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繁殖障碍疾病
- 格式:ppt
- 大小:4.76 MB
- 文档页数:126
奶牛常见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防治前言奶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动物之一,而奶牛的乳制品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奶牛的繁殖也越来越重要。
但是一些常见的繁殖障碍性疾病却经常会让奶牛养殖者头痛不已。
本文将介绍奶牛常见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防治方法。
一、产后恶露不净产后恶露不净是一种常见的繁殖障碍性疾病,它会影响奶牛的健康状况和生产能力。
1. 症状产后恶露不净母牛排尿困难,产后恶露排出不完全,而且过多,颜色暗红,味道恶臭。
2. 防治•加强预防:及时为奶牛打疫苗,保持牛舍清洁,加强饲养管理。
•给予适当的药物:可选用红链霉素、泰菌素等药物,但应该在兽医的指导下使用。
•牛舍环境要干燥,保持空气清新,防止细菌滋生。
二、产后感染产后感染是奶牛常见的繁殖障碍性疾病之一,严重时会影响奶牛的健康和生产能力。
1. 症状产后感染母牛发热、食欲不振、精神萎靡,产后恶露排出异常,而且时间长。
2. 防治•加强预防:及时为奶牛打疫苗,保持牛舍清洁,加强饲养管理。
•给予适当的药物:可选用红链霉素、泰菌素等药物,但应该在兽医的指导下使用。
•保持牛舍环境清洁、干燥,防止细菌滋生。
三、乳腺炎乳腺炎是奶牛常见的繁殖障碍性疾病之一,严重时会影响奶牛的乳制品质量。
1. 症状乳腺炎母牛乳房红肿,热痛,分泌物增多,甚至呈现淡红色。
2. 防治•加强预防:及时为奶牛打疫苗,保持牛舍清洁,加强饲养管理。
•反复对患病牛进行治疗:可选用红链霉素、泰菌素等药物进行治疗,但须在兽医的指导下使用,同时要配合食疗,给予牛群充足的维生素E、叶酸。
•长期进行繁殖计划管理:每头奶牛的健康状况都要仔细记录,同时加强对奶牛的营养、生产能力的调节和管理。
四、反应性性病反应性性病是奶牛常见的繁殖障碍性疾病之一,是由螨虫引起的。
1. 症状反应性性病母牛性欲不振,配种和发情的次数减少。
2. 防治•加强预防:及时对牛舍进行消毒,加强饲养管理。
•给予适当的药物:可选用常见的乌头碱、伯氨喹等药物进行治疗,但应在兽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浅谈奶牛繁殖障碍的发生及防治措施奶牛繁殖障碍是指在奶牛繁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包括不孕、流产、难产等症状。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奶牛的繁殖效率和生产力,严重影响着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了解奶牛繁殖障碍的发生原因及相应的防治措施,对于提高奶牛的繁殖效率和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奶牛繁殖障碍的发生原因1. 饮食因素奶牛繁殖障碍的发生与奶牛的饮食有着密切的联系。
饲料中缺乏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等营养物质,都会影响到奶牛的繁殖功能,导致不孕或难以怀孕。
过度喂食、饲料单一、不合理的饲养管理等也会使奶牛出现繁殖障碍。
2. 环境因素养殖环境的恶劣条件会直接影响奶牛的生理状况,导致繁殖障碍的发生。
高温、高湿度、不良气味、噪音等都会使奶牛出现压力反应,影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导致生殖障碍的发生。
3. 疾病因素奶牛在生产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疾病的困扰,如乳腺炎、子宫炎、血源性疾病等,这些疾病都可能导致奶牛的不孕、流产等问题。
妊娠中毒、产后感染等也是导致奶牛繁殖障碍的常见原因。
二、防治措施1. 合理饲养管理在奶牛的饲养管理中,应合理搭配饲料,保证奶牛获得充足的营养物质,防止因为饮食不良导致的繁殖障碍。
注意合理喂养,避免过度喂食;保持饲料的新鲜和卫生;定期清洁饮水设施,保证奶牛的饮水质量。
2. 良好的养殖环境对于奶牛的养殖环境,要保持室内通风、采取降温措施,保持环境的清洁和卫生,避免过度的噪音和异味等对奶牛的影响,保证奶牛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生活。
3. 预防疾病做好奶牛的疫病防控工作,保证奶牛的健康。
定期对奶牛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注意减少奶牛的压力,避免过多的劳累,对奶牛进行合理的放牧管理。
4. 合理选配种牛选配种牛时要选择高产性、良好生殖力的种牛,并注意种牛的遗传背景,减少遗传繁殖障碍的风险。
5. 科学繁殖管理在奶牛的繁殖管理上,要做好预配种前、怀孕期和产后的护理工作,保证奶牛的健康状况。
定期进行孕检,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避免奶牛的流产等问题的发生。
奶牛繁殖障碍与繁殖疾病的营养调理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也有了改善。
现如今经济社会高速发展,造成的环境问题也越发突出起来,环境不断恶化导致动物数量逐渐减少,国家与人民对于动物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
特别是奶牛,只有其具备较强的繁殖能力,才能促进奶牛种群的不断扩大,从而满足人们食品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
所以奶牛繁殖性能,直接影响奶牛繁殖工作的开展效果。
动物饲料营养水平高低已成为阻碍奶牛繁殖的重要因素,加强动物饲料营养水平的均匀,可以有效提高奶牛的繁殖能力,扩大奶牛种群,对推动奶牛养殖业的持续、稳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奶牛繁殖阻碍;营养调理;建设引言:饲料中含有的营养成分是否充足、均衡等会直接影响奶牛的正常生理,尤其是一些营养元素的缺失会直接影响奶牛自身的繁殖性能,导致繁殖的后代质量不高,或者是直接造成奶牛不孕不育。
因此要求养殖户能够全面掌握饲料中能量、蛋白质、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对奶牛繁殖性能的阻碍,通过采取针对性的营养调理,为当前奶牛养殖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饲料营养造成的奶牛繁殖障碍1.1能量在奶牛饲养期间,碳水化合物是奶牛能量来源的关键,当能量摄取不达标的时候,奶牛机体生长会因能量不足而延长性成熟的时间,但是能量摄入过多又会导致奶牛出现严重的肥胖,继而导致性欲衰退且不愿配种的问题。
其中雄性奶牛的肥胖会使睾丸质量下降,产出大量的劣质精子,对后代影响较大;奶牛肥胖会导致其机体内的脂肪沉积,尤其是在卵巢附近发生脂肪浸润的问题,因此卵泡的生长会受到影响,阻碍受精与着床的过程。
由此可见,能量是影响奶牛繁殖性能的关键因素,据调查,在奶牛养殖期间,如果适当提高日粮的能量水平,其发情率也会逐渐提高,因此在奶牛产后可以饲喂一些具有高、中等能量的日粮,可缩短发情时间,有助于下一次的繁殖;当奶牛配种以后,高能量水平的饲料则会降低奶牛的血浆孕酮水平,导致胚胎的生存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应该给予配种后的奶牛一些低能量水平的饲料。
奶牛常见的繁殖障碍性疾病及防治在奶牛繁殖工作中,经常遇到奶牛不能正常发情,甚至不能受孕等繁殖障碍。
引起奶牛繁殖障碍的原因很多,常见的因素有奶牛生殖道疾病、内分泌紊乱及胎产病等。
1 生殖道疾病在久配不孕的牛中,大多数牛只有生殖道炎症,且多数为子宫内膜炎和子宫颈炎,很少有输卵管炎的,除非该牛只有子宫撕裂史。
生殖道炎症之所以引起不孕,是因为生殖道发炎危害了精子、卵子及合子。
同时,使卵巢的机能发生紊乱从而造成不孕,常见的生殖道炎症如下:1.1 子宫内膜炎产房卫生条件差,临产母牛的外阴、尾根部污染粪便而未彻底洗净消毒;助产或剥离胎衣时,术者的手臂、器械消毒不严,胎衣不下腐败分解,恶露停滞等,均可引起产后子宫内膜感染。
1.1.1 症状:根据病理过程和炎症性质可分为急性黏液脓性子宫内膜炎、急性纤维蛋白性子宫内膜炎、慢性卡他性子宫内膜炎、慢性脓性子宫内膜炎和隐性子宫内膜炎。
通常在产后一周内发病,轻者无全身症状,发情正常,但不能受孕;严重的伴有全身症状,如体温升高,呼吸加快,精神沉郁,食欲下降,反刍减少等表现。
患牛拱腰、举尾,有时努责,不时从阴道流出大量污浊或棕黄色黏液脓性分泌物,有腥臭味,内含絮状物或胎衣碎片,常附着尾根,形成千痂。
直肠检查,子宫角变粗,子宫壁增厚。
若子宫内蓄积渗出物时,触之有波动感。
1.1.2 防治:产房要彻底打扫消毒,对于临产母牛的后躯要清洗消毒,助产或剥离胎衣时要无菌操作。
对于患牛主要是控制感染,促使子宫内炎性产物的排出,对有全身症状的进行对症治疗。
如果子宫颈未开张,可肌注雌激素制剂促进开张,开张后肌注催产素或静注10%氯化钙溶液100~200毫升,促进子宫收缩而排出炎性产物。
然后用0.1%高锰酸钾液或0.02%新洁尔灭液冲洗子宫,20~30分钟后向子宫腔内灌注青霉素链霉素合剂,每天或隔天一次,连续3~4次,但是,对于纤维蛋白性子宫内膜炎,禁止冲洗,以防炎症扩散,应向子宫腔内注入抗生素,同时进行全身治疗。
奶牛繁殖障碍发生的原因、症状、治疗及预防措施作者:张义双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8年第3期摘要:奶牛繁殖障碍是导致繁殖力降低或者无法进行繁殖的一类疾病,主要特征是妊娠奶牛发生流产,产出木乃伊胎、死胎、畸形胎儿、无活力的弱仔,以及不育症。
该病通常在一些中小型奶牛养殖场或者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养牛业的经济效益。
现总结该病的防治措施,为大家提供参考。
关键词:奶牛;繁殖障碍;主要原因;隐性发情;屡配不孕;生殖器官;治疗措施;配合饲料;繁殖技术中图分类号:S858. 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7)03-0069-011 主要原因营养因素。
奶牛主要是由于以下营养因素引起繁殖障碍。
能量不平衡是导致奶牛发生该病的主要原因,是指机体无法摄取充足的能量或者能量处在负平衡状态;饲料中添加高水平的蛋白质,是由于高含量蛋白会导致机体血液中的尿素水平升高,严重影响胚胎的生长发育,还会造成体内激素发生紊乱,如黄体酮含量减少等,都会引起繁殖障碍。
另外,高蛋白水平还会促使能量负平衡的状态进一步加重。
气候和环境因素。
奶牛发生繁殖障碍在一定程度上受气候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例如,奶牛在气候炎热的夏季容易发生热应激,从而导致机体受胎率下降,并容易发生流产或者胚胎死亡。
疾病因素。
一般来说,奶牛繁殖系统中任何器官发生病变都会对其繁殖功能造成不利影响,这主要是由于疾病会导致机体的生殖环境发生变化。
例如,奶牛患有卵泡囊肿、阴道炎或者子宫颈炎等疾病,都会影响体内胚胎的发育或者胎儿的出生。
2 类型及症状隐性发情。
奶牛任何年龄段都能够出现隐性发情,通常能够达到13%左右。
这种牛奶通常产后经过大约40天才能够出现第一次发情,且此时即使卵巢上存在发育的卵泡,也能够正常排卵,但只表现出非常微弱的发情症状,不会出现明显爬跨,且外阴部分泌少量黏液。
如果没有仔细观察容易被忽视,尤其是在气候炎热的夏天或者气候寒冷的冬天会表现出更加不明显的发情,往往发生误情失配。
摘要:奶牛卵巢囊肿是奶牛常见的一种繁殖障碍疾病,严重影响奶牛的繁殖性能和经济效益。
本文针对奶牛卵巢囊肿的病因、症状及治疗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旨在为奶牛养殖户提供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
一、奶牛卵巢囊肿的病因1. 激素分泌紊乱:卵巢囊肿的发生与激素分泌紊乱密切相关。
如促性腺激素(GnRH)分泌不足,导致卵巢不能正常排卵,从而引发囊肿。
2. 营养不良:长期营养不良、饲料中能量和蛋白质摄入不足,使奶牛卵巢发育不良,导致卵巢囊肿。
3. 气候因素:气温、湿度等气候因素对奶牛卵巢功能有较大影响,过热、过湿的气候条件易导致卵巢囊肿。
4. 疾病因素:某些疾病如乳腺炎、子宫内膜炎等,可导致卵巢囊肿的发生。
二、奶牛卵巢囊肿的症状1. 发情异常:卵巢囊肿奶牛发情周期不规律,甚至不发情。
2. 子宫内膜增生:卵巢囊肿奶牛的子宫内膜增生明显,可能导致子宫内膜炎。
3. 腹部增大:卵巢囊肿奶牛的腹部增大,触诊可触及卵巢囊肿。
4. 产奶量下降:卵巢囊肿奶牛的产奶量下降,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三、奶牛卵巢囊肿的治疗方案1. 药物治疗(1)促性腺激素(GnRH):通过注射GnRH,刺激卵巢释放卵泡,促使排卵。
适用于卵巢囊肿初期。
(2)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GnRH-a具有抑制GnRH分泌的作用,适用于治疗持久黄体和持久卵泡。
(3)前列腺素(PGF2α):PGF2α可以促进黄体溶解,适用于治疗持久黄体。
(4)孕激素:孕激素可以抑制排卵,适用于治疗持久卵泡。
2. 手术治疗(1)卵巢囊肿摘除术:适用于囊肿较大、药物治疗无效的奶牛。
手术摘除囊肿,恢复卵巢功能。
(2)卵巢切除术:适用于卵巢囊肿反复发作、药物治疗无效的奶牛。
切除卵巢,防止囊肿再次发生。
3. 中药治疗(1)逍遥散:具有疏肝解郁、活血化瘀的作用,适用于卵巢囊肿初期。
(2)归脾汤:具有补益脾肾、调理冲任的作用,适用于卵巢囊肿后期。
4. 饲养管理(1)合理调整饲料配方:增加能量和蛋白质的摄入,保证奶牛的营养需求。
奶牛繁殖障碍导致繁殖障碍的因素颇多,在通常饲养水平的牛场中,多见的繁殖障碍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子宫内膜炎,另一类是激素失衡。
1.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炎的病因,在繁殖工作实践中,多数子宫内膜炎是由于产犊时或之后处置不当或宫缩乏力导致恶露滞留,细菌大量繁殖而引起。
人工授精的各种器械进入生殖道消毒不严的操作,也是弓[发子宫内膜炎的重要原因。
一些传染病,如布氏杆菌、胎儿孤菌病,以及牛传染性鼻气管炎(mR)、阿卡斑病等病毒性疾病和寄生虫(毛滴虫病)等等,都会直接或继发子宫内膜炎。
●产后正常分泌母牛新产胎衣排出后,由于宫上皮细胞碎片、粘液、血液、白细胞和脂肪等混合构成的分泌物称之为恶露。
由于分娩是开放式的有菌环境,因此所有母牛产犊后都会有细菌侵入。
恶露中的细菌量取决于分娩期间和产褥期的环境卫生条件和产犊顺助产方式。
健康情况良好、环境洁净、子宫收缩有力、雌激素分泌正常(使于宫内膜充血、白细胞活性增强而“自净”)的牛只,一般在20天之后,子宫内就会成为无菌状态。
●通过观察恶露变化,大致就能判断子宫自净程度,产后恶露的类型、颜色和数量为:●恶露中出现其他性质和颜色的恶臭物质,就表明子宫内膜炎的发生。
●产后十天内出现无恶露或发生乳房炎就必须警惕有否子宫内膜炎的存在。
●子宫净化一各种子宫内膜炎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繁殖之成功,因此净化子宫十分重要。
一净化子宫可用抗菌药物,必要时可全身用药。
一卢戈氏液是净化子宫的一种选择:价格低廉使用面广效果确切无抗药性牛乳中无抗菌素的危险一卢戈氏液的配方:碘 1.O碘化钾 2.0蒸馏水 300.0或75.O?25.0(浓液)一卢戈氏液加等量甘油,能减少对子宫的刺激而减轻管责度。
一在子宫内使用100创卢戈氏液后血液中的碘含量在半小时即达到高峰,然后逐步下降,两天后减少二分之一。
一授精后12小时之内及36小时之后,不可用药冲洗子宫,以免破坏可能怀孕的机会。
一卢戈氏液除了杀菌外,还可对坏死粘膜起到刮除作用,浓度高的卢戈氏液,若在发情第5?5天内使用,会使周期缩短,一般在使用后5天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