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0例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4
针药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疗效。
方法:将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
治疗组采用基础治疗控制血糖加针刺、中药内服,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控制血糖。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情况。
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0%,对照组60%。
结论:针刺结合中药汤剂治疗DPN,效果肯定。
关键词糖尿病神经病变针灸中药资料与方法2009年6月~2010年12月收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35~70岁,糖尿病病程7.5±6年,DPN病程1.8±1.5年。
糖尿病诊断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制订的诊断标准,DPN依据《临床糖尿病学》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①年龄<40岁或>80岁;②严重心、肝、肾功能异常;③合并糖尿病其他严重并发症;④有3次以上糖尿病昏迷史;⑤合并其他严重疾病(如恶性肿瘤、脑血管意外等);⑥合并有出血性疾病者;⑦存在有可能引起周围神经病变的因素(如长期接触铅、苯等有机溶剂或其他毒物);⑧过度肥胖(超过40%以上);⑨妊娠、哺乳期妇女;⑩不合作或精神不正常者。
随机分为两组(n30),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均进行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根据血糖情况选择磺尿素类、双胍类、餐时血糖调节剂或胰岛素的治疗,严格控制空腹血糖为6.1mmol/L。
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
主穴:脾俞、肺腧、肝俞、胰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配穴:瘀血较重者加血海、地机;痰浊明显者加阴陵泉、丰隆;下肢麻木疼痛者加承山、承筋、委中、阳陵泉;上肢麻木疼痛者加曲池、手三里、外关;腹泻或便秘者加天枢,大肠腧。
手法:采用毫针深刺法,要求针感在深部传导或局部扩散。
进针徐徐得气后脾俞、肾俞用提插捻转补法,余穴平补平泻,针得气后留针30分钟。
1次/日,15天为1疗程。
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前列腺素E1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目的: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前列腺素E1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4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对照组24例。
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神经传导速度变化及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神经传导速度较前提高。
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前列腺素E1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疗效可靠。
标签: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灯盏细辛注射液;前列腺素E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自主神经,出现感觉异常和运动障碍,患病率可高达40%~60%[1]。
其病因至今尚不清楚,可能与代谢紊乱微血管病变及神经营养因子减少等因素有关[2],也有多项研究证明,其发病机制是多因素的,其中神经缺血、缺氧是一个重要因素[3];有研究认为DPN存在微血管病变,表现为神经纤维间毛细血管数目减少,内皮细胞增生,管腔狭窄,必然会降低神经血供和神经内膜氧水平,导致神经营养障碍,进而引起神经脱髓鞘改变和变性坏死[4];还有研究认为神经生长因子和其他营养因子的缺乏也与DPN的发病有直接关系等。
本院2006~2009年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原有基础上,加用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前列腺素E1针,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选48例患者均确诊为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1~3年,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其中,男18例,女6例,平均年龄(53±4)岁;对照组24例,其中,男16例,女8例,平均年龄(51±5)岁。
临床表现:肢体麻木48例,末端束缚感32例,肢体疼痛23例,腱反射减弱43例,浅感觉障碍43例。
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心、肝、肾疾病及其他原因引起的神经病变疾病,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赵慧玲;高欣;高彦彬;曲源【摘要】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疗效。
方法将6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分别给予针刺治疗和弥可保口服治疗,观察8周,观察治疗前后症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及感觉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
结果针刺可明显改善DPN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降低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提高DPN患者感觉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结论针刺治疗DPN疗效是确切的。
【期刊名称】《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年(卷),期】2007(27)4【总页数】3页(P312-314)【关键词】针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作者】赵慧玲;高欣;高彦彬;曲源【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2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为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症状可累及全身神经系统[1],主要临床特征为四肢远端(尤其下肢)对称性感觉、运动障碍。
发生率可达50~80%[2]。
我们自2005年1~12月在进行药物一般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浴加手足部穴位按摩治疗DPN 42例,并与单用一般药物基础治疗的40例作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诊断标准参照蒋雨平[3]主编的《临床神经疾病学》。
根据WHO1999年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符合以下3项中的1项: 空腹血糖(FBG)≥7.Ommol/L;随机血糖≥11.1mmol/L;糖耐量试验(OGTT),服糖后2小时血糖(2HPG)≥11.1mmol/L。
周围神经病变症状体征: 四肢有持续性疼痛或感觉异常;双足趾或至少有一足趾的振动觉异常;双侧踝反射减弱或消失;肌电图检查显示神经传导速度减低。
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临床观察
刘彦晶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年(卷),期】2005(21)24
【摘要】目的: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30倒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除给予通常糖尿病治疗外,给予灯盏花素注射液每次20mg加入0.9%盐水500ml静滴,15天为1疗程,比较治疗前后的疗效。
结果:总有效率为86.67%。
其临床症状、振动觉阈值及血脂、纤维蛋白原等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变化。
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的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总页数】1页(P58)
【作者】刘彦晶
【作者单位】吉林省中医院,13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7.2
【相关文献】
1.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J], 王国达;杨宇;周胜男;张硕
2.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4例 [J], 王凤清
3.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0例临床观察 [J], 孙鹏飞;林桂权
4.参麦注射液联合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1例 [J], 张大
明
5.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J], 陆秀红;何静;杨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摘要】灯盏花素注射液为灯盏细辛的乙醇提取物水溶液,主要成分为黄酮化合物、灯盏甲素和灯盏乙素。
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并有对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研究表明,灯盏花素可明显抑制糖尿病患者的脂质过氧化反应,预防和延缓糖尿病患者神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理复杂多变,可概括为高血糖所致小血管病缺氧缺血和代谢异常两个方面。
中医药在探寻其发病机理及药物的作用机理方面取得较大进展,总结国内医学领域的研究成果表明:临床上运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神经髓鞘功能,降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致残率。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检索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病例,其诊断标准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运动神经病变:有肢体感觉,证见四肢末端麻木疼痛,伴有局限针刺样或烧灼样疼痛、感、带手套、袜套感、闪痛或刀割样疼痛,及发凉肌萎缩无力等;深浅感觉明显减退,腱反射、膝反射减退或消失。
经肌电图检查显示正中神经、腓神经有传导障碍。
1.2治疗方法保持常规治疗,控制患者饮食,使用降糖药物,使患者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
在此基础上,给予灯盏花素注射液 20-3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500毫升静脉缓慢滴注,1次/日,20天为一个疗程。
2 结果2.1疗效判断标准显效:自觉症状消失,腱、膝反射基本恢复正常,肌电图NCV增加>5m/s或恢复正常;有效:自觉症状明显减轻,腱、膝反射未完全恢复正常,肌电图NCV较治疗前增加<5m/s;无效:自觉症状无好转,膝、腱反射无改善,肌电图NCV无变化。
2.2疗治效果治疗后血糖、胰岛素、血脂下降明显,肢体麻木、疼痛、肌肉萎缩等临床症状明显得到缓解,有效率达83.64%。
3 讨论3.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高血糖作用引起的代谢异常和血管病变,在糖代谢紊乱的基础上,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针刺配合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0例
作者:陈亚龙何屹
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09年第22期
[摘要]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效的治疗方法。
方法:2007~2008年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糖尿病科应用针刺配合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40例,并与单纯应用弥可保治疗的患者做对照观察。
结果:1个疗程后治疗组患者的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但两组患者的显效率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 针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治疗
[中图分类号] R58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8(a)-095-02
糖尿病确诊的患者10年后常有明显的临床糖尿病神经病变,其发生率与病程相关[1]。
最常见的症状为疼痛、麻木感和感觉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笔者2007~2008年应用针刺配合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40例,并与单纯应用弥可保治疗的患者做对照,现将治疗过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标准
选择符合WHO诊断标准的被确诊的2型糖尿病且伴有下列全部4项症状者:①四肢感觉异常:麻木、疼痛及其他感觉异常;②跟膝腱反射减退;③末梢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及运动传导速度(MCV)提示四肢神经传导速度减慢;④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周围神经病变。
1.2 一般资料
将符合上述入选标准的于我院住院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灸治疗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52~70岁,平均(53.3±8.3)岁,病程7~26年,平均(12.5±8.8)年,糖化血红蛋白(GHbAlc)7.59%~11.79%,平均(8.16±1.55)%;西药对照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50~73岁,平均(54.9±9.1)岁,病程6~28年,平均(13.1±9.8)年,GHbAlc 7.97%~9.66%,平均(8.36±1.64)%。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血流变指标以及神经传导速度等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糖尿病的基本治疗方案不变。
治疗组患者每日针刺双侧手三里、合谷、八邪、足三里、三阴交、昆仑、八风,其中手三里、足三里用补法,其余腧穴均用平补平泻法,1次/d,留针30 min/次,并合用灯盏细辛注射液30 ml加入100 ml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次/d。
对照组患者单用弥可保500 μg肌内注射,1次/d。
两组患者均以14 d为1个疗程。
所有病例记录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记录治疗前后两组血流变指标变化;做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检查,上下肢分别选用正中神经和腓神经测定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
1.4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自觉症状及神经系统体征消失,血流变指标恢复正常,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恢复正常;显效:自觉症状及体征明显好转,血流变指标接近正常,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增加;有效:自觉症状及体征稍有改善,血流变指标有所改善,神经传导速度稍有增加;无效:症状、体征、血流变指标、神经传导速度无改善。
1.5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
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
1个疗程后,治疗组患者显效18例,有效1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2.5%;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4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5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χ2=5.95,P0.05),但两组患者的显效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χ2=7.31,P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
经针灸并配合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1个疗程后的患者,其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2.11、3.63、4.17,均P0.05);第2个疗程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明显下降(t=5.04,P0.05)。
第1个疗程后两组间血浆黏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86,P>0.05),两组血浆黏度比(高切)和血浆黏度比(低切)间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23.05、40.39,P0.05);第2个疗程后两组血浆黏度间有显著性差异(t=2.08,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两组血流变指标比较(x±s)
2.3 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情况
1个疗程后,治疗组患者正中神经MCV、正中神经SCV、腓总神经MCV和腓浅神经SCV 4项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明显改善(t值分别为3.69、18.57、10.22、16.92、12.27,均P0.05),腓浅神经SCV略有上升(t=1.78,P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情况(x±s,m/s)
3 讨论
中医认为,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属中医的“痹症”范畴。
如《丹溪心法》云:“腿膝枯细、骨节酸痛”等;《王旭高医案》中亦有“消渴日久,但见手足麻木,肢凉如冰”的记载,盖因气虚失运,或阴虚燥热,致风痰内生,阻于血脉经络,血行不畅,不能通达四肢,肌肉筋脉失于濡养所致主要是气血不足、经脉瘀阻和失养而致[2]。
所以取手足三里以健补脾胃,促进生化之源以补益气血;取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补原气而增强化源;三阴交为肝、脾、胃经的交会穴,能调补肝肾,益脾运化,益气补血;用昆仑、八邪、八风可疏通经络使气血顺畅,有益于肢体麻木、感觉失灵等恢复正常。
另外,针灸具有调节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的作用。
针刺上述腧穴不仅能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所导致的相应症状,而且针刺足三里、合谷能使血液中杀菌物质能力明显提高,也能提高血清补体含量[3],从而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抵抗力。
针刺足三里、三阴交可使患者血糖下降,血浆胰岛素含量显著增加[4]。
灯盏细辛,又名灯盏花,为菊科植物短葶飞蓬[Erigeron breviscapus(Vant).Hand.-Mazz.]的全草。
灯盏细辛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为咖啡酰奎宁酸和野黄芩苷,可改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总黄酮对微循环障碍有明显改善作用,并使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电泳、血沉等指标趋于正常[5-7]。
通过本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针灸配合灯盏细辛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第1个疗程后症状即有比较明显的改善,治疗2个疗程后的效果与应用弥可保相比也能显出其优越性。
所以应用针灸配合灯盏细辛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以明显改善症状,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从而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编写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
社,2004:138.
[2] 孙华,王凤琴.糖尿病神经病变的针灸治疗概况[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11(8):640-642.
[3]裘沛然,陈汉平.新编中国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5:953.
[4]钱仁义.针药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1):132.
[5]黄晓芸,丁燕晶,方浩威.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5):1964-1965.
[6]刘桂云,林惠京.灯盏花针剂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3):63.
[7]杨智慧,徐喆.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观察[J].包头医学院学
报,2004,(2):122-123.
(收稿日期:2009-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