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角膜溃疡治疗的研究进展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7
真菌性角膜溃疡综合治疗的临床观察(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溃疡【摘要】目的探讨真菌性角膜溃疡综合治疗的疗效。
方法52例52眼真菌性角膜溃疡分为两组,治疗A组35例应用氟康唑、角膜病灶局部清创及碘酊烧灼综合治疗,治疗B组17例单纯应用氟康唑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综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结论广谱抗真菌药物氟康唑联合局部清创及碘酊烧灼的综合治疗方法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显著。
【关键词】角膜溃疡;真菌;综合治疗【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combined treatment on fungal corneal ulcer.Methods Thirtyfive patients with fungal corneal ulcer were treated by combined method.Seventeen patients with fungal corneal ulcer were treated only by fluconazole.Then the effects on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Results The effect of the combined method is more remarkable than that of fluconazole alone.Conclusion The study showed that theeffect of combined treatment on fungal corneal ulcer is remarkable.【Key words】corneal ulcer,fungus,combined treatment 近年来,由于眼外伤的增多特别是植物性角膜外伤,加上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患者有增多的趋势。
氟康唑眼凝胶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应用研究(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作者:成新莲王玉刘秀莲何秀香王延飞【关键词】角膜溃疡氟康唑眼凝胶眼感染真菌性真菌性角膜溃疡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顽固的致盲率很高的化脓性角膜炎。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和皮质醇的广泛应用,真菌性角膜溃疡的发病率逐年增高。
目前所使用的各种抗真菌的滴眼液(包括氟康唑滴眼液),由于滴眼后立即被结膜囊中的泪液稀释,并很快从泪道排出,因此眼内生物利用度低,作用时间短暂,尽管频繁使用,临床效果不够理想。
为此,我们研制了氟康唑眼凝胶,实验表明本眼凝胶一次涂药后,角膜滞留时间长达2.5~3h,可持续发挥氟康唑的抗真菌作用。
临床应用观察其治愈率较滴眼液组高出16%,治疗时间缩短了1~2倍,经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03年11月—2006年11月,确诊为真菌性角膜溃疡无其他伴随疾病,且住院治疗的病人70例(82只眼),男40例,女30例,年龄24~67岁;其中农民58例,工人10例,学生2例。
有明显的农作物外伤史62例,金属刺伤4例,原因不明4例。
其中轻型8例:角膜溃疡面积<3mm2,深度<1/3CT,角膜部分水肿,无前房积脓;中型46例:角膜溃疡面积<3~6mm2,深度<1/3~2/3CT,角膜水肿范围较大,前房积脓;重型16例:角膜溃疡面积>6mm2,深度2/3CT,整个角膜浑浊水肿,前房可见渗出积脓。
将上述病例按年龄段和入院先后,采用不完全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诊断标准:①有植物性外伤或角膜异物史,病情进展缓慢;②症状与体征分离,即刺激症状轻而角膜病灶严重;③角膜溃疡呈灰白色,质硬表面粗糙,与周围境界分明,常见浅沟和树根状卫星灶,角膜出现粥样内皮斑,前房积脓粘稠;④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无效;⑤角膜刮片100g/L氢氧化钾湿片法找到病原菌或培养有真菌生长;吖啶荧光染色发现真菌。
真菌性角膜溃疡31例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真菌性角膜溃疡是一种致盲率很高的化脓性角膜炎,我科于2008年1月-2009年6月诊治31例真菌性角膜溃疡,经精心治疗及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1例真菌性角膜溃疡为单眼发病,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16-67发。
其中12例为农作物划伤,1例为栗子刺所致,有角膜,沙土性外伤史6例,异物剔除史5例,工具,指甲划伤史1例,医源性角膜损伤史1例,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1例,角膜接触镜感染2例,无明显诱因2例。
1.2 本文患者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有植物性外伤或角膜异物史,病情进展缓慢;症状与体征分离,即刺激症状轻而角膜病灶重;角膜溃疡呈灰白色、质硬、表面粗糙,与周围境界分明,常见浅沟及树根状卫星灶;角膜出现粥样内皮斑,前房积脓黏稠;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无效;局部溃疡面刮片涂片及培养确诊为真菌感染。
1.3治疗方法患者仰卧位,生理盐水冲洗患眼结膜囊,点0.5%地卡因2-3次,每3—5分钟1次,做眼表面麻醉。
置开睑器开睑,用消毒刀片轻轻刮除角膜溃疡面的分泌物及坏死组织,用消毒棉签沾0.5%碘伏在溃疡面停留1-2min,以烧灼溃疡面,抽取0.2%氟康唑静滴注射液0.3ml做球结膜下注射。
轻者2天1次,重者每天1次。
清创术后滴眼药水以活动瞳孔,普芬滴眼液据病情每1-4小时1次。
同时将里素劳药片经反复碾压后与迪克罗眼膏拌均匀涂患眼,每晚1次,直至痊愈。
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b2,病灶痊愈后坚持服药2—3周。
随访3个月。
2 结果治愈24例(77.42%)显效5例(16.12%)有效1例(3.23%)无效1例(3.23%)总有效率(96.87%)。
2例无效病例均为重度感染行眼内容物剜除术而丧失眼球,前房积脓吸收5-17d。
3 护理3.1 治疗中的护理操作中认真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面色苍白、出汗等暂停治疗,及时测量生命体征,指压人中、保暖,数分钟即可缓解。
真菌性角膜溃疡治疗的研究进展【摘要】真菌性角膜溃疡是眼科常见的一种严重感染性疾病,致盲率极高,诊治难度较大,对患者的视力和正常生活均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当前真菌性角膜溃疡临床治疗相关研究报道较多,随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眼科临床医师和研究学者对该病的临床治疗也逐渐引起重视。
抗真菌药物、手术、二者联合及中西医结合疗法等均是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案,各具一定的优势和不足。
本文重点对真菌性角膜溃疡临床疗法相关研究进行总结概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真菌性角膜溃疡;抗真菌药物;手术;中西医结合疗法;研究进展doi:10.14033/ki.cfmr.2017.17.0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805(2017)17-0160-02真菌性角膜溃疡是由真菌引发,属于一种常见的感染性角膜病变,预后较差。
该病的发生多与角膜上皮屏障损伤有关,尤其以植物性外伤影响最为明显。
流行病学资料统计,真菌性角膜溃疡病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升高,以农民所占比例最高,推测可能与农作物育苗、培养、管理和收获过程中植物性外伤的发生风险较高有关[1]。
当前尽管临床上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方法较多,但由于受有效抗真菌药物种类较少及药物穿透角膜较困难这两方面因素限制,仍无特效治疗方案,已经成为眼科医生公认的最具挑战性的角膜感染性疾病之一[2-3]。
再加上该病对患者视力和日常生活的影响严重,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才能有效改善临床疗效和预后。
1 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抗真菌药物治疗根据不同药物的性质和作用,可以将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的抗真菌治疗药物分为嘧啶类、咪唑类、多烯类及丙烯胺类[4-5]。
以下对各种药物的作用效果进行总结评述,为临床药物治疗提供参考。
1.1 嘧啶类抗真菌药物在真菌性角膜?⒀窕颊咧瘟浦校?氟胞嘧啶是嘧啶类抗真菌药物的代表。
该药物的应用效果已经得到国内外眼科研究学者的一致认可[6-8]。
在一项回顾性总结分析报告中显示[9],57例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60只患眼)在使用庆大霉素结膜下注射后同时给予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滴眼,能够加强抗真菌效果,并且治疗后多数患者溃疡病变均在3~11周彻底治愈,仅有15只眼合并单胞病毒感染的真菌性角膜溃疡患眼治疗3~5个月才完全治愈,可知氟胞嘧啶在此类患者临床治疗中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部分病情比较严重的病例预后较差,需要及早诊断并实施治疗。
1.2 咪唑类抗真菌药物氟康唑、酮康唑、伊曲康唑及咪康唑等均是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治疗中常用的咪唑类抗真菌药物,不同的药物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视力改善情况可能会存在差异[10-11]。
临床研究指出,首先将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的病灶实施清除处理,然后取浓度为2 g/L的氟康唑及浓度为30 g/L的碘酊混合后对创面进行擦拭,同时辅以氟康唑全身治疗,并实施阿托品眼膏给予散瞳处理能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临床痊愈率和总有效率高达80.00%和96.00%,说明该药物具有良好的应用成效[12]。
但是丁晟昕[13]指出,在采用咪唑类抗真菌药物对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实施治疗过程中应当注意严格控制用药剂量,保证合理、安全用药,以减少不良反应,避免影响原发疾病的正常治疗进程。
1.3 多烯类及丙烯胺类抗真菌药物临床常见的多烯类抗真菌药物有那他霉素及两性霉素B 等,特比萘芬则是丙烯胺类抗真菌药物的典型代表。
那他霉素的作用机制是药物分子能够与固醇类物质结合,而真菌细胞膜内含有大量的固醇类物质,因此能够对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产生良好的疗效。
两性霉素B在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作用效果和价值已经得到众多临床医生的肯定[14-16]。
据陈雪琼等[17]指出,在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采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另外采用两性霉素B粉剂对患眼实施雾化治疗能够有效预防交叉感染。
特比萘芬在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中的应用相对来说并没有其他抗真菌药物广泛,且该药物的临床效果尚需要大样本数据证实。
2 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手术治疗尽管临床上一般主张对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首先实施药物治疗,但是对于药物疗效不明显致病情继续恶化、感染复发的病例,需要及时进行外科处理,考虑实施角膜移植、羊膜移植和结膜移植手术治疗,才有完全治愈的希望。
2.1 角膜移植手术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是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最为经典的外科治疗方式之一,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能够及时挽救眼球和视力。
但是当前新鲜的角膜材料较为缺乏,多数情况下并不能满足临床治疗的需求,往往需要采用冷冻的角膜对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实施穿透性角膜抑制手术,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18]。
成进魁等[19]将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与结膜遮盖手术在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治疗中的应用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前者角膜穿孔及溃疡病变均得到理想的控制,并且随访3个月后发现视力均恢复正常,但是后者临床效果远不如前者,肯定了角膜移植手术在此类病例中的临床价值及推广意义。
2.2 羊膜移植手术羊膜移植手术在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由于穿透性角膜材料来源有限,而羊膜材料供应充足,因此临床医生多将羊膜比作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的“天然药物”,还可以促使抗真菌药物缓慢、均匀、持续地在局部病灶部位释放并充分发挥药效,最终形成良好的作用效果。
据谢琼等[20]研究报道,在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治疗中实施羊膜移植手术,并给予双氯芬酸钠治疗,能够通过阻断新生血管的生成降低角膜瘢痕程度,最终达到良好的效果,并且对于患者视觉功能的恢复也有积极的作用,相较于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来说,更具实用性和推广性。
3 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中医治疗祖国传统医学中并无真菌性角膜溃疡这一病名,根据其发病症状和表现可将该病归为凝脂翳范畴,主张辨证施治。
根据真菌性角膜溃疡的发病原因和病情发展阶段可以将其分为邪退正复、肝胃湿热、脉络壅滞等四种中医证型。
中医学理论认为,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的主要特征为苔垢或牙膏样病变,是凝脂翳的基础病理改变之一。
湿翳面积相对较小,并且在前房内存在有明显的混浊。
若湿气较重,则可致淫邪入侵,形成黏腻之物,病根较深且难以拔除,以致病情反复迁延,经久难愈。
此外,舌苔白腻是湿邪之气损伤上焦和中焦的重要证据,若病情较重,则舌苔白中带黄,甚至可带有灰黑色变化,均是湿邪之气入侵患者的常见表现。
因此中医学理论主张针对该病患者需要实施芳香化翳之法,才能实现祛邪除湿、降火明目的功效。
中医药在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治疗中的研究较多,作用机制和效果也各有不同,能够通过不同作用途径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随着中医药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中医治疗系统的认识不断加深,中医药在真菌性角膜溃疡治疗中也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
据李妍平等[21]研究指出,将苦参、黄白和蛇床子制成的“三联汤”应用于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治疗中,结果发现513例患者治愈率达90.6%,好转率为8.0%,无效率仅为1.4%,说明三联汤在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中的应用成效显著。
另有李波[22]研究发现,将经效散与五味消毒饮加减联合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结果可知临床症状均显著消失,且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和总有效率均显著改善,治疗过程中并无明显不良反应,证明该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由此可知,中医药在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的治疗中方案较多,应当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才能达到通补兼施、标本兼顾的理想成效。
4 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随着中医理论和技术的推广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已经成为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的治疗趋势。
关于抗真菌药物与中医药和手术治疗与中医药联合应用的报道均比较多,其应用价值也得到一致肯定。
在中西医联合治疗中常用的中药方剂有龙胆泻肝汤、紫药水、茵陈蒿汤加味治疗等,均可达到祛湿化浊、清心明目的功效,辅助西医常规治疗达到理想的成效。
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治疗难度较大,并且预后极差。
若临床上针对此类患者处理不及时或者手段不当,均存在较高的致盲风险。
因此,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临床表现和综合情况,确定最佳的治疗手段,才能达到更为理想的成效。
另外,该病的临床治疗仍是当前研究的重点,仍需要积极探讨、开拓创新、加强重视,争取早日寻找到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1]李慧,刘梦阳,郑红英,等.真菌性角膜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学研究[J].山东医药,2012,52(43):26-28.[2]李林.36例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治疗及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9):23-24.[3] Chidambaram J D,Prajna N V,Larke N L,etal.Prospective Study of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the In Vivo 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 for Severe MicrobialKeratitis[J].Ophthalmology,2016,123(11):2285-2293.[4]陈茜,吴尚操,谢汉平,等.那他霉素滴眼液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多中心临床对照研究[J].眼科新进展,2014,34(4):371-374.[5]刘欣,吴尚操,戎佳燕,等.不同真菌菌属所致角膜炎的临床特点及转归差异[J].眼科新进展,2016,36(3):250-254.[6]赵凌军.化脓性角膜炎的病原学特征及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眼科新进展,2014,34(9):878-881.[7] Suwal S,Bhandari D,Thapa P,et al.Microbiological profile of corneal ulcer cases diagnosed in a tertiary care ophthalmological institute in Nepal[J].BMC Ophthalmol,2016, 16(1):209.[8]?蠲籼欤?娄启阳.角膜炎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356-358.[9]刘岩.真菌性角膜炎药物治疗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 2014,20(17):34.[10]瞿玲辉,李良毛.真菌性角膜炎的药物治疗进展[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0,28(2):178-182.[11]马淑华.真菌性角膜炎治疗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9,19(5):292-293.[12]李琨.5%碘酊烧灼联合氟康唑滴眼液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效果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16,14(8):46-47.[13]丁晟昕.用碘酊联合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6):199-200.[14]张凌,瞿玲辉,杨于力,等.角膜基质层间注射两性霉素B治疗难治性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观察[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34(24):2507-2510.[15]王晓通,何乐.两性霉素B联合自体血清注射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6,41(5): 177-179.[16]陈雪英.两性霉素B雾化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观察及护理干预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0):157.[17]陈雪琼,陈小燕,罗雄伟,等.两性霉素B氧气雾化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护理[J].现代医院,2012,12(2):88-89.[18]陈蔚,张京娜,孙莉,等.光学性全厚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初步探讨[J].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2009,11(4):285-289.[19]成进魁,杨燕宁,邢怡桥,等.手术干预联合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疗效观察[J].临床眼科杂志,2014,22(4): 329-332.[20]谢琼,高明宏,禹海.冷冻联合羊膜移植治疗镰孢菌属真菌性角膜溃疡[J].国际眼科杂志,2014,14(10): 1783-1785.[21]李妍平,曲瑞恒.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8):1130-1131.[22]李波.经效散合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外伤性真菌感染所致角膜溃疡38例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9, 19(5):287-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