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软骨细胞瘤的诊断
- 格式:pptx
- 大小:8.27 MB
- 文档页数:33
WHO骨肿瘤分类第五版2020修订版骨软骨瘤❖骨软骨瘤(Osteochondroma)又名骨软骨性外生性骨疣,是指在骨的表面覆以软骨帽的骨性突出物。
骨软骨瘤是最常见的骨肿瘤,据国内统计,占骨良性肿瘤的31.6%,占全部骨肿瘤的17%,居良性者首位。
❖骨软骨瘤有单发和多发之分,单发多见,两者发病率之比约(8~15):1。
多发性骨软骨瘤又称遗传性多发性外生骨疣,为一种先天性骨骼发育异常,是由双亲传递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本病好发于10~30岁,男性多于女性。
❖肿瘤早期一般无症状,仅局部可扪及一硬结。
肿瘤增大时可有轻度压痛和局部畸形,近关节者可引起活动障碍,或可压迫邻近的神经而引起相应的症状。
❖若肿瘤突然长大或生长迅速,应考虑恶变可能。
病理特点❖肿瘤由骨性基底、软骨帽和纤维包膜三部分构成❖骨性基底可宽可窄,内为骨小梁和骨髓,外被薄层骨质,两者均分别与母骨体的相应部分相连续❖软骨帽位于骨性基底的顶部,为透明软骨,其厚度一般随年龄增大而减退,至成年可完全骨化。
镜下所见软骨帽的组织结构与正常的骺软骨相似,表层细胞较幼稚,深层近基底部位的软骨基质发生钙化,通过软骨内化骨形成骨质❖X线:软骨瘤可发生于任何软骨内化骨的骨,长骨干骺端是其好发部位,以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最常见,约占50%。
❖X线上肿瘤包括骨性基底和软骨盖帽两部分。
前者表现为自母骨骨皮质向外延伸突出的骨性赘生物,发生于长管状骨者多背离关节生长,其内可见骨小梁,且与母骨的小梁相延续。
基底部顶端略为膨大,或呈菜花状,或呈丘状隆起。
基底部顶缘为不规则的致密线。
软骨盖帽的X线片上不显影。
当软骨钙化时,基底顶缘外出现点状或环形钙化影。
影像学表现❖C T:骨性基底的骨皮质和骨松质均与母体骨相延续,表面有软骨覆盖。
软骨帽边缘多光整,其内可见点状或环状钙化。
增强扫描病灶无明显强化。
❖M RI:肿瘤的形态特点与X 线、CT所见相同。
骨性基底各部分的信号特点与母体骨相同;软骨帽在T1WI 上呈低信号,在T2WI上为明显高信号,信号特点与关节透明软骨相似。
成骨性肿瘤(一)骨样骨瘤1.X线表现好发胫骨、股骨等长管状骨的骨干,绝大多数发生于骨皮质,其次为骨松质和骨膜下,少数发生于骨的关节囊部位;呈偏心性类圆形低密度区;皮质增厚、硬化;瘤巢具有特征性;分型:①皮质型; ②松质型;③骨膜下型。
2. CT表现瘤巢所在的骨破坏区为类圆形低密度灶,其中央可见瘤巢的不规则钙化和骨化影,周边密度较低为肿瘤未钙化的部分。
骨破坏区周围有不同程度的硬化环、皮质增厚和骨膜新生骨。
3. MRI表现未钙化部分在T1WI上呈中等或低信号, T2WI上呈高信号;钙化部分在T1WI和T2WI上均呈低信号。
肿瘤增强后强化明显。
瘤巢周围骨质硬化呈低信号,瘤周水肿和骨髓水肿T1WI呈低信号, T2W1呈高信号(图10-5-1)。
二)骨肉瘤1. X线表现(1)观察要点:①骨质破坏;不规则斑片状、虫蚀状或大片状。
②肿瘤骨;致密、絮状、毛玻璃状和针状瘤骨;3骨膜增生和Codman三角:④软组织肿块:其中可有瘤骨。
(2)X线表现分型: ①溶骨型骨肉瘤:骨质破坏的形态及部位;较大软组织肿块;骨膜反应(Codman三角),②成骨型骨肉瘤:肿瘤骨呈象牙状;放射状或不规则骨膜反应;软组织肿快或肿胀。
③混合性骨肉瘤:骨质破坏及骨质增生硬化(成骨),边界不清:软组织肿胀(或肿块);不规则骨膜反应。
@将殊类型骨肉瘤:多发硬化型骨肉瘤;骨旁骨肉瘤(图10-5-2).2. CT表现大致同线,能显示瘤体的直接征象, MPR重建对诊断和观察周围组织情况、肿瘤在髓腔内蔓延的情况有很大的意义,增强扫描对肿瘤实质部分的强化显示较好,可见明显强化,坏死部分无强化,能将肿瘤和周围正常组织区分得更清楚(图13. MRI表现MRI扫描目的在于进一步明确肿瘤的骨外扩展与髓腔浸润的范围,以及病变与邻近重要结构的关系。
发现瘤骨更敏感,显示软组织更清晰;对骨质破坏、骨膜反应、瘤骨和瘤软骨钙化在T2WI显示最好,形态表现与CT相似,但显示细小骨质改变能力不及CT;大多数肿瘤T,WI表现为不均匀低信号, T1WI表现为不均匀高信号,肿块外形不则,边缘不清楚(图10-5.4)。
骨肿瘤发生的部位:
▲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
良性恶性
生长情况生长缓慢;不侵及邻近组织器官,但可引起压迫移
位;无转移
生长迅速;易侵及邻近组织器官;可有专业
局部骨质变化呈膨胀性骨质破坏,与正常骨界限清楚,边缘锋利;
〔骨皮质变薄,膨胀,把保持其连续性〕
呈浸润性〔溶骨性〕骨破坏,与正常骨界限模
糊,边缘不整
骨膜增生一般无;〔病理骨折后可有少量骨膜增生,但骨膜新
生骨不被破坏〕
可有不同形式的骨膜反响且多不成熟,并可被
肿瘤侵犯破坏
周围软组织变化多无肿胀或肿块影,如有其边缘清楚长入软组织形成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骨软骨瘤的鉴别诊断模板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骨软骨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骨肿瘤,通常位于长骨的干骺端或短管状骨。
它由软骨细胞和软骨基质组成,通常在骺软骨生长区形成。
鉴别诊断骨软骨瘤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与其他疾病可能具有类似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个关于骨软骨瘤的鉴别诊断模板,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这种疾病。
一、患者病史和临床表现1. 年龄:骨软骨瘤通常发生在青少年和青年成年人身上,但也可以发生在儿童和老年人身上。
2. 症状:患者通常表现为局部疼痛和肿胀,活动受限,特别是在运动时。
疼痛可以在休息时减轻,但在活动或运动时会加剧。
3. 外伤史:患者是否有外伤史,如扭伤或跌倒,可能会增加骨软骨瘤的疑虑。
二、影像学检查1. X线检查:骨软骨瘤通常在X线上表现为肿胀的骨质,边界清晰,内部呈现多发性骨芽瘤样结构。
2. CT扫描:CT扫描可以更清晰地显示骨软骨瘤的形态和内部结构,有助于鉴别诊断。
3. MRI检查:MRI可以更全面地评估软组织肿块和周围组织的受累情况,对于较小的骨软骨瘤尤为重要。
三、组织学检查组织学检查是明确诊断骨软骨瘤的关键。
通过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观察软骨细胞和软骨基质的生长模式和结构,确定病变的性质和恶性程度。
四、鉴别诊断在诊断骨软骨瘤时,需要与其他骨肿瘤和疾病进行鉴别,如下所示:1. 骨骼肌肉瘤: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有明显的恶性特征。
2. 骨转移瘤:转移瘤通常生长在骨质的末端,呈孤立的结节状,边界模糊。
3. 骨囊肿:囊肿呈囊状阴影,内部被液体充填,与骨软骨瘤的多发性骨芽瘤相区分。
4. 青春期骨软骨瘤:青春期骨软骨瘤通常发生在骺软骨生长区,与成年人的骨软骨瘤相似,但常见于年轻人,多发生在髋骨或膝盖等关节处。
5. 骨软骨肉瘤:骨软骨肉瘤具有高度的异型性和增殖能力,易于转移生长,需要进行组织学检查来区分。
五、骨软骨瘤的治疗对于确诊的骨软骨瘤患者,治疗方法通常包括手术切除或放疗。
骨肿瘤和类肿瘤样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一横向分类特点髓内:中心性骨肉瘤10-20岁,膝关节附近和肩关节附近。
临床:疼痛,血管怒张。
组织学:成骨型、成软骨型、成纤维型。
影像:软组织肿块+钙化瘤骨+溶骨性破坏病变+骨膜反应(日射状与Codman三角)。
并发症:1病理性骨折。
2肺转移。
鉴别:1骨端的,只要看到瘤骨+软组织+骨膜反应,基本上不存在鉴别。
注意成骨型骨肉瘤找到软组织很重要。
2骨干的:Ewing肉瘤,很相似,年龄更小,葱皮样骨膜反应,软组织相对于骨破坏更明显。
毛细血管扩张性骨肉瘤:20-40岁,侵袭性强。
组织学:血管成分+充满血液的囊性间隙。
影像:溶骨破坏病变+无硬化+可有软组织肿块+骨膜反应。
很像血袋子。
鉴别:ABC:多发液平+血液成分+膨胀+无软组织肿块。
纤维组织细胞性骨肉瘤:与MFH相似,30岁以上,长骨关节端。
影像:X线透亮性病变+瘤骨+软组织+少见骨膜反应。
鉴别:1 MFH:无瘤骨。
2骨巨:无瘤骨。
3纤维肉瘤:无瘤骨。
中心型软骨肉瘤30-60岁,骨盆或长骨的骨干或骨端。
影像:髓内膨胀性病变+软组织+软骨样钙化+扇贝样改变。
鉴别:1骨干时,内生软骨瘤:无软组织+膨胀不及中心型软骨肉瘤明显。
2骨端时,骨巨:无软骨样钙化。
纤维肉瘤和MFH 30-60岁,关节端偏心。
影像:特殊部位+骨溶解区+宽的移行带+软组织+很少反应性硬化+无骨膜反应。
其中MFH可借助于免疫组化溶菌酶和α1-抗胰蛋白酶阳性来识别。
鉴别:1纤维组织细胞性骨肉瘤:有瘤骨。
2骨巨:窄的移行带+强化。
3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血液。
Ewing肉瘤5-25岁,好发于长骨骨干,其次肋骨和肢带骨。
临床:类似骨髓炎,疼痛性肿块+发热。
影像:边界不清+渗出状或虫蚀状骨破坏+葱皮样骨膜发应+骨皮质香肠样改变+巨大软组织肿块+增强后软组织强化。
鉴别:1转移性神经母细胞瘤:年龄小,3岁以下,而Ewing肉瘤常大于5岁。
2骨肉瘤:年龄偏大+瘤骨。
3淋巴瘤:年龄偏大+无软组织肿块。
骨肿瘤的CT检查是在平片基础上的延伸,密度分辨率明显优于X线平片,但空间分变率则逊于传统X线检查,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好。
CT检查显示的是横断面解剖图像,是颅面骨、肩胛骨、脊柱等部位骨肿瘤的首选检查方法,对肿瘤累及范围、邻近组织尤其是神经、重要血管等显示良好,并有助于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
特别是对于发生在关节处或临近关节处的肿瘤,CT检查能够很好的显示关节骨质的细微变化及周边组织的改变。
CT检查在显示骨肿瘤病灶内结构与钙化、细小骨皮质破坏及病理性骨折等方面优于其他检查。
由于CT与传统X线成像原理是相同的,所以CT检查对骨肿瘤的软组织变化显示欠佳,但应用对比剂(造影剂)后CT扫描检查仍可显示出软组织病变的变化。
一成骨类肿瘤良性1骨样骨瘤是骨母细胞及其产生的骨样组织组成的良性肿瘤,好发年龄7—25岁,男女比例3:1。
疼痛是本病的特点,否则,诊断值得怀疑。
通常疼痛在夜间加重,服少量水杨酸类药物可缓解。
骨样骨瘤好发于长管状骨,尤其是下肢骨,50—60%发生在股骨或胫骨。
20%的病例发生在手、足短管状骨,好发于近节指(趾)骨或掌骨。
长骨的骨样骨瘤,常位于骨干,但也可侵及干骺端。
在股骨,骨样骨瘤好发于股骨近端,尤其是股骨颈及转子间区域。
脊柱病变好发于横突、椎板及椎弓根,椎体很少受侵及。
腰椎最常受侵,其次是颈椎、胸椎。
CT对于显示脊柱、骨盆及股骨颈处病变最有价值。
为了证实瘤巢的存在,需要选择恰当的窗宽、窗位以显示皮质骨。
骨样骨瘤的典型表现为位于中心、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密度区,直径小于1cm,周围有均匀一致的硬化带。
但是,由于侵及不同的骨以及不同位置,表现也不相同。
椎体、短管状骨、关节内的病变有着与长管状骨不同的独特表现;瘤巢位于皮质骨、松质骨、骨膜下,其表现也不相同。
长管状骨:常见的部位是股骨颈,尤其是股骨颈的内侧缘。
可以看到代表瘤巢的低密度区,以及周围由骨内膜反应所形成的硬化区和骨膜反应所导致的皮质增厚。
成软骨细胞瘤应该做哪些检查?*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成软骨细胞瘤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成软骨细胞瘤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成软骨细胞瘤如何诊断鉴别,成软骨细胞瘤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成软骨细胞瘤常见检查:常见检查:四肢的骨和关节平片、骨与关节MRI检查、骨关节及软组织CT检查*一、检查X线检查有特征性,肿瘤局限在起源的骨骺处,极少穿透骨骺软骨到达干骺端。
一般在骨端中央或偏心部位,呈卵圆或圆形的破坏病灶。
常有一界阴清晰的硬化边缘。
少数偏心病灶可能膨胀皮质,并有致密骨膜反应,整个肿瘤为膜糊疏松状散布不规则的钙化区,犹如多腔絮状形态,但无巨细胞瘤具有的明显骨小梁分隔改变。
与巨细胞瘤不同,新骨生成在肿瘤正下方骨干皮质外,病程久者骨膜反应更为明显。
好发部位依次为股骨近端、胫骨近端、股骨远端和肱骨近端。
*以上是对于成软骨细胞瘤应该做哪些检查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来看看成软骨细胞瘤应该如何鉴别诊断,成软骨细胞瘤易混淆疾病。
*成软骨细胞瘤如何鉴别?:*一、鉴别一、骨结核长骨骨端结核有中心型及边缘型,X线示骨质破坏。
可形成寒性脓疡。
并溃破。
二、软骨肉瘤最易与之混淆。
软骨肉瘤多发于成年,青少年少见。
可原发或继发于软骨瘤。
病变为软骨组织,肿瘤细胞位软骨陷窝中,核分裂多见,可有巨软骨细胞。
三、内生软骨瘤多见于手足短骨内,偶在长骨及骨干。
X线显示有致密钙化灶,此易与成骨细胞瘤混淆,在成人多见。
病理为成熟的软骨组织,软骨细胞稀疏,核小且一致。
四、成软骨细胞瘤与软骨粘液样纤维瘤如同时存在于同一肿瘤内,则不易区分。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就是为您介绍的成软骨细胞瘤应该做哪些检查,成软骨细胞瘤如何鉴别等方面内容,更多更详细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成软骨细胞瘤”了解更多,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