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腹腔镜下肝囊肿开窗引流术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1
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肝囊肿54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肝囊肿的方法和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1年间收治的54例肝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开窗引流术,观察临床疗效。
结果:本组54例患者手术均告成功,且无中转开腹及胆漏、出血、感染发生。
手术时间为30~65min,平均46.3min,术中出血15ml~70ml,平均32.7ml,引流管放置1~5d,平均2.4d,住院3~7d,平均5.1d。
术后6个月b超复查发现,多数患者肝脏形态恢复正常,2例患者复发,随经二次腹腔镜开窗引流术。
结论:腹腔镜下肝囊肿开窗引流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发发率低等特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肝囊肿; 腹腔镜; 开窗引流术;疗效【中图分类号】r25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183-01肝囊肿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肝脏良性疾病,根据起因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 临床上常见的是先天性肝囊肿, 其发病率2.5%~4.25%,多见于老年患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1]逐渐增大会压迫了周围脏器,损害肝脏功能,对患者健康产生一定的威胁,因此应予以治疗。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在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腹腔镜下肝囊肿手术目前已逐渐取代传统开腹手术,成为治疗肝囊肿的首选方法。
我院采用腹腔镜下手术治疗54例肝囊肿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相关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54例肝囊肿患者均经术前b超及ct检查明确诊断,并排除寄生虫性肝囊肿、肝内胆管囊性扩张症等其他肝占位性病变。
其中男性32例,女性22例,年龄47~72岁,平均年龄61.4岁。
单发性囊肿12例, 多发性囊肿42例,囊肿直径6~12cm,平均 7.3c m,囊肿位于左叶23例, 位于右叶31例。
合并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17例,合并肾囊肿8例。
肝囊肿消除最快方法肝囊肿是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由于其多数为良性病变,多数不需要治疗,但对于一些肝囊肿较大或者引起症状的患者,需要采取一些方法来消除。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和有效的肝囊肿消除方法。
1. 药物治疗:一些药物可以用于治疗肝囊肿,包括疏肝理气药物、活血化瘀药物、祛瘀止血药物等。
这些药物能够通过促进囊肿液体排出、减少囊壁的血管生成等方式来消除肝囊肿。
但是,药物治疗需要时间较长,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2. 引流术:对于囊肿较大并有明确症状的患者,可以考虑采取引流术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在囊肿内插入引流管,将囊肿内的液体排出体外,达到消除囊肿的目的。
这种方法具有安全性高、效果确切的特点,但需要注意防止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3. 团块消散术:团块消散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治疗方法,适用于肝囊肿较大、数量较多的患者。
该方法通过在囊肿内注入药物或者液体,使囊肿内的囊液或者囊壁被溶解或者破裂,以达到消除肝囊肿的效果。
这种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但需要严密的操作技巧。
4. 微创手术治疗:对于一些较大且有明确症状的肝囊肿,可以采取微创手术治疗。
这种方法通过经皮穿刺或者腹腔镜手术来切除囊肿,达到消除肝囊肿的效果。
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但需要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和技术。
5. 大手术切除:对于一些特别大的肝囊肿,或者对于有其他并发症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开放手术来切除肝囊肿。
这种方法切除肝囊肿的彻底,但创伤较大,恢复时间较长,同时也有一定的手术风险,需要慎重决定。
除了上述的治疗方法,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辅助消除肝囊肿,如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注重营养平衡,避免诱发肝囊肿生长的因素。
此外,定期进行体检,检查肝囊肿的变化情况,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虽然肝囊肿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选择。
在进行治疗时,应该结合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进行监测和随访。
腹腔镜治疗肝囊肿的指征及手术操作技巧秦建民;谢德红;殷佩浩;张敏;李鹏;孔雷;盖吉钦【期刊名称】《肝胆外科杂志》【年(卷),期】2010(018)001【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囊肿治疗的指征和处理方法.方法腹腔镜治疗36例肝囊肿,肝囊肿开窗引流32例,肝左外叶切除1例,肝Ⅲ段切除1例,肝V段切除2例.20例合并有胆囊结石或息肉者先行胆囊切除,再处理肝囊肿.结果 36例肝囊肿腹腔镜成功治疗,无中转开腹.术后肝囊肿原位复发6例,复发率为16.7%.术后发生胆漏2例,无腹腔脓肿、出血发生.结论严格掌握腹腔镜治疗肝囊肿指征,依据囊肿大小、数目、部位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是提高肝囊肿腹腔镜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和复发率的关键.【总页数】3页(P34-36)【作者】秦建民;谢德红;殷佩浩;张敏;李鹏;孔雷;盖吉钦【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普外科,上海20006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普外科,上海20006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普外科,上海20006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普外科,上海20006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普外科,上海20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5【相关文献】1.单孔腹腔镜肝囊肿去顶减压术在单纯性肝囊肿治疗中的应用与操作技巧 [J], 李勇男;吴硕东;田雨;韩金岩;陈永生2.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右肾囊肿及右肝囊肿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J], 杨兴国;贾全安;黄品信;曹君3.腹腔镜手术治疗巨大肝囊肿的围手术期护理 [J], 赵兰萍;杜惠兰4.良性前列腺增生/良性前列腺梗阻手术治疗指征的思考——CUA指南对手术治疗指征的推荐恰当吗? [J], 许克新;王焕瑞5.腹腔镜治疗肝囊肿的指征及手术操作技巧分析 [J], 李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腹腔镜治疗肝囊肿的指征及手术操作技巧分析作者:李浩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29期【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肝囊肿的指征及手术操作技巧。
方法进行腹腔镜治疗的40例肝囊肿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总结其指征和处理方法。
结果 40例患者手术成功,无一例进行中转开腹。
术后随访, 5例患者肝囊肿原位复发,占12.5%, 1例患者发生术后胆漏,占2.5%,无一例患者出现腹腔脓肿及出血现象。
结论腹腔镜治疗肝囊肿应严格掌握其指征,同时按照患者囊肿的数目、大小及部位等选择最适宜的治疗方法,以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患者复发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腹腔镜;肝囊肿;指征;手术操作肝囊肿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属于肝脏良性疾病[1]。
临床治疗肝囊肿具有多种有效手段,包括开腹囊肿开窗术、囊肿切除术及囊肿引流术等,目前,腹腔镜肝囊肿开窗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之上,其疗效显著且患者创伤小,恢复较为迅速。
故本文对腹腔镜治疗肝囊肿的指征及手术操作技巧进行了分析讨论,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院于2012年3月~2013年4月收治的40例肝囊肿患者中,男12例,女28例,患者的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36.5±10.2)岁,病程0.5~14年,平均病程(5.7±1.3)年。
其中, 26例为单发囊肿, 14例为多发囊肿;14例为肝左叶, 19例为肝右叶, 7例为左右叶。
肝囊肿直径4~14.5 cm,平均直径(5.3±2.4)cm, 10例为10 cm以上,23例为5~10 cm, 7例为5 cm以下。
13例患者无临床症状但囊肿呈渐进性增大, 27例患者伴有腹痛、上腹部不适及腹胀等症状。
40例患者均经MRI或者CT检查确诊,排除肝脏囊性肿瘤、肝血管瘤和肝包虫病的患者。
1. 2 方法患者进行手术前,常规放置胃管以避免出现胃胀气现象,防止对手术操作和观察造成影响。
肝囊肿最好的治疗方法
肝囊肿是一种在肝脏内形成的液体囊肿,常常是无症状的。
治疗肝囊肿的方法是否合适取决于囊肿的大小、数量和症状的严重程度。
对于较小且无症状的囊肿,通常不需要治疗。
医生可能会建议定期的随访和检查,以确保囊肿没有增大或产生症状。
对于较大的囊肿或囊肿引发的症状,医生可能会考虑以下治疗方法:
1. 囊肿穿刺引流:医生会使用针管将囊肿内部的液体抽取出来,以减轻囊肿的压力和缓解症状。
这种治疗方法的风险包括感染和囊肿再次填充液体的可能。
2. 囊肿硬化治疗:在穿刺引流后,医生可能会注射硬化剂,如酒精或糖水,以促使囊肿壁收缩和关闭,防止再次充满液体。
这种治疗方法的风险包括囊肿再充满、疼痛和感染。
3. 外科手术:对于较大或复杂的囊肿,外科手术可能是必需的。
手术的方式包括开放手术和腹腔镜手术。
手术风险包括出血、感染、手术后疤痕和复发。
总的来说,肝囊肿的最佳治疗方法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对于无症状且较小的囊肿,通常不需要治疗;而对于较大或引发症状的囊肿,穿刺引流、囊肿硬化治疗或外科手术可能是治疗选择。
肝囊肿常见的治疗方法肝囊肿属于肝脏良性病变,绝大多数的肝囊肿都是先天性的,即因先天发育的某些异常导致了肝囊肿形成。
肝囊肿既不会影响肝功能,也不会发展为肝癌,所以这种囊肿通常不必理它,只要定期复查即可。
但如果它长得实在太大,让病人感觉不舒服时,可以进行治疗。
肝囊肿常见的治疗方法1.囊肿穿刺抽液术在B型超声监控引导下经皮囊肿穿刺,抽尽囊液。
此法操作简单,可重复穿刺或穿刺后置管。
穿刺前须除外肝包虫囊肿后方可实施。
应严格无菌技术,避免囊内出血及脓肿形成。
2.囊肿摘除术容易剥离的单发性囊肿可采用此种手术,治疗较彻底。
3.囊肿“开窗”术用于囊肿位于肝的浅层且无感染或胆管与囊肿无交通的情况。
切除部分囊肿顶壁(即“开窗”),吸净囊液,使囊腔向腹腔内开放。
若囊肿并发感染或囊内有陈旧性出血时,开窗后清理囊腔,并将部分带蒂大网膜填塞囊腔,腹腔内“烟卷”引流。
若囊液染有胆汁时,清理囊腔,确定无继续漏胆后,按上述方法行大网膜堵塞囊腔。
4.囊肿内引流术用于囊腔内有溢漏胆汁又不易找出胆管开口或囊壁较坚厚及感染严重的囊肿。
5.非典型肝部分切除并用囊肿“开窗”术弥漫性肝囊肿某一叶囊肿密集、压迫致使该叶肝实质明显萎缩,可行非典型部分切除术,而其余肝囊肿并用“开窗”术。
6.囊肿外引流术囊肿感染而又不易耐受其它较复杂手术时,可行暂时性外引流术,但易形成长期不愈的外瘘,往往需二期手术。
专家提示:对于以下四种肝囊肿,则应该及早治疗1.肝囊肿扭转:肝囊肿扭转并不常见,但是当悬垂型肝囊肿发生扭转时,患者会出现剧烈腹痛,手术可能是唯一的治疗方法。
此现象甚为罕见。
2.巨大肝囊肿:少数肝囊肿生长速度较快,当囊肿直径超过10厘米时,医学上称之为巨大肝囊肿。
巨大肝囊肿容易引起压迫症状,会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应积极治疗。
治疗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肝穿刺抽取液体,即在B超引导下,用细针将囊肿内的液体抽出,然后再注入酒精,使囊肿不再长大。
二是肝囊肿“揭顶”手术,即在吸净囊液后,将大部分囊壁或所有游离的囊壁切除,就像将房顶揭掉一样。
堡 垦堕 药— 年12月第19卷第6期Medical Journal of National Defending Forces in North China,Dec.2007,Vo1.19,No.6 非常必要的;另外,术者吻合技术过硬非常重要,特别 是主动脉根部、左锁骨下动脉以及降主动脉的吻合要 求一次成功,由于位置深、难以显露,在循环开放后发 现漏血再进行修补将非常困难。 体外循环转流技术、方式以及与术者间默契的配 合是完成手术的重要保证。全身深低温停循环加逆行 性脑灌注与选择性脑灌注在临床使用中被认为是两种 标准的脑保护技术。而前者由于尚缺乏有力的基础研 究支持,使用受到一定限制,后者目前应用较为广 泛 。其解剖学基础是脑基底动脉环发育完整,通过 单侧脑灌注能够保证全脑血液供应,如术中发现左颈 总动脉回血少,则需要引起注意,必要时可以在左颈总 动脉插管进行双侧灌注。Liu等 。 报道60例主动脉 瘤手术均采取选择性脑灌注,仅1例术后出现左侧大 脑缺血,说明该技术对大多数患者来讲是安全的。右 腋动脉插管进行体外循环及选择性脑灌注可以保证体 外循环流量及完成脑保护,而且术野插管少,结合下半 身停循环,使手术在清晰无血的术野下进行在安全时 限内顺利完成。本组下半身停循环时间均在30分钟 内,完成降主动脉与人造4分支血管的吻合后恢复下 半身流量,如吻合顺利,在时间允许时可在左颈总动脉 的吻合完成后同时恢复全身正常供血。本组在术后当 晚均完全清醒,1例因引流较多术后第1天拔除气管 插管,余3例于当13拔管,其中1例术后发现脐平面以 下截瘫,原因不明,可能与下半身停循环、栓塞、内支架 置人等有关。 升主动脉、全弓置换加支架“象鼻”术操作复杂, 要求术者有丰富的手术经验,另外,术前周密的准备、 术中良好的体外循环管理和麻醉配合及术后精心的监 护都是保证手术安全的必要条件。本组疗效基本满 意,但由于例数较少,许多工作尚需在今后临床实践中 进一步完善。 。 参考文献: [1] Borst H G,Waherbusch G,Schaps D.Extensive ao ̄ic re— placement using the“elephant trunk”prosthesis[J].Thorac Cardiovasc Surg,1983,31(1):37-40. [2] Uchida N,Ishihara H,Shibamura H,el a1.Midterm results of extensive primary repair of the thoracic aorta by means of total arch replacement with open stent graft placement for an acute type A ao ̄ic dissection[J].Thorac Cardiovasc Surg, 2006,131(4):862-867. [3] 孙立忠,刘永民,杨天宇,等.应用主动脉根部替换联合象 鼻技术治疗复杂主动脉夹层[J].中国循环杂志,1999,14 (2):108・109. [4]徐志云,宋智钢,陆方林,等.改良支架“象鼻”手术治疗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应用.第二军医大学学 报,2006,27(9):992-994. [5] 刘宁宁,孙立忠.不同脑灌注方法在主动脉弓手术中的应 用[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04,2(3):187—190,186. [6]Liu Z,Sun L,Chang Q,el a1.Should the“elephant Trunk” be skeletonized?tolal arch replacement combined with stent— ed elephant trunk implantation for Stanford type A aortic dis— section[J].J Thorac Cardiovasc Surg.2006,131(1):107一 ll3. (收稿时间:2007-06—29修回时间:2007-08—22)
常见腹腔镜手术记录一.LA 术术中所见:阑尾明显充血,轻度水肿,阑尾腔内张力高,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长约8cm , 直径约0.8cm ,探查其他脏器未见异常1. 麻醉满意后,患者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单。
2.戳孔选择:第1戳孔于脐旁左侧纵行切开皮肤约1.0cm ,形成气腹15mmHg 后置入10mm 套管,放入腹腔镜,探查见戳口无出血、腹内脏器未见损伤,在腹腔镜直视下在左髂前上棘内侧2cm 处做5mm 戳孔为主操作孔;在耻骨联合上2.0cm 处做5mm 戳孔为副操作孔。
3. 病人取头低足高位左侧倾斜位,用无齿抓钳将回肠推向左中上腹部,充分显露阑尾,可见阑尾表面明显充血,轻度水肿,阑尾腔内张力高,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探查其他脏器未见异常,术中证实原诊断。
4.用电凝钩凝切部分阑尾系膜,于根部系膜无血管区戳孔,生物夹钳夹后,剪断系膜,距盲肠0.5cm 及1.0cm 处各用生物夹及钛夹钳夹阑尾,在两夹间剪断阑尾,残端粘膜烧灼后碘伏消毒不做包埋,将阑尾减压抽出脓液后移出腹腔。
5沾拭腹腔,见无明显出血点及渗液,拔出Trocar ,缝合各戳孔,术毕。
6. 术中病人麻醉满意,操作顺利,术后标本送病理,安返病室。
二. LC 术手术经过:拔出气腹针,以10mm 套管针(Trocar)穿刺腹腔,拔出内芯,插入腹腔镜,探查腹腔, 戳口无出血、腹内脏器未见损伤,如术中所见。
4、腹腔镜明视下再作三个套管针(Trocar)穿刺,右侧二个置抓钳,分别抓住胆囊底及胆囊哈德曼斯袋,剑突下置各种器械操作。
5、术中所见:与周围组织轻度粘连,胆囊大小约 4cmx8cm ,壁厚约 0.5cm ,充血水肿,腔内张力较高,胆囊三角清晰,胆总管未见增粗,其他正常6、改头高脚底左侧卧位,把胆囊底牵向右上方,显露胆囊三角,钝性解剖胆囊三角,胆囊管近端上1个可吸收夹,其远端近胆囊颈以钛夹夹闭,切断胆囊管。
7、游离胆囊动脉,近端用可吸收夹夹闭,远端钛夹夹闭后切断。
手术程序:患者平卧于手术台上,全麻插管顺利,取反Trenolelenbuty,常规碘伏消毒皮肤,铺无菌巾单,与脐下缘气腹针制造CO2人工气腹压力15mmHg,脐部,剑突下2cm处分别穿入10mm trocar,右锁骨中线肋缘下2cm处穿入2mm trocar,置光源摄像及操作系统。
探查见胆囊壁薄,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左侧肝见以44cm囊肿。
决定行单纯LC+腹腔镜下肝囊肿开窗引流术。
步骤如下:
1.胆囊抓钳抓胆囊底部向上牵引,分离钳分离解剖胆囊三角,确定胆囊动脉及胆囊管无误后钛夹断扎胆囊动脉及胆囊管。
2.用点击钩将胆囊从胆囊床剥离,胆囊切除。
3.胆囊床电凝止血。
4.剑突下切口取出胆囊及结石。
5.先于囊顶部电烧小孔,吸尽囊液。
6.在沿肝脏与囊壁交界处电凝切除整圈囊肿顶壁。
7.探查底部囊壁无明显胆管开口,稀碘伏充血囊壁。
8.查术野无渗血渗液,移去腔镜系统。
9.缝合切口,创可贴封闭切口,术毕。
标本:胆囊壁薄,其腔内充满大小不等的结石数枚。
瞩家属过目后送病理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