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三峡库区水位变动期船舶安全航行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6
船舶航行安全措施1、安全措施1.1、枯水期船舶航行安全措施1.2、枯水期各船要清舱、减载、控制油水存量,减少本船吃水。
当渝水位2米以下,各船舶应保证有足够的剩余吃水。
通过浅槽减车时,车速的大小,用车时机要掌握恰当。
航行中、下游要注意收阅航道通告和天气预告,浅槽航行要观察水纹、听水声,做到及时松车、防止吸浅。
航道宽度和水深不够时,要果断扎槽或采取另外措施,切忌盲目航行。
1.3、航行中要注意收听气象预报,观察气候变化,发现有雾兆,应果断采取锚泊扎雾,绝对不能侥幸盲目航行。
泊港或中途宿夜,必须加强联系,气候好转后方可发航,尤其是锚泊川江雾区上、下航段,更不得发航过早。
1.4、严格执行《长江上游南津关至羊角滩控制河段安全管理规定》中现在存在的航段的规定及《枯(中洪)水期不准会船地段和等让水域的规定》,严禁违章抢航、抢槽、抢靠码头,充分估计大型船舶和地方小型船队的操纵困难,及早采取避让措施。
1.5、渝水位1.5米以上柴盘子牛肋巴穿浩,水势扫弯力强,船舶按常规应当考虑走王家滩,进槽前应加强同羊旺子、骑马桥信号台的联系,若王家滩槽口有上水船,应及早采取减速措施,必要时在周家碛碛脑掉头稳舵等候。
1.6、渝水位1.5米以下,走柴盘子要指定技术熟练二副执舵,大副监舵,必要时大副执舵,专人操车,船长亲自引航以确保安全。
1.7、航行中、下游船舶要按时收听气象台的风讯预报和天气预报,有大风预报时船舶应充分估计自身的抗风浪能力,做好必要的应急措施,必要时早选择锚地扎风,防止盲目冒进,造成海损、货损事故。
1.8、入冬前提前做好防冻防滑准备工作,特别是航行中、下游船舶,要提前包扎管系,做好防冻防滑工作。
1.9、正确估计本船的过滩能力,必要时做好助拖、邦拖或扎水的准备。
2、中水期船舶航行安全措施2.1、枯、中水位交替,水位时涨时落,不稳定,要按枯水航法操作。
接班前认真备课,注意碍航礁石高度,按规定过河点过河,行经溪口、碛尾和有暗浅或内拖水航段应保持较开距离。
摘 要:为进一步了解汛期两坝间水位流量变化规律,现根据近年两坝间洪水期6月1日至9月30日8时水位、流量、流速流向观测资料等进行分析,根据结论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两坝间船舶通航安全。
关键词:三峡—葛洲坝;洪水期;流量;流速中图分类号:U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21)02-0152-04浅析三峡—葛洲坝洪水期水情及通航管理措施崔冬蕾,徐云航,田弟一(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湖北 宜昌 443002)DOI 编码:10.13646/ki.42-1395/u.2021.02.0621河道概况三峡大坝-葛洲坝水利枢纽两坝间河段,上起鹰子嘴,下至葛洲坝枢纽三江航道上游王家沟,长约38km,河段内大部分位置横断面多呈“U”字型或“V”字型,非汛期呈水库特性,流态好,流速小,通航条件良好,枯水期最小维护水深4.5m。
中、洪水期过水断面面积增加有限,大流量时呈天然河道特性,3W 流量最大流速3.00m/s,3.5W 流量最大流速3.39m/s,4W 流量最大流速4.02m/s。
流量越大,平均流速越大,滩段比降在3.0‰以上,部分河段流态紊乱,通航条件差,对船舶上水航行形成一定的困难。
2研究葛洲坝与三峡大坝出库调控相关关系现对2014年至2018年两坝间洪水期6月1日—9月30日8:00 水位、流量资料进行分析,从而初步了解汛期两坝间近坝段水位流量关系。
2.1比较三峡大坝与葛洲坝汛期下泄流量通过收集2014年至2018年汛期 8:00三峡大坝与葛洲坝 的实时下泄流量,比较两坝水利枢纽在汛期流量联合梯调的具体关系,具体见下图1~5。
图1 2014年两坝下泄流量过程线图2 2015年两坝下泄流量过程线图3 2016年两坝下泄流量过程线图4 2017年两坝下泄流量过程线图5 2018年两坝下泄流量过程线2.2三峡大坝与葛洲坝下泄流量差异具有代表性的时段分析图1~5及表1可知,2014年至2018年汛期,三峡大坝下泄流量和葛洲坝下泄流量过程趋势相同、流量过程线基本重合,除个别情况两坝下泄流量数值相差10%以上,总体上看葛洲坝下泄流量略大于三峡出库流量,考虑到降雨等径流作用和黄柏河的汇流作用,此数值差异在汛期两坝间大流量下,可以忽略,因而可认为:汛期三峡大坝与葛洲坝泄流调控是同步调控。
随着三峡大坝蓄水和重庆至宜昌干流水道及部分支流航运条件的改善,游船业的发展将成为三峡地区旅游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
因而,游船的安全就显得十分重要。
游船安全是指游船旅游活动中各相关主体的安全现象的总和。
它包括游船旅游活动中各个环节的安全现象,包括游船旅游活动中涉及到的人、游船设施设备、游船旅游环境的安全,也包括游船旅游活动中安全的概念、安全意识、安全思想、安全防控、保障、管理等内容。
从游船旅游的整个活动过程来看,游船安全又分为食品安全,消防安全,航行安全,游览安全。
一、长江三峡游船食品安全1.游船食品安全问题分析。
游船食品安全问题是指因游船餐饮的操作不当或因违规经营,造成食品卫生问题如食物变质、过期、不洁净等,可能诱发游客的疾病或导致食物中毒,引起肠道感染、恶心、呕吐、腹泻等。
如:2010年10月23日,“长江观光2号”游船停靠在朝天门九码头,11名游客因食用游船提供的食物,出现腹泻、呕吐等不适症状,被送往市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
经卫生监督所和食品药品监督部门调查发现,该游船厨房卫生条件欠佳,而且食物存储管理不善,生熟食混放。
2.游船食品安全问题的预防措施。
(1)首抓食品原料供应,所有原材料必须是未受污染和不带致病菌。
保障三峡游船食品安全,解决食物原料的源头问题非常关键,需要政府加强对农民正确施肥观和施肥技术的培训,严格控制高度农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并加强对动植物产品的质量检验,杜绝一切污染超标的食物原料进入游船。
(2)原材料的储存必须在卫生许可条件下进行。
(3)食品和饮品的生产制作过程必须符合有关规定的卫生条件。
(4)开展人员培训,增强保障水平。
对有从事饮食工作倾向的人员及时登记,组织体检、卫生知识培训。
对符合要求者及时颁发健康证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规范员工操作,提高从业人员的卫生意识。
(5)游船餐饮设施设备必须符合卫生标准。
各级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应严格要求各游船企业配备完善的食品加工基础设施设备,尤其是要配备先进的净水设备,保证水质,加强日常卫生监督,提供健康的卫生条件。
三峡水库回水变动区廖家凼码头水域条件分析邓宇中;张晓明;胥润生【摘要】廖家凼码头2个泊位,位于长江三峡水库回水变动区河段,且受码头上游附近苦竹背石梁突嘴的影响,码头水域条件复杂.通过分析码头工程河段的河床演变、码头前水域条件及码头工程对通航条件的影响,提出分时段限制码头泊位停靠船舶的安全措施.主要结论为:码头工程河段河势航槽稳定;枯水期每年11月至次年4月底,三峡水库维持较高水位运行,码头水域条件良好,码头泊位最多可停靠2排船舶;每年5-10月,码头工程河段处于天然河道,码头水域条件较差,码头泊位最多可停靠1排船舶;发生洪水时,码头上游附近苦竹背石梁突嘴以下约100 m范围内水势流态复杂,影响码头上游泊位船舶的停靠和出港航道安全,因此,汛期6-9月,码头上游泊位禁止停靠船舶.【期刊名称】《水运工程》【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5页(P72-76)【关键词】三峡水库;回水变动区;码头工程;河床演变;水域条件;安全措施【作者】邓宇中;张晓明;胥润生【作者单位】重庆交通大学西南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重庆400016;重庆交通大学西南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重庆400016;重庆交通大学西南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重庆40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651廖家凼码头位于重庆市南岸区长江右岸,下距宜昌航道里程646.0~646.2 km,上距重庆嘉陵江与长江汇合口朝天门航道里程约13.7 km。
码头结构形式采用实体斜坡趸船码头,设计低水位158.3 m(吴淞高程,下同),设计高水位190.8 m,停靠1 000吨级油船,2个泊位,占用岸线200 m,装卸柴油和润滑油、丙类油品,年吞吐量23万t,泊位间距满足规范[1-2]要求,港址选择和岸线利用符合重庆市港口总体布局规划。
2007年进行廖家凼码头工程可行性研究[3],2013年建成下游泊位,已投入使用,上游泊位分期缓建。
廖家凼码头工程河段处于长江三峡水库回水变动区,具有天然河道和库区河道的双重特性,水流条件及泥沙淤积复杂。
长江三峡大坝-葛洲坝水域船舶分道航行规则第一条为保障长江三峡大坝-葛洲坝水域船舶航行安全,提高枢纽通航设施运用效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在长江宜昌镇江阁与孝子岩连线(长江上游航道里程4.5千米)至三峡大坝上游禁航线(长江上游航道里程49.1千米)水域间(以下简称“两坝间”)航行、停泊、作业的船舶,应遵守本规则。
第三条在不影响他船安全航行的情况下,下列船舶可不受本规则有关航路条款的限制。
(一)正在执行公务的船舶;(二)正在进行搜寻救助的船舶;(三)经海事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船舶。
第四条两坝间分道航行实行洪水期和非洪水期航行规定。
洪水期,船舶实行双向通航,并设置横驶区。
非洪水期,船舶实行各自靠右航行。
第五条三峡海事管理机构(以下简称“海事管理机构”)负责本规则的监督实施。
第六条两坝间通航水域分为通航条件受限制航段、横驶区、沿岸通航带、三峡水利枢纽通航设施、葛洲坝水利枢纽通航设施及一般航段。
(一)在长江鲤鱼潭(长江上游航道里程22千米)至大沙坝(长江上游航道里程25.5千米)水域设置通航条件受限制航段。
(二)洪水期,设置两处横驶区(见附表一)。
(三)在长江葛洲坝上引航道口门(长江上游航道里程9.8千米)至野人沱(长江上游航道里程14.9千米)右岸水域设置沿岸通航带。
(四)三峡水利枢纽通航设施包括双线五级船闸及其上、下引航道(长江上游航道里程49.1-39.5千米)。
(五)葛洲坝水利枢纽通航设施包括大江一号船闸及其上、下引航道(长江上游航道里程9.8-4.5千米),三江二号、三号船闸及其上、下引航道(长江上游航道里程11-4.5千米)。
(六)两坝间除通航条件受限制航段、横驶区、沿岸通航带、三峡水利枢纽通航设施、葛洲坝水利枢纽通航设施以外的航段为一般航段。
第七条船舶应按照下列规定选择航路航行。
(一)洪水期船舶在一般航段内应按照附表一规定的航路航行,会遇时应保持安全距离。
长江三峡库区船舶定线制规定长江三峡库区船舶定线制规定(202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维护长江三峡库区水上交通秩序,改善通航环境,保障船舶航行安全,促进航运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凡航行、停泊和作业于三峡大坝上游禁航线(距宜昌航道里程49.1千米)至李渡长江大桥下沿线(距宜昌航道里程547.8千米)之间水域(以下简称“三峡库区定线制水域”)的船舶,均应遵守本规定。
进行航道维护和搜寻救助的船舶以及经海事管理机构批准的其它船舶,在不妨碍他船安全的前提下,可以不受本规定的航路条款限制。
第三条三峡库区船舶定线制遵循各自靠右航行、减少航路交叉及过错责任原则。
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海事局及其所属分支机构、派出机构(以下简称“海事管理机构”)负责本规定的监督实施。
第二章航路第五条左岸一侧通航分道为上行船舶航路,右岸一侧通航分道为下行船舶航路,航道中心线为上、下行船舶通航分道的分隔线。
蚕背梁(丰都水位147.0米以下)、塘土坝和黄花城水域,北漕为上行船舶通航分道,南漕为下行船舶通航分道。
第六条在部分航段的通航分道外侧设沿岸通航带(附录1),仅供渡船和短途客船逆相邻通航分道船舶流向航行。
第七条支流(汊)左岸一侧为干流驶入支流(汊)河流的船舶航路,右岸一侧为支流(汊)河流内驶入干流的船舶航路。
1第三章航行与停泊第八条船舶应在规定的航路内航行。
第九条船舶在通航分道内应当尽可能远离分隔线航行,并与在附近沿岸通航带航行的渡船和短途客船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第十条渡船和短途客船在沿岸通航带航行时应尽可能靠本船左舷一侧航行。
渡船和短途客船航行方向与相邻通航分道的船舶流向一致时,应使用相邻的通航分道。
第十一条受限船舶通过通航条件受限制的航段(附录2),应当在规定地点及早联系,并尽可能靠本船右舷一侧航行。
禁止受限船舶间在通航条件受限制的航段会让。
第十二条船舶通过警戒区(附录3),应当加强了望和通信联系,谨慎驾驶。
影响船舶安全航行的因素分析【摘要】本文围绕影响船舶安全航行的因素展开分析,首先从天气因素、海况、船舶设备状况、人为操作因素和航道条件等方面进行具体探讨。
通过分析不同因素对船舶安全航行的影响,结合实际案例和数据,得出船舶安全航行的综合因素及建议措施。
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目的在于加强对船舶安全航行的认识,提高船舶安全性和航行效率,保障航行人员和船舶财产的安全。
未来研究可从更多细分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提高航行安全水平,为船舶行业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关键词】关键词:船舶安全航行、影响因素、天气、海况、船舶设备、人为操作、航道条件、综合因素分析、安全航行措施、未来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船舶安全航行一直是航海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增长,船舶数量和负载量也在持续增加,船舶安全问题变得愈加突出。
各种因素可能会对船舶的安全航行产生影响,包括天气因素、海况、船舶设备状况、人为操作因素以及航道条件等。
了解这些影响因素并进行分析,有助于提高船舶的安全性,减少船舶事故的发生。
对船舶安全航行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海上贸易和航运活动日益频繁,船舶航行的复杂性和挑战性不断增加。
深入研究船舶安全航行的影响因素,找出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隐患,制定有效的安全措施,是保障船舶航行安全的关键。
通过对船舶安全航行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和探讨,有助于提高船舶航行的安全性和效率,为航海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本文旨在对影响船舶安全航行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提高船舶航行的安全性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分析影响船舶安全航行的各种因素,探讨如何提高船舶安全性和减少事故发生率。
通过对天气因素、海况、船舶设备状况、人为操作因素和航道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进行系统性研究,找出船舶安全航行的关键因素。
通过总结现有研究成果,提出对未来船舶安全航行研究的新方向和新思路。
三峡船舶过闸计划三峡大坝是中国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之一。
它位于长江三峡之间,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交通枢纽。
三峡大坝的建设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清洁能源,也改善了长江航运条件。
船舶过闸计划是确保船舶安全通过三峡大坝的重要措施之一。
首先,船舶过闸计划必须严格遵循大坝管理部门的规定和指引。
在三峡大坝附近,有专门的管理部门负责船舶过闸的安排和监督。
船舶必须提前向管理部门提交过闸计划,并按照指定的时间和路线进行航行。
这样可以避免船舶之间的交通冲突,确保过闸过程的顺利进行。
其次,船舶过闸计划需要充分考虑水文情况和船舶自身条件。
由于长江水位和流速变化较大,船舶过闸计划必须根据实际水文情况进行调整。
此外,不同类型和尺寸的船舶在过闸过程中也有不同的要求。
因此,船舶过闸计划需要充分考虑水文预报和船舶自身特点,确保船舶安全通过大坝。
再次,船舶过闸计划需要与其他航行计划协调一致。
在三峡大坝附近,有大量的船舶和航行计划需要协调。
船舶过闸计划必须与其他航行计划相互配合,避免造成交通拥堵和安全隐患。
此外,船舶过闸计划还需要考虑大坝的通航时间和限制,以及其他相关的航行规定,确保船舶安全通行。
最后,船舶过闸计划需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航行和过闸的方式也在不断改进和更新。
船舶可以利用卫星导航系统和自动控制设备,提前获取水文信息和大坝通航条件,制定更加精准和安全的过闸计划。
同时,大坝管理部门也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对船舶过闸计划进行实时监控和调整,确保船舶安全过闸。
综上所述,船舶过闸计划是三峡大坝航行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
通过严格遵守管理规定、充分考虑水文和船舶条件、与其他航行计划协调一致、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可以确保船舶安全通过三峡大坝,促进长江航运的发展和繁荣。
希望相关部门和船舶管理者能够重视船舶过闸计划,共同努力,确保长江航运的安全和畅通。
浅析三峡库区水位变动期船舶安全航行
【摘要】随着三峡工程的建成,三峡水库蓄水至175米,库区600多公里长江主干道通航条件明显改善。
但在回水变动期通航环境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本文通过分析回水变动情况下的通航环境变化和影响,阐述这一特殊时段船舶安全航行应对措施与对策。
【关键词】库区水位船舶安全
【作者】彭锦辉
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600多公里水面变宽,大量碍航礁石淹没,水面比降和流速减小,通航条件明显改善。
同时,根据三峡水库运行规则,每年洪水期前,水位将消落至145米运行,枯水期前,水库蓄水至175米。
库区水位蓄涨和消落的期间被习惯称为回水变动期。
库区的水势流态受水库蓄水与消落的影响,通航环境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船公司、船舶和船员以及有关主管机关必须采取相应对策,确保船舶航行安全
三峡库区水位变动期通航环境的复杂性
库区水位变动期,通航环境主体改善和局部变化,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支汊河流增加的同时,支汊可航行距离呈动态变化。
蓄水前的溪沟随水位的上升,水面变深、变宽,通航支(汊)河流迅速增加,已达到106条,一些支流延伸30至60千米,具备通航能力或提高了航道等级的支流增加到74条,新增通航里程2000多公里。
主要通航支汊河流有香溪河、沙镇溪、东壤溪、神农溪、小溪河、无夺溪、大宁河、大溪、梅溪河、磨刀溪、汤溪河、小江、苎溪河等。
随着支(汊)河流的通航,一些货船进出支(汊)河口,干支交汇
水域航行船舶密度更大,交叉会让频率提高。
当水位开始消落时,支流水深逐渐变小,船舶在支汊可航距离缩短。
(二)通航环境总体改善,但局部河段影响通航安全的因素时有出现。
三峡水库经历了135、156、175三次蓄水,每一次蓄水,都使三峡库区的通航环境得到改善。
但是随着蓄水与消落的动态进行,局部河段出现一些变化。
一是沿岸礁石淹没与露出交替,明礁与暗礁互相转化,部分河段裁弯取直,原己航行习惯的两岸参照物呈变化之势,局部水域形成新的河弯,河岸岸形变化极大。
二是随着蓄水和消落,河岸泥沙被侵蚀与冲刷,露出岩石基岸,可供船舶抵岸停泊或抢滩地点减少。
三是成库后,流速缓慢,呈静态平湖,水体净化能力变差,白色污染物、油污难以清除。
尤其水位抬升期,水面上的漂浮物明显增多,受风向、流速等影响,会由原来的回水区域向局部聚集,扩散变为带状漂浮物,特别是半沉半浮的悬浮物,对船舶安全航行构成危险。
四是水位抬升后,桥梁、过江架空电缆垂直净空变小,影响航道通航尺度。
(三)部分河段由水库与自然河段交替转换。
经过理论高程计算及实际实际蓄水观察,三峡水库水位145米水位时,回水至重庆丰都,水位处于175米时,库区回水至重庆港。
当水位回落时,重庆丰都以下依然是库区航段,丰都以上水域却由水库河段向自然河段转变,航道条件依然较差。
也就是说,三峡库区呈现出库区航段、回水变动段、自然河段并存并相互转换的特点。
当水位大幅下降,通航环境日渐变化,回水变动区及以上河段水位退幅明显,山区河流航道狭窄、滩多流急、水流紊乱的基本特征逐一恢复。
(四)可能导致灾害性事故发生的恶劣气况增多。
三峡水库蓄水过程中,库岸的水文地质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原先的自然平衡条件遭受破坏,岸坡表层岩土体一般结构较松散,加之蓄水后的波浪淘刷,易产生浸泡崩解、剥离,从而
引起岸坡稳定性的变化,一旦水位消落库岸失去水位顶托,加之消落期正值雨水多发时段,雨水对库岸冲刷,导致局部滑坡险情、坡岸崩塌时常发生。
湖北省巴东县长江干线辖区滑坡险情就有10处,水位消落时滑坡变形有加剧趋势。
2008年11月23日和2009年5月18日,巫山县龚家坊两次发生滑坡,5万方土石方下垮。
2009年2月21日07:30时,巴东县红石梁滑坡体前沿部分有约5000立方米下滑到水中。
目测崩塌方量约1.5万方。
另外,船舶停泊区、航道航标的变动,局部水域风、雾的增强均需重新认识和适应,蓄水后水库内波浪增大,特别是深水船经过后,沿途波浪力大,持续时间长,给航行、停泊船舶的正常操作造成一定的困难。
水位变动期船舶安全航行三峡库区的难点
经过几年的实践来看,水位变动期船舶安全航行三峡库区的难点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水位变幅大,船舶不易适应。
三峡水库水位上涨或消落时,水位变幅近30米,水沫线、岸形持续变动,船员原先熟悉的两岸参照物也发生变化,当船员对各水位时的航行条件不熟,或者对特别岸形、礁石疏于注意时,极易造成船舶搁浅、触礁以及触岸险情。
2008年6月25日15∶20时,“江南23号”货船在黑石子(长江上游里程约132公里处)发生搁浅。
同年7月31日,“鄂荆州货渝运588”载煤880吨,在打卦石水域(长江上游里程约130.5公里处)触礁,船艏右尖舱破损进水。
两起险情主要原因是当班驾驶员未充分考虑到水位回落通航环境的变化,对水域航道不熟悉,船舶岸距过近。
(二)航标设臵不可能与水位随时同步,船舶了望存在困难。
回水变动期,受三峡调度部门控制,水位每天上涨或
下落,航标设臵以水位为依据,滞后于涨(落)到某一水位时间,船舶需要根据涨落情况留足安全距离。
另外,蓄水后,大坝至重庆木洞航道的塔标,受水位落差极大的影响和船舶顶蓬甲板的遮敝,船舶航行尤其夜航的了望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汊河船舶航行难,河口避让难。
部分原本通航的支汊河流随着水位变化,航宽和水深相应变化,加上大多支汊河流航道等级未进行论证,且未设臵航标及安全标志,船舶进入该水域易发生触礁、搁浅事故。
另外由于蓄水滋生了一些五小船舶,原本在支汊河流中作业,但随水位的变化,“五小”船舶被迫进入干线作业,这类船舶适航性能和抗风浪能力差,冒险航行现象时有发生,当这些船舶频繁进出支汊河口,与顺干流航行船舶的航路交叉,给航行船舶避让造成困难,易造成浪损、碰撞事故发生。
如巴东县小溪河(干线支流),修建有大型的煤炭出口码头,设计年吞吐量近100万吨。
但由于航宽受限,船舶进出操纵难度大。
海事部门加强了宣传和管理,实行了船舶进入小溪河报告和限航制。
水位变动期航运安全应对措施与对策
目前,三峡工程全面竣工,三峡水库航运安全至关重要,特别在每年的水位变动期,必须采取相应对策,确保过往船舶安全,真正发挥黄金水道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一)船舶所有人经营人应加大投入,加强船舶航行安全设备的配备,配足适任船员。
特别是雷达、GPS等重要的助航设备的配备,便于船员安全驾驶。
配足适任船员,避免船员过疲劳。
要制定水位变动期防触礁、碰撞等情况的应急预案,根据船舶营运特点研究制定库区航行操作指南和注意事项,加强船员安全技能培训,提高船员安全意识和操作水
平。
(二)航行船舶、船员在船舶航行中,及时获取水位变动及航道、航标变化信息,且注重信息传送的及时和有效。
及时收集和掌握不同水位河床、岸形、碍航物情况,提前做好防范。
正确应用助航设备,随时保持高度戒备,正确了望、谨慎操作,留足足够的船舶岸距。
交接班时,确实做到交清接明,互相提醒。
及时收听海事机构发布的航行通告,密切关注各滑坡体信息,远离滑坡体航行。
(三)海事部门加强对重点水域、岸咀、桥粱、渡口实行驻点监控,并及时发布航行通警告,防患于未然。
对助航设施配备不到位或配臵较低的船舶,加强现场检查夜间禁止其航行。
针对库区水位消落和地质灾害的特殊性,依托巡航救助基地和社会水上救助力量完善水上救助系统,定期展开水上救助演习。
加大船员技术培训力度,从特殊培训、考前培训、换证培训、日常培训、实操培训上入手,对库区水位消落安全要领及知识进行重点培训和教学,提高船员操作技能。
要尽快调整156米运行时的停泊区,对175米运行时的库区停泊区进行规范。
加强巡航检查力度,大力打击违章冒险航行、船舶超载、配员不足、非法载客、违反定线制规定等违法行为。
(四)航道部门应组织专家重新修正航道图,重新对航标配布、碍航位臵、碍航程度及航段水势流态变化及时修正并予以公告。
及时调整岸标和浮标,特别要为塔标设臵辅助标志,正确、有效指引船舶安全航行。
对三峡库区碍航物如礁石、岸嘴及时进行标识,对支流航道等级进行评估,核定不同水位的航道等级,设臵助航标志。
(五)乡镇政府、航务管理部门及时加强“五小”船舶管理,规范市场准入行为,杜绝“三差两难”的“五小”船舶进入长江干线航行。
船舶GPS系统生产单位尽快研究开发电子海图,根据三峡库区水位变动情况,及时更新电子海图,
正确引导船舶安全航行。
(六)水位调度部门及时向社会公示每日水位变动的准确信息,过往船舶根据每日水位变动幅度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参考】
1、《三峡水库2008年试验性蓄水至172米水位后消落期调度运行方案》,
2、交通部关于颁布实施《长江三峡库区船舶定线制规定(2005)》的通知(交海发[2005]486号,2005年11月1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关于实施《小型船舶船名标志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海船舶[2007] 86号,2007年3月2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海事局关于印发“五小”船舶安全管理指导意见的通知(长海船舶[2007] 305号,2007年10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