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提高环境质量,改善居民生活品质。
4. 实施措施为了有效实施南外滩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需要以下措施的支持:- 加强规划管理和监督,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 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和参与,建立完善的规划沟通机制。
- 积极引入社会资本,鼓励各方参与规划和建设。
- 加强规划宣传和知识普及,提高公众对规划的认知和支持。
专家视角:《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解读作者:本刊编辑部来源:《上海城市规划》 2018年第2期上海2035有诸多亮点和突破。
首先内容更全面。
规划提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将国际化提升到了更高层次,同时涵盖了科技和文化的内容。
另外,过去的总规只是从城市自身角度来看,而这一版上海总规谈到了区域协同和区域一体化。
其次思考更理性。
新版总规提出了以前规划没有的底线约束,并且把生态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这几个方面的概括也非常具有创新性。
同时,这版总规也贯彻了中央城市建设工作会议的一些精神,与国家大政方针有密切关系。
此外,编制方法更具示范性。
编制规划前就对18个课题进行充分研究,针对一些城市问题提出总体发展思路,所以这轮总规无论是总体思路、编制方法、技术手段,还是“1+3”的规划成果、“开门办规划”公众参与方面,相比以前都有很大进步。
同时这轮总规也不单单是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力量,还集合了同济规划院、中规院上海分院、地调院等多方力量为上海群策群力。
联合国伊斯坦布尔人居会议提出“安全、健康、幸福、充满希望的城市”,我觉得这样的城市才是满足老百姓基本要求的城市。
上海2035提出打造15分钟生活圈,提出绿地、轨道交通网覆盖率,提出每个10万人以上的新市镇都要通地铁,这些都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
但是总规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现在我们意识到城市规划是一个公共政策,要结合两规融合,多规合一,包括城市规划、社会发展规划、经济发展规划、土地使用规划等,一起寻求解决方案,同时实施措施也要仔细落实。
目前,全国很多城市都在编制总规,上海2035在编制方式、规划前瞻性,以及城市弹性等方面都能够为其他城市提供一些启示。
编制方式上,很重要的一点是先要有一个对原有总规的评估,然后对新一轮总规进行预评估,明确原来的规划里缺什么,应该补什么。
描写黄浦江浦西建筑特点1、黄浦江两岸荟萃了上海城市景观的精华,而夜幕下的黄浦江则淋漓尽致地渲染着上海华贵、浪漫、大气的别样风情,展现出上海不夜城诱人、迷人的深刻内涵。
2、华灯初上,深秋的晚风吹着发丝,拂着脸颊,摇曳我心底的企盼与激情。
黄浦江畔一座座摩天大楼也渐渐清晰,它们色彩绚丽,华光夺目。
3、上海的夜晚是灯的海洋,光的世界,黄浦江两岸的夜景华丽梦幻,美不胜收。
4、绚丽的霓虹灯凸显着东方明珠的辉煌,外滩的洋房让人在这座城市中迷惘,黄浦江上耀眼的光芒却有一种近代的沧桑。
5、夜晚,从滚滚黄浦江上的游轮上看,明珠塔上点点繁星,熠熠生辉,光影流动,变幻奇妙。
6、明珠塔卓然秀立于黄浦江岸边、现代化建筑群中,以无与伦比的高雅气质、顶天立地的王者风范,亲切地向人们述说黄河、长江的源远流长和黄山、长城的绝美神奇。
7、外滩城市雕塑群用竖向的水波和水珠形象组合,如五线谱上跳跃音符,以轻松欢快的旋律,演奏上海母亲河黄浦江的乐曲“帆“表现黄浦江上帆樯林立,船队正驶向各地,外汇与旅游业在这条经济之河中流淌;帆与帆的连接,多曲线的漂动,增加了立体动感!8、上海,也有这样一条百年母亲河,蜿蜒流淌的黄浦江穿城而过。
这是一条镌满经典与回忆的历史河,承载着上海进击世界城市的沉厚底气。
9、这是一条充满机遇和希望的未来河,洋溢着上海进击世界城市的蓬勃朝气。
10、七百年过去了,当年挖出黄浦江,今日成就大上海,怨之不存,功在千秋!11、今日黄浦江,宽达600到800米,比“阔三十余丈”还要宽出好几倍,这也是人工疏浚的吗,难道几百年前的古人已料到,黄浦江今天要开万吨轮?12、也曾经有人提出,黄浦江之宽是河流自然冲刷的结果,可上海地势低平,流速迟缓,河道不淤就不错了,哪还有力冲阔河床。
13、正因为黄浦江宽,工业时代的巨轮得以直抵上海城下;正因为黄浦江宽,浦东才像处女地般为上海留下一块后发展的大空间;正因为黄浦江宽,浦江两岸才有了世界级城市人无我有的独特之壮美,才成就了这一份的难能可贵。
长三角观察|迈向全球城市的卓越水岸——上海西
岸
展开全文
作者:东滩顾问
引言:上海徐汇滨江地处黄浦江南段,借助2010年世
博会的契机实现片区更新升级,逐渐从“近代民族工业摇篮”
发展到今日的“上海文化新地标”、“上海科创新地标”。目前,
围绕“西岸文化走廊”、“西岸传媒港”、“上海梦中心”、“西岸
智慧谷”等项目建设,徐汇滨江正在结合工业遗存、当代艺术
与未来科技,打造对标巴黎左岸、伦敦南岸的世界知名滨水
区,打造与美国硅巷、伦敦东区比肩的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
新地标。
上海徐汇滨江地处黄浦江南段,背依徐家汇,隔江眺望
世博和前滩,岸线长约11.4公里(外环内9.4公里)。
这里曾经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摇篮(20世纪初—2010
年),集聚了包括龙华机场、上海铁路南浦站、北票煤炭码
头、上海水泥厂等众多工业设施和重要的民族企业,是当时
上海最主要的交通运输、物流仓储和生产加工基地,承载了
中华百年民族工业历史。
借助2010年世博会举办带来的前期改造建设以及后续
的影响力,上海徐汇滨江以“规划引领、文化先导、产业主导”
为总体开发思路,构建文化创意、科技创新、创新金融三位
一体的产业蓝图,围绕“西岸文化走廊”、“西岸传媒港”、“上
海梦中心”、“西岸智慧谷”等核心项目,着力打造汇集国内外
顶尖文化艺术、信息传媒、时尚设计、科技创新、金融商务
等业界领袖的世界级滨水新城区。
1、具有成片开发的土地优势 徐汇滨江西岸地区位于上
海土地资源稀缺的中心城区,是上海中心城区尤其是沿江地
带仅存的可供大规模、高起点、成片规划开发的地区之一;
整个滨江西岸地区规划用地面积约731公顷(区域总面积9.4
平方公里);其中,城市道路、龙华港、春申港和淀浦河面
积约56公顷。
整体具有成片开发的土地优势:从土地性质看,现状工
业、仓储和住宅用地总量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50.5%;土地
利用率相对较低,具有可供大规模、成片规划开发的土地资
源优势。
2、徐汇区文教、科研、文体资源为西岸发展提供核心要素
支撑人才要素:
滨江西岸文化品牌的构建是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构建
过程,徐汇区作为文教先进区,提供了人才资本核心要素。
区内拥有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医学院、华东理工大学、上海
师范大学等全日制高等院校10余所。科研机构及文体设施:
集聚了中科院上海分院、上海科学院等科研院所100多家、
26个国家级、部级重点实验室,长期在徐汇工作的和生活的
两院院士近100名,并拥有上海图书馆、上海大舞台、上海
电影制片厂、上海交响乐团、上海体育场等一批文化、体育
设施,上海80%的实际文艺院团落户徐汇。
1、物质空间形态开发和功能开发并举通过创意产业的培育
应对后工业时代的转型: 西岸的文化产业定位避开了上
海浦江两岸其他地区开发的同质化问题,集中体现了“产业先
行”理念,以文化引导工业区与更新。上海龙华机场改建为余
德耀美术馆、原铁路南浦站铁轨改造为谷地花溪、原北票码
头没漏斗改造为龙美术馆(西岸馆)、原中航油储油罐改建
为油罐艺术公园。 由生产性岸线向生活性岸线转移,聚
焦城市活力的营造,更多的关注公共利益,更新的过程也加
强公众的参与。
油罐艺术公园效果图
2、构建小企业创业基地和西岸设计天地等企业服务平台小
企业创业基地:
该基地通过对旧厂房的重新设计与改建,打造“都市创意
人的城市栖息地与创业庭院”,搭载“体验性创意文化产业”,
吸纳一批高成长的设计传媒创意企业共同成长,营造适合创
业团队的集约型办公空间,持续服务具有高成长性的小企
业,为其提供产业集聚、互助发展的平台,并与西岸创意园
实现协同发展。
西岸设计天地: 包含西岸设计联盟、“设计之友”文化、
传媒企业共享服务平台,提供设计行业高管沙龙及论坛的组
织,设计人才服务平台即高校设计专业实习基地平台构建,
以及设计培训及进修功能。
3、形成功能集聚型文创业态,助力品牌企业集聚和产业链
的延伸 依托本区资源优势和滨水特质进一步拓展餐饮
购物休闲住宿等功能业态,促进文创与其他产业尤其是传
媒、演绎、展览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同时也拓宽了文化产业,
催生了很多新兴业态。
品牌企业的集聚和产业链的延伸:作为滨江品牌工程和
功能性项目,上海梦中心以自营及相关伙伴合作的形式,启
动动画技术研发、动画影视制作、版权发型、衍生产品、演
艺娱乐、数码游戏等多个业务领域的合作。
4、注重文创与金融、旅游等相关行业的融合,实现“一站式”
经营业态构成更趋多元化:
文化创意与金融、旅游等相关行业的融合趋向深化,在
集聚型业态质量方面,注重品牌性和功能性项目的培育与文
化创意的融合、产业链的延伸和企业业态的聚合。 文创
与创新金融的结合:坚持“文化引领、金融支撑”,通过创新
金融助推核心项目落地,重点发展影视传媒、艺术品展览、
文化消费、数字内容等文化创意产业链,将徐汇滨江打造成
上海新的创意产业标志性示范区域。“一站式”的产业经营模
式: 徐汇滨江采用“一站式”经营模式,整个园区内包括
一个体验式消费的现代商业街区——云锦路商业街,一个由
众多展示馆、美术馆、演艺中心组成的户外艺术展区,一个
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上海梦中心,多座不同主题、不同类
型的酒店,这些板块的设置融合了片区内文、商、旅的各项
资源,使得片区内达到了功能上的聚合发展。
上海徐汇区积极打造面向全球、面向未来的创新经济和
服务经济集聚带,由徐家汇—枫林“创新核”、徐汇滨江“创新
极”和漕河泾开发区“创新带”组成了“一核一极一带”的科创
空间格局。
徐汇滨江“创新极”作为新崛起的科创空间,实施文化与科技
融合发展战略,着力发展人工智能、航空服务、生命健康、
信息科技服务等产业。在人工智能产业领域,规划打造人工
智能三大发展梯度空间——西岸智慧谷、北杨人工智能小
镇、上粮四站等初创孵化空间。目前规划建设的“西岸智慧
谷”,总建筑规模120万平方米,将打造上海人工智能产业集
聚区和国家人工智能高地新地标。已经建成高200米的上海
西岸国际人工智能中心,将成为未来上海人工智能国际总部
基地。
举办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以“国际化、高端化、专
业化、市场化”为特色,展示智造、交通、健康、金融、教育、
零售、服务等7个AI+深度应用场景,围绕技术前沿、产业
趋势和热点问题,打造世界顶尖的人工智能合作交流平台。
打造全国领先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2018世界人工智
能大会带动了一批全球人工智能创新项目在上海签约落户,
包括阿里巴巴、百度等8个AI创新中心(实验室),腾讯、
华为等8个AI创新平台,微软、亚马逊等3个AI研究院,
1个百亿人工智能产业基金。
下面再简单介绍3个落户徐汇滨江的人工智能项目——
微软-仪电人工智能创新院、腾讯华东总部、商汤科技上海人
工智能超算中心。
1)微软公司和仪电集团合作签署“微软上海研究院暨微
软-仪电人工智能创新院”,致力于为微软和仪电在人工智能
方面的联合研究活动和项目提供支持,为当地企业提供基于
微软技术的人工智能研发平台服务和培训服务,提供工作与
学习的机会。
2)腾讯公司与徐汇政府合作签署“腾讯人工智能创新平
台”,并设立腾讯华东总部。腾讯将推进在上海人工智能产业
的布局,加强在机器学习、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计算机视
觉、人脸识别、医疗AI、自然语言处理、数据挖掘等领域的
核心技术研发。
3)商汤科技与徐汇政府合作签署“商汤上海人工智能超
算中心原型机研发项目”。商汤集团是中国最大的人工智能企
业,目前其智能算法已在智慧城市、金融、汽车、智能手机、
移动互联网、智慧零售、芯片等10多个行业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