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沿程长江水位蓄水表.doc
- 格式:doc
- 大小:70.00 KB
- 文档页数:2
2020洪涝调研INVESTIGATION ON FLOODS IN 2020Feb.2021NO.2VOL.312021年2月第2期第31卷0引言长江中下游宜昌站至大通站干流河段长约1183.0km ,其中宜昌站至湖口站为中游河段,长约955.0km ,其间接纳清江、洞庭湖四水(湘、资、沅、澧)、汉江、鄱阳湖五河(赣、抚、信、饶、修)及其他支流入汇;宜昌站至枝城站河段长约60.8km ,属山区性河道向冲积平原河道过渡河道,枝城站至城陵矶河段(俗称荆江河段)全长约347.2km ,城陵矶至湖口站河段长约547.0km ;湖口站至大通站河段长约228.0km ,大通站受潮汐影响不大(图1)。
2012年8月,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批复了《2012年度长江上游水库群联合调度方案》,进行水库群联合调度;2019年,联合调度范围已扩展至全流域,包括40座控制性水库、46处蓄滞洪区、10座重点大型排涝泵站、4座引调水工程等在内的100座水工程,充分提高了武汉防洪调度的灵活性。
三峡工程蓄水运用以来,汛期水库拦洪削峰引起坝下游洪水过程发生一定的改变[1-3],大量学者研究了三峡水库汛期调蓄对长江中下游防洪的影响,有的学者利用数学模型计算了三峡水库不同调度方案对长江中下游洪水过程的影响[4-6],也有部分学者采用还原计算方法分析了三峡水库汛期调蓄的防洪效益[7-9]。
尹志杰等[10-11]以实时报汛数据为基础分析了长江“2012.7”“2017.7”暴雨洪水特性,认为三峡水库防洪效益十分明显。
1雨情概况根据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统计的长江流域雨情概况(图2),2020年6—8月,长江流域累计面雨量636mm ,其中长江中下游面雨量735mm ,大部分地区降雨量超过800mm ,中游干流北部部分地区超过1200mm 。
6—7月,2020年汛期长江中下游河道洪水过程及特性分析姚仕明郭小虎陈栋刘心愿(长江科学院水利部江湖治理与防洪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10)摘要: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2020年长江流域出现了历时长、范围广的强降雨过程,7月3日至8月17日,长江流域共发生5次编号洪水,长江中下游河道洪水过程及特性变化直接关系到长江流域的防洪安全。
2001年长江泥沙公报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一、概述本期泥沙公报发布长江干、支流若干主要测站(分布情况见图1)(图1缺)2001年水沙特征值及水量、沙量的逐月分布,并将2001年的特征值与上一年及多年平均值进行比较。
同时还介绍了近年来葛洲坝水库下游近坝段、荆江河段、长江口河段的冲淤变化,以及葛洲坝水库的淤积情况。
重要泥沙事件包括荆江部分河段的洲滩变化、主支汊易位、崩岸以及长江河道采沙管理。
2001年长江主要支流水文控制站的年径流量,仅岷江高场站略大于多年平均值与上年度值,其余均小于多年平均值。
年输沙量除鄱阳湖湖口站略大于多年平均值外,其余均明显小于多年平均值(多数站还小于上年度值)。
其中嘉陵江北碚站沙量减少的绝对值最大,比多年平均值减少0.97亿吨(81%)比上年度减少0.13亿吨(36%)。
根据固定断面及水下地形图计算,葛洲坝水库库区1981-2000年累计泥沙淤积量为1.22亿立方米。
葛洲坝水库下游近坝段1981-1994年以冲刷为主,1995-2000年淤大于冲。
长江口河段1998--2001年以冲刷为主,累计冲刷量为0.43亿立方米。
二、径流量与输沙量(一) 2001年实测水沙特征值干流四站2001年实测水沙特征值见表1。
与多年平均值及2000年实测值的对比见图2、图3。
表1 2001年长江干流四站实测水沙特征值屏山水文站2001年径流量比多年平均值大22%,比2000年小2%;输沙量比多年平均值小5%,比2000年小11%;含沙量比多年平均值小21%,比2000年小11%;中值粒径0.014毫米,与2000年相同。
宜昌水文站2001年径流量比多年平均值小5%,比2000年小12%;输沙量比多年平均值小40%,比2000年小23%;含沙量比多年平均值小37%,比2000年小15%;中值粒径0.008毫米,与2000年相同。
汉口水文站2001年径流量,比多年平均值小8%,比2000年径流量小12%;输沙量比多年平均值小29%,比2000年小15%;含沙量比多年平均值小24%,比2000年小4%;中值粒径比2000年小0.001毫米。
三峡水库入库流量计算方法及其对调度的影响分析陈忠贤 唐海华摘要:应用动库容原理,提出了分段库容计算水库入库流量的方法;同时就该方法对水库调度工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该计算方法理论依据充分,物理概念明确,具有普遍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入库流量;分段库容;代表水位1 前言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坝址位于长江西陵峡中的三斗坪镇。
三峡工程正常蓄水位175m,汛期防洪限制水位145 m,枯季消落最低水位155 m,相应的总库容、防洪库容和兴利库容分别为393、221.5亿m3和165亿m3。
工程建成后,防洪方面:可将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由目前的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遭遇大于100年一遇特大洪水时,辅以分洪措施可防止发生毁灭性灾害。
发电方面:可安装单机容量70万 kW的水轮发电机组26台,总装机容量1820万 kW,年发电量847亿 kW·h,对缓和华中、华东、川东地区能源紧张状况有重要作用。
航运方面:可改善长江特别是川江渝宜段(重庆—宜昌)的航道条件,对促进西南与华中、华东地区的物资交流和发展长江航运事业具有积极作用。
此外,还具有巨大的养殖、旅游等方面的效益。
因此,三峡水利枢纽是一个条件优越、效益显著的综合利用水利枢纽,三峡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
入库流量的计算是水库调度中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
水库洪水预报调度方案的编制、水库调度图的编制、水库调度经济评价以及水库洪水调节演算等都需要入库流量资料。
目前,三峡水库正处于蓄水期,其入库流量是根据静态水位库容曲线、坝前凤凰山水位、发电与泄流等资料,利用水量平衡方程反推计算得到,其计算结果存在两方面的主要问题:一是计算入库流量过程波动幅度非常大;二是这种入库流量过程实际上类似于坝址流量过程,调度过程的控制对其影响很大。
这对于防洪调度、水情查询、业务报表制定等都造成较大影响。
通过分析可知,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3个。
HEC-RAS洪水演进模型的应用王佰伟;田富强;桑国庆【摘要】上游入库洪水在三峡库区向下游传播的过程中,受到库区的调蓄作用,洪峰削减明显.同时由于区间入流的影响,库区的调蓄作用被掩盖,这为研究洪水在库区行进中所受的调蓄作用带来了困难.应用在三峡库区建立的HEC-RAS洪水演进模型,模拟1989年-2000年间209场洪水在不考虑区间入流时向下游传播的过程,并检验洪水传播时间,其中洪水波行进时间用上下游洪水过程线的时间重心之差表示.按照库区5个水文站位置将库区分为4段分别检验.将HEC-RAS模型应用于三峡水库2006年和2007年蓄水期库区水位的模拟,结果表明,蓄水期水位变化过程得到了较好的模拟,对最高水位的模拟误差可控制在0.2 m之内.并应用该模型,分析和比较了库区4个部分对洪峰的削减作用.%During the routing process to the lower reach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the peak of flood generated in the upper watershed of the reservoir decreased as the storage effeet of the reservoir. The decrease was masked by the lateral runoff from the Three Gorges Area,which hinders the research of the storage effect that the flood received. Based on the HEC-RAS flood routing model applied in the reservoir, 209 events during 1989 to 2000 were simulated. Simulated routing time was verified with the observed and recorded routing time,in which routing time was calculated by the time mome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hydrograph of the upper and lower cross section. The verification was carried out in the four pans of the mainstream, which was divided by 5 gauge stations. The model was also applied to simulate the reservoir stage during the water storage period from 2006 to 2007. The results showedthat the stage process was simulated accurately, in which the highest stage error was within 0. 2 meter. The model was then applied to simulate the flood peak decreasing in the four parts of the reservoir to analysis the storage effect difference among the different reservoir parts.【期刊名称】《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年(卷),期】2011(009)003【总页数】4页(P24-27)【关键词】三峡水库;水位模拟;调蓄;洪峰削减;洪水传播时间;洪水演进;HEC-RAS 【作者】王佰伟;田富强;桑国庆【作者单位】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4;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4;南水北调东线山东干线有限责任公司,济南2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1221 研究背景三峡水库承担着将长江上游洪水安全泄往下游的任务,了解库区洪水的特性,对于制定整个长江水系的防洪规划,保证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三峡工程的安全度汛具有重要意义。
三峡大坝至葛洲坝两坝间河段通航水流条件姚仕明;王兴奎;张丙印【摘要】采用水流数学模型对三峡大坝至葛洲坝两坝间河段的通航水流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枯水期日调节条件下两坝间河段的水面比降和流速变化均不影响本河段万吨级船队的航行条件.洪水期间大流量条件下两坝间航道水流条件十分复杂,在葛洲坝坝前水位为66.00-m、流量大于30-000-m3/s-时,两坝间的水流条件不能满足现状条件下万吨级船队的通航;随着流量的增加,通航卡口段也随之增加,主要位于水田角、喜滩上下、石牌、偏脑等局部河段.研究成果可为两坝间航线选择与航道治理提供参考.【期刊名称】《水利水电科技进展》【年(卷),期】2010(030)006【总页数】5页(P43-47)【关键词】河段;数值模拟;通航水流条件;万吨级船队;三峡大坝;葛洲坝【作者】姚仕明;王兴奎;张丙印【作者单位】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湖北,武汉,430010;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北京,100084;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北京,100084;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北京,10008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697.2川江航道地形复杂,水流湍急,险滩众多,严重制约了大吨位船舶上行。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对川江航道进行系列整治,但由于川江航道属山区峡谷河流,河宽较窄,地形复杂,水流流态异常复杂,仅通过一般整治工程难以解决大吨位船舶上行问题。
20世纪80年代,葛洲坝水利枢纽的建成运用,使水库回水段的航行条件有所改善。
但由于其属低水头枢纽,回水长度有限,不能改善回水范围以上的河段的航行条件,因此,大吨位船舶及船队仍然难以通过川江航道,影响长江上游航运事业的发展。
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前,川江航道基本处于天然河流状态,航道年均单向下水通过能力为1000万t左右[1-2]。
三峡工程已于2003年6月蓄水至135 m(吴淞高程,下同),2006年汛后抬至156m,2008年抬至172m,最终按正常蓄水位175m运行。
()工程防洪影响评价报告()水利勘测设计院二O二O年()月()日目录1 概述 (1)1.1 项目背景 (1)1.2 评价依据 (2)1.3 技术路线 (3)1.4 研究内容 (3)1.5 高程与平面控制系统说明 (3)2 基本情况 (3)2.1 建设项目概况 (3)2.1.1 工程设计布置原则 (3)2.1.2 工程总体布置方案 (4)2.1.3 等级划分、设计荷载组合、参数与设计标准 (4)2.1.4 排水系统 (5)2.2 河道基本情况 (5)2.2.1 河道概况 (5)2.2.2 河道地质条件 (6)2.2.3 水文、行洪 (8)2.2.4水文泥沙 (14)2.3 现有水利工况及其它设施情况 (15)2.3.1 防洪护岸及天仙拦砂坝情况 (15)2.3.2 主要桥梁情况 (15)2.3.3 其它情况 (15)3 河床演变分析 (16)3.1 河道历史演变概况 (16)3.2 河道近期演变分析 (16)3.2.1 河道形态变化分析 (17)3.2.2 河道冲淤量 (17)4 防洪评价计算 (18)4.1 数学模型基本原理 (18)4.1.1 模型计算控制方程 (18)4.1.2 模型方程离散和求解 (19)4.1.3 模型计算范围及边界处理 (20)4.2 数学模型验证 (21)4.2.1 模型验证计算资料 (21)4.2.2模型验证计算成果 (21)4.3 计算条件 (22)4.3.1 计算方案 (22)4.3.2拟建工程概化 (22)4.4 计算成果分析 (22)4.4.1 断面缩窄率分析 (22)4.4.2 对水位影响分析 (23)4.4.3对流速影响分析 (23)4.4.4 对流场影响分析 (23)4.5 护堤工程稳定性分析计算 (23)5 防洪综合评价 (23)5.1 与有关水利规划的关系 (23)5.2 对行洪的影响分析 (24)5.3 对河势的影响分析 (24)5.4 对现有防洪工程和其它水利工程设施的影响 (25)5.5 对其它事宜影响分析 (25)6 结论 (25)1 概述1.1 项目背景###地处重庆东部,位于长江三峡库区腹心地带,上距重庆327公里,下距宜昌321公里,是重庆东西部地区的结合地。
(完整版)防洪评价报告⽬录1 概述 (1)1.1 项⽬背景 (1)1.2 评价依据 (2)1.3 技术路线 (2)1.4 研究内容 (3)1.5 ⾼程与平⾯控制系统说明 (3)2 基本情况 (3)2.1 建设项⽬概况 (3)2.1.1 ⼯程设计布置原则 (3)2.1.2 ⼯程总体布置⽅案 (4)2.1.3 等级划分、设计荷载组合、参数与设计标准 (4) 2.1.4 排⽔系统 (5)2.2 河道基本情况 (5)2.2.1 河道概况 (5)2.2.2 河道地质条件 (6)2.2.3 ⽔⽂、⾏洪 (8)2.2.4⽔⽂泥沙 (14)2.3 现有⽔利⼯况及其它设施情况 (15)2.3.1 防洪护岸及天仙拦砂坝情况 (15)2.3.2 主要桥梁情况 (15)2.3.3 其它情况 (15)3 河床演变分析 (16)3.1 河道历史演变概况 (16)3.2 河道近期演变分析 (16)3.2.1 河道形态变化分析 (17)3.2.2 河道冲淤量 (17)4 防洪评价计算 (18)4.1 数学模型基本原理 (18)4.1.1 模型计算控制⽅程 (18)4.1.2 模型⽅程离散和求解 (19)4.1.3 模型计算范围及边界处理 (20)4.2 数学模型验证 (21)4.2.1 模型验证计算资料 (21)4.2.2模型验证计算成果 (21)4.3 计算条件 (22)4.3.1 计算⽅案 (22)4.3.2拟建⼯程概化 (22)4.4 计算成果分析 (22)4.4.1 断⾯缩窄率分析 (22)4.4.2 对⽔位影响分析 (23)4.4.3对流速影响分析 (23)4.4.4 对流场影响分析 (23)4.5 护堤⼯程稳定性分析计算 (23)5 防洪综合评价 (23)5.1 与有关⽔利规划的关系 (23)5.2 对⾏洪的影响分析 (24)5.3 对河势的影响分析 (24)5.4 对现有防洪⼯程和其它⽔利⼯程设施的影响 (25)5.5 对其它事宜影响分析 (25)6 结论 (25)1 概述1.1 项⽬背景万州地处重庆东部,位于长江三峡库区腹⼼地带,上距重庆327公⾥,下距宜昌321公⾥,是重庆东西部地区的结合地。
三峡库水位上升后奉节县城李家大沟泥石流特征及危险性评价钱灵杰【摘要】奉节县城李家大沟为长江的一级支流,上游斜侧发育5条冲沟,源头发育2条支沟,曾于2001年和2002年暴发过泥石流.通过现场的调查和工程地质测绘,对主沟李家大沟泥石流的形成条件进行了分析.对泥石流沟的分区特征进行了探讨,共分成了形成区、流通区以及堆积区.在此基础上采用泥石流沟的数量化综合评判及易发程度等级标准,对泥石流的危险性进行了系统的评价和研究,其得分为80分,为轻度易发程度级别.【期刊名称】《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5(016)002【总页数】5页(P90-94)【关键词】李家大沟;形成条件;危险性评价【作者】钱灵杰【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1.1主要研究地质灾害防治与预测。
自5.12汶川Ms8.0地震,以及2013年4月20日芦山Ms7.0级地震后,震中区特殊的地形地貌条件和地质环境引发了大量的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这些地质灾害又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条件,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研究发现在未来的10~20 a内是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活跃期,而泥石流将成为主要的地质灾害[1]。
震后泥石流活动特征主要表现为数量增多、规模变大、频度增加、临界降雨强度降低且多发育黏性泥石流[2]。
中国西南地域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条件,加之地震作用,使薄弱的地质环境受到破坏,到了地质灾害的高发期,查明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和形成特征显得尤为重要[3]。
李家大沟位于三峡库区奉节县新县城的商业、文化中心——三马山小区,地处长江左岸,为一泥石流沟。
2001年和2002年暴雨季节曾连续发生2次较严重的泥石流,泥石流携带物质淤埋路面,造成公路阻断达10 d。
新城区的建设大大改变了李家大沟的工程地质环境,也进一步增加了李家大沟泥石流的危险度,将严重威胁新城区的建设。
水电工程水库淹没处理规划设计规范条文说明水电工程水库淹没处理规划设计规范 DL/T 5064-1996条文说明水电工程水库淹没处理规划设计规范DL,T 5064,1996条文说明目次1 总则2 各规划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和工作内容3 水库淹没处理范围的确定4 水库淹没实物指标调查5 移民安置规划6 专业项目复建规划设计7 防护工程规划设计8 水库水域开发利用9 库底清理技术要求1O 水库淹没处理补偿投资概(估)算11 附则长江委信息研究中心馆藏 1水利水电工程监理适用规范全文数据库1 总则1(0(1 基本沿用SD130-84《水利水电工程水库淹没处理设计规范》(以下简称SD130-84)第1.0.1条,只增加了“必须贯彻《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
由于原水利电力部已分为水利部、电力工业部,特别根据1993年12月22日电力工业部电计,1993,567号文《关于调整水电工程设计阶段的通知》,水电工程设计阶段调整为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同步初步设计)、招标设计、施工详图四个阶段,而水利项目仍沿用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技施设计三个阶段。
加之近1O年来水库移民工作有很大的发展和加强,特别是国务院发布了《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国务院转发国家计委的《关于加强水库移民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法规;又水电工程水库淹没处理规划设计工作的任务愈来愈重,SD130-84已难以全部适应现在实际工作的要求,必须进行修订。
因此,在修订SD130-84之时,规范的名称也改用《水电工程水库淹没处理规划设计规范》。
1. 0. 2 基本沿用SD130-84第1.0.2条,只增列了“城镇迁建”的规划任务,并在文字表述上有所改进。
1. 0. 3 沿用SD130-84第1.0.4条,只是将其中“水库移民征地问题”改为“水库淹没损失问题”,以概括当前水库淹没涉及的对象更加扩大了。
1(0(4 基本沿用SD13O-84第1.0.3条。
三峡工程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影响的统计分析哈尔滨理工大学舒印、贾云铜、李相敏摘要本文利用长江中下游地区各观测站1960-2010年逐日降水量、日平均气温计算各站逐日的旱涝指数,并设定干旱、洪涝灾害的标准,通过数据处理得到三峡工程建设前(1960-1994年)和一期建设完成后(1998-2010年)各观测站旱涝指数超过标准值的天数,根据统计学原理,该天数变量服从二项分布,因此将研究问题三峡工程是否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有影响转化为二项分布参数的检验问题,即比较三峡工程建设前后各地区旱涝指数超过标准值发生的概率是否有显著差异。
对于二项分布参数的检验问题,有很多种方法:渐近正态的方法、Bayes方法、Fiducial方法等,其中Fiducial方法是在20世纪30年代由Fisher首先提出的,目前已被广泛应用。
但因其Fiducial分布的不唯一性,使得它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如何选定良好的Fiducial分布,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文献[20]对于二项式分布的参数给出了一个较好的近似Fiducial分布。
本文据此渐近Fiducial分布,利用计算机模拟出参数函数的渐近Fiducial分布的分位点,按照Fiducial方法的原理推导出二项分布参数的检验问题的拒绝域。
进一步将其应用于“三峡工程的建设是否导致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的加重”这一课题的研究分析,最后本文对此做出了科学的评价。
关键词:Fiducial方法;旱涝指数;三峡工程;二项分布目录摘要 (1)一、引言 (3)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目的 (3)二、文献综述、数据来源与处理 (4)2.1 文献综述 (4)2.2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5)三、旱涝指数 (5)3.1 Z指数 (5)3.2 Z值的分析 (7)3.3 旱涝程度的标准值 (9)四、统计模型 (12)4.1 参数的Fiducial分布 (12)4.2 参数的Fiducial检验 (14)五、三峡工程对旱涝灾害影响的分析 (16)5.1 检验结果 (16)5.2 结果分析 (17)六、结论及评价 (17)参考文献 (18)一、引言1.1 研究背景三峡工程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工程,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型工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