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输液发热反应的原因及护理预防措施

输液发热反应的原因及护理预防措施

输液发热反应的原因及护理预防措施
输液发热反应的原因及护理预防措施

输液发热反应的原因及护理预防措施

摘要:目的:探讨门急诊输液护理过程中输液发热反应发生的原因及相应的护

理对策。方法:选取于2014年8月-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门急诊输液患

者共1302例。回顾性分析我院门急诊输液的输液发热反应,探讨解决措施。结果:出现输液发热反应的患者,大多以2种及2种以上药物联合使用为主,高于

单独用药;且以抗菌药物注射剂、中药注射剂引起的反应比例较高;<14岁与>60岁输液发热反应率为82.7%,与14-60岁相比,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

夏季输液发热反应率为59.6%,与其他各季相比,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

结论:门急诊输液过程中,应保障药品及输液器具的质量,执行无菌操作,控制

输液量及其速度,降低输液反应的发生率。

关键词:门急诊输液护理;输液发热反应;护理对策

近几年,门诊输液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这主要是由于门诊输液不仅治疗

方式较为便捷,同时还能够大大降低患者就诊的费用。但是,在门诊输液过程中容易出现输

液发热反应,极易引发医疗纠纷。因此,为了降低输液发热反应的发生率,我们有必要对门

诊输液护理中发热反应及其解决措施进行研究。本次研究对2014年8月-2015年9月在我院

就诊的1302例急诊输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4年8月-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门急诊输液患者共1302例。其中,

男856例,女446例,年龄11-79岁,平均年龄(34.65±7.68)岁。出现输液发热反应的患者共52例。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门急诊输液的输液发热反应。分析输液过程中的药物因素、操作因素以

及季节因素。

1.3 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数据处理,计数采取率(%),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对比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门急诊输液过程中输液发热反应出现的药品种类

出现输液发热反应的患者,大多以2种及2种以上药物联合使用为主,高于单独用药;

出现输液发热反应的患者中,以抗菌药物注射剂、中药注射剂引起的反应比例较高,共占61.6%。见表1。

3 讨论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发现,在门急诊输液护理过程中出现输液发热反应的原因主要与药

品种类、患者的年龄以及季节等因素存在一定的关系[1]。现将门急诊输液护理中出现输液发

热反应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总结如下:

3.1 输液操作、器具与输液发热反应

从输液发热反应的发生机制上来说,输液发热反应主要是由于致热源引发,导致患者的

体温升高,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继发性生理反应。致热源主要有细菌性致热源、内源性致热源

等类型,但从药剂学角度分析,则主要包括了脂多糖、磷脂等[2]。此外,微粒也会引发输液

发热反应,主要包括药物生产、药业配置以及活性炭微粒等。当微粒经静脉输液的方式进入

到人体内时,可能会引发热源样反应。

临床药物溶剂和溶媒运输或使用过程中,因碰撞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出现裂痕,导致

漏气而被微生物污染。此外,多种药物联合使用也会导致输液发热反应[3]。

针对以上问题,护理人员应在输液前仔细检查药瓶与输液器具是否完整,同时,护理人

员还应改善输液室环境,严格控制室内的温湿度,定期消毒。此外,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无

常见发热病人的的护理

常见发热病人的护理 发热是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使机体产热增多,散热减少,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 【观祭要点】 1、监测体温变化体温超过38.5。C,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30~60分钟后复测体温。 2、注意水、电解质平衡了解血常规、血容比、血清电解质等变化。在病人大量出汗、食欲不佳及呕吐时,应密切观察有无脱水现象。 3、观察末梢循环情况高热而四肢末梢厥冷、发绀等提示病情加重。 4、并发症观察注意有无抽搐、休克等情况的发生。 【护理要点】 1、安置病人卧床休息,有谵妄、意识障碍时应加床档,注意安全。 2、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 3、遵医嘱正确应用抗生素,保证按时、足量、现用现配。 4、提供高维生素、高热量、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 5、每日酌情口腔护理2~3次或进食前后漱口。 &注意皮肤清洁卫生,穿棉质内衣,保持干燥。 7、注意病人心理变化、及时疏导,保持病人心情愉快,处于接受治疗护理最佳状态。 【指导要点】 1、指导病人食用易消化、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的饮食,多饮水。 2、指导病人穿着宽松、棉质、透气的衣服,以利于排汗。 3、指导病人了解发热的处理方法。 4、告诉病人忌自行滥用退热药及消炎药。 休克病人的护理 休克是机体受到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血液灌流不足所引起的以微循环障碍、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为特征的病理性症候群,是严重的全身性应激反应。 【观察要点】 1、严密观察病人意识状态,是否有兴奋、烦躁不安或神志淡漠、反应迟钝、昏迷等表现。 2、密切观察病人体温、脉搏、呼吸、心率、血压、瞳孔、氧饱和度的变化,观察有无 呼吸浅快、脉搏细速、心率增快、脉压减小v 20mmHg收缩压降至90mmH以下或较前下降 20~30mmH、氧饱和度下降等表现。 3、密切观察病人皮肤温度、色泽,有无出汗、苍白、皮肤湿冷、花斑、紫绀等表现。 4、观察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压(PAP、肺毛楔压(PCWP的变化。 5、严密观察每小时尿量,是否尿量v 30ml/h,同时注意尿比重的变化。 6、注意观察电解质、血常规、血气、凝血功能及肝肾功能等检查结果的变化,以了解病人其他重要脏器的功能。 7、密切观察用药治疗后的效果及是否存在药物的不良反应。观察病人的情绪状态。 【护理要点】

输液反应及护理

输液反应及护理 一、发热反应 (1)原因与症状评估:因输入致热物质引起。多发生于输液后数分钟至1h,表现为发冷、寒战、发热。 (2)医护合作性问题:体温过高,与输入溶液、药品或输液器医学教育网原创含有致热原有关。 (3)护理措施 1)减慢输液速度或停止输液。及时通知医生。 2)对症处理 3)保留剩余液体及输液用具,必要时送检,做细菌培养,查找发热反应原因。 4)严格检查药液质量、输液用具包装及有效期,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以防致热物质进入体内。 二、循环负荷过重 (1)原因与症状评估:输液速度过快,短期内输入

过多液体,使心脏负担过重引起。输液过程中病人突然出现胸闷、气促、咳嗽、咯粉红色泡沫样痰。 (2)医护合作性问题:肺水肿,与输液速度过快、液量过多有关。 (3)护理措施 1)立即停止输液,及时通知医生,配合抢救。 2)使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荷。 3)加压给氧,使肺泡内压力增加,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液的产生,同时给予20%~30%乙醇湿化吸氧。医学教育网原创镇静剂、血管扩张剂、强心剂等。 5)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流结扎止血带。以阻断静脉血流。 6)预防方法:严格控制输液滴速和输液量。

三、静脉炎 (1)原因与症状评估:长期输入浓度高、刺激性强的药液,或静脉置管时间过长,引起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因输液过程的无菌操作不严引起静脉的感染。病人输液部位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病人感到灼热、疼痛,有时伴有全身发热症状。 (2)医护合作性问题:静脉炎,与长期输入浓度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输液导管长时间留置引起血管内膜化学炎性病变或机械性的局部炎症有关;与输液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引起局部感染有关。 (3)护理措施 1)严格无菌操作;对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应用,防止药液溢出血管外;要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延长使用时间。

输液反应护理测试题 答案版

输液反应护理测试题 一、填空题: 1.常见的输液反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热反应、心脏负荷过重反应、静脉炎、空气栓塞。) 2.发热反应多发生于输液后数分钟至1小时。病人出现与原发病无关的____、________、_____等症状。(发冷、寒战和高热) 3.某患者出现循环负荷过重的症状,其中一项处理措施是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流量是_______L/分,以提高肺泡内压力,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液的产生。同时,湿化瓶内加入酒精使之到达__________的浓度,氧气通过酒精湿化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改善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症状。(6~8、20%~30%) 4._______________是最严重的输血反应。(溶血反应) 二、多选题: 1.与输液发热反应有关的症状是:ACD A寒战B咳嗽、呼吸困难C高热D恶心、呕吐、头痛E眩晕、低血压 2.下列哪些属于输液反应:ACE A发热反应B过敏反应C心脏负荷过重D出血倾向E静脉炎 3.关于静脉炎正确的是:ABCDE A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B局部红、肿、热、痛C由于长期输注高浓度、刺激性药物引起D可输液过程中无菌技术不严格引起E有时伴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4.哪些是静脉输液时发生空气栓塞的表现:BCDA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B心前区可闻及响亮的、持续的“水泡声”C患者感到胸部异常不适或有胸骨后疼痛,随即发生呼吸困难和严重的发绀,伴有濒死感D心电图呈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变E腰背部剧痛、四肢麻木 5.哪些病人输液速度宜慢?ABE A老人B心脏病人C烧伤病人D脾破裂休克病人E小儿 三、判断题(A为正确,B为不正确): 1.医疗器械的质量认证不需要认证书和认证标志。(B) 2.医院感染管理科要对设备科进货进行监督。(A) 3.使用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时若发生热原反应、感染或其它异常情况时,不必及时留取样本送检,并详细记录。(B) 4.医院发现不合格产品或质量可疑产品时,应立即停止使用,不须及时报告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自行作退、换货处理。(B) 5.各级卫生防疫机构进行效果监测的依据是《消毒技术规范》和《消毒卫生学标准》。(A)输液反应的处理流程1.患者出现输液反应2.当值护理人员立即更换液体及输液器,保留静脉通路3.按输液反应常见原因对症处理4.报告上级医师及相关部门协助处理事件5.安抚患者及家属

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94468

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 一、发热反应 1、原因:因输入致热物质引起。如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彻底,输入溶液或药物制品不纯。消毒保存不良,输液器消毒不严或污染,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 2、临床表现:多发生于输液后数分钟至1小时。表现为发冷、寒战、发热。轻者体温在38度左右,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内可自行恢复正常,严重者初起寒战,继之高热,体温可达40度以上,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脉速等全身症状。 3、护理: (1)预防:输液前认真检查药液的质量,输液用具包装及灭菌 日期、有效期。严格无菌操作。 (2)处理:反应轻者,立即减慢点滴速度或停止输液,并及时通知医生。反应严重者,立即停止输液,并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必要时送检科做细菌培养对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严格观察生命体征,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 二、急性肺水肿 1、原因: (1)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 (2)患者原有心肺功能不良,尤其见于急性左心功能不全者。 2、临床表现: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严重

时痰液可从口、鼻腔涌出。听诊肺部布满湿罗音,心率快且节律不齐。 3、护理: (1)预防: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注意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尤其对老年人、儿童及心肺功能不全患者。 (2)处理:出现上述表现,立即停止输液并迅速通知医生,进行 紧急处理:取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下肢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同时安慰患者以减轻其紧张心理。高流量氧气吸入,一般氧流 量为6-8L/min,湿化瓶内加入20-30%的乙醇溶液,以减低肺泡内泡沫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平喘、强心、利 尿和扩血管药物。④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用止血带或血压计适当加压以阻断静脉血流,但动脉仍可通过。每5-10min轮流放松一个肢体上的止血带。⑤静脉放血200-300ml可有效减少回心血量,但应慎用,贫血者禁用。 三、静脉炎 1、原因; (1)长期输注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较强的塑料导管时间过长,引起局部静脉壁发生化学性反应。 (2)也可由于在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导致局部静脉感染。

9-3.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

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 }发热反应 }循环负荷过重 }静脉炎 }空气栓塞

原因:是输入致热物质引起。致热物质来源: 液体: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彻底,或者液体中存在大量的死菌或游离的菌体蛋白,或者药物成分不纯,以及消毒保存不良等 输液器:输液器消毒灭菌不合格或使用前被污染 输液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操做

临床表现:多发生于输液后数分钟至1小时。患者表现为发冷、寒战、发热。 轻者体温摄氏38℃左右,停止输液后数小时体温可自行恢复正常。 严重者初起寒战,体温迅速上升,可高达41℃,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脉速等全身症状。

预防措施: 使用前严格检查药液质量,看瓶口有无松动、瓶身有无裂隙,并倒转瓶体对光检查液体有无浑浊、沉淀或变色,软包装液体应挤压看是否密封。有任何疑问都必须更换液体。加药时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输液器及注射器使用前应检查灭菌有效期,包装是否完整,有问题及时更换。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防止致热原进入体内。

护理措施:根据患者情况区别处理 发热反应轻者,立即减慢输液速度或停止输液,及时通知医生,监测体温变化,一般数小时后症状可自行消失。 发热反应严重者,应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妥善保存剩余溶液和输液器,以备必要时做细菌培养查找原因或必要时做药敏试验。 寒战者注意保暖,高热者采取降温措施。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必要是时遵医嘱重新输液。

循环负荷过重 (Circulatory overload reaction) }原因:输液速度太快,短时间内输入液体过多,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而引起。常发生于小儿、老人、心、肺、肾功能不好的的患者,尤其是原有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 }临床表现:突然出现胸闷、呼吸急促、咳嗽、咯粉红色泡沫样痰,严重时痰液可从口腔和鼻腔涌出。听诊两肺布满湿性罗音,心率快而且节律不齐。 }预防措施:掌握好输液的速度和量。在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发热病人的护理要点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发热病人的护理要点 导语:感冒发烧是由于人的机体对外来病毒入侵所作出的正常反应,对一般人来说,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对身体也不会有较大的损害。不过呢,对发热的病 感冒发烧是由于人的机体对外来病毒入侵所作出的正常反应,对一般人来说,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对身体也不会有较大的损害。不过呢,对发热的病人一定要护理好,避免发展成更严重的疾病。接下来,小编就和大家讲一讲如何护理好发热病人,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大家看一看哦。 (一)环境:清洁、安静,温度在18-20度,每天至少通风一次(可暂时将患儿移至其他房间)以减少病菌在空气中的浓度。尽量减少亲友探视,防止交叉感染,同时也有利于患儿休息。 (二)体温观察: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高烧患者1-2小时测一次。 (三)特征观察:观察精神状态、面色、呼吸、是否有皮疹,腹泻患者可留大便标本做化验。(四)用退热药的观察:用药后40分钟测体温,以观察用药效果。如果出现大汗淋漓、面色苍白、软弱无力等虚脱现象,应及时喂糖水,并与医生联系。 (五)饮食:选择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保证足够的水分供给。 (六)发热病人体温超过38.5摄氏度的话就需要服用退烧药,要多喝热水,也可以配合物理降温:酒精擦腋窝,温水擦全身,这些都可以使用。儿童可以使用退热栓退烧,也可以服用尼美舒利颗粒。 每一个人都会有感冒发热的情况发生,一般来说都不会很严重,但是,在感冒发热的时候记得要护理好,避免发展成更严重的疾病。以上呢,就是小编想要告诉大家的关于护理发热病人的要点,大家要记住哦。也希望每个人都身体健康。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输液反应和护理-措施

输液反应及其护理措施 静脉输液: 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液体电解质药物由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 输液反应(常见的输液反应): 1、发热反应; 2、急性肺水肿; 3、静脉炎; 4、空气栓塞。 发热反应症状表现为: 发冷、寒颤、发热,伴恶心、呕吐、脉速等全身症状。 一、发热反应预防和护理: 1、输液前认真检查药液的质量,输液器包装及灭菌日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2、输液反应轻者可减慢点滴速度或停止输液,更换空糖和输液管,立即通知医生,并注意体温的变化; 3、输液反应严重者,应立即停止输液,并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进行检测,查找反应原因; 4、对症处理:对高热病人给予物理降温,遵医嘱给予抗过敏或激素治疗。 二、输液时发生急性肺水的原因: 1、由于输液速度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荷过重引起; 2、病人原有心肺功能不良。 急性肺水肿的症状包括:病人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

粉红色泡沫样痰,严重时痰液可从口、鼻涌出,听诊肺部布满湿啰音,心率快且节律不齐。 三、输液时急性肺水肿的护理措施: 1、输液速度和输液量,尤其对老年、儿童、心肺功能不良的病人要特别慎重; 2、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如病情允许可使病人端坐,双腿下垂,以减少下肢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3、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使肺胞内的压力增高,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液的产生。同时湿化瓶内加入百分之20—百分之30的乙醇进行湿化氧气; 4、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平喘、强心、利尿和扩血管药物,以舒张周围血管,加速体液的排出,减轻心脏负荷; 5、必要时四肢轮扎。用橡胶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适当加压以阻断静脉回流,但动脉血仍可通过。每5—10分钟轮流放松一个肢体上的止血管,有效地减少静脉回心血量。症状逐渐好转后解除止血带。此外,静脉放血200——300ml也是有效减少回心血的一种最直接方法。但应慎用,如有贫血者则禁用。 四、静脉炎发生的原因: 1、由于长期输注高浓度,刺激性教强的药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时间过长,引起局部静脉壁发生化学炎性反应; 2、输液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导致局部静脉感染,静脉炎的症状,沿静脉走向出现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蜇热、

输液不良反应应急预案演练记录

输液反应的应急预案 一、目的:积极处理输液反应,保证患者抢救过程能及时、准确有次序的进行。 二、使用范围:发热反应、急性肺水肿、静脉炎、空气栓塞。 三、处置原则:立即停止输液→更换液体及输液器→报告医生→遵医嘱给药→就地抢救→观察生命体征→记录抢救过程→及时上报→保留送检 四、处置程序: 1、患者发生输液反应时,应立即撤除所输液体,重新更换液体和输液器。 2、病情紧急的患者准备好抢救的药品及物品,同时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用药。 3、情况严重者应就地抢救,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 4、建立护理记录,观察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一般情况和抢救过程。 5、发生输液反应时,应及时报告院感科、护理部和药剂科,并填写输液反应报告单,上报护理部。 6、将保留液体、输液器分别送药剂科和检验科。 五、常见输液反应与护理 (一)发热反应 1、原因:因输入致热物质引起。如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彻底,输入溶液或药物制品不纯。 消毒保存不良,输液器消毒不严或被污染,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 2、临床表现:多发生于输液后数分钟至1小时。表现为发冷、寒战、发热。轻者体温 在38左右,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内可自行恢复正常;严重者初起寒战,继之高热, 体温可达40以上,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脉速等全身症状。 3、护理: 预防:①输液前认真检查药液的质量,输液用具包装及灭菌日期、有效期;②严格无菌操作 处理:①反应轻者,立即减慢点滴速度或停止输液,并及时通知医生;②反应严重者,立即停止输液,并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必要时送检验科做细菌培养;③对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严格观察生命体征,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 (二)急性肺水肿 1、原因: 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荷过重。 患者原有心肺功能不良,尤多见于急性左心功能不全者。 2、临床表现: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严重时痰液可从 口、鼻腔涌出。听诊肺部布满湿啰音,心率快且节律不齐。 3、护理: 预防: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注意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尤其对老年人、儿童及心肺功能不全患者。 处理:①出现上述表现,立即停止输液并迅速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取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下肢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同时安慰患者以减轻其紧张心理。 ②高流量氧气吸入,一般氧流量为6~8L/min,湿化瓶内加入20%~30%的乙醇溶液, 以减低肺泡内泡沫表面的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③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平喘、强

发热诊断与护理

第一章发热(Fever) 第一节定义机制 一.定义: 大多数有机体能生存的体温不超过45℃,而人体温度又常被调控于此体温以下,即35~42℃之间,体温上升,也常限于42℃以下,很少突破。这是由于在进化过程中形成和发展了比较完善的体温调节机构,其对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起着重要的保证作用。 发热是机体对致病因子的一种防御反应,它是机体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一般而言,腋下温度在37℃以上,口腔温度在37.3℃以上,直肠温度在37.6℃以上,一昼夜体温波动在1℃以上,可称为发热。过热可因机体产热过多,散热过少或因体温调节中枢受损和体温调节功能障碍所致,由于此种体温升高既无致热原的作用,亦无体温调定点水平的上移,因而与发热有本质的区别,另外,生理因素引起的体温升高,也不能称为发热。 二.机制: 发热激活物是指外致热原和体内某些产物能够激活产内生致热原细胞,而使其产生并释放白细胞致热原。其中外致热原细胞包括细菌、病毒、抗原一抗体复合物、类固醇物质等。内生致热原是由产内生致热原细胞被发热激活物激活后,产生并释放的致热物质。许多实验资料表明,传染原和致炎物质,它们的作用就主要是激活产内生致热原细胞,如单核球、血管内皮细胞以及其他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现在已知的内生致热原有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第一介的质、第六介的质等。当这些内生致热原经由血液循环到达下丘脑时,可使该细胞释放前列腺素,这时,体温调节中枢通过外周介质的介导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于是患者便会感到目前体温“太低”,因此,一方面通过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加强,使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而造成肢端发冷、起鸡皮疙瘩,汗腺分泌功能降低,出汗减少,甚至停止,此时,患者会盖大棉被而使散热减少;另一方面通过运动神经作用,引起骨骼肌紧张或寒颤,使产热增加,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致代谢增加,也使产热增多,结果,产热大于散热,如此一来,体温便上升了。

发热病人的护理

发热病人的护理 发热指产热增多或散热减少,均可导致体温升高称发热。 发热是一种症状,以感染性发热为多见。 非感染性发热常见于血液病,恶性肿瘤、理化因素等。 正常腋下温度在36~37℃,24小时内波动一般不超过1℃ 37.5~38℃——低热,多见于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热; 38℃~39℃——中热,多见于急性感染 39℃~40℃——高热,见急性感染; 40℃——超高热 体温低于正常称体温过低,常见于年老体弱、严重营养不良、慢性消耗疾病、甲状腺功能低下、急性大出血、休克等。 体温上升期由于皮肤血管收缩,皮温下降表现皮肤苍白,无汗,畏寒,体温升高后,皮肤潮红而灼热,呼吸及心率加快,退热时因大量出汗,皮肤温度降低。高热可出现谵妄、惊厥及水、电介质紊乱等合并症。 一、分类 发热的分期:(一)开始期;(二)发热期;(三)结束期 据体温变化常见热型分为: 1、稽留热:体温高达39℃以上。波动幅度<1℃。见于伤寒、肺炎。 2、间歇热:体温骤升至39℃以上,而后降至正常以下,经一个间歇后,再规律地交叉出现,见疟疾。 3、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于2~3℃。而最低温度始终高于正常。

见败血症。 4、不规则热:一日间体温变化极不规则,且持续时间不定。见于流感、肿瘤病人发热。 人体最高耐受热约40.6~41.4℃。高达43℃则极少存活。 二、发热病人的观察及护理: (一)体温的监测: 1、定时测体温,一般每日测量4次,高热时每4小时测量体温一次,待体温恢复正常3天后可减至每日1~2次。同时密切观察其他生命体征,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通知医生。 2、观察是否出现寒战,淋巴结肿大,出血,肝、脾大,结膜充血,单纯疱疹,关节肿痛及意识障碍等伴随症状。 3、观察发热的原因及诱因是否消除,发热的诱因可受寒、饮食不洁、过度疲劳;服用某些药物(抗肿瘤药物、免疫抑制剂、抗生素等);老人、婴幼儿、术后患者等。 4、观察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前后全身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5、观察饮水量、饮食摄取量、尿量及体重变化。 (二)降低体温: 可选用物理降温或者药物降温,但不可以同时使用。 原因是药物降温过程中,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出汗,通过汗液蒸发带走许多热量,物理降温是冷刺激,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如果药物降温和物理降温同时进行,影响药物降温效果。 ?物理降温法有:局部和全身冷疗两种方法。 体温超过39℃,选用局部冷疗,可采用冷毛巾、冰袋、化学制冷袋,通过传导方式散热。体温超过39.5℃,可采用温水试浴,乙醇试浴方式,达到降温的目的。

发热护理

发热的护理 一·定义:发热即体温过高,且机体体温超出正常范围。 二。正常的体温及测量方法 1、口温:置舌下3分钟,正常<37.5℃,平均37.0℃。适用于配合的年长儿。 2、腋温;临床常用。至少5分钟,正常36.0--37.0℃,平均36.5℃。除了休克和周 微循环衰竭者,适用于各年龄儿童。 3、肛温:最准确,插入3-4cm。约2分钟。正常36.5--37.7℃平均37.5℃。适用于 病重及各年龄阶段儿童。 4、耳温:用耳温枪测量仪于外耳道内,20秒即可。 三、婴幼儿自身特点及儿科疾病特点 1、儿科被人们称为“哑科”。因患儿不会自我表达,很多时候需要家属的转述或者 医务工作者的检查才可以获取相应的信息,所以无形中为儿科的工作增加了不少的难度。 2、婴幼儿的器官发育不完善,发热时易发生水电解质的紊乱。 3、免疫力低下易患感染性疾病。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3-5个月自母体获得IgG渐 消失。加之IgA水平不足因而易患呼吸道及消化道的疾病。一般6-7个月小儿自行合成IgG的能力可达到成人水平,抵抗力逐渐上升。 4、病理反应与年龄有很大的关系,也就是说同样的致病因素因年龄的关系会有不同 的症状。 5、儿童病情变化快,易反复。 6、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 四、小儿体温的特点 1、婴幼儿的体温略比成人高,所以父母手触感温不准确 2、婴幼儿体表面积相对成人大,所以婴幼儿比较容易散热 3、婴幼儿肌肉组织少,产热能力较差 4、婴幼儿血液循环首环境温度的影响 以上四点,婴幼儿体温波动幅度大,但自然界有相应的保护措施,婴幼儿可能烧到40.0℃时还活动如常,因神经系统的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设定点相对比成人高。所以,就是通常人们说的小儿比较耐烧,成人若体温达到39.0℃就会头痛欲裂,甚至出现胡言乱语。 五、发热的分组 临床上以口温为例,发热可分为四组 低热:37.3--38.0℃ 中等热:38.1--39.0℃ 高热:39.1--41.0℃ 超高热:>41.0℃ 六、发热的分类及病理机制 分类:1、发感染性发热:多见。主要由病原体感染引起。如细菌、真菌、支原体、寄生虫引起。 2、非感染性发热:少见。 七、发热的临床过程及表现?

各种输液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防护措施

各种输液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防护措施【关键词】静脉输液;不良反应;防护措施 静脉输液是临床最主要的给药途径,在医疗实践中占据重要位置,尤其在抢救重危患者的紧要关头,打开静脉通道能让药物迅速进入人体发挥疗效,为救治患者赢得时间,起到积极的不可低估的作用。但在配制、贮藏、运输、使用药品、技术操作等方面,由于操作不慎往往导致输液过程中发生过敏反应,热源反应,心肺功能损伤,静脉炎症,静脉栓塞、渗漏肿胀、组织坏死等不良反应发生,使患者病情加重,迁延不愈甚至危及生命,由此给患者带来雪上加霜的厄运,造成身心痛苦与经济损失,对此各级医药护理人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对造成输液不良反应的各种原因须采取防范措施,将其发生率降至最低限度。下面就涉及的问题提出几点看法,以供临床参考。 1 引起输液不良反应的原因及临床症状 1.1 细菌性热源反应 静脉输注的药品和输液器具由于未能把好质量关,以致在贮运、配制、使用、操作等环节中被致热物质所污染。输入的溶液和药液制品不纯等,消毒保存不良,输液瓶消毒灭菌不彻底,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原因而致致热源物质随输注的液体进入人体而产生热源反应,临床表现为发冷、寒战、发热、出汗、脉速、恶心呕吐、皮肤苍白、瞳孔散大等,严重者可出现昏迷或休克症状。热源反应在临床输液中占很大比例,而细菌性热源反应是输液热源反应的主要原因。

1.2 过敏反应 静脉输注的部分液体中含中异性蛋白,如低分子右旋糖酐,水解蛋白注射液以及某些易致敏的药物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细胞色素C等,这些药物一旦用于某些具有特殊过敏体质的人身上,就会产生过敏反应,如出现心慌、气急、脉搏加快、四肢厥冷、皮肤苍白或发绀,全身出现皮疹、荨麻疹、精神呆滞或烦躁不安,以及喉头水肿、支气管水肿与过敏性休克等症状,抢救不及时甚至可危及生命。 1.3 心肺负荷过重 在短时间内输入大量液体一般在3 000~3 500 ml以上者,或输液滴速过快者,使循环血量急剧增加,心肺负荷过重、心肌受损可致心衰和急性肺水肿,患者可突然出现心悸气短,端坐呼吸或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重者痰液可从口鼻涌出等症状。 1.4 空气栓塞 静脉输液时输液皮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衔接不紧致漏气,液体输完后未及时添加或拔针、加压输液时无人看守液体迅速排空均可发生空气栓塞。空气输入血管将会阻塞右心室肺动动脉入口,使血液不能顺利进入肺内,患者可突然出现胸部阻塞或胸骨后疼痛异常,继而出现极度呼吸困难和严重缺氧发绀等症状,以致立即死亡。 1.5 静脉炎的发生 长期不间歇的静脉输注高渗溶液和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如升压扩管、抗癌化疗药物,因药物的化学刺激作用,使局部静脉管壁发

发热护理

发热护理 了解分析病程中发热的原因及特点,通过护理对策,避免或减少发热现象的发生。 常见的临床原因分为四种,即吸收热、中枢热、脱水热、感染热,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如观察,检查,把关,同时采取护理干预方法包括对症处理、降温方法、降温过程中的护理。 ?吸收热可自行缓解,多数为脑出血病人。 ?中枢热为出血后脑水肿,使丘脑下部体温调 节中枢受到损害而引起的发热。 ?脱水热为应用大量脱水剂利尿导致脑组织严重脱水、脑细胞和体温调节中枢受损引起的发热 ?感染热感染热最为常见,其发生的原因有: ①肺部感染: 因丘脑下部或脑干受损使内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早期出现严重肺水肿,也由于长期卧床,肺淤血,肺及气管内淤积大量分泌物,细菌易在其中繁殖而引起肺炎。吸入性肺炎:脑卒中发生后, 若患者有明显的球麻痹, 意识障碍者, 不能喂食, 应留置胃管给予鼻饲, 防止误吸[ 1], 鼻饲管虽能解决进食问题, 但长期留置鼻饲管不仅可造成鼻、咽、食管黏膜溃疡及出血等并发症, 而且会发生频繁的吸入和吸入性肺炎, 称之为鼻饲管肺炎。 ②泌尿道感染: 因中风患者常有尿潴留或尿失禁,采用导尿方法或留置尿管,易引起尿路感染。 ③皮肤感染: 由于昏迷或偏瘫,大小便失禁,长期卧床,局部组织长期受压,造成血循环受阻,发生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压疮形成。严重时组织溃烂坏死。 ④口腔感染: 因吞咽障碍,病人不能从口腔进食( 需鼻饲管) ,使口腔分泌唾液减少,微生物在口腔内繁殖所致,同时由于病情较重的病人,大量应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造成菌群失调而诱发真菌感染也就是说,把预防护理措施先落实于感染发生之前,就能干预或减少发热的发生率,我们的做法是: “一观察,二检查,三把关”。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神志改变直接反映病情的轻重和 治疗结果,老年人反应迟钝应细心观察,如意识障碍,咳嗽反射 消失,口腔及气管内分泌物或吸入物不能充分排出,发生吸入 性肺炎,表现为气促、发热。应观察咳嗽及痰液变化,肺部已有 感染者,及时留痰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便对症下药/2、 2、检查体温等指标密切观察病人面部有无潮红、触及额部有无热 度及有无出汗等体征,及时测量体温。应加强夜间巡视,对体温超过38 .5 ℃应及时处理。检查测量体温,每4 h 测1 次,高热时每1 h 测1 次,观察其热型及临床发热特点,检查脉搏、呼吸、血压、瞳孔的变化及一些伴随症状,观察记录降温措施后效果。预防感染肺部感染关为最常见,故加强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关键,意识障碍患者每天行口腔护理2次,避免口腔定植菌移位而进入下呼吸道诱发肺部感染,同时高热患者应鼓励多饮水或鼻饲流质增加营养以提高呼吸肌的力量。正确地拍背协助排痰也有效的方法。手卫生是防止医护人员因操作而引起外源性医院感染最重要、最简便、最容易取得良好预防效果的措施之一 3、降温方法根据体温的高低及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降温措施,以物理降温为主,药物降温为辅,定时监测患者体温,依据体温高低采取适宜的降温法,尽量将体温控制在37.0 ℃以下。 具体方法如下: ①松解、脱去外衣或减少被子让体热逐渐发散。千万不要越烧越穿衣服或多盖被子,这样汗

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

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主讲人:张燕时间:2017-10-10 输液反应包括发热反应,系静脉输液时由、药物、杂质、药液温度过低、药液浓度过高及输液速度过快等因素引起。 输液反应的原因、症状、预防及护理措施 (一)发热反应 1.原因:发热是常见的输液反应,常因输入致热物质(致热原、死菌、游离的或药物成分不纯)、输液瓶清洁消毒不完善或再次被污染;输入液体消毒、保管不善变质;输液管表层附着硫化物等所致。 2.症状:主要表现发冷、寒战、发热(轻者发热常在38℃左右,严重者高热达4 0-41℃),并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脉快、周身不适等症状。 3.预防及护理措施: (1)反应轻者可减慢输液速度,注意保暖(适当增加盖被或给热水袋)。重者须立即停止输液;高热者给以物理降温,必要时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针刺合谷、内关穴。 (2)输液器必须做好除去热原的处理。 (二)心力衰竭、肺水肿

1.原因:由于滴速过快,在短期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所致。 2.症状:病人突然感到胸闷、气短、咳泡沫样血性痰;严重时稀痰液可由口鼻涌出,肺部出现湿罗音,心率快。 3.预防及护理措施: (1)输液滴速不宜过快,输入液量不可过多。对心脏病人、老年和儿童尤须注意。 (2)当出现肺水肿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3)按医嘱给以舒张血管、平喘、强心剂。 (4)高流量氧气吸入,并将湿化瓶内水换成20%-30%酒精湿化后吸入,以减低肺泡内泡沫表面的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减轻。 (5)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止血带(须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肢体,可有效地减少回心血量),待症状缓解后,止血带应逐渐解除。 (三)静脉炎 1.原因:由于长期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强的塑料管时间过长而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因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感染。

常见的输液反应及护理审批稿

常见的输液反应及护理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一)发热反应 1.原因? 发热反应时输液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反应。因输入致热物质所致。多由于输液器具清洁灭菌不彻底或被污染、有效期已过、输入的溶液或药物制剂不纯、消毒灭菌保存不良、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等所致。 2.临床表现? 一般于输液后数分钟至一小时发生。表现为发冷、寒战继而发热。轻者体温在38°C左右,于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内体温自行恢复正常;重者初起寒战,继之高热,体温可达41°C,并伴有头痛、脉数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 3.预防? 输液前严格检查药液质量与有效期;输液器外包装有无破损、漏气、生产日期和有效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4.护理 (1)反应轻者可减慢滴数或停止输液;重者应立即停止输液,及时通知医生,同时注意观察体温变化。 (2)对症处理寒战者给以保暖;高热者给以物理降温。 (3)遵医嘱给以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 (4)做好记录,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进行检测,查找引起发热反应的原因。 (二)急性肺水肿 1.原因 (1)因输液速度过快,短期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荷过重所致。 (2)病人原有心肺功能不良。 2.临床表现? 在输液过程中病人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气促、胸闷、咳嗽、咯粉红色泡沫样痰,严重时痰液从口鼻涌出,听诊两肺部可闻及湿啰音,心率快且节律不齐。 3.预防? 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与输液量,对年老体弱、婴幼儿、心肺功能不良的病人需要特别慎重并密切观察。 4.护理 (1)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共同紧急处理。 (2)病情允许可让病人端坐,两腿下垂,以减少下肢静脉血液的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2020年发热病人护理常规(课件)

发热病人护理常规 2020年发热病人护理常规(课 件) 发热指产热增多或散热减少,均可导致体温升高称发热。发热是一种症状,以感染性发热为多见。非感染性发热常见于血液病,恶性肿瘤、理化因素等.体温在38℃以下为低热,38℃-—39℃为中热,39℃—-40℃为高热,40℃以上为超高热。体温上升期由于皮肤血管收缩,皮温下降表现皮肤苍白,无汗,畏寒,体温升高后,皮肤潮红而灼热,呼吸及心率加快,退热时因大量出汗,皮肤温度降低。高热可出现谵妄、惊厥、错迷及

水、电介质紊乱等合并症. (一)绝对卧床,因高热时,新陈代谢率增快,消耗多,进食少;体弱,此时应减少活动. (二)疑为传染病者,应先行隔离,以防交叉感染. (三)入院后尽早留取大、小 便标本及血培养送检. (四)饮食: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可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发热时鼓励病人每日饮水3000ml以上;对不能进食可按医嘱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昏迷病人给予鼻饲流质 饮食。?(五)测量T、P、R:每4小时测量T、P、R一次,待体温

恢复正常三日后可改可为每日测量二次. (六)体温达38℃以上时行头部冷敷,体温达39。5℃时给予物理降温,行温水或酒精擦浴,降温后30分钟测量并记录于体温单 上.?(七)体温骤退者,注意保暖,防出汗过多而导致虚脱。 ? (八)口腔护理:因发热致唾液分泌减少,口腔粘膜干燥,口内食物残渣易发酵致口腔溃疡。故对不能进食或昏迷病人行口腔护理日三次。 (九)皮肤护理:对出汗较多的病人应勤换内衣裤,加强皮肤护理,防褥疮发生。? (十)高热出

现谵亡,应及时用床档防坠床,出现昏迷时,按昏迷病人护理常规护理。 ...... 感谢聆听 ......

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及对策

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及对 策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

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及对策 静脉输液是药物通过静脉血管内给药使药物在体内达到快速吸收,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疾病中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和方法。然而,静脉输液也存在一定的医疗安全隐患,故不应滥用。要考虑并注重在输液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严重反应和并发症。如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可以导致不良后果。产生输液反应的原因和因素很多,常见者为致热原,液体或药物被污染、变质,输液用具不洁或变质过期,液体选用不当,药物配伍错误,输液速度过快、过多等。如何进行有效的防治和护理,现将常见的几种分述如下。 1 发热反应 发病特点在输液过程中患者忽然畏寒,不自主颤抖,迅速转为高热,严重发绀,面色苍白,重者心率快,脉细速,虚脱,多数经处理后迅速好转。发热反应是输液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种,较常见的原因有致热原病菌(普通菌和毒菌等)或其他物质污染液体或输液用品,也可能因药物不纯或药物有配伍禁忌所致。 防治和护理在输液过程中,寒战反应一旦出现,应立即暂停或完全停止输液,并具体检查发生反应的原因。寒战发冷时保暖,立即注射非那根(25~5 0 mg)或其他抗过敏药物,严重时可注射肾上腺素(~1 mg)。留观病人待退热至38℃以下,并无其他不适才可离开。 2 血栓性静脉炎 由于长期输注高渗葡萄糖液体和血管内膜药物所引起病变的静脉内膜发炎并导致静脉管腔内血液凝成血栓。 主要症状局部沿静脉径路上有红肿、触痛、热痛等,但一般无全身症状或仅有不适感。 防治和护理安慰病人消除紧张情绪,为病人更换注射部位使患肢休息,局部热敷,严重时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行热湿敷。 3 急性肺水肿 发病特点输液过量或过快,尤其是输入含钠液体过多时,较易发生急性肺水肿,原有心脏病,心功能不全者,肺功能不全者,老年体弱儿童输液应特别注意,发病时患者忽然感到呼吸困难、气促、剧烈咳嗽、烦躁不安、口唇发绀,严重时口鼻可喷涌出大量粉红色泡沫样液,听诊两肺出现干湿性啰音,心音弱速。

静脉输液的不良反应及其护理预防措施

静脉输液的不良反应及其护理预防措施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静脉输液的不良反应及其护理、预防措施 静脉输液法,属于基础护理技术的核心内容,这里面,就常考的考点输液反应及相关护理措施做一下系统的阐述,帮助大家加深记忆,能够对这个知识点全面的掌握。 静脉输液的常见反应及相关护理和预防措施: 1.发热反应: (1)减慢输液速度或停止输液,与医生联系; (2)密切观察病情及体温变化; (3)对症处理:寒战时增加盖被或给热水袋等保暖,高热时给予物理降 温;(4)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5)保留余液和输液器送检,查找病因。预防措施: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严格检查药液质量、有效期;严格检查输液器的包装、有效期等。 2.循环负荷过重(急性肺水肿): (1)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 (2)病人取端坐位; (3)给予高流量、20%~30%乙醇湿化吸氧; (4)遵医嘱给予扩血管药、平喘药、强心剂、利尿剂等;

(5)必要时四肢轮流结扎(要求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一侧肢体的止血带。预防措施:输液时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刺激性较强的药液;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强的留置管或导管放置时间过长;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 3.静脉炎: (1)立即停止局部输液,换肢抬高并制动,局部用95%乙醇或50%硫酸镁行湿敷; (2)用中药如意金黄散外敷; (3)超短波理疗; (4)合并感染,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预防措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防感染;刺激性强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并减慢输液速度,防止药液溢出血管外;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静脉;使用静脉留置针时应选择无刺激或刺激性小的导管,且留置时间不宜过长。 4.空气栓塞: (1)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进行抢救; (2)左侧卧位并头低足高; (3)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 (4)密切观察病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预防措施:输液前,必须认真检查输液器的质量,并将输液管内的空气排尽;输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及时更换

输液不良反应应急预案演练记录修订稿

输液不良反应应急预案 演练记录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输液反应的应急预案 一、目的:积极处理输液反应,保证患者抢救过程能及时、准确有次序的进行。 二、使用范围:发热反应、急性肺水肿、静脉炎、空气栓塞。 三、处置原则:立即停止输液→更换液体及输液器→报告医生→遵医嘱给药→就地抢救→观察生命体征→记录抢救过程→及时上报→保留送检 四、处置程序: 1、患者发生输液反应时,应立即撤除所输液体,重新更换液体和输液器。 2、病情紧急的患者准备好抢救的药品及物品,同时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用药。 3、情况严重者应就地抢救,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 4、建立护理记录,观察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一般情况和抢救过程。 5、发生输液反应时,应及时报告院感科、护理部和药剂科,并填写输液反应报告单,上报护理部。 6、将保留液体、输液器分别送药剂科和检验科。 五、常见输液反应与护理 (一)发热反应 1、原因:因输入致热物质引起。如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彻底,输入溶液 或药物制品不纯。消毒保存不良,输液器消毒不严或被污染,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 2、临床表现:多发生于输液后数分钟至1小时。表现为发冷、寒战、 发热。轻者体温在38左右,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内可自行恢复正常;严重者初起寒战,继之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脉速等全身症状。 3、护理: 预防:①输液前认真检查药液的质量,输液用具包装及灭菌日期、有效期; ②严格无菌操作 处理:①反应轻者,立即减慢点滴速度或停止输液,并及时通知医生;②反

肾移植术后发热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肾移植术后发热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周丽芹,张 莹 关键词:肾移植;发热;急性排斥反应;感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2.035.039 文章编号:1674-4748(2012)12B-3318-02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肾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肾病常规的有效手段。发热是肾移植术后病人最常出现的临床症状[1]。通过对肾移植术后发热原因分析,及时、正确配合治疗并提供专业的护理是保护病人移植肾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对策。选择2009年1月后在我院行肾移植术的5例发热病人及因发热而住院的肾移植病人30例,总结肾移植术后发热的原因及护理对策如下。 1 急性排斥反应导致的发热 1.1 原因分析 急性排斥反应可发生在术后任何时期,以术后3个月~4个月内多见,是临床最常见的排异形式,发生率在30%~50%。轻度急性排斥反应时一般无明显症状,但中度特别是重度急性排斥反应时,可出现尿量明显减少、体重增加、体温上升(早期多出现夜间高热[2])、血压升高、移植肾肿胀、压痛、畏寒、寒战等。急性排斥反应的常见诱因为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用量不足,或者是病毒、细菌感染后停用或减少免疫抑制剂的用量后出现排斥反应,特别是术后早期停用免疫抑制剂。实验室检查血肌酐升高及肌酐清除率下降,彩超、细针穿刺活检等可进一步确诊。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热特征是:突然发热,先有1d~2d超过37℃的微热,然后呈现38.5℃以上的高热;在术后早期急骤发病的加速性急性排斥反应多伴有高热,而3个月以后的急性排斥反应多为微热。 1.2 护理对策 一旦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应遵医嘱及时及早进行抗排斥的冲击治疗,严密观察体温变化,给予物理降温,必要时给予药物降温[3];做好心理护理,嘱病人绝对卧床休息,严格控制出入量,若需透析病人做好透析护理;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移植肾区局部情况,严密监测尿量;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和实行保护性隔离;还要加强并发症的监测,如电解质紊乱、高血压、高血压脑病、心力衰竭、肺水肿、移植肾破裂、感染、消化道溃疡等。本组有2例发生了由急性排斥引起的发热,给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后治愈,未发生其他并发症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