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 格式:docx
- 大小:289.78 KB
- 文档页数:9
第 1 页 共 6 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单元测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 下列各组数中,是勾股数的是( )
A. 14,36,39 B. 8,24,25 C. 8,15,17 D. 10,20,26
2. 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A,B,C是小正方形的顶点,则∠ABC的度数为 ( )
A. 90° B. 60° C. 45° D. 30°
3.△ABC的三边分别为下列各组值,其中不是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是( )
A.a=41,b=40,c=9 B.a=1.2,b=1.6,c=2
C.a=12,b=13,c=14 D.a=35,b=45,c=1
4.在Rt△ABC中,∠C=90°,AB=15,AC:BC=3:4,则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 )
A. 24 B. 48 C. 54 D. 108
5.如图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赵爽弦图”的示意图,此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接而成,其中AE=5,BE=12,则EF的长是( ) 第 2 页 共 6 页
A.7 B.8 C.7 D.7
6.在下列各组数中,是勾股数的是( )
A.1、2、3 B.2、3、4 C.3、4、5 D.4、5、6
7.在同一平面上把三边BC=3,AC=4,AB=5的三角形沿最长边AB翻折后得到△ABC′,则CC′的长等于( )
A. B. C. D.
二、填空题(每空4分,共28分)
8. 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AC=6,BC=8,则斜边AB=
《勾股定理》检测题
一、认真选一选,你一定很棒!(每题3分,共30分)
1,分别以下列五组数为一个三角形的边长:①6,8,10;②13,5,12 ③1,2,3;④9,40,41;⑤321,421,521.其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有( )组
A.2 B.3 C.4 D.5
2,已知△ABC中,∠A=12∠B=13∠C,则它的三条边之比为( )
A.1∶1∶2 B.1∶3∶2 C.1∶2∶3 D.1∶4∶1
3,已知直角三角形一个锐角60°,斜边长为1,那么此直角三角形的周长是( )
A.52 B.3 C.3+2 D.332
4,如果梯子的底端离建筑物5米,13米长的梯子可以达到建筑物的高度是( )
A.12米 B.13米 C.14米
D.15米
5,放学以后,萍萍和晓晓从学校分手,分别沿东南方向和西南方向回家,若萍萍和晓晓行走的速度都是40米/分,萍萍用15分钟到家,晓晓用20分钟到家,萍萍家和晓晓家的距离为( )
A.600米 B.800米 C.1000米 D.不能确定
6,如图1所示,要在离地面5•米处引拉线固定电线杆,使拉线和地面成60°角,若要考虑既要符合设计要求,又要节省材料,则在库存的L1=5.2米,L2=6.2米,L3=7.8米,L4=10米四种备用拉线材料中,拉线AC最好选用( )
A.L1 B.L2 C.L3 D.L4
7,如图2,分别以直角△ABC的三边AB,BC,CA为直径向外作半圆.设直线AB左边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1,右边阴影部分的面积和为S2,则( ) A
B C
图2 5mBCAD图1 BCAED图3 A.S1=S2 B.S1<S2 C.S1>S2 D.无法确定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以下列各数据为边长,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3,4,5 B.2,3,4 C.1,2,3 D.4,8,10
2.下列4组数中是勾股数的是( )
A.1.5,2.5,2 B.2,2,2
C.12,16,20 D.0.5,1.2,1.3
3.已知直角三角形有两边为3和5,则第三边为( ).
A.4 B.5 C.4或34 D.3或34
4.在RtABC中,90C,2AC,4BC,则点C到斜边AB的距离是( )
A.45 B.25 C.855 D.455
5.下列条件能判定ABC为直角三角形的是( )
A.ABC B.::1:2:4ABC
C.23a,24b,25c D.4a,5b,6c
6.已知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26,斜边为2,则该三角形的面积是( ).
A.14 B.34 C.12 D.1
7.在ABC中,∠BAC=90°,则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
A.BC=AC+BC B.AC2=AB2+BC2
C.AB2=AC2+BC2 D.BC2 =AB2+AC2
8.《九章算术》中记载“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本三尺.问:折者高几何?”译文:一根竹子,原高一丈,虫伤有病,一阵风将竹子折断,其竹梢恰好着地,着地处离原竹子根部3尺远.问:折断处离地面有多高?(1丈=10尺).答:折断处离地面的高度为( )
A.3尺 B.4尺 C.4.5尺 D.4.55尺
9.如图所示,已知ABC中,6AB,9AC,ADBC于D,M为AD上任一点,则22MCMB等于( ).
A.9 B.25 C.36 D.45
10.如图,如图,在等边△ABC中,AB=6,AD⊥BC,E是AC上的一点,M是AD上的点,若AE=2,求ME+MC的最小值( )
八年级数学(下)
第十七章创优检测卷
(命题人:广西初中数学试题研究组)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Rt△ABC中,∠C=90°,∠A、∠B、∠C的对边分别为a、b、c,a=12,b=5,则c的长为( )
A.26 B.18 C.13 D.10
2.(2016·广西南宁市期中)如图,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作三个正方形,已知图中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169,25,则字母B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是( )
A.144 B.194 C.12 D.13
3.分别以下列各组数作为三角形的三边,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4,5,6 B.1,32, C.6,8,11 D.5,12,17
4.已知命题: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命题为假命题 B.该命题为真命题
C.该命题的逆命题为真命题 D.该命题没有逆命题
5.(2016·湖北荆门)如图,△ABC中,AB=AC,AD是∠BAC的平分线.已知AB=5,AD=3,则BC的长为( )
A.5 B.6 C.8 D.10
6.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2,则该三角形的面积为( )
A.34 B.3 C.32 D.3
7.已知a、b、c是三角形的三边长,如果满足836122baa=0,则三角形的形状是( )
A.等腰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直角三角形
8.下列命题:①如果a、b、c为一组勾股数,那么4a、4b、4c仍是一组勾股数;②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是5、12,那么第三条边必是13;③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是12、25、21,那么此三角形必是直角三角形;④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是a、b、c(a>b=c),那么a2∶b2∶c2=2∶1∶1.其中正确的是( )
1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测试卷
(时间:45分,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如图,一颗高为16m的大树被台风刮断.若树在离地面6m处折断,则树顶端落在离树底部( )处.
A.5m B.7m C.8m D.10m
(第1题)
2.下列各组数中不能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是( ) (第3题)
A.1.5,2,3 B.7,24,25 C.6,8,10 D.9,12,15
3.如图,在Rt△ABC中,∠C=900,若AB=15,则正方形ADEC和正方形BCFG的面积为( )
A.150 B.200 C.225 D.无法计算
4.甲、乙两艘客轮同时离开港口,航行的速度都是40m/min,甲客轮用15min到达A,乙客轮用20min到达B.若A,B两点的直线距离为1000m,甲客轮沿北偏东300的方向航行,则乙客轮的航行方向可能是( )
A.北偏西300 B.南偏西300 C.南偏东600 D.南偏西600
5.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1,BC=1,CD=2,DA=6,且∠ABC=900,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 )
A.2 B.221 C.21 D.221
(第5题) (第6题)
6.2002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会徽取材于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它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中间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如图所示.如果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3,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直角三角形的较短直角边长为a,较长直角边长为b,那么2)(ba的值为( )A.13 B.19 C.25 D.169
第十七章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设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和b,斜边长为c,已知b=12,c=13,则a=( )
A.1 B.5 C.10 D.25
2.下列各组长度的线段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30,40,50 B.7,12,13
C.5,9,12 D.3,4,6
3.下列命题的逆命题不成立的是( )
A.如果两个数互为相反数,那么它们的和等于0
B.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的补角也相等
C.如果两个数相等,那么它们的平方相等
D.如果|a|=|b|,那么a=b
4.如图,三角形纸片ABC,AB=AC,∠BAC=90°,点E为AB的中点.沿过点E的直线折叠,使点B与点A重合,折痕EF交BC于点F.已知EF=32,则BC的长是( ) A.322 B.32 C.3 D.33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5.如图,△ABC和△DCE都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点B,C,E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BD,则BD的长为( )
A.3 B.23 C.33 D.43
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的坐标为(-2,3),以点O为圆心,以OP的长为半径画弧,交x轴的负半轴于点A,则点A的横坐标介于( )
A.-4和-3之间 B.3和4之间
C.-5和-4之间 D.4和5之间 7.如图,小巷左右两侧都是竖直的墙,一架梯子斜靠在左墙时,梯子底端到左端墙脚的距离为0.7 m,顶端距离地面2.4 m,如果保持梯子底端位置不动,将梯子斜靠在右墙时,顶端距离地面2 m,则小巷的宽度为( )
A.0.7 m B.1.5 m C.2.2 m D.2.4 m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8.如图是台阶的示意图,已知每级台阶的宽度都是30 cm,每级台阶的高度都是15 cm,连接AB,则AB等于( )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本章测试题
一.填空题:
1. 在Rt△ABC中,∠C=90°(1)若a=5,b=12,则c=________;
(2)b=8,c=17,则S△ABC=________。
2.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之比为5∶12∶13,则这个三角形是________(按角分类)。
3. 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为连续自然数,则其周长为________。
4.传说,古埃及人曾用"拉绳”的方法画直角,现有一根长24厘米的绳子,请你利用它拉出一个周长为24厘米的直角三角形,那么你拉出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长度分别为_______厘米,______厘米,________厘米,其中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命题“对顶角相等”的逆命题为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____命题.(填“真”或“假”)
6.观察下列各式:32+42=52;82+62=102;152+82=172;242+102=262;……;你有没有发现其中的规律?请用你发现的规律写出接下来的式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利用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如图所示的图形,这个图形被称为弦图(最早由三国时期的数学家赵爽给出的).从图中可以看到:大正方形面积=小正方形面积+四个直角三角形面积. 因而c2= + ,化简后即为c2= .
8. 一只蚂蚁从长、宽都是3,高是8的长方体纸箱的A点沿纸箱爬到B点,那么它所行的最短路线的长是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9.观察下列几组数据:(1) 8, 15, 17; (2) 7, 12, 15; (3)12, 15, 20; (4) 7, 24, 25. 其中能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有( )组
A. 1 B. 2 C. 3 D. 4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1.设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和b,斜边长为c.已知b=8,c=10,则a的值为( )
A.2 B.6 C.5 D.36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3,4)到原点的距离是( )
A.3 B.4 C.5 D.±5
3.在△ABC中,AB=1,AC=2,BC=5,则该三角形为(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4.把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如图所示放在数轴上,以正方形的对角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于点A,则点A对应的数是( )A.1 B.2 C.3 D.2
第4题图 第5题图
5.如图,一艘轮船位于灯塔P的北偏东60°方向,与灯塔P的距离为30海里的A处,轮船沿正南方向航行一段时间后,到达位于灯塔P的南偏东30°方向上的B处,则此时轮船所在位置B处与灯塔P之间的距离为( )
A.60海里 B.45海里 C.203海里 D.303海里
6.《九章算术》中的“折竹抵地”问题: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根六尺.问折高者几何?意思是:一根竹子,原高一丈(一丈=10尺),一阵风将竹子折断,其竹梢恰好抵地,抵地处离竹子底部6尺远,问折断处离地面的高度是多少?设折断处离地面的高度为x尺,则可列方程为( )
A.x2-6=(10-x)2 B.x2-62=(10-x)2
C.x2+6=(10-x)2 D.x2+62=(10-x)2
7.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10,底长为12,则其底边上的高为( )
A.13 B.8 C.25 D.64
8.如图,Rt△ABC中,∠ACB=90°,若AB=15cm,则正方形ADEC和正方形BCFG的面积之和为( )A.150cm2 B.200cm2 C.225cm2 D.无法计算
《勾股定理》的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教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勾股定理》。本课选自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初中数学第十七章第一节的第一课时。
下面我从教学背景分析与处理、教学策略、教学流程等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直角三角形有关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徽图案,引入勾股定理,进而探索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解决问题。学好本节不仅为下节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打下良好基础,而且为今后学习解直角三角形奠定基础,在实际生活中用途很大。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是几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定理,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将数与形密切地联系起来,它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在理论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一些平面几何的知识,能够进行一般的推理和论证,但如何通过拼图来证明勾股定理,学生对这种解决问题的途径还比较陌生,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我采用直观教具、多媒体等手段,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化难为易,深入浅出,让学生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
3、教学目标:
根据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探索勾股定理,并应用它解决问题,运用了观察、演示、实验、操作等方法学习新知。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文化,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体验合作学习成功的喜悦,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4、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分析可见,勾股定理是平面几何的重要定理,有着承上启下
的作用,在今后的生活实践中有着广泛应用。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
重点为探索和证明勾股定理.
弟1页 (共8页) 弟2页 (共8页)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在Rt△ABC中,∠C=90°,AC=3,BC=4,则AB的长为( )
A.3 B.4 C.5 D.6
2.将下列各组数据中的三个数作为三角形的三边长,其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3,4,5 B.1,2,3
C.6,7,8 D.2,3,4
图17-Z-1
3.如图17-Z-1,数轴上点A,B分别对应1,2,过点B作PQ⊥AB.以点B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交PQ于点C,以原点O为圆心,OC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于点M,则点M对应的数是( )
A.3 B.5 C.6 D.7
4.如图17-Z-2是甲、乙两张不同的长方形纸片,将它们分别沿着虚线剪开后,各自要拼一个与原来面积相等的正方形,则(
)
图17-Z-2
A.甲、乙都可以
B.甲、乙都不可以
C.甲不可以,乙可以
D.甲可以,乙不可以
图17-Z-3
5.如图17-Z-3,点D在△ABC的边AC上,将△ABC沿BD翻折后,点A恰好与点C重合.若BC=5,CD=3,则BD的长为( )
A.1 B.2 C.3 D.4
6.如图17-Z-4,△ABC和△DCE都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点B,C,E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BD,则BD的长为( )
A.3 B.2 3 C.3 3 D.4
3
图17-Z-4 图17-Z-5
7.如图17-Z-5,在△ABC中,AB=6,AC=10,BC边上的中线AD=4,则△ABC的面积为( )
A.30 B.24
C.20 D.48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2022年八年级下册数学《勾股定理》单元试题
姓名:
学号: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2,3,4 B.3,2,7 C.6,22,10 D.3,5,8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3,4)到原点的距离是( )
A.3 B.4 C.5 D.±5
3.如图所示,数轴上点A所表示的数为a,则a的值是( )
A.5+1 B.-5+1 C.5-1 D.5
4.已知四个三角形分别满足下列条件:①一个内角等于另两个内角之和;②三个内角度数之比为3∶4∶5;③三边长分别为7,24,25;④三边长之比为5∶12∶13.其中直角三角形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5,放学以后,萍萍和晓晓从学校分手,分别沿东南方向和西南方向回家,若萍萍和晓晓行走的速度都是40米/分,萍萍用15分钟到家,晓晓用20分钟到家,萍萍家和晓晓家的距离为(
)
A.600米 B.800米 C.1000米 D.不能确定
6,如图1所示,要在离地面5•米处引拉线固定电线杆,使拉线和地面成60°角,若要考虑既要符合设计要求,又要节省材料,则在库存的L1=5.2米,L2=6.2米,L3=7.8米,L4=10米四种备用拉线材料中,拉线AC最好选用( )
A.L1 B.L2 C.L3 D.L4
7.如图,一根垂直于地面的旗杆在离地面5m的B处撕裂折断,旗杆顶部落在离旗杆底部12m的A处,则旗杆折断部分AB的高度是( ) 5mBCAD图1 A.5m B.12m C.13m D.18m
7题图 8题图
《勾股定理》单元提升测试卷
•选择题
1以下列各组数为三角形的三边,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3.如图所示,一根树在离地面9米处断裂,树的顶部落在离底部
4.如图,AD 丄CD , CD = 4, AD = 3, / ACB= 90
5.在△ ABC中,/ A,/ B,/ C的对边分别记为 a, b, c,
A .如果/ A-Z B=Z C,那么△ ABC是直角三角形
2 2 2
B .如果a2= b2- c2,那么△ ABC是直角三角形且Z C = 90°
C.如果Z A:Z B:Z C= 1 : 3: 2,那么△ ABC是直角三角形C. D. 24
C. 12 D. 16 A• 4, 5, 6 B • 1, 1, 7
2•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比一条直角边长多
三角形的斜边长为( ) C. 6, 8, 11 D. 5, 12, 23
A . 4cm B. 8cm 2 cm,另一条直角边长
C. 10cm: 6cm,那么这个直角
D. 12cm
12米处.树折断之前
,AB = 13,贝U BC的长是(
F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置相接触,则容器中液体的高度至少应为( )
D .如果a2: b2: c2= 9: 16 : 25,那么△ ABC是直角三角形
6•由下列条件不能判定厶 ABC为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 Z A+Z C =Z B B. a = , b = —, c= — 3 4 5
C. (b+a) (b-a)= c2 D. Z A: :Z B: Z C = 5: 3: 2
7.如图,在波平如镜的湖面上,有一朵盛开的美丽的红莲,它高出水面 3尺.突然一阵大
风吹过,红莲被吹至一边,花朵刚好齐及水面,如果知道红莲移动的水平距离为 6尺,
则水是( )尺.
C. 4.5 D. 5
8如图,是一扇高为2m,宽为1.5m的门框,现有3块薄木板,尺寸如下:①号木板长3m,
宽2.7m;②号木板长4m,宽2.4m;③号木板长2.8m,宽2.8m.可以从这扇门通过的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单元检测题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分数
一、 选择题 (每题3分,共36分)
1.如图,在4×4方格中作以AB为一边的Rt△ABC,要求点C也在格点上,这样的Rt△ABC能作出(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6个
2.下列各组数中,不能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是( )
A. 0.3,0.4,0.5
B. 8,9,10
C. 7,24,25
D. 9,12,15
3.在△ABC中,∠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a+b)(a-b)=c2,则( )
A. ∠A为直角
B. ∠C为直角
C. ∠B为直角
D. 不是直角三角形
4.如图是边长为1的4×4的正方形网格,已知A,B,C三点均在正方形格点上,则点A到线段BC所在直线的距离是( )
A. B. C.2 D.2.5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已知a,b,c是三角形的三边,则a2+b2=c2
B.在直角三角形中两边和的平方等于第三边的平方
C.在Rt△ABC中,∠C=90°,所以a2+b2=c2
D.在Rt△ABC中,∠B=90°,所以a2+b2=c2
6.如图,△ABC的顶点A,B,C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的格点上,BD⊥AC于点D,则BD的长为( )
A. B. C. D.
7. 如图,△ABC中,AB=AC=5,BC=6,M为BC的中点,MN⊥AC于N点,则MN=( )
A. B. C. D.
8. 如图,一个无盖的正方体盒子的棱长为2,BC的中点为M,一只蚂蚁从盒外的D点沿正方体的盒壁爬到盒内的M点(盒壁的厚度不计),蚂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 )
A. B. C. D.
9. 如图是一个三级台阶,它的每一级的长,宽,高分别为100cm,15cm和10cm,A和B是这个台阶的两个相对的端点,A点上有一只蚂蚁想到B点去吃可口的食物,则它所走的最短路线长度为 ( )
第17章 勾股定理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如图,直角三角形三边上的等边三角形的面积从小到大依次记为S1、S2、S3,则S1、S2、S3之间的关系是( )
A.S1+S2>S3 B.S1+S2<S3
C.S1+S2=S3 D.S12+S22>S32
2.在△ABC中,若∠ABC=90°,则下列正确的是( )
A.BC=AB+AC B.BC2=AB2+AC2
C.AB2=AC2+BC2 D.AC2=AB2+BC2
3.Rt△ABC中,斜边BC=2,则AB2+BC2+CA2=( )
A.8 B.6 C.4 D.无法计算
4.如图所示,△ABC的顶点A、B、C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的格点上,BD⊥AC于点D,则BD的长为( )
A.3 B.2 C.4 D.
5.在△ABC中,AB=AC=10,BD是AC边上的高,DC=2,则BD等于( )
A.2 B.4 C.6 D.8
6.已知一个Rt△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长的平方是( )
A.25 B.14 C.7 D.7或25
7.由下列条件不能判定△ABC为直角三角形的是( )
A.∠A+∠B=∠C
B.∠A:∠B:∠C=1:3:2
C.(b+c)(b﹣c)=a2
D.a=3+k,b=4+k,c=5+k(k>0)
二.填空题(共6小题)
8.下列各组数据是勾股数的有
组.(填写数量即可)
(1)6,8,10 (2)1.5,2,2.5 (3)32,42,52(4)7,24,25 (5),,
9.如图,“赵爽弦图”由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所围成,在Rt△ABC中,AC=b,BC=a,∠ACB=90°,若图中大正方形的面积为42,小正方形的面积为5,则(a+b)2的值为 .
10.如图,A在线段BG上,ABCD和DEFG都是正方形,面积分别为7平方厘米和11平方厘米,则△CDE的面积等于 平方厘米.
第 1 页 共 16 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 第17章 勾股定理 单元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分值:1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在△ABC中,∠A,∠B,∠C的对应边分别是a,b,c,若∠B=90°,则下列等式中成立的是( )
A.a2+b2=c2 B.b2+c2=a2
C.a2+c2=b2 D.c2-a2=b2
2.如图,在△ABC中,∠C=90°,∠A=30°,AB=12,则AC=( )
A. 6 B.62 C.63 D. 12
3.如图,AD为△ABC的中线,且AB=13,BC=10,AD=12,则AC等于( )
A.10 B.11 C.12 D.13
4.如图为某楼梯,测得楼梯的长为5米,高3米,计划在楼梯表面铺地毯,地毯的长度至少为( )
A.4米 B.8米 C.9米 D.7米
5.如图,分别以三角形三边为直径向外作三个半圆,如果较小的两个半圆面积之和等于较大的半圆面积,那么这个三角形为( ) 第 2 页 共 16 页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
6.一艘轮船和一艘渔船同时沿各自的航向从港口O出发,如图所示,轮船从港口O沿北偏西20°的方向行60海里到达点M处,同一时刻渔船已航行到与港口O相距80海里的点N处,若M,N两点相距100海里,则∠NOF的度数为( )
A.50° B.60° C.70° D.80°
7.在△ABC中,AB=10,AC=210,BC边上的高AD=6,则另一边BC等于( )
A.10 B.8 C.6或10 D.8或10
8.如图,小巷左右两侧是竖直的墙,一架梯子斜靠在左墙时,梯子底端到左墙角的距离为0.7米,顶端距离地面2.4米,如果保持梯子底端位置不动,将梯子斜靠在右墙时,顶端距离地面2米,那么小巷的宽度为(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
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1.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5cm,12cm,其中斜边上的高为( )
A.13cm B.2.4cm C.3013cm
D.6013cm
2.判断下列各组数能作为直角三角形三边长的是( )
A.3,4,6 B.4,5,7 C.2,3,7 D.7,6,13
3.如图,已知S1,S2和S3分别是Rt△ABC的斜边AB及直角边BC和AC为直径的半圆的面积,则S1,S2和S3满足的关系式为( )
A.S1<S2+S3 B.S1=S2+S3 C.S1>S2+S3 D.S1=S2∙S3
4.如图,小正方形边长表示1km,点A相对点B的位置表述正确的是( ).
A.北偏西45方向 B.南偏东45方向
C.北偏西45方向22km处 D.南偏东45方向22km处
5.如果菱形的边长是2cm,一条对角线的长也是2cm,那么该菱形的另一条对角线的长是( )
A.3cm B.4cm C.3cm D.23cm
6.边长分别为下列各组长度的三角形,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
A.6,8,10 B.7,24,25
C.10,24,26 D.4,5,6
7.如图,AB=BC=CD=DE=1,AB⊥BC,AC⊥CD,AD⊥DE,则AE=( )
A.1 B.2
C.3
D.2
8.如图,正方形ABCD的面积1S2,以CD为斜边,向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再以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边,向外作正方形,其面积标记为2S,…按照此规律继续下去,则2018S的值为( )
A.201612 B.201712 C.201622 D.201722
9.梯形ABCD中,AD// BC ,AB=3,BC=4,CD=2, AD=1,则梯形的面积为 ( )
第 1 页 共 9 页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一、单选题
1.我国古代算书《九章算术》中第九章第六题是:今有池方一丈,葭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与岸齐,问水深葭长各几何?你读懂题意了吗?请回答水深______尺,葭长_____尺.解:根据题意,设水深OB=x尺,则葭长OA'=(x+1)尺.可列方程正确的是( )
A.x2+52 =(x+1)2 B.x2+52 =(x﹣1)2
C.x2+(x+1)2 =102 D.x2+(x﹣1)2=52
2.如图, 𝑅𝑡△𝐴𝐵𝐶 中, ∠𝐵𝐴𝐶=90° , 𝐴𝐵=𝐴𝐶 ,D、E为BC边上两点, ∠𝐷𝐴𝐸=45° ,过A点作 𝐴𝐹⊥𝐴𝐸 ,且 𝐴𝐹=𝐴𝐸 ,连接DF、BF.下列结论:①△𝐴𝐵𝐹≌△𝐴𝐶𝐸 ,②AD平分 ∠𝐸𝐷𝐹 ;③若 𝐵𝐷=4 , 𝐶𝐸=3 ,则 𝐴𝐵=6√2 ;④若 𝐴𝐵=𝐵𝐸 , 𝑆△𝐴𝐵𝐷=12𝑆△𝐴𝐷𝐸 ,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在 △𝐴𝐵𝐶 中, 𝐴𝐵=10 , 𝐴𝐶=17 ,BC边上的高 𝐴𝐷=8 ,则 △𝐴𝐵𝐶 的面积为( )
A.72 B.84 C.36或84 D.72或84
4.如图,在△ABC中,△C=90°,以A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C,AB于点M,N,再分别以M,N为圆心,大于12 MN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O,作射线AO,交BC于点E.已知CE=3,BE=5,则AC的长为( ) 第 2 页 共 9 页
A.8 B.7 C.6 D.5
5.如图,已知钓鱼竿 𝐴𝐶 的长为 10m ,露在水面上的鱼线 𝐵𝐶 长为 6m ,某钓鱼者想看看鱼钩上的情况,把鱼竿 𝐴𝐶 转动到 𝐴𝐶′ 的位置,此时露在水面上的鱼线 𝐵′𝐶′ 为 8m ,则 𝐵𝐵′ 的长为( )
A.1m B.2m C.3m D.4m
6.有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以它的一条边为斜边,向外作一个直角三角形,再分别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为边,向外各作一个正方形,称为第一次“生长”(如图1);再分别以这两个正方形的边为斜边,向外各自作一个直角三角形,然后分别以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为边,向外各作一个正方形,称为第二次“生长”(如图2)……如果继续“生长”下去,它将变得“枝繁叶茂”,请你算出“生长”了2021次后形成的图形中所有的正方形的面积和是( )
A.1 B.2020 C.2021 D.2022
7.如图,直线l上有三个正方形A、B、C,若正方形A、C的边长分别为4和6,则正方形B的面积为( ) 第 3 页 共 9 页
A.26 B.49 C.52 D.64
8.要焊接一个如图所示的钢架,需要的钢材长度是( )
A.(3√5+7)𝑚 B.(5√3+7)𝑚 C.(7√5+3)𝑚 D.(3√7+5)𝑚
9.如图,某超市为了吸引顾客,在超市门口离地高4.5m的墙上,装有一个由传感器控制的门铃A,如①图所示,人只要移至该门铃5m及5m以内时,门铃就会自动发出语音“欢迎光临”.如②图所示,一个身高1.5m的学生走到D处,门铃恰好自动响起,则BD的长为( )
A.3米 B.4米 C.5米 D.7米
10.如图,在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为1,在点B的右侧作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BACD,将对角线BC绕点B逆时针转动,使对角线的另一端落在数轴负半轴的点M处,则点M表示的数是( )
A.√2 B.√2 +1 C.1﹣ √2 D.﹣ √2
二、填空题
11.如图,在△𝐴𝐵𝐶中,∠𝐴=90°,𝐴𝐵=𝐴𝐶,点D为AB中点,过点B作𝐵𝐸⊥𝐶𝐷交CD的延长线于点E,BE=2,CD=5,则DE= . 第 4 页 共 9 页
12.如图,在𝑅𝑡△𝐴𝐵𝐶中,𝐴𝐵=𝐵𝐶=4,以𝐴𝐵为边作等边三角形𝐴𝐵𝐷,使点𝐷与点𝐶在𝐴𝐵同侧,连接𝐶𝐷,则𝐶𝐷= .
13.如图,已知Rt△ABC,△C=90°,BD是角平分线,BD=5,BC=4,则D点到AB的距离是 。
14.在 𝑅𝑡△𝐴𝐵𝐶 中, ∠𝐴=90°,𝐵𝐶=10,𝐴𝐵=6 ,点P在AB上且P到另两边的距离相等,则
𝐴𝑃 的长为 .
15.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3cm、4cm,则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 cm.
三、解答题
16.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0,3)和B(4,0),点M(8,m)为坐标平面内一动点,且△ABM为等腰三角形,求点M的坐标
17.滑撑杆在悬窗中应用广泛.如图,某款滑撑杆由滑道 𝑂𝐶 ,撑杆 𝐴𝐵 、 𝐵𝐶 组成,滑道 𝑂𝐶 固定第 5 页 共 9 页 在窗台上.悬窗关闭或打开过程中,撑杆 𝐴𝐵 、 𝐵𝐶 的长度始终保持不变.当悬窗关闭时,如图①,此时点A与点O重合,撑杆 𝐴𝐵 、 𝐵𝐶 恰与滑道 𝑂𝐶 完全重合;当悬窗完全打开时,如图②,此时撑杆 𝐴𝐵 与撑杆 𝐵𝐶 恰成直角,即 ∠𝐵=90° ,测量得 𝑂𝐴=12𝑐𝑚 ,撑杆 𝐴𝐵=15𝑐𝑚 ,求滑道 𝑂𝐶
的长度.
18.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AB=AC=3,AD=2,求BC的长.
19.如图,△ABC中,△ABC=45°,F是高AD和高BE的交点,AC=√5,BD=2.求线段DF的长度.
20.某中学初二年级游同学在学习了勾股定理后对《九章算术》勾股章产生了学习兴趣.今天,他学到了勾股章第7题:“今有立木,系索其末,委地三尺,引索却行,去本八尺而索尽.问索长几何?”本题大意是:如图,木柱𝐴𝐵⊥𝐵𝐶,绳索AC比木柱AB长三尺,BC的长度为8尺,求:绳索AC的长度.
21.一个25米长的梯子 𝐴𝐵 ,斜靠在一竖直的墙 𝐴𝑂 上,这时的 𝐴𝑂 距离为24米,如果梯子的顶端A沿墙下滑4米,那么梯子底端B外移多少米? 第 6 页 共 9 页
22.如图,在△ABC中,△ADC=△BDC=90°,AC=20,BC=15,BD=9,求AD的长.
参考答案
1.【答案】A
2.【答案】C
3.【答案】C
4.【答案】C
5.【答案】B
6.【答案】D
7.【答案】C
8.【答案】A
9.【答案】B
10.【答案】C
11.【答案】1
12.【答案】2√6−2√2
13.【答案】3
14.【答案】83
15.【答案】4或5
16.【答案】解:∵点A(0,3)和B(4,0)
∴OA=3,OB=4
∴AB= √32+42=5
∵点M(8,m),△ABM为等腰三角形
∴①当BM=AB时 第 7 页 共 9 页 ∴√(8−4)2+𝑚2=5
∴解得m=3或m=-3(A、B、M三点共线舍去)
∴M(8,3)
②当AM=BM时
∴√(𝑚−3)2+82= √42+𝑚2
∴解得m= 192
∴M(8,192)
③当AM=AB时,M点不在y=8上,故不存在
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点M(8,3)或(8,192).
17.【答案】解:设 𝑂𝐶=𝑚 cm,则由图①可知 𝐵𝐶=𝑂𝐶−𝐴𝐵=(𝑚−15) cm
由图②可知 𝐴𝐶=𝑂𝐶−𝑂𝐴=(𝑚−12) cm
∵∠𝐵=90°
∴在Rt△ABC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
𝐴𝐵2+𝐵𝐶2=𝐴𝐶2
∴152+(𝑚−15)2=(𝑚−12)2
解得 𝑚=51
∴滑道 𝑂𝐶 的长度为51cm.
18.【答案】解:∵AB=AC,AD平分△BAC
∴AD△BC,BD=DC
∴BD=√𝐴𝐵2−𝐴𝐷2=√5
∴BC=2BD=2√5.
19.【答案】解:∵AD和BE是△ABC的高
∴△ADB=△ADC=△BEC=90°.
∴△C+△DAC=90°;△C+△DBF=90°.
∴△DAC =△DBF. 第 8 页 共 9 页 ∵△ABC=45°
∴△DAB=45°.
∴△ABC=△DAB.
∴DA=DB.
在△ADC与△BDF中
{∠𝐴𝐷𝐶=∠𝐵𝐷𝐹𝐷𝐴=𝐷𝐵∠𝐷𝐴𝐶=∠𝐷𝐵𝐹
∴△ADC△△BDF(ASA).
∴AC=BF=√5.
在Rt△BDF中,△BDF=90°
∴BD2+DF2=BF2.
∵BD=2,BF=√5
∴DF=1
20.【答案】解:设𝐴𝐶=𝑥,则𝐴𝐵=𝑥−3
在𝑅𝑡△𝐴𝐵𝐶中,𝐴𝐵2+𝐵𝐶2=𝐴𝐶2
∴(𝑥−3)2+82=𝑥2
解得:𝑥=736
答:绳索长是736尺.
21.【答案】解:如图,依题意可知
AB=25(米),AO=24(米),△O=90°
∴ BO2=AB2﹣AO2=252-242
∴ BO=7(米)
移动后, 𝐴′𝑂 =20(米)
∴𝐵′𝑂=15 (米)
∴𝐵𝐵′=𝐵′𝑂-𝐵𝑂=15-7=8 (米).
答:梯子底端B外移8米.
22.【答案】解:△ADC=△BDC=90°
在Rt△BDC中,由勾股定理得:
CD= √𝐵𝐶2−𝐵𝐷2 = √152−92 =12
在Rt△ACD中,由勾股定理得: 第 9 页 共 9 页 AD= √𝐴𝐶2−𝐶𝐷2 = √202−122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