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乳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新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249.72 KB
- 文档页数:6
原油破乳剂的研究进展肖稳发Ξ(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上海200065)摘 要:论述了原油破乳剂研究的新进展,包括破乳机理、复配破乳剂、稠油破乳剂、新型破乳剂、反相破乳剂、低温破乳剂。
原油破乳剂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原油的脱水温度将在25~35℃或更低的温度、高效低耗、一剂多用的高效破乳剂。
关键词:原油;破乳剂;破乳机理R esearch Progress in Demulsif ier for Crude OilX IA O Wen 2f a(School of Chemistry &Chemical Technology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Shanghai 200065,China )Abstract :The research trends of demulsifier for crude oil are discussed includin g demulsification mechanism ,built demulsifier ,demulsifier for highly viscous crude oil ,new demulsifiers ,reversed demulsifier and low tem perature demelsifi 2er.The demelsifiers serving many purposes with high effect and less dosage or with dehydration temperature at 25~35℃or more lower are the development trends.K ey w ords :crude oil ;demelsifier ;demulsification mechanism 破乳剂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了。
原油破乳剂的研究应用与发展方向探析隨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疆油田当中蒸汽驱油、聚合物以及三元复合驱油等新的原油开采技术不断被应用于原油开采之中,新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原油的开采,但是也导致了原油乳液中含水率的增加,并且乳液的稳定性也得到了增强,从而使原油破乳变得越来越困难,对原油的储存、运输和精炼等过程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原油破乳剂的研究力度,从而解决原油破乳难的问题,促进石油行业的发展。
标签:原油破乳剂;研究应用;发展方向1原油破乳剂应具备的特点破乳剂对原油破乳的过程其实就是破乳剂分子取代天然乳化剂分子的过程。
破乳剂分子能够取代天然乳化剂分子并且对表面膜造成破坏,从而使被膜包覆的水流出,大量的水滴聚集之后发生沉降,从而实现油水两相的分离。
基于上述过程,我们可以分析出原油破乳剂需要具备以下特点:①较强的表面活性:因为破乳剂需要代替天然乳化剂吸附在油水界面之上,并且能够使界张力和界面膜强度下降,这样才能具有破乳的能力;②湿润性能较好:良好的湿润性能能够帮助破乳剂扩散并渗透过固体粒子之间的保护层时吸附在沥青胶质粒子、金属盐粒子等固体粒子和水滴的表面,改变其表面能和润湿性能,从而使界面膜强度剧烈降低而破裂;③絮凝能力:良好的絮凝能力能够让破乳剂分子附着在乳化液滴上时吸引其他乳化液滴,使乳化液滴发生相互之间的碰撞,从而使液膜破裂;④良好的聚结效果:破乳剂的聚结能力影响着乳化液表面膜破裂之后水滴的聚集速度,如果破乳剂的聚结能力较强,那么水滴能够迅速汇集,形成大的液滴并且下沉,实现水和油的分离。
2破乳剂的作用机理目前,科学界对于破乳剂的机理还没有一个明确定论,但是很多的专家和学者在这方面做了研究,并且从不同角度对破乳剂的机理进行了描述。
现在人们对破乳剂作用机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乳状液油水界面膜上。
一般认为破乳剂能够吸附在界面膜上,并且能够取代天然乳化剂,从而导致界面膜的强度降低,造成乳化液滴中的水能够被释放出来,并且通过碰撞聚集最终沉降,从而实现了油相和水相的分离。
破乳剂的发展趋势
破乳剂是一种可以分解乳状液体或悬浮物中的界面活性剂的物质。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需求的提高,破乳剂正在不断发展和改进。
以下是破乳剂发展的一些趋势:
1. 绿色环保:破乳剂的研发将更注重环境友好型产品。
传统破乳剂常常含有有害物质,如硅酮类、烷基苯磺酸盐等,但由于其对环境和人体的不良影响,近年来绿色、环保的破乳剂成为研发的重点。
2. 高效性能:破乳剂的研究将更加注重提高破乳效果和效率。
破乳剂的性能可以通过改变化学结构、调整分子量等方法来提高。
高效的破乳剂将帮助提高乳状液体的分离速度和效果。
3. 应用广泛性:破乳剂将拓展应用领域。
除了传统的石油、化工、制药等行业,破乳剂在食品、纺织、水处理等领域也有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破乳剂的用途将变得更加广泛。
4. 制备工艺改进:破乳剂的制备工艺将更注重节能减排,降低成本。
通过改进合成方法、提高合成效率、减少副产物等措施,可以实现破乳剂的大规模生产和降低生产成本。
5. 新型破乳剂的开发: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进步,新型破乳剂的开发将成为一
个研究热点。
例如,纳米材料、生物材料等可能成为新型破乳剂的主要研究方向。
总的来说,破乳剂的发展趋势是朝着环保、高效、广泛应用的方向发展,并且将依靠创新科技和改进制备工艺来实现。
高压静电破乳技术的研究进展摘要:文章主要对高压静电破乳技术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论述。
关键词:电破乳;影响破乳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液膜工艺的经济性,是液膜技术工业化进程中必须妥善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
目前可应用于破乳的方法有:化学破乳、离心场法、加热法、高压静电法、联合破乳法和微孔膜破乳法等。
其中以高压静电破乳法应用最多。
1 电破乳的研究一般认为电破乳过程分为三个步骤[1]:水滴的电致聚结、水滴沉降和水滴在油水界面上聚结而下沉。
乳状液内相水滴很小,直径一般为1-10μm,其微小的水滴不能聚结。
电破乳把乳液置于常压或高压电场,借助于电场作用使微小的水滴偶合,使膜削弱或破坏。
在乳状液中,有的液珠带有电荷,有的则在电场的作用下极化而带了电荷,这些液珠在电场中运动,在介质阻力的作用下,由圆形变成椭圆形。
其表面形状的改变,使膜各处所受的张力不等而被削弱,甚至被破坏。
特别是在交流电场中,使液膜的运动方向不断变化,在电场中往复扭动,使膜削弱而破坏,液滴相互结合而沉降,从而破坏了膜体系。
影响破乳速度的最关键步骤多半是电聚结过程,而在电聚结过程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电场强度。
电破乳法有裸电极法[1]、绝缘电极交流电法[1]、脉冲电场电破乳[2]、离心-脉冲电压法[3]和电磁场破乳法[4]等。
陆岗等[5]人研究了液膜乳状液电破乳临界场强的问题,并认为当外加场强小于临界场强时,乳状液不能被破坏且不同的液膜乳状液体系其临界场强不同。
故在设计液膜配方时必须考虑这一因素的影响,在保证液膜稳定性的前提下,尽量使临界场强的值减少。
刘百军,李思芽等[6]研究了在高压脉冲电场作用下乳状液的破乳效果,在不同电容(250~1000PF)条件下,测量了脉冲电场作用下乳状液的电阻RE、乳状液上的电压VE及破乳效率P(%)随脉冲频率f 变化的关系,验证了最佳频率f m的存在,并定量地计算了破乳体系时间系数τ值。
根据RC微分箝位电路特性,对最佳频率存在的原因进行了初步解释。
聚合物驱采出液的破乳研究进展摘要:聚合物驱是一种三次采油技术,它能提高原油的采收率,但会使采出液的乳化状态很复杂,为后续原油乳状液的破乳带来很大的困难。
又由于原油乳状液的稳定与破乳是一对矛盾,影响乳状液稳定的因素也会影响乳状液的破乳。
本文就综述了乳状液的破乳机理,影响乳状液稳定性的因素以及破乳剂的研究,并对破乳机理今后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聚合物驱原油破乳机理破乳剂一、乳状液的破乳机理将乳状液中的油和水进行分离的过程叫做破乳。
通常用的破乳方法有物理机械法、电力破乳法和物理化学法。
1.物理机械法中的热破乳是加热升高温度,增加分子之间的热运动,这样有利于液珠的凝结,而且温度升高时,外向粘度就会降低,从而降低了乳状液的稳定性,当温度升高至相转变温度时,就达到破乳的目的。
2.电力破乳是利用16000~35000V的高压电势对其作用,促进带电乳状液滴凝结和聚结。
3.物理化学法是改变乳状液界面膜的性质,使界面膜强度降低,从而使稳定的乳状液变得不稳定而实现破乳。
3.1聚合物驱采出液的破乳机理3.1.1界面膜稳定为主的W/O乳状液的破乳聚合物驱采出液是个非常复杂的乳化体系,在界面膜稳定为主的W/O乳状液中,它的破乳过程是破乳剂的分子进行扩散,并且渗透吸附在乳化液滴界面上,天然乳化剂被置换出来,这样,就阻止了原油中的活性分子向界面迁移,从而形成正的界面张力梯度,生成新的油水混合界面膜,这个新膜的强度低,稳定性较差。
在一定的热能条件和重力作用下,细小液滴就会絮凝,使分散相中的液滴集合成松散的絮团。
但是在这些絮团中细小液滴依然独立存在着,而且这种絮凝过程是可逆的。
之后的聚并是在这些松散的絮团中,相邻液滴形成了薄液膜进行排液,不断变薄直到破裂,使包含在膜内的水释放出来,不可逆地集合成一个大液滴,这样就会导致乳化液滴数目逐渐减少。
当液滴长大到一定程度时,由于油水密度的差异,这样油和水就得到分离,从而实现了破乳。
3.1.2双电层稳定为主的O/W乳状液的破乳在聚合物驱采出液的复杂乳化体系中,对于双层电势稳定的乳状液,絮凝即克服双层的排斥作用,絮凝过程中液珠之间的势能曲线,会出现一个浅浅的“次级小”电位,可以假设絮凝就在此处发生。
2019年08月杆的运行装置,利用电加热产生的热能,对油管内的原油进行加热处理,提高了油流的温度,避免稠油中的胶质和沥青质凝结,影响到油井的产量。
电加热抽油杆系统必须保证电能的顺利连接,形成闭合的回路,通过电阻的功能,放出大量的热量,保持井筒内的抽油杆的高温状态,将井筒内的油流加热,实现热力采油的效果。
2.3提高空心抽油杆热力采油生产效率的措施稠油的粘度高,其中的胶质和沥青质的含量高,油流的阻力大,为了提高稠油井的生产能力,应用空心抽油杆的热力采油技术措施,不断提高稠油井的生产效率,满足稠油油藏生产的技术要求。
通过对抽油杆的杆体内穿入电缆,与抽油杆本身形成闭合回路,同时保证绝缘效果,在抽油杆壁面产生热能,在空心抽油杆上下往复运行的过程中,将井筒内油管内的油流加温,实现了热力采油的状态。
为了提高热力采油的生产效率,对空心抽油杆热力采油技术进行了分析,供应足够的电能,并对电缆的供电情况实施变频调速处理,保持井筒内的温度恒定,避免消耗过高的电能,而导致稠油油田开发的成本增加。
优化电加热抽油杆的加热设备,提高设备的安全运行效率。
避免由于电加热设备的故障,而引起井筒温度的下降,影响到热力采油生产效率的提高。
智能变频电源的选择和应用,达到节能降耗的技术要求。
空心抽油杆的材质满足加热系统的要求,同时选择和应用最佳的电缆系统,保证电能的传递,热能的持续和平稳,是提高空心抽油杆热力采油系统效率的关键。
空心抽油杆热力采油生产过程中,采取的电源给电缆供电的加热方式,促使空心抽油杆表面产生集肤效应,促使空心抽油杆作为热源,散发热能,使与抽油杆接触的油流的温度升高,降低稠油的粘度。
空心抽油杆作为电和热转换的主体,电能的转换效率比较高,与热水循环的加热方式对比,具有突出的优越性。
空心抽油杆产生的热能为生产油管提供所需的热量,保持井筒内的油流温度,有效地预防井筒结蜡。
自控温伴热电缆的选择和应用,能够实时调整空心抽油杆的温度,促使电加热系统达到最佳的节能的效果,保持空心抽油杆热力采油的经济性。
破乳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新进展陈和平(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上海201208)
摘要:介绍了化学破乳法、生物破乳法、物理破乳法以及各种破乳方法的联合使用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其中物理破乳法包括离心破乳和重力破乳法、热处理破乳法、冷冻解冻法破乳、过滤破乳法、研磨破乳法、膜破乳法、膜润湿聚结破乳法、超声波破乳法、微波破乳法、电解质破乳法、电破乳法和水击谐波破乳法等,总结了破乳方法的研究热点,并对破乳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开发高效节能环保的破乳剂和破乳方法是未来破乳的研究方向。关键词: 乳液 化学破乳法 生物破乳法 物理破乳法 化学驱采出液 稠油
中图分类号:TE423 文献标识码:A
乳液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存在,有时稳定的乳液会对工业生产和资源回收等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破乳技术在油田、炼厂、冶金机械以及食品等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工业的发展,出现的乳液类型、形态和结构也越来越复杂,破乳的难度也随之增大,国内外许多学者和研究人员致力于破乳剂和破乳技术的研究,希望开发出高效节能和环保的破乳剂和破乳方法。前期工作[1]对破乳剂发展方向进行了研究,发现国内外研究的破乳剂主要是以非离子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聚合物为主,也有不含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的聚合物破乳剂,且为了适应不同乳液的破乳,在传统破乳剂的基础上根据乳液的性质采用“改头、换尾、加骨、扩链、接枝、交联、复配”等方法进行改性,并对非化学破乳方法进行了探讨。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破乳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破乳剂和破乳方法的文献调研来看,涉及到的学科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燃料化工、环境科学与资源以及有机化工和无机化工等,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破乳剂研制和破乳方法的改进和开发等方面。1 破乳方法目前工业生产和实验室所采用的破乳方法有化学破乳法、生物破乳法、物理破乳法以及各种破乳方法的联合使用。1.1 化学破乳法化学破乳主要利用化学剂改变油水界面性质或膜强度来实现破乳,该法应用最广。由于破乳剂选择性较强,化学破乳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开发不同种类和结构的破乳剂以及破乳剂与其他试剂的复配等以适应各种复杂的乳液。但由于原油和污水等乳液等采用化学法破乳后在分离后的水相或油相中引入了新的化学试剂,为后续处理增加了难度,此外,由于破乳剂自身具有一定的毒性,或是破乳剂在生产或使用过程中需要加入某些有毒有害的溶剂,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因此采用化学破乳法时,除了考虑破乳剂的效果外,还需考虑破乳剂的生产、使用以及使用后处理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以及环境友好性等因素。1.2
生物破乳法
该法主要是利用微生物细胞破乳或者利用微生物代谢过程产生的表面活性破乳。生物破乳剂因破乳高效环保等优点在油水分离等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已经成为破乳剂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该领域研究主要集中在微生物的筛选以及影响其破乳能力的因素考察等方面,除寻求具有高效破乳能力的微生物菌种外,还通过微生物与化学破乳剂复配以及不同微生物之间的复配以提高微生物破乳剂的效率及效果。由于对生物破乳剂中有效成分的认识还不够清楚,因此将生物破乳剂用于实际生产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徐暘[2]等
收稿日期:2012-02-18;修改稿收到日期:2012-08-20。作者简介:陈和平(1975-),硕士,工程师。E-mail:chpwah@
163.com。
17第29卷第5期2012年9月精 细 石 油 化 工SPECIALITY PETROCHEMICALS
发现菌体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具有PEG结构小分子胶团具有破乳活性,认为破乳菌通过发酵过程中产生的这种小分子物质胶团和疏水性蛋白的共同作用实现破乳。1.3 物理破乳法该法主要是采用物理的方法破坏乳液界面膜破坏而实现破乳。目前的研究一方面是对已有破乳方法的改进或将已有的方法进行组合,另一方面是开发新的破乳方法。物理破乳的方法较多,可以分成以下几种:1)通过对乳状液施加一定的外力实现油水分离,如离心破乳法、过滤破乳法、重力沉降破乳法、振动破乳法、研磨破乳法、膜润湿聚结破乳法、膜破乳法、过滤破乳等。这类方法一般适用于结构和化学组成较简单的乳状液破乳,而且往往与其他方法联合使用。目前研究较多的是膜破乳法,该方法主要通过过滤作用实现破乳[3],虽然其通用性较强,分离效率较高,但膜容易被污染,废弃膜难降解也难回收,导致成本高,且产生环境污染问题。2)通过调节温度来改变乳液性状从而实现破乳,如热处理破乳法、冷冻解冻法破乳等,其中冷冻解冻法破乳研究较多。冷冻解冻法对O/W型和W/O型乳状液都具有较好的破乳效果,但对两种体系破乳的机理不同,往往是几种破乳机理同时作用,产生协同破乳作用[4]。冷冻解冻法对高黏度乳状液具有较好的破乳能力,对W/O型Pickering乳液和石化污水处理厂与润滑油精炼厂油泥具有较好的破乳作用[5]。3)利用波的能量破坏乳业界面实现破乳,如超声波破乳法和微波破乳法等。其中超声波破乳法是利用超声波自身具有的机械振动及热作用进行破乳[6],而微波破乳是利用其热效应和非热效应破乳[7]。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破乳条件的探索和优化。虽然两类破乳方法具有破乳率高、加热均匀和环保节能等优点,但其工业应用还有许多理论和技术问题需要解决。4)利用电学和磁学原理使液滴聚结从而达到油水分离的目的,常见的有电解质破乳法和电破乳法等。电解质主要由多价金属盐及酸类构成,利用其破乳因能力有限而应用受限,所以其应用受限,因此一般作为破乳剂的添加剂以改善破乳效果[8]。
常见的电破乳技术有静电破乳、电脉冲破乳和涡旋电场破乳技术等,还有人提出了“脉冲直流电场+电极带绝缘涂层”的技术[9],
但未能实现工
业化。也有人将交流电场和直流电场的优点相结合,在双极电脱水脱盐器中应用[10],
或将电场和
重力作用或离心作用联合进行电沉降破乳,如静电聚结器有连续旋转静电聚结器、原油脱水用静电预聚结器(单流道静电预聚结器和多流道静电预聚结器)、非旋转式组合场电破乳器、静电场和离心力场的连续式静电分离器、旋流脉冲高压静电连续破乳器[11]等。在电破乳法破乳机理研究方面,张建等[12]研究了高压脉冲直流电场影响原油乳状液破乳的机理,认为电场对乳状液的破乳不但要考虑施加电场的电磁行为,乳状液的电磁特性、而且要考虑乳状液的涡流、旋流的流变特性,动力学特性和不同体系乳状液的结构与性质及其界面膜的界面张力、界面电性、吸附等行为与原乳状液性质的关系。王尚文等[13]系统研究了新型电极高压脉冲电场破乳方法,在临界电场强度的基础上提出了“临界液滴直径”的概念。结合乳状液内相水滴的
正态分布情况推导出一个关于外加电场强度的函数,表达了给定电场强度下的破乳率,为高压脉冲电场破乳提供了依据。王健等[14]以白油乳状液为研究对象,利用Fluent软件对液相流离心场的流动物理参数进行模拟计算,得到了油水在流场中的运动规律。刘洋等[15]提出采用等离子体技术进行电破乳的方法,并根据破乳中对脉冲的要求,设计高压脉冲电源主电路和设计脉冲电源控制和保护的方案。魏庆彩等[16]通过模拟液滴在高频脉冲电场的各种行为,发现存在一个临界电场强度,当外加电场强度小于或大于临界电场强度时,破乳效果均不好。5)利用乳液系统内部能量进行破乳,如水击
谐波破乳法。水击谐波破乳是在特定的管段形成水击驻波场,在水击驻波场中利用液滴所受浮升力、拖曳力、重力和驻波强迫振动力以及分散相间作用力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破乳[17]。刘阁等[18]将水击谐波理论的思想应用于乳化油液领域来解决破乳问题,并对油液破乳过程进行分析,获取分散相液滴的运动轨迹,并在水击驻波场下水击参数以及积聚过程参数对连续相中液滴积聚分离的影
27 精 细 石 油 化
工2012年9月响条件进行研究,从而将破乳条件的多样性问题通过对控制动作全面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得以控制,降低系统的油液乳化度,利用系统控制动作来解决破乳问题。1.4 联合破乳法由于乳液破乳难度增加和各种破乳方法自身的局限性,采用单一的破乳方法有时得不到理想的结果,因此采用多种破乳法联合成为发展趋势。目前研究并应用的联合破乳法有电场与化学破乳法联合[19]、破乳剂和反渗透法联合[20]、破乳剂与磁处理联合、超声波与破乳剂联合[21]、化学絮凝剂与生物破乳法联合、微生物表面活性剂与破乳剂联合、盐-高分子联合、微波辐射和化学破乳联合[22],静态超声联合、沉淀和高压静电相联合等。2 破乳方法的应用破乳方法在各行各业应用十分广泛,特别是在石油工业、化学工业、食品工业等领域,广大的科学工作者和技术人员为乳液破乳的应用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2.1 原油破乳石油的开采、储存、集输和炼制等过程中会遇到乳液破乳脱水、脱盐和脱杂质等问题,目前研究比较集中的是化学驱乳液破乳和稠油及超稠油的破乳。随着许多油田进入了开发后期,为了提高采油率,人们研究并应用各种化学驱油技术,但采出的原油乳液因含有复杂的化学组分而结构稳定,难以破乳。Zhang等[23]分析了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油剂的组成和结构,考虑破乳剂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开发破乳剂DX用于三元复合驱油剂采出的原油乳液,发现破乳效果比普通的破乳剂好,破乳后的水相油含量少,便于后续处理。焦正杰等[24]采用化学破乳、超声波破乳、微波辐照破乳及其联合作用对化学乳液进行破乳,发现联合破乳法对强碱体系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的破乳效果较好;夏立新等[25]采用微波辐射法与重力沉降、化学和加热等破乳方法相比,能显著加速稠油体系和含天然表面活性物质、无机盐、固体粒子、三元复合驱剂等乳状液的破乳。赵娜娜等[26]研究了采出液中驱油剂含量变化对油水中间过渡层稳定性影响规律,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原油破乳方案提供依据。稠油和超稠油采出液十分稳定,采用常规的破乳方法很难破乳。Kang等[27]利用分散稳定分析仪研究了重油乳液的油水分离和分散相液滴、絮凝液滴或絮凝液滴大小变化,发现加入化学破乳剂之前,重油乳液三相分离缓慢,乳液中间层最终在水相和油相之间形成,而加入破乳剂之后,两相分离迅速,通过破乳剂加入前后对比,发现液滴聚并是重油乳液破乳的控制因素和关键步骤,Razi等[28]研究发现对重油破乳效果最好的破乳
剂是将重油和水之间的界面张力降至最低的破乳剂。张锡娟等[29]研究了声化学破乳脱水技术对稠油破乳脱水效果及机理,发现采用超声波对稠油脱水时,脱水速率快,脱水比高。刘双琪等[30]研究发现超稠油乳状液油层中形成乳化的程度取决于蒸汽推进的速率及凝结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为超稠油破乳提供了理论依据。Xu等[31]采用商业化破乳剂P,RN和RB等进行破乳,但破乳效果不理想。为了提高超稠油破乳效果,合成了ZQ系列破乳剂,并采用甲苯双异氰酸盐为扩链剂对ZQ系列破乳剂进行改性,然后添加助剂硫酸铵,发现该系列破乳剂脱水效果很不错。吕志凤等[32]针对聚合物驱采油污水因含有水解聚丙烯酰胺而导致污水油含量高、悬浮物含量高,处理难度大的问题,采用阳离子聚丙烯酰胺进行破乳,发现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与污水中相对分子量较高的阴离子聚丙烯酰胺有很强的协同破乳絮凝作用。滕宗理等[33]根据石油化工企业的含油含盐的性质提出了电脱盐脱水判断方法,强化了原油电脱盐污水的破乳方法,增加了适度处理污水的回用量,减少了外排污水,降低了投资和运行费用。周贵忠等[34]通过保护与反保护的方法合成的聚酰胺(PAM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