酮病奶牛可降低产奶量和乳汁质量。对乳汁质量的影响表现为增 加乳汁脂肪和尿素浓度,降低蛋白质和乳糖浓度。
酮病奶牛表现延迟发情,卵泡囊肿增加,人工授精次数增加,受 孕率降低,空怀时间延长。
酮病可增加真胃移位和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
酮病虽能够治愈,也很少引起奶牛死亡,但酮病发生后治疗费用 的增加、奶产量大幅度的降低、乳成分的改变、繁殖率的降低及 淘汰率的升高等问题给牧场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控制和 预防酮病的发生是非常必要的。
奶牛酮病
危害 病因 临床症状 发病机理 诊断 治疗 预防
一、危害
奶牛体内碳水化合物及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紊乱,导致酮血症、酮 尿症、酮乳症和低糖血症的一种营养代谢病。
调查显示:在美国每年有4% ~ 5%的奶牛患临床酮病,在我国高 产牛群中,临床酮病的发病率一般占产后母牛的2%~20%,而 亚临床型酮病的发病率一般占产后母牛的10%~30%,且酮病的 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
四、发病机理
瘤胃微生物发酵所产生的乙酸、丙酸和丁酸。反刍动物体内的葡 萄糖约50%来自丙酸,乙酸和丁酸少部分转变为乙酰乙酸和β-羟 丁酸,而在二者为能量时,须消耗草酰乙酸,而丙酸又是草酰乙 酸的先质。
当体内糖消耗过多、消耗速度过快,引起糖供给和糖消耗间不平 衡。一方面,瘤胃微生物发酵所产生的丙酸用于生糖增多,使乙 酸和丁酸被利用为能量受阻,转为生酮途径。另一方面,当糖供 给不能满足糖需求时,引起血糖浓度下降,于是迅速动员体脂肪 和体蛋白加速糖元异生,同时也加速了酮体的生成。而组织利用 酮体时需消耗草酰乙酸,在草酰乙酸先质丙酸缺乏的情况下,酮 体利用率降低。最后出现低血糖症和高酮血症。
神经型 突然发病,初期表现兴奋,精神高度紧张、不安,大量 流涎,磨牙空口咀嚼;视力下降,走路不稳,横冲直撞。1~2 d 后转入抑制期,反应迟钝,精神高度沉郁,严重者处于昏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