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中国专家共识解读共44页
- 格式:ppt
- 大小:816.50 KB
- 文档页数:2
心肺复苏:中国专家建议(完整版)心脏骤停(SCA)是心脏性猝死(SCD)的主要原因。
高质量心肺复苏(CPR)对于SCA的救治至关重要。
CPR主要包括基础生命支持(BLS)和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CLS)。
成功的CPR需要一整套协调的措施,各个环节紧密衔接,即组成5环生存链:(1)立即识别SCA并启动急救系统;(2)强调胸外按压的早期CPR;(3)快速除颤;(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5)综合的SCA后管理。
基于目前对CPR的认识,建议先进行胸外按压(C),再进行开放气道(A)和人工呼吸(B),即CPR的程序是C-A-B(新生儿除外)。
1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BLS)BLS是SCA后挽救生命的基础,主要是指徒手实施CPR。
基本内容包括识别SCA、呼叫急救系统、尽早开始CPR、迅速使用除颤器/AED除颤。
1.1 立即识别和呼叫急救系统如果发现患者突然倒地且意识丧失,在确定周围环境安全后,施救者应立即拍打患者的双肩并呼叫患者,以判断患者的反应。
一旦发现患者无呼吸或异常呼吸(如叹气样呼吸)或无反应,施救者可假定患者发生SCA,应在最短时间内启动急救系统(即呼叫120等)后立即对该患者进行CPR。
1.2 脉搏检查非专业救援人员可以不检查脉搏直接开始胸外按压。
医务人员检查脉搏时间不应超过10秒,如果在10秒内无法明确感觉到脉搏,应开始胸外按压。
1.3 尽早开始CPR心肺复苏2011中国专家共识推荐CPR时应先进行胸外按压,再进行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C-A-B),未经培训的普通施救者可实施仅做胸外按压的CPR。
1.3.1 成人胸外按压技术胸外按压是指在胸骨下1/2中部进行有节奏的快速用力按压,通过增加胸内压和直接压迫心脏而产生血流。
按压频率至少100次/min,按压深度至少5cm或胸廓前后径的1/3,在每次按压后要允许胸廓完全回弹。
当有两名或以上的施救者在场时,应每2分钟轮换一次以保证按压的质量。
尽可能减少中断胸外按压。
2016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2016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近年来,心脏骤停事件的发生率逐渐增加,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突发事件之一。
为了提高我国心肺复苏(CPR)的成功率及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我国心肺复苏专家共同召开了“2016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会议,以制定最新的指南和共识,以指导临床实践。
一、心肺复苏概述心肺复苏是对发生心脏骤停的患者进行的一系列急救措施,包括现场救护、心肺复苏、电除颤等。
心肺复苏的目标是恢复心脏的收缩和血液循环,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供给大脑,增加患者的生存机会。
二、新的CPR指导原则1. 呼叫急救电话在发现疑似心脏骤停的患者时,立即呼叫急救电话,将患者的病情和位置准确报告给急救中心,以便救援人员能够尽快到达现场。
2. 快速胸外心脏按压在开始心肺复苏之前,应尽快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按压的频率应为100-120次/分钟,每分钟深度应达到5-6厘米。
避免频繁停止按压,以充分保持血液循环。
3. 组织灌注及药物治疗为了增加组织灌注,专家建议在进行心肺复苏时配合使用肺复张和人工通气。
对于符合条件的患者,可以考虑早期使用肌肉松弛剂,以提高复苏效果。
4. 早期电除颤对于出现可恢复性心脏骤停的患者,应尽快进行电除颤。
专家共识指出,对于快速识别心脏骤停原因,并且没有明显禁忌证的患者,可以在进行5轮心肺复苏后尝试早期除颤。
5. 增强复苏团队合作心肺复苏需要一个高效的团队合作,包括医生、护士和急救人员等。
专家共识强调了训练团队成员的重要性,提出应该进行定期的复苏培训和模拟训练,以提高团队的应对能力。
三、心肺复苏的前景与挑战目前,我国的心肺复苏水平虽然在不断提高,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仍然较低,需要进一步提高。
其次,很多患者往往错过了最佳的心肺复苏时机,导致复苏无效。
此外,我国心肺复苏的普及率还有待提高,公众对于心肺复苏的了解和参与度仍显不足。
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国家对心肺复苏的重视,专家们对于心肺复苏的前景充满信心。
心肺复苏2011中国专家共识一、前言心脏骤停(sudden cardiac arrest,SCA)是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领域中最危急的情况之一,表现为心脏机械活动突然停止,患者对刺激无反应,无脉搏,无自主呼吸或濒死叹息样呼吸,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常致患者即刻死亡,即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
我国SCD的发生率为每年41.84/10万(0.04%),以13亿人口推算,我国每年SCD 的发生54.4万例[1]。
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冠心病发生率的增加,我国SCD的发生率将有增加的趋势。
但即使在美国SCD抢救成活率仍小于5%。
高质量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对于SCA的救治至关重要。
为此,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专家组在系统性回顾循证医学证据的基础上,经认真讨论并参考《2010年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症救治指南》和《欧洲复苏委员会心肺复苏指南》制定了本共识,以规范我国CPR技术,提高CPR的成功率。
二、CPR概述CPR是一系列提高SCA后生存机会的救命措施,主要包括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和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dvanced cardiovascular life support,ACLS)。
成人、儿童和婴儿基础生命支持关键步骤总结见表1。
由于施救者、患者和可利用资源的差异,最佳CPR 方法可能不同,但CPR的关键是如何尽早和有效地实施。
成功的CPR需要一整套协调的措施,各个环节紧密衔接,即组成5环生存链(chain of survival),如图1示。
生存链每个环节的成功依赖于前面环节的效果。
2010年美国心脏学会(AHA)指南强调先进行胸外按压(C),再行保持气道通畅(A)和人工呼吸(B)的操作,即CPR的程序是C-A-B[2]。
但如果明确是由于窒息而造成SCA,应进行传统CPR程序即A-B-C。