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疗部位
常规护理
• (一)酌情减少活动。高热绝对卧床,因高热时,新 陈代谢率增快,消耗过多,进食少,体弱,要保证休 息环境安静、温度适宜、空气流通。 • (二)疑为传染病者,应先行隔离,以防交叉感染。 • (三)入院后尽早留取大、小便标本及血培养送检。 • (四)饮食: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可消化流质或 半流质饮食;发热时鼓励病人每日饮水3000ml以上; 对不能进食可按医嘱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昏迷病人给予鼻饲流质饮食。 • (五)测量体温:一般为3-4次/日,≥38.5每4小时测量 一次,待体温恢复正常后可改可为每日测量1-2次。
热型
热型
热型
热型
发热的分期
• 1、体温上升:其特点是产热大于散热,皮肤 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皮肤温度降低,病 人表现为皮肤苍白,干燥,无汗和畏寒,有时 伴畏寒、颤续在较高转状态,因 皮肤血管开始扩张,体表血流量增加.病人表现 为皮肤潮红而灼热,呼吸和脉搏、心率加快。 • 3、退热期:其特点是散热增加而产热降至正 常水平,体温趋于正常。此期皮肤血管进一步 扩张,皮肤温度增高,引起汗腺分泌增多,病 人大量出汗。
发热的治疗
• 物理降温:冰枕(冰槽、冰帽) 、酒精擦 浴、温水擦浴、冰冷敷 、灌肠 、降温毯
• 退热药 :肌肉、静脉、口服、外贴退烧 贴、肛塞退热药
冷疗部位
• 有大血管处和额头,如腋下,腹股沟等 • 禁忌:枕后、耳廓、阴囊、心前区、腹部、足 底 • 注意:用冷时间适当,不得超过30分钟,休息 60分钟后再使用。用冷过程中随时观察局部皮 肤颜色,确保无发紫麻木及冻伤。冰袋及时更 换,不得直接接触皮肤。
发热的分类
• 发热的程度 • 低热:37.5℃ ~ 38℃,多见于活动性肺结核、 风湿热;低热持续2周以上,则可称之为长期 低热 • 中等热:38.1℃ ~39℃,多见于急性感染 • 高热:39.1℃ ~41℃,见急性感染;高热持续 2周以上者,即为长期高热 • 过高热:>41℃,如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