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角膜溃疡治疗临床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23.53 KB
- 文档页数:1
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外伤后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研究[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两性霉素b脂质体在治疗外伤后真菌性角膜溃疡中的临床疗效,为外伤后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治疗提供方法参照。
方法将3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氟康唑联合碘酊方式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疗效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0%;无效1例,占5.0%,有效率为50.0%,显效率为45.0%。
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7.7%;无效4例,占22.3%,有效率为44.4%,显效率为33.3%。
另外,观察组出现2例胃肠反应患者,占10.0%,未见其他不良反应。
对照组出现3例胃肠反应患者,1例发热患者,总占22.3%。
总体而言,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临床诊断中,往往对真菌的培养时间比较长,等到菌种确定后,容易导致患者延误最佳治疗时间,降低治疗效果或增加治疗难度。
该组患者采用真菌和细菌显微镜实验室快速监测法,对菌种的监测更为迅速,且监测结果更加准确,能尽快实现临床确诊,为患者的及时治疗争得了更多时间,利于整体治疗效果的提升。
两性霉素b是临床一种有效的拮抗真菌药物,对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有比较显著的效果,但同时,因两性霉素b不能与水相互溶合,滴注入眼内后,透视性较差,且不良反应比较明显,临床在应用中一般比较慎重。
两性霉素b脂质体是在两性霉素b的基础上衍生出的一种新型制剂,且经研究证实,两性霉素b脂质体不仅具有更强的抑制真菌的功能,且在眼内的通透性较好,应用于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较轻,对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基本不会产生影响[5]。
该文统计资料也显示,较之临床常用的氟康唑联合碘酊的方式,在治疗该组38例外伤后真菌性角膜溃疡中,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效果更为显著。
20例采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进行治疗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无效1例,占5.0%,有效率为50.0%,显效率为45.0%。
新鲜羊膜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羊膜移植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
方法:羊膜移植治疗21例( 21眼) 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 术后观察病灶愈合情况及角膜透明程度。
结果:溃疡均达到临床治愈, 角膜面残留不同程度的瘢痕。
结论:羊膜移植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真菌性角膜溃疡;羊膜移植【中图分类号】r 57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 0041- 01【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fresh amnioticm embrane transplantation in refractory corneal ulcer. method:fresh am nioticmem brane transplantation was performed in 21atients( 21eyes) with fungal corneal ulcer, then investigated the healing of corneal ulcer and the transparency o f the cornea. results:all 21 patients with fungal corneal ulcer was recovery, leaving different cicatr ices on the ulcer surface. conclusion:fresh amnioticm embrane transplanta tion is an effective treatm ent of co rneal ulcers.【key words】fungal corneal ulcer; amnion; transplantation 真菌性角膜溃疡(fungal corneal ulcer)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感染性角膜病变,致盲率极高,其发病常与外伤有关,特别是植物性外伤。
氟康唑眼凝胶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应用研究(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作者:成新莲王玉刘秀莲何秀香王延飞【关键词】角膜溃疡氟康唑眼凝胶眼感染真菌性真菌性角膜溃疡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顽固的致盲率很高的化脓性角膜炎。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和皮质醇的广泛应用,真菌性角膜溃疡的发病率逐年增高。
目前所使用的各种抗真菌的滴眼液(包括氟康唑滴眼液),由于滴眼后立即被结膜囊中的泪液稀释,并很快从泪道排出,因此眼内生物利用度低,作用时间短暂,尽管频繁使用,临床效果不够理想。
为此,我们研制了氟康唑眼凝胶,实验表明本眼凝胶一次涂药后,角膜滞留时间长达2.5~3h,可持续发挥氟康唑的抗真菌作用。
临床应用观察其治愈率较滴眼液组高出16%,治疗时间缩短了1~2倍,经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03年11月—2006年11月,确诊为真菌性角膜溃疡无其他伴随疾病,且住院治疗的病人70例(82只眼),男40例,女30例,年龄24~67岁;其中农民58例,工人10例,学生2例。
有明显的农作物外伤史62例,金属刺伤4例,原因不明4例。
其中轻型8例:角膜溃疡面积<3mm2,深度<1/3CT,角膜部分水肿,无前房积脓;中型46例:角膜溃疡面积<3~6mm2,深度<1/3~2/3CT,角膜水肿范围较大,前房积脓;重型16例:角膜溃疡面积>6mm2,深度2/3CT,整个角膜浑浊水肿,前房可见渗出积脓。
将上述病例按年龄段和入院先后,采用不完全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诊断标准:①有植物性外伤或角膜异物史,病情进展缓慢;②症状与体征分离,即刺激症状轻而角膜病灶严重;③角膜溃疡呈灰白色,质硬表面粗糙,与周围境界分明,常见浅沟和树根状卫星灶,角膜出现粥样内皮斑,前房积脓粘稠;④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无效;⑤角膜刮片100g/L氢氧化钾湿片法找到病原菌或培养有真菌生长;吖啶荧光染色发现真菌。
洋葱汁致真菌性角膜炎治疗失败临床分析真菌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是药物治疗的关键。
所以,选择有效的方法阻止角膜溃疡及穿孔极为重要。
我科2007年10月~2008年10月,收治5例洋葱汁溅入眼内患真菌性角膜炎合并前房积脓患者,4例经治疗3~9天效果不佳而转外地治疗。
另1例在我院治疗期间角膜穿孔,现仍在治疗中。
复诊见1例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术后视力002。
2例角膜白斑虹膜前粘,视力无光感。
转出另1例在外地继续治疗。
资料与方法2007年10月~2008年10月收治洋葱汁溅入眼内致真菌性角膜炎5例5眼,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33~45岁,职业农民。
发病前均将洋葱汁溅入眼内,发病在当地治疗3~20天无效而前来就诊,合并前房积脓3例。
去年3例中:2例前房积脓早期误诊为细菌感染均用地塞米松,另1例无前房积脓误诊病毒感染。
分泌物培养出毛霉菌,立即停激素及抗病毒药,给抗真菌药。
今年收治2例洋葱汁溅入眼内引起角膜溃疡患者,入院后分泌物培养出毛霉菌。
1例发病3天当地治疗无效前来就诊,溃疡面3mm有白色苔被覆盖,治疗3天有好转,第4天夜间开始患眼疼痛,溃疡面扩大5mm,角膜全层水肿,内皮斑出现,前房出现少量脓苔,第5天再次转院。
另1例发病10天在当地治疗无效前来就诊。
角膜溃疡合并前房积脓收住,治疗期间溃疡面扩大加深,用药6天后角膜溃疡完全浸润发白,而后角膜周边开始转黑,疼痛才缓解。
患病23天后溃疡穿孔,现仍在继续治疗中。
眼部情况:右眼3例,左眼2例,患者视力01,畏光、流泪、眼睑水肿,结膜混合充血,全部病例病灶位于角膜较中央,直径>3~5mm,角膜溃疡浸润主要在基质层,早期溃疡边缘无浸润,病灶密度均匀表面粗燥隆起呈白色卫星灶。
随着病情发展溃疡边缘浸润与内皮斑同时出现。
误诊2例用地塞米松后前房积脓明显吸收,角膜溃疡仍逐渐加重。
治疗方法:去年收治3例角膜溃疡患者,2例前房积脓,未等分泌物培养真菌出来,静脉用3天地塞米松10mg,全身给氟康唑02g及头孢呋辛钠30g,加能量合剂,每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