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根残冠的保存治疗与修复的临床效果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80.33 KB
- 文档页数:2
残冠\残根的保存治疗及相关因素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到来,保存和修复再利用残冠,残根的需求日益增多。
残冠、残根的保存治疗有一定的难度和风险。
保存治疗,修复残冠,残根有利于维护患者的口腔健康和生活质量。
在口腔门诊患者中,主诉要求拔牙者已越来越少,与此相反,要求保留自然牙和牙冠,残根者越来越多。
其中以中、老年患者尤为突出。
1 残根、残冠的主要病因和临床特点有很多原因可使牙齿硬组织缺损,牙冠的解剖形态不完整。
当牙冠硬组织丧失超过1/2时,称为残冠;冠部的硬组织完全丧失或接近全部丧失则为残根。
残根残冠产生的主要病因为龋病及其继发病和牙齿损伤是造成残冠、残根的主要原因。
残冠残根的临床特点为牙髓状况与患牙牙体、硬组织缺损的程度有关。
缺损波及髓腔者将继发牙髓,根尖周疾患。
与牙周状况与患牙发病时间的长短有关;患者的咀嚼效率也与残冠,残根患牙的数量有关;残冠、残根还会影响患者的面容和发育等,特别是发生在前牙的残冠,残根,其影响更加明显[1]。
2 残冠、残根的临床表现主要分为①患牙在牙列中出现的位置不定,可以是前牙,也可以是后牙;②患牙的数目不定,可发生在个别牙,也可见多个牙;③患牙的牙体形态,牙髓活力因病因,病程,先前治疗状况而异;④患牙的牙周情况除受损直接,继发刺激外,还受患者口腔卫生习惯,全身健康等因素影响;⑤患牙的邻牙,对牙合牙的临床表现不全相同。
这些复杂多变的临床表现反映出对于残冠、残根的检查和治疗均不能简单化。
3 牙体严重缺损患牙的牙周病因及治疗牙体严重缺损的患牙往往伴有牙髓、根尖周及牙周病变,为了科学,有效地保存和修复利用,应进行口腔多科学的综合治疗。
包括牙体牙,髓,牙周,牙槽外科以及正畸等,以其达到控制病变,修复形态和恢复功能之目的。
有些牙周组织疾病是全身疾病的表征或受全身健康的影响,牙周组织的炎症尤其是牙周炎,还可能成为某些全身疾病的危险因素,而糖尿病,高血压等一些全身系统性疾病也可能造成或加重牙周炎症状的危险因素。
老年人残根残冠的保存修复治疗据调查,6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龋率78%,而其中2/3为残根残冠。
对于老年人残根残冠的处理以往大多被拔除。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自身健康状况的重视,人们对牙齿的保留意识也明显增强。
老年患者不愿拔除残根残冠而希望进行保存治疗,同时更由于现代根管治疗技术及烤瓷修复技术的发展,使残根残冠保存修复治疗的效果愈来愈好。
目前残根残冠的最好修复方法是桩核冠修复。
作者于2001年12月~2008年12月对采用根管金属螺纹桩树脂核桩核冠修复治疗的患者进行了疗效观察,现将修复治疗结果总结如下。
材料与方法病例选择:本组病例均为在我科就诊的老年人残根残冠患者总计198颗患牙。
其中男101例,女78例,年龄60~82岁。
前牙152颗,前磨牙46颗,所有患者临床冠龈上高度不小于2mm,牙根不松动,牙周组织健康,x线检查无明显根尖周疾病,显示根管通畅,根管长度应足以使修复体固位。
治疗方法:①所有患牙首先要进行完善的根管治疗术,观察1周无不适主诉和任何临床症状后即可开始修复治疗。
②根据x线选择合适直径和长度的根管金属螺纹桩,用配套规格的低速麻花钻预备根管钉道,用板手攻入螺纹桩到预计长度。
按照根管预备的一般原则进行制备,桩长达根长的2/3~3/4或桩的长度与冠的长度一致,根尖部需至少保留4mm牙胶尖。
旋出金属螺纹桩,75%酒精消毒、干燥、钉道内送少许聚羧酸锌水门钉,立即旋人并拧紧金属螺纹桩,20分钟后用高速涡轮牙钻去净桩周围的聚羚酸锌水门钉。
③尽可能多地保留残余的牙体组织,以金属螺纹桩固位体为中心用光固化树脂塑核的外形,恢复患牙的大致形态,注意消除窝洞倒凹,核的形态大小因较真牙稍小。
④按金属烤瓷金冠要求,常规进行牙体预备,注意抗力形和固位形要求,肩台必须止于正常牙体组织上,形成牙本质肩领。
牙本质肩领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无牙本质肩领设计的桩核冠修复体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导致患牙的牙根折裂。
⑤牙体预备完成后常规取模,灌注石膏模型,制作全冠。
残根、残冠的保存治疗残根、残冠导致牙髓或根尖周炎症,在牙体修复前必须做完善的根管治疗。
虽然根管治疗是目前治疗牙髓疾病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根管治疗时机械制备会导致根管壁牙本质不同程度的缺失,根管治疗后由于无髓牙硬组织脱水,牙本质小管水分丧失而失去弹性,牙变脆,加上患牙本身伴有的牙体缺损,这类牙在行使功能时,比活髓牙更容易发生牙折,所以根管治疗后患牙常规进行全冠或嵌体修复。
牙冠缺损过多,则采用桩、核、冠联合修复。
一桩核冠修复根管桩用于临床已有200多年历史,以往对残根、残冠修复大多采用桩冠修复的方法。
但这种方法适应证有限,远期疗效不理想。
目前采用桩、核、冠系列修复,此方法既保留了尽可能多的牙体组织,又能预防继发龋。
桩、核给修复体提供垂直与水平向的支持与固位,全冠修复体使患牙增加了冠外抗力和咬合力的保护。
据研究上下颌后牙的残根和残冠经桩、核、冠修复后功能恢复的成功率可达90%以上,因此能获得较好的远期效果。
桩、核、冠修复的适应证,只要能在根管中预备出根管桩所需的空间,并能保证根尖部分根充材料的完整性,就可以进行桩、核、冠的修复。
但是,牙折裂达牙槽嵴下超过3mm者,根面部广泛龋坏,龋去净后剩余牙体组织薄弱者是桩核冠修复的禁忌证。
1 桩是插人根管内的部分,起固位作用,并支持最终修复体和传递咀嚼压力到牙根。
桩的头部与核心相连,有研究显示,只要操作得当,其10年成功率可达80%。
另一项研究表明,根管桩的平均使用寿命可高达17年。
桩的类型可分为以下两种。
(1)金属根管桩最早用于临床,现在临床仍广泛使用。
其又可分为铸造桩和预制桩,两者相比,铸造桩核是一个整体,传递咀嚼压力均匀。
根据牙体缺损大小、根管形态定制,与牙体组织密合,可保留更多牙体组织,从而提高了牙的抗折能力,有效地抵抗转动力。
但是,铸造桩的缺点是费用高,制作复杂,病人就诊时间长等。
(2)非金属根管桩有碳纤维根管桩、硅纤维根管桩,以及牙色材料根管桩。
碳纤维具有与牙本质相似的弹性模量,因此碳纤维根管桩有较好的伸展性能和更好的承受应力;它可被树脂类黏结剂黏固于牙体组织上。
残根残冠的保存治疗与修复的临床效果分析
吴春杰;郑家喜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
【年(卷),期】2011(1)14
【摘要】目的探讨残根残冠经根管治疗与冠修复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8~2010 年在门诊收治的274 颗残根残冠为研究对象,经根管治疗后行桩核冠修复,随访观察6 个月~3 年,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经6 个月~3 年随访,274 颗患牙中244 颗修复成功(89.1%),30 颗牙失败(10.9%),其中16 颗牙根出现不同程度的松动,8 颗出现龈瘘,4 颗因牙周炎拔牙,2 颗核桩因继发龋脱落.结论在严格选择适应证的前提下,残根、残冠经完善根管治疗与冠修复后可达到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总页数】2页(P71-72)
【作者】吴春杰;郑家喜
【作者单位】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医院口腔科,北京,100621;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医院口腔科,北京,1006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83
【相关文献】
1.残根、残冠的保存治疗与修复 [J], 阿米纳·吐尔逊
2.残根残冠的保存治疗与修复 [J], 庄文清;谢业伟
3.老年人残根残冠保存治疗后修复牙及牙列 [J], 谭小尧;冯辉;王蕾;萧雅一;罗智宇;
4.残冠、残根的保存治疗与修复 [J], 闻丽杰
5.残根、残冠的保存治疗与修复 [J], 阿米纳·吐尔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残冠残根保存治疗与修复利用的相关因素[1]随着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口腔保健意识逐渐增强,在口腔门诊患者中,主诉要求拔牙者已越来越少,与此相反,要求保留自然牙如残冠、残根者越来越多。
依据现代口腔医学的新观念,结合口腔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状况,我们在分析残冠、残根的临床特点、保存意义和条件的基础上,讨论有关残冠、残根的保存治疗和修复利用的相关因素。
1.1 残根、残冠的临床特点1.1.1 概念上牙齿是人体中最硬的组织,临床上有很多原因都可以引起牙齿硬组织缺损,使牙冠的解剖形态变得不完整。
当患牙冠部的组织丧失超过1/2时,可称为残冠;如果冠部的硬组织完全丧失或接近全部丧失,则谓之残根。
1.1.2 病因残冠、残根属于牙体硬组织病的范畴。
牙体硬组织病按其病源可分为龋源性和非龋性两大类。
非龋性牙体硬组织病包括牙体发育异常、牙齿损伤、牙齿感觉过敏症。
其中龋病及其继发病和牙齿损伤是造成残冠、残根的主要原因。
牙齿损伤又分为慢性损伤(磨损、楔形缺损、隐裂)和急性损伤(各种创伤)。
撞击伤或咬及硬物造成牙体硬组织大块的缺损是意外、突发的,一般难以预防。
龋病、咬合磨损、楔形缺损等形成残冠、残根的过程则是缓慢的、渐进的,可以做到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
目前临床要特别注意咬合磨损的危害性,因为它造成的牙齿残冠、残根通常涉及多个区甚至全牙列。
咬合磨损是咬合病的临床表现之一,探明并消除咬合病的病因才能延缓或中止牙齿磨损。
1.1.3 特点残根、残冠的表现多种多样,较为复杂,归纳其临床特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牙髓状况与患牙牙体硬组织缺损的程度有关,缺损波及髓腔者将相继继发牙髓、根尖周疾患。
(2)牙周状况与患牙发病时间的长短有关,在形成残冠、残根的初期,牙周组织的状况一般都比较好,但是若残冠、残根长期得不到治疗,残冠可因与邻牙的邻接关系不良、咬合创伤、不良食物流冲击以及食物嵌塞等引起牙龈炎、牙周炎,残根也将因为长期得不到咀嚼功能的刺激,其牙槽骨出现废用性的萎缩。
保留残冠 , 残根的修复治疗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残根残冠修复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详细记录了2008年3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我科治疗过的残根残冠老年人100例40颗牙齿,经根管治疗和桩核冠修复情况,通过2年的跟踪随访,观察调研以及全部复查检验临床疗效。
结果:100例老年人140颗患治疗修复体:经全部复查后;显效:90颗修复体,占64.1%比率;有效:90颗修复体,占21.4%比率;无效:15颗修复体,占11%比率;失败:5颗修复体,占3.5%利率。
总有效率达到了85.7%。
以 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残根残冠;根管治疗;桩核冠根管治疗和再核冠修复是修复残余根和冠的主要方法。
根管治疗包括清洗和消毒根管系统,以去除纸浆中受感染的物质,然后进行必要的修复。
后冠是根管和牙冠的新技术,是大面积失牙的整体修复,对残余根和牙冠治疗具有稳定的恢复效果。
本研究分析了我院治疗的老年人的残余根牙和冠牙。
本报告的内容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部资料来自于我院牙科2008年3月至2009年12月治疗的老年人残根残冠患者100例,共140颗患牙。
其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在58岁至82岁,平均(68± 6)岁。
残根有第一恒磨牙90颗,第二恒磨牙50颗,最深断根在龈下3.2mm ,牙冠大面积受损残缺。
1.2治疗方法1.2.1根管治疗所有受影响的牙齿均为x射线膜,填充根管,观察后进行治疗。
选择厚直根管作为主要的柱钉道,选择小根管作为辅助钉道。
然后将到位管的根管扩展到根根一半以上的深度。
剩余的冠被修剪,以尽可能保留大面积的冠。
固定桩锤,然后先插入桩钉根管,重新占据玻璃离子水泥胶或磷酸锌水泥固定在根管,干固体玻璃离子水泥搅拌成糊后,水泥截面增加桩锤,压缩填料,让包装材料和截面和桩锤紧密粘附,同时用玻璃离子材料修复牙齿形状,凝固后吹干,在修复表面涂上凡士林。
部分牙龈增生会影响填充物。
残根残冠在老年口腔修复中的应用分析目的研究残根残冠在老年人修复治疗中应用的效果。
方法对85例60岁以上老人的254颗残根残冠进行根充治疗,运用不同方法:制作桩核后行烤瓷全冠、金属全冠修复或树脂充填修复;树脂或银汞充填后覆盖义齿修复,对修复体的卫生、使用情况及基牙牙周健康情况进行为期2~3年的调查研究。
结果2例2颗因咬合紧牙根折断拔除,2例5颗充填物脱落,2例8颗牙龈出现炎症,3例4颗基牙发生根面龋,1例5颗牙覆盖义齿因干燥症失败,88.2%的义齿使用良好。
结论残根残冠的保存应用在老年修复中效果明显,不仅使患者免除了拔牙的痛苦,而且还可以获得良好的咀嚼效果,恢复其口腔功能,也可促进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
标签:老年患者;残根残冠;桩核冠;牙周健康;覆盖义齿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临床上患者和口腔医师都越来越重视天然牙、牙根的保留。
据调查,6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龋率78%,而其中2/3为残根残冠[1]。
随着口腔医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临床上残冠残根的保存修复范围也不断扩大。
笔者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临床上老年患者的残根残冠进行根充后行运用不同方法:制作桩核后行烤瓷全冠、金属全冠修复或树脂修复;树脂或银汞充填后覆盖义齿修复,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选择门诊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85例共254颗残根残冠,其中男50例,女35例,年龄60~87岁。
前牙147颗,前磨牙68颗,磨牙39颗。
要求所有患者临床冠龈下不超过1mm,其动度≤I°,牙周组织健康,X线检查无明显根尖周疾病,牙槽骨吸收小于根长的1/2。
根管通畅的经常规根充后观察1~2周,无症状者制作根管钉树脂修复13例(19颗)、铸造桩核烤瓷冠桥修复10例(19颗),铸造桩核金属冠修复20例(57)颗,树脂、银汞充填后覆盖义齿修复42例(159颗),其中半口或全口修复的26例。
对修复体卫生、使用情况和基牙牙周组织健康状况进行为期2~3年的观察,疗效判断标准成功:修复体完好无疼痛;自觉症状及咀嚼功能良好;根管无折裂;边缘密合无松动脱落;无继发龋坏、牙龈炎症;充填物无松动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