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骨母细胞瘤(精品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9.74 MB
- 文档页数:23
软骨母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软骨母细胞瘤软骨母细胞瘤为来源于幼稚软骨细胞的良性,又称成软骨细胞瘤。
由于其好发于二次骨化中心,也称为良性骨骺软骨母细胞瘤。
好发年龄为10~20岁,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2~3:1。
最多见的部位为肱骨头、股骨髁、胫骨平台,有时可见于无二次骨化中心的小骨(如距骨)和扁平骨的骨突(如髂骨翼)。
【病因病理】?Jaffe与Lichtenstei在1924年指出该病起源于幼稚软骨细胞并将其命名为软骨母细胞瘤。
其发病原因不明,主要学说有:①起源于胚胎性软骨;②原发于生长期的骨骺板残余。
【临床表现】?病程经过缓慢,症状出现较晚,主要症状为间断性疼痛和邻近关节的肿胀,肌肉乏力,症状可持续几个月到一年,可因创伤或压力增加而引起中度疼痛,小部分病变向邻近关节或软组织浸润,可有关节积液或积血。
病变也可穿透骺板进入干骺端。
软骨母细胞瘤恶变者罕见。
【辅助检查】1.X线检查?表现为二次骨化中心内圆形、偏心性、溶骨性破坏,一般为2~4cm大小,边界清楚,病灶内可见点状钙化或团块状钙化或羽毛状钙化,皮质破损后,病灶附近可见骨膜反应(图1-3-9)。
晚期骨破坏明显,肿瘤可扩展到软骨下骨,但很少进入关节腔。
2.放射性核素扫描?病变区放射性核素摄取量增加,放射性核素扫描并不能对病变进行精确的判断。
3.CT检查?多呈圆形或椭圆形稍有偏心的膨胀性低密度灶,于中心部分常有较多的棉絮状、砂砾样软骨钙化影(图1-3-10)。
4.MRI检查在T1加权像上一般呈与肌肉相似的低信号;在T2加权像上软骨样基质(透明软骨)通常为较高信号,钙化为低信号,出血囊变区为明显高信号,甚至有液-液平面征象,有人将混杂信号描述为“大鹅卵石”表现(图1-3-1 1)。
?5.病理学检查肉眼所见?肿瘤为质软、肉样、血运丰富的组织,肉眼所见并不能判断该病变的软骨起源。
很容易从反应壳上剥离,病变常富含血腔。
镜下所见?肿瘤性软骨母细胞体积较大,呈多边形,核位于中央,深染,胞浆透亮,呈“铺路石”样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