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常见奶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防治
- 格式:pdf
- 大小:152.71 KB
- 文档页数:2
分析繁殖障碍性牛病的临床鉴别诊断与防治探析繁殖障碍性牛病是指影响牛繁殖能力的一类疾病,严重影响养牛业的发展。
本文将从临床鉴别诊断和防治探析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以帮助养殖户正确诊断和解决繁殖障碍性牛病。
一、临床鉴别诊断1. 病史询问:首先要了解患牛的生产、繁殖史,包括配种方式、配种次数、是否产生过仔牛等。
了解病史可以帮助确定病因并指导后续的诊断。
2. 体格检查:通过仔细的体格检查,可以了解患牛的外观、食欲、精神状态等,观察是否有全身异常现象,如发热、消瘦等。
3. 产仔异常:繁殖障碍性牛病常表现为产仔异常,包括难产、死胎、早产等。
要仔细观察产仔的时间、方式和结果,了解产仔异常情况。
4. 产后难恢复:牛病后常难以恢复,表现为恶露排出不畅、奶量减少、食欲不振等。
需要仔细观察患牛的恢复情况,帮助判断是否存在繁殖障碍性牛病。
5. 实验室检查:对疑似繁殖障碍性牛病的患牛进行实验室检查是确定诊断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和尿液检查、黏膜细胞学检查、病原学检查等。
二、防治探析1. 规范饲养管理:优良的饲养管理是预防繁殖障碍性牛病的关键。
包括提供优质饲料、合理补充矿物质和维生素、保持舒适住房环境、防止疫病传播等。
2. 选用健康种牛:繁殖障碍性牛病多与病毒、细菌感染有关,选用健康的种牛能有效预防病毒、细菌传播。
并且要定期进行免疫,提高牛的免疫力。
3. 控制疫病传播:繁殖障碍性牛病一般与病毒、细菌感染相关,因此要做好传染病的防治。
包括定期进行疫苗接种、隔离患病牛、加强环境卫生等。
4. 合理配种和管理:选择适合的配种牛和配种方式对预防繁殖障碍性牛病具有重要作用。
要选择健康的种公牛和配种牛,合理控制配种次数和时间,严格按照繁殖周期进行管理。
5. 及时诊疗和复原:一旦发现患有繁殖障碍性牛病的牛只,要及时进行诊疗和复原,以减少病症对牛只和养殖业的影响。
诊疗和复原包括对症治疗、护理和调理等。
繁殖障碍性牛病的临床鉴别诊断与防治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奶牛常见繁殖障碍的处理(上传时间:2009-11-9 10:10:06文章来源:云南奶业协会信息中心浏览次数打印)收藏李继杰(昆明瑞特动物药业有限公司,昆明,650201) 繁殖是奶牛正常生育的前提和基础,牛群的增殖,正常的产奶,良种的选择以及养奶牛的经济效益都与繁殖相关。
近年来,在全省各地做奶牛技术服务,深感预防和治疗各种原因造成的繁殖障碍,提高繁殖率,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一.子宫内膜炎引起的繁殖障碍炎性产物和细菌毒素的影响,奶牛出现周期性紊乱,损害精子活动,致使配种不孕,着床困难,发生早期胚胎消失,继发子宫内膜炎。
1.发生原因:分娩过程产道感染,助产时消毒不严、剥离胎衣、治疗子宫脱出时消毒不彻底,方法不得当;输精时不仔细,损伤阴道和子宫颈:发情判断不准,多次反复输精,畜体患有全身性传染病,如结核病,布氏病,和产后继发子宫弛缓,恶露蓄积,造成子宫内感染。
2.分类(1)隐性子宫内膜炎:母牛发情周期正常,阴道,子宫形态无异常,仅见子宫角增粗、变厚、柔软、收缩弱:发情时粘液增多,亮,混有絮状肠。
(2)慢性卡他性子宫内膜炎:性周期,发情排卵正常,产后屡配不孕或受孕后流产。
阴道内膜有少量混浊液,发情时流出粘液色灰白混浊,不能拉丝,含絮状物;子宫角增粗,子宫壁厚质软,弹性降低,阴道内宫颈口开放,阴道肿胀、流血、有炎性分泌物。
(3)慢性脓性子宫内膜炎:性周期不规律,不发情。
阴道内流出多量浓性粘稠,灰白色或黄褐色,具恶臭:子宫角肥大,子宫壁厚不均匀,收缩反应微弱:子宫颈阴道流血,肿胀,有浓性分泌物贮留。
3.防治(1)做好产后子宫保健:尽量减少胎衣不下的发生,做好预防工作。
直接有效的方法是在分娩后4小时以内肌肉注射衣速净(河北围场金发生产的专用药)40毫升,可切断子宫与胎盘绒毛联系和收缩子宫双效作用,尽快排出胎衣。
为帮助子宫内恶露排出,应在分娩后1—3天内。
肌注缩宫素2—3次,使子宫自净。
如果子宫颈口开放,子宫角粗大,子宫腔体大,收缩无力,应视为子宫恢复不良,肌注前列腺素。
奶牛常见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防治前言奶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动物之一,而奶牛的乳制品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奶牛的繁殖也越来越重要。
但是一些常见的繁殖障碍性疾病却经常会让奶牛养殖者头痛不已。
本文将介绍奶牛常见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防治方法。
一、产后恶露不净产后恶露不净是一种常见的繁殖障碍性疾病,它会影响奶牛的健康状况和生产能力。
1. 症状产后恶露不净母牛排尿困难,产后恶露排出不完全,而且过多,颜色暗红,味道恶臭。
2. 防治•加强预防:及时为奶牛打疫苗,保持牛舍清洁,加强饲养管理。
•给予适当的药物:可选用红链霉素、泰菌素等药物,但应该在兽医的指导下使用。
•牛舍环境要干燥,保持空气清新,防止细菌滋生。
二、产后感染产后感染是奶牛常见的繁殖障碍性疾病之一,严重时会影响奶牛的健康和生产能力。
1. 症状产后感染母牛发热、食欲不振、精神萎靡,产后恶露排出异常,而且时间长。
2. 防治•加强预防:及时为奶牛打疫苗,保持牛舍清洁,加强饲养管理。
•给予适当的药物:可选用红链霉素、泰菌素等药物,但应该在兽医的指导下使用。
•保持牛舍环境清洁、干燥,防止细菌滋生。
三、乳腺炎乳腺炎是奶牛常见的繁殖障碍性疾病之一,严重时会影响奶牛的乳制品质量。
1. 症状乳腺炎母牛乳房红肿,热痛,分泌物增多,甚至呈现淡红色。
2. 防治•加强预防:及时为奶牛打疫苗,保持牛舍清洁,加强饲养管理。
•反复对患病牛进行治疗:可选用红链霉素、泰菌素等药物进行治疗,但须在兽医的指导下使用,同时要配合食疗,给予牛群充足的维生素E、叶酸。
•长期进行繁殖计划管理:每头奶牛的健康状况都要仔细记录,同时加强对奶牛的营养、生产能力的调节和管理。
四、反应性性病反应性性病是奶牛常见的繁殖障碍性疾病之一,是由螨虫引起的。
1. 症状反应性性病母牛性欲不振,配种和发情的次数减少。
2. 防治•加强预防:及时对牛舍进行消毒,加强饲养管理。
•给予适当的药物:可选用常见的乌头碱、伯氨喹等药物进行治疗,但应在兽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浅谈奶牛繁殖障碍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奶牛繁殖障碍是指影响奶牛正常繁殖能力的各种疾病和因素。
奶牛繁殖障碍的发生原
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生理障碍、疾病、环境因素和饲养管理等。
生理障碍是奶牛繁殖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发情障碍是指由于内分泌失调和生殖器官
病变等原因造成的发情周期异常,导致受精能力下降。
青春期延迟也是一种常见的生理障碍,多由于营养不良或生长发育异常引起。
妊娠障碍也是奶牛繁殖障碍的重要因素,包括
受精卵移行受阻、胚胎停育或早期胚胎流产等。
疾病是奶牛繁殖障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常见的疾病包括子宫炎、生殖系统感染、泌
乳干扰等。
子宫炎是奶牛最常见的繁殖系统疾病之一,可导致发情不明显或不发情、受精
卵受阻、胚胎停育等。
生殖系统感染常导致受精效率下降和胚胎流产。
而泌乳干扰(lactation disorders)是奶牛产后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乳房炎症和泌乳过多都可影响奶牛正常的发情和受精。
环境因素也是影响奶牛繁殖的重要因素。
高温环境是奶牛繁殖障碍的常见原因之一,
高温可影响奶牛发情、受精和胚胎着床等。
饲养管理不当也是导致奶牛繁殖障碍的重要原因,如饲养密度过高、饲料质量不好、饲喂不均衡等都会影响奶牛的发情和生殖能力。
为了预防和控制奶牛繁殖障碍,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建立科学合理的饲养管
理制度,包括合理的饲养密度、科学的饲喂管理和定期的疫苗接种等。
要注意环境的调控,避免高温环境的出现,为奶牛提供凉爽的休息和饮水场所。
定期进行疾病检测和防治,及
时发现疾病并进行治疗,以减少疾病对奶牛繁殖的影响。
奶牛的主要疾病及防治方法奶牛是农场中常见的家畜动物,它们主要用于生产牛奶。
奶牛也会受到一些常见的疾病的困扰,这些疾病会影响奶牛的健康和生产能力。
了解奶牛的主要疾病及其防治方法对于养殖户是非常重要的。
一、常见疾病1. 乳房炎乳房炎是奶牛常见的疾病之一,它会导致奶牛的乳房发炎,造成奶牛产奶量减少,奶质下降甚至完全不能产奶。
乳房炎的主要症状是乳房肿胀、发热、疼痛以及奶水变质。
乳房炎的引起原因有细菌感染、环境卫生不佳、乳房受伤等。
2. 肠道疾病奶牛的肠道疾病主要包括腹泻和胃肠炎,这些疾病会导致奶牛的食欲下降、发热、腹泻、体重下降等症状。
肠道疾病主要由细菌、寄生虫和病毒等引起,常见的病原体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细小病毒等。
3. 繁殖系统疾病奶牛的繁殖系统疾病包括子宫炎、乳房疾病、生殖系统感染等,这些疾病会导致奶牛的生育能力下降、生殖器官发炎、不孕等症状。
繁殖系统疾病的主要原因是细菌感染和营养不良等。
二、防治方法1. 营养合理保证奶牛的合理饲养和饲料供给是防治奶牛疾病的关键。
奶牛需要摄取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来维持健康和生产,合理的饲养和饲料供给可以提高奶牛的抵抗力,降低疾病的发病率。
2. 疫苗接种定期给奶牛接种疫苗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手段。
常见的奶牛疫苗包括乳房炎疫苗、肠道疾病疫苗、繁殖系统疫苗等,这些疫苗能够提高奶牛的免疫力,降低疾病感染的风险。
3. 环境卫生保持牛舍的干燥、通风和卫生是防治疾病的重要措施。
干燥的环境可以减少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的滋生,通风可以排除臭气和病原体,卫生可以减少疾病的传播。
在日常饲养中要定期清理牛舍、清洁饮水和饲料槽,保持牛舍的卫生。
4. 疾病监测定期对奶牛进行健康监测是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
通过观察奶牛的饮食、粪便、体温和行为等情况来及时发现疾病的迹象,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进行处理,避免疾病的扩散。
5. 合理用药当奶牛患病时,要及时进行药物治疗。
但是要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和用量,避免滥用抗生素和药物,以免产生耐药性和残留问题。
简述繁殖障碍性牛病的临床鉴别诊断与防治经验分析作者:张建成来源:《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2018年第03期摘要:在牛的养殖过程中,其繁殖障碍性疾病出现的概率极高,而且通常情况下,疾病的隐蔽性较高,难以发现。
在养殖过程中,经常出现在养殖几年后,才得以发现,母牛不能产仔。
很多诱因可以引起牛的繁殖障碍性疾病,疾病的种类也有很多,本文选择其中5种,并简述其临床鉴别诊断,为今后牛的养殖做出参考。
关键词牛;繁殖;障碍1 繁殖障碍性疾病的症状牛细小病毒病:母牛生下小牛之后,容易发生死产、流产等症状,犊牛会出现下痢。
牛生殖道弯曲菌病:母牛在妊娠期间,容易出现流产、死胎、木乃伊胎等现象,公牛母牛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孕不育。
牛布鲁氏菌病:母牛在其妊娠期间,发生流产、死胎、弱胎,公牛的主要症状为睾丸炎、附睾炎等。
牛Q热:患有该疾病的牛,会产生多种症状,主要表现为害怕寒冷、发热、剧烈头痛、肌肉发生疼痛等,还会引起肺炎、胸膜炎等炎症,一些病牛还会患有肝炎、心肌炎、心内膜炎、关节炎等炎症。
牛地方流行性流产:患有该疾病的牛,会出现精神状态不佳,对食物兴趣不高,拉稀等症状。
在患病后期,还会产生脱水等症状,体型逐渐消瘦,还会产生战栗、头痛等不适症状。
2 流行病学分析牛细小病毒病:该疾病患病期较为宽泛,四季均有,并且,集中发病时间在春季和冬季。
该病毒具有极高的传染性,所导致的死亡率也颇高,主要传染源是牛,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
此外,该病毒还会寄生在牛的消化道内,康复后的牛,还需要通过长期排便,来排除毒素。
在牛的粪便、呕吐物中,均有大量该病毒,苍蝇、蚊子等生物均会成为该病毒的携带者,并对其进行传播。
牛生殖道弯曲菌病:该病菌通过生殖道进行传播,通常情况下,人工授精的患病几率会大大减小,主要发生在其自由交配中。
而患病的公牛携带病毒时期较长,可达数年,通过生殖道传播给母牛后,潜伏期也极长。
所引起的不育症状,发生于发病期。
通常下,该疾病为急性,在发病后的一段时间里,会逐渐转化为慢性疾病。
奶牛常见的繁殖障碍性疾病及防治在奶牛繁殖工作中,经常遇到奶牛不能正常发情,甚至不能受孕等繁殖障碍。
引起奶牛繁殖障碍的原因很多,常见的因素有奶牛生殖道疾病、内分泌紊乱及胎产病等。
1 生殖道疾病在久配不孕的牛中,大多数牛只有生殖道炎症,且多数为子宫内膜炎和子宫颈炎,很少有输卵管炎的,除非该牛只有子宫撕裂史。
生殖道炎症之所以引起不孕,是因为生殖道发炎危害了精子、卵子及合子。
同时,使卵巢的机能发生紊乱从而造成不孕,常见的生殖道炎症如下:1.1 子宫内膜炎产房卫生条件差,临产母牛的外阴、尾根部污染粪便而未彻底洗净消毒;助产或剥离胎衣时,术者的手臂、器械消毒不严,胎衣不下腐败分解,恶露停滞等,均可引起产后子宫内膜感染。
1.1.1 症状:根据病理过程和炎症性质可分为急性黏液脓性子宫内膜炎、急性纤维蛋白性子宫内膜炎、慢性卡他性子宫内膜炎、慢性脓性子宫内膜炎和隐性子宫内膜炎。
通常在产后一周内发病,轻者无全身症状,发情正常,但不能受孕;严重的伴有全身症状,如体温升高,呼吸加快,精神沉郁,食欲下降,反刍减少等表现。
患牛拱腰、举尾,有时努责,不时从阴道流出大量污浊或棕黄色黏液脓性分泌物,有腥臭味,内含絮状物或胎衣碎片,常附着尾根,形成千痂。
直肠检查,子宫角变粗,子宫壁增厚。
若子宫内蓄积渗出物时,触之有波动感。
1.1.2 防治:产房要彻底打扫消毒,对于临产母牛的后躯要清洗消毒,助产或剥离胎衣时要无菌操作。
对于患牛主要是控制感染,促使子宫内炎性产物的排出,对有全身症状的进行对症治疗。
如果子宫颈未开张,可肌注雌激素制剂促进开张,开张后肌注催产素或静注10%氯化钙溶液100~200毫升,促进子宫收缩而排出炎性产物。
然后用0.1%高锰酸钾液或0.02%新洁尔灭液冲洗子宫,20~30分钟后向子宫腔内灌注青霉素链霉素合剂,每天或隔天一次,连续3~4次,但是,对于纤维蛋白性子宫内膜炎,禁止冲洗,以防炎症扩散,应向子宫腔内注入抗生素,同时进行全身治疗。
试论奶牛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奶牛是我国畜牧业中比较重要的养殖动物,因其产奶量高、品质优良而备受人们的青睐。
然而,在养殖过程中,奶牛也会遭受各种疾病的侵袭。
为了确保牧民的收益和奶牛的健康,必须要采取正确有效的防治措施。
一、乳房疾病1、乳房炎防治措施:(1)加强管理:对卫生条件要求高,要定时清理乳房,并控制奶牛的居住环境。
(2)生产调控:要保证奶牛的营养充足,保证其平稳的生产。
(3)做好预防:注重奶牛的卫生保健,选择良种,加强预防接种,定期驱虫等等。
2、乳腺肿瘤(1)提高管理:对奶牛的营养管理上要求,同时要保持奶牛的身体状况良好。
(2)多喂草饲:奶牛多喂草饲可以促进营养的平衡。
(3)早期发现:一旦发现奶牛出现不适情况,一定要及时与兽医取得联系,寻求治疗意见。
二、消化系统疾病1、反刍障碍(1)合理饲喂:做到饲喂足够,不过量,不过浓,不过稠。
(2)维持消化道正常:加强消化道的卫生状况,避免消化道发生病变。
2、脓毒症(1)保持干净:卫生工程要做好,畜舍应该定期清洁、除臭、通风。
(2)保持健康状态:保持奶牛的身体情况和精神状态良好,营养不能过度或者不足。
(1)合理饲喂:加强营养管理,营养不能过低或过高。
(2)避免受凉:保持奶牛的舒适状态,避免内部紊乱。
(3)及时治疗:一旦发现奶牛的身体虚弱,需要及时送往兽医处进行治疗。
2、鼻炎(1)环境要舒适:定期清洁奶牛舍,保持舒适的生活环境。
(2)良种繁殖:父母品种优良的奶牛比较抗鼻炎。
(3)加强卫生管理:预防一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以上就是常见的奶牛疾病以及常见的防治措施,希望能够帮助到广大的奶牛养户,保证奶牛的健康和生产能力。
浅谈奶牛繁殖障碍的发生及防治措施奶牛繁殖障碍指的是奶牛在配种,受孕,分娩等繁殖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来自于奶牛的身体状况,也可能来自于配种和管理的问题。
以下是浅谈奶牛繁殖障碍的发生及防治措施:一、常见的奶牛繁殖障碍及原因1.卵巢囊肿:它是由于卵巢病变而形成的。
当卵巢出现单个或多个大小不一的囊肿时,将影响雌牛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
2.卵泡发育不良:它主要表现为奶牛排卵周期延长、黄体形成不良或不成熟。
这可能与牛群中营养不良、年龄过大或疾病感染有关。
3.内分泌失调:内分泌失调是导致繁殖障碍的主要原因,一般来说,内分泌失调是由肾上腺、卵巢、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等体内某些腺体功能障碍引起的。
4.营养不良:这是另一个导致繁殖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为奶牛体重下降、产奶量减少、肌肉消瘦等。
5.生理性因素:供应不足的水和食物、光照时间过长或过短、运输和环境压力等都可能导致生理性因素的繁殖障碍。
1.改善奶牛的饲养环境:一定要保持牛舍清洁卫生,水源干净,食物营养充足,光线适宜,避免过度运动、过度疲劳、精神压力过大等。
2.注重营养管理:为了保证奶牛健康和正常的繁殖功能,必须提供充足的饲料和水源。
检查饲料的品质,根据奶牛的要求进行营养平衡调节。
3.规范的配种和管理:配种季节应选在春季和夏季,保证配种的时间和方法都是标准的。
同时要严格按照规定的兽医检查和注射疫苗等操作程序管理奶牛。
4.药物治疗:当奶牛出现繁殖障碍时,应及时采用药物治疗。
但在使用药物时,一定要根据兽医指示使用,并注意药物的种类和剂量,以免出现过敏或其他副作用。
总之,解决奶牛繁殖障碍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影响着奶牛的生产效益,更可能导致肉质和奶制品的质量下降。
因此,我们应该在日常管理中注重预防和控制,并及时采取措施来解决问题。
摘要:奶牛卵巢囊肿是奶牛常见的一种繁殖障碍疾病,严重影响奶牛的繁殖性能和经济效益。
本文针对奶牛卵巢囊肿的病因、症状及治疗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旨在为奶牛养殖户提供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
一、奶牛卵巢囊肿的病因1. 激素分泌紊乱:卵巢囊肿的发生与激素分泌紊乱密切相关。
如促性腺激素(GnRH)分泌不足,导致卵巢不能正常排卵,从而引发囊肿。
2. 营养不良:长期营养不良、饲料中能量和蛋白质摄入不足,使奶牛卵巢发育不良,导致卵巢囊肿。
3. 气候因素:气温、湿度等气候因素对奶牛卵巢功能有较大影响,过热、过湿的气候条件易导致卵巢囊肿。
4. 疾病因素:某些疾病如乳腺炎、子宫内膜炎等,可导致卵巢囊肿的发生。
二、奶牛卵巢囊肿的症状1. 发情异常:卵巢囊肿奶牛发情周期不规律,甚至不发情。
2. 子宫内膜增生:卵巢囊肿奶牛的子宫内膜增生明显,可能导致子宫内膜炎。
3. 腹部增大:卵巢囊肿奶牛的腹部增大,触诊可触及卵巢囊肿。
4. 产奶量下降:卵巢囊肿奶牛的产奶量下降,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三、奶牛卵巢囊肿的治疗方案1. 药物治疗(1)促性腺激素(GnRH):通过注射GnRH,刺激卵巢释放卵泡,促使排卵。
适用于卵巢囊肿初期。
(2)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GnRH-a具有抑制GnRH分泌的作用,适用于治疗持久黄体和持久卵泡。
(3)前列腺素(PGF2α):PGF2α可以促进黄体溶解,适用于治疗持久黄体。
(4)孕激素:孕激素可以抑制排卵,适用于治疗持久卵泡。
2. 手术治疗(1)卵巢囊肿摘除术:适用于囊肿较大、药物治疗无效的奶牛。
手术摘除囊肿,恢复卵巢功能。
(2)卵巢切除术:适用于卵巢囊肿反复发作、药物治疗无效的奶牛。
切除卵巢,防止囊肿再次发生。
3. 中药治疗(1)逍遥散:具有疏肝解郁、活血化瘀的作用,适用于卵巢囊肿初期。
(2)归脾汤:具有补益脾肾、调理冲任的作用,适用于卵巢囊肿后期。
4. 饲养管理(1)合理调整饲料配方:增加能量和蛋白质的摄入,保证奶牛的营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