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负压技术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临床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633.47 KB
- 文档页数:3
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治疗难愈性褥疮新进展褥疮是危害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症,也是世界医护人员攻克的难题,一旦发生,常需要很长时间方能恢复,传统方法治疗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创面合并感染、明显水肿、周围大量瘢痕形成、创面难以愈合。
我院采用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治疗难愈性褥疮取得良好的效果,不但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还节省了医疗费用。
现报告如下。
1 “VAC”材料与治疗方法1.1材料医用聚氨脂海绵高温灭菌后作为创面填充材料:选取临床常见的各类管道如:胃管、吸痰管、吸氧管、头皮针等作为引流管,选取外科手术膜作为伤口密闭材料,选取高真空引流瓶(中山大学附属医院研制)作为负压装置,用手挤压可产生120~130mmHg负压,该瓶瓶体椭圆形,便于挤压,完全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免除了中心负压难以控制的危险,设计巧妙,防逆流,防渗漏,容易观察引流液的形状并采集标本,携带方便,不限制患者的活动。
在治疗同时可进行康复锻炼,达到康复迁移的目的。
1.2方法伤口外周用碘伏消毒,伤口内用生理盐水冲冼,擦干创面周围皮肤,把引流管的多孔端置入医用聚氨脂海绵内,再将聚氨脂海绵与创面充分接触,不留缝隙,用手术透明膜将创面及其周围完全封闭,引流管另一端经薄膜下引出后接负压引流瓶,当渗出较多时,可以将中心负压与负压引流瓶相接,以保证持续负压吸引。
2 临床病例范某,21岁,因高位截瘫行颈椎GSS内固定术后,长期卧床导致骶尾部皮肤溃烂7×8cm褥疮,骶骨外露、气味难闻,长期换药不愈合,转入我院,于2010年12月3日行骶尾部溃疡清创+骶尾部“VAC”负压引流术,术后1周,创面干洁,骶尾部有新鲜肉芽爬行,3个月后肉芽已长满溃疡腔,创面缩小,可以协助患者坐立。
3 术后护理3.1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褥疮护理知识的了解。
给病人做细致的护理,同时给病人讲解如何减少剪力和发生压疮的各种危险因素,对预防和减少压疮的发生很关键,护士不仅要有同情心,而且要积极向患者介绍我院的医疗技术,举一些成功实例,让患者有信心,对生活充满期待。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深部难治性创面修复中的应用观察发表时间:2016-05-19T10:41:50.360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4月第12期作者:张红燕[导读] 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烧伤科创面感染具有病情复杂、发病率高的特点,会导致出现感染迁延不愈的情况。
张红燕(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烧伤科江苏丹阳 212300)【摘要】目的:对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深部难治性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分析。
方法:随机选择我院收治的30例深部难治性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n=15),对照组常规换药,观察组应用VSD治疗。
结果:观察组换药次数、愈合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组织愈合病理学评分、住院时间以及总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对比(P<0.05)。
结论:应用VSD治疗深部难治性创面患者,能够明显缩短疗程,增强疗效。
【关键词】深部难治性创面;修复;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中图分类号】R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2-0213-02创面感染具有病情复杂、发病率高的特点,会导致出现感染迁延不愈的情况,给肢体或者关节功能产生影响,严重者导致出现全身感染,给患者生命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以往治疗主要采取持续灌注冲洗、换药等方法,但不适宜于用来治疗感染重、创面大、感染时间长以及并发潜行窦道等患者[1]。
目前,临床将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作为治疗难愈性创面修复的有效手段。
本次研究对我院15例深部难治性创面患者行VSD治疗,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11年3月~2013年2月在我院接受收治的30例深部难治性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7例男,13例女,年龄范围为14~42岁,平均年龄(25.4±2.3)岁;烧伤原因:14例高温,10例电灼伤,6例化学烧伤;平均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5例,两组年龄、性别、原发性疾病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可对比。
VSD负压吸引的观察和护理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也称“人工皮"技术,由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俗称“人工皮”其质地柔软而富有弹性,内含多侧孔引流管),及半透性粘贴膜组成。
作用机制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的原理是利用医用高分子泡沫材料作为负压引流管和创面间的中介,高负压经过引流管传递到医用泡沫材料,且均匀分布在医用泡沫材料的表面,由于泡沫材料的高度可塑性,负压可以到达被引流区的每一点,形成一个全方位的引流.较大块的、质地不太硬的块状引出物在高负压作用下被分割和塑形成颗粒状,经过泡沫材料的孔隙进入引流管,再被迅速吸入收集容器.而可能堵塞引流管的大块引出物则被泡沫材料阻挡,只能附着在泡沫材料表面,在去除或更换引流时于泡沫材料一起离开机体.通过封闭创面与外界隔绝防止污染和交叉感染,并保证负压的持续存在.持续负压使创面渗出物立即被吸走,从而有效保持创面清洁并抑制细菌生长.由于高负压经过作为中介的柔软的泡沫材料均匀分布于被引流区的表面,可以有效地防止传统负压引流时可能发生的脏器被吸住或受压而致的缺血、坏死、穿孔等并发症。
在这个高效引流系统中,被引流区的渗出物和坏死组织将及时地被清除,被引流区内可达到“零积聚”,创面能够很快地获得清洁的环境.在有较大的腔隙存在时,腔隙也将因高负压的存在而加速缩小。
对浅表创面,透性粘贴薄膜和泡沫材料组成复合型敷料,使局部环境更接近生理性的湿润状态。
高负压同时也有利于局部微循环的改善和组织水肿的消退,并刺激肉芽组织及上皮组织的生长。
适应症:严重软组织缺损及挫裂伤。
大面积血肿及积液。
骨筋膜室综合症切开减压术后。
开放性创面合并感染者。
大面积溃疡及压疮。
其他包含体表脓肿及化脓性感染,植皮区术后感染,糖尿病足。
胸,腹,盆腔等部位的多种疾病均可进行预防及治疗性应用.如血气胸,肺叶切除,多种消化道瘘,甚至包括重症胰腺炎的引流治疗等.禁忌症:1,对于大面积骨及内置物外露者,由于基底缺乏血供,不会形成肉芽组织。
芪归生肌膏联合自制VAC治疗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疗效观察*潘星宇1,马景和1,裴晓丽1,王彦红1,汪雪莹1,朱朝军2(1.甘肃省临洮县人民医院中医科,甘肃临洮730500;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外科,天津300250)摘要目的:观察芪归生肌膏联合自制封闭负压引流(Vacuum-assisted closure,VAC)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本院门诊及住院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
治疗组采用芪归生肌膏联合自制VAC 治疗,对照组采用凡士林纱条联合VAC换药治疗。
观察4周,比较两组有效率、创面愈合时间、治疗前后VAS评分等。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50%,痊愈率77.50%,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治疗组创面面积缩小明显,与对照组相比疗效显著(P<0.05)。
结论:芪归生肌膏联合自制VAC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疗效显著,可促进创面愈合。
关键词:芪归生肌膏;负压封闭引流;疮疡;创面;煨脓长肉中图分类号:R632.1文章标识码:D文章编号:1006-978X(2020)05-0043-03芪归生肌膏是甘肃省名中医潘星宇主任医师在继承祖父潘养之外科经验基础上研制的用于慢性溃疡收口期的药物,治疗各种慢性溃疡疗效显著。
近年来,各种改良的封闭负压引流(Vacuum-assisted closure,VAC)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各个科室的各种急、慢性创面。
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VAC负压引流技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四肢皮肤感染等各种急、慢性创面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在临床工作站,笔者将芪归生肌膏与自制VAC技术相结合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月期间在临洮县人民医院中医科门诊或住院的80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
治疗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27岁;病程最长7a,最短1个月。
VSD负压吸引技术对难愈性创面的治疗【摘要】总结了60例采用负压密闭引流(vsd)技术[1]对难愈性创面的治疗。
对创面进行彻底清创后,采用vsd负压材料进行持续恒定的负压吸引,改善局部血运,促进肉芽生长,再配以游离植皮、皮瓣转移等方法促进伤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
【关键词】vsd;难愈性创面;治疗【中图分类号】r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147-011 资料与方法2009年10月~2011年4月采用vsd持续封闭负压吸引技术治疗难愈性伤口创面60例。
年龄12~95岁,男性33例,女性27例。
其中,开放性骨折术后骨外露21例,糖尿病足创面溃疡13例,脉管炎患肢溃疡6例,肌腱外露10例,需长期复用糖皮质激素患者的难愈性创面5例,下肢静脉曲张难愈性创面5例。
2 材料和设备vsd敷料:由武汉维斯第医用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其型号分为5cm×5cm×1cm;15cm×5cm×1cm;15 cm×10cm×1cm三种。
主要成分为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内含有多侧孔引流管;半透性粘帖薄膜:英国s&n公司生产,具有单方向透气功能的透明薄膜,主要成份为聚氨酯和丙烯;三通接头:在各引流管之间起到连接作用;负压源:可使用vsd专用吸引机、床头中心负压装置或交替使用普通电动吸引机持续吸引。
治疗方法:对创面进行严格彻底清创,清除坏死组织,止血彻底。
如有骨外露,予行外露的皮质表面钻孔数个,钻透双侧皮质以增加肉芽组织覆盖的速度。
按创面的轮廓修剪vsd材料,根据创面的大小选择不同型号的vsd敷料,把敷料紧帖创面(必要时可缝合伤口边缘的皮肤和vsd敷料),以半透生物膜封闭伤口(达到密封效果),再以硅胶管通过三通管连接负压装置持续吸引。
时间为5-14天,平均约9天。
从而改善局部血运,促进血芽生长。
2期再配以游离植皮、皮瓣转移或直接缝合治愈创面。
常规VSD与改良VSD治疗手足外科难愈性伤口的临床研究目的:观察常规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与改良VSD治疗手足外科难愈性伤口的临床疗效。
方法:70例手足外科难愈性伤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改良VSD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VSD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上皮化时间、愈合时间、引流液细菌培养阳性率、引流管堵塞率、创面愈合率差异。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18%,对照组总有效率7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上皮化时间、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引流液细菌培养阳性率、引流管堵塞率较对照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改良VSD较常规VSD治疗手足外科难愈性伤口疗效确切,且能缓解VSD治疗期间存在的堵塞问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创面治疗新技术,最早主要运用于骨科领域治疗软组织缺损和感染性创面,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急、慢性创面,是骨科和外科领域的革命[1]。
手及足部皮肤缺损及糖尿病足等所致难愈性伤口或创面是手足外科面临的难题,有研究表明,VSD 虽能有效治疗手足外科难愈性伤口或创面,但仍存在并发症,如难以应用外用药物、堵塞问题等。
为有效解决VSD运用过程中存在的堵塞问题,笔者采用改良VSD(常规VSD+对流冲洗)治疗本病,并与常规VSD对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手足外科门诊和住院部2010年4月-2012年3月难愈性伤口患者共计70例。
纳入标准:(1)因各种外伤导致的慢性皮肤伤口持续1个月以上,久治不愈,伤口情况无好转或者持续恶化,皮肤创面最小直径大于3 cm;(2)未应用VSD治疗;(3)本科门诊或住院常规清创换药7 d,创面仍未改善者;(4)创面污染较重,有的甚至经常规换药后无效,无法行一期闭合创面的处理。
VSD治疗难愈性创面的临床应用朱新华;叶吉忠;陈珮【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难愈性创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难愈性创面患者41例,在全身治疗的基础上,结合简单手术修复和VSD治疗。
观察疗效。
结果VSD治疗的41例创面均痊愈,合并症因创面迅速愈合而有效控制。
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难愈性创面,可促进炎症消退,刺激肉芽生长,简化二期手术,缩短病程,减轻换药的痛苦,减少医务人员的工作量。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 in the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wound.Methods There were 41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wound, and they received integrated simple operation repairand VSD treatment in addition to systemic treatment. Curative effects were observed. Results All the 41 cases under VSD treatment were cured, andthe complications were effectively restrained due to rapid wound healing.Conclusion VSD in treating refractory wound can promote inflammation disappearance, stimulate the growth of granulation, simplify the next phase of operation, shorten the treatment time, and reduce the pain of the switching and the time of the wound dressing.【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3页(P1-3)【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难愈性创面;简单手术【作者】朱新华;叶吉忠;陈珮【作者单位】200233 上海市徐汇区田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骨科康复病区;200233 上海市徐汇区田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骨科康复病区;200233 上海市徐汇区田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骨科康复病区【正文语种】中文难愈性创面一般指由于内在或外界因素作用下, 创面难以正常愈合, 迁延不愈[1], 呈现病理性炎症反应状态。
·全科临床论著·封闭负压技术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临床观察荣志东,王凌峰【摘要】目的分析封闭负压技术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2008~2011年收治的慢性难治性创面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使用封闭负压技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与使
用常规治疗方法的对照组患者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疼痛、抑郁情绪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疼痛评分、抑郁情绪评分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封闭负压技术可以有效促进患者创面痊愈,减轻患者痛苦,值得推广使用。【关键词】封闭负压技术;慢性难愈性创面;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152(2013)01-0029-03
ClinicalObservationonVacuumSealingTechniqueforChronicWoundRONGZhi-dong,WANGLing-feng.DepartmentofBurnSurgery,theThirdAffiliatedHospitalofInnerMongoliaMedicalUniversity,Baotou014010,InnerMongolia,China【Abstract】ObjectiveToanalysistheclinicalefficacyofvacuumsealingtechniqueintreatingchronicwounds.MethodsTotal100patientswithchronicrefractorywoundsfrom2008to2011wereselectedastheobjectcases,andwererandomlydividedintoobservationgroupandcontrolgroupwith50casesineachgroup.Thetherapeuticefficacy,painanddepressivemoodscoresofpatientsinbothgroupswerecompared.ResultsThetherapeuticefficacyintheobservationgroupwasbetterthanthatinthecon-trolgroup(P<0.05),andthepainscoreanddepressionscore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atincontrolgroup(P<0.05).ConclusionThevacuumsealingtechniquecaneffectivelypromotethehealingofpatients,relievethepainofthepatient,andisworthpopularizing.【Keywords】Vacuumsealingtechnique;Chronicwound;Clinicaleffect
各类皮肤损伤在临床十分常见,大多数情况下可以正常愈合,部分由于体质较差或者合并其他疾病如糖尿病、癌症等,削弱其创面康复能力,导致创面迁延不愈,形成慢性难治性创面,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严重降低其生活质量。封闭负压技术(vacuumsealingtechnique)是用于难治性创面愈合的全新临床技术,以
负压加彻底引流为原理,改变以往的多次换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且迅速控制感染,促进患者创面的愈合[1]。本文主要分析封闭负压技术治疗慢性难愈性创
面的临床疗效,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本院于2008年7月-2011年7月收治的慢性难治性创面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使用封闭负压技术治疗的观察组与使用常规治疗方法的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28~73岁,平均(43.2±7.4)岁,创面存在时间42d~1.1年,平均(134.2±47.3)d;对照组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24~71岁,平均(41.8±7.7)岁,创面存在时间36d~1.3年,平均
(126.3±42.7)d。1.2设备来源所选封闭购自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
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1.3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临床难愈性创面常
规治疗方法,增加每日换药次数,使用广泛抗生素抗感染,对患者行营养支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作者单位:014010内蒙古包头市,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烧伤科通讯作者:王凌峰,电子信箱:rong02611@163.com
1.3.2观察组观察组患者使用封闭负压技术进行
治疗,具体如下:局麻下对患者行创面扩大清创术,彻底清除感染、坏死、水肿及瘢痕组织,将封闭负压材料(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泡沫)修剪成创面合适大小后,覆盖于创面上并超出边缘约3cm,基底处填充无菌油纱,上置入外科无菌负压吸引管,连接负压吸引管,将压力调节至-60~-170mmHg(1mmHg=0.133kPa),术后静脉使用敏感性抗生素,每隔1周重新进行
清创更换敷料,根据肉芽组织情况行游离植皮或皮瓣转移移植[2]。
1.4观察指标
1.4.1疗效标准观察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疗
效情况,分为痊愈、好转、无效三类,痊愈:创面完全愈合;好转:窦道变浅、肉芽组织长出,创面明显变小,感染溃疡消失;无效:创面无缩小,感染溃疡无好转甚至恶化。1.4.2疼痛评分采用VAS量表评价两组患者接受
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有0~10分,疼痛程度逐渐增加,0~3分轻度疼痛,4~7分中度疼痛,8~10分重度疼痛,比较两组差异。1.4.3抑郁情绪评分采用HAMD量表评价患者的
抑郁情绪、HAMA量表评价患者的焦虑情绪,分值越高、负面情绪越剧烈,20~40分为轻度抑郁,40~50分为中度抑郁,50~60分为重度抑郁,比较两组差异。1.5统计学方法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所
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
·92·中华全科医学2013年1月第11卷第1期ChineseJournalofGeneralPractice,January2013,Vol.11,No.1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两组慢性难治性创面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组别n痊愈好转无效观察组5039(78.0)9(18.0)2(4.0)对照组5027(54.0)14(28.0)9(18.0)P值<0.05<0.052.2疼痛评分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平均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情况明显轻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2。表2两组慢性难治性创面患者的疼痛评分情况(x±s)组别n平均疼痛评分治疗前治疗后疼痛评分分级(n,%)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观察组507.3±1.43.8±0.740(80.0)7(14.0)3(6.0)对照组507.1±0.95.9±1.220(40.0)17(34.0)13(26.0)P值>0.05<0.05<0.05<0.052.3抑郁情绪评分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抑郁情绪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抑郁情绪评分情况明显轻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3。表3两组慢性难治性创面患者的抑郁评分情况组别n平均抑郁情绪评分治疗前治疗后抑郁情绪评分分级(n,%)正常情绪轻度抑郁中度抑郁重度抑郁观察组5043.31±6.4125.21±3.4231(62.0)14(28.0)4(8.0)1(2.0)对照组5043.18±6.2537.14±4.5114(26.0)11(21.0)18(36.0)7(14.0)P值>0.05<0.05<0.05<0.05<0.053讨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类意外事件造成的皮肤创伤也逐渐增多,大多数创面在药物治疗、患者自身机体功能的配合下,可以顺利愈合[3]。而在患者存在影响创面顺利愈合的基础性疾病如糖尿病、感染、营养障碍的情况下,创面往往延迟愈合甚至迁延不愈。临床中对于因各类原因造成的难以自行愈合的溃疡统称为难愈性创面[4]。慢性难愈性创面一般不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但是长期的溃疡感染状态,明显降低患者体质,影响其正常的生活与工作,给患者及其家人带来较大的困扰。慢性难治性创面根据其发生原因及溃疡性质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类。①外伤性溃疡:因严重烧伤、骨折或者在其组织缺损的基础上继发的溃疡,该类创面组织缺损较大、坏死组织较多,是临床常见难愈性创面中最为主要的原因[5]。②压迫性溃疡:由于患者偏瘫、感觉麻痹、深度昏迷、大面积烧伤、营养不良等慢性消耗性疾病,可导致患者产生难以自愈的创面,俗称褥疮。③放射性溃疡:恶性肿瘤患者在手术后接受放射性治疗,因射线对患者皮肤的损伤,加上患者自身体质较差,常于头颅、乳腺、胸骨等部位出现难愈性创面,具体表现为创面溃疡大小不一、基底凹凸不平、肉芽组织生长不良、边缘不整,创面周边的皮肤多有变薄和色素[6]。④静脉淤血性溃疡:患者在静脉淤血的基础上,发生外伤性或者感染后的溃疡,好发于小腿下1/3处,尤其常见于内踝上方,主要表现为表浅溃疡、基底不平、周围皮肤萎缩伴色素沉着[7]。⑤动脉缺血性溃疡:在动脉供血障碍的基础上出现外伤或者感染,多见于有糖尿病血管病变、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⑥恶性溃疡:恶性肿瘤患者继发感染可出现难愈性创面[8]。
对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疗方法有积极换药、局部用药、负压真空吸引,一般溃疡分泌物可减少,肉芽变得新鲜,若此时创面仍然难以自愈,则必须采取植皮、皮瓣移植等整形外科手段进行修复[9]。封闭负压技术
是目前使用较多的治疗慢性难愈性溃疡的方法,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得到患者的广泛认同[10]。封闭
负压技术是通过在创面上密闭覆盖透明保护贴膜,并置无菌油纱于创面基底部,植入外科引流管,连接外科负压泵,设定负压参数为-60~-170mmHg。相比于传统换药的耗时较长、患者痛苦大、水肿减退慢,封闭负压技术有如下优点:①有效快速控制感染,充分引流迅速减轻水肿;②减少长期使用抗生素后的全身不良反应;③减少因频繁换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11]。
本文主要分析封闭负压技术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疗效,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痊愈率为78.0%,无效率为4.0%,相比于对照组患者的痊愈率
54.0%,无效率18.0%,有了显著提高,可见使用封闭
负压技术可以明显提高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愈合率;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平均疼痛评分为(3.8±0.7)分,重度疼痛率6.0%,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平均疼痛评分(5.9±1.2)分,重度疼痛率26.0%,可见封闭负压技术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疼痛;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负面情绪评分为(25.21±3.42)分,重度抑郁率2.0%,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负面情绪评分(37.14±4.51)分,重度抑郁率14.0%,可见封闭负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