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专家共识及解读
- 格式:pdf
- 大小:366.40 KB
- 文档页数:5
《系统性红斑狼疮围妊娠期中医诊疗指南》第三轮专家共识意见征询第一部分专家基本资料(您的个人信息将会被保密,请您放心填写)[矩阵文本题] *请各位专家提出宝贵意见与建议。
第二部分指南专家共识意见征询一、诊疗原则建议(一)围妊娠期基本诊疗原则建议[矩阵文本题](二)妊娠前诊疗原则建议[矩阵文本题] *(三)妊娠期诊疗原则建议[矩阵文本题] *2、系统性红斑狼疮妊娠初期的病机特点为冲气上逆,胃失和降,易于出现恶阻等,应重视降逆和胃。
妊娠中晚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病机特点多为脏腑功能失常,应重视调理脏腑气血。
禀赋不足,妊娠期易感受外邪,应重视扶正祛邪。
(四)产后诊疗原则建议[矩阵文本题]*二、中医辨证论治(一)系统性红斑狼疮妊娠期常见妊娠疾病1.恶阻(西医病名:妊娠剧吐)1.1脾胃虚弱证(1)诊断:具备1项主症和1项次症,并结合舌脉即可诊断。
主症:①恶心呕吐清水、清涎或饮食物;②甚者食入即吐。
次症:①脘腹坠胀;②神疲思睡;③纳差便溏。
舌脉:舌质淡,苔白润,脉缓滑无力。
(2)治法:健脾和胃,降逆止呕。
(3)方剂:香砂六君子汤(《名医方论》)(4)中药推荐: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半夏、陈皮、砂仁、生姜、大枣、木香。
(5)中成药推荐:香砂六君子丸、乐孕宁口服液、香砂养胃丸等。
(6)针灸疗法:取穴内关、足三里,补法,留针10-15分钟。
(7)饮食疗法:砂仁粥。
砂仁5克,粳米100克,生姜3克。
砂仁捣碎,生姜切末备用,粳米淘净煮粥,待粥煮至全熟后,放入砂仁细末,再煮沸即可,食用时可撒少许姜末调味。
[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肝胃不和证(1)诊断:具备1项主症和1项次症,并结合舌脉即可诊断。
主症:①呕吐酸水或苦水②口苦;次症:①胸胁胀满;②嗳气叹息;③心烦口苦。
舌脉:舌红,苔黄,脉弦滑。
(2)治法:清肝和胃,降逆止呕。
(3)方剂:苏叶黄连汤(《温热经纬》)(4)中药推荐:紫苏叶、黄连、陈皮、茯苓、竹茹、黄芩、麦冬、芦根、生姜、炙甘草。
耳迷根穴位注射在特发性耳鸣治疗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06-15T08:49:01.362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21年5月5期作者:戚本明[导读] 目的:研究耳迷根穴位注射在特发性耳鸣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时间2019年1-12月,收治的特发性耳鸣患者92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对照组开展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耳迷根穴位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5.6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0.43%,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耳迷根穴位注射在特发性耳鸣治疗效果显著。
戚本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云南昆明 650001【摘要】目的:研究耳迷根穴位注射在特发性耳鸣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时间2019年1-12月,收治的特发性耳鸣患者92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对照组开展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耳迷根穴位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5.6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0.43%,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耳迷根穴位注射在特发性耳鸣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耳迷根穴位注射;特发性耳鸣;效果耳鸣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伴随其他症状出现。
耳鸣是指周围环境无相应的声源、电刺激等情况下,患者自我感受有声响。
耳鸣的发生对患者的生活、学习等多方面造成影响,容易影响注意力,睡眠等。
对于耳鸣的临床治疗尚无特效药,医生给予的治疗方案也不统一。
本文主要研究耳迷根穴位注射在特发性耳鸣治疗中的应用效果,选择时间2019年1-12月,收治的特发性耳鸣患者92例,现将相关资料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基本信息选择时间2019年1-12月,收治的特发性耳鸣患者92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年龄29-76岁,平均(56.28±4.11)岁;男性26例,女性20例。
研究组年龄28-75岁,平均(57.02±4.05)岁;男性24例,女性22例。
中国专家共识:万古霉素的临床使用在我国,万古霉素作为一种重要的抗生素,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作为一名医生,我深知责任重大,必须确保药物的正确、合理使用,以充分发挥其疗效,同时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
一、万古霉素的基本情况万古霉素是一种糖肽类抗生素,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而发挥抗菌作用。
其抗菌谱广,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厌氧菌等多种细菌有效。
万古霉素主要用于治疗严重感染,如败血症、肺部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二、万古霉素的临床应用1. 适应症万古霉素适用于治疗下列感染:(1)由敏感菌株引起的败血症、菌血症、心内膜炎等严重感染;(2)难治性或多重耐药菌株引起的肺部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尿路感染等;(3)手术后预防性使用,降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4)其他敏感菌株引起的感染。
2. 用法用量万古霉素的用法用量应根据患者病情、体重、肾功能等因素调整。
一般而言,万古霉素静滴速度为1g/h,每日剂量为12g,分24次给药。
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血药浓度,以确保药物疗效。
3. 疗程万古霉素的疗程应根据患者病情、感染类型及细菌药敏试验结果确定。
通常,败血症、心内膜炎等严重感染的治疗疗程不少于2周,皮肤软组织感染、肺部感染等治疗疗程不少于1周。
4. 注意事项(1)在使用万古霉素前,应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2)监测肾功能,根据肾功能调整剂量,避免药物积累导致毒性反应;(3)注意药物相互作用,避免与可能降低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药物联用;(4)观察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如皮疹、肌肉酸痛等,及时处理。
三、万古霉素的不良反应及处理1. 过敏反应万古霉素可能导致皮疹、瘙痒、发热等过敏反应。
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给予抗过敏治疗。
严重过敏反应需紧急处理,如肾上腺素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等。
2. 肾脏毒性万古霉素可导致肾脏损伤,表现为肾功能减退、氮质血症等。
使用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肾功能,如发现异常,应立即停药,并根据病情给予相应治疗。
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前言星状神经节(SG)是颈交感神经系统的一部分,是颈下神经节与T1神经节融合形成的交感神经节,位于C6和C7椎体之间。
它包含支配头部及颈部的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和支配上肢及心脏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是目前疼痛科与麻醉科临床工作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入SG周围及附近组织,包括颈交感干、颈交感神经节、节前与节后神经及其支配范围的区域,从而阻滞支配头、面、颈、肩胛、上肢、前胸及后背等部位的交感神经,以调节交感神经系统张力,最终达到调节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使其保持动态平衡的作用,用于治疗多种疼痛及非疼痛类疾病。
SGB作用机制主要表现在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两方面。
中枢神经作用主要表现为通过调节丘脑活动维护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周围神经作用则主要表现为通过对节前、节后纤维的阻滞,使分布区域内各系统的交感神经功能受到抑制,以达到治疗相关疾病的目的。
在治疗疼痛方面,其作用机制仍不明确,由于慢性疼痛及炎性疼痛中交感神经发挥着重要作用,SGB能够有效缓解疼痛的原因可能与其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有关。
同时,SGB可以阻断脊髓的反射通路,降低该部位交感神经兴奋性和敏感性,扩张小血管,增加局部区域血流,改善局部缺血、缺氧状态,加速代谢去甲肾上腺素、P物质等疼痛介质,终止疼痛的恶性循环。
自1920年,SGB治疗疼痛性疾病在临床上得到迅速推广,成为一种用途广泛的治疗手段。
在日本,SGB疗法已应用40余年,每日至少有2~3万患者进行该项治疗,占门诊神经组滞治疗的50%~80%,其治疗学理论已为日本医界所公认。
SGB治疗疾病范围广泛,主要分为全身性疾病和局部疾病,包括头面部、耳鼻喉、口腔、颈肩部及上肢疼痛,尤其对于顽固性颈源性头痛、偏头痛、慢性顽固性口腔溃疡、带状疱疹性神经痛、肩手综合征、原发性痛经、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癌痛等顽固性疼痛具有确切的治疗效果。
倍他司汀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耳鸣的效果观察叶晓英【摘要】目的观察使用倍他司汀联合盐酸氟桂利嗪对耳鸣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以提高耳鸣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1年2月~ 2012年1 1月收治的70例耳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5例)患者使用倍他司汀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对照组(35例)患者单独使用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31例,对照组总有效15例,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倍他司汀联合盐酸氟桂利嗪对耳鸣患者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期刊名称】《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年(卷),期】2013(019)006【总页数】3页(P524-526)【关键词】倍他司汀;盐酸氟桂利嗪;耳鸣【作者】叶晓英【作者单位】澧县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湖南常德415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4.45耳鸣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症状,其临床治疗效果多不显著,给医生和患者均带来了较大困扰,且耳鸣的发病机制也不明确[1]。
目前对耳鸣的治疗方法和药品的使用种类较多。
我院将倍他司汀联合盐酸氟桂利嗪对耳鸣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10年2月~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耳鸣患者7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
入选标准:患者年龄18~70岁,以耳鸣为主要临床症状入院就诊,无外耳和中耳疾病。
排除标准为:突发性耳聋、耳鸣、中枢性耳鸣(脑部的良恶性肿瘤)、血管搏动性耳鸣等。
使用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两组。
对照组患者35例,其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24~68岁,平均年龄(45.15±8.55)岁;病程1个月至 3年,平均为(1.85±0.65)年。
听力正常患者11例,耳鸣频率0.125~1.5 kHz 7例,2~4 kHz 8例,6 kHz及以上20例。
耳迷根穴位注射治疗特发性耳鸣的疗效观察谭君颖;张剑宁;李明【摘要】目的观察耳迷根穴位注射治疗特发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明确其对治疗作用,并推荐有效药物.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特发性耳鸣患者随机分成三组:糖皮质激素组60例、葛根素组30例及天麻素组30例,选取耳穴耳迷根(在耳轮脚后沟的耳根处)分别骨膜注射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或天麻素注射液0.5ml,单侧耳鸣者取患侧,双侧及颅鸣耳者取双侧.应用SPSS16.0统计数据,分析三组治疗前与治疗5周末、治疗结束随访1个月的耳鸣严重程度评估及疗效评估量表等级变化情况,及影响治疗5周末疗效的相关因素.计量资料服从独立、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用方差分析,不服从则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治疗5周末及治疗结束后随访1个月三组疗效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糖皮质激素组与葛根素组、葛根素组与天麻素组P值均小于0.0167,糖皮质激素组与天麻素组比较P>0.0167,认为治疗5周末及治疗结束后随访1个月糖皮质激素组及天麻素组疗效均优于葛根素组,糖皮质激素组与天麻素组疗效无差别.三组患者在治疗5周末及治疗结束后随访1个月时,糖皮质激素组有效率分别为88.33%、80.00%,葛根素组分别为50.00%、46.67%,天麻素组分别为86.67%、83.33%,各疗效评价节点糖皮质激素组、天麻素组有效率均优于葛根素组.结论耳迷根穴位注射治疗特发性耳鸣有效;天麻素与糖皮质激素注射疗效优于葛根素.【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年(卷),期】2015(023)001【总页数】5页(P16-20)【关键词】耳鸣;耳迷根;治疗【作者】谭君颖;张剑宁;李明【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耳鼻咽喉科 200437;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耳鼻咽喉科 200437;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耳鼻咽喉科 200437【正文语种】中文耳鸣是临床常见症状,可单独出现或以其他疾病的伴随症状出现,指在周围环境中无相应声源或电刺激存在的情况下,患者自觉耳内或颅内有声音,常伴睡眠障碍、心烦、恼怒、注意力无法集中、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应[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