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水位数据资料(201109-20111231)
- 格式:xls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3
三峡水库与鄱阳湖水位的关系先贴几张图:这第一张是2010年1月1日到2011年6月24日三峡水库的水位变化图。
这是2010年8月1日到2011年6月24日三峡水库入库流量和出库流量的变化图。
这是鄱阳湖2010年9月的水位变化图,其中星子水位站代表湖内水位,湖口水位站代表鄱阳湖口处长江的水位。
鄱阳湖2010年10月的水位变化图找这些数据费了我不少工夫,如果大家能看到图,再往下讨论。
说明:前两张图是我从三峡公司找到的数据,自己做的图,选取的时间点是每日20时,不是平均值。
这个数据与平均值有一定误差,但算平均值比较麻烦,谁有兴趣自己去算。
其中水位、入库流量与平均值差别不大,出库流量差别较大,20时的出库流量可能因为是夜晚用电高峰期,多数是每日的高值,低值一般要低500-1000,每日都不大同。
我在做两曲线比较时做了往下调整,依据是11、12两个月水位保持平稳,所以出、入库线在11、12两个月基本重合。
但在某一天或某几天的时间段中可能还有较大误差,但不影响总的趋势。
讨论问题应该以第一张水位变化图为准,水位上升说明出小于入,是在蓄水;水位不升不降说明出基本等于入,来多少放多少;水位下降说明出大于入,水库在放水或叫往下游补水。
后两张图是九江水文局公布的,还有许多,但不全。
找不到洞庭湖的水文数据,所以无法针对洞庭湖讨论,不过应该与鄱阳湖类似,区别在于鄱阳湖口的长江水位还有洞庭湖、汉水的补充,汉水不影响洞庭湖口的水位。
今年鄱阳湖的最低水位并不是近年最低这些数据都是从九江水文网上找到的。
九江水文网比三峡集团网站好的地方是有一些水位变化曲线图,不好的地方是介绍比较概略,而且不全。
从2010年1月开始的图比较全,但2010年8月的图是错的,与9月份的完全一样,但这张图很明显可以看出是9月的,与7月的图接不上。
2010年1月以前的就是断断续续的,有的月份没有,最早的图是2005年的。
全部数据中有的有月最高、最低、平均水位,有的缺其中一部分。
三峡水库蓄水后上下游站水文资料整编优化分析赵蜀汉;香天元;赖厚桂【摘要】随着江河各类水利工程的大量新建,涉水工程对水文站网的测验及资料整编的影响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当前水文测验及资料整编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三峡水库蓄水前后上下游站水位-流量关系扣单断沙关系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蓄水后库区、坝区、坝下游各测站的流量、泥沙测验及资料整编优化方法.采用优化后的整编方法,可使区域各站的水文测量精度及成果准确性明显提高.【期刊名称】《人民长江》【年(卷),期】2012(043)023【总页数】5页(P18-21,32)【关键词】水文站网;流量;水文测验;资料整编;三峡水库蓄水【作者】赵蜀汉;香天元;赖厚桂【作者单位】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湖北武汉430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321 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水利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不少水文站由于受水利工程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原天然条件下的水文测验环境和条件发生了改变。
特别是对于某些大中型的水利工程,仅靠变更或迁移测验断面等传统手段,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1-2],因此,研究涉水工程对水文监测与资料整编的影响,是水文测验工作中的重点与难点。
三峡工程是长江中上游段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
大坝位于三峡西陵峡内的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并和其下游不远的葛洲坝水电站形成梯级调度电站。
自2003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后,三峡工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上下游下垫面的状况以及水文站所在局部河段的水沙特性和测验条件,测站的控制代表性和水文资料的一致性遭到破坏。
因此,三峡水库蓄水后,对水文测验的资料整编进行优化,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工作。
2 研究区概况2.1 河道特性三峡水库库区干流河段流经地势高峻、山峦起伏的高山峡谷区。
重庆至宜昌长约660 km,平均比降0.18‰,俗称川江;其间奉节至宜昌段长约200 km,流经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峡谷,又称峡江。
宜昌以下,干流进入中下游冲积平原,两岸地势平坦,湖泊众多,沿岸建有完整的防洪堤,水面坡降平缓,宜昌至湖口平均比降0.03‰。
三峡水库的正常蓄水位、防洪限制水位、枯水期最低消落水位点击量:963回复数:0 举报人杰地不灵发表于2011-05-17 13:32:37三峡水库有三个特征水位:正常蓄水位、防洪限制水位和枯水期最低消落水位(见图7)。
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水位均为海拔高程,故在书写时均不再注明"海拔高程"四个字,三峡水库的水位采取的是以上海吴淞口海平面为零点的"吴淞高程"。
图7三峡水库三个特征水位示意图一、正常蓄水位三峡水库在正常运用情况下,为满足兴利除害的要求而蓄到的最高蓄水位叫做正常蓄水位。
初步设计阶段,长江委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确定的"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建设方案及最终正常蓄水位为175米的基础上,又重点研究了172米、175米、177米三个方案。
正常蓄水位愈高,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愈大,但水库淹没及移民数量愈大,泥沙淤积愈难处理,投资愈多,对库区生态与环境的晦气影响愈大。
三个正常蓄水位方案的比较结果符合上述规律,但没有大的实质不同。
考虑到175米正常蓄水位方案是论证阶段经有关专家组、有关部分和地方反复研究,一致推荐的,又经国务院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并经国务院批准的,因此,初设阶段仍推荐采取175米正常蓄水位方案,相应的三峡水库总库容为393亿立方米。
二、防洪限制水位水库在每年汛期允许兴利蓄水的上限水位叫做防洪限制水位,也叫汛期限制水位,也是水库在汛期防洪运用时的起调水位。
在同样的正常蓄水位条件下,防洪限制水位愈低,防洪库容愈大,使防洪调度有更大灵活性;对水库排沙愈有利,从而对库尾回水变动区航道也有利;但减小了汛期的发电水头,对发电晦气。
初设阶段,长江委也在可行性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140米、145米、150米三个方案。
140米方案虽有246亿立方米防洪库容,但汛期发电量约损失30~38亿千瓦时,机组出力降低约9%。
150米方案,在水库运行初期对库尾泥沙淤积影响不大,但随着水库运用时间的延长,高于145米方案,重庆河段的累积性淤积将增加,工程整治措施的难度有所增大。
三峡蓄水初期近坝区水质要素变化分析马琳;叶绿;高千红;樊云【摘要】以2009 ~2011年5~6月间,近坝区的庙河断面和出库对照黄陵庙断面水温观测资料为分析对象,结合水质监测数据,较为系统地分析了近坝区水温垂线动态变化,及其与水质监测指标变化的关系,初步探讨了近坝区庙河断面温度变化对水质要素的影响.经分析得出,庙河断面中泓垂线上下表现出明显的水温分层差异;水温分层出现的温跃层有所提升;水温跃变期间,现有水质监测参数总体上受影响不大.【期刊名称】《水利水电快报》【年(卷),期】2012(033)007【总页数】3页(P68-70)【关键词】蓄水期;坝区;水质变化;变化分析;三峡水利枢纽【作者】马琳;叶绿;高千红;樊云【作者单位】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三峡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湖北宜昌443000;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三峡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湖北宜昌443000;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三峡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湖北宜昌443000;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三峡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湖北宜昌44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321 概述三峡水库自2003年6月蓄水至135 m运行后,2006年9月再次蓄水至156 m运行,2008年10月蓄水至172 m,2010年10月26日,其试验性蓄水成功蓄至175 m,首次达到工程设计的最高蓄水位。
三峡水库蓄水后,三峡库区由山区性河道变为河道型水库,库区水深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库区水体的温度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
三峡水库蓄水在带来巨大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可能对水质和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水温是水环境中重要的指标之一,是影响水库水质的重要参数,也是评价水库蓄水对库区本身及水库下游水环境影响的重要水质参数。
2009~2011年5~6月间,重点开展了近坝区庙河断面和出库对照黄陵庙断面水温监测及水质指标的相关监测,试图找出水温变化与水质指标变化的内在联系。
2 近坝区水温变化2.1 综述2.1.1 近坝区重点监测断面2008年7月~2009年6月,庙河重点监测断面共施测了22断次,均出现了一定的垂线水温差异现象,其中2009年5月15日中泓垂线上下最大水温差达6.1℃。
1.1三峡水利枢纽概况1.1.1长江流域概况长江干流自源头至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出口的南津关为上游,长度为4512km,占全江总长度的70.9%,流域面积100万km2。
集水面积大于5×104km2以上的大支流在其左岸汇入的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右岸汇入的有乌江等。
奉节以下为雄伟险峻的三峡江段(翟塘峡、巫峡、西陵峡),两岸悬岩峭壁,江面狭窄,水流湍急,险滩密布。
湖北宜昌南津关至江西湖口为中游,长度为955km,占全江总长度的15%,流域面积68万km2。
自枝城以下,即进入中下游平原,河床坡降小,水流平缓,沿江两岸均筑有堤防,并与众多大小湖泊相连。
汇入的主要支流,北岸有汉江;南岸有清江,洞庭水系的湘、资、沅、澧四水和鄱阳水系的赣、抚、信、饶、修五水。
全流域水量丰沛,折合单位面积年产水量约53×104m3/km2,是全国平均的2倍,水量年内分配相对均匀而且稳定。
湖口以下至长江入海口为下游,长度为896km,占全江总长度的14.1%,流域面积12万km2。
汇入的主要支流,南岸有青弋江、水阳江水系、太湖水系,北岸有巢湖水系,淮河的部分水量也通过大运河流入长江。
1.1.2三峡水利枢纽三峡水利枢纽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三斗坪镇,坝址控制流域面积100万km2。
三峡坝址多年平均流量为14300m3/s,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510亿m3。
三峡水库长度为570km~650km,水面平均宽度仅1.1km,属河道型水库,库容系数不足4%。
三峡工程主要特征参数见表2-1。
表2-1 三峡工程特征参数表1992年4月3日,全国人大七届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1994年12月14日,主体工程开工;2003年6月1日,三峡工程开始蓄水,6月10日蓄水到135m,进入围堰发电期;2006年10月27日,三峡水库蓄水至156m,进入初期运行期;2008年,三峡电站26台机组全部投入运行,汛后进行了175m试验性蓄水,最高蓄水位至172.8m;2009年9月,三峡枢纽三期工程通过验收,除升船机外,初步设计中的各项目已全部完成,汛末从9月15日开始试验性蓄水,最高蓄水位至171.43m;2010年,三峡水库从9月10开始继续进行试验性蓄水,10月26日成功达到正常蓄水位175.0m。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由船闸、电站厂房、泄水闸、冲沙闸及挡水建筑物组成。
船闸为单级船闸,●二号两座船闸闸室有效长度为280米,净宽34米,一次可通过载重为1.2万至1.6万吨的船队。
每次过闸时间约50至57分钟,其中充水或泄水约8至12分钟。
●三号船闸闸室的有效长度为120米,净宽为18米,可通过3000吨以下的客货轮。
每次过闸时间约40分钟,其中充水或泄水约5至8分钟。
●上、下闸首工作门均采用人字门,其中一、二号船闸下闸首人字门每扇宽9.7米、高34米、厚27米,质量约600吨。
(为解决过船与坝顶过车的矛盾,在二号和三号船闸桥墩段建有铁路、公路、活动提升桥,大江船闸下闸首建有公路桥。
)三座船闸中,大江1号船闸和三江2号船闸为中国和亚洲之最。
船闸各长280米、高34米,闸室的两端有2扇闸门,下闸门两扇人字型闸高34米,宽9.7米,重600吨,逆水而上的船到达船闸时上闸门关闭着,下闸门开启着,上下游水位落差20米,船驶入闸室内,下闸门关闭,设在闸室底部的输水阀打开,水进入闸室,约15分钟后,闸室里的水与上游水位相平时,上闸门打开,船只驶出船闸。
下水船过闸的情况下好相反。
每次船只通过葛洲坝大约需要45分钟。
葛洲坝建船闸三座和两条航道,可通过万吨级的轮船,为当今世界最大的船闸之一。
大坝全长2606.5米,两侧布置三江、大江两线航道,航道与泄水闸之间分别布置二江及大江电厂。
一、工程概况三峡水利枢纽是综合治理和开发长江的骨干工程,主要任务是防洪、发电、通航。
三峡双线五级船闸是三峡枢纽三大主要建筑物之一,于1994年4月正式开工兴建,2003年6月建成经验收投入试通航运行,2004年经国务院验收投入正式运行。
三峡船闸为双线连续五级船闸,设计年单向通过能力5000万吨,一次通过万吨级船队,闸室有效尺寸280m×34m×5.0m,总设计水头113m,级间最大输水水头45.2m,闸室充(泄)水时间≤12min;船闸上游水位变幅40m,下游水位变幅11.8m。
三峡蓄水后宜昌水位流量关系变化分析【摘要】本文首先将三峡水库蓄水前后资料系列划分为蓄水前、蓄水初期、试验蓄水期三个阶段,再对三个阶段的宜昌站枯水期、洪水期水位流量数据进行分析。
分析表明在三峡蓄水后,最低枯水位抬升,枯水补偿能力较蓄水前及运行初期明显增强;洪峰水位下降,大洪水频率降低,中水流量持续时间延长。
最后对同流量级下的水位变化及影响进行分析,对近坝砂卵石河段航道维护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流量;水位;枯水期;洪水期【中图分类号】TV1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973(2016)06-0020-04唐国民袁晓玲张磊(长江宜昌航道局湖北宜昌443002)DOI 编码:10.19412/ki.42-1395/u.2016.06.0031引言三峡水库于2003年6月开始进入围堰蓄水发电期,汛期按135m 运行,枯季按139m 水位运行。
2006年汛后三峡工程实施二期蓄水,进入初期运行期,汛后水位抬升至156m 运行,汛期水位按144~145m 运行。
2008年汛末三峡水库进行了175m 试验性蓄水,最高蓄水到172.80m 。
2010年10月三峡水库首次达到175m 正常蓄水位,其防洪、发电、航运三大效益得到全面发挥。
三峡水库的调度运行,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长江中下游宜昌水位流量发生变化。
宜昌河段水位流量关系是表征葛洲坝船闸、下引航道及河段内重点浅滩通航条件的重要参数,因此分析研究三峡蓄水运用后宜昌水位流量变化特征,对近坝砂卵石河段航道维护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文根据宜昌站1995—2015年流量实测资料,按三峡水库蓄水前后资料系列,分为蓄水前(1995—2002年)、蓄水初期(2003—2008年)、试验蓄水期(2009—2015年)三个阶段,对三峡蓄水运用以来长江中下游宜昌水位流量变化进行分析研究。
2枯水期水位流量关系变化分析不同时期宜昌站枯水期水位流量统计见表1。
作者:败转头作品编号44122544:GL568877444633106633215458时间:2020.12.13三峡水库的正常蓄水位、防洪限制水位、枯水期最低消落水位点击量:963 回复数:0 举报人杰地不灵发表于 2011-05-17 13:32:37三峡水库有三个特征水位:正常蓄水位、防洪限制水位和枯水期最低消落水位(见图7)。
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水位均为海拔高程,故在书写时均不再注明"海拔高程"四个字,三峡水库的水位采用的是以上海吴淞口海平面为零点的"吴淞高程"。
图7三峡水库三个特征水位示意图一、正常蓄水位三峡水库在正常运用情况下,为满足兴利除害的要求而蓄到的最高蓄水位叫做正常蓄水位。
初步设计阶段,长江委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确定的 "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建设方案及最终正常蓄水位为175米的基础上,又重点研究了172米、175米、177米三个方案。
正常蓄水位愈高,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愈大,但水库淹没及移民数量愈大,泥沙淤积愈难处理,投资愈多,对库区生态与环境的不利影响愈大。
三个正常蓄水位方案的比较结果符合上述规律,但没有大的本质差别。
考虑到175米正常蓄水位方案是论证阶段经有关专家组、有关部门和地方反复研究,一致推荐的,又经国务院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并经国务院批准的,因此,初设阶段仍推荐采用175米正常蓄水位方案,相应的三峡水库总库容为393亿立方米。
二、防洪限制水位水库在每年汛期允许兴利蓄水的上限水位叫做防洪限制水位,也叫汛期限制水位,也是水库在汛期防洪运用时的起调水位。
在同样的正常蓄水位条件下,防洪限制水位愈低,防洪库容愈大,使防洪调度有更大灵活性;对水库排沙愈有利,从而对库尾回水变动区航道也有利;但减小了汛期的发电水头,对发电不利。
初设阶段,长江委也在可行性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140米、145米、150米三个方案。
三峡水库蓄水期长江中下游水文情势变化及对策王俊;程海云【摘要】三峡工程于2009年8月通过正常蓄水(175m水位)验收,标志着三峡工程将进入正常运行阶段,全面发挥防洪、发电和航运等综合效益.三峡水库正常蓄水运行后,将改变长江中下游水文情势,水文情势的变化也将带来一定的次生影响.结合三峡水库2009年试验性蓄水情况,分析了三峡水库蓄水期长江中下游出现异常低水位的成因,初步揭示了三峡水库正常运行后长江中下游水文情势的变化规律,并对降低三峡蓄水对中下游的影响等相关对策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期刊名称】《中国水利》【年(卷),期】2010(000)019【总页数】4页(P15-17,14)【关键词】三峡水库;蓄水;长江中下游;水文情势;对策【作者】王俊;程海云【作者单位】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430010,武汉;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430010,武汉【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123一、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原则及近年蓄水情况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175 m,汛期防洪限制水位145 m,枯季消落最低水位155m,相应防洪库容221.5亿m3。
按照国务院批准的三峡试验性蓄水期现行调度方案(《三峡水库优化调度方案》,2009年10月):汛末水库兴利蓄水时间不早于9月15日;蓄水期水库水位实行分段控制,9月25日水位不超过153 m,9月30日水位控制在156~158 m之间,10月底可蓄至汛后最高水位;蓄水期控制坝前水位上升速度,逐步减小下泄流量,10月下旬蓄水期间,一般情况水库下泄流量不小于6500m3/s。
2003年三峡工程进入围堰发电期,汛期按135 m水位运行,枯季按139 m水位运行。
2006年汛后三峡工程进入初期运行期,汛后水位抬升至156 m,汛期按144~145 m运行。
2008年汛后,三峡水库开始实施试验性蓄水,9月28日开始蓄水,11月 10日库水位最高蓄至172.80m。
2009年汛后,三峡水库从9月15日继续试验性蓄水,起蓄水位146.25 m,10月1日水位蓄至157.93 m,11月1日水位蓄至170.98 m,11月24日水位蓄至最高171.41m,相应库容距水库蓄满差35.6亿m3。
湖北省宜昌市2011年水资源公报一、综述2011年,全市平均降水深1041.4mm,折合降水总量222.2042亿m3,比上年偏少14.6%,比多年平均偏少14.6。
全市水资源总量86.7667亿m3,比上年偏少34.1%,比多年平均(137.4亿m3)偏少36.9%。
其中地表水资源量85.9676亿m3,地下水资源量40.0262亿m3,地表水资源量与地下水重复计算量39.2271亿m3。
全市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37.2948亿m3。
比上年末蓄水总量增加了2.4526亿m3。
全市入境水量3479.3亿m3,出境水量3559.5亿m3。
2011年,全市总供水量16.04888亿m3,其中地表水源供水占96%,地下水源占4%;全市总用水量15.4561亿m3,其中农业用水占36.6%,工业用水占52.7%,生活用水占8.9%,城镇公共以及生态环境用水占1.8%。
本年度市域内长江干流及主要河流水质状况较好,绝大部分可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3838-2002)Ⅲ类水的要求;长江干流部分河段、沮河部分河段存在水质污染现象;主要供水水源地及重要水库水质状况良好,一般都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水标准,满足供水要求。
2011年宜昌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144 m3,居全省第5位;亩均水资源占有量2558 m3,居全省第5位。
入汛以来长江上游出现了四次较大洪水过程,受长江上游嘉陵江、金沙江、岷沱江、乌江等强降雨影响, 6月23日20时最大入库洪峰流量39000 m3/s,第二场洪水以7月9日8时最大入库洪峰流量36000 m3/s, 8月7日14时三峡水库最大入库洪峰流量为38000 m3/s,9月21日8时三峡水库最大入库洪峰流量为46500 m3/s,由于三峡水库科学调度,调峰后长江宜昌站以及境内刘巷以下堤段均未超设防水位。
沮漳河:今年入汛以来,沮漳河河溶站没有发生较大洪水过程,6月19日8时00分出现洪峰流量330m3/s, 19日8时00分出现最高水位43.78 m的一般性洪水。
三峡工程2011年试验性蓄水通航保障
每日工作动态
第 2 期
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三峡办2011年9月11日【三峡水情动态】
【坝区通航动态】三峡局及时向船方宣传蓄水计划安排,督促三峡坝上港口、码头及锚泊船舶加强安全值守,关注辖区滑坡疑似体异动情况。
三峡船闸运行安全正常,按四级不补水运行,船舶过闸吃水控制标准为4.0米。
三峡船闸共运行26闸次,通过船舶139艘次,通过货物32.5万吨,通过旅客762人次。
三峡坝区水域通航平稳有序。
【航道维护动态】9月10日,航道部门出航巡查99次,调整航标129座次,航道测量11.1换算平方公里,长鹰3在芦家河水道施工,当日完成施工量3200立方米,航道维护正常。
【水上安全动态】海事部门检查船舶171艘次,安检合格船舶158艘次,检查船舶存在的主要问题共有20个方面。
出动海巡艇75艘次,出动执法车辆46次,出动执法人员161人次,纠正违法、违章行为18起。
海事部门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通过现场巡航和签证窗口广泛宣传蓄水相关信息;开展辖区渡口、渡船巡航检查;加大辖区码头、锚地巡航检查宣传,督促其加强安全值守;加强船舶检查,严禁超载和小型船舶违禁夜航,控制船舶吃水符合维护水深要求;关注辖区滑坡疑似体异动情况。
【治安消防动态】公安部门出动警力64人次,出动船艇12艘次,出动车辆36台次,检查各类船舶4艘次,检查滚装车32辆,接送客船20艘,接送旅客2094人,比对人员397人,查处行政案件2起,查处违法人员4人。
2011年中国水资源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11年我国气候旱涝交织、多灾连发。
北方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和西南地区接连出现三次大范围严重干旱;全国有260多条江河发生超警线洪水,钱塘江发生1955年以来的最大洪水,汉江上游、嘉陵江、黄河泾洛渭流域同时发生严重秋汛,先后有7个台风或热带风暴在我国登陆。
面对严重的水旱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国家防总、水利部超前部署、科学调度,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精心组织、全力抗灾救灾,有关部门同心协力、密切配合,广大军民携手并肩、团结奋战,夺取了防汛抗旱减灾工作的全面胜利。
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有效解决了旱区2055万群众临时饮水困难,抗旱减免粮食损失465亿公斤,大江大河堤防无一决口,大中型水库无一垮坝,洪涝灾害损失主要指标比1990年以来均值偏少4~8成。
2011年是水利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中央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召开最高规格的水利工作会议,对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作出新的重大部署。
各级党委、政府和水利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十二五”水利改革发展取得良好开局。
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明显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快,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迈开步伐,确定“三条红线”,分流域、分省区控制指标分解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
基本完成了25条跨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严格实施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对水资源和高耗水服务业用水开展专项执法检查。
编制完成《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二五”规划》,修订了火电、钢铁、纺织等高耗水行业用水定额,制定了生活用水器具强制性节水标准,宁夏作为第一个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省级试点通过验收。
《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得到国务院批复,公布了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深入开展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启动全国重要河湖健康评估试点。
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取得初步成果,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重点保护综合规划启动实施,组织实施河北向北京、引黄济津济冀、引察济向应急调水,开展黄河、黑河、塔里木河、石羊河水量调度以及三峡水库向中下游补水、引江济太、珠江枯水期水量统一调度,确保了重要城市和重点地区供水安全和水生态安全。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