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骨类肿瘤(良性)
- 格式:ppt
- 大小:1.71 MB
- 文档页数:63
骨软骨瘤病情说明指导书一、骨软骨瘤概述骨软骨瘤(osteochondioma)又名骨软骨性外生骨疣,是一种常见的、软骨源性的良性肿瘤,是位于骨表面的骨性突起物,顶面有软骨帽,中间有腔。
多发生于青少年,随机体发育而增大,当骨线闭合后,其生长也停止。
英文名称:osteochondioma。
其它名称:骨软骨性外生骨疣、骨膜瘤。
相关中医疾病:骨疣、外生骨疣。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运动系统疾病。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无结论。
发病部位:全身。
常见症状:疼痛、肿胀。
主要病因:单发性骨软骨瘤确切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多发性骨软骨瘤发病与遗传有关。
检查项目:体格检查、X线、超声、CT。
重要提醒:多发性骨软骨瘤存在恶变可能,患者一定要注意遵医嘱定期随访。
临床分类:根据病变数量可将骨软骨瘤分为单发性和多发性两种。
1、单发性骨软骨瘤单发性骨软骨瘤又叫外生骨疣,是临床常见骨肿瘤之一。
长管状骨,特别是股骨(30%)、肱骨(20%)、胫骨(17%),是最常发病的部位。
而某些长管状骨如桡、尺骨则不常见。
下肢发病多于上肢,其比例均为2:1。
长管状骨典型发病部位是在干骺端,很少发生在骨干或骨骺。
2、多发性骨软骨瘤多发性骨软骨瘤又叫骨软骨瘤病、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
接近80%的患者有阳性家族史,好发于肩胛骨、髂骨、肋骨处,具有恶变倾向。
二、骨软骨瘤的发病特点三、骨软骨瘤的病因病因总述:骨软骨瘤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
对于单发性骨软骨瘤,有些人认为是一种真性肿瘤,也有人认为它是发育性骨骺生长欠缺。
对于多发性骨软骨瘤,多认为与遗传有关,约80%的多发性骨软骨瘤有Ext基因突变,现已发现三个致病基因位点,分别为Ext1、Ext2、Ext3,Ext1、Ext2都是肿瘤抑制基因,其编码的蛋白质作为糖基转移酶和催化生物合成的硫酸乙酰肝素。
Ext1和Ex2突变已确认可导致多发性骨软骨瘤。
什么是软骨瘤,常见的良性肿瘤
软骨瘤的发病是很缓慢的,所以症状不是特别明显,特别是青壮年容易出现这一疾病,软骨瘤和骨损伤,病毒感染,遗传都有关,要及时诊断治疗,平时注意日常的护理。
★一、症状体征
患者年龄多数在10-50岁之间,病程缓慢,一般无明显症状,往往经数年后由于肿瘤长大,造成畸形或伴有间歇性隐痛时方引起患者注意,多发性内生软骨瘤在上肢可见手指逐渐增粗,尺骨常短于桡骨,前臂向尺侧弯曲畸形,在下肢可见足趾膨大,膝外翻,两下肢长度不等。
★二、病理病因
肿瘤的病因至今未明,有学者认为可能与骨损伤,慢性感染,放射性刺激,遗传及骨发育过程方向转位等因素有关。
★三、软骨瘤诊断鉴别
软骨瘤的诊断要点:
1.多见于青壮年,以手足短管状骨的中央部位好发,多在指骨和掌骨,常为多发性。
骨盆、肋骨及长管状骨者常为单发。
2.病灶局部呈梭形肿大,有轻度疼痛和压痛,可发生病理性骨折。
恶变罕见,发生时可见肿瘤突然增大,疼痛加剧。
3.经X线摄片和病理检查可确诊。
骨软骨瘤病理特点
骨软骨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其特点是由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构成的混合性肿瘤。
在病理学上,骨软骨瘤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组织学结构
骨软骨瘤的组织学结构非常复杂,由成骨组织、软骨组织和纤维组织等多种不同类型的组织构成。
其中,成骨组织和软骨组织是最为显著的两种类型,它们相互交错、相互融合,在显微镜下呈现出一种非常复杂的结构。
2. 细胞学特征
在组织学结构方面,骨软骨瘤的主要特点已经得到了很好地描述。
而在细胞学方面,该肿瘤也有其自己的特点。
具体来说,在肿瘤中能够发现大量的成骨和软骨样异型细胞,并且这些异型细胞具有较高的核贡比和丰富的胞浆。
3. 免疫组化表达
免疫组化是一种用于检测肿瘤细胞分子表达的技术。
在骨软骨瘤中,
免疫组化表达主要用于检测细胞的来源和分化程度。
根据相关研究,
骨软骨瘤的异型细胞通常会表达成骨和软骨的特异性标志物,如碱性
磷酸酶、S-100蛋白等。
4. 分子遗传学特征
除了组织学结构、细胞学特征和免疫组化表达外,骨软骨瘤还具有其
自己的分子遗传学特征。
例如,在该肿瘤中常常会发现染色体上的一
些基因突变或融合,这些基因变异与肿瘤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总之,以上是关于骨软骨瘤的主要病理特点。
虽然这种肿瘤比较罕见,但是对于医学界来说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其特点和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该肿瘤,并且为其他类似肿瘤的诊断和治
疗提供有益的参考。
who骨软组织肿瘤分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在临床实践中,骨软组织肿瘤的分类对于正确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who 骨软组织肿瘤分类是目前公认的国际标准之一,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以及相关研究领域。
通过明确不同骨软组织肿瘤类型的特征和亚类别,该分类系统帮助医生们进行准确定位、精确诊断和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who骨软组织肿瘤分类系统的背景与意义,包括其制定原则和目的。
然后对who骨软组织肿瘤分类中的主要类别和亚类别进行详细说明,包括各类别的编码原则和规定。
随后我们将探讨who骨软组织肿瘤分类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并解释其与治疗策略之间的关系。
最后,我们将通过三个具体案例来展示who分类系统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并总结who骨软组织肿瘤分类的重要性和未来研究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who骨软组织肿瘤分类系统,深入解析该分类方法的原则和概念。
通过论述其对于骨软组织肿瘤诊断、治疗和临床决策的重要性,我们希望能够提高医生们对该分类系统的认识,并促进临床实践中对其有效应用。
同时,本文还将详细分析三个具体案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who骨软组织肿瘤分类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益参考,并推动该领域取得更多突破和进展。
2. who骨软组织肿瘤分类说明2.1 who分类系统介绍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骨软组织肿瘤分类系统是国际上广泛接受的一种分类标准,用于对骨和软组织肿瘤进行统一、标准的命名和分类。
该分类系统最早于1978年由世界卫生组织制定,并于1993年、2002年、2013年进行了修订。
who骨软组织肿瘤分类系统通过根据不同肿瘤类型的起源、形态学特征、生物学行为等因素进行分层次的分类,可以帮助医生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更准确地了解肿瘤的性质及其预后。
2.2 骨软组织肿瘤的定义与特征骨软组织肿瘤是指发生在人体骨骼或其他软组织中的异常增殖性疾病。
骨软骨瘤【概述】骨软骨瘤又称外生骨疣,是一种较常见的良性肿瘤,单纯的软骨瘤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但可持续至成年才被发现。
这种病变多发生于生长最活跃的干骺端,如果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肱骨上端。
它的结构包括正常骨和其上的软骨帽,在瘤体与周围组织之间,可因摩擦而产生滑囊。
在生长年龄内,骨软骨瘤有其自身的骨骺板,到生长年龄结束时,骨软骨瘤的生长也停止。
少数多发性骨软骨瘤具有遗传性,病变骨呈短缩和畸形,常可转变为软骨肉瘤。
【诊断标准】1.诊断依据⑴无痛骨性肿块,多见于长骨干骺端。
⑵X线平片见干骺端显示骨性突起,与正常骨相连,可形成骨蒂,远端软骨帽可呈不规则钙化。
⑶病理学检查:软骨帽的外形及细胞形态与正常生长的软骨大致相同,无明显异型表现。
符合第⑴、⑵项拟诊,确诊需病理检查。
2.鉴别诊断⑴软骨肉瘤:需要正确区分良性软骨瘤和肉瘤样转化的骨软骨瘤,后者即为周围性软骨肉瘤。
应通过复习病史,了解发病过程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合放射学检查观察瘤体形态,体积大小及组织学检查中细胞形态表现做出鉴别。
⑵皮质旁骨肉瘤:偶有可能在影像学检查中,骨软骨瘤与皮质旁骨肉瘤表现相似,但骨软骨瘤在青春期即有较长病史,肿块无增大且无症状,X线表现骨软骨瘤与周围软组织边缘常很清楚,肿块不与骨皮质面融合,而是向外突出生长。
这些特征有助于与皮质旁骨肉瘤相区别。
【治疗方案】一般不需治疗,如肿瘤过大影响关节功能或肿瘤在短期内迅速增大,应考虑做切除术,切除应从肿瘤基底四周正常组织开始,包括滑囊、软骨帽及骨块本身彻底切除,以免复发。
【疗效评估】出院标准:骨软骨瘤经手术截除后,临床检查肿块消失了,X线检查显示肿瘤已完整截除,骨及周围软组织内均无肿瘤残留影。
【预后评估】单纯骨软骨瘤在进入成年期时即自行完全停止生长。
如果在成人期发现继续增大,应考虑恶变为软骨肉瘤。
仅有1%的单纯骨软骨瘤可发生恶变。
多发性骨软骨瘤恶变的发生率则较高。
骨软骨瘤病理特点骨软骨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骨肿瘤,其病理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组织学特点:骨软骨瘤的组织学特点是由软骨细胞和胶原纤维组成的良性肿瘤。
在镜下观察中,可以见到肿瘤细胞有明显的异型性,细胞核呈现不规则形状,大小不一。
细胞质呈现淡染,细胞分裂活跃。
2. 纤维带和软骨母细胞:骨软骨瘤的病理特点之一是纤维带和软骨母细胞的形成。
纤维带是由纤维组织构成的,其形成是肿瘤的早期特征,常出现在肿瘤的边缘部分。
软骨母细胞是软骨细胞的前体细胞,主要存在于肿瘤的中央部分。
3. 骨膜下生长:骨软骨瘤的病理特点之一是骨膜下生长。
骨软骨瘤通常从骨膜下生长,形成骨膜下结节状肿块。
肿块一般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晰,与正常骨组织分界明确。
4. 钙化和骨化:骨软骨瘤的病理特点之一是钙化和骨化。
在肿瘤内部,可以观察到不同程度的钙化和骨化现象。
钙化和骨化程度的不同会影响肿瘤的形态和密度,有时还可以在X线片上显示出明显的钙化点或骨化带。
5. 低度恶性转变:尽管骨软骨瘤是一种良性肿瘤,但少数病例可能发生低度恶性转变。
低度恶性转变的特点是肿瘤细胞的异型性和增殖能力增强,继发肿瘤组织出现骨破坏、浸润和转移。
扩展描述:骨软骨瘤是一种常见的骨肿瘤,多见于青少年和年轻成人,好发于长骨的骨骺或骨干部位。
骨软骨瘤的病理特点可以通过组织学特点、纤维带和软骨母细胞、骨膜下生长、钙化和骨化以及低度恶性转变等方面来描述。
在组织学特点方面,骨软骨瘤的肿瘤细胞呈现明显的异型性,细胞质染色淡,细胞核不规则,大小不一。
纤维带和软骨母细胞的形成是骨软骨瘤的一个重要特点,纤维带常出现在肿瘤的边缘部分,而软骨母细胞则存在于肿瘤的中央部分。
骨软骨瘤通常从骨膜下生长,形成骨膜下结节状肿块。
这些肿块形状规则,边界清晰,与正常骨组织分界明确。
在肿瘤内部,可以观察到不同程度的钙化和骨化现象。
这些钙化和骨化的程度差异会影响肿瘤的形态和密度,在X线片上可以显示出明显的钙化点或骨化带。
软骨瘤病理报告标本信息•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标本编号:***•操作医师:***临床背景软骨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主要发生在骨骼中的软骨组织。
本病理报告对患者的软骨瘤标本进行了详细的病理分析和描述,以帮助医师和患者更好地了解病情和确定治疗方案。
病理所见标本摘要病理报告所检标本为一块经手术切除的软骨瘤组织,标本外观完整,大小约为X cm × Y cm × Z cm,表面光滑,质地坚实,切面呈黄色,无出血点。
切片标本获取完整。
显微镜下观察经组织学检查,软骨瘤标本组织被包裹在一层薄而规则的纤维包膜中。
镜下观察显示,瘤组织由内外两层组成:内层为软骨样组织,外层为纤维组织。
内层组织内层由生长较为整齐的软骨组织构成。
软骨组织细胞呈圆形或梭形,胞质丰富,核大而深染。
软骨细胞排列成明显的巢状或各自散列分布,巢周围有细胞排列致密的成熟软骨样基质。
软骨样基质呈明显的矩形结构,质地坚实,胞外基质中可见到颗粒样物质。
外层组织外层为松质的纤维组织,富含血管和纤维组织。
血管呈分散状排列,具有明显的周围性出血表现。
纤维组织呈束状排列,伴有炎症细胞浸润,其间可见大量血管。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软骨瘤瘤组织中软骨细胞表达强阳性的S-100蛋白,同时也检测到软骨基质中明显的阳性表达。
病理诊断•软骨瘤诊断意义和建议根据标本的病理形态学特征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我们最终诊断该患者为软骨瘤。
软骨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多发生在长骨的骨干部位。
虽然软骨瘤一般为良性肿瘤,但其生长潜力较大,可引起邻近组织的破坏和功能障碍。
对于此病例,建议患者持续进行定期随访和影像学检查,以监测病变的生长情况。
若发现肿瘤有进一步增大或造成疼痛等症状,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或其他适当的干预措施。
同时,建议与其他专科医生(如骨科医生)共同讨论,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以上为软骨瘤的病理报告,供参考。
骨软骨瘤病理特点
骨软骨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骨肿瘤,通常发生在长骨的干骺端,如股骨、胫骨、肱骨等。
其病理特点主要表现为肿瘤组织内有软骨样物质和成骨组织,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细胞异型性和核分裂象。
骨软骨瘤的病理学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软骨样物质:骨软骨瘤的肿瘤组织内含有大量的软骨样物质,这些物质由软骨细胞分泌而成,具有软骨的结构和功能。
2.成骨组织:骨软骨瘤的肿瘤组织内还含有成骨组织,这些组织由成骨细胞分泌而成,具有骨的结构和功能。
3.细胞异型性:骨软骨瘤的肿瘤细胞具有不同程度的异型性,即细胞形态和大小不规则,与正常细胞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异。
4.核分裂象:骨软骨瘤的肿瘤细胞中存在核分裂象,即细胞核分裂的现象,这是肿瘤细胞增殖的表现。
在骨软骨瘤的病理学特点中,软骨样物质和成骨组织是其最为显著的特点,这也是骨软骨瘤与其他骨肿瘤的区别之一。
此外,细胞异型性和核分裂象也是骨软骨瘤的重要病理学特点,这些特点可以帮助医生进行骨软骨瘤的诊断和治疗。
在扩展下描述方面,骨软骨瘤的病理学特点可以进一步解释其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例如,软骨样物质和成骨组织的存在可以导致骨
软骨瘤的生长速度较慢,但也会使其形成坚硬的肿块,从而引起疼痛和运动障碍。
细胞异型性和核分裂象的存在则提示骨软骨瘤具有一定的恶性潜能,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因此,对于骨软骨瘤的病理学特点的深入了解,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这种疾病,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骨软骨瘤的饮食保健有六宜忌骨软骨瘤是一种罕见且良性的骨肿瘤,它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但最常见的是在手指、足趾和骨盆等地方。
对于患有骨软骨瘤的人来说,饮食保健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关于骨软骨瘤的饮食保健的六大宜忌。
一、宜吃富含维生素D和钙的食物。
维生素D和钙是骨骼健康的重要元素,对于骨软骨瘤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富含维生素D和钙的食物包括牛奶、奶酪、酸奶、豆浆、豆腐等乳制品,另外还可以在鱼类(比如鲑鱼、沙丁鱼等)、蔬菜(比如菠菜、花椰菜等)中获取。
二、宜摄入足够的蛋白质。
蛋白质是骨软骨瘤患者恢复和修复受损组织的重要营养素。
可以通过摄入鸡肉、鱼肉、瘦肉、豆类、蛋类等高蛋白食物来满足机体的需求。
三、宜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维生素C可以促进骨骼的愈合和肌肉的修复,对于骨软骨瘤患者来说具有重要作用。
可以多吃柑橘类水果、草莓、菠菜、西兰花、番茄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四、宜多摄入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纤维素可以促进消化系统的正常运作,帮助排除体内的废物和毒素。
患有骨软骨瘤的人应该多吃谷物、水果、蔬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五、宜多喝水。
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可以帮助排除体内废物和毒素,保持身体的正常代谢。
患有骨软骨瘤的人应该多喝水,每天至少饮用8杯水。
六、宜注意饮食中的细节。
患有骨软骨瘤的人需要注意饮食中的细节,避免过多摄入脂肪、胆固醇和盐分。
应该选择低脂肪、低胆固醇和低盐的食物。
此外,酒精和咖啡因的摄入也应该限制。
与此同时,骨软骨瘤的饮食保健也有一些忌口的食物。
一、忌吃高盐食物。
过多摄入盐分会导致体内水分潴留,进而加重关节肿痛和不适。
因此,患有骨软骨瘤的人应该尽量避免吃太咸的食物,如咸菜、腌肉、方便面等。
二、忌吃富含嘌呤的食物。
嘌呤是一种物质,通过新陈代谢会转化为尿酸。
当尿酸堆积在关节中时,会引发痛风和关节炎等症状。
患有骨软骨瘤的人应该避免食用嘌呤含量高的食物,如肉类(特别是内脏、鱼肝油)、海鲜(如虾、螃蟹、贻贝)、豆类等。
软骨瘤概述软骨瘤(chondroma)是以透明软骨为主要病变的良性骨肿瘤,好发于手和足的管状骨。
内生(髓腔性)软骨瘤是指发生在髓腔内的软骨瘤,最为常见。
骨膜下(皮质旁)软骨瘤则较少见。
软骨瘤伴发多发性血管瘤者称马弗西(Maffuci)综合症。
软骨瘤单发多见;多发较少见,并具有发生于一侧上、下肢或两侧上、下肢对称生长的特点,同时合并肢体发育畸形,又称内生软骨瘤病;其发生于一侧肢体者又称欧利(Ollier)病。
病理改变肿瘤呈多叶状,有一层纤维包膜。
其主要成分为浅蓝色半透明而发亮的透明软骨。
其次为黄色或棕色的胶状假囊肿(软骨退化所引起)和灰蓝色的钙化或骨化软骨。
显微镜下可见分化成熟的透明软骨细胞、钙化和骨化软骨、和透明变性现象。
软骨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胞质丰富内有空泡,核圆形,位于中央,染色深,细胞间有淡蓝色的均匀软骨基质,钙化区细胞呈退行性变或坏死,或见增大的形状不规则的细胞。
临床表现患者多为20-30岁的成年人,男女相等。
手指或足趾发生软骨瘤时,局部逐渐肿胀,呈不规则的球形成梭形,表皮正常。
除畸形和压迫性症状外,极少产生其他症状。
偶尔可以引起病理性骨折。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一、X线征象:发生于指(趾)骨时,一般呈中心位。
可见边缘清晰,整齐的囊状透明阴影,受累骨皮质膨胀变薄,在透明阴影内,可见散在的砂粒样致密点,这是软骨瘤主要的X线征。
发生于掌(��)骨者,有时肿瘤阴影较大,常偏于骨端,骨皮质的膨胀亦较显著,但均无骨膜反应。
发生于四肢长骨的病例,肿瘤的阴影广泛。
当肿瘤恶变时,则可见骨皮质破坏及骨膜反应二、CT髓腔内的软组织显示为低密度区,肿瘤内有钙化或显示为肿瘤内更高密度区,典型的钙化为无定形成小环状更高密度区。
三、MRI小的钙化带不显示,骨性成分在T1 T2加权图像上均表现为低信号。
诊断1、无痛性肿胀,或发生病理性骨折,多见于手指或掌骨。
2、Ⅹ线表现为骨内呈境界分明的骨质溶解区,内有间隔或斑点状钙化影。
骨软骨瘤病理特点简介骨软骨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骨肿瘤,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该肿瘤通常位于骨骺或长骨的骨干部位,如髂骨、股骨、胫骨等。
本文将详细探讨骨软骨瘤的病理特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该疾病。
病理特点骨软骨瘤的病理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组织学特点骨软骨瘤的病理学特征是典型软骨和成骨组织的混合物。
在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充满软骨样基质和成骨母质的细胞。
细胞有多种类型,主要有软骨细胞和成骨母细胞。
软骨细胞常以星形或细胞突出物形状出现,核分布均匀,边缘清晰。
成骨母细胞则呈多边形或梭形,核染色深染,有较多的碱性磷酸酶活性。
2. 低至中度细胞增生骨软骨瘤的细胞增生程度通常为低至中度。
在组织学切片中,可以观察到大量的细胞,细胞排列紧密,但并无异型性。
细胞内分泌活跃,可见到阿尔伯格染色阳性颗粒。
3. 乳头状结构和粘液性变在骨软骨瘤的组织学切片中,常可见到乳头状结构和粘液性变。
乳头状结构是指软骨样基质从病变表面向病变内部延伸,形成诸多乳头状突起。
而粘液性变则是指细胞内产生过多的粘液质,使细胞间隙增宽。
4. 骨样成分的分化程度骨软骨瘤中的骨样成分通常较为成熟,可以观察到完全形成的成骨小梁和成骨小岛。
成骨小梁由骨细胞和骨基质构成,呈纤维状排列,与正常骨组织相似。
成骨小岛则仅由少量骨细胞和骨基质组成,大小较小。
5. 基因突变研究发现,骨软骨瘤与一种特定的基因突变相关,即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3 (FGFR3)基因的突变。
这一基因突变会导致细胞增殖和分化异常,从而促进骨软骨瘤的发生和发展。
结论骨软骨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骨肿瘤,其病理特点主要包括典型软骨和成骨组织的混合物、低至中度细胞增生、乳头状结构和粘液性变、骨样成分的分化程度以及与FGFR3基因的突变相关。
了解骨软骨瘤的病理特点对于正确诊断和治疗该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1.Bertoni F, Bacchini P, Hogendoorn PC. Chondrosarcoma. In: FletcherCD, Unni KK, Mertens F, editors. Pathology and genetics of tumours of soft tissue and bone. Lyon: IARC Press, 2002:247-51.2.Hogendoorn PC, Athanasou N, Bielack S, et al. Bone sarcomas: ESMO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follow-up. Ann Oncol 2010;21 Suppl 5:v204-13.3.Swedish Bone Tumor Registry. Available online:4.Tarpey PS, Behjati S, Cooke SL, et al. Frequent mutation of themajor cartilage collagen gene COL2A1 in chondrosarcoma. Nat Genet 2013;45:923-6.5.Yang XR, Ng D, Alcorta DA, et al. TGF-beta signaling and itstargeting for cancer treatment. Am J Cancer Res 2015;5:3-30.。
软骨瘤有哪些常见治疗方法
一、概述
软骨瘤疾病是属于肿瘤科和肿瘤外科疾病的,软骨瘤疾病在良性的,骨肿瘤中是比较常见的,软骨瘤疾病是指发生在人体骨骼随腔内的软骨瘤疾病,软骨瘤疾病是常伴有多发性血管瘤的,多发性血管瘤又被称为是马弗西,综合征的,软骨瘤疾病的发病是单发多见的也是多发少见的,软骨瘤疾病的发病位置,发生于一侧上,或者是下肢,也许是两侧上,的发病位置,
二、步骤/方法:
1、软骨瘤患者可以通过西医的治疗方法来治疗的,在选择治疗
方法之的时候应该注意,位于手部或者是足部的软骨瘤,可进行彻底刮除的,西医治疗一般认为采用局部肿块切除术和植骨术的,来治疗的,
2、软骨损伤和慢性感染都是引发软骨瘤疾病的病因,一般是病
毒感染等因素引起的软骨炎症,本身是没有血管的,软骨的血供主要是来自软骨膜的,软骨被感染以后,软骨因为没有血供会而坏死的,这样炎症的蔓延会引发软骨瘤疾病的,
3、软骨瘤多发病于青壮年的,软骨瘤疾病是以手足短管状骨的
中央部位最为好发病位置,在指骨和掌骨都是,软骨瘤疾病常发生的病理位置,通过x线摄片的检查和病理检查是可以确诊软骨瘤疾病的,
三、注意事项:
软骨瘤疾病患者在日常的饮食方面要多三、注意事项,软骨瘤疾病患者要多食用含硫的食物,含硫的食物主要有芦笋,鸡蛋,大蒜和洋葱,等这些食物都是含硫的食物,患者还要保持每天都吃一些含有维生素的食物,。
创伤骨科常见良性骨肿瘤疾病的诊疗一、骨瘤骨瘤是骨面上突出的良性肿物,内部为间充质细胞产生的正常成熟的骨结构,即致密的正常骨。
病灶几乎都在颅骨和下颌骨。
多发性骨瘤伴有结肠息肉、软组织纤维瘤和皮肤的皮样囊肿,称为Gardner综合征。
(一)诊断1.流行病学(1)年龄:30~50岁。
(2)性别:男女发病比例为2:1o(3)部位:70%在额窦和筛窦内,少见于长短管状骨。
2.临床表现无症状且肿瘤发展缓慢。
3.X线表现有两种类型:一种为致密型,肿瘤骨密度高,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晰,周围无反应性软组织肿胀,周围无骨膜反应;另一种为疏松型,骨质密度低,肿瘤常常较大,周围有硬化带。
4.病理表现镜下见致密粗大的骨小梁,骨小梁成熟同正常骨的板层,少见或见不到哈佛管,骨细胞的数量不一。
(二)治疗无症状的骨瘤可不予治疗。
对邻近组织构成压迫出现相应症状者应手术治疗。
二、骨样骨瘤骨样骨瘤由异常骨样组织、成骨细胞组成,其外包绕着反应性骨质。
(一)诊断1.流行病学(1)年龄:5〜20岁。
(2)性别:男性较女性多见。
(3)部位:70%〜80%的病损在长骨,最常见于股骨、胫骨和肱骨的骨干或骨髓端,其次是脊柱、足骨、手骨。
2.临床表现典型的表现是患者长骨有持续数月的钝痛,夜间加重,服用水杨酸制剂或非雷体抗炎药可缓解。
3.X线表现大多数在骨干皮质内,呈现小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放射透明巢,直径很少超过ICn1,常有致密的硬化骨包绕。
CT对发现瘤巢最有价值,可显示一个局限的小的低密度瘤,周围包绕着大范围的高密度反应骨形成,需与疲劳骨折、骨髓炎、骨脓肿、骨岛鉴别。
4.病理表现大体标本,骨样骨瘤是一小的、圆形或椭圆形、樱桃红或红棕色、直径为ICn1或更小的肿瘤。
组织学上,骨样骨瘤由界限清楚的交织呈网状的不规则的骨小梁和骨样矿化基质组成,可见局灶性骨母细胞在骨小梁边缘排列,有大量扩张毛细血管的纤维血管结构提供给肿瘤血运,骨样骨瘤的疼痛是由大量的瘤巢内的无髓神经轴索传导的。
内生性软骨瘤病情说明指导书一、内生性软骨瘤概述内生性软骨瘤(enchondroma)是一种发生于骨内的、由成熟软骨构成的良性软骨肿瘤,可能来源于骨骺内的残留透明软骨,而这些透明软骨没有进行软骨内骨化。
肿瘤大约40%~50%发生在手的短状骨,其次是股骨、胫骨、肱骨、肋骨和足。
主要表现为患肢微痛、间歇性疼痛或按压痛、无痛性肿块、畸形等。
治疗以手术为主,儿童期手术刮除复发率高达30%,成人术后复发率极低。
英文名称:enchondroma其它名称:内生软骨瘤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发病部位:全身常见症状:患肢微痛、间歇性疼痛或按压痛、无痛性肿块、畸形主要病因: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胚胎发育异常及外伤等也可能导致该病发生检查项目:体格检查、X 线检查、CT 检查、MRI 检查、病理学检查重要提醒:患者会出现疾病进展,对于骨盆和肩胛骨的内生性软骨瘤诊断要采取审慎的态度,治疗要采取积极的态度。
临床分类:基于肿瘤是单发还是多发分为孤立性和多发性。
1、孤立性内生性软骨瘤孤立性内生性软骨瘤是指体内一处管状骨内出现界限清楚的软骨瘤病灶。
2、多发性内生性软骨瘤多发性内生性软骨瘤是指体内多处管状骨内出现界限清楚的软骨瘤病灶。
二、内生性软骨瘤的发病特点三、内生性软骨瘤的病因病因总述:内生性软骨瘤病因尚不明确,是因骺端生长板内发育不良的软骨细胞增生,同时异位沉积于干骺端骨髓腔并发生软骨内成骨,随长骨生长逐渐移向骨干所致,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胚胎发育异常及外伤等也可能导致该病发生。
基本病因:1、遗传内生性软骨瘤是与遗传相关的骨内良性肿瘤,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2、胚胎发育异常IDH1和IDH2基因突变与胚胎时期软骨内骨化障碍可能与本病有关。
3、外伤可能与外伤后骺端生长板内发育不良的软骨细胞增生,同时异位沉积于干骺端髓腔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