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热护理

发热护理

发热护理
发热护理

发热护理

了解分析病程中发热的原因及特点,通过护理对策,避免或减少发热现象的发生。

常见的临床原因分为四种,即吸收热、中枢热、脱水热、感染热,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如观察,检查,把关,同时采取护理干预方法包括对症处理、降温方法、降温过程中的护理。

?吸收热可自行缓解,多数为脑出血病人。

?中枢热为出血后脑水肿,使丘脑下部体温调

节中枢受到损害而引起的发热。

?脱水热为应用大量脱水剂利尿导致脑组织严重脱水、脑细胞和体温调节中枢受损引起的发热

?感染热感染热最为常见,其发生的原因有:

①肺部感染: 因丘脑下部或脑干受损使内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早期出现严重肺水肿,也由于长期卧床,肺淤血,肺及气管内淤积大量分泌物,细菌易在其中繁殖而引起肺炎。吸入性肺炎:脑卒中发生后, 若患者有明显的球麻痹, 意识障碍者, 不能喂食, 应留置胃管给予鼻饲, 防止误吸[ 1], 鼻饲管虽能解决进食问题, 但长期留置鼻饲管不仅可造成鼻、咽、食管黏膜溃疡及出血等并发症, 而且会发生频繁的吸入和吸入性肺炎, 称之为鼻饲管肺炎。

②泌尿道感染: 因中风患者常有尿潴留或尿失禁,采用导尿方法或留置尿管,易引起尿路感染。

③皮肤感染: 由于昏迷或偏瘫,大小便失禁,长期卧床,局部组织长期受压,造成血循环受阻,发生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压疮形成。严重时组织溃烂坏死。

④口腔感染: 因吞咽障碍,病人不能从口腔进食( 需鼻饲管) ,使口腔分泌唾液减少,微生物在口腔内繁殖所致,同时由于病情较重的病人,大量应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造成菌群失调而诱发真菌感染也就是说,把预防护理措施先落实于感染发生之前,就能干预或减少发热的发生率,我们的做法是: “一观察,二检查,三把关”。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神志改变直接反映病情的轻重和

治疗结果,老年人反应迟钝应细心观察,如意识障碍,咳嗽反射

消失,口腔及气管内分泌物或吸入物不能充分排出,发生吸入

性肺炎,表现为气促、发热。应观察咳嗽及痰液变化,肺部已有

感染者,及时留痰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便对症下药/2、

2、检查体温等指标密切观察病人面部有无潮红、触及额部有无热

度及有无出汗等体征,及时测量体温。应加强夜间巡视,对体温超过38 .5 ℃应及时处理。检查测量体温,每4 h 测1 次,高热时每1 h 测1 次,观察其热型及临床发热特点,检查脉搏、呼吸、血压、瞳孔的变化及一些伴随症状,观察记录降温措施后效果。预防感染肺部感染关为最常见,故加强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关键,意识障碍患者每天行口腔护理2次,避免口腔定植菌移位而进入下呼吸道诱发肺部感染,同时高热患者应鼓励多饮水或鼻饲流质增加营养以提高呼吸肌的力量。正确地拍背协助排痰也有效的方法。手卫生是防止医护人员因操作而引起外源性医院感染最重要、最简便、最容易取得良好预防效果的措施之一

3、降温方法根据体温的高低及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降温措施,以物理降温为主,药物降温为辅,定时监测患者体温,依据体温高低采取适宜的降温法,尽量将体温控制在37.0 ℃以下。

具体方法如下:

①松解、脱去外衣或减少被子让体热逐渐发散。千万不要越烧越穿衣服或多盖被子,这样汗

就不容易排出。

②冰帽及冰枕: 将打碎的冰块放入盆中,用水冲去棱角后装入冰帽或冰槽内约 2 /3 满,排净空气,夹紧帽口,擦干倒提检查无漏水,然后套上布套,冰帽戴在病人头部以提高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减少脑组织耗氧量,降低机体代谢率。

③高烧患者除药物治疗外,最简易、有效、安全的降温方法就是用25% ~50% 酒精擦浴的物理降温方法。用酒精擦洗患者皮肤时,不仅可刺激高烧患者的皮肤血管扩张,增加皮肤的散热能力; 还由于其具有挥发性,可吸收并带走大量的热量,使体温下降、症状缓解。擦浴用酒精浓度不可过高,否则大面积地使用高浓度的酒精可刺激皮肤,吸收表皮大量的水分④灌肠法: 从肛门灌入凉盐水( 6 ℃左右) 或温开水( 20 ℃左右) ,使其在肠内停留10 min 左右然后排出。⑤冰毯降温: 高热是急危重病人常见的临床表现,大于39 ℃的超高温,尤其是中枢性高热,药物及物理降温效果不佳,速度较慢,局部降温还会造成寒战,局部冰冷感,体温忽高忽低,还有末梢循环不良等后果,一般使用 4 ~8 h 后体温可降至37.5 ℃以下,控制体温在36 ~37℃。根据临床观察,一般使用3 ~7 d 比较适宜。配合冬眠疗法,可取得满意的降温效果。

4、降温过程中的护理一般护理做好患者口腔、皮肤、泌尿道和呼吸道的护理,勤翻身、拍背,使用气垫床。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要充分和有效,动作要轻,防止损伤支气管黏膜,定时雾化吸入,以便痰比较容易咳出。同时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改善脑细胞缺氧状况。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严防感染及褥疮的发生。

5、饮食护理高热时,由于迷走神经兴奋性降低,使胃肠蠕动减弱消化液分泌减少,影响消化和吸收,同时分解代谢增强,能量消耗增多,易导致身体消瘦、衰弱和营养不良,从而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另外,由于高热时呼吸加快,皮肤蒸发水分多,此时应多补充水分,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时给予高营养、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首选给予鼻饲,同时静脉补充高营养如白蛋白、氨基酸等。

6、并发症发热期间出现肌强直、扭转痉挛,通过护理及镇静治疗未发生意外

是贵在观察,重在护理,就能换来比较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78 例脑中风并发热反应的护理中华全科医学

肝豆状核变性脾切除术后病人发热规律的分析及护理对策[J].临床护理杂志

脑卒中患者鼻饲管肺炎的临床分析

脑卒中感染性发热的观察及护理吉林中医药

坠积性肺炎

坠积性肺炎由多种原因导致的患者长期卧床而形成的常见呼吸道并发症。患者肺运动受限,咳嗽反射减弱,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随重力流向肺底、是坠积性肺炎产生的主要原因。改变体位,体位引流有时比应用抗生素更重要,根据病情将床头摇高30-40°,给予半卧位与经常变换体位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减少了肺部深部感染的发生率。

坠积性肺炎是脑卒中患者三大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脑卒中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坠积性肺炎的诊断并不困难,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以改善预后,防止发生更为严重的并发症”。抗菌药物是坠积性肺炎治疗的首选方案’但由于抗生素滥用现象普遍,导致患者对临床常见抗生素不敏感,因而出现病情迁延、治疗效果不佳,增加了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针对坠积性肺炎的治疗,基本原则为有效控制感染,促进排痰,改善呼吸

功能,提高免疫力和给予营养支持疗法。其中有效控制感染和促进排痰’保持呼吸道畅通是关键针对脑卒中患者釆取及早的护理干预’予以心理护理、定时翻身拍背、口腔护理、体位引、间断雾化吸入、吸痰、指导患者自我护理、健康教育等干预性护理措施,对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细菌移入呼吸道导致肺部感染有重要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及早的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可以有效的减少坠积性肺炎的发生,缩短住院卧床时间、提患者的质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